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70章 出巡之整軍(二)

陛下。衆是內閣送來的彙報。請你討目六劉承志端箔,女件說道。他這個通政使有點類似劉浩然的秘書長,除了日常管理國務秘書處等機構外,還起著承上啓下的作用,所有內閣、樞密院、軍民的文書。不管是正式的還是私人的,從程序上說都要經過劉承志的手,再呈到劉浩然的手裡。而劉浩然的一般行文、詔書也是有通政司下,算得上是“內相”

劉浩然接過來之後。只是將目錄看了一遍便放在了旁邊的桌子上,然後揮揮手道:“傳義。坐下來。船上顛簸,儘量多休息。”

劉承志拱了拱手然後坐在李善長、馮國用、李道君的旁邊。

“兩廣和安南暫時不用擔心了,經過這麼一件事,亮祖已經得到足夠的教,此後會謹慎的,再加上開濟坐鎮廣東支持他,互相協作,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了。”劉浩然躺在靠椅上,半閉著眼睛說道。

這是第三艦隊的三級戰列艦“天飢星”號,劉浩然一行乘坐這艘船,在上百艘各色戰艦的護衛下向北而行。

現在已經是五月十二日。劉浩然那晚開完會後,便將處理事宜交給朱亮祖等人,自己忙著在香江接見廣東軍民和海商代表,五月初八,還在香江石排海面檢閱了第三艦隊。

這並不是劉浩然第一次檢閱自己的海軍,基本上每年劉浩然都會到崇明島海面去檢閱海軍艦隊,所以場面並沒有搞得太隆重,也就六十五艘海船戰艦列隊從海面駛過,然後向遠處鳴空炮。

不過這場檢閱把俞通源和他屬下一幫參謀官累得夠嗆,因爲有皇帝陛下杵在不遠的岸上。各艦的火炮必須是空炮,而且炮口絕對不能朝著這個方向。剛剛纔生兩營士兵兵亂的大事,俞通源可不願意自己的艦隊也出現一件名極四海的事件,所以不僅俞通源下了死命令,還派了一幫參謀軍官帶著典軍隊下到各艦去現場監督,要是哪個混小子敢裝彈,立即逮捕。

五月十日,劉浩然登上了“天飢星”號,離開香江,朱亮祖、開濟等廣東文武官員到香江恭送,而俞通源則親自率艦隊護衛,直到第一艦隊的防區。

儘管是靠著海岸線航行。但是海浪的顛簸還是讓一幫很少坐船的人吃了些苦頭,薛如雲、秦羅等女性更是如此。俞通源知道這個情景,下令全帆趕路,加快行程。減少航海時間。

聽到劉浩然提及開濟。劉承志臉色變了變,但是強忍著沒有說話,不過這些被再浩然等人看在眼裡。

“陛下,要不要讓軍情插手調查這件事?”馮國用建議道。他執掌樞密院多年,對下屬的軍情司非常瞭解,就算離了樞密院,也明白這把利器的利害。

劉浩然睜開眼睛,笑著說道:“國用,你知道人爲什麼有那麼多煩惱嗎?就是很多人喜歡把簡單的事情想得太複雜了。”

馮國用和李善長一聽。臉上也露出了笑意,拱手道:“臣等明白了。”

劉浩然揮揮手道:“難得清閒,你們就在這裡好好曬曬太陽,吹吹海風。我去艦長室,與艦上的軍官和水手們聊聊天。”

“是的陛下。”

恭送劉浩然離開之後,劉承志迫不及待地問道:“兩位大人,廣州的事情就這麼了結了嗎?”

旁邊的李道君也是一臉的期待。

李善長和馮國用對視一笑,然後開口道:“傳義,陛下不是說了嗎?不要把簡單的事情想複雜了。”

“陛下的意思是?”

“這件事陛下已經知道得非常清楚了,刺客事件完全是一件偶然和巧合的事情,沒有你想的那麼複雜。”

“那麼兵亂的事情呢?”

“兵亂?當然是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

“李大人,你的意思是說?”

“傳義,你知道我淮西衆多文武深得陛下的信任,世人稱之爲淮西系。這是一個龐大的集團,讓外人看了覺得是龐然大物。但你爲什麼淮西系能如此得陛下信賴嗎?”

