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01章 事後(三)

…明歷十三年九月十六日。劉浩然在中和殿召開了內閣權頭榮祿資政大夫以上的資政大夫受邀旁聽。?

衆人坐在各自的座位上一言不發,大家心要都有數,在這兩個同時間裡,皇帝陛下雖然只發表了一封公開信外沒有出過其它聲音,但是並不意味著皇帝陛下就不會秋後算賬。現在對謀逆主犯的審判已經完結,基本上被審成了鐵案。對內閣和朝堂上的清算也該開始了。?

到浩然掃了一眼在座的衆人,然後拿出一份奏章道:“昨日太子已經向聯請辭,聯已經準了。”?

大家一聽都有點蒙了。而且這話聽起來怪彆扭的。自古以來似乎只聽說太子被廢,沒聽說過還可以請辭的。太子可是儲君啊。未來的大明皇帝,他都能請辭。那是不是意味著皇帝也可以請辭,真是讓人意料不到。?

不過大家都知道,就算太子不清辭,光憑六一一事件。太子之位也坐不安穩了,不過既然皇帝陛下這麼說,那就明白無疑地表明他要保太子。於是不少淮西派、太平派的閣員只好將自己的彈劾捏了捏,嘆了一口氣,這奏章算是白寫了。?

劉浩然話落音沒多久。劉基起身道:“臣向陛下請辭!”?

的確,做爲江南學派的宿老,劉基的確是沒有臉再在內閣混下去了,而國史館學院院士宋謙前些日子就已經遞交了辭呈,並獲準,資政院推舉了孫仲良爲學院院士。孫仲良雖然是北方理學代表,但是經過北方學派內部商議之後,他們已經明白理學在大明是吃不開了,一向務實的北方派立即做出了改變。發起復興古儒、兼容百家的“新文化運動”而孫仲良則是這一運動的領軍人物,憑藉其博學和修爲帶著劉承志等人跟江南學派鬥得旗鼓相當。這次理學失勢大家都看在眼裡,連江西學派都不敢出來冒頭了,畢竟他們現在還沒有和理學完全劃清界線,而太平學派又還沒有威望資歷足夠的宿老,於是原本就是天下名士的孫,仲良出掌國史館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接著中和殿大學士、內閣首相孫炎起身拱手行禮道:“在臣等輔政期間,出謀逆弒主大案。臣等其咎難辭,經內閣會議合議,臣等向陛下請辭。”?

好傢伙,劉基剛來個自辭,孫炎乾脆就來個內閣大辭職。衆人看在眼裡,各自心中的滋味不一。孫炎出身江南,屬於與劉浩然親近的江南學派改良派,但是畢竟江南學派是一體,而且孫炎與劉基、宋謙、章溢、胡從憲等江南學派正統派的關係良好,江南學派出了謀逆大案,孫炎的確是跑不掉。就算不清辭,估計天天就等著收彈劾和諾?

。?

孫炎這一招也算是比較毒辣,因爲五大學士中不是還有兩位江西學派的羅復仁和陳修嗎,我給你來個內閣大請辭,硬逼著你江西學派站在江南學派這一邊,爲江南學派保留一點元氣。?

而淮西派、太平派、北方派巴不得這屆以江冉、江西學派爲主的內閣趕緊到臺,給他們騰位置,所以內閣會議時自然是全力支持孫炎的建議,於是變成少數派的江西學派就只好捏著鼻子認了,而且江西學派還不得不站在江南學派這一邊。因爲江西學派不管如何,也是從理學一門分出來的,與江南學派同源,另外其他三派極力倒閣的這一屆內閣是以江南學派和江西學派爲主,站在這個立場上,江西學派也不得不與江南學派聯手,對抗其他三派的聯手進攻。?

接著丁德興也站了起來。拱手道:“陛下,臣受陛下重託,代掌樞密院,然軍中出現逆賊,臣其罪難咎,故附議孫大人所言,向陛下請辭。”?

丁德興擔任武節閣大學士,按律來說算是內閣一員,但是由於傳統,大明軍方一向比較獨立於內閣,所以他必須也站出來說句話。?

