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4章 初次會戰

龍鳳五年七月,毛貴部將續賓祖從遼陽渡海回了山東,先殺了大禍害趙均用。但是趙均用還帶了一些老部下來,而且這段時間也收買了一些將領,加上毛貴部衆不服續賓祖也不少,幾路人馬立即廝殺在一起了,於是益都、濟南一帶陷入各種番號不同的紅巾軍互相攻伐的混亂狀態。

察罕帖木兒偵知汴梁城中糧草已盡,就與諸將閻思孝、李克彝、虎林赤等商議分門攻城。戊寅夜,元軍諸路人馬擂鼓登城,斬關而入,很快就攻陷了汴梁城。劉福通護著小明王帶著數百騎出東門遁走,退回安豐,把小明王的皇后及紅巾軍妻子家眷數萬,官員五千,符璽、印章、寶貨等無算丟得一干二盡。

察罕帖木兒學起定遠軍那一套,傳令全軍嚴遵軍紀,不得擾民。全城居民二十萬,軍無所私,市不易肆,不到十餘日,河南悉定。察罕帖木兒獻捷大都,以功被拜爲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兼知河南行樞密院事、陝西行臺御史中丞,仍便宜行事,並詔告天下。

察罕特穆爾既定河南,便派兵分鎮關陝、荊襄、河洛、江淮,而重兵屯於太行,營壘旌旗,相望數千裡。並日夜趕造車船,繕兵甲,務農積穀,訓練士卒,謀大舉以復山東。

張士誠聞得汴梁陷落,察罕帖木兒大軍屯於太行、河南,二話不說便接受了元廷的招安,以江淮行省左丞相的價格重新回到元廷的旗下。不過他的態度很明確,招安我可以,但是不能讓我去打江南,否則就翻臉。

劉浩然也接到了張士誠關於接受招安的通報和解釋。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這事自己也擋不住,只要他不來添亂就好了。不過劉浩然驚於張士誠招安的速度,八月汴梁陷落,九月張士誠就換了旗號了,可見老張對招安熟門熟路,所以辦起來很快。

河南江淮戰亂多年,運河久塞不通,今日河南平定了,江淮也被招安了,元廷便迫不及待地要求張士誠趕緊北運漕糧,並於十月派兵部尚書巴延特穆爾、戶部尚書曹履享,以御酒、龍衣賜張士誠,督促此事。

可是張士誠手裡的糧食也不多呀,產糧大戶可是江南的劉浩然,自己還是靠賣些淮鹽和棉花等物產換回不少糧食,這才讓轄下的軍民勉強吃個肚飽。現在元廷突然給他一下子壓這麼重的擔子,張士誠能不跳腳嗎?

可巴延特穆爾、曹履享不幹了,這些年河南、山東各地兵亂四起,元廷爲了鎮壓不知徵募了多少青壯,而河北又連年大旱,多少張嘴等著張士誠的糧食下鍋,當然了,也有不少色目人的錢袋子等著張士誠去填滿。

張士誠左思右想,實在沒有辦法了,一咬牙只好籌集了大量的淮鹽和棉花,厚著臉皮去江南換糧食。自己新官上任,總不能馬上又翻臉吧。萬一把元廷逼急了,下道旨意說你沒糧食,那你把有糧食的江南打下來吧,那就真的只有翻臉了。

巴延特穆爾、曹履享對此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張士誠能弄來糧食,讓自己能交差就行,管它糧食的出處是哪裡。

張士誠換來五萬石糧食,然後趕緊把兩位大員打發走了,回頭一想,張士誠覺得自己太虧了,這丞相的代價也太高了些。

劉浩然在六月底終於迎來的一件喜事,薛如雲在衆人期盼下終於誕下一子,朱升爲這位嫡子取名爲劉煥章。

但是歡慶沒過去多久,劉浩然與陳友諒的初次會戰終於爆發了。

劉浩然研究過陳友諒的戰術戰略,發現此人打仗有點率性而爲,沒有什麼定數,實在很難猜出他下一步會出什麼棋。想想也是,說不定連陳友諒都不知道自己的下一步要打到哪裡,別人又怎麼會知道呢?