“屬下不知。”

“信任,從陛下帶著我們起事,高喊著“同生共死。打天下時,我淮西系就和陛下君臣坦誠互信。陛下對我等待之以赤誠,我等對陛下是忠誠不二。所以說淮西系屹立於大明,最大的根本不是所謂的不世軍功,而是這份信任。似乎有人看到了這個玄機了。”

“屬下明白了。”劉承志略有所思道,“李大人的意思是說,有人想借兵亂之事消除陛下對準西諸位大人們的信賴。”

“正是如此。”李善長撫須笑答道。

劉承志不由沉思起來。兵亂無論什麼時候都是一種罪大惡極的行爲。而且還是在皇帝陛下出巡期間生在他的眼皮底下。鬧出這麼一件事,一般的君王可能會認爲軍中有了別有用心之人,似乎會對自己不軌。

而大家都知道,目前大明掌控軍隊的主力是淮西系,按照一般常理來推斷,廣州鬧出這麼一件事來,先別說幕後黑手是誰,劉浩然都會對淮西系的忠誠產生懷疑,對自己掌控軍隊的能力失去信心,如此這樣的話。劉浩然一定會採取各種措施去鞏固自己在軍中的掌控力,而採取這些措施的後果就是劉浩然對淮西繫有了疑心,不再那樣信任了。

而李善長說得非常明白。淮西係爲什麼有今天這樣的地步。就是因爲劉浩然與淮西系君臣之間的相互信任,只有這種信任出現裂痕,那麼淮西系沒落甚至顛覆也便開始了。所以說,幕後黑手想得非常清楚,他不想通過廣州兵亂達到什麼其它的目的,只要這兵亂在劉浩然出巡廣州時生了,便達到了他最大的目的。

但是從皇帝陛下的表現來看,難道真的對準西系產生了疑心了?如果真的是這樣,李善長和馮國用這兩位淮西系的大佬還怎麼這麼若無其事?如果沒有產生疑心,那麼皇帝陛下爲什麼會在兵亂之後直接離開廣州。趕赴香江,這擺明就是對廣東陸軍和朱亮祖的不信任。但是後來皇帝陛下又急召朱亮祖,朱亮祖連夜赴詔,在會場上的一番表現,說明皇帝陛下與朱亮祖這位誰西系的名將之間的信任還是牢不可破的。

看到劉承志和李道君臉上都露出百思不得其解的神色。李善長和馮國用笑著道:“傳義,之明。你們不用想得那麼複雜。”

聽了這話,劉承志覺的更加糊塗了,他低頭想了一會還是沒有什麼頭緒。不由往後一靠洲小身午靠在了椅背衛,他睜開眼睛,凡經仰著的目米突燃用洲了頭上的大帆,正在海風的吹動下鼓得滿滿的,推動著戰艦迅向前行。

劉承志腦海裡不由閃過一道靈光,順勢而爲!

皇帝陛下早就洞悉了這件事的後果和幕後黑手的真正目的,甚至可以事前就知道了兵亂的蛛絲馬跡,但是他沒有阻止。甚至可能還在暗中推波助瀾,讓事情鬧到一定程度。於是皇帝陛下很生氣地離開廣州,來到香江,表達了對這件事的憤怒,同時也爲這件事定了性,以後不管怎麼整軍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接著,劉浩然又急招朱亮祖,通過會場上的一番表現向衆人表示,我是對大明軍隊有了成見,只不過是對大明軍中的弊端有了成見,對淮西系武將我還是非常信任。於是皇帝陛下既擊破了幕後黑手的陰謀,又順利地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有了整軍的藉口。

想到這裡,劉承志覺得大部分疑惑都想明白了,於是便開口道:“原來兩位大人早就想明白了。”

“此前我們也只是一種猜測,今日聽了陛下的一句話,我等心中便有數了。”

到承志網準備說話,旁邊一直在沉思的李道君猛地一拍大腿道:

“我明白了。”

聽到這裡。李善長、馮國用不由大笑起來,李道君在笑聲中向兩位拱了拱手,然後端坐在那裡不動聲色。

劉承志看了一眼李道君,轉向李善長兩人道:“兩位大人,屬下還有一事不明,爲何陛下對開濟讚許有加?”

“傳義想必是厭惡開大人當夜說了朱將軍一些不是,後來又爲朱將軍保言,覺得他是陰持兩端的卜人?”馮國用笑著問道。

“正是如此!”劉承志毫不遲疑地答道。

“開濟博學才敏。而且還很懂得做官。”李善長卻在一旁讚歎道。

“李大人。這是何故?”

