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15章 天子之怒

九月初九,劉浩然扶常遇春靈柩從運河上回到南京。滿朝文武官員皆出城到碼頭相迎。當八位6軍軍官擡著常遇春的棺木出現在甲板上時,高氏和藍氏控制不住了,一下子哭出聲,尤其是高氏,近七十歲的高齡,想不到臨了卻是白人送黑人。年老體邁的高氏經受不了這打擊,才痛哭幾聲便軟倒在藍氏的懷裡。但是這位堅強的老人卻沒有因此暈過去,只是在藍氏的摻扶下,雙手輕輕地撫摸著蓋著國旗的棺木,就像是當年她給還年輕的常遇春搽拭傷口一般。

劉浩然走到高氏跟前,垂淚道:“母親大人,孩兒有愧。當初是孩兒讓三哥離開母親大人,現如今只能帶回他的棺木,我對不起你啊,母親大人,我對不起三嫂和侄兒?!?

高氏含淚微笑著搖搖頭道:“陛下不必自疚,我的兒子我瞭解,他走得沒有一點遺憾,走得安心……”

聽到這裡,劉浩然再也忍不住了,伏在高氏的膝蓋上嗚嗚地哭了起來。

九月初十。劉浩然身穿大明皇家6海軍大元帥服,左臂掛了黑紗,帽子上用白布條遮住了紅色帽邊,站在參加國葬的人羣中間。

軍樂隊的一曲《安魂曲》讓在場的所有軍民肝腸寸斷,凝重悲傷地氣氛籠罩在整個南京城上空。當八名南京6軍軍官學堂的學員扛著常遇春的棺木緩緩走出,邁著緩慢沉重的腳步走過半垂著國旗和軍旗的旗桿時,所有的人都將目光投向那裡。那沉重的腳步像是踩在每一個人的心裡一樣。

走過不長的距離,八位學員將常遇春的棺木放置在了一副去掉炮身的炮車上,劉浩然木然走上前,含淚大聲說道:“今天,我們不僅悼念大明偉大的元帥常遇春,更要悼念那些在北伐和對北戰事中犧牲的勇士們。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履行了自己的誓言,他們沒有死,只是從我們的眼前遠去,然後走進我們的心裡!”

劉浩然話音一落,率先向常遇春的棺木行軍禮,後面所有的大明將士都齊刷刷地行禮,而警衛的士兵也將自己的槍舉在了面前,向遠逝的烈士們致敬。同時,遠處的炮隊開始鳴空炮,接著是三百大內親軍鳴槍。

禮畢之後,劉浩然走到常遇春的棺木面前,八位學員當即將蓋在棺木上的國旗拉起,迅地摺疊成一個方塊,遞到了劉浩然的手上。

劉浩然雙手捧著一面國旗,肅穆地走到高氏跟前,低下頭。含淚將其交給了她。

完成這些後,劉浩然轉過身來,目送著戰馬拉動著炮車,緩緩沿著大街走去,它將一直走到碼頭上,再由長江第一艦隊的旗艦接手,經巢湖將其運到合肥附近的陵墓安葬。

九月十二日,劉浩然傳詔,封常遇春長子爲燕國公,世襲罔替,次子常升,三子常森皆封子爵,高氏冊親王誥命,藍氏冊郡王誥命。

九月十四日,劉浩然授馮國用大明6軍元帥銜,丁德興、馮國勝、傅友德大明6軍大將銜,鄧友德、華雲龍、胡海、胡大海、花雲、陳德、楊璟、王弼、康茂才、仇成、吳復、曹良臣、薛顯、趙大勇、徐達、繆大亨爲大明6軍上將銜,其餘藍玉、湯和、張銓、張溫、張赫、濮英、嚴德、陳耀、劉存孝、劉存忠、劉存勇、侯明等爲大明6軍中將銜。授俞廷玉爲大明海軍元帥銜,俞通海、俞通源、廖永忠、廖永安爲大明海軍大將,俞通淵、桑世傑、張德勝、金朝興、阮智、陳孝林爲大明海軍上將銜,全書林、劉存安、劉存信等爲大明海軍中將銜。

