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章 馮氏兄弟

定遠妙山腳下的馮家莊,馮國用和馮國勝兩兄弟正在房間裡商量莊裡的事情時,一名莊丁匆匆忙忙地跑了進來:“大莊主,二莊主,虎頭山定遠營統領劉浩然前來拜訪,這是他的門狀!”

馮國用接過來一看,這是一份普通的紙折門貼,封面上寫著一行字:“合肥義士劉浩然”,展開一看,裡面簡單的寫著“謹祗候參馮氏昆仲謁聽雅諦合肥義士劉浩然牒。”

“這位劉浩然倒是一位知書達禮之人。”馮國用把這份門狀遞給弟弟馮國勝說道。

“家丁,他來了多少人?”

“只有左右兩人,隨從十餘人。”

“真是好膽識。”馮國用笑著讚道,並揮手斥退了家丁,“從他在虎頭山立寨開始,我就一直在關注他。先弱後強,伺機而擊,每戰必勝,說明他有自知之明,懂得取捨。元軍圍困濠州,他審時度勢,立即蟄伏,說明他不是魯莽武夫,而是個堅忍之人。二月,元主帥賈魯病死,他馬上果斷出手,劫了滁州運過來的軍械,並大展旗號,‘誅絕百萬被毛戴角之韃虜,洗盡百年殘慘虐酷之奇辱!’之誓已經名動安豐一路。堅毅果敢,度時深略,絕不是等凡之輩。”

“聽得兄長這麼一說,我倒想馬上見到這位合肥義士。”馮國勝笑道,“兄長只是派人去探探風,想不到他居然會親自來。我們現在就去會會他?”

“不急不急,我已經叫家丁把他引到書房,讓他先等等,我們暫且看看。”

過了一個多時辰,馮氏兄弟才裝模做樣匆匆忙忙地趕了過來,一進門就直喊道歉。一直在暗中觀察的家丁早就告訴他倆,說劉浩然在書房找了一本本朝的施政札記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從未露出不耐煩之色,倒是他身邊的左右兩位親隨發了一次脾氣,卻被劉浩然用眼神給制止了。

“劉統領,你真是好膽識,帶著兩名親隨就敢直入我馮莊?”剛坐定,馮國勝就半笑著開口道。而馮國用卻在觀察著劉浩然,國字臉,普通的五官,一雙大眼睛非常有神,還有那對濃黑的眉毛,眉尾向下彎,一股淡淡的憂鬱揮之不去。劉浩然非常坦誠地對視著馮國用的注視,清澈的眼神中讓馮國用感到一種親近。

“這是我營中勇士花雲、王弼,他們有樊噲、灌嬰之勇,有他們在身邊,天下之大,我何處去不得?”劉浩然淡淡地答道。站在他身後的花雲和胡海眼睛一亮,不由站得更直了。

馮國用和馮國勝不由相視一笑,心裡暗自叫了一聲了得。

“劉統領劫軍械,殺韃子,並揚誓誅絕百萬被毛戴角之韃虜,洗盡百年殘慘虐酷之奇辱!現在虎頭山寨和劉統領已經是名動江淮,難道你不怕韃子的報復嗎?鄰近的濠州就有十幾萬元軍!”

“不怕,濠州之敵恐怕會不日自亂。”劉浩然自信滿滿地說道,開玩笑,要是濠州被攻破了,郭子興、朱元璋不都要死翹翹了嗎?那還有明朝什麼事?所以他判定元軍不久會自亂,因爲他以前在罈子裡看到過一些文章,知道元末時期元軍主將一去,立即自亂的事情發生過不少。

“劉統領爲何如此有把握?”馮國用不動聲色地問道。劉浩然一聽,知道戲肉來了,古代招攬人才好像都是這個套路,想不到自己也能親身體驗一把。

“濠州城下的十幾萬元軍徵自各地,有侍衛親軍,鎮戌軍,地方籤軍,各地義軍,林林總總數十股,而統軍將領更是各出其處,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誰也不服誰。這其中的複雜混亂,估計只有大都那位烏哈圖汗的後宮才能比之。”

聽到這裡,馮氏兄弟不由大笑起來,想不到這個劉浩然說話倒也風趣,居然拿大都皇帝衆所周知的荒淫後宮作比較。

“而中書省右丞賈魯倒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他不但擅長治河等民政,制軍更是有方,而且威望甚高,也只有他能鎮得住各路人馬。現在他一死,元軍各將必定會人心渙散,只求自保,說不得濠州之圍便可自解。”

“我們剛接到快報,濠州之圍已解,正如劉統領所說的,是元軍各自散去,圍城之勢不戰自解。”馮國用意味深長地點點頭說道,他對劉浩然的分析深以爲然,也非常佩服他的見識,濠州的消息是他進門前剛得到的,以妙山離濠州的距離,獲取消息的速度絕對比虎頭山要快。

