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65章 《明知論》(一)

“天之立君所以爲民。後世人君知民之職在乎奉上而不知職在乎養(yǎng)民,是以求於民者致其詳而盡於己者卒怠而不修。

斯民至於秦而後興亂。後世亡人之國者大率皆民也。人君之於天下,不能以獨治也。獨治之而刑繁矣,衆(zhòng)治之而刑措矣,以天下之權寄之天下之人,是爲衆(zhòng)治

劉浩然正在讀的是禮部侍郎徐茂誠的文章,連劉浩然都沒有想到,這位第一科榜眼給自己當國務秘書時不聲不哼,但是卻海綿吸水一般吸收了劉浩然平日裡所說的點點滴滴,回去後再細細琢磨,經過數年終於被他“琢磨”出一本書來。而且一開口就否定君權的至高無上,講明君權的基礎是民權,民權大於君權,這一點是站在孟聖的民貴思想上進行於生的,進而講到衆(zhòng)治。徐茂誠認爲內閣、資政院和各省參議會就是一種衆(zhòng)治的良好開端。

“古者以天下爲主,君爲客,凡君之畢世而經營者,爲天下也。君者,使天下受其利。使天下釋其害。”這句話的意思是君主要負擔起抑私利、興公利的責任。對於君主,他的義務是要的。權力是從屬於義務之後爲履行其義務服務的。君主只是天下的公僕而已,

這段話是徐茂誠根據劉浩然時常所的“廢家天下。立公天下。”責任、義務、權力等言論而引出來的。?接著徐茂誠又對私利和公利進行了論述,他認爲人總是有私利的,人不管在行麼時候。第一個問題是要填飽肚子,這是生存問題,接著是解決自己的安全問題,生理問題,過完了纔是忠君愛國等高一級的問題。這些論點從劉浩然曾經含糊提出的需求層次論中引申出來的。

徐茂誠指出,當一個百姓處於飢寒交迫時,生存和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時,你叫他去愛別人,去遵守三綱五常,去忠君愛國,讓他爲國出力甚至捐軀,簡直是一種笑話。“蓋前朝歷代動盪之時,暴民如蝗災過地,只爲乞活,人性已泯滅,談何道德綱常?”

所以爲君爲上者最重要的是讓老百姓過上富足的生活,只有在這個,“物質基礎”上,才能讓百姓們遵從法度,忠君愛國。

因此最重要的是“以人爲重”尊重私利,即尊重每一百姓們,保護他們的生命和財產權力不受侵犯,這纔是爲君爲上者應該做的。“自天下爲家小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以不能免矣。免費提供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爲王政也。用天下之私,以成一人之公而天下治

只有在保護每一個百姓們的私利之後,天下的公利纔會得到保障,而天下也就大治了。

這一點是吸收了劉浩然時不時提出來的以人爲本,個人生命和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劉浩然常常對身邊人說,如果老百姓朝不保夕,個人的生命和尊嚴得不到保障,他對這個社會和國家也就沒有什麼好感和忠誠可言了,如果個人的財產得不到保護,他也就沒有創(chuàng)造財富的動力了,因爲到後來這些財富都可能被別人隨意奪走,這樣會使得整個社會陷入一潭死水之中。

徐茂誠緊接著指出:“安人之私,非廢天下之公,人私皆安,則得公正,公正一立,則遵法度,法度得行,則天下得治

劉浩然明白這個意思,徐茂誠的意思是尊重和保護私利不是鼓勵互相爲私利而爭鬥,反而當每一個人的私利愕到保障時,任何人都不可能隨意去侵佔和錄奪他人的私利,從而形成了一個公正公平的局面,大家在這個公平公正的情況下便只能通過遵守法律等正當的手段去謀取私利,如果大家都自覺的遵守法律,那麼天下也就大治了。

徐茂誠接著指出,以前貪官墨吏橫行,根本就是私利不保、法度不揚,這些官吏可以憑藉手裡的權辦任意侵佔國家和個人的利益,因此,除了要確保私利、遵從法度之外,還要明確權責之明。

君主都是天下公僕,官吏豈不是萬民之公僕?因此官吏也要明蔣他們的責任和義務是位,權力只是他們履行責任和義務的輔助工具。只有明確了責任和義務。讓天下官吏明白如果不履行義務。不承擔責任將受到嚴懲,只有當官吏明白多高的職位要承擔多大的責任時,他們便有自知之明。萬一鑽營投機謀得高官,一個不小心便陷入萬劫不復,還不如當個能力所及的小官安安穩(wěn)穩(wěn)過日子。能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反過來,能力有多大,你就去承受到大的責任吧,否則就是害了你

