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5章 張定邊(三)

雖然驍勇,但是卻不傻,他不會直接衝向如山如而是繞了一個彎,從定遠軍兩個大方陣的中間穿了過去。看到陳漢軍鑽了空隙,各方陣隨著一聲號令,兩翼的長矛手立即轉向,把長矛由前方轉向側向,而後續的各排也各自分別轉向,如此一來,定遠軍長矛陣原本只是一個方向的指向變成了四個方向,可以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進攻。

鐵柱在長矛中間縱馳著,他手舞著長刀,試圖找到定遠軍方陣的空隙和弱點,可惜訓練有素、配合得當的定遠軍將士並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鐵柱有些有勇無謀的心急部將,對著定遠軍方陣就直衝過去,他們剛拼死抵住了第一排的長矛,向方陣擠去,誰知第二排、第三排長矛手只是向前半步,遞將出來的長矛就將這些陳漢勇士大部分刺翻落馬,剩餘的好容易擠得較近了,還沒等揮刀去砍翻那些全身鎧甲的率先隊,他們的坐騎卻被率先隊一短劍刺中了脖子,長嘶一聲翻倒在地。陳漢勇士措手不及,有的甚至被臥倒在地的自己坐騎給壓住,趁著這個機會,後排的長矛從率先隊間隙中遞出,連同率先隊的短劍一起,將這些陳漢勇士刺成了血人。

“騎兵不要擅動,跟我衝!”鐵柱看到這情景,不由大叫道。但是緊跟其後殺進來的步兵似乎沒有吸收到這個教訓,而且由於他們人太多,方陣之間的空隙太小,讓他們難以通行,所以交戰就不可避免了。

陳漢步兵手持盾牌,用盾牌死死抵住刺過來的前兩排長矛,用盡身體的力氣向前快速地擠近,他們最大的威脅不是頭排長矛手斜向上的長矛,而是第二排、第三排的長矛,這些長矛挑過第一排長矛手的肩,斜斜向下,擁有一種向下插刺的姿勢,而且這種向下插刺地力量是如此的巨大,不要說一般的鎧甲和頭盔,就算是盾牌,如果“質量”不好,很有可能被定遠軍長矛手全力一刺給刺裂。而長達三尺的鐵矛頭不但讓陳漢軍士難以砍斷這些長矛,更增加了插刺的勢能和動能。

陳漢軍士們費盡千辛萬苦擠近定遠軍陣,卻要面對率先隊的短劍。這些“幸運”的陳漢軍士一邊要用盾牌抵擋從上面刺過來的第三、四排的長矛,一邊要與全身鎧甲的定遠軍勇士搏殺。這些定遠軍勇士地短劍花招很少,就是刺、刺、刺,哪裡有空隙它就往那裡刺,偶爾抓住機會還會橫著一掠,鋒利的劍尖在喉嚨、面目等要害一掠,也能當場叫你喪命或重傷。

如林的長矛非常有層次,而且分工非常明確,將衝過來的陳漢步兵一層層刺倒或阻擋在外面,使得第一、二排的長矛兵可以以多打少,從容應對。一時之間只看到定遠軍方陣前面和側翼殺聲震天,兩軍混戰在一起,只看到長矛不停地前刺、收回,陳漢軍士不停地倒下和閃動,而激烈的短兵相接更是慘烈無比,陳漢軍的大刀砍在定遠軍將士骨肉上的沉悶聲音,還有短劍抽出來飛濺的血腥味,慢慢飄蕩在方陣地上空。

雙方都憋著一口氣,死亡和戰友的倒下在這一刻都無法影響到他們,他們憑著心中的一股兇勇,在拼死尋找對手的弱點,然後將他擊倒。

但是相對而言,定遠軍要沉著和有序地多,所以他們的擊殺也更有效率許多,倒在地上的一多半都是陳漢軍士。當陳漢軍中的最驍勇之士基本上傷亡殆盡時,他們的衝擊就開始慢慢的緩下來。

看到這一時機,臨戰指揮的軍官立即開始有了反應,馬上指揮前方壓力最小地方陣開始向側翼運動。長矛方陣看上去是最能擅長防禦的陣勢,但是定遠軍最能發揮它殺傷力地卻是在進攻時。方陣一動,被擠在中間的陳漢軍將士立即感到一種排山倒海的壓力。

原本只是於靜止中來回刺殺的長矛在方陣開始徐徐向前時,馬上展現出更大的威力。長矛手藉著步行前進地動勢,遇到敵人就將手裡的長矛奮力一刺,這種衝擊力更大。而且密密麻麻地長矛陣徐徐而行,看到那數不勝數地鋒利長矛,讓陳漢將士有一種無處可逃的無力感。不少陳漢將士被刺翻或者是撞翻,定遠軍毫無遲地從他們地身上踏過,並毫不憐憫地補上幾劍。