“傳義,在當夜那種情況,你敢爲朱將軍保言求情嗎?”

劉承志斟酌了一下,覺得自己不能,當時刺客、南城只變一股腦全涌出來,而且矛頭直指朱亮祖這個嶺南地區軍事最高長官,因爲他的嫌疑最大。在那種情況下,劉承志不明就裡,更不知道皇帝陛下的心思,貿然爲朱亮祖求情,豈不是自尋死路?可是開濟當時的話是在爲朱亮祖求情嗎?

“傳義,開大人的話雖然句句指向朱亮祖,但是你反過想。這些話透出兩個意思?”

“敢問李大人。是哪兩個意思?”權結營之嫌;二。朱將軍得罪了大半的廣東文官。”

劉承志覺得自己的腦海裡閃過一道白光,很多問題都想明白了。開濟的話裡說朱將軍只是貪利不法,而且他位高權重,幾乎達到了武將的頂峰,怎麼會爲了一個小小的貪利不法捨得去犯謀逆大罪;再說了,開濟已經言明,朱亮祖到了廣州,由於貪利不法,幾乎得罪了大半的廣東文官,如果朱亮祖真的有了謀逆之心,怎麼會傻到去這麼幹?至少他要收買拉攏文官,以爲羽翼。因爲大明文武各成一系,武將掌握著軍權,文官卻掌握著財賦和地方資源,朱亮祖得罪了文官,不僅得不到地方臂助,還有可能時時受到地方的牽制和監視,這不是一個真有謀逆之心的人乾的事。而且朱亮祖又不是那種有勇無謀之人,要不然也不會身居高位,他真要是有謀逆之心,自然會好好策刮。不會如此得罪文官。因此,朱亮祖只是自持有功,不把廣東文官放在眼裡而已。並無什麼謀逆之心。

而開濟明白這一切,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又不敢直言,於是只好把話反著說,他知道皇帝陛下是一個非常聰慧的人,把這話仔細一琢磨,便會明白過來了。

“傳義,如果開大人真的想致朱將軍於死地,就應該在亂兵趨大都督府時再加幾句,真是那樣,朱將軍就算沒有謀逆之心,也要難逃干係。”馮國用補充了一句道。

劉承志回憶起當時的情況,的確,開濟的話是在兵亂之初說的,當時情況不明,可以視作一種推測和提醒。當耿敬之稟報亂兵涌向大都督府時,事態嚴重。所有矛頭都指向朱亮祖時,開濟卻一言不了。難怪啊!

“傳義,之明,陛下對你們期望很高,你們要遇事多琢磨一二。”李善長在一旁提醒道。

“屬下明白了。多謝兩位大人的指點。”劉承志和李道君正色拱手道。

艦隊很快到了泉州,這座前宋和前元最大的海港已經不可避免地衰落下去了,北有上海,南有廣州,泉州港已經淪落爲一座中轉和普通港口,許多大海商紛紛遷居到了上海等地,只留下一個萬船齊聚,衆國紛至的回憶。不過隨著大明對臺灣的大力開,泉州又煥了生機,它成了大陸和臺灣最重要的連接港口,大批的福建等地的物資從這裡被運往臺灣,再從那裡運回臺灣產的白糖、水稻等物品。

在泉州停留了兩日,劉浩然一行特意去了一趟臺灣島。臺灣島經過十幾年開,現在已經有居民八十萬,其中包括二十餘萬土著居民,四十萬福建、廣東移民,十餘萬九州移民。其原本有土著居民近五十萬,大明官府爲了控制整個臺灣島,改變人口結構,將其中的三十萬土著居民回遷到福建、江西兩省。

臺灣島被一分爲二,北部地區爲臺灣府,南部地區爲鳳山府,它們將與琉球、九州一起被利爲東寧省,不過現在臺灣島暫由福建省代管,而九州和琉球分別由山東和琉球兩省代管。

臺灣島現在開修建了五個重要港口和三個中心城鎮,分別是臺灣府的淡水港(今基隆),花蓮港,鳳山府的鳳山港(今高雄)、安平港(今臺南)和臺東港;臺灣城、鳳山城和中部的彰化城。其中淡水港、鳳山港和安平港是臺灣連接福建、琉球和昌宋的重要港口,而花蓮和臺東則是海軍第三艦認爲了控制檯灣以東海面特意修建的海軍專用港