所以劉浩然不敢掉以輕心,傳令池州一線日夜警惕。而諸營水師也是嚴陣以待,隨時候命。

陳友諒佔據安慶後,一時窺視池州,試圖拔掉這個前進的釘子。趙德勝一段時間抓到了不少陳部的探子細作,也清楚陳友諒要對池州動手了,於是連忙向江寧報信,並通報了駐青山的常遇春和駐九華山的傅友德。

七月二十九日,陳友諒遣王奉國率水陸軍五萬餘進犯池州。

王奉國率軍屯於池口,將池州城團團圍住,一時水陸兩營連綿不絕,蜿蜒數十里。

趙德勝見陳軍勢衆,也不甘示弱,與陳德勝水陸並出,破其前營,斬首千餘。但是王奉國隨即穩住陣腳,遣軍反擊,依仗人多勢衆將守軍趕回了城中。

回到城中,趙德勝與陳德勝、花雲、張銓、仇成等人合計道:“傅統制的大軍就近在九華山,而我們也早就將敵軍來犯的消息報於他,相信不兩日便會急行趕到。而傅統制擅於奔襲,所擊無不破者,只要我們拖住敵軍數日,便可圖之。”於是衆人便分城而守,日夜督戰。

王奉國第二日一早便督軍攻城,以報昨日之仇。

陳友諒的巨舟還真不是吹得,真的幾乎與城牆等高,不過池州城離水面頗遠,陳軍無法直接從巨舟登陸,只好當井欄使用,不停地向城牆上射箭,使得守軍幾乎直不起身子來。

陳軍步兵趁機推出攻城車、攻城錐、登雲梯,向池州城猛攻而來。

登雲梯還好辦些,守軍用滾石檑木反擊,至不濟用木叉把登雲梯撐出去。但是攻城錐就難辦了。在上千盾牌手的掩護下,上百軍士驅動著攻城錐一步步靠近城門。守軍原本就被巨舟上的箭矢壓得擡不起頭,冒險射出的箭矢又對有盾牌掩護的陳軍軍士們沒有太大的效果,砸下去的幾塊石頭倒是砸破了幾塊盾牌,但是也於事無補。

攻城錐慢慢地靠近了城門,並開始擂動起木門來。聽著一聲響過一聲的擂門聲,守城的花雲知道,用不了多久這木門就會被砸破。於是就派人多搬乾草木柴等易燃之物,然後從城樓上往下丟,丟到一定程度再往下潑些油,最後再丟幾十個火把下去。

有幾個火把點燃了被潑了油的乾草,火勢一下子就騰起來了。攻城錐原本就是木頭製作的,在一堆易燃物的燃燒下很快也被引燃了。上千軍士全擠在一起,一時無法躲避,尤其是操縱攻城錐的軍士們,被擠在最裡面,大火一起,逃都沒地方逃。

在淒厲的慘叫聲中,上千軍士一鬨而散,然後是數十個火人掙扎搖擺著從城門底下跑了出來,可惜沒跑幾步就倒在地上,最後化成了一截木炭。大火肆虐,不但攻城錐變成了一個黑架子,連城門都被燒出一個大洞來,花雲乾脆下令軍士們用石塊木料把破門給堵上。

第一日攻城就這樣被打下去了,王奉國憤憤不已,但是卻無可奈何,見將士多疲憊,只好鳴金收兵。

第二日一早,陳軍將士們便被王奉國驅使出來,又一次向池州發起了進攻。這次進攻和第一次一樣,又以陳軍損失慘重而告終,但是池州守軍在強大的攻勢下也損失不小,連驍勇無比的花雲也中了幾箭。

王奉國深知一鼓作氣,二鼓衰,三鼓竭的道理,如果第三次進攻最後還是落得同樣結果的話,恐怕他只有在池州城下飲恨而歸,接受陳友諒的懲處,到時老賬新帳一起算,王奉國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第五日,做好調整的王奉國盡遣精銳,在巨舟箭雨的掩護下,推著數以千計的攻城器具,緩緩向池州進攻,而大隊人馬後面則是殺氣騰騰的督戰隊,他們由王奉國的親兵隊組成,命令已經傳達到陳軍各部,池州如是攻不下,我王奉國回去定要受懲罰,那你們就先給我墊背。