遠遠看著定遠軍地變化。張定邊對他們善於把握戰場變化、反應靈敏讚歎不已。千軍萬馬如使臂揮指就是這個樣子。但是如果沒有那些軍官和士官。定遠軍也不會如此。想到這裡。張定邊不由長嘆一聲。前幾次作戰由於都是守城和守寨。沒有見識過定遠軍地野戰能力。只是覺得他們作戰意識非常強。而且異常地堅韌。今日一見。又是另外一番風采。如此雄軍。焉能不勝。

在陳漢後續步兵苦戰時。鐵柱已經帶著騎兵衝過了第一層方陣。但是定遠軍方陣是呈品型交錯排列。鐵柱帶著騎兵從前層兩個方陣間隙中奔出。迎面就撞上了另一個大方陣。鐵柱當然不會迎頭就撞過去。而是調轉馬頭沿著前後地間隙向左運動而去。可是這間隙兩邊已經站滿了調過來地弓弩手。他們在這個狹窄地空間裡向鐵柱所部地騎兵拼命地傾瀉著如雨地箭矢。而後一層地大方陣開始向前移動。開始擠壓鐵柱所部騎兵地側翼。

鐵柱身上也中了兩箭。幸好不在要害。所傷也不重。他一咬牙。調轉馬頭開始向右邊跑去。可是那裡也站滿了定遠軍地弓弩手。而且也用如雨地箭矢迎接他們。鐵柱無計可施。看到側翼越來越逼近地大方陣。稍一思量。帶著部下向前一層大方陣地後翼衝去。一來避免三個方向地逼壓進攻。二來說不定還可以與步兵一起擊潰前一層大方陣。打出一個大缺口。

中間前一層大方陣一下子面臨著巨大地壓力。它要承受著陳漢將士來自前、左、後三個方向地衝擊。但是訓練有素地定遠軍對此早有了定計。右邊沒有多大壓力地大方陣在軍官地指揮下向中間靠攏。很快就合在了

右邊大方陣地長矛兵在士官和低級軍官地帶領下源間大方陣增補上去。爲其提供了有力地增援。而後一層地大方陣立即向前進。補上右邊方陣中間移動後露出地空隙。

不一會。鐵柱率領地一萬五千步騎陷入了重圍之中。大部分陷在方陣之間地步兵被兩個方陣擠壓。而三千騎兵更是被三個方陣和兩邊弓弩手圍得死死地。活動範圍也越來越小。失去機動力和衝擊力地騎兵在長矛手眼裡簡直就是一個活靶子。一刺一個準。

鐵柱揮動著長刀,帶著親兵在四處廝殺,試圖殺出一個缺口來,但是騎在馬上的他舉目望去全是如林如海的長矛,幾乎壓得他喘不過氣來,還有那如火如雲的紅巾,幾乎讓他地眼睛都耀紅了。

遠遠看到已經被定遠軍長矛淹沒的鐵柱,張定邊眼睛露出無盡的失落和悲哀,他知道自己手把手教出來的鐵柱的驍勇,也清楚那三千騎兵和一萬多步兵是自己麾下最精銳的士兵,但是才過不到一個時辰,就全陷在裡面了,看樣子估計堅持不了多久。張定邊這下終於明白了,不管你多驍勇,在定遠軍如山如海的攻勢中,你只有被淹沒的份。

正當張定邊思量著要不要派兵上去增援時,定遠軍陣突然出現了一陣混亂,而有些地方似乎出現了一些動搖。難道鐵柱找到了定遠軍的弱點?戰事有了新地變化,可惜張定邊沒有定遠軍的“千里眼”,無法看清楚裡面的情景,只得緊張地注視和觀察著。

過了一會,一行人從定遠軍海洋中突了出來,爲首的正是幾個騎兵,後面還跟著十幾個步兵,但是看上都是遍體鱗傷,岌岌可危。正當他們拼命脫離定遠軍陣時,上百名弓弩手跟著從軍陣中奔出,對準這十幾個漏網之魚就是一頓齊射。

慘叫聲隱隱傳來,由於傷勢跑得不快的陳漢殘餘步兵一一被射中,而那幾個騎兵更是爲了掩護最前面的騎兵,用身軀擋住瞭如飛而來的箭矢,紛紛栽倒在地。

最後僅剩的一騎在戰場中間奔跑,而且越跑越慢。由於走得近了,張定邊能夠看出這一騎正是剛纔領兵而去的鐵柱,他身上中了五六支箭,鎧甲上更有幾道長矛刺出的傷口,鮮血正不停地從裡面流出來。而坐騎更是血跡斑斑,從一匹白馬變成了紅馬。走到跟前,重傷地人和馬終於不支,一起倒在了地上。

