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1
八七療養院不僅環境好,還聚集了一批優秀的醫生。
鏡頭2
戴醫生就是突出的代表,他精益求精的醫術,讓病人都願意聽他的話。
鏡頭3
戴醫生是院長接班人,他主張面對面治療,對丁永剛實行一對一的診治。
鏡頭4
他不僅用傳統的治療方法治療,還用現代醫學技術,對病人進行全程監理、全程治療,及時掌握,及時處理。
鏡頭5
對他胸腹水的病因,戴醫生詳細進行深入瞭解分析,不簡單進行抽水治療,而是邊抽水邊消炎的治療。
鏡頭6
陸續有一些療養的戰士歸隊,影響著丁永剛繼續療養的心情,他來到療養院辦公室。
鏡頭7
戴醫生告訴丁永剛:“別人多是外傷療養,你是內科疾病調治,需要針對病竈,有步驟,有計劃的治療。”
鏡頭8
走出療養院辦公室,他心裡合計著戴醫生講話的道理,擡起頭看看藍色的天空,心情舒緩了許多。
鏡頭9
旅順淡藍色的天空上,掛著一抹遊動的雲彩,好像追趕著前面的雲羣,丁永剛擡頭望著雲彩,想起連隊的生活,他在想“同志們在等著我呢。”
鏡頭10
丁永剛胸腔抽水,每次都是戴醫生親手操作,他用獨特的治療方法,給丁永剛治療。
鏡頭11
戴醫生每次給丁永剛抽去肺腔積水後,又注入些消炎的藥水,外加一些口服藥,不到一個月,病竈消失了,咳嗽減輕了。
鏡頭12
丁永剛接受著當時最優越治療條件的診治,並在優秀的醫生精心關照下,有了明顯的好轉
。
鏡頭13
戴醫生仔細檢查了丁永剛的身體,並沒有發現其它器官的疾病,專門給他增加伙食標準,加大營養的攝入量,又過了一個月,他恢復到了原來的體重。
鏡頭14
丁永剛心裡明白,如果組織上不關心照顧他,他就到不了療養院來治療,身體恢復也不會那麼快。
鏡頭15
他在恢復當中,他的心早已飛回了連隊,由一次接到陳富貴的來信,連隊開往另一駐地修公路去了,全連正在全力投入爲朝鮮恢復經濟建設的熱情當中。
鏡頭16
丁永剛急匆匆跑到療養院辦公室,和院長說:“都走了好幾批人了,能不能通融一下,讓我也早點兒歸隊吧。”院長答覆他:“要問你的主治醫生。”
鏡頭17
他拿著連隊的信跟戴醫生說:“您是醫生我是戰士,你的崗位職責是治好病人,現在我的病好了,我的崗位在連隊,離開了崗位,我的健康就失去意義,現在我的病竈早已消除,能不能讓我早一天離開這裡。”
鏡頭18
遇到這樣不顧自己完全恢復生磨硬泡的小戰士,戴醫生只好答應他儘量讓他早歸隊。
鏡頭19
沒過幾天,他又接到一封由陳富貴轉來老家的信件,是哥哥託人寫來的信,哥哥信中說道:“小弟永強已上中學,父母不在世,大哥又有三個孩子要撫養,無力擔負他的學費,希望二弟伸手幫他一把。”
鏡頭20
丁永剛雙手拿著信看,他親身感受上學讀書的重要,新中國長大的青年沒有文化怎麼能有作爲呢。
鏡頭21
他想起地主兒子坐著馬車或坐著轎子上學的樣子,決心一定要讓弟弟把中學讀完
,自己每個月津貼幾元錢,這幾年的積蓄不過貳佰元,全都寄回了家裡,並告訴弟弟,一定堅持把中學唸完。
鏡頭22
他在給家裡的回信中寫道:“不能讓地主老財瞧不起咱們,全家人就是再苦再難也要讓小弟把中學讀完。
鏡頭23
王永強手裡拿著二哥寄來的錢,對大哥大嫂說:“等我念完了中學,也要走出去,不會像祖輩那樣一輩子窩在山溝裡。”
鏡頭24
後來,他成了一名優秀的鍊鋼廠工人,直到成爲鋼鐵廠的廠長,主管全廠的生產和銷售工作。
鏡頭25
丁永剛整理著自己剛剛洗完的衣服,在牀上一件一件的疊整齊,再放到褥子下面壓上兩天。
鏡頭26
曬衣場的一堆晾曬的衣服裡,丁永剛正拍打著被面兒,他要一年兩次拆洗他它。
鏡頭27
被面兒重新洗過,土黃色的布料早已洗的發白,他在牀鋪上一針針的把被面兒縫在被子上。
鏡頭28
把行李、衣服都換洗一遍後,覺得應該正式向療養院提出歸隊申請,於是趴在牀上寫起了提前歸隊的申請報告。
鏡頭29
吃過晚飯,丁永剛找到戴醫生,拿出了寫好的提前歸隊的申請報告,療養院領導經過認真研究後,同意了他的請求。
鏡頭30
這時他已經離開連隊兩個月了,他的身體已經恢復到以前健康時的狀況,完全可以和大家一起生活戰鬥了。
鏡頭31
計劃三個月的療養時間,兩個月完成療程,基本恢復了體能,他背起行李,手拿旅行包,走進旅順火車站,登上開往丹東的列車,由丹東再轉乘平壤的火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