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8章 分省(一)

江面上,劉浩然一行乘坐的座船順風順水地迅速+船艙裡,劉浩然與王侍堯、羅復仁對坐著,正在商量事情。

“鄧友德已經進據合肥,開始向安豐發起試探,而胡大海已經出合肥,直奔泗州。”王侍行著其秘書的職責,在給劉浩然念最新送來的軍報,羅復仁在旁邊默默地聽著,雖然他頗得劉浩然的信任,但是他新進不久,多少還有些顧慮。

“友德、大海都是泗州臨淮人,他們與那裡的地方豪傑相熟,應該不日可下,泗州一下,安豐、濠州便成了孤城,張士信在安豐幹什麼?待了這麼久還捨不得走?”

“據內線回報,張士信在安豐可以說是挖地三尺,不知在找些什麼?”

“這個蠢才,”劉浩然當然知道他在找什麼,想不到此人利令智昏,一個傳說中的寶藏就把他迷得不知進退了,捅了這麼大的簍子,定遠軍都要殺上門來了,他居然還不知道跑路,他難道不知道劉福通不愛財、不好色,一門心思只想著反元,搜刮來的錢財全部用來置辦軍備,大部分流入到江南,換取了無數的糧草和兵甲。挖地三尺,挖地三丈也不行,除非他刨出個古墓改行當摸金校尉。

“還有都知司送一份情報,說揚州那邊已經做好了準備。”

“知道了。”這是隱秘之事,劉然也不多說什麼。

“小明王已經~到江寧,經過十幾個醫生診治說已經病入膏肓多隻能再活個一年半載。”

“傳令給江寧,盡力醫治,到什麼時候算什麼時候。另外通知百室他們,讓他們準備國喪,待我回到江寧就給太保發喪。”

“的丞相。”王侍立即記下了。

“密院送來陳文。參軍司已經制定了收復江西、湖南全境地計劃。想請丞相確定主將。”王侍記完之後拿起另一份文件說道。

“羅生有什麼看法?”

“湖南已無大敵。而江西贛州地熊天瑞雖然盡據贛州、南雄、南安、韶州等地。但是兵勢不強。不需馮國勝等將軍出征。”

“那就南昌地朱亮祖和衡州地薛顯搭檔吧。”

“丞相有一事。贛州等地山巒連綿利大軍行進。不可速戰只求徐圖。”

“這可我知道了。我不會給朱亮祖和薛顯太大地壓力。只求穩打穩紮就好。對了。這個意見承華你要傳給參軍司。讓他們做些調整軍備供給也要做些調整。”

“是的丞相。”

“還有什麼事?”

“有右丞相李大人、參知政事汪大人、陸軍尚書劉大人、禮部侍郎宋大人等聯名送來的文稟,說如今江南轄地大增需要做好統籌。”

“是啊,現在湖廣、江西盡入是一個江南行省是不夠了,分省吧。不過如何分省官署如何設置,待我回江寧再細議。”

“羅先生,你有什麼話說嗎?”劉浩然看到羅復仁欲言又止,於是問道。

“丞相,分省之後,不知你該以何身份處置國事?還有就是江南行省經過丞相十餘年治理,富庶民安,又該如何處置?”

聽完羅復仁的話,劉浩然點點頭,這是個問題。雖然自己後來又加了個大宋丞相一職,但是他一直以大宋江南行省丞相的身份統領各地,一旦分省,光一個丞相恐怕還壓不住,而且江南富庶甲天下,又興辦了大量工場,以前歸在一個行省名下還好說,一旦分出去,該如何分?整體分出去那又交給誰呢?這可是劉浩然的基業,誰敢接這個盤子,不怕遭猜忌?

“羅先生說的是,我會好好合計一下。”劉浩然想了想,初步想法就是按照自己知道的另一個世界的行政劃分,把現在的龐大江南行省拆分開。

正說著,突然艙外傳來一陣吵鬧聲,劉浩然眉頭一皺,提高嗓門問道:“怎麼回事?”

