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8章 新式武器(一)

龍鳳四年(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元月,相對天下其它地方,安寧的江南行省經過兩年的休養生息,越發地繁華起來,所以這一年的元旦又是一番熱鬧的景象。

這日,劉浩然帶著李善長、馮國用、陶安、朱升以及奉命回來述職的常遇春、傅友德、馮國勝、鄧友德、丁德興等武將,來到江寧城外一處秘密地方。

這裡地處偏僻,而且周圍數十里都被軍士們團團包圍,閒雜人等根本無法入內,就連旁邊的長江河道,也被水師派大批艦船把上下兩段數十里給封鎖了,並來往遊弋,嚴禁有人泅水潛入。

馮國用、李善長知道這是劉浩然準備給他們演示新式武器,而陶安等人卻不知情,坐在臨時搭建的涼棚下低聲議論著。

巳時一過,隨著劉浩然打了一個手勢,劉存孝便跑了出去,不一會,遠處傳來一陣鼓聲,當衆人立即安靜下來,紛紛舉目望去。

只見四名不到十五六歲的少年,穿著定遠軍標準的皮甲竹製斗笠,敲打著掛在胸前的鼓走了過來。這鼓與定遠軍原本用的小鼓不大一樣,鼓身改用白鐵皮打製,上面蒙了一層薄牛皮,而且要大許多,被斜掛在胸前。少年軍士兩隻手各握著一根鼓棒,有節奏地敲打著。

這鼓聲對於定遠軍出身的常遇春等人來說是非常地熟悉,定遠軍就是隨著這鼓聲緩步前進,走上戰場,與敵對決。

隨著鼓聲,一隊軍士們列隊走了出來。常遇春等武將一眼就看出來了,這一隊是標準的三百人,也是身穿皮甲竹笠,不過他們的裝飾不太一樣。腰間繫了一塊寬皮帶,右邊掛著三個硬牛皮製作的盒子,左邊也還有一個皮盒子。他們手裡端著的也不是定遠軍赫赫有名的長矛,而是一支長四尺多(四尺五寸,合一點四二米)的鐵管子,這根鐵管子嵌在一個長木架上,被軍士們持在身體的右邊,聽劉浩然介紹,這也叫槍,不過大家都不知道怎麼用。

定遠軍軍士配備的短劍變成了一把藏在皮鞘裡的直劍,看不清什麼模樣。三百多軍士的後背還多了一個四四方方的揹包,不知裡面裝些什麼,揹包最上面掛著一個斧頭不像斧頭,大刀不像大刀的兵器,前面部分藏在皮鞘裡,只露一截木把。

隨著鼓聲,這隊軍士走到衆人不遠處,劉存孝發出一聲口令,少年軍士立即敲出急促的鼓聲來。軍士們連忙列成三隊,側對著衆人。

劉存孝一舉手,鼓聲停止。他隨即開始繼續發令:“裝彈藥!”

軍士們伸出左手,從左邊皮盒子裡取出一個圓圓的金屬丸子,含在嘴裡,然後換左手持槍,右手先把槍後面的一個鐵釦微微板開,露出一個鐵池子,再從右邊盒子裡掏出一個長圓錐形的紙筒,用嘴咬破一個口子。

軍士左手將槍略端平,右手從紙筒裡倒出一些黑色粉末在鐵池子裡,然後再把紙筒裡所有的粉末倒進槍管裡,接著把嘴裡含著的金屬丸子灌進去,最後把那倒完火藥的紙筒捏成一團也塞了進去。軍士們隨即從槍管前端抽出一根鐵條,在槍管裡戳了好幾下,再插回原位。

這時的軍士們右手持住槍的木把處,左手端在槍的前端。所有的人都在安靜地看著軍士們迅速地做完這一系列動作,期待著下一步能給他們帶來什麼驚喜。當年劉浩然攻打江寧城時,用火藥轟開了一段城牆,已經讓衆人感到匪夷所思,所以他們也知道,今日劉浩然一定會讓他們看到前所未有的東西。

劉存孝大喊一聲:“準備!”