從這一點小徐茂誠引申出一個論點,那就是此前歷朝法度不申是因爲違法的“成本太低。”他吸收了劉浩然的一些想法,指出每一個人都會趨利避禍,他們做任何事都會衡量得與失,這是天生人性,跟讀多少聖賢書沒有任何關係。當他們覺得違法成本遠小於違法所得,便會不把違法放在眼裡。而當他們知道違法成本遠大於違法所得,不用三令五申也會自覺地去遵守法度。

因此,徐茂誠指集一個新的觀點,那就是國家最大的責任是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權威。不論這個成本有多大,無論多麼的“得不償失。”必須一絲不芶地去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權威。他鄭重指出了法律的重要性,指出“有治法而後有治人

看到這裡劉浩然深以爲然,他在另外一個世界上經常聽到這樣的言論:“不就偷了一個錢包嗎?犯得著這麼大張旗鼓地去追究嗎?公安部門查案的費用不知是這個錢包價值的多少倍?”可是他們就不想想,法律的尊嚴和權威值多少錢?

在經濟方面,徐茂誠在人之私利觀點上指出“善爲國者,藏之於民。”他指出前朝歷代,君主、貴族、官吏、地主世家們個個都“富得流油錢滿庫。糧盈倉。”而百姓們卻窮困苦頓。最後矛盾激化時便釀成了民變,結果再多的財富也是煙消雲散。

不過徐茂誠對經濟方面不是很擅長,所以說了一個大綱和方向之外便不再細細論及了。

依次談論了民權、君權、衆(zhòng)治、法治、責任、義務、權益方面後,徐茂誠接著把矛頭一指,開始抨擊6家心學和程朱理學。

徐茂懈糊披儒學本旨是“其行在孝悅忠信”其職在灑掃應。其女在《詩》、《書》、《禮》、《易》、《春秋》其用之身在出處、去就、交際其施之天下在政令、教化、刑罰

徐茂誠引用宋元之際著名學者黃震對6氏等心學的批評:“近世喜言心學,舍全章本旨而獨論人心道心,甚者單揀道心二字而直謂心即是道,蓋陷於禪學而不自知。其去堯舜禹授天下本旨遠矣。”因此他指出,既然6王心學是佛教禪學,背離了儒學修齊治平的宗旨,自當屬摒棄之列。

接著徐茂誠又將矛頭指向以“性與天道”爲論究對象的程朱理學,“理學之君子是以終日言性與天道,而不自知其墮於禪學也。今日《語錄》幾乎充棟矣,而淫於禪學者實多,然其說蓋出於程門。孔門未有專用心於內之說也。用心於內,近世禪學之說耳。今傳於世者,皆外人之學,非孔子之真。小。直接將程朱理學從孔子儒學中一腳給踢了

來。

劉浩然看到這裡不由詫異了,徐茂誠出身江南,雖然上過南京大學的前身江寧大學,但是也算是讀程朱理學長大的,否定6氏理學不算什麼,將槍口直接對準程朱理學卻是需要極大的勇氣。這中間除了劉浩然對其的影響巨大之外,也說明他不是一個。讀死書的人。

這篇文章大約五千字。從字行中可以看出其根本思想,那就是否定當今盛行的6學、程朱理學。以民爲本,保護私利,強調法治和君權來自民權。?這些都於劉浩然的觀點非常接近,但是這其中還是有缺陷,例如,徐茂誠無法否安君權的權威性,在否定6學和程朱理學之後,卻不知道以何種學術思想去取代它們,也無法找到更科學更新穎的理論思維形式,只得在傳統儒學的遺產中尋找出路,從而選擇了復興經學的途徑:“以復古作維新

劉浩然知道,這種缺陷是因爲徐茂誠身處這個。時代受到的侷限。在這個理學佔據主流學術思智又不開化的時代和社會,徐茂誠雖然提出了以民爲本,提出了初步民主一衆(zhòng)治的等新觀點,但是這一切必須又要靠劉浩然手裡至高無上的君權去推行,這是一個非常矛盾的問題。而且徐茂誠從小學的是儒家思想,以民爲本也是從孟子等學說中引申出來的,他可以否定和批判6學和程朱理學,卻無法全盤否定儒學,因爲這樣他的學說就是“無根之學”了。

再說了,徐茂誠要是敢提出廢除君權、建立民主制度的激進思想,先不要說劉浩然這個大明皇帝答不答應,依附在皇帝手下的文武百官以及各股龐大的利益集團會饒過他嗎?