守在門外的劉存義推門進來稟報道:“回相父,是陳友仁酒喝多了,在外面鬧事,侍衛勸他不聽,還在那裡破口大罵。”

“陳友仁?”劉浩然不由眉角挑了挑,陳友諒的兩個哥哥和他們的老爸一樣,都是老實巴交的人,陳理又還小,唯獨這個陳友仁,才幹不高卻野心頗大,在武昌由於張定邊的強勢無可奈何的成了降臣,但是料想他不會就此罷休,這不才幾天就鬧開了。劉浩然爲了表示親待,所以一路上與陳氏家人同舟,想不到居然發生今天這種事。

“這個人是個不安分的主,想當日陳友諒揮師東進,他小子居然惦記著我的老婆,在陳友諒面前居然與他爭了起來。”

劉浩然說這話的時候雖然是笑呵呵的,但是怎麼聽都覺得一股陰測測的味道。王侍低著

看著手裡的文件,似乎沒有聽到這話,羅復仁卻心他也算是陳友諒非常信賴的人,曾經聽陳友諒近侍們偶爾說起過這件事,想不到江南的都知司無孔不入到這個地步,居然探聽到這種隱秘的事情,想到這裡,羅復仁不由後背冒出幾滴冷汗來。

劉存義卻對陳友仁侮及主母憤慨不已,恨不得跑出去把陳友仁暴打一頓。

劉浩然揮揮手道:“夜深了,把陳友仁扶回房中休息。這麼愛喝酒,早晚得出事。”劉存義應了一聲,後退幾步離開房間。

在接下來的彙報和討論中,王侍堯似乎神情未變,羅復仁卻多了幾分謹慎。一直忙到子時,事情纔算忙完,各人便回去休息。

第二夜,陳友仁又喝得大醉,拿著個酒瓶在甲板上四處晃動i天罵地次還沒等旁人出來勸阻,卻不知怎麼地失足跌落到江中。

這可是十一月,江水寒冷刺骨,待到水手將陳友仁從江上撈出來,他整個人已經半凍半淹成了一具鐵青的殭屍。

一路上再無他話,船隊於一月十二日順利抵達江寧。

到了江寧,劉然先撥出幾座大宅陳理、陳普才、陳友富、陳友直等降臣安置好,再以小明王的名義封陳理爲歸德侯,陳普才爲安壽伯,陳友富、陳友直也皆封伯。

十一月十四日爲福通舉行國喪,並宣佈全國行百日服喪。祭禮上李善長宣讀小明王的聖旨,追封劉福通爲漢王,號武烈,並宣讀祭文。

“此中華千年未有之大難,天地蒼黃翻覆,神州陸沉淪喪合黯肅殺,四海氾濫浮囂貞下難起元,否極泰未來。混一神魔吉兇難卜。”

“武烈王草莽淮西,起事潁州復中華,正位乾坤。率億萬之衆+驅馳,一僕百作。揚旗北伐,集結轉,東征西討,指天盟誓,不憚艱危,不避死生,志在鏟韃虜暴元,護百姓復華夏,存亡絕續,驚天動地。歷經苦戰,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爲之含悲,風雲因之色變。

“然志未酬身先死,安豐一隅,突遭屑小走狗毒手,呼天而悲鳴,頓地而痛哀。中國未始光復,民衆仍系倒懸,逝者已逝,生者繼志,爲列祖列宗墳塋廟堂,爲世代之故土家園,爲自由之國族尊嚴,爲永續華夏之歷史,億萬軍民一心一德,矢勤矢勇,血喋血,苦戰死戰,厲縱橫,爲國驅馳,時時不忘爲國家雪恥,念念在茲爲民族犧牲。”