九月十六日。劉浩然冊封李善長、馮國用爲一等開國公,丁德興、馮國勝、傅友德、汪廣洋、陶安、朱升、秦從龍、陳遇、周禎爲二等開國公,劉基、楊思義、鄧友德、華雲龍、廖大亨等爲三等開國公,孫炎、章溢、宋思顏、滕毅、單安仁、劉誠、李習、花雲、胡海、胡大海等爲一等開國侯,宋濂、楊元杲、阮弘道、杭琪、錢用壬、康茂才、陳德等人爲二等開國侯,詹同、潘庭堅、楊憲、夏煜、徐達、藍玉、湯和、張銓、張溫、張赫等爲三等開國侯,其餘開國伯,男爵、子爵皆不等。

九月十八日,劉浩然給李善長、馮國用、汪廣洋、傅友德、馮國勝等一干文武功臣授予金龍勳章、銀龍勳章、麒麟勳章、玄武勳章等等不一。

劉浩然此番大封功臣,是感於常遇春的英年早逝。原本他是想等到漠北靖安,四川、雲南平定,天下一統時再大行封賞。但是常遇春的死提醒他,世事無常,事情再也不能拖下去,這樣會有愧於這些功臣。

但是劉浩然這番大肆封賞,加上逐漸安定的國內外局勢,卻使得有些嗯有了其他的想法。

“潛溪先生,學生主意已定?!毕臅r安走出門口,向宋濂深施一禮,斷然地說道。

“唉,天平,你既已決意,就好自爲之吧?!眹佛^掌院院士宋濂嘆了一口氣道。

夏時安走出宋府,看了看天上的繁星,頓時覺得豪氣從心底涌起,不由暗暗握了握拳頭。

回到房中,宋濂陰沉著臉沒有言語,這時從側門轉來一人,正是其好友劉基。剛纔他倆正在閒談修正元史一事。夏時安突然造訪,說有要事請教。宋濂以爲沒什麼大事,於是請劉基蔽到偏房,待與夏時安談完話後再繼續話題。想不到夏時安的一番話卻讓宋濂老夫子亂了心神。

“伯溫,你都聽到了?”

“聽到了。”劉基坐下,扶了扶鬍鬚,點了點頭答道。

“你看此事?”

“利慾薰心??!”劉基毫不客氣地說道,“恐怕這上書一遞上去就是一場大風波?!?

“怎麼會這樣?”宋濂沒有預想有這麼嚴重的後果,經劉基話裡這麼一點撥,當即想明白了很多關鍵,當即坐立不安道:“我得去阻止天平闖禍。”

“潛溪兄,”劉基阻止道,“我都說了,此人現在是利慾薰心,你去勸他,他說不定會怨恨你阻他前程?!?

宋濂聽到這裡,不由一愣,最後喪氣地坐回原座,劉基此前也和自己一樣,比較看好這位浙西小老鄉,江南新一代的名士,想不到今晚短短的一番談話,讓躲在旁邊的劉基完全改變了對他的看法。但是宋濂心裡知道。劉基的想法是沒錯的。

“只希望這場風波不要波及到我江南學派身上?!彼五プ钺釃@息道。

“那是不可能的,我等只有暗中打個招呼,可是有人要是硬要往上湊,我們也攔不住啊。”劉基嘆了一口氣道。

“伯溫,你就這樣坐視不管嗎?江南學派好容易有今天這個地步,何等不易?”宋濂不由皺眉道。

“如何管?你又不知道這些新學子的個性!”劉基雙手一攤道。

宋濂默然了,與太平學派、江西學派、北方學派等風格截然不同,江南學派新一代的學子名士很多人都很孤傲,而且不是宋濂這些老一輩淡泊名利、孤芳自賞的那種孤傲,這些生長在太平時期、從小接受理學乃天下至理教育的江南學派新一代,他們的孤傲體現在老子天下第一。還要外加一種我是千里馬,天下卻無伯樂的“鬱憤”。這些人現在看到一個大好機會,如何肯放過,怕是沒有那麼容易聽人勸。