“昌信,你所書深合我心。”劉浩然的一句話讓一直忐忑不安的徐茂誠放心了,他的這篇文章雖然是根據在劉浩然身邊當國務秘書時所受薰陶和影響所寫,但是言辭歸言辭,寫出來又是另外一回事,誰知道如此“尖銳。的文章會不會犯了皇帝陛下的忌諱。儘管徐茂誠知道皇帝陛下是一位極重民本。也非常開明的君主,但是他心裡到底怎麼想,卻一直沒有把握。能夠將這篇文章呈現出來,徐茂誠的確鼓足了勇氣。但是他明白,這樣的文章,如果沒有得到皇帝陛下的審閱和支持,貿然表出來絕對是死路一條。

“只是你的眼界還不夠廣,所以立論還不夠堅定,這樣吧,你再好好讀一讀弘文院翻澤過來的泰西等古人的書籍,開闊一下視野,然後再將這篇文章好好修改一下。修改好了,我給你註釋,再刊行表。”

“陛下,這萬萬使不得”。徐茂誠急了,歷來只有臣給君註釋,哪有君給臣註釋的。

“昌信,就這麼定了。學問只有高低之分,沒有著臣之分”小

“臣遵旨。”徐茂誠好容易才平復心中的激盪,恭謹地答道。

“昌信,還有一個問題。你既然否定了6氏心學和程朱理學,駁斥了他神裡在氣先,以理爲本的心論,但是也要提出一個新的觀點才

理學的理在氣先,以理爲本是唯心主義論,既然把他批判了,就必須提出新的理論來取代。而劉浩然就是一位唯物主義者,當然希望提出唯物主義論,而且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中國春秋戰(zhàn)國開始就有了樸素唯物主義理論,只是後來由於鞏固君權,君權天授的需要。中國哲學思想就向唯心主義大步邁進,而隨著心學、理學等唯心論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中國的**和僵化的制度也到了頂峰。於是中國文人不再以事物的展規(guī)律去探索世界。而是以所謂的“人心和人性。去感知這個世界,所以科學、民主在這片土壤中是不了芽的。要打到舊學術,就要從根基將其摧毀,那就必須從哲學這個制高點和基礎開始。

“昌信,我此前一直強調,事物的運轉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人只能是去展事物運轉的規(guī)律,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回卓陛下,臣明白了。”徐茂誠略有所思道。

看著徐茂誠的背影。劉浩然心裡暗暗感嘆,自己此前一直在擔憂一個問題,打到了理學。那以什麼學術思想來取代它?一個國家和民族不能沒有自己的思想。想不到今日徐茂誠卻給了自己一個驚喜。

經過三個月的苦讀。徐茂誠將弘文院翻譯的古希臘等哲學典籍通讀了一遍,深玄地明白了劉浩然要他讀這些書的用意。有了新的思維方式,徐茂誠對自己的文章進行了大幅修改,再一次擺到了劉浩然的案

先聲明,文中這些理論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結合,老曾還沒有牛叉到能夠創(chuàng)建這些理論的地步。不過這些理論都進過老曾的修改和融合,不算湊字數吧

另外,這一章老曾一口氣寫了八千多字,將其分成兩章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這些東西太難寫了,老曾不知耗費了多少腦細胞。總得讓我歇口氣吧()

正文 第二百六十五章 《明知論》(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目錄

如果您喜歡,請,方便以後閱讀

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

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發(fā)表。

本站提供玄幻小說,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網遊小說,網絡小說,小說下載,小說導航,如本站無意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本站所有小說的版權爲原作者所有!僅代表發(fā)佈者個人行爲,與本站立場無關!

歡迎您訪問8810讀書吧,7×24小時不間斷超速小說更新,首發(fā)站!

