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65章 陳氏兄弟(四)

“陳大哥,吳大人真的要我們迎擊明軍?”費千戶喝了一口酒道。

“是的,吳大人就是這麼親口跟我說的。”陳孝閔一臉漠然地答道,手裡的酒杯端了許久還懸在空中。

“孃的,吳大人又不知道海津諸軍的情況,就憑這些爛豆子也想迎擊明軍,送死還差不多。”費千戶忿忿地說道。素離不花去職,陳孝閔接手諸軍後便任命費千戶爲總管糧草供給的千戶,這小子雖然貪生拍死,但是在處理這些事上還算圓滑穩妥,再說又是信得過的人。陳孝閔忙於整頓軍隊,挑選精銳,沒有時間去管那些雜事,正需要一個親信在身邊幫忙。

看到陳孝閔不答話,費千戶繼續牢騷著:“這些兵馬中最精銳的不過那七千騎兵,可是這些人都是些大爺,陳大哥,你如何指揮的動?”

陳孝閔淡淡答了一句:“吳大人說,素離不花交出的錢財多給他們一些,這叫什麼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狗屁話!這些蒙古色目大爺平日裡伺候還不輕呀,真要他們去拼命,得多少錢財才能打動他們。大頭一去,留下弟兄們的還剩多少?同樣是給朝廷賣命,怎麼能厚此薄彼?難怪朝廷連連吃敗仗!他孃的,老子早就看透了,就這個德行,不吃敗仗都沒有天理!”

“好了,老費,吳大人自有定奪。”

“陳大哥,我知道,雖然吳大人對你有救命之恩,恩重如山,可是在他心裡你只是一介草莽武夫,只有賣命的份!何必呢?”費千戶看了看陳孝閔的臉色,小心地說道。

“老費,話越說越出格了。我的命是吳大人救得,就算賣給他了又如何?反正我這條命是他撿來的。我雖然不通文義,但是也知道知恩圖報。”

陳孝閔這麼一說,反而將費千戶的性子激起來了:“我就這麼說了又如何?你是不覺得,我是看出來了,吳大人雖然器重你,可是何曾把你當回事?你的本事兄弟們又不是不知道,多少次血海屍山,還不是你帶著兄弟夥爬出來了,連大帥都對你領兵打仗翹大拇指,要不然當初他離開大都還遣人來拉你走。可是這吳大人對你如何?他不就是多了一肚子書嗎?讀書多就能打仗,人家大明皇帝和屬下幾員名將,哪個讀書不比他少?可是打起仗卻是天下聞名,打出那麼大一份家業。你看吳大人什麼德性?勝仗沒打幾次,可是骨子好像卻是古往今來天下第一名將一般。”

“夠了老費!”陳孝閔呵斥了一句。

費千戶也知道自己的話說得太過火了,不管如何,陳孝閔還是非常敬重吳士珍,在他們如此說吳士珍的不是,的確讓陳孝閔惱火。

“好了,好了,兄弟我說錯話了,向哥哥你賠個不是。”費千戶連忙端起酒杯,找了臺階說道。

“陳大哥,你說吳大人打得什麼算盤?要說他也讀了一肚子的兵書,知道咱們這些人迎擊明軍無非是去送死,怎麼還上趕著我們去?”默然了一會,費千戶又忍不住問道。

“吳大人心裡早就打算了,拿我們在前方牽制明軍,然後另遣一路奔襲界河口。明軍是渡海而來,燒了他們的船就等於斷了他們的後路,定會不戰自亂,吳大人到時就能從容收拾。”陳孝閔跟隨吳士珍多年,自然能知道他用兵的思路和習慣,而且陳孝閔本身也是一個精通軍略之人,稍微一想便想明白了。

“這吳大人還真是狠!”費千戶目瞪口呆了好一會才說道,也不知是說吳士珍對明軍的計策狠還是對自己這三萬人狠。

“陳大哥,這不是拿我們當槍使嗎?簡直就是替死鬼!”想明白的費千戶又牢騷道。

“吳大人是幹大事的人,自然不會把一些小節放在心上。”陳孝閔淡淡答了一句。

“人家大明皇帝幹了多大的事?可是人家就能提出同生共死的口號,這些年來,依附在他麾下的天下豪傑不知有多少,哪個不是對他死心塌地的?人家這份膽略、這份真誠,吳大人是拍馬也趕不上,難怪人家能從江南打到大都,而吳大人卻只能從河南退到大都。”

