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1
丁朝陽自從參加了學校的文藝組織,他懂得了文藝活動是最能吸引人注意的,他在繪畫製作(比如小幻燈、刻模子,包括刻毛主席像、扇“披牙幾”套彩色的模子)上,下了不少功夫,既體現了個人才華,又籠絡了一羣小夥伴,他充滿了個人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幻想。
鏡頭2
他用鋼鋸條磨成刻刀,刻著模子,用透明的塑料薄膜畫著幻燈。
鏡頭3
那時候沒有電視,小孩和大人只有看樣板戲和幾個黑白老電影,文化生活極其匱乏,而丁朝陽一有時間就播放自己製作的幻燈片,把孩子們的想象和幻想一下都給打開了,都情願放棄自己的時間聚集到一起。
鏡頭4
他把自己繪畫的愛好,用到製作幻燈上,他趴在桌子上精心的畫著。
鏡頭5
在塑料薄膜上畫小人書,《岳飛傳》《西遊記》等,放進一個木盒子裡,用手電照在薄膜的畫上再映到牆上,當年,丁朝陽和他的夥伴們少年的動畫片就是這麼得到的。
鏡頭6
“朝陽哥,我家的小人書給你吧。”
鏡頭7
鄰居孩子源源不斷地提供著小人書,這樣他比別的孩子多看了不少的小人書,從小人書中得到了學習美術的樂趣。
鏡頭8
丁朝陽孜孜不倦,不厭其煩的畫著他的幻燈。
鏡頭9
由於製作幻燈的數量越來越多,繪畫技術也在不斷地提高,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後來他借同學一本藝用人體結構的書,當時書店
買不著,只好自己抄了下來,從那以後才懂得什麼叫繪畫藝術。
鏡頭10
製作一部幻燈,要用一個星期的時間,每週都有一部新的幻燈放出來。
鏡頭11
週末晚飯後,丁朝陽:“放幻燈了,都來呀!”在走廊的樓梯口擺上了方凳子,凳子上放著自己製作的幻燈機。
鏡頭12
樓梯過道上擠滿了孩子們,有時一些大人也駐足看一會兒。
鏡頭13
孩子們都願意熱鬧,爭先恐後搶佔著座位。
鏡頭14
看幻燈的大人有時候比孩子還感興趣,他們那代人文化生活也很匱乏。
鏡頭15
畫幻燈多了,有的鄰居有興趣的叔叔們除了讚賞外還拿出紙張:“朝陽啊,來,給叔叔畫個西遊記裡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組畫,我掛到家裡。”
鏡頭16
丁朝陽接過鄰居叔叔遞過來的紙,打開看了看放在桌邊,準備一有時間就動手。
鏡頭17
一般丁朝陽都會畫上三五張,送給鄰居叔叔們,他自己要的不多,只想要繪畫的紙和筆墨就可以了,有時叔叔們會給他,此時的丁朝陽經常幻想的是將來成個畫家。
鏡頭18
他精心挑選著《西遊記》經典的畫頁,放大後著色,形成水彩工筆畫,使白描畫成爲水彩畫。
鏡頭19
興趣,是一切愛好的動力源泉,沒有興趣,就無法讓想象和夢想實現,也無法堅持自己的愛好。
鏡頭20
丁朝陽對繪畫十分有興趣,支撐著他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做大家喜歡又不願意做的事情。
鏡頭21
他的興趣愛好,既影響了身旁的小夥伴,又得到大人們的讚許!
鏡頭22
得到大家的讚許,丁朝陽的熱情更高,雖然幻燈製作起來很辛苦,但是聽到大家的表揚,他就覺得前途十分光明美好,渾身有用不完的勁兒。
鏡頭23
一羣孩子圍著丁朝陽,看他製作幻燈片的過程。
鏡頭24
丁朝陽最得意的是秀畫技,就是不打草稿,直接臨摹小人書,此技能的靈感來自武老師的速寫,很多小夥伴追著丁朝陽屁股要他秀畫技的畫兒。
鏡頭25
他畫得很快,幾分鐘畫一張,畫好之後送給他們,
鏡頭26
其實那樣繪畫就是速寫,就是當年武老師給工人師傅畫的速寫。
鏡頭27
武老師演出時空餘時間繪畫寫生,對丁朝陽印象極深。他經常學著武老師的範兒,給周圍的人畫寫生或肖像,每次得到讚揚時,興趣就自覺加深。
鏡頭28
武老師坐在工地的土坡上,爲整個工地畫著速寫,丁朝陽蹲在後面看他如何落筆。
鏡頭29
他不曾想到,他的行爲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下一代人的興趣愛好。
鏡頭30
丁朝陽的個人“俱樂部”沒有人強迫他去做,而是從自娛自樂開始,逐步走向大家都愛看,都愛參與的中心,完全是興趣使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