明歷十月初一,夏時安與江南學派十餘位年輕俊傑聯名上書,彈劾故忠武王常遇春殘殺降俘,在上書中,夏時安從常遇春太平戰事開始說起,隱晦地說其殘暴不仁,以殺戮爲樂,並以兀魯回河戰事親身經歷者的口氣,述說當時明軍是如何端著刺刀將躺在地上的漠北傷兵,那些舉手投降的將士一刀接著一刀刺死在血泊之中。洋洋灑灑數千字後,夏時安在文中結尾指出,武夫以殺戮爲己功,殘暴不仁,不僅踐踏著聖人之仁,陛下之德,更有可能這些武夫爲了一己之私功,不惜將大明帶入到窮兵黷武的境地。因此夏時安疾呼道,現在天下已定,當以仁德文治爲重,安撫天下萬民,所以他請劉浩然收兵權,裁軍伍,虛武將,重禮教,大行聖人之學。

此上書遞到通政司,當天下午宮內便傳下話來,陛下留中了。

夏時安一不做二不休,將上書全文刊登在江南學派控制的《江南學報》上,文章一出,天下譁然。百姓們議論紛紛,軍隊保持沉默,內閣保持沉默,太平學派、江西學派、北方學派均保持沉默,就連江南學派的宋濂、劉基、胡從憲等大佬也保持沉默。但是還是有些人跳了出來。江南學派翹之一桂德撰文力挺這份上書。

有了身爲太子東宮老師之一桂德的支持,夏時安等人當即覺得腰桿子硬了許多,開始四處串聯,不少南京大學、國史館的學子們紛紛響應。

十月初四,夏時安與一百二十三人聯名再上書,這次上書的言辭就更加犀利,把一干武將說得極度不堪,好像都是些打仗靠運氣,搶掠靠實力的粗鄙武夫,而且個個不遵王法,以私慾己利爲重。上書中甚至提到要殺一些不法的武將,以正國法,以彰正氣。

此上書遞進通政司自然又被留中,但是夏時安將其文表之後,頓時掀起更大的波瀾。軍方開始忍不住了,南京6軍軍官學院和海軍軍官學院聯名上書,歷數明軍自定遠營成軍以來立下的赫赫戰功,言明現在的大明軍隊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大明皇帝陛下最忠誠的軍隊,也是保衛大明的柱石。他們要求嚴懲那些造謠生事,誹謗誣陷之人。

夏時安當即撰文迴應,說他沒有指全體大明軍隊,大明軍隊絕大部分是好的,他要指責的是少數不法將領,也指出他要求改制的只是現在權力太大的軍隊系統,防止武將擅權自重,危害社稷。文中夏時安還隱隱指出,軍中有兄長執掌軍樞十數年,弟弟在外統領大軍,這是前所未有之事,如此權臣,恐怕會造成盛唐節度使的覆轍。

雙方吵得不亦樂乎,劉浩然讓內閣和樞密院下了一道諭書,說現在天下還沒有平定,大明還沒有到馬放南山,兵刀入庫的地步,而且大明將士都是忠君愛國之人,皇帝陛下深信不疑這一點。

可是劉浩然沒有親自出面說這些話,被夏時安等人看做了另外一種意思。

經過商議串聯,十月初十,夏時安帶著一百六十九人到通政司門口“逼宮“,他們跪倒在那裡,痛聲疾哭,哭訴自己的一片忠心,哭訴皇帝陛下被淮西集團武將文官聯手矇蔽,甚至“挾持”,他們準備用一片丹心哭醒皇帝陛下,哭醒天下人。

鬧了一個上午,不少南京市民、學子聞訊趕來圍觀,現場揚起了沸沸揚揚的議論聲。而夏時安聽在耳中,心中得意非凡。

他一直認爲現在已經天下太平,巴蜀、雲南只不過是偏遠之地,只需傳檄便可平定?,F在皇帝陛下一定會考慮到如何裁減文武重臣的權柄,尤其是武將們手裡的兵權。根據他讀史書的經驗,他認爲沒有哪位開國皇帝能夠手下武將還將軍隊牢牢地握在手裡。而大行封賞在他看來,是“杯酒釋兵權”的開始。自己這麼一上書,豈不是正中皇帝陛下的心意。只要這次投機中了,以後定是平步青雲。

可是他這位江南名士沒有仔細研究過大明軍制,完全不知道按照現在這一套與此前完全不同的新軍制,大明6海軍沒有被將領控制著,而是牢牢地抓在劉浩然的手裡。軍方、內閣等衆人都清楚這個內情,所以也就不出來湊熱鬧了。