“聯準了。”劉浩然淡然地說道,內閣請辭是不需要經過資政院投票通過的,只要他點頭同意了,按律就算通過了,孫炎等人從即刻起就不算正式內閣成員,而是“留守內閣”維持中樞的運行,等待新內閣確定後進行交接。?

“在推舉新的大學士、直學士名單前,聯想對內閣架構進行一些調整,再送遞資政院通過,以成修訂案。”?

根據新修訂的《大明立法基本律》,劉浩然這個大明皇帝陛下已經交出直接立法權,只擁有立法建議權和立法批準權,也就是說除了批準律法之外,劉浩然就算是想制定律法,也必須提出草案,交由資政院投票通過,再由自己批準頌行。這雖然有裝和作秀之嫌,目前的資政院誰敢不同意皇帝陛下的律法草案?但是這好歹算完善了大明的立法程序,也算是確定了法律和資政院的權威性。連皇帝陛下立法都要通過資政院通過這道程序,其他人自然要掂量一下。川劃小浩然已經做好打算,在制定《大明憲章》前。他打算啊。爭裡的立法建議權也交出去,只保留一個立法批準權,畢竟皇帝手裡握有立法建議權,實在是個大弊端。?

“首先聯想裁減內政部。”此言一出,衆人一片啞然,朱元璋的神情最是難堪。他可是內政部尚書,這內閣剛一請辭,皇帝陛下就說要裁減內政部,這等於在衆人面前狠狠打了他一耳光。不過他知道,自己在六一一事件中表現太差,難怪皇帝陛下會揪出來當典型。六一一事件平息後,朱元障就要求覲見面聖,向陛下認罪,被晾了幾天才獲準接見。朱元障現在還記得當時的情景,當時的皇帝陛下一言不發,只是靜靜地看著他。朱元樟在這種無聲的壓抑下後背全溼,最後劉浩然一句:“你還是去安曼吧。”纔算讓他從深淵冰窟中迴轉過來。?

劉浩然看了一眼朱元璋,心裡不由嘆了一口氣。這個朱重八的表現太令他失望了?原本劉浩然已經好好敲打了他一番,但是朱元璋的野心依然讓他陰持兩端,夢想著能夠投機取巧。但是劉浩然還是不願意放棄他,畢竟朱元璋在歷史上能夠當上皇帝,除了運氣和機緣,本身的才能也是不錯的。此人出身貧寒。嫉惡如仇,尤其是痛恨貪官污吏,要不然也不會在當了洪武帝后能夠發明將貪官錄皮這樣狠毒的招數。而且劉浩然相信。經過這次事件,朱元璋已經獲的了足夠的教,將他發配到即將成立的安曼省去,也算是人盡其才了。?

至於在事件中朱元璋能夠在內閣嚴令下還能調動兩營巡防營,這讓劉浩然也無可奈何。官大一級壓死人,這種傳統的思維在大明依然還存在著,尤其是朱元樟是內政部尚書,巡防營的最高長官,一個小小的統領怎麼敢抗命呢?就算是大明陸海軍也是花了近二十年時間才能夠勉強達到認令不認人的地步,你奢求剛成立數年的巡防營也能達到這種境界是不可能的。?

不過裁減內政部這一舉措在李善長、馮國用、劉基這些高人看來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從現在看來。很明顯當初設立內政部就是劉浩然爲這次事件準備的。因爲他們都清楚,按照皇帝陛下的理念,國家軍隊是用來保衛大明。而不是被用於對國內民衆的“鎮壓”而內政部和巡防營就不同了,它們就是被用來穩定國內社會秩序的執法機構。劉浩然爲了這此事件準備了這麼久。連自己的親兒子都拿出來當誘餌,在這方面不可能不注意。現在內政部已經完成使命,自然要裁撤掉,因爲這全部門太強權了。對於講究制衡的皇帝陛下來說是不允許它長期存在的。?

“陛下,如果裁撤內政部,其職責和巡防營該如何處置?”李善長出言問道,他知道,皇帝陛下應該早有定計,自己只走出來搭個話頭。?