費千戶看來對吳士珍一肚子牢騷,話語中也不是客氣,看到陳孝閔沒有接腔,而是略有所思,費千戶又說道。

“想想人家大明皇帝,當年桃園結義,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這份豪情,天下豪傑聞之哪個不向往。再看看當初跟隨他的老兄弟,四大名將不用說了,其餘的不是拜將就是一方大員,封侯之時指日可待。我聽說,這位大明皇帝對老兄弟情義可不是說的,當年他們桃園四兄弟結義,便一直奉常遇春老母爲親身母親,就是貴爲皇帝老子了也是逢年過節執子之禮去問安。還有,他麾下大將胡海,最是驍勇,身上不知多少傷口,可是人家能夠細細數出這些傷口的來歷,爲了讓他不至斷後,硬是等胡海生了兩個兒子後才讓其出外領兵。他孃的,想起這份情義,就算是死了也值得。”

費千戶拍著大腿說道,這些都是流傳在天下各地關於劉浩然的軼事,而這些事情最是讓江湖豪傑感到熱血沸騰。

“聽說南邊軍中待遇極好,不僅糧餉按時發,還有什麼基金會,不管是退伍還是受傷回家,都會領到一份錢糧,衣食無憂。就算是戰死了,家裡也沒有什麼好擔心的,聽說老人們官府奉養終老,遺孤一直撫養至學業有成。”

說到這裡,費千戶壓低嗓子說道:“我聽幾個山西走私貨的商人提及過,他們悄悄地去過江南,曾經慕名去過那個忠烈陵園,乖乖,那怎生了得,整個園子足有十幾裡大,裡面整得比皇帝的花園還要漂亮,日夜有人站崗看守,每一個人有一個墓,墓前有一個石碑,刻著陣亡者的名字和事蹟,每年都有官府主持祭拜,家眷去掃墓都是包車馬費的。那像我們這邊,死了隨便找個坑一埋,出來幾年,家裡人都不知道你是人是鬼!”

說到這裡,費千戶不由地眼睛漲紅,幾乎要垂下淚來。

“是啊,這因爲如此,明軍上下打起仗來哪個不是捨命向前?”陳孝閔也深有感觸,不由地附言道。

“陳大哥,不瞞你說,我做夢都想娶一個屁股大的婆娘,生上幾個小子,再好好擺弄幾畝田土,安安生生過上小日子。可是不行啊,戰事沒完,大都能放過我們嗎?就算是逃回家業沒有活路。”

“老費,再忍忍吧,快了,快了!”陳孝閔默然了半晌說道。

費千戶知道陳孝閔說得是什麼意思,也不再開口說話,只是一杯接著一杯地喝酒。

明曆元年八月二十六日,陳孝閔帶著近四萬軍隊迎戰康茂才率領的三萬登陸明軍,兩軍在海津鎮東南六十里外的陀家莊擺開陣勢。

看著對面滿地的紅色,陳孝閔覺得眼睛都被耀紅了,這是一片橫掃一切的大火呀,不管是什麼東西膽敢擋在他們前面,都將會被燒成灰燼。

陳孝閔等了一會,看到明軍已經排成了陣勢,全是一排排的橫線,漫山遍野有近十里寬,縱深有五六裡深,騎兵在隊列中奔馳著,如隱如現的口令聲像是遠處飄蕩的細風,讓你能夠感覺得到卻摸不著。

“石頭,準備好了嗎?”陳孝閔頭也不回地問道。

“大人,都準備好了。”旁邊的嚴石頭躍躍欲試地答道。他是陳孝閔從高郵城下帶回來的老部下,十幾年過去了,當年骨瘦如柴的少年現在已經是陳孝閔身邊最得力的助手了。

“騎兵那邊怎麼樣?”陳孝閔不放心地問道。

“你把吳大人的話給他們說了一遍,再領了不少錢財後,那些大爺們都是擦拳磨掌,準備給明軍一個好看。”嚴石頭笑嘻嘻地答道。

吳士珍的話無非就是大勝之後爲騎兵老爺們表功請賞,有了這個承諾,又看到了實實在在的真金白銀,騎兵們的士氣當然很高。可是陳孝閔卻知道,現在這些騎兵不再是百餘年前那支橫掃天下的蒙古鐵騎了,雖然還保持一定的騎射本事,但是軍紀、韌性等方面卻相差甚遠,陳孝閔擔心這些騎兵一旦在明軍那裡吃上大虧,恐怕會發揮元軍的傳統-“調頭就跑!”,到時就憑自己這三萬多步軍,不要說給明軍迎頭痛擊,恐怕全身而退都是難事。不過陳孝閔已經猜出吳士珍的計策,心裡打定主意,不求擊敗明軍,只要纏住他們就好了,所以對騎兵的要求也不高。

“老費,你帶著弓箭手守在這裡,屆時不管誰後退,給我亂箭射死!”陳孝閔低頭對靠過來的費千戶悄聲說道。

“陳大哥,你這是什麼意思?”