軍士們聞聲用右手將那個略張開的鐵釦完全張開,然後端起槍來,槍身後面的木板靠在右肩上,右手扣住一個類似弩機的東西,左手微曲,端在槍身前方。槍身被平舉,槍口全部朝著前面兩百尺遠的一排木靶。由於軍士們是密集站成三排,所以最後一排的槍管從最前面一排軍士的肩上伸出。

這是要幹什麼,難道是火器嗎?不過現在的火器與這些東西完全不同。元廷軍隊中也擁有一些火器,常遇春等人是見識過的,但是與眼前的這些鐵槍截然不同。

“開火!”劉存孝大喊一聲。

連綿不絕的炸聲驟然響起,三百軍士手裡的槍管接連閃出一團火光,隨即噴出一團灰色的煙霧來,聲勢極爲嚇人。而那排木靶也響起了一陣噼裡啪啦的聲音。由於軍士們反應速度不一,所以無法做到同時開槍,甚至有的軍士第一槍沒有打響,趕緊又張開槍機,再扳動扣機,打響了第一槍。但是依然有十幾個軍士的槍沒有打響。

但就是這樣,這三排火槍的開火射擊讓衆人嚇了一跳,如此巨大的聲響,還有能噴火吐煙的聲勢,就是見慣世面的常遇春等人也不禁嚇了一跳。

丁德興性子最急,看到槍聲響完後,跳起來就準備上去看個究竟,卻被劉浩然一把按住:“大哥,不要著急,請繼續往下看。”

在煙霧繚繞中,劉存孝又發令了:“上彈藥!”

軍士們又重複剛纔的動作,而沒有打響的軍士們則是檢查了一下,往鐵池子裡又放了一些藥,沒一會,隨著劉存孝的命令聲,三排火槍又開火了,密密麻麻的彈丸把木靶打得又一陣亂響。

常遇春等人不由目瞪口呆:“怎麼這麼快!”他們見識過以前的火器,第二槍要花費老半天工夫,相比之下,這火槍的間斷時間實在是太快了。雖然還比不上弓,但是快趕上了弩。而且它釋放出的聲勢卻不是弩所能比擬的,聽著這聲響,看到這聲勢,一般的軍士還不嚇得尿褲子。

就在軍士們隨著劉存孝的命令繼續第三輪射擊時,一行人策馬衝了過來,打頭的正是劉浩然另一個義子劉存勇,他身後有數十騎,每四匹馬後面拉著一個形狀古怪的木架子,總計六個。這個木架子有兩個大輪子,輪子中間是一個長木架,上面嵌著一根閃閃發光的銅管,這銅管估計有大海碗那麼粗。而長木架還拖了一個長尾巴,也是木製的,最後微微翹起,被拉在馬匹後面的繩子上。而木尾巴上有一個木盒子,蓋著蓋子,不知裝了些什麼。最後面是六輛四輪馬車,上面坐著幾十個人,上面還放在一些木桶。

六個木架子分別行到火槍士兵的左右兩翼,劉存勇等人翻身下馬,解開繩索,把木架子推到早就挖好的六個淺土坑裡。

而馬車上的車也連忙下車,分別拿著一些東西。有六個長長木柄,上面是鐵製的彎鉤,六個軍士生好幾盆火,把鐵鉤放在上面燒。其餘的人有的打開一個木桶,露出裡面黑色的粉末,有的用長長的前面帶一團圓柱棉團的木棒在銅管裡來回戳了幾下。馬上有軍士們用一個勺子舀了一勺火藥,用漏斗裝進銅管裡,另外有軍士們裝進去一團紙,再用另外的木棒在銅管裡戳了幾下,一個軍士從木尾巴打開的木盒子裡取出一個圓圓的鐵球,小心的裝進銅管裡。最後一個軍士在銅管後面的池子裡倒了些火藥,大家全部站立不動,等待命令。