“內政部職責中分治安、刑事、戶管、理計、庶務、消防和邊境,治安、刑事交由地方巡檢局管理,巡檢局分爲縣、府、省三級,其主官由知縣、知府和布政使任命,由他們直接管理?縣巡檢局負責轄區內城鎮和鄉村治安巡邏、道路治安巡邏、調查一般性刑事案件;府巡檢局則負責縣與縣交界處治安和道路巡邏、調查惡性刑事和一般經濟案件,對下屬縣巡檢局提供支持和培;省巡檢局負責省治邊境偏遠地區的治安和道路巡邏、調查重大刑事案件和重要經濟案件,爲下屬各府縣巡檢局提供支持和培。”?

“戶籍管理交由戶部管理,理計除地方經濟案件歸由各地巡檢局辦理外,特大或者跨省經濟案件交由法務部調查局辦理。消防職責則由單獨的消防局負責,內閣設消防總署,掛在戶部名下,其主官爲消防總署專員,銜同侍郎。各省、府、縣設消防局。負責各地城鎮、鄉村、山林草原預防、滅火、火因調查和消防研究工作。縣消防局下屬消防隊。由職業消防員組成。”?

隨著大明經濟發展,消防工作也越來越重要。一個工廠或商鋪起火,損失不而且隨著大明封山保林等措施。森林和草原面積也是逐年增加。所以防止山林和草原大火也變得重要起來?內閣前年就開始建立專業和終身的職業消防員制度,並在幾所大學開始與消防研究有關的學科。並在業學學校中設立消防員這個職業培技能。現在劉浩然要做的就是將其歸一統一。?

“邊境局的出入境管理交由法務部新設的出入境管理局管理,至於巡防營,取消。”劉浩然斬釘截鐵地說道,“巡防營原本就和守備部隊重疊,現在歸在一起,改爲武備軍,以一省爲單位,下設團、營、隊、哨、什和中隊、分隊、支隊編制,同於陸海軍?武備軍歸各省都督管理指揮,內閣陸海軍部只有管理權和指導權,指揮權由各坷叩汝使瀝過各省都督下世,以調集武備軍維護本省的安權和叨分。維持社會安定和參加搶險救災;只有進入戰時,陸海軍部纔有權調動武備軍出省或參戰。”?

這又是一次重矢改革,原本守備部隊被內閣陸海軍兩部掌握著,屬於大明陸海軍一部分,現在卻被改成武備聳分出來了。歸在地方上管理,加上巡檢局的管轄權,這樣地方上的權力獲得極大的增強,這是劉浩然的一種嘗試。通過上次出巡和多次遣人到地方上調查,劉浩然發現地方對於中樞來說權力太這不利於制衡。內閣雖然現在有資政院在做制衡。但是內閣可以利用強有力的行政權力和資源來控制地方,與資政院抗衡,尤其在劉浩然準備實行奉議院的時候,他必須要將內閣在地方上的權力削弱,因爲奉議院與資政院不同,它是以地方爲區域進行選舉上來的,要是內閣在地方權力過大,遙控著地方的奉議員選舉,那麼由各地奉議員組成的奉議院就達不到制衡的目的,反而成了內閣的幫兇。?

從另外一個方面,在這種資訊和交通不發達的時代。各省地方如果沒有足夠的自主權,萬一發生什麼天災、暴亂或外敵入侵之類的突發事件??事事都要等到內閣發號施令才能調動資源,那損失就大了。?

但是劉浩然也要考慮不能讓地方權柄過大,造成“獨立王國”的分裂趨勢,於是也留了後手。首先是各省主政官和副政官布政使和參政的任命就非常複雜,按照劉浩然的設想,布政使和參政應該由內閣提名,資政院通過即可,但是必須接受各省奉議會的監督和信任案。?

