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07章 會盟(二)

“見過常將軍!”朵忽迷兒在前。免費提供馬馬該、嘉度奴特在後,三人齊聲向站在正中的常遇春行禮。

“嗯,免禮!”常遇春淡淡地應了一句,他臉上的倨傲連一絲隱藏的意思都沒有,全部擺在臉上。

雖然心裡不快,但是朵忽迷兒三人卻絲毫不敢有怨言,因爲人家夠牛。大明皇帝的義兄,母親還是大明皇帝的義母,每隔幾日大明皇帝必持人子之禮前去拜見問安;曾經與大明皇帝一起扯旗造反,一起從屍山血海裡殺出來;本身又驍勇善戰,是大明名將之;北伐之時攻下元廷大都,立下功的也是他;北伐成功後,坐鎮北京城,全盤指揮北方明軍對北元作戰的也是他;曾經率軍深入草原,一口氣將元帝打成孤家寡人,最後使得北元被滅的也是他。以上任何一條都足以讓人傲視天下,可是常遇春將這些全部集於一身,不容他不倨傲無比。

“這兩位是前來宣召的欽差上使,夏天平(時安)正使,陶惜辭(希言)副使。”常遇春簡單明瞭地介紹身邊兩位身穿五品官服的文人言道。

朵忽迷兒三人臉色一變,連忙跪下行大禮道:“臣等恭問聖安!”看來三人是下過一番苦功夫。找人打聽了一番朝廷禮儀。

雖然三人的禮儀與劉浩然制定的大明禮儀不同,但是勝在三人心誠,夏時安與陶惜辭微笑點頭,對三位頗識禮儀感到非常讚許。

隨即夏時安正色應道:“聖上甚安!”

回禮完畢,夏時安拱手道:“聖上原本想請副相汪大人和禮部尚書錢大人前來宣讀指書。只是兩位老大人身子骨單薄,難耐這漠北的風寒以及路途上的顛簸。聖上體恤臣子,故而命我等年輕體壯之人前來。在南京拜階辭恩時聖上特意囑咐臣等二人,一定要向可汗和兩位大領致歉!”

朵忽迷兒三人連忙拱手道:“聖上仁德,澤被四海,我等只有感恩戴德,絲毫不敢有半分怨言。”

在一旁的常遇春看到幾個人禮儀講完了,朗聲說道:“好了,既然已經見過面了,諸位就請入座吧!”

常遇春昂走在前面,夏時安、陶希言客氣地請朵忽迷兒三人前行,五人互相謙讓,客氣地不得了。走在入席的路上,五人和言笑語,好像是多年相交的好友一般,只是更在後面的諸多明軍將校軍官一言不語,跟他們的主將一樣,只是默默前行。

待到主賓落座,朵忽迷兒恭敬地說道:“我等聞常將軍與上使趕到,歡呼雀躍,此次來一是前來向諸位大人問安,二是我等準備今晚舉行篝火晚宴,想爲諸位大人洗塵。我等皆是漠北粗鄙之人。不懂禮數,唯恐怠慢諸位貴賓。”

他的態度放得更低,旁邊的馬馬該和嘉度奴特也是一臉的卑謙,臉上露出誠懇的笑意。

常遇春撫須沒有做聲,旁邊的濮英卻開口笑道:“可汗和兩位大領客氣了,我等在中原就聞草原上男人豪邁好客,女人能歌善舞,今晚能得三位熱情款待,一睹草原風采,我等是求之不得。”

說到這裡,他轉頭向常遇春說道:“將軍,我等的肚子可是醃淡了好久,現在有美酒好肉,你可不能讓兒郎們掃興啊!”

濮英是常遇春的老部下了,兩人關係親密,自然能開得起這樣的玩笑。

常遇春果然聞言微笑起來:“你這個只知道吃的醃蹋貨!好吧,今日除值日將校,其餘的盡數赴宴。可汗,兩位大領,你們的酒肉可要管夠!”

朵忽迷兒看了馬馬該和嘉度奴特兩人一眼,三人輕輕地鬆了一口氣。朵忽迷兒連忙陪著笑臉說道:“常將軍放心。這是自然,只是擔心酒肉粗劣,難入諸位大人之口。”

“有酒有肉就行,哪裡還管那麼多!對了,常將軍,人家好酒好肉地招待咱們,咱可不能小氣,輜重營裡不是還存了不少好茶和蔬菜罐頭,都掏出來吧。”濮英得寸進尺道。

常遇春沉吟一下說道:“好吧,盡興就好,通知輜重營。”

朵忽迷兒三人笑意更濃了,夏時安這時連忙插話道:“一團和氣就好,冊封會盟之後,大家就是一家人了,不必分得那麼清楚了。”