陳孝閔沒有答話,只是深深地看了一眼費千戶。費千戶心思一轉,便明白過來了,想來陳大哥對即將衝上去的騎兵和一萬精銳不放心,既然不放心就逼著他們繼續往前衝了。費千戶也是打過許多仗的老兵油子,知道有時候被逼入絕境會煥發出不一般的鬥志。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陳孝閔知道費千戶的個性,所以把他留在後面當督戰隊,如果前面的騎兵和精銳連箭雨的威脅都不怕,死活要潰逃,這仗也就註定失敗了,屆時他也大可以安心地嚮明軍投降了。不過費千戶打定主意了,其他人是不會放他後退的,陳大哥要是退回來那是一定要接應的。不過費千戶知道,這個可能性很小。

“陳大哥,一定要小心。命是你自個的,不是別人的。”

聽完費千戶的提醒,陳孝閔淡淡一笑,一踢馬刺縱馬向前而去。

隨著隆隆的馬蹄聲響,七千騎兵嘴裡狂呼亂叫著嚮明軍衝去,陳孝閔帶著一萬步軍緊跟其後。他看得出來,前面騎兵有點亂,說明他們的心裡也沒底。明軍從江南起家是威名赫赫,相比之下,元軍是屢敗屢戰,那些騎兵是藉著嘴裡的高呼給自己鼓氣,然後藉著騎兵的速度優勢一鼓作氣擊破明軍陣地。

在馬蹄聲中,陳孝閔突然聽到一陣壎聲,那蒼涼悵然的樂聲讓他不由心頭一顫,腦海裡不由浮現出遙遠得有些陌生的家鄉,那山那海,還有讓人鼻子發酸的海風腥味,父母年邁的面容,弟弟那頑皮的笑臉,在一瞬間全部涌現在陳孝閔的腦海裡。

陳孝閔不由覺得眼睛一紅,鼻子一酸,連忙定了定神。他推斷,在這讓人發酸的壎聲中,對面的明軍也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家鄉和親人,但是與自己不同的是,明軍的這種思緒讓他們鬥志更加高昂,因爲他們知道,他們在爲保護家鄉和親人的幸福,爲他們爭創榮譽而戰。

只有熱愛故鄉和親人的人才可能去真正熱愛這個國家,纔會爲了這個國家而獻身。陳孝閔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句話,一句不知誰碾轉傳過來的話,據說是明軍軍中用於鼓舞士氣的話。

是啊,這就是明軍戰鬥和取勝的信念。陳孝閔一邊繼續策動著坐騎,一邊在心裡暗暗想著。

“轟!”明軍上百門步兵野戰炮相繼開火,它們打出的全是散彈,鋪天蓋地地迎擊著四五百米遠的騎兵,而這些剛纔還鬥志昂揚的騎兵就像是被暴雨洗禮過的樹葉一般,紛紛落地。

明軍步兵野戰炮不過於要求威力,更注重機動性和射速,而彈藥一體的彈藥筒讓射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不過再高的射速在騎兵的高速衝擊還是顯得不足,必須有其它東西來阻擋他們。

騎兵在損失了數百人之後,終於在加速中衝近了明軍陣地。可是他們悲哀地發現,前面多了三道奇怪的東西,這些東西是由一些交叉的木樁組成,之間連著密密麻麻的鐵絲,鐵絲上還有鋒利的倒刺,並散落地插著閃著寒光的長矛。

這些東西就是在鐵絲網基礎上發明的新式攔馬樁。它們擺設容易迅速,就算是臨戰前也可以迅速擺設完畢,極具突然性,能讓敵人防不勝防。

留給元軍騎兵們的選擇只有兩條,一是從鐵絲網上跳過去,不過很容易被第二道鐵絲網上的倒刺和長矛刺中,二是從鐵絲網中間留出的狹窄空隙衝過去,不過那裡已經被明軍用野戰炮、滑膛槍和線膛槍封鎖了。