《帝國的榮耀》

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146章 耽羅島第86章 江州(五)第117章 細川賴之(二)第37章 戰(zhàn)東南(三)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69章 當塗血戰(zhàn)(二)第80章 餘波第339章 軒然大波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339章 軒然大波第133章 南平(一)第23章 和州之戰(zhàn)(一)第24章 和州之戰(zhàn)(二)第65章 陳友諒的野望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306章 該動手了!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228章 海外戰(zhàn)略第316章 第一次西征案第53章 火炮戰(zhàn)艦的初戰(zhàn)(二)第83章 江州(二)第256章 士兵王金貴(五)第十章第216章 大調整(一)第106章 武昌(二)第288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五)第273章 出巡之上海第82章 江州(一)第38章 戰(zhàn)東南(四)第200章 醫(yī)療和社會保障計劃第108章 分省(一)第123章 當務之急第82章 江州(一)第217章 大調整(二)第78章 參觀第227章 陳孝閔(三)第52章 火炮戰(zhàn)艦的初戰(zhàn)(一)第318章 所謂的大明政黨第162章 陳氏兄弟(一)第143章 雜事繁多第67章 山賀顯次郎第252章 士兵王金貴(一)第224章 伐蜀(二)第308章 幸福島海戰(zhàn)(二)第283章 嚴守慎第243章 威尼斯商人(四)第97章 最後一戰(zhàn)(一)第99章 最後一戰(zhàn)(三)第32章 取江寧第152章 五德第140章 賽繆爾(一)第129章 敗仗(三)第300章 事後(二)第252章 士兵王金貴(一)第178章 冬第121章 授銜第16章 清澗山(三)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28章 再戰(zhàn)採石磯第63章 準備第205章 漠北風雲第228章 海外戰(zhàn)略第99章 最後一戰(zhàn)(三)第140章 賽繆爾(一)第182章 貨幣(一)第146章 耽羅島第24章 和州之戰(zhàn)(二)第309章 戰(zhàn)旗半掩越金山(一)第155章 準備北伐(二)第242章 威尼斯商人(三)第118章 細川賴之(三)第33章 江南行省第37章 戰(zhàn)東南(三)第327章 吹響號角(二)第36章 戰(zhàn)東南(二)第282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一)第331章 天山(二)第110章 中樞(一)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254章 士兵王金貴(三)第175章 入大都第28章 再戰(zhàn)採石磯第200章 醫(yī)療和社會保障計劃第一章第163章 陳氏兄弟(二)第181章 陝甘第260章 談判第316章 第一次西征案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81章 千里尋夫第326章 吹響號角第64章 初次會戰(zhàn)第331章 天山(二)第339章 軒然大波第175章 入大都第60章 劉仁本第32章 取江寧第149章 李成桂的抉擇
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146章 耽羅島第86章 江州(五)第117章 細川賴之(二)第37章 戰(zhàn)東南(三)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69章 當塗血戰(zhàn)(二)第80章 餘波第339章 軒然大波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339章 軒然大波第133章 南平(一)第23章 和州之戰(zhàn)(一)第24章 和州之戰(zhàn)(二)第65章 陳友諒的野望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306章 該動手了!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228章 海外戰(zhàn)略第316章 第一次西征案第53章 火炮戰(zhàn)艦的初戰(zhàn)(二)第83章 江州(二)第256章 士兵王金貴(五)第十章第216章 大調整(一)第106章 武昌(二)第288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五)第273章 出巡之上海第82章 江州(一)第38章 戰(zhàn)東南(四)第200章 醫(yī)療和社會保障計劃第108章 分省(一)第123章 當務之急第82章 江州(一)第217章 大調整(二)第78章 參觀第227章 陳孝閔(三)第52章 火炮戰(zhàn)艦的初戰(zhàn)(一)第318章 所謂的大明政黨第162章 陳氏兄弟(一)第143章 雜事繁多第67章 山賀顯次郎第252章 士兵王金貴(一)第224章 伐蜀(二)第308章 幸福島海戰(zhàn)(二)第283章 嚴守慎第243章 威尼斯商人(四)第97章 最後一戰(zhàn)(一)第99章 最後一戰(zhàn)(三)第32章 取江寧第152章 五德第140章 賽繆爾(一)第129章 敗仗(三)第300章 事後(二)第252章 士兵王金貴(一)第178章 冬第121章 授銜第16章 清澗山(三)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28章 再戰(zhàn)採石磯第63章 準備第205章 漠北風雲第228章 海外戰(zhàn)略第99章 最後一戰(zhàn)(三)第140章 賽繆爾(一)第182章 貨幣(一)第146章 耽羅島第24章 和州之戰(zhàn)(二)第309章 戰(zhàn)旗半掩越金山(一)第155章 準備北伐(二)第242章 威尼斯商人(三)第118章 細川賴之(三)第33章 江南行省第37章 戰(zhàn)東南(三)第327章 吹響號角(二)第36章 戰(zhàn)東南(二)第282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一)第331章 天山(二)第110章 中樞(一)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254章 士兵王金貴(三)第175章 入大都第28章 再戰(zhàn)採石磯第200章 醫(yī)療和社會保障計劃第一章第163章 陳氏兄弟(二)第181章 陝甘第260章 談判第316章 第一次西征案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81章 千里尋夫第326章 吹響號角第64章 初次會戰(zhàn)第331章 天山(二)第339章 軒然大波第175章 入大都第60章 劉仁本第32章 取江寧第149章 李成桂的抉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州市| 富宁县| 喀喇沁旗| 汉川市| 忻城县| 沂南县| 北宁市| 荔浦县| 伊宁县| 淮南市| 大理市| 闽清县| 波密县| 龙门县| 洱源县| 临沂市| 苍山县| 西城区| 平顶山市| 阿拉善左旗| 黎川县| 巍山| 星子县| 延长县| 阳江市| 当涂县| 健康| 毕节市| 澄城县| 闽清县| 商水县| 东源县| 和龙市| 周口市| 枣庄市| 措勤县| 肇庆市| 金溪县| 井冈山市| 信丰县| 普兰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