朵忽迷兒三人臉都要笑爛掉了,連連點頭道:“上使大人說得對,大家就是一家人了。”

當晚,兀魯回河畔,上百堆篝火將這裡照得一片通明,上千人圍坐在篝火旁邊,歡聲笑語與篝火噼裡啪啦的聲音一起迴盪在夜色之中,火堆上的烤全羊香氣四溢,如同這歡慶的氣氛一樣濃郁。

“常將軍,兩位上使,諸位大人,這是小兒貴力赤,快來見過諸位大人!”朵忽迷兒笑瞇著眼睛說道,一個貴服少年緊跟在他後面,聽完父親的話。老老實實拱手向常遇春、夏時安等人行禮。

“真是虎父無犬子!”濮英在一旁笑道。

接著馬馬該將其子馬哈木,嘉度奴特將其子阿魯臺也介紹引見給衆人,一番寒噓之後,夏時安出言問道:“可汗,兩位大領,這三位公子可是要去北京拜階覲見聖上的?”

“正是!”朵忽迷兒三人連連點頭,這三人可算是下了重本,自己的嫡子都推出來了,按照草原上的傳統,這三位嫡子將來可都是繼承他們家業的人。

“好,我聖上文韜武略,天縱之才,三位公子隨在近旁,定可受益匪淺,而我大明文治武功皆盛,三位公子到時學得一身本領,定可子承父業,光大家門,爲我大明鎮守漠北。”

朵忽迷兒三人臉上的笑意更濃了,他們捨得讓自家的嫡子去大明當質子,自然是權衡過利弊,要是能在大明深造,學得一身本領不錯。現在大明正是鼎盛之時,文治武功的人才比比皆是,自然能學得不少東西,最重要的是在大明帶上一段時間,與大明建立起良好關係,到時回來漠北逐雄爭霸,大明必定是鼎力支持,中原人不是很看重師生關係嗎?他們的學生治理漠北草原,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所以三人一咬牙就做出了這個決定,沒有付出怎麼能獲得回報?

濮英在一旁笑著接言道:“你們的父親是草原上的英雄,你們就不必去學什麼吟詩作詞。回到南京投了軍校,培養了個十來年,把本事學好,這漠北草原自然就是你們的了!”

朵忽迷兒三人不由大喜,大明軍校的名聲,他們遠在漠北草原也是早有耳聞。大明軍隊無敵於天下,就是因爲大明軍校培養出數以萬計的優秀軍官和將領,這才使得數十萬大軍如使臂指。在三位草原梟雄的眼裡,的確不必去學那文縐縐、酸不溜秋的詩詞,能把大明軍隊治軍打仗的本事學好,比什麼都強。現在濮英說出這樣的話來,以他將軍這位高權重的身份,自然不是胡言亂語。

夏時安在一旁有些尷尬,朵忽迷兒看在眼裡,連忙湊趣地說道:“既然能得大明栽培,這文采定不能落下。天朝有不少上馬定四方,下馬安天下的文武全才,我家犬子生性愚笨,只要能得之萬一風采,我也是祖上積德,佛祖保佑了。”

聽到這裡,夏時安心中稍平,其他人覺得朵忽迷兒說得有趣,都不由大笑起來。

稍坐片刻,朵忽迷兒便命人擡上馬奶酒,並喚出數十女子,跳起草原上的舞蹈來。氣氛一下子更加熱鬧起來。

這些得過囑咐的女子,端著酒杯,媚眼橫波,走到常遇春、濮英、夏時安、陶希言等人跟前,邊歌邊敬酒。

夏時安、陶希言等文官好歹還保持著矜持,常遇春也是端坐不動,不爲所動,濮英等數十將校卻是手舞足蹈,接過酒杯就痛飲起來。幾杯酒下去,只見濮英滿臉通紅,嗖地站起身來。二話不說拽著跟前敬酒的女子就往空地中間走,然後與其亂舞起來。

女子倒是舞得有模有樣,陪著華服流蘇,在桔紅的火光中顯得美麗異常,濮英就是亂扭身子,活像一隻從大興安嶺下來的笨熊,只是圍在女子美妙的身體旁亂轉,雙手舉起,一陣亂甩,臉上露出呵呵的傻笑,也不知是真的在舞還是藉機撒酒瘋。

有了濮英帶動,不少明軍將校也紛紛起身,拉著女子一起舞了起來,只見篝火旁人影晃動,笑聲不斷。

朵忽迷兒與馬馬該、嘉度奴特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笑意。在好酒美女面前,就是你明軍軍紀再嚴明,恐怕也要動一下心。

