鏡頭1
二胖子是丁永剛的小名,陳富貴願意當著大家的面叫他,以顯示他兩的親密友誼。“他怎麼會拉手風琴?琴是哪兒來的?”不知道的人還以爲二胖子從小是富裕家庭出身的人呢。
鏡頭2
營房後面的山坡上,傳來了丁永剛練琴的樂曲聲。
鏡頭3
原來他剛入伍時,連隊就有部手風琴,據說是老兵在蘇聯老大哥手裡接過來的,會拉的人已經走了,陳富貴愛唱歌,是連隊的文藝骨幹,見丁永剛挺聰明,就把手風琴要到班裡,說:“二胖子,我把這些歌唱的簡譜小冊子和手風琴交給你,你用業餘時間瞭解它並慢慢學會掌握演奏它”。
鏡頭4
丁永剛肩背手風琴營房後面的山坡走回來。
鏡頭5
(手風琴的特寫)它是種既能獨奏又能伴奏的樂器,手風琴聲音大,變化豐富,這是許多樂器無法比擬的,除了獨奏外,還可給演唱者和舞者伴奏,它像個簡易的樂隊,攜帶方便深受歡迎。
鏡頭6
陳富貴站在舞臺演唱“歌唱祖國”,丁永剛站在一旁爲他伴奏。
鏡頭7
丁永剛瞭解到手風琴的長處,覺得老天很眷顧自己,能把一部這麼好的樂器送到自己的面前,起初沒有老師教,就開始自己琢磨。
鏡頭8
打開手風琴音箱蓋子,自己學著調音。
鏡頭9
每天晚飯後,他都要揹著琴到後山坡去練上一陣子,山坡上經常傳來他練習手風琴悠揚的樂曲聲。
鏡頭10
都知道丁排長的愛好,爲了連隊的文化生活,大家都支持丁永剛的練琴。
鏡頭11
雖然他很聰明,不
久就能拉出很多歌曲,也能伴奏演出,但是他拉琴的技巧和對樂譜的處理,都不夠專業。
鏡頭12
照著簡譜拉著“打靶歸來”,連隊的文化生活全靠這架手風琴來調劑。
鏡頭13
每當有文藝團體來演出,丁永剛都會認真的觀模手風琴的表演,不落下任何學習的機會。
鏡頭14
他模仿手風琴手的樣子,晃動身體拉著琴,不斷提高掌握手風琴的演奏技法。
鏡頭15
陳副連長喊丁永剛:“二胖子,有文藝教員來教學了,趕快去學一學。”每當有地方擁軍教拉琴的教員來部隊,丁永剛都會前去聆聽,在教員那裡得到提高,日積月累,就使得“二胖子”拉的一手好琴。
鏡頭16
丁永剛在臺下看蘇聯軍人的手風琴給舞蹈伴奏的表演。
鏡頭17
據說二戰期間,蘇聯紅軍打到東北,一些會拉手風琴的士兵也來到了中國,他們有水準的表演,讓中國人很喜歡,這些士兵不僅傳播了手風琴,還把演奏技巧也留了下來,丁永剛用的手風琴就是那時蘇軍作爲友好的禮物留下的。
鏡頭18
手風琴掛在丁永剛寢室的牆上,他把它視爲寶貝,每天擦拭,不讓別人觸碰。
鏡頭19
原來在解放戰爭中,連隊先後有兩個人用過這臺手風琴,這架琴爲連隊的業餘文化生活立下汗馬功勞。
鏡頭20
丁永剛沒有其它愛好,只有對手風琴特別專情,每天晚飯後,按時到後山坡拉上一會兒。
鏡頭21
這天,連隊大掃除,一個戰士很隨意不小心將手風琴搬動時衰落地下,丁永剛上前檢查琴損情況,見
風琴箱有裂痕,他視琴如命的大聲呵斥道:“你損壞的不僅是手風琴,你損壞的是大家的聽音樂的耳朵,你知道嗎!琴不響了,連隊靠什麼娛樂。”
鏡頭22
大帽子扣過去,嚇得那位戰士直認錯:“對不起,排長,我錯了。”
鏡頭23
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樣貧瘠的年代,有一件爲大家服務的樂器是多麼的珍貴,丁永剛看著有裂痕的手風琴,狠狠地對失手摔壞手風琴的戰士說道:“要是以前我會跟你拼命,現在按破壞公物論處,罰你爲大家義務勞動三天。”
鏡頭24
丁永剛心疼的撫摸著摔裂的手風琴,想著修復的辦法。
鏡頭25
那個戰士看到排長還是第一次發如此大的脾氣,知道自己錯不可饒恕,乖乖的接受懲罰,爲大家勞動去了。
鏡頭26
丁永剛蹲在地上打開了風琴的音箱蓋子,試圖調好音準,可是越調越難聽。
鏡頭27
陳副連長走的各個寢室檢查衛生,看到丁永剛蹲在地上,已經打開手風琴的音箱蓋子,問他:“怎麼搞的,能修嗎?”
鏡頭28
他說:“能修,可是我修不了,只能請人修了。”
鏡頭29
丁永剛挎起了手風琴,按原來的樣子試著拉了拉琴,已經拉不出原來的調子了,說:“要拿到專業地方去修理,現在缺少零件。”陳富貴報告了連裡。
鏡頭30
因爲這是件需要精密修理的樂器,丁永剛向連裡提拿到朝鮮人民軍藝術團的專業樂器修理師那兒去修理。
鏡頭31
連裡批準丁永剛帶著手風琴到朝鮮人民軍藝術團去修理手風琴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