這是的方與中樞兩者之間的制衡,直接實現選舉目前看來還不現實。而武備軍的指揮權雖然說由布政使領有,但是具體的指揮官卻是各省的都督。他是由內閣會議提名,皇帝陛下批準任命,並不需要在資政院通過。這就意味著。你布政使的指揮命令是合法合理的,都督不得不聽??因爲不聽就得吃彈劾,被免職罷官,要是不合法不合理,都督鳥都不烏他,因爲兩者是平級的。?

當然了,還要防止布政使和都督會勾連在一起。不過目前大明文武官職分得很清楚,將領和文官大部分尿不到一個壺裡去,只要制定合理的制度,還是可以預防的。?

其餘還有徵兵、陸海軍如何從武備軍選拔士兵等等問題,這些可以在原本守備部隊體制的基礎上改進便可。?

劉浩然這麼做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削弱淮西派對軍隊的掌控。他很早已經意識到淮西派在軍中的勢力太大,弊大於利。因此提攜童子營系、學院派是一種舉措,虛化樞密院,將陸海軍歸於內閣之下又是一種舉措。接著劉浩然又發現,利用樞密院將大明陸海軍過於獨立弊端很多,因爲越是獨立,淮西派在軍中的勢力就越難以動搖,因此乾脆劉浩然就將陸海軍歸在內閣陸海軍部管轄之下,引入其他派系與準西派抗?

。?

現在劉浩然又將守備部隊和巡防營合爲武備軍,從陸海軍中分出來,歸到的方上管理,也是時淮西系的一種削弱。因爲武備軍歸到地方上了,雖然都督還有可能出自淮西系,但是領有指揮權的各省布政使,那是各派爭奪的重點,淮西系的優勢在軍方和中樞,這一塊反而比?

弱。?

李善長和馮國用對視一眼,他們應該看出劉浩然這招的用意,他們沒有出聲。而是給陸軍指揮使薛顯使了個眼色。薛顯當即開口道:“陛下??陳耀逆案陸軍鎮撫著已經結案,判處絞刑,其餘同犯、從犯六十一人判刑不等。另有涉案或牽連人員一百一十四人。其中少將以上人員二十六人,部分受鎮撫署審理判決,大部分不足罪,但因失職、失察等需受軍法處置,當勒令退役。”?

這個報告劉浩然已經看過,但是薛顯在會議上公開這麼提出來,就有點深意了。不過劉浩然心中琢磨了一下,明白李善長和馮國用等淮西系中堅人物的意思,恐怕這航是他們動陳耀這步棋的目的之一。利用陳耀事件牽連一批淮西派將領,但是牽涉又不太深,夠退役就行了。這就明白地向劉浩然示意,咱給陛下你送上一個藉口了,你只管變相的杯酒釋兵權就行了。淮西系實力被削弱了,陛下你安心。不用太擔心我們實力太大。是否有異心,我們也安心,免的陛下你時時牽掛。看名單劉浩然就知道被這次被誰西系推出來退役的多半是那些桀驁不馴,容易衝動犯錯誤的“刺頭”?

劉浩然當即點點頭,收下淮西系的這份厚禮,至於李善長、馮國用走陳耀這步棋的其它用意,他還得慢慢去琢磨和體會。,!~!

你正在閱讀,如有錯誤,請及時聯繫我們糾正!