在這陣忙碌中,火槍又射擊了兩輪,不過衆人的注意力都被旁邊的這兩夥人吸引了,不知道他們想幹什麼。不過他們很容易辨認出,這應該是火炮,因爲這個形狀相差不大。

“開火!”劉存勇大吼一聲,六名待命的軍士用燒紅的鐵鉤子在藥池裡一點,六聲更巨大的聲響炸響,同時閃過六道火光,噴出六團巨大的黑煙。隨著空中發出的尖銳呼嘯聲,木靶旁邊原本堆積的破爛木架子和舊馬車被擊得塵土飛揚,無數的木屑在空中飛舞。

火炮開火後,幾個軍士一起用力,推動巨大的車輪,將後退的火炮推回原來的位置。一個軍士立即往銅管火藥池上蓋了一塊羊皮,羊皮上面的羊毛沾滿了水,而有皮的一邊正好蓋住了火藥池和後面的炮身。六個軍士立即用蘸了水的棉團在炮管裡使勁地戳了幾下,然後又是裝藥,放彈丸,最後點火擊發。

而與此同時,火槍兵又射擊了五輪。

常遇春等人激動不已,火器的威力他們早就見識過,只是這個時候的火器由於質量和射速,簡直成了雞肋,只能在開始的時候齊放一次,打擊敵軍的士氣,然後還要靠真刀真槍地去血拼。但是今天展現在他們眼前的這些新式火器,爲他們打開了一個新的境界,質量和射速的極大提高,使得這些火器釋放出來的火力連綿不絕而又異常兇猛,試問天下哪支軍隊能接受到這樣的打擊。

常遇春等武將繼續聯想到劉浩然最初對定遠軍採用長矛方陣,軍士們受列隊、聞鼓行進訓練已久,早就將這些刻進了骨子裡,集體和協作力量讓他們發揮地淋漓盡致。因此定遠軍非常容易向這種火槍列隊陣形轉換,只不過把長矛、短劍等裝備換一下而已。看來劉浩然早就有了長遠的打算。他們不由地幻想起,數萬定遠軍全部改換裝備這種火槍火炮,到時定遠軍站得密密麻麻的軍士們萬槍齊發,百炮齊鳴,這天下還有敵手嗎?

正想著,劉浩然傳令一搖旗子,六門火炮還在繼續轟鳴,而隨著劉存孝的命令,火槍軍士們停止了射擊,從長皮鞘裡抽出不短的一把三棱形直劍,不知怎麼地就安在了火槍的前端,四尺多長的火槍加上這至少有兩尺長的直劍,頓時變成了六尺長的長槍。

隨著重新敲響的鼓聲,剛纔還在開火射擊的軍士們變成了定遠軍最擅長的長矛兵,舉著長槍開始列隊緩步向前行,而兩邊的火炮還在不停地怒吼著,幫這些軍士們摧毀前面的一切障礙物。當軍士們行進到半路時,火炮開始停止射擊,在劉存勇的指揮下,火炮迅速被收拾好,系在戰馬後面,和馬車一起向前駛去。

駛到列隊軍士前面不遠,這些火炮又迅速被架開,不一會又開始轟鳴,爲舉槍前進的軍士們提供巨大的火力掩護。

過了半個時辰,隨著劉浩然的命令,這次演示終於停止了。常遇春等人一窩蜂地就衝了上去,而陶安、朱升與李善長、馮國用等人交頭接耳、低聲議論,並連連感嘆:“真是人間兇器!不可輕用。”

劉浩然向陶安和朱升告了一聲罪,也向軍士們走去。

常遇春等人圍著站立齊整的軍士們在打轉,上上下下打量著這些配備新式裝備的軍士。劉浩然趕到後,向劉存孝點了點頭,同意將火槍交給常遇春等人。

常遇春等人接過火槍,只見這東西打造地非常精緻,槍管內外都非常光滑,槍機等部件做得非常精巧,槍管上的直劍,即劉浩然所說的刺刀,打造得寒光閃閃,通過一個圓環扣在槍管和槍身上,靠一個槽來卡住,不但堅固,而且安取方便,而刀身呈三棱形,上面有三條長長的血槽。常遇春等人當然知道這血槽的用處,定遠軍長矛上的血槽不知放掉了多少人的血。