三人對視一下,各自又轉回頭去,開始盤算起如何拉攏明軍將領來。常遇春是不用想了,他位高權重,就是你腆著臉往上送,人家還不一定搭理你。倒是這位濮英將軍是個妙人,他職位軍銜夠高,又與主將關係甚好,在明軍中肯定有話語權,說不定在大明皇帝那裡也能說上話。聽說能夠授將軍銜的無一不是大明皇帝的心腹親信,而這位濮英將軍又是從龍甚早的老人,應該會很得聽說很念舊情的大明皇帝信任,是個重點拉攏對象。還有這校官,聽說都是南京軍事學堂出來的,大明皇帝一手教出來的,按古禮都是天子門生,這些人別看現在權位不高,可是指不住人家年輕,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平步青雲了,也需要細細打點。

無意中被忽略的夏時安和陶希言坐在一邊,看著武官們“醜態百出”,一向持禮爲重的夏時安不由忿忿低聲說了一句:“果然都是武夫,粗鄙難耐。”

陶希言只是微微一笑,沒有答言。

此二人是江南學派重點培養的對象,可惜雖然兩人文采橫溢,算是江南新一代的名士,可是對大明現在重視的律法經濟之學卻不擅通,參加司政考試只能勉強過,庶吉士更是連邊邊都摸不上。不過幸好有江南學派一幫老夫子鼎力相助,宋濂、劉基等重臣看在理學一脈上也頗有照應,司政沒兩年給他們弄了個浙江省待制,然後又轉到禮部歷練,終於分別升上了正從五品官職。可是要想再進一步,得天子制書(按照大明律法,從四品以上官職必須由皇帝以制書親自授予)卻是難於上青天。畢竟兩人不是庶吉士出身,又不是簡在帝心的俊才。

於是江南學派的大佬們一合計,極力推薦兩人出使漠北。這雖然是趟苦差,但是能夠在這不世之功裡沾點光,以後自然會升遷容易。

夏時安看到陶希言沒有答話,不一會又忍不住低聲道:“聖上對這些武夫太縱容了。”

話說到這個份上,陶希言不好再保持沉默了,低聲簡言:“現在四方未定,聖上還要倚重他們。”

夏時安笑著點點頭,繼續說道:“惜辭甚是,說到這治理天下,還要靠士大夫,前朝太祖皇帝武夫出身,天下平定後還不是要與士大夫共天下。現在聖上只是權宜之計,將來還是要回到文治的路上來。”

陶希言知道夏時安對自己的話理解有所偏差,但是卻沒有出言辯明,只是點頭附和。他知道夏時安不僅詩詞做得好,對理學更是頗有造詣,深得江南學派領袖之一宋濂的器重,反觀自己,宋濂、劉基都說自己“內忌而外寬,謀深多權變,又有雄豪之志”,不是很喜歡,所以陶希言對夏時安是避其鋒芒。

與士大夫共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是天子一人的,誰與你共天下?陶希言知道,與士大夫共天下,只是文人自己的意yin而已。再說了,當今聖上,謀深似海,誰又能看得清楚他的心思呢?

看著夏時安臉上露出的笑意,看著常遇春、濮英等人的眼神不由露出鄙意,陶希言的心裡只是冷笑幾聲,繼續保持著沉默。

一番吃喝玩耍之後,朵忽迷兒湊了過來,向夏時安、陶希言拱手道:“兩位上使大人,這冊封一事定在何時,我等也好做些準備。”

夏時安一時抓瞎了,他只負責宣讀詔書,至於這冊封儀式按照劉浩然的意思則是聽常遇春的安排,畢竟人家要負責整個儀式順利、安全地完成。

問題提到常遇春那裡,他喝了一口酒道:“陛下給我一封書信,說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算過,下月初四是個黃道吉日,就定在那一天。”

大家一聽便安下心來,既然皇帝陛下特意請天文臺算了黃道吉日,說明陛下對此事的重視,自然要遵從旨意。再說了,六月初四離現在不到十天,這幾天還等不了嗎?朵忽迷兒、馬馬該、嘉度奴特心裡反而暗喜,這空出來的時間剛好能讓他們拉攏結好明軍將領軍官和上使。

一直站在一邊的陶希言不由微微皺起了眉頭,自言自語道:“六月初四,丁亥日,黃道吉日?”

正文 第二百零七章 會盟(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目錄

如果您喜歡,請,方便以後閱讀

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

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發表。

本站提供玄幻小說,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網遊小說,網絡小說,小說下載,小說導航,如本站無意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本站所有小說的版權爲原作者所有!僅代表發佈者個人行爲,與本站立場無關!

歡迎您訪問8810讀書吧,7×24小時不間斷超速小說更新,首發站!