劉浩然一行先到安平港,再至鳳山港,在兩地巡視了一番當地的農業和百姓民居。現在臺灣島以產稻米和蔗糖爲主。稻米有效地補充了福建、淅江和江蘇等地,而蔗糖則遠銷日本、朝鮮和南海地區,牟取了不少利潤。按照大明例制,臺灣島屬於邊疆地區,需要執行嚴格的保甲制度,晚上還會有宵禁。這裡駐紮著口二海軍陸戰師和歸福建都督府所轄的六個守備步兵團以及復一肌隊的第三支艦隊,軍職人員總數幾乎達到了近五萬人。

不過這些都沒有影響到臺灣百姓們的日常生活,他們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地勞作,產出稻穀和甘蔗,再賣給當地的米廠和製糖廠。本來大明內閣對於農產品有著一套如最低收購價等保護措施,而且這裡又是邊疆地區,爲了讓邊疆地區的百姓能夠安居樂業,進而鞏固這裡的局勢,大明內閣對邊疆地區還有一套優惠政策,如補貼和退稅等。所以臺灣島的百姓只要舍愕力氣,日子過的不比大陸沿海地區的差,甚至還要好於中西部貧癮的山區百姓。

劉浩然讓薛如雲、秦羅等人留在鳳山港,自己與馮國用、劉承志等人乘船去了一趟花蓮和臺東港,讓駐守在那裡的海軍官兵欣喜萬分。這兩個地區非常偏僻,連臺灣土著人都沒有幾介”駐紮在這裡的海軍官兵日子過得十分單調苦悶。劉浩然的巡視,讓他們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無論在天涯海角,聯和大明都記得那些爲大明安寧,百姓安居默默奉獻的勇士們!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實現著自己的諾言,要爲這個偉大的國家保衛每一寸土的和海疆,真是這些人不爲人知的奉獻,大明纔有今天的安寧和富足,所以,你們這些默默無聞的人才是最值得敬重的人!”說完,劉浩然向在場的海軍官兵深鞠一躬。

到浩然的言行,讓這些以爲自己被遺忘的將士們熱淚盈眶。他們拼命地鼓掌,拼命地向自己的皇帝陛下歡呼,因爲只有這樣才能傾瀉自己的情感。

坐在回鳳山的船上,劉浩然與馮國用、劉承志看著海圖開始策戈,大明海軍新的戰略部署。經過近十天的巡視,劉浩然已經明白,大明海軍的未來的目光將是浩瀚無比的太平洋。

經過大明海軍近二十年的攻略和戰略部署,黃海、東海、南海已經成爲大明的內海,隨著島鏈防禦體系構建完成,大明海軍的重心將會轉移。按照劉浩然和樞密院的規劃,駐舟山昌國的第一艦隊將會移駐九州的鹿兒島港,負責北至北冰洋,南至臺灣島,東括鯨魚島(北海道)直至北美大陸這廣袤的海域,順帶著負責朝鮮、日本兩國的海防安全;而朝鮮、九州集、琉球島以西的黃海、東海將交給駐威海的第一海防艦隊和駐昌國的第二海防艦隊負責。

駐威海的第二艦隊將南下。移駐臺灣島的鳳山港,負責臺灣以南直到小呂宋島(棉蘭老島)的廣大海域,而臺灣海峽和南海地區將交給駐廈門島的第三海防艦隊、駐香江的第四海防艦隊和駐海門(今越南海防)的第五海防艦隊負責。此外南海地區額外還有一支機動艦隊,駐文萊港的第六海防艦隊。

駐香江的第三艦隊南下至海峽省的巨港(今印尼的巴鄰旁),負責加強南海地區的控制以及對婆羅島(今加裡曼丹島)和加錫以並海域和島嶼的攻略。

第四艦隊繼續駐延年港,做爲控制海峽省以及對安曼海域的控制。第五艦隊將在遠征艦隊的基礎上組建,目標直指錫蘭島(今斯里蘭卡),第六艦隊和第七艦隊正在組建當中,他們的目標是控制大食、東非到海峽省的廣大海域(印度洋)。

看完大明的海域及部署圖。劉浩然笑著對馮國用說道:“屬於大明的海洋時代可以真正開始了。”