“濠州之圍一解,江北局勢頓時一變,劉統領應該不會安於現狀吧?”馮國勝接著問道。

“值此風雲激盪之際,我等正是奮起的好時機。先積攢力量,再克定遠,繼而轉攻滁(州)和(州),窺視江寧。最後以金陵爲根本,四出征伐,收攏人心,再圖驅逐韃虜之大業。”劉浩然毫不猶豫說出自己的計劃,這一套已經被朱元璋證實是切之可行的,自己不照著做,豈不是讓驢給踢了。

馮國勝不由地驚訝地張開嘴巴,看了看劉浩然,又看了看自己的兄長,半天說不出話來。這是因爲劉浩然的想法居然和他兄長不謀而合,平時兩兄弟評論時局,指點江山的時候馮國用就提出過這個思路。

馮國用的手也在微微發抖,他覺得自己終於找到知己了,居然這個世界上還有人和自己的謀劃完全一樣。不過他不知道,在歷史上是他向朱元璋提出這一戰略,劉浩然照著抄又反過來忽悠他。

不過馮國用是個智深慎重之人,當即剋制住了自己的激動,繼續淡然地問道:“素聞定遠營將士驍勇無比,而且進退有度,不知劉統領是如何練出來的?”

看來這兩兄弟對自己和虎頭山做過調查,那就好辦。既然做過調查,又願意與自己接觸,那就說明他們兩兄弟對自己多少有點認可了。

“無它,只是勤加操練,軍法森嚴,賞罰分明。”劉浩然簡單地答道。

馮國用和馮國勝暗暗點點頭,很多人都知道練兵治軍就該如此,但是真正能做好的卻不多,這個劉統領應該有點門道,要不然怎麼能把一幫鄉民青壯編練成軍,而且還能屢戰屢勝。

“我等聽得虎頭山附近的百姓對定遠營讚不絕口,均說劉統領廣施仁義,不貪子女玉帛,實在是難得的一支民軍。”

“先生讚譽了,我等揭竿而起,立足於百姓之中,爲的就是解萬民困苦。如果殘暴無德,則必失民心。而我等民軍失去民心,則如同魚失去水,離亡不遠矣。小子愚鈍,但是也知道我大宋嶽爺爺的岳家軍是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故得百姓擁戴,鑄成了一支百勝鐵軍,連金胡也哀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所以說得民心者得大勢,繼而得天下。”

“好!”聽到這裡,馮國用和馮國勝不由擊掌叫好,而馮國用更是悠悠地說道:“現在韃虜殘暴,元帝無德,各地揭竿而起者如過江之鯽,人人都打著爲民求活的口號,可是他們那一個又真正的做到了這一點?濠州諸帥也是如此,一攻下鍾離城(濠州治所)就開始爭權奪利,如無元軍圍城,早就內訌了,真是讓人失望。”

說到這裡,馮國用的神情變得肅穆起來,站起身拱手道:“我兄弟二人自幼酷愛讀書,原本指望在科舉中第,報效朝廷,爲民造福。然韃虜不以天下蒼生爲念,肆意蹂躪,我等也就絕了這個念頭。後各地貪官橫行,暴斂橫徵,民不聊生,各路好漢紛紛舉旗。我兄弟結寨自保,伺機尋明主而附。遍觀附近豪傑,無不是逞匹夫之勇,飽一己之慾。唯獨劉統領治下的虎頭山寨,倡仁義,收人心,卻是一番新氣象。”

可終於看到曙光了,這馮氏兄弟應該已經動心了,劉浩然不由上前挽起馮氏兄弟的手臂,真誠地說道:“劉某原本合肥一小子,天降橫禍,親離身孤,碾轉於生死之間。幸蒙三位義兄不棄,華雲龍、花雲、陳德、王弼、胡海、楊璟等壯士不離,才能暫安於虎頭山寨。”

“偏安之時,不由想起曾顛沛於各地,目睹韃虜肆虐,百姓悽苦之情景,心如刀絞。念我詩禮上國,何以淪爲羶腥之地?想我億萬百姓,何以被百萬韃虜擄爲牛羊?”說到這裡,劉浩然不由大聲念出一聯:“忍令上國衣冠,淪於夷狄;相率中原豪傑,還我河山!”

聽到這裡,馮國用轉頭看了看旁邊的弟弟,神情激動地對劉浩然說道:“我兄弟二人早有結識劉統領之意,今天得統領一敘,方得知你還有濟百姓於水火之心,扶乾坤於傾覆之志。如此仁心,何處不附,如此壯志,何敵不破!我兄弟二人願爲統領前驅!”

劉浩然點點頭,含笑慷慨道:“逐胡虜,除暴亂,使民皆得其所,並雪中國之恥,其任重而道遠,今日有馮氏昆仲同行,我幸也!”

然後三人仰首大笑,一切深意皆在笑聲中。

後面的花雲聽著劉浩然的話,又看著劉浩然與馮氏兄弟相交相知,性情豪爽的他心中早已激盪不已,不由長嘯一聲,唱起劉浩然在定遠營傳出的慨歌:“熊熊烈火,焚我殘軀。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爲善除惡,惟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剛唱了個頭,劉浩然和王弼也高聲和歌,三人唱得慷慨激昂,淚流滿面。馮氏兄弟默默地看在眼裡,待三人歌畢,兩人整整衣冠,在劉浩然面前深施一禮,齊聲說道:“我兄弟二人願隨統領驅逐韃虜、光復中華!”