騎兵們都不由自主地拉了一下繮繩,放慢了馬速,然後各自選擇。有的人縱馬一躍,從鐵絲網越過去,可是運氣不好的馬腹被倒刺一勾,拉出一道長長的血口子,悲嘶一聲連人帶馬臥倒在鐵絲網上,人馬都被倒刺刺得血肉模糊;更有運氣不好的直接撞上了長矛,連人帶馬被刺了個透心涼;也有運氣好的,安然無恙地跳過了第一道鐵絲網,可是戰馬卻後力無繼再跳第二道鐵絲網,只好站在兩道鐵絲網中間另想辦法。但是這個時候排成密密麻麻的明軍卻開火了,上萬的滑膛槍鉛彈橫掃著一切。

無論是兩道鐵絲網中間的騎兵,還是擠在空隙中的騎兵,隨著槍聲紛紛落馬,緊接著野戰炮又一次轟鳴,向騎兵無情地傾瀉著散彈。

不到兩刻鐘,七千騎兵已經損失過半,見勢不妙的騎兵紛紛調轉馬頭,向後跑去。他們逃命的決心是如此之大,甚至將陳孝閔帶領的一萬步軍都衝散了。

陳孝閔惱怒地斬殺了上百名潰逃的騎兵,但是依然擋住剩餘的騎兵越逃越遠。早知道你們靠不住,讓老費好好招待你們。

陳孝閔狠狠地吐了一口口水,然後指揮一萬“精銳”繼續向前衝去。可是騎兵的潰散讓步軍們士氣低落,他們覺得自己這個時候再衝上去簡直就是送死,但是在嚴命之下,不由他們後退。

他們壯起膽子衝到鐵絲網跟前,然後有的從騎兵衝出的缺口衝過去,有的拿著盾牌長矛和大刀在拍砍著鐵絲網,試圖打出一個缺口來。隨著元軍衝勢一滯,明軍整齊地開火。

只聽到連綿不斷的槍聲響起,前面擠在一堆的元軍不由身子一抖,撲倒在地上,有的直接撲倒在鐵絲網上。這樣密集的隊形,對於準頭不高的滑膛槍齊射來說簡直就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隨即是野戰火炮開火。上百門火炮開火的威力遠勝上萬枝滑膛槍,而它打出的散彈更是滑膛槍鉛彈所不及的,所及之處硬是打得血肉橫飛,不少衝在最前面的元軍身上連中了十幾發鉛彈,幾乎被打成了一個千瘡百孔的血人。

慘烈的情景就是久經沙場的陳孝閔都不由打了一個冷戰,明軍的火器犀利遠勝他的想象,想不到明軍水師的火器有那麼大的威力,步軍的火器更是不饒人,在鋼鐵和火藥面前,血肉之軀是如此的脆弱。

陳孝閔不由紅了眼睛,他揮舞著鋼刀,瘋了一般大吼道:“兄弟,後退也是一個死字,不如捨命向前!”

他策動坐騎,沿著將士們用血肉和性命衝開的一個缺口,迎頭而上,在他身後,數百名親兵緊跟其後。

“大人,小心!”

陳孝閔越跑越快,眼看著對面的明軍越來越近,他們身上紅色的軍服讓陳孝閔的眼睛越來越紅,那黃色的銅釦子在陽光下是如此耀眼,還有那黑色的洞口,讓心硬如鐵的陳孝閔不由地產生一些畏懼,突然間,耳邊響起一個聲音。

是石頭,陳孝閔剛閃過一個念頭,眼前便出現了一個黑影,緊接著是一聲巨響從前方傳來,就在那一瞬間,石頭突然在他的視線裡消失了。陳孝閔看得清清楚楚,坐在馬上的石頭就像是被砸碎的酒罈子,整個身軀四分五裂,而滿腔的熱血在空中形成了一道血幕。