在嚴令下,陳軍分批蜂擁而上,整個池州城內就像是被蟻海給包圍了,城下和城牆上都是密密麻麻的陳軍將士,而天上漫天劃過的是連綿不絕的箭雨。

“媽的,王奉國這次是下了血本,不破池州他恐怕不甘心。”張銓彎腰躲在盾牌後面,抽空看了一下眼前的形勢狠狠地吐了一口痰道,這幾天大家心身憔悴,都有點上火。

“不知道傅統制什麼時候能出擊,我們也不知道能堅持多久?”仇成躲在一邊滿腹憂慮地接言道。

“等我們都精疲力竭的時候。”後面的花雲冷靜地答道。

張銓和仇成愣了一下,很快就反應過來了,傅友德的算盤肯定是趁陳軍在池州打得最氣衰的時候出擊,這樣一來王奉國不死也要脫層皮,只是池州城就要吃大苦頭了。

“孃的,水師這個時候跑哪裡去了?也不知道給我們減輕一點壓力,我們被箭雨壓得都擡不起頭來了。”傅友德是定遠軍幾大名將之一,又是劉浩然的把兄弟,仇成可不敢埋怨他,只好把怨氣撒到水師頭上。

“陳軍的水師如此強勢,你要陳德勝來送死呀!”張銓接了一句。仇成也知道這個道理,只是心中滿是怨氣,嘴上這麼一說而已。

“敵軍衝上來了,你們各自回去吧。”花雲在後面冷冷地說道。

“花大哥,要不就留點兵下來吧。”張銓和仇成相視一眼說道,花雲堅守的西門所受的壓力最大,陳軍水陸兩軍在這裡擺開了陣勢,加上前兩次的激戰,花雲所部損失不小,張、仇是奉命前來支援的,可是花雲卻一口拒絕了,理由很簡單,池州城裡兵馬不多,而陳軍人多勢衆,萬一在西門攻擊不成,換一個目標,麻煩就大了。

“我還支撐的住。”花雲那是那副冷然的樣子。

張銓和仇成只好嘆了一口氣,他們都瞭解花雲的個性,高傲冷然,不到萬不得已是絕不會叫苦的,兩人只好悻悻地帶著部衆下城趕回各自的陣地。

西門已經被堵死了,攻城錘也派不上用場了,陳軍就用雲梯和呂公車運送士兵,拼命地向城牆進攻。而守軍在盾牌的掩護下,發起殊死反擊,但是他們的處境非常危險,每一個動作都要冒著生命危險。

數百個守軍向雲梯上丟下滾木擂石,剛一展臂就被箭雨射倒了幾十個,東西好容易丟下去了,退回來的卻只剩下不到一半人,另一半人都躺在了地上,非死即傷。花雲皺著眉頭看著這一切,心裡在不停地盤算著,這仗不好打,光是緊挨著的陳軍巨舟不要錢地傾瀉箭矢就讓守軍損失慘重。

“用火箭,給我把巨舟逼退!”花雲當即下令道。

上千帶著火苗的箭矢飛向陳軍巨舟,頓時把上面的人嚇得手忙腳亂。巨舟最怕的就是火攻,它體積大,目標也大,火箭飛過來,稍不小心就是一場火災,而且船隻捱得這麼近,江面上風又大,一旦燒起來就是火燒連營了。

打頭的幾艘陳軍巨舟冒起了幾十團小黑煙,水手們在四處忙著救火,甲板上一片慌亂,倒也沒有多少心思去射箭壓制池州城牆了。花雲藉著這個機會,率領守軍對付雲梯和呂公車上逼近的陳軍。柴禾等引火之物拼命地往下丟,然後數百個火把也被丟了下去。雲梯和呂公車都是木製的,最怕的是大火。城下很快就騰起一團團大火,迅速地吞噬了幾十個運氣不好的雲梯和呂公車。

但是有四個呂公車仗著自己外面蒙著的鐵皮,繼續緩緩地往前推進。面對這個水火不進的怪物,花雲真的有點無策了。他只好下令其他守軍繼續“嚇唬”巨舟和打擊其它陳軍,自己率領百餘名勇士嚴陣以待。

最前面的呂公車靠近了城牆,然後轟的一聲放下了大木板,出現在花雲眼前的是數百嗷嗷直叫的陳軍敢死隊。他們在狹窄的呂公車裡煎熬了許久,終於看到了陽光,迫不及待地揮舞著刀劍沿著木板搭橋直衝過來。