張定邊連忙下馬,走近被其他軍士扶著的鐵柱。

“大帥,定遠軍陣……調度有方,千瞬萬變……難以突……”鐵柱最後一個字沒有說出,就無力地低下了自己地頭,緊緊抓住張定邊胳膊的手也緩緩地鬆開。

張定邊感覺到鐵柱滴落在自己手上的血還保留著一點熱氣,他靜靜地看著遠處又恢復正常的定遠軍勢,正在盤算著下一步該如何辦。自己有近十萬人,但是隻有一半算得上精兵,而定遠軍超過十萬,個個都算得上是精兵,一旦全部接戰,在定遠軍的方陣前,自己又能有多少勝算呢?就算自己再驍勇,如果剛纔領兵地是自己,估計也和鐵柱一個下場。

這時,遠處突然傳來幾十道沉悶的巨響,帶著嘶嘶地尾音從右邊悠悠傳來,而這炮聲彷彿就是命令,剛纔還沉寂如山的定遠軍突然開始緩緩向前移動。

“怎麼回事?江南地火器部隊難道在自己的右翼去了?”張定邊聽說過江南火器部隊地威力,他盤算了一下,定遠軍北岸兵力雄厚,南岸由於地勢的原因沒有辦法投入更多的兵力,所以可能採取精兵方針,那麼威力頗大的火器部隊就極有可能被放到這裡,但是卻遲遲不見蹤跡。也正是顧慮到這個問題,張定邊才一直不敢講大軍直接投入到戰鬥,因爲一旦兩軍接戰,火器部隊突然出現,對己軍的打擊是巨大的,想不到丁德興將它用到了自己的右側。

張定邊現在已經推算出來,丁德興利用十幾萬定遠軍大方陣和當地丘陵地形的掩護,一開戰就將火器部分調到了自己的右翼,而自己由於沒有辦法繞到定遠軍後方去偵察,加上對火器部隊如何應用又不熟悉,根據以前“敗將”們反饋的意見,一直以爲它最大的優勢應該是應用在正面,想不到定遠軍火器部隊像它所擅長的長矛方陣一樣,根本沒有太多的限制,正面、側翼都能發揮最大的功效。

張定邊沒有遲多久,立即下令全軍戒備,準備迎戰。由於定遠軍已經從正面大軍壓上,張定邊雖然擔心右翼的戰況,但是局勢也不容他離開這裡,只能聽著越來越激烈的槍炮聲心裡暗自著急。

隨著長號悠長的號聲在大冶上空滾過,一陣陣鼓聲隨即響起,在有節奏的鼓聲中,近十萬定遠軍長矛兵列著方陣向陳漢軍走來,那整齊肅殺的腳步聲如同是鼓聲伴奏的戰車聲,一陣又一陣向陳漢軍逼去。不一會,戰場的上空響起了一陣嗡嗡的齊頌聲,近十萬定遠軍將士隨著戰鼓聲按各自方陣齊聲唸誦著《軍興賦》,“爲福萬民始操戈,莫以成敗論英雄。待到旌旗長天時,風捲殘雲破敵營。功名祗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定遠何須生入關,願得此身長報國。”

這詩賦是定遠軍將士們識字明理的“教材”,平時裡都是念得極熟,到了這戰場就成了平定心境,鼓舞士氣的良藥。近十萬唸誦聲彙集成了一個巨大的聲音,而且聲音越來越響亮,在不少陳漢將士的耳裡,這如同西天淨土的梵音,直入人心深處,叫人生出一種無力反抗的感覺來。

漫天飛雨的箭矢也無法阻擋這種聲音,就像暴風雨中那遠處寺廟的鐘聲,無論風雨多大,那鐘聲依然頑強地鑽入到每一個人的心裡。

張定邊閉目傾聽了一會,猛地睜開眼睛,一揮長刀大吼道:“兒郎們,給我殺!”

