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1
自從彭安碧的媽媽去世,彭安佑便擔負起了照顧妹妹的責任。
鏡頭2
他和妹妹把以前住的房間木板牆壁用白紙又糊了一層,妹妹用麪糊刷著白紙遞給哥哥,彭安站在桌子上,糊著棚頂。
鏡頭3
如今住的房子多了,他自己住媽媽住過的房間,一間大的讓妹妹住,還有一個房間空著,每天早起,彭安碧學者媽媽的習慣,拿著撣子和掃把打掃著房間的衛生。
鏡頭4
客廳的桌面擦得像鏡子一樣,倒映著周圍的傢俱顯得格外高檔
鏡頭5
愛乾淨是女人的天性,彭安碧每天除了打掃房間外還願意精心打扮自己,媽媽從小教的梳理頭髮後一定繫上紅髮帶兒的習慣一直保留著,以此表示對母親的懷念,原來喜歡穿裙子,現在喜歡穿軍裝,雖然丁排長給自己的軍褲已經洗的發白,但是她穿在身上,依然整潔大方。
鏡頭6
彭安碧從小就習慣在哥哥的保護下出入在人羣中,如今媽媽不在了她也要爲哥哥的終身大事著想,極力處成哥哥找的女朋友。
鏡頭7
哥哥比妹妹大九歲,如今已過了二十六、七歲,爲了照顧妹妹,顧不上耍朋友。
鏡頭8
兄妹兩相依爲命,在沒有母親的日子裡,彭安佑盡全力顧及妹妹的感受,讓她不再感受母愛缺失的遺憾。
鏡頭9
人常說:“世間最偉大的愛就是父母之愛,最永恆的情意就是兄妹之情。”彭安佑把最好吃和最好用的都讓給了妹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以妹妹爲中心,她成了妹
妹的護花使者。
鏡頭10
彭安碧十六、七歲正值花季的年紀,處處需要保護,每到傍晚不見妹妹回來,他的神經就會緊張起來。
鏡頭11
有一天外面下著雨,安碧沒有帶傘,從學校回家要走很長一段路,安佑看著天色很晚,便拿著雨傘去接,安碧看見哥哥:“哥你可來了,後面有人跟著我。”哥哥把雨傘交給了妹妹,又把上衣穿在妹妹已經淋溼的身上。
鏡頭12
重慶山城石板路上淋著小雨,路燈照射著兩個人的身影走進自家的門口。
鏡頭13
妹妹回頭查看跟著的人不見了,鬆了口氣,慶幸自己身旁有哥哥,看著哥哥的身上漸漸被雨水打溼了,回到家中給哥哥打了盆洗臉的熱水。
鏡頭14
彭安碧跟哥哥講述方纔被跟蹤的驚恐過程,正準備大聲喊叫下走跟在後面的人,幸好哥哥出現。
鏡頭15
此後每到晚上安佑都特別擔心,怕妹妹被人欺負,都要到安碧回家的路上迎接她一下。
鏡頭16
彭安佑告訴王佳珍,他是看著妹妹出身和長大的,不願讓她受到半點兒委屈,希望她來到家裡像親人一樣呵護她。
鏡頭17
自從彭安佑和王佳珍交往之後,一有空就來陪他們,照顧他妹妹的事情,成了她表達愛意的重要方式。
鏡頭18
市委大禮堂,彭安佑坐在長排椅子上,聽著市委書記援助邊城的報告,宣佈了支援貧困縣城幹部名單。
鏡頭19
經市委統一安排部署,重慶
幹部有一批調往雲南,彭安佑被調到魯甸縣委工作,這意味著要離開重慶,離開妹妹,一年只能回來一次,他把照顧妹妹託付給了王佳珍。
鏡頭20
彭安佑離開了重慶,來到魯甸縣委。王佳珍索性搬到彭家和彭安碧住到一起。
鏡頭21
王佳珍和彭安碧生活在一起,相互學習著對方的語言,彼此感情融洽,很快成了知心朋友。
鏡頭22
王佳珍站在彭安碧的身後,給她梳著頭髮,她喜歡留短髮,顯得精神。
鏡頭23
彭安碧學著媽媽的樣子,端著一盆要洗的衣物,手拿棒槌,到嘉陵江邊的石階上,感受上輩人的生活。
鏡頭24
爲了照顧好安碧,王佳珍按著她的習慣也繫上了紅髮帶兒,她照著鏡子,雙手攏著頭髮,感覺到彭安碧梳頭的智慧。
鏡頭25
王佳珍也跟著端起洗衣盆,入鄉隨俗般的學著彭安碧的樣子,兩人都紮起了紅髮帶兒。
鏡頭26
她端著洗衣盆站在高處,望著江上過往的船帆,記者的本能要取照相機把這詩畫般的畫面記錄下來。
鏡頭27
嘉陵江邊洗衣場,仍然有很多女人在錘洗著衣物。
鏡頭28
江邊忽然來了一位金髮碧眼的洋姑娘,也用棒槌洗衣服,都十分的好奇。
鏡頭29
涼衣的繩子上,紅髮帶兒和洗的發白了的軍褲涼在了上面。
鏡頭30
觀望聊天的婦女們對王佳珍指指點點:“這是哪來的洋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