石頭!陳孝閔剛吼出一個聲音,他突然覺得右胸一陣劇痛,而座下的戰馬也突然一載,在他暈過去的時候,他唯一的感覺就是自己落到了地上。

第175章 入大都第二章第211章 兀魯回河(三)第24章 和州之戰(二)第159章 山東之戰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第68章 當塗血戰(一)第181章 陝甘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255章 士兵王金貴(四)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25章 和州之戰(三)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209章 兀魯回河畔(一)第66章 勇氣號第209章 兀魯回河畔(一)第175章 入大都第218章 大調整(三)第136章 列維希(二)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336章 西安第48章 新式武器(一)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289章 亂第264章 誰勝誰負?(二)第202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草案第93章 張定邊(一)第228章 白古國第178章 冬第149章 李成桂的抉擇第163章 陳氏兄弟(二)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94章 張定邊(二)第224章 平雲南(三)第139章 張士誠的末日第298章 定(二)第327章 吹響號角(二)第55章 私話第265章 《明知論》(一)第226章 陳孝閔(二)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249章 四國之亂(一)第30章 再戰(一)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185章 南洋之戰(一)第292章 再亂第68章 當塗血戰(一)第295章 驚變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336章 西安第34章 鎮江第42章 治內政(二)第20章 目標滁州(二)第296章 驚變(二)第188章 制蓬峨第11章 夜話第248章 陶希言第206章 會盟(一)第222章 新大陸第273章 出巡之上海第96章 張定邊(四)第63章 準備第324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二)第324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二)第294章 暗影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161章 中條山突圍第24章 和州之戰(二)第154章 準備北伐(一)第20章 目標滁州(二)第150章 風雲變幻的高麗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44章 有女秦羅(二)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205章 漠北風雲第149章 李成桂的抉擇第31章 再戰(二)第285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二)第215章 天子之怒第188章 制蓬峨第31章 再戰(二)第41章 治內政(一)第266章 出巡之農村調查報告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247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三)第224章 平雲南(三)第221章 禮部尚書胡惟庸第206章 會盟(一)第137章 朱元璋回來了第131章 福州(二)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282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一)第37章 戰東南(三)第85章 江州(四)第185章 南洋之戰(一)第48章 新式武器(一)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297章 定第244章 威尼斯商人(五)第243章 威尼斯商人(四)
第175章 入大都第二章第211章 兀魯回河(三)第24章 和州之戰(二)第159章 山東之戰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第68章 當塗血戰(一)第181章 陝甘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255章 士兵王金貴(四)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25章 和州之戰(三)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209章 兀魯回河畔(一)第66章 勇氣號第209章 兀魯回河畔(一)第175章 入大都第218章 大調整(三)第136章 列維希(二)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336章 西安第48章 新式武器(一)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289章 亂第264章 誰勝誰負?(二)第202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草案第93章 張定邊(一)第228章 白古國第178章 冬第149章 李成桂的抉擇第163章 陳氏兄弟(二)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94章 張定邊(二)第224章 平雲南(三)第139章 張士誠的末日第298章 定(二)第327章 吹響號角(二)第55章 私話第265章 《明知論》(一)第226章 陳孝閔(二)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249章 四國之亂(一)第30章 再戰(一)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185章 南洋之戰(一)第292章 再亂第68章 當塗血戰(一)第295章 驚變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336章 西安第34章 鎮江第42章 治內政(二)第20章 目標滁州(二)第296章 驚變(二)第188章 制蓬峨第11章 夜話第248章 陶希言第206章 會盟(一)第222章 新大陸第273章 出巡之上海第96章 張定邊(四)第63章 準備第324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二)第324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二)第294章 暗影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161章 中條山突圍第24章 和州之戰(二)第154章 準備北伐(一)第20章 目標滁州(二)第150章 風雲變幻的高麗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44章 有女秦羅(二)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205章 漠北風雲第149章 李成桂的抉擇第31章 再戰(二)第285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二)第215章 天子之怒第188章 制蓬峨第31章 再戰(二)第41章 治內政(一)第266章 出巡之農村調查報告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247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三)第224章 平雲南(三)第221章 禮部尚書胡惟庸第206章 會盟(一)第137章 朱元璋回來了第131章 福州(二)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282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一)第37章 戰東南(三)第85章 江州(四)第185章 南洋之戰(一)第48章 新式武器(一)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297章 定第244章 威尼斯商人(五)第243章 威尼斯商人(四)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江县| 霍邱县| 图们市| 历史| 安远县| 衡阳县| 临澧县| 彭山县| 梓潼县| 桃源县| 安国市| 政和县| 金秀| 西和县| 曲松县| 蒙山县| 瓦房店市| 玉树县| 尼木县| 通城县| 吴桥县| 夹江县| 汉川市| 绥中县| 安顺市| 沧州市| 青冈县| 运城市| 类乌齐县| 玉山县| 萨嘎县| 定兴县| 周口市| 东海县| 叶城县| 瑞昌市| 罗城| 安义县| 多伦县| 东山县| 闵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