第193章 還得再熬一熬第39章 我們和了吧第329章 華麗的初戰(二)第一章第80章 餘波第263章 誰勝誰負?(一)第187章 南洋之戰(二)第63章 準備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164章 陳氏兄弟(三)第168章 擴廓帖木兒第215章 天子之怒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228章 海外戰略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136章 列維希(二)第125章 方氏兄弟第278章 新的海洋戰略(二)第20章 目標滁州(二)第228章 白古國第150章 風雲變幻的高麗第265章 《明知論》(一)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28章 再戰採石磯第337章 紛爭第331章 天山(二)第219章 北方學派的出路第191章 治政第39章 我們和了吧第304章 南掌(二)第215章 天子之怒第264章 誰勝誰負?(二)第18章 朱重八來了第114章 過年第53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二)第76章 風波(一)第224章 平雲南(三)第200章 醫療和社會保障計劃第21章 風雲突變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308章 幸福島海戰(二)第227章 馬六甲第293章 再亂(二)第6章 桃園結義第229章 梅花獎第261章 暗潮涌動第219章 北方學派的出路第60章 劉仁本第303章 南掌第297章 定第78章 參觀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243章 威尼斯商人(四)第132章 泉州第120章 細川眼中的江南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231章 威尼斯商人(二)第134章 南平(二)第51章 大婚第102章 安豐事件(二)第247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三)第321章 敲山震虎第63章 準備第180章 巡視第29章 殲滅水師第27章 取太平第40章 龍鳳二年第39章 我們和了吧第229章 梅花獎第98章 最後一戰(二)第243章 威尼斯商人(四)第267章 出巡之論治第87章 大事件(一)第174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二)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一章第160章 河南之戰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206章 會盟(一)第320章 大明股票交易所第152章 五德第131章 福州(二)第29章 殲滅水師第244章 威尼斯商人(五)第217章 大調整(二)第134章 南平(二)第334章 誰輸誰贏?(二)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25章 和州之戰(三)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224章 伐蜀(二)第81章 千里尋夫第160章 河南之戰第77章 風波(二)第162章 陳氏兄弟(一)第63章 準備第287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四)第97章 最後一戰(一)第326章 吹響號角
第193章 還得再熬一熬第39章 我們和了吧第329章 華麗的初戰(二)第一章第80章 餘波第263章 誰勝誰負?(一)第187章 南洋之戰(二)第63章 準備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164章 陳氏兄弟(三)第168章 擴廓帖木兒第215章 天子之怒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228章 海外戰略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136章 列維希(二)第125章 方氏兄弟第278章 新的海洋戰略(二)第20章 目標滁州(二)第228章 白古國第150章 風雲變幻的高麗第265章 《明知論》(一)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28章 再戰採石磯第337章 紛爭第331章 天山(二)第219章 北方學派的出路第191章 治政第39章 我們和了吧第304章 南掌(二)第215章 天子之怒第264章 誰勝誰負?(二)第18章 朱重八來了第114章 過年第53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二)第76章 風波(一)第224章 平雲南(三)第200章 醫療和社會保障計劃第21章 風雲突變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308章 幸福島海戰(二)第227章 馬六甲第293章 再亂(二)第6章 桃園結義第229章 梅花獎第261章 暗潮涌動第219章 北方學派的出路第60章 劉仁本第303章 南掌第297章 定第78章 參觀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243章 威尼斯商人(四)第132章 泉州第120章 細川眼中的江南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231章 威尼斯商人(二)第134章 南平(二)第51章 大婚第102章 安豐事件(二)第247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三)第321章 敲山震虎第63章 準備第180章 巡視第29章 殲滅水師第27章 取太平第40章 龍鳳二年第39章 我們和了吧第229章 梅花獎第98章 最後一戰(二)第243章 威尼斯商人(四)第267章 出巡之論治第87章 大事件(一)第174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二)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一章第160章 河南之戰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206章 會盟(一)第320章 大明股票交易所第152章 五德第131章 福州(二)第29章 殲滅水師第244章 威尼斯商人(五)第217章 大調整(二)第134章 南平(二)第334章 誰輸誰贏?(二)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25章 和州之戰(三)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224章 伐蜀(二)第81章 千里尋夫第160章 河南之戰第77章 風波(二)第162章 陳氏兄弟(一)第63章 準備第287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四)第97章 最後一戰(一)第326章 吹響號角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宁县| 郁南县| 乐业县| 庆阳市| 紫云| 和田县| 东城区| 西充县| 东明县| 邹平县| 阿尔山市| 三江| 和硕县| 安龙县| 荥阳市| 蓝山县| 隆化县| 天全县| 乌拉特前旗| 抚宁县| 茶陵县| 宜兰县| 呼伦贝尔市| 刚察县| 锡林郭勒盟| 晋江市| 小金县| 南华县| 临夏县| 左云县| 大埔县| 万宁市| 定西市| 华亭县| 霸州市| 南和县| 镇原县| 瑞丽市| 赫章县| 金平| 乌鲁木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