過了一會,通政司大門吱呀一聲打開了,裡面走出了一行人。

終於開門了,夏時安暗中得意,連忙打足精神準備與通政司出來的官員好好理論一番,闡明自己的“高見”,以達上聽。

可是他剛一擡頭,卻看見爲者正是大明皇帝陛下劉浩然,一時啞然,一肚子的話都說不出來了。待到衆人都低行禮,他才醒悟過來,連忙跟著行禮。

劉浩然揮揮手,左手拿著兩份上書,徑直走到夏時安跟前。

“你就是領銜上書的夏時安。”

劉浩然的聲音很平靜,但是夏時安的後背卻不由自主地開始陰冷。

“回稟陛下,正是臣下!”

劉浩然一直默然地盯著他,夏時安低著頭,漸漸地感覺到自己像是被一隻暗中藏在草叢裡的老虎給盯住了一下,想掙扎一下可是全身力氣像是被抽走了一般,只得繼續站立在那裡。

“我倒想看看滿腹錦繡文章,卻一肚子私慾小利的人到底長什麼模樣?”

劉浩然這話一出口,夏時安額頭上的冷汗悄聲地出來了,連忙跪倒在地,大聲分辨道:“陛下,臣一片赤心……”

“一片赤心?”劉浩然斷然地打斷了夏時安的話,“你乃出使漠北的奉詔正使,就算是事有變故,那也是爲國殉職,可是常將軍護住了你,讓你這個江南名士保住了一條性命。可是不以爲報,反倒惡言相交,以怨報恩,這就是你謙謙君子的爲人處事?”

“陛下,臣只是以事論事,以公爲重?!毕臅r安結結巴巴地繼續分辨道。

“以事論事?當時是什麼情況?我軍不過六千,敵軍有四萬環視,稍有不慎便是滅軍之災?如此險境之中,談什麼仁義道德?當時是我活敵亡之爭,對敵人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你身臨其險,難道看不到這一點嗎?不就殺了數千漠北寧頑不化的胡酋嘛,你就在這裡爲他們鳴不冤?你是我大明的官還是漠北胡酋的官?”

“以公爲重?我華夏神州淪陷殘胡,不是數十萬將士,數百萬勇士前仆後繼,灑熱血拋頭顱,你現在還是元胡的奴隸,哪輪得到在這裡大放厥詞!你在江南活得逍遙自在,飲酒作詩,沒有將士在北方浴血奮戰,你飲哪門子酒,做個屁的詩!”劉浩然越說嗓門越大,火氣看著就上來了,一連串的話把夏時安說得暈頭轉向,不知道如何應答了。

“現在天下初定,蒙古殘餘彙集西北,虎視眈眈,試圖復辟,西南臥榻之側,依然有他人酣臥,你就急著要下刀子?你這是爲公?你這是爲私慾已利!你的小心思誰不知道,不就認爲現在天下太平,我要杯酒釋兵權了?於是就趕緊湊過來投機!”

夏時安被劉浩然一下子說中了心思,臉色變得驟然蒼白,渾身上下開始打起擺子來。

“別人說這話我尚且能夠忍受,你去過漠北,知道那裡是如何的艱辛,我大明將士爲了中原長治久安,數十萬將士在那裡苦戰了數年,十餘萬將士馬革裹屍,二十餘萬將士身受傷殘,連主將常將軍也是病死在前線。你瞎了眼,沒有看到啊!”

劉浩然一聲怒吼,把夏時安幾乎嚇癱了,其餘一百多跪在那裡的學士們也是在那裡瑟瑟抖。

“這些東西你看在眼裡,不爲其念不要緊,你回來之後還帶頭挑事,抹殺將士的功勞,這些功勞不是憑嘴巴子吹噓來的,是將士是血和命換來的!你的命金貴,我大明將士的命就不金貴了?他們就不是娘生父母養的?他們就該去送死?放你母親的狗屁!”

劉浩然越說越氣:“你這等忘恩負義,投機取巧,爲私忘公的小人,你的聖賢書都讀到哪裡去了?怎麼一腦子的狗屎!”