這篇祭文更像是一篇宣戰書,不但宣示了江南軍民誓死與元廷對抗到底的決心,也把張士誠劃進了韃虜走狗之列,必是不死不休之爭。

劉浩然當場嚎啕大哭,很是爲這位從未見過的叔父灑下了不少眼淚。而身後的衆臣神情各一,有的悲痛,有的卻漠然。夏跪在其中,一會看著前面悲痛不已的劉浩然,一會看看在旁邊不遠一臉戚然的楊憲,心裡卻不知想些什麼。

十一月十六日,小明王封劉浩然爲吳王,中書省丞相加太師,暫攝國政。劉浩然也正式向各地行文,此後他的正式文書是:“奉皇帝聖旨,吳王諭令。”

接下來江南最重要的事情除了繼續鞏固擴展湖廣、江西的地盤就是分省,因爲這涉及到衆多官員的前途問題。

“我的初步想法已經出來了,承華,你給大家念念。”

這是一次正式朝會,不但李善長、汪廣洋、馮國用、秦從龍四巨頭和各部尚書侍郎都在,孫炎、章溢、陳遇、潘堅庭、楊憲、夏、劉存忠等地方重臣和要害有司主管也在,連朱升、陶安、李習、胡從憲等名士也列位其中。

“丞相對於分省的設想如下,改平江爲蘇州,以江南的蘇州府、松江、常州府、鎮江府和江北的揚州府爲一省,名爲江蘇省,治蘇州,今後收復的淮安府、徐州府也會併入其中,江陰州併入常州府。”

見到衆人沒有出言反對,王侍堯頓了一下繼續念道:“以州府、安豐府、潁州府、廬州府、安慶府、太平府、寧國府、池州府、徽州府爲一省,名爲安徽省,治安慶。”

聽到這裡,宋開口說道:“安豐府乃大宋前都,單爲一府也可,只是這定遠乃龍興之地,只爲一縣,有些不妥,而廬州合肥乃龍祖之地,可爲一省之治。”他開口閉口就是龍興龍祖之地,絲毫不顧及還躺在病榻上小明王的感受,看來江南衆人已經把劉浩然當成了還未登基的皇帝了。

“定遠雖是我軍興之地,但是安豐爲都久矣,我等又是紅巾軍一員,定遠歸在安豐府名下也未嘗不可。至於安徽省治選擇安慶是出於交通、工商考慮,畢竟那裡地處長江要道。至於廬州合肥,我的祖墳

在哪裡,如何算得上龍祖之地,不提也罷。”

話一說出口,宋立即激動起來:“孝乃百善之首,乃治國之本,人倫大道更是天理雖然丞相不幸蒙此大亂祖陵難尋,但是做爲血脈之承,還是當尋覓寶地,修繕祖陵,春秋祭祀,示血脈延嗣,以慰先靈。”

接著幾個大臣也出言附和同宋的說法,胡從憲也開口發表了一番意見,言語激烈,比宋還說得邪乎。

劉浩然低著頭默不作聲那裡思量,其他人你看看我看看你,都不敢開口說話。形勢很明顯,跳出來說話的都是宋等理學派人士,三綱五常是他們的政治綱領,孝卻是其中的根本,要是這個都無法堅持以後讓他們在朝堂之上還如何混下去?

“由於戰亂流離,祖先遺骸蒙塵知所蹤,浩然也是痛心疾首溪先生說得極是,就算祖先遺骸難覓當修陵墓,以做祭祀悼念之用。這樣吧,合肥設留守,專司此事。”

聽到劉浩然開口,宋、胡從憲等人立即高興不已,順勢提出請劉基等人堪踏風水,在合肥修陵。劉浩然不願再糾纏下去,揮揮手道:“此事交與禮部操辦就是了。”

宋依然肅穆地坐下,其幾個大臣臉上卻帶了些得意,彷彿他們取得了巨大勝利一般。看到大家都安靜下來了,劉浩然對王侍堯說道:“承華,繼續。”

“改江州府爲江府,以南昌府、九江府、撫州府、饒州府、袁州府、吉安府、州府、信州府爲一省,名爲江西省,治南昌,原南康府併入九江府,臨江、瑞州府併入袁州府,原南豐州、瑞昌府併入撫州府,原鉛山州併入信州府,原南安府併入贛州府。”