《帝國的榮耀》

第184章 越陳第138章 回來了就好第122章 宋日關係第70章 陳友諒稱帝第335章 誰輸誰贏?(三)第280章 似有友人西來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149章 李成桂的抉擇第92章 江上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181章 陝甘第34章 鎮江第四章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101章 安豐事件(一)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98章 最後一戰(二)第61章 信州戰役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192章 家宴第45章 吳國公第317章 太平派的定位第262章 李存義第307章 幸福島海戰(一)第108章 分省(一)第117章 細川賴之(二)第128章 敗仗(二)第212章 兀魯回河(四)第18章 朱重八來了第259章 對日政策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271章 出巡之杭州第168章 擴廓帖木兒第109章 分省(二)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227章 馬六甲第187章 南洋之戰(二)第329章 華麗的初戰(二)第105章 武昌(一)第213章 新四省第302章 事後(四)第75章 當塗城外(二)第三章第四章第228章 海外戰略第254章 士兵王金貴(三)第143章 雜事繁多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271章 出巡之杭州第326章 吹響號角第89章 大事件(三)第228章 白古國第291章 鬥(二)第245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一)第294章 暗影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76章 風波(一)第42章 治內政(二)第12章 馮氏兄弟第282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一)第26章 渡江第214章 常遇春第187章 南洋之戰(二)第77章 風波(二)第110章 中樞(一)第16章 清澗山(三)第230章 威尼斯商人(一)第152章 五德第309章 戰旗半掩越金山(一)第132章 泉州第162章 陳氏兄弟(一)第183章 貨幣(二)第178章 冬第13章 智取驢牌寨第9章 濠州被圍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第137章 朱元璋回來了第310章 戰旗半掩下金山(二)第39章 我們和了吧第47章 西線新動向第311章 皇帝的心思第279章 太子妃第43章 有女秦羅(一)第319 泰西攻略第231章 衝突第102章 安豐事件(二)第226章 《明知論》(二)第186章 藍玉第301章 事後(三)第27章 取太平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47章 西線新動向第105章 武昌(一)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132章 泉州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73章 江上血戰(三)
第184章 越陳第138章 回來了就好第122章 宋日關係第70章 陳友諒稱帝第335章 誰輸誰贏?(三)第280章 似有友人西來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149章 李成桂的抉擇第92章 江上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181章 陝甘第34章 鎮江第四章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101章 安豐事件(一)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98章 最後一戰(二)第61章 信州戰役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192章 家宴第45章 吳國公第317章 太平派的定位第262章 李存義第307章 幸福島海戰(一)第108章 分省(一)第117章 細川賴之(二)第128章 敗仗(二)第212章 兀魯回河(四)第18章 朱重八來了第259章 對日政策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271章 出巡之杭州第168章 擴廓帖木兒第109章 分省(二)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227章 馬六甲第187章 南洋之戰(二)第329章 華麗的初戰(二)第105章 武昌(一)第213章 新四省第302章 事後(四)第75章 當塗城外(二)第三章第四章第228章 海外戰略第254章 士兵王金貴(三)第143章 雜事繁多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271章 出巡之杭州第326章 吹響號角第89章 大事件(三)第228章 白古國第291章 鬥(二)第245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一)第294章 暗影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76章 風波(一)第42章 治內政(二)第12章 馮氏兄弟第282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一)第26章 渡江第214章 常遇春第187章 南洋之戰(二)第77章 風波(二)第110章 中樞(一)第16章 清澗山(三)第230章 威尼斯商人(一)第152章 五德第309章 戰旗半掩越金山(一)第132章 泉州第162章 陳氏兄弟(一)第183章 貨幣(二)第178章 冬第13章 智取驢牌寨第9章 濠州被圍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第137章 朱元璋回來了第310章 戰旗半掩下金山(二)第39章 我們和了吧第47章 西線新動向第311章 皇帝的心思第279章 太子妃第43章 有女秦羅(一)第319 泰西攻略第231章 衝突第102章 安豐事件(二)第226章 《明知論》(二)第186章 藍玉第301章 事後(三)第27章 取太平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47章 西線新動向第105章 武昌(一)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132章 泉州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73章 江上血戰(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沭县| 志丹县| 吴旗县| 堆龙德庆县| 卓资县| 鄂托克前旗| 罗城| 元氏县| 邮箱| 广东省| 蒙城县| 台南县| 湘乡市| 丹东市| 永昌县| 林州市| 永昌县| 菏泽市| 桓仁| 航空| 巴东县| 长阳| 铁力市| 南澳县| 滦南县| 江阴市| 德格县| 山阳县| 呼图壁县| 铅山县| 惠来县| 韩城市| 石泉县| 千阳县| 即墨市| 鲁山县| 绥滨县| 茂名市| 郑州市| 安平县| 营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