說到這裡,劉浩然將手裡的上書狠狠地丟在夏時安的臉上,然後說道:“滾開,滾得遠遠的,看見你這種人我就覺得噁心!還有這些王八蛋,都給我叉走!”

大內親軍齊聲應了一句,連忙上前,兩人一個,將這些人全部拖走。這些人大部分已經被劉浩然的怒罵嚇成了一灘軟泥,當其衝的夏時安更是不堪,架著他的軍士們都聞到一股惡臭。

當日下午,劉浩然連續下詔給內閣,夏時安、桂德等官員奪職,永不錄用,其餘學子全部開除學籍。

第二日,樞密院代表軍方向按察院提起訴訟,控告夏時安、桂德等人對已故的常遇春元帥及數十萬北方將士的污衊、誹謗。

按察院經過兩日審理,判處夏時安、桂德等具名的一百六十九人誹謗罪名成立,判處三月至三年勞役不等,並罰金若干。

一場風波迅化爲無形,幾天過去,事情好像從來沒有生過一般。

這天夜裡,陶希言與胡從憲在家中飲酒。席中胡從憲“無意”中說道:“聽說陛下事前曾派人問過你對夏天平上書的看法?”

“是的。”

“不知惜辭是如何答覆陛下的?!?

“我說常王是爲軍務臨斷,又對臣有恩在身,臣不敢妄言?!?

胡從憲臉上露出一絲笑意,這纔是聰明人。此話前半句指明常遇春殺降沒錯,可那是行軍打仗,臨機處置,而且對陶希言有救命之恩,所以陶希言儘管站在理學仁德的立場上不同意他這一做法,但是由於前兩個原因就不好妄言。此答言就能向江南學派表明自己的態度-我是不同意常遇春這種做法,可人家是執行軍務,我一個文人不好說什麼,再說了,人家對我有救命之恩,我不能對恩人反咬一口??墒沁@話在劉浩然的耳朵裡卻是另外一回事,至少比接連上書抨擊常遇春的夏時安要知恩圖報的多。

“天平這次可真是有點冤?!焙鷱膽椨娜坏卣f道。夏時安也是他很看好的俊才,江南學派未來的擎柱,當時夏時安上書時,胡從憲也想附和,只是接到了宋濂、劉基的警告,這才暫時隱忍一二,準備等到事情明朗再出來呼應,誰知道剛開了個頭,就被劉浩然一頓罵就給輕鬆地平息下去了。

“冤,我看不冤,天平不識時務,是自找死路?!碧障Q試@息道。

“惜辭此言何意?”

“軍隊是陛下的柱石,天平妄想去動此根本,不是自找死路是什麼?”

胡從憲一時愣住了,默然想了許久才緩緩點頭。

而陶希言的心思卻飛到了兀魯回河畔,那直衝雲霄的高歌想起來還是那麼讓人熱血振奮。有這樣一支軍隊,陛下足有端立在雲霄之上,虎視天下了。

正文 第二百一十五章 天子之怒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目錄

如果您喜歡,請,方便以後閱讀

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

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發表。

本站提供玄幻小說,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網遊小說,網絡小說,小說下載,小說導航,如本站無意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本站所有小說的版權爲原作者所有!僅代表發佈者個人行爲,與本站立場無關!

歡迎您訪問8810讀書吧,7×24小時不間斷超速小說更新,首發站!