劉浩然一行從鳳山出,再至淡水港,停留了數日,再返至福州,接見了福建文武軍民,滯留了數日後繼續起航向北。

劉浩然先到了溫州,在這個商業氣息非常濃厚的城鎮與各色百姓會晤了十幾次,人數達到了數百人。

在劉浩然繼續北上的時候。俞通源與第一艦隊大都督阮智交接,將護駕的任務交給了第一艦隊,自己率艦隊回防。

六月二十七日,劉浩然一行在寧波、昌國停留了數日後抵達了杭州,由於長時間的旅行,不僅薛如雲、秦羅身心疲乏,就連劉浩然等男士也感到很疲倦,於是劉浩然下令在杭州暫停一段時間。

就在劉浩然等人流連西湖時。樞密院對四二七事件的處理結果已經出來了。都承旨同籤樞密院事兼都鎮撫使有劉存孝接任;副都承旨同籤樞密院事兼軍政司錄事總長由楊壕親自趕往廣州處理此事,經過他們詳細的調查和斟酌合議,鎮撫署廣州特別法庭做出判決。

大明陸軍甲一百九十二團參與兵亂的一千七百六十九名士兵全部錄,奪軍籍,判處勞役五到二十年不等,爲者一百九十五人被判處絞刑。團統領、副統領、參軍長、錄事長以下全團軍官被錄奪軍籍,涉案或被查出有違法行爲者被判絞刑或勞役。沒有涉案的其餘士兵全部勒令退伍,因爲他們沒有挺身而出制止兵亂行爲,維護軍紀軍法。

甲一百九十二團番號保留。不過是被保留在大明軍事歷史館,做爲恥辱被永遠陳列在那裡。甲一百九十二團所屬的陸軍第九十一師被取消番號,其餘各團被分至其他師。師統制、副統制、參軍長、錄事長因爲失職被錄奪軍籍。廣州大都督朱亮祖、參軍長緣美因爲治軍無方,被降銜一級,全軍通報誡,以原職戴罪立功,同知大都督湯和雖然與此事無關,但是他做爲廣州衛戍區的主官之一,也被連責了,全軍通報誡。

該判決無需經過劉浩然簽署立即成效,而在同時,丁德興簽署了奉聖諭的樞密院軍諭,展開大規模的整軍行動。

在長達一年的整軍行動中。共計陸海軍一千一百一十五名尉官,九百七十四名校官,二十一位將官被勒令退伍或錄奪軍籍或被送上了鎮撫署,六萬一千名陸海士兵、士官被勒令退伍或錄奪軍籍或被送上了鎮

經過這番大整軍,大明陸海軍軍風爲之一肅,而劉浩然接著又布詔書,下令全軍繼續進行“整風”運動,加強對軍紀軍法的整頓,加強對官兵思想的教育和宣傳,併成立了獨立的陸海軍檢察廳,直屬於丁德興管轄,負責對軍法軍紀的監督,擁有公訴權。

而經過這次大整軍,學院系軍官佔據了陸海軍尉校級軍官的絕大部分,而在將官層次上也佔據一席之地,形成了淮西系佔據高層,學院系佔據中下層的局面。

VIp章節目錄 第二百七十章 出巡之整軍(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目錄

如果您喜歡,請,方便以後閱讀

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

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發表。

本站提供玄幻小說,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網遊小說,網絡小說,小說下載,小說導航,如本站無意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本站所有小說的版權爲原作者所有!僅代表發佈者個人行爲,與本站立場無關!

歡迎您訪問8810讀書吧,7×24小時不間斷超速小說更新,首發站!