第40章 龍鳳二年第272章 出巡之杭州(二)第189章 外籍軍團第304章 南掌(二)第154章 準備北伐(一)第325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三)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303章 南掌第335章 誰輸誰贏?(三)第224章 伐蜀(二)第258章 士兵王金貴(七)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293章 再亂(二)第302章 事後(四)第91章 科舉、國考(二)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186章 藍玉第270章 出巡之整軍(二)第260章 談判第177章 暴雪行動(二)第134章 南平(二)第269章 出巡之整軍第137章 朱元璋回來了第248章 陶希言第103章 安豐事件(三)第311章 皇帝的心思第271章 出巡之杭州第9章 濠州被圍第285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二)第229章 梅花獎第204章 擴廓帖木兒(二)第157章 御前會議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53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二)第289章 亂第224章 平雲南(三)第308章 幸福島海戰(二)第117章 細川賴之(二)第199章 宮內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126章 朱元璋的音訊第25章 和州之戰(三)第106章 武昌(二)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200章 醫療和社會保障計劃第121章 授銜第61章 信州戰役第314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二)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143章 雜事繁多第81章 千里尋夫第314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二)第101章 安豐事件(一)第166章 陳氏兄弟(五)第187章 南洋之戰(二)第35章 戰東南(一)第300章 事後(二)第221章 禮部尚書胡惟庸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306章 該動手了!第七章第66章 勇氣號第24章 和州之戰(二)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134章 南平(二)第319 泰西攻略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63章 準備第209章 兀魯回河畔(一)第23章 和州之戰(一)第182章 貨幣(一)第163章 陳氏兄弟(二)第248章 陶希言第127章 敗仗(一)第102章 中樞(二)第105章 武昌(一)第258章 士兵王金貴(七)第175章 入大都第207章 會盟(二)第229章 梅花獎第213章 新四省第89章 大事件(三)第321章 敲山震虎第185章 南洋之戰(一)第224章 平雲南(三)第281章 駛向錫蘭第297章 定第11章 夜話第108章 分省(一)第50章 氣節第209章 兀魯回河畔(一)第81章 千里尋夫第292章 再亂第299章 事後第290章 鬥(一)第294章 暗影第258章 士兵王金貴(七)第319 泰西攻略
第40章 龍鳳二年第272章 出巡之杭州(二)第189章 外籍軍團第304章 南掌(二)第154章 準備北伐(一)第325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三)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303章 南掌第335章 誰輸誰贏?(三)第224章 伐蜀(二)第258章 士兵王金貴(七)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293章 再亂(二)第302章 事後(四)第91章 科舉、國考(二)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186章 藍玉第270章 出巡之整軍(二)第260章 談判第177章 暴雪行動(二)第134章 南平(二)第269章 出巡之整軍第137章 朱元璋回來了第248章 陶希言第103章 安豐事件(三)第311章 皇帝的心思第271章 出巡之杭州第9章 濠州被圍第285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二)第229章 梅花獎第204章 擴廓帖木兒(二)第157章 御前會議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53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二)第289章 亂第224章 平雲南(三)第308章 幸福島海戰(二)第117章 細川賴之(二)第199章 宮內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126章 朱元璋的音訊第25章 和州之戰(三)第106章 武昌(二)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200章 醫療和社會保障計劃第121章 授銜第61章 信州戰役第314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二)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143章 雜事繁多第81章 千里尋夫第314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二)第101章 安豐事件(一)第166章 陳氏兄弟(五)第187章 南洋之戰(二)第35章 戰東南(一)第300章 事後(二)第221章 禮部尚書胡惟庸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306章 該動手了!第七章第66章 勇氣號第24章 和州之戰(二)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134章 南平(二)第319 泰西攻略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63章 準備第209章 兀魯回河畔(一)第23章 和州之戰(一)第182章 貨幣(一)第163章 陳氏兄弟(二)第248章 陶希言第127章 敗仗(一)第102章 中樞(二)第105章 武昌(一)第258章 士兵王金貴(七)第175章 入大都第207章 會盟(二)第229章 梅花獎第213章 新四省第89章 大事件(三)第321章 敲山震虎第185章 南洋之戰(一)第224章 平雲南(三)第281章 駛向錫蘭第297章 定第11章 夜話第108章 分省(一)第50章 氣節第209章 兀魯回河畔(一)第81章 千里尋夫第292章 再亂第299章 事後第290章 鬥(一)第294章 暗影第258章 士兵王金貴(七)第319 泰西攻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刚察县| 阳谷县| 齐河县| 沁水县| 五大连池市| 湘乡市| 开远市| 青神县| 张家港市| 盐山县| 周口市| 房产| 嘉禾县| 锡林郭勒盟| 临海市| 敦化市| 庆城县| 南安市| 安徽省| 喜德县| 浪卡子县| 曲阜市| 从江县| 佛教| 高阳县| 通河县| 阿尔山市| 诸暨市| 苍南县| 安吉县| 霍邱县| 广丰县| 南陵县| 桐柏县| 于都县| 全椒县| 藁城市| 达日县| 内江市| 隆安县| 庄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