鄧友德從軍士盒子裡取出彈藥,一個鉛製彈丸,看上去很軟。

“護軍,爲什麼不用鐵丸,而是用這軟軟的鉛彈?”鄧友德問道。

“鉛彈雖軟,但是在火藥威力下照樣能打穿鐵甲,而且這鉛彈一旦打進身體裡去就變形了,還有就是這鉛見血有毒。”劉浩然的話讓鄧友德等人不由打了一個寒顫,殺人還有這麼多名堂。

鄧友德繼續看起那個包火藥的紙筒,呈圓錐形,有點像後世老農民的菸捲。不過這紙筒的紙不一般,都是泡過油脂的,應該有一定防水易燃能力。

“這紙筒都計算好了每槍的火藥用量,軍士們到時只要咬破紙灌藥就行了,不用像以前還要用牛角火藥筒灌,不好控制分量。要知道,火藥少了,火槍威力不足,火藥多了,就容易炸膛。”劉浩然簡單介紹道,這裡面還有很多玄機,不過他說了這些人一時也不懂。

這時傅友德指了指軍士們身後揹包上的“新式武器”問道:“護軍,這是什麼兵器?”

劉浩然順手從一名軍士揹包上解開一道繩釦,將兵器取了出來。這是一個丁字木把,只是橫把非常短,豎把略長,前面有一個精鋼打製的半圓形鏟子。

“這是軍士們用的小鐵鏟,可以用來挖壕溝,然後軍士們可以躲在壕溝裡放槍。緊急時還可以當斧子用。”劉浩然解釋道,這可是他根據自己所知道的工兵鏟發明的武器。火器時代,也意味著逐漸進入壕溝時代。火槍手可以躲在壕溝裡避免被箭矢直射,而攻城時挖壕溝更是必不可少,所以劉浩然就發明這多用的兵器加工具,也算是解決了火槍軍士短兵相接時沒有兵器的問題,減少他們攜帶物品的重量。

“不錯,不錯!”傅友德揮舞了一下,發現比一般的斧子都好使,連連讚歎。

接著大家又開始圍觀火炮。摸著這些銅光閃閃的傢伙,常遇春讚不絕口:“交戰時集中上百門火炮,打不死敵軍也要嚇死他,到時軍士們衝鋒接戰就容易多了。”

“三哥,還有更多的火炮和炮彈正在研製中,很快就會裝備軍隊了。”劉浩然笑著說道。

“護軍,先裝備我的部隊。”見機快的傅友德一開口,常遇春、丁德興、馮國勝、鄧友德等人不答應了,大家七嘴八舌地爭開了:“憑什麼裝備你的部隊,難道老子的部隊不是定遠軍精銳?”