花雲一揮手,百餘名勇士扳動了手裡的弩機,一陣急射頓時放倒了最前面的幾十個陳軍。花雲一挽手裡的長劍,孤身一人便衝了上去,百餘勇士卻在拼命地上弦搭箭。

花雲手裡的劍或刺或掠,上下紛飛,只見白光過處就在陳軍將士的脖子上留下一道細細的紅線。他站在呂公車的木門前,上百陳軍居然寸步難行,只留下十幾具屍體。這裡地方狹窄,陳軍無法發揮人多勢衆的優勢,而衝上來的幾十個人又根本不是花雲的一招之敵。

“嗖”一聲,一支冷箭從陳軍人羣裡鑽了出來,正中花雲的腹部。劇痛讓花雲的手一顫,揮出去的利劍一時控制不當,居然將當前的一名陳軍軍士的脖子砍斷了大半,首級靠最後一點皮肉搭拉在身體上,鮮血從脖子的缺口裡涌出來。

“啊-”幾名守軍推著兩輛小車怪叫著衝了過來,車上裝著柴禾,還混有硫磺等易燃之物,並被潑了些油脂,只要見了火星就能燃起來。

花雲彷彿後腦勺長了眼睛,當小車就要撞到他的後背,他輕輕一躍,在車上一點,便掠到後面去了。幾名守軍繼續把小車推到呂公車體裡,而陳軍知道這東西的危險,拼命地往外推,守軍不顧亂刺過來的刀劍,用身體死死地抵住小車。

花雲在木板上一滾,滾到了城牆上,並大叫道:“放!”

百餘強弩這次射出的是火箭,而且是對準小車齊射。兩輛小車立即騰起大火,封鎖了呂公車的整個出口。這輛呂公車外面有鐵皮,裡面卻沒有,騰起的大火不但將擁擠在一起的陳軍軍士燒著了十幾個,還迅速點燃了車內的木製構件。

大火從呂公車的出口洶涌卷出,並開始席捲整個車體,火苗不停地從車體上下的縫隙裡吐出,擠在裡面的數百攻城陳軍將士,還有上百推車的軍士,都在大火中掙扎著。火勢之快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高聳的呂公車很快就成爲一座熊熊燃燒的火塔,時不時發出的淒厲慘叫說明了裡面的慘烈。

同樣的情景在其它各門發生著,數千上萬的陳軍在守軍的殊死反擊下死傷慘重。望著四處火起的呂公車,還有那七零八落的雲梯,王奉國的臉色鐵青,最後,還是遠處爆發出的巨吼聲驚醒了他。當陳軍在池州城上打得最慘烈的時候,傅友德出手了。他派出三千騎兵爲前鋒,直衝陳軍的後營,然後集中主力猛攻王奉國的中軍。

戰場一下子變得無比地混亂,陳軍其他部隊在慌亂和疑惑中放慢了攻城的節奏,其後營被定遠軍鐵騎衝擊地七零八落,而王奉國的中軍在傅友德數萬精兵的猛攻下潰不成軍,王奉國最後只得在倉惶中登上水師舟船逃奔。回過頭來的傅友德和聞訊出擊的趙德勝、張銓、仇成等人對知道戰況的陳軍其餘各部發起了掃蕩。已無鬥志的近十萬陳軍跑得漫山遍野都是,最後連陳德勝也趁機出來湊熱鬧,咬著陳軍水師的尾巴就是一陣猛打。