《帝國的榮耀》

第64章 初次會戰第123章 當務之急第196 教皇使團(三)第311章 皇帝的心思第174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二)第177章 暴雪行動(二)第118章 細川賴之(三)第76章 風波(一)第119章 細川賴之(四)第196 教皇使團(三)第三章第77章 風波(二)第89章 大事件(三)第272章 出巡之杭州(二)第46章 方國珍第276章 出巡之回京第254章 士兵王金貴(三)第38章 戰東南(四)第211章 兀魯回河(三)第264章 誰勝誰負?(二)第174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二)第81章 千里尋夫第11章 夜話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127章 敗仗(一)第22章 生猛的張士誠第58章 火槍與火炮(二)第328章 華麗的初戰(一)第216章 大調整(一)第216章 大調整(一)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207章 會盟(二)第126章 朱元璋的音訊第16章 清澗山(三)第28章 再戰採石磯第163章 陳氏兄弟(二)第177章 暴雪行動(二)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58章 火槍與火炮(二)第290章 鬥(一)第135章 列維希(一)第271章 出巡之杭州第274章 出巡之試點(一)第146章 耽羅島第68章 當塗血戰(一)第265章 出巡之出京第14章 清澗山(一)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297章 定第19章 目標滁州(一)第23章 和州之戰(一)第200章 醫療和社會保障計劃第120章 細川眼中的江南第252章 士兵王金貴(一)第174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二)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263章 誰勝誰負?(一)第150章 風雲變幻的高麗第243章 威尼斯商人(四)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268章 出巡之刺客事件第134章 南平(二)第131章 福州(二)第165章 陳氏兄弟(四)第281章 駛向錫蘭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231章 衝突第十章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224章 平雲南(三)第105章 武昌(一)第219章 北方學派的出路第49章 新式武器(二)第168章 擴廓帖木兒第133章 南平(一)第278章 新的海洋戰略(二)第122章 宋日關係第206章 會盟(一)第259章 對日政策第254章 士兵王金貴(三)第228章 海外戰略第300章 事後(二)第207章 會盟(二)第105章 武昌(一)第262章 李存義第331章 天山(二)第188章 制蓬峨第231章 威尼斯商人(二)第197章 與基督國家的外交關係第110章 中樞(一)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34章 鎮江第220章 越陳的覆滅第78章 參觀
第64章 初次會戰第123章 當務之急第196 教皇使團(三)第311章 皇帝的心思第174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二)第177章 暴雪行動(二)第118章 細川賴之(三)第76章 風波(一)第119章 細川賴之(四)第196 教皇使團(三)第三章第77章 風波(二)第89章 大事件(三)第272章 出巡之杭州(二)第46章 方國珍第276章 出巡之回京第254章 士兵王金貴(三)第38章 戰東南(四)第211章 兀魯回河(三)第264章 誰勝誰負?(二)第174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二)第81章 千里尋夫第11章 夜話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127章 敗仗(一)第22章 生猛的張士誠第58章 火槍與火炮(二)第328章 華麗的初戰(一)第216章 大調整(一)第216章 大調整(一)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207章 會盟(二)第126章 朱元璋的音訊第16章 清澗山(三)第28章 再戰採石磯第163章 陳氏兄弟(二)第177章 暴雪行動(二)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58章 火槍與火炮(二)第290章 鬥(一)第135章 列維希(一)第271章 出巡之杭州第274章 出巡之試點(一)第146章 耽羅島第68章 當塗血戰(一)第265章 出巡之出京第14章 清澗山(一)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297章 定第19章 目標滁州(一)第23章 和州之戰(一)第200章 醫療和社會保障計劃第120章 細川眼中的江南第252章 士兵王金貴(一)第174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二)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263章 誰勝誰負?(一)第150章 風雲變幻的高麗第243章 威尼斯商人(四)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268章 出巡之刺客事件第134章 南平(二)第131章 福州(二)第165章 陳氏兄弟(四)第281章 駛向錫蘭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231章 衝突第十章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224章 平雲南(三)第105章 武昌(一)第219章 北方學派的出路第49章 新式武器(二)第168章 擴廓帖木兒第133章 南平(一)第278章 新的海洋戰略(二)第122章 宋日關係第206章 會盟(一)第259章 對日政策第254章 士兵王金貴(三)第228章 海外戰略第300章 事後(二)第207章 會盟(二)第105章 武昌(一)第262章 李存義第331章 天山(二)第188章 制蓬峨第231章 威尼斯商人(二)第197章 與基督國家的外交關係第110章 中樞(一)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34章 鎮江第220章 越陳的覆滅第78章 參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阳县| 富源县| 包头市| 浦东新区| 马鞍山市| 隆林| 阳新县| 简阳市| 惠州市| 乳山市| 揭东县| 洪江市| 固安县| 长岛县| 新余市| 闻喜县| 永胜县| 南昌县| 古丈县| 伊通| 黄石市| 古浪县| 芮城县| 新沂市| 扎鲁特旗| 富顺县| 杂多县| 鹤岗市| 准格尔旗| 灵璧县| 泰州市| 凌源市| 阜新市| 平山县| 澳门| 扎兰屯市| 石首市| 高青县| 澜沧| 太白县| 济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