尤其是常遇春和丁德興,絲毫不顧及結義兄弟之情。

第36章 戰東南(二)第45章 吳國公第138章 回來了就好第16章 清澗山(三)第166章 陳氏兄弟(五)第255章 士兵王金貴(四)第52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一)第84章 江州(三)第255章 士兵王金貴(四)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124章 理學的未來第228章 海外戰略第281章 駛向錫蘭第130章 福州(一)第172章 石嶺關戰役(四)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175章 入大都第56章 大內親軍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302章 事後(四)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5章 常遇春第184章 越陳第336章 西安第302章 事後(四)第98章 最後一戰(二)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87章 大事件(一)第60章 劉仁本第135章 列維希(一)第249章 四國之亂(一)第260章 談判第105章 武昌(一)第292章 再亂第19章 目標滁州(一)第222章 新大陸第281章 駛向錫蘭第199章 宮內第215章 天子之怒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44章 有女秦羅(二)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105章 武昌(一)第270章 出巡之整軍(二)第145章 妖僧辛旽第280章 似有友人西來第226章 陳孝閔(二)第91章 科舉、國考(二)第276章 出巡之回京第52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一)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203章 啓動第一個五年計劃第215章 天子之怒第213章 新四省第32章 取江寧第282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一)第11章 夜話第151章 花落誰家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160章 河南之戰第329章 華麗的初戰(二)第279章 太子妃第60章 劉仁本第218章 大調整(三)第17章 定遠城外第208章 丁亥日第42章 治內政(二)第145章 妖僧辛旽第295章 驚變第99章 最後一戰(三)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312章 皇帝的心思(二)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173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一)第193章 還得再熬一熬第108章 分省(一)第227章 陳孝閔(三)第211章 兀魯回河(三)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117章 細川賴之(二)第46章 方國珍第42章 治內政(二)第256章 士兵王金貴(五)第36章 戰東南(二)第152章 五德第217章 大調整(二)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16章 清澗山(三)第29章 殲滅水師第96章 張定邊(四)第180章 巡視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287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四)第189章 外籍軍團第105章 武昌(一)第14章 清澗山(一)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156章 準備北伐(三)
第36章 戰東南(二)第45章 吳國公第138章 回來了就好第16章 清澗山(三)第166章 陳氏兄弟(五)第255章 士兵王金貴(四)第52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一)第84章 江州(三)第255章 士兵王金貴(四)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124章 理學的未來第228章 海外戰略第281章 駛向錫蘭第130章 福州(一)第172章 石嶺關戰役(四)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175章 入大都第56章 大內親軍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302章 事後(四)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5章 常遇春第184章 越陳第336章 西安第302章 事後(四)第98章 最後一戰(二)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87章 大事件(一)第60章 劉仁本第135章 列維希(一)第249章 四國之亂(一)第260章 談判第105章 武昌(一)第292章 再亂第19章 目標滁州(一)第222章 新大陸第281章 駛向錫蘭第199章 宮內第215章 天子之怒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44章 有女秦羅(二)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105章 武昌(一)第270章 出巡之整軍(二)第145章 妖僧辛旽第280章 似有友人西來第226章 陳孝閔(二)第91章 科舉、國考(二)第276章 出巡之回京第52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一)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203章 啓動第一個五年計劃第215章 天子之怒第213章 新四省第32章 取江寧第282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一)第11章 夜話第151章 花落誰家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160章 河南之戰第329章 華麗的初戰(二)第279章 太子妃第60章 劉仁本第218章 大調整(三)第17章 定遠城外第208章 丁亥日第42章 治內政(二)第145章 妖僧辛旽第295章 驚變第99章 最後一戰(三)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312章 皇帝的心思(二)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173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一)第193章 還得再熬一熬第108章 分省(一)第227章 陳孝閔(三)第211章 兀魯回河(三)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117章 細川賴之(二)第46章 方國珍第42章 治內政(二)第256章 士兵王金貴(五)第36章 戰東南(二)第152章 五德第217章 大調整(二)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16章 清澗山(三)第29章 殲滅水師第96章 張定邊(四)第180章 巡視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287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四)第189章 外籍軍團第105章 武昌(一)第14章 清澗山(一)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156章 準備北伐(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钟祥市| 彰武县| 嘉荫县| 东港市| 获嘉县| 无为县| 澄江县| 襄城县| 涡阳县| 白玉县| 承德市| 那坡县| 辽中县| 新邵县| 孟村| 浏阳市| 化隆| 武穴市| 察隅县| 大庆市| 晴隆县| 晋城| 临湘市| 新邵县| 罗田县| 清流县| 隆回县| 广水市| 遵义市| 佛教| 阿拉善盟| 东明县| 莒南县| 邹平县| 休宁县| 盐边县| 留坝县| 安乡县| 郓城县| 河津市| 泌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