《帝國的榮耀》

第299章 事後第230章 羅貫中第164章 陳氏兄弟(三)第258章 士兵王金貴(七)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128章 敗仗(二)第183章 貨幣(二)第283章 嚴守慎第327章 吹響號角(二)第281章 駛向錫蘭第208章 丁亥日第196 教皇使團(三)第188章 制蓬峨第273章 出巡之上海第245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一)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第256章 士兵王金貴(五)第272章 出巡之杭州(二)第190章 南洋之戰(三)第246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二)第327章 吹響號角(二)第265章 《明知論》(一)第213章 新四省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135章 列維希(一)第79章 安慶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286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三)第27章 取太平第272章 出巡之杭州(二)第150章 風雲變幻的高麗第222章 新大陸第265章 出巡之出京第14章 清澗山(一)第39章 我們和了吧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152章 五德第293章 再亂(二)第32章 取江寧第149章 李成桂的抉擇第230章 羅貫中第172章 石嶺關戰役(四)第249章 四國之亂(一)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156章 準備北伐(三)第221章 禮部尚書胡惟庸第250章 四國之亂(二)第185章 南洋之戰(一)第137章 朱元璋回來了第230章 羅貫中第107章 武昌(三)第289章 亂第132章 泉州第161章 中條山突圍第285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二)第223章 平雲南(二)第184章 越陳第294章 暗影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208章 丁亥日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287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四)第252章 士兵王金貴(一)第105章 武昌(一)第165章 陳氏兄弟(四)第299章 事後第218章 大調整(三)第287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四)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5章 常遇春第161章 中條山突圍第110章 中樞(一)第222章 新大陸第325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三)第316章 第一次西征案第137章 朱元璋回來了第318章 所謂的大明政黨第157章 御前會議第七章第296章 驚變(二)第113章 中樞(四)第268章 出巡之刺客事件第177章 暴雪行動(二)第32章 取江寧第247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三)第309章 戰旗半掩越金山(一)第80章 餘波第七章第25章 和州之戰(三)第64章 初次會戰第292章 再亂第165章 陳氏兄弟(四)第262章 李存義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300章 事後(二)第17章 定遠城外第203章 啓動第一個五年計劃第193章 還得再熬一熬第315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三)第55章 私話
第299章 事後第230章 羅貫中第164章 陳氏兄弟(三)第258章 士兵王金貴(七)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128章 敗仗(二)第183章 貨幣(二)第283章 嚴守慎第327章 吹響號角(二)第281章 駛向錫蘭第208章 丁亥日第196 教皇使團(三)第188章 制蓬峨第273章 出巡之上海第245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一)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第256章 士兵王金貴(五)第272章 出巡之杭州(二)第190章 南洋之戰(三)第246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二)第327章 吹響號角(二)第265章 《明知論》(一)第213章 新四省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135章 列維希(一)第79章 安慶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286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三)第27章 取太平第272章 出巡之杭州(二)第150章 風雲變幻的高麗第222章 新大陸第265章 出巡之出京第14章 清澗山(一)第39章 我們和了吧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152章 五德第293章 再亂(二)第32章 取江寧第149章 李成桂的抉擇第230章 羅貫中第172章 石嶺關戰役(四)第249章 四國之亂(一)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156章 準備北伐(三)第221章 禮部尚書胡惟庸第250章 四國之亂(二)第185章 南洋之戰(一)第137章 朱元璋回來了第230章 羅貫中第107章 武昌(三)第289章 亂第132章 泉州第161章 中條山突圍第285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二)第223章 平雲南(二)第184章 越陳第294章 暗影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208章 丁亥日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287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四)第252章 士兵王金貴(一)第105章 武昌(一)第165章 陳氏兄弟(四)第299章 事後第218章 大調整(三)第287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四)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5章 常遇春第161章 中條山突圍第110章 中樞(一)第222章 新大陸第325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三)第316章 第一次西征案第137章 朱元璋回來了第318章 所謂的大明政黨第157章 御前會議第七章第296章 驚變(二)第113章 中樞(四)第268章 出巡之刺客事件第177章 暴雪行動(二)第32章 取江寧第247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三)第309章 戰旗半掩越金山(一)第80章 餘波第七章第25章 和州之戰(三)第64章 初次會戰第292章 再亂第165章 陳氏兄弟(四)第262章 李存義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300章 事後(二)第17章 定遠城外第203章 啓動第一個五年計劃第193章 還得再熬一熬第315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三)第55章 私話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城县| 大田县| 娄烦县| 湟中县| 民乐县| 霍林郭勒市| 大邑县| 大埔县| 平果县| 合山市| 南澳县| 德州市| 教育| 浙江省| 济源市| 金寨县| 安乡县| 武清区| 兴安县| 光泽县| 五指山市| 德化县| 綦江县| 乌兰县| 双城市| 仁化县| 崇左市| 双流县| 和田县| 连州市| 平邑县| 化州市| 耒阳市| 马鞍山市| 岫岩| 平谷区| 阳山县| 沧州市| 淮阳县| 简阳市| 泗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