江州曾經一度是陳友的都城,改改名字也是無可厚非的,而元廷江西行省的治所原本就在南昌,所以對於這兩點大家沒有異議,不過章溢提出了另外一個方面的問題:“丞相,幾個原府和州分別併入撫州、九江、吉安、信州、贛州,這些府治是不是大了些。”

“山先生提得極是,在這裡我要坦明一件事,那就是此次分省設立地方官署執行的原則是避免十羊九牧。現在這麼分只是暫時的,待到各地戶籍點檢造冊之後,根據各地實際人口各府縣還要或分或並。”

到這裡,大家開始低頭議論起來,坐在這裡的都是讀書人,自然知道劉浩然所說的十羊九牧的典故,對於劉浩然提出避免官多民少,減輕賦稅剝削的想法也很贊同,於是議論一番後沒有太多的意見了。

“原廣行省分兩省,洞庭湖以北爲湖北省,以南爲湖南省。湖北省轄襄陽府、德安府、安陸府、漢陽府、武昌府、荊州府、黃州府和宜昌府,治武昌府江夏,其中原峽州路改爲宜昌府,原荊門路併入荊州府,原蘄州路併入黃州府,原陽府併入漢陽府。”

說到這裡,王侍又停了一下,等待衆人的反應。這一塊地方原本是元廷的江北河南行省的西部,現在被一刀切了出去單獨設省,這裡原本是陳友諒、徐壽輝的老巢,單獨設省管理也是必要的,所以衆人也沒有多言。

“湖南省轄嶽州府、常德府、長沙府、辰州府、寶慶府、衡州府、州府,治長沙。”

湖南原本是屬於元廷湖廣行省的湖南宣慰道,這裡劃分最混亂,所以基本上等於是重新來過,因此大家也沒有多言。

“杭州府、紹興府、湖州府、嘉興府、建德府、金華府、衢州府、處州府、臺州府、溫州府、寧波府爲一省,名浙江省,治杭州,其中原慶元路改爲寧波府。”

浙江省的轄府基本沒有動什麼,都是按照以前江浙行省的分路改過來的。而且臺州、溫州、寧波還在方國珍手裡,不過已經被衆人忽視了,陳友諒都打敗了,你方國珍能蹦到那裡去。

“丞相對於南方其他未復之地,初步想法是將原湖廣、江西行省南部分爲廣東、廣西兩省,分別治桂林,廣州,原福建行省不變,治福州。具體管轄府縣屆時再議。另外江寧府改爲應天府,單獨列爲直隸府,與諸省平級。”

江寧是現在的治所,將來的都城,單獨列出來也是應該的,大家沒有意見。

“好了,分省大致如此,現在我們談談各省官署設置的問題。”

聽到這裡,大家不由自主地直了直腰,這可是重頭戲,一下子分出去六個省,這要多出多少官職,衆人怎麼不心動,而那些理學派的人更是目光炯炯,打定了主意,中樞不行咱們從地方上來。