第97章 最後一戰(一)第261章 暗潮涌動第128章 敗仗(二)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259章 對日政策第334章 誰輸誰贏?(二)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19章 目標滁州(一)第258章 士兵王金貴(七)第230章 羅貫中第81章 千里尋夫第205章 漠北風雲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274章 出巡之試點(一)第208章 丁亥日第十章第229章 阿瓦國第56章 大內親軍第310章 戰旗半掩下金山(二)第二章第300章 事後(二)第278章 新的海洋戰略(二)第229章 梅花獎第183章 貨幣(二)第38章 戰東南(四)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110章 中樞(一)第204章 擴廓帖木兒(二)第315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三)第260章 談判第184章 越陳第192章 家宴第177章 暴雪行動(二)第226章 《明知論》(二)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298章 定(二)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68章 當塗血戰(一)第70章 陳友諒稱帝第206章 會盟(一)第99章 最後一戰(三)第75章 當塗城外(二)第160章 河南之戰第327章 吹響號角(二)第214章 常遇春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283章 嚴守慎第35章 戰東南(一)第282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一)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207章 會盟(二)第127章 敗仗(一)第161章 中條山突圍第219章 北方學派的出路第324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二)第323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第35章 戰東南(一)第31章 再戰(二)第224章 平雲南(三)第335章 誰輸誰贏?(三)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第164章 陳氏兄弟(三)第294章 暗影第321章 敲山震虎第332章 天山(三)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96章 張定邊(四)第144章 目標高麗!第160章 河南之戰第299章 事後第157章 御前會議第165章 陳氏兄弟(四)第129章 敗仗(三)第91章 科舉、國考(二)第271章 出巡之杭州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66章 勇氣號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211章 兀魯回河(三)第11章 夜話第248章 陶希言第60章 劉仁本第316章 第一次西征案第270章 出巡之整軍(二)第29章 殲滅水師第44章 有女秦羅(二)第61章 信州戰役第214章 常遇春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33章 江南行省第298章 定(二)第229章 阿瓦國第337章 紛爭第212章 兀魯回河(四)第5章 常遇春第226章 陳孝閔(二)第106章 武昌(二)第153章 大明帝國
第97章 最後一戰(一)第261章 暗潮涌動第128章 敗仗(二)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259章 對日政策第334章 誰輸誰贏?(二)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19章 目標滁州(一)第258章 士兵王金貴(七)第230章 羅貫中第81章 千里尋夫第205章 漠北風雲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274章 出巡之試點(一)第208章 丁亥日第十章第229章 阿瓦國第56章 大內親軍第310章 戰旗半掩下金山(二)第二章第300章 事後(二)第278章 新的海洋戰略(二)第229章 梅花獎第183章 貨幣(二)第38章 戰東南(四)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110章 中樞(一)第204章 擴廓帖木兒(二)第315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三)第260章 談判第184章 越陳第192章 家宴第177章 暴雪行動(二)第226章 《明知論》(二)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298章 定(二)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68章 當塗血戰(一)第70章 陳友諒稱帝第206章 會盟(一)第99章 最後一戰(三)第75章 當塗城外(二)第160章 河南之戰第327章 吹響號角(二)第214章 常遇春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283章 嚴守慎第35章 戰東南(一)第282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一)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207章 會盟(二)第127章 敗仗(一)第161章 中條山突圍第219章 北方學派的出路第324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二)第323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第35章 戰東南(一)第31章 再戰(二)第224章 平雲南(三)第335章 誰輸誰贏?(三)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第164章 陳氏兄弟(三)第294章 暗影第321章 敲山震虎第332章 天山(三)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96章 張定邊(四)第144章 目標高麗!第160章 河南之戰第299章 事後第157章 御前會議第165章 陳氏兄弟(四)第129章 敗仗(三)第91章 科舉、國考(二)第271章 出巡之杭州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66章 勇氣號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211章 兀魯回河(三)第11章 夜話第248章 陶希言第60章 劉仁本第316章 第一次西征案第270章 出巡之整軍(二)第29章 殲滅水師第44章 有女秦羅(二)第61章 信州戰役第214章 常遇春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33章 江南行省第298章 定(二)第229章 阿瓦國第337章 紛爭第212章 兀魯回河(四)第5章 常遇春第226章 陳孝閔(二)第106章 武昌(二)第153章 大明帝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开区| 广德县| 酒泉市| 泰和县| 婺源县| 天柱县| 道孚县| 华坪县| 孟州市| 鹰潭市| 应城市| 金华市| 双鸭山市| 垦利县| 谷城县| 安康市| 和林格尔县| 乐亭县| 美姑县| 如皋市| 通渭县| 航空| 太康县| 普兰店市| 石渠县| 洛浦县| 绥宁县| 朝阳区| 滕州市| 鸡西市| 蒙城县| 铜鼓县| 罗平县| 静乐县| 嘉定区| 鹤壁市| 湖南省| 武胜县| 轮台县| 廊坊市| 和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