是役,王奉國手下十餘萬精兵最後只逃回了不到兩萬餘,其餘的大部被俘。深知其罪難贖的王奉國還沒回到安慶就負罪自殺,也省得陳友諒動手。

第86章 江州(五)第120章 細川眼中的江南第310章 戰旗半掩下金山(二)第129章 敗仗(三)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157章 御前會議第217章 大調整(二)第264章 誰勝誰負?(二)第109章 分省(二)第165章 陳氏兄弟(四)第107章 武昌(三)第121章 授銜第314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二)第294章 暗影第187章 南洋之戰(二)第32章 取江寧第60章 劉仁本第331章 天山(二)第262章 李存義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190章 南洋之戰(三)第102章 中樞(二)第128章 敗仗(二)第288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五)第117章 細川賴之(二)第208章 丁亥日第85章 江州(四)第220章 越陳的覆滅第5章 常遇春第58章 火槍與火炮(二)第146章 耽羅島第172章 石嶺關戰役(四)第288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五)第200章 醫療和社會保障計劃第144章 目標高麗!第14章 清澗山(一)第324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二)第146章 耽羅島第265章 《明知論》(一)第255章 士兵王金貴(四)第86章 江州(五)第145章 妖僧辛旽第56章 大內親軍第279章 太子妃第332章 天山(三)第282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一)第130章 福州(一)第213章 新四省第13章 智取驢牌寨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230章 羅貫中第169章 石嶺關戰役(一)第224章 伐蜀(二)第67章 山賀顯次郎第79章 安慶第269章 出巡之整軍第202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草案第281章 駛向錫蘭第256章 士兵王金貴(五)第330章 天山(一)第85章 江州(四)第105章 武昌(一)第269章 出巡之整軍第39章 我們和了吧第221章 禮部尚書胡惟庸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306章 該動手了!第213章 新四省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120章 細川眼中的江南第81章 千里尋夫第108章 分省(一)第280章 似有友人西來第24章 和州之戰(二)第46章 方國珍第211章 兀魯回河(三)第249章 四國之亂(一)第110章 中樞(一)第42章 治內政(二)第290章 鬥(一)第172章 石嶺關戰役(四)第146章 耽羅島第140章 賽繆爾(一)第93章 張定邊(一)第140章 賽繆爾(一)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82章 江州(一)第128章 敗仗(二)第65章 陳友諒的野望第183章 貨幣(二)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306章 該動手了!第146章 耽羅島第61章 信州戰役第14章 清澗山(一)第264章 誰勝誰負?(二)第106章 武昌(二)
第86章 江州(五)第120章 細川眼中的江南第310章 戰旗半掩下金山(二)第129章 敗仗(三)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157章 御前會議第217章 大調整(二)第264章 誰勝誰負?(二)第109章 分省(二)第165章 陳氏兄弟(四)第107章 武昌(三)第121章 授銜第314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二)第294章 暗影第187章 南洋之戰(二)第32章 取江寧第60章 劉仁本第331章 天山(二)第262章 李存義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190章 南洋之戰(三)第102章 中樞(二)第128章 敗仗(二)第288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五)第117章 細川賴之(二)第208章 丁亥日第85章 江州(四)第220章 越陳的覆滅第5章 常遇春第58章 火槍與火炮(二)第146章 耽羅島第172章 石嶺關戰役(四)第288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五)第200章 醫療和社會保障計劃第144章 目標高麗!第14章 清澗山(一)第324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二)第146章 耽羅島第265章 《明知論》(一)第255章 士兵王金貴(四)第86章 江州(五)第145章 妖僧辛旽第56章 大內親軍第279章 太子妃第332章 天山(三)第282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一)第130章 福州(一)第213章 新四省第13章 智取驢牌寨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230章 羅貫中第169章 石嶺關戰役(一)第224章 伐蜀(二)第67章 山賀顯次郎第79章 安慶第269章 出巡之整軍第202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草案第281章 駛向錫蘭第256章 士兵王金貴(五)第330章 天山(一)第85章 江州(四)第105章 武昌(一)第269章 出巡之整軍第39章 我們和了吧第221章 禮部尚書胡惟庸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306章 該動手了!第213章 新四省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120章 細川眼中的江南第81章 千里尋夫第108章 分省(一)第280章 似有友人西來第24章 和州之戰(二)第46章 方國珍第211章 兀魯回河(三)第249章 四國之亂(一)第110章 中樞(一)第42章 治內政(二)第290章 鬥(一)第172章 石嶺關戰役(四)第146章 耽羅島第140章 賽繆爾(一)第93章 張定邊(一)第140章 賽繆爾(一)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82章 江州(一)第128章 敗仗(二)第65章 陳友諒的野望第183章 貨幣(二)第100章 最後一戰(四)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306章 該動手了!第146章 耽羅島第61章 信州戰役第14章 清澗山(一)第264章 誰勝誰負?(二)第106章 武昌(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景山区| 东城区| 霍林郭勒市| 拉萨市| 汶川县| 新晃| 峨山| 密云县| 五家渠市| 礼泉县| 南康市| 怀宁县| 济宁市| 扶沟县| 大理市| 隆回县| 长乐市| 沐川县| 公主岭市| 永定县| 仙桃市| 峨眉山市| 四川省| 临邑县| 太原市| 乌恰县| 余江县| 加查县| 南城县| 湖北省| 绥棱县| 江达县| 建昌县| 道孚县| 富民县| 呼玛县| 姚安县| 忻州市| 四会市| 望都县| 卢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