第245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一)第259章 對日政策第291章 鬥(二)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242章 威尼斯商人(三)第217章 大調整(二)第89章 大事件(三)第112章 中樞(三)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327章 吹響號角(二)第228章 白古國第268章 出巡之刺客事件第314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二)第334章 誰輸誰贏?(二)第292章 再亂第122章 宋日關係第179章 春夏第199章 宮內第309章 戰旗半掩越金山(一)第279章 太子妃第226章 陳孝閔(二)第135章 列維希(一)第15章 清澗山(二)第260章 談判第194章 教皇使團(一)第42章 治內政(二)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211章 兀魯回河(三)第178章 冬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197章 與基督國家的外交關係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190章 南洋之戰(三)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61章 信州戰役第70章 陳友諒稱帝第295章 驚變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136章 列維希(二)第271章 出巡之杭州第191章 治政第209章 兀魯回河畔(一)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223章 平雲南(二)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327章 吹響號角(二)第35章 戰東南(一)第126章 朱元璋的音訊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四章第307章 幸福島海戰(一)第122章 宋日關係第19章 目標滁州(一)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190章 南洋之戰(三)第204章 擴廓帖木兒(二)第245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一)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191章 治政第248章 陶希言第152章 五德第159章 山東之戰第228章 海外戰略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283章 嚴守慎第12章 馮氏兄弟第35章 戰東南(一)第121章 授銜第15章 清澗山(二)第18章 朱重八來了第251章 大明的反應第46章 方國珍第211章 兀魯回河(三)第15章 清澗山(二)第36章 戰東南(二)第230章 羅貫中第208章 丁亥日第334章 誰輸誰贏?(二)第35章 戰東南(一)第163章 陳氏兄弟(二)第66章 勇氣號第15章 清澗山(二)第184章 越陳第172章 石嶺關戰役(四)第一章第32章 取江寧第298章 定(二)第143章 雜事繁多第281章 駛向錫蘭第301章 事後(三)第136章 列維希(二)第279章 太子妃第261章 暗潮涌動第127章 敗仗(一)第130章 福州(一)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
第245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一)第259章 對日政策第291章 鬥(二)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242章 威尼斯商人(三)第217章 大調整(二)第89章 大事件(三)第112章 中樞(三)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327章 吹響號角(二)第228章 白古國第268章 出巡之刺客事件第314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二)第334章 誰輸誰贏?(二)第292章 再亂第122章 宋日關係第179章 春夏第199章 宮內第309章 戰旗半掩越金山(一)第279章 太子妃第226章 陳孝閔(二)第135章 列維希(一)第15章 清澗山(二)第260章 談判第194章 教皇使團(一)第42章 治內政(二)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211章 兀魯回河(三)第178章 冬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197章 與基督國家的外交關係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190章 南洋之戰(三)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61章 信州戰役第70章 陳友諒稱帝第295章 驚變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136章 列維希(二)第271章 出巡之杭州第191章 治政第209章 兀魯回河畔(一)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223章 平雲南(二)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327章 吹響號角(二)第35章 戰東南(一)第126章 朱元璋的音訊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四章第307章 幸福島海戰(一)第122章 宋日關係第19章 目標滁州(一)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190章 南洋之戰(三)第204章 擴廓帖木兒(二)第245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一)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191章 治政第248章 陶希言第152章 五德第159章 山東之戰第228章 海外戰略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283章 嚴守慎第12章 馮氏兄弟第35章 戰東南(一)第121章 授銜第15章 清澗山(二)第18章 朱重八來了第251章 大明的反應第46章 方國珍第211章 兀魯回河(三)第15章 清澗山(二)第36章 戰東南(二)第230章 羅貫中第208章 丁亥日第334章 誰輸誰贏?(二)第35章 戰東南(一)第163章 陳氏兄弟(二)第66章 勇氣號第15章 清澗山(二)第184章 越陳第172章 石嶺關戰役(四)第一章第32章 取江寧第298章 定(二)第143章 雜事繁多第281章 駛向錫蘭第301章 事後(三)第136章 列維希(二)第279章 太子妃第261章 暗潮涌動第127章 敗仗(一)第130章 福州(一)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寨县| 察隅县| 珲春市| 大化| 罗江县| 井研县| 嵊州市| 泾源县| 德兴市| 安国市| 石门县| 洪洞县| 德钦县| 阜宁县| 红河县| 苏尼特左旗| 乡宁县| 玉环县| 星子县| 昂仁县| 彭阳县| 芒康县| 陇川县| 内江市| 东安县| 沈阳市| 巴彦淖尔市| 长乐市| 鹰潭市| 苏州市| 罗山县| 揭西县| 团风县| 察雅县| 桃源县| 莒南县| 昌乐县| 长兴县| 克拉玛依市| 双辽市| 都江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