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91章 鬥(二)

“百室。國用。你們是怎麼看的”在內迂書房裡。劉照品”道,這裡除了劉浩然只坐了四個人,李善長、馮國用、劉存孝和王侍堯,侍衛長劉存勝站立在一側。

李善長和馮國用互視一眼,然後李善長徐徐開口道:“陛下。依臣之見,此事應當是針對誰西派,意欲剪除陛下之羽拜”

“那百室認爲是何人所爲?”

“陛下,依臣之見無非是江南派李善長斬釘截鐵地說道。

“百室爲何這麼說?。

“回陛下,依當時現場來看,兇手主要目標當是外務部尚書世家寶世大人,誰料事機有變,結果誤中副車,傷了於大人的性命

“哦,百室先生所言倒是有一番道理。”在場的都是聰明人。李善長一說,大家便明白他所言的意思。世家寶雖然當了十幾年的外務部尚書,但是他是蒙古人出身。在朝中無幫無派,遊離於大明中樞核心之外,刺殺他不會過於觸動任何一派的神經。但是此人畢竟當了十幾年尚書,聲望甚高,而且此人能夠穩坐外務部尚書位置,除了獲得了劉浩然的信任,自然手段不俗。在朝中紛爭的各派中游刃有餘,獲得了各派的認可,刺殺此人,當然會掀起一番波瀾,可以讓有心人藉機發飆。

按照李善長的意思,兇手槍殺於孝傑是誤傷,衆人心裡一轉,並明白他的意思。在當時的那個情景。誰也預料不到世家寶、於孝傑的位置會發生什麼變化,兇手只是被僱之人,哪裡知道里面的深意,他只知道幹掉世家寶,順便讓於孝傑受點傷。但是當時情況有變,兇手一時無法反應,卻又必須完成任務,結果槍是開了,結局卻全反了。衆人繼續一想,按照這個思路又從另外一個方面印證了李善長的猜測,江南派是賊喊捉賊。因爲按照李善長的推斷,如果目標是世家寶,那麼在於孝傑在場的情況刺殺,如果於孝傑再受點傷,反而將江南派撇得乾乾淨淨。只是沒有想到情況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不過江南派不會善罷甘休,乾脆將機就計,把自己裝成是最大的受害者,到處喊冤。事實證明,江南派這一招不錯,它已經獲取了朝野最大的同情。就連與其一向不對付的太平派、北方派這次也站在道義上支持它,一直保持中立的江西派就更不用說了。

“國用,你說說。”

“是的陛下,臣贊同百室兄的推測。淮西衆人一向忠於陛下,身居要職,江南派在其面前無非是奄奄喘息而已,犯不著下此毒手,反而會掀起波瀾

馮國用的說法也不錯,淮西派主要集中在武職,文職有李善長、胡惟庸等人,身居要職,深得劉浩然的信任,江南派在他們面前的確不是根菜,準西派誰會犯傻到對江南派下毒手。再說了,淮西派核心人物都知道劉浩然不待見堅持理學的江南派,要想對付江南派,在劉浩然面前多說些“壞話。”多揭發一些“罪證”比什麼都強,的確犯不著冒這麼大的風險去刺殺一個內閣侍郎。

“孝孝,軍中情況如何?”

“回稟陛下,軍中情況還算穩定,陸海兩軍將士並無太多波動,他們大多認爲這是江南文人的陰謀詭計。”

大明陸海軍上層主要以淮西派爲主,中下層則全是學院派軍官將領,除了劉浩然的命令,誰也不買賬。而且學院派軍官將領多是淮西派老將們帶出來的,與淮西派關係密切,現在看到矛頭指向淮西派和軍方,當然心中多有不忿。

“當此多事之秋,軍中一切以穩定爲主,我會和丁大哥打招呼,也會書信給各大都督及領軍將領。讓他們安撫軍中。”劉浩然凝重地說道。

劉存孝當即拱手稱是。在座的人也心裡有數,這個時候軍隊當然不能亂,只要軍隊還握在皇帝陛下手裡,劉浩然就能立於不敗之地。而且李善長和馮國用也從此話聽出一些端詳來,這是皇帝陛下在暗示他依然相信淮西派,否則他早就下手對軍中進行調整,而不是說要安撫軍

“承華,你是怎麼看?”

“回稟陛下,依臣之見,而且大勢在江南派手裡,我等只能靜觀其變,不過臣想,既然有人能使出刺殺這等陰謀詭計,看來已經到了事急跳牆的地步,難保他們此後不會再使出其它毒招,應當小心爲上。”

劉浩然的眼睛裡一道光芒一閃而過,他點點頭道:“承華的意思我明白

過了一會劉浩然突然擡頭道:“看來不做出一些讓步此事是平息不了的。百室、國用,你們說軍隊獨於內閣之外是不是太擅專了?”

李善長和馮國用不愧是跟隨劉浩然多年的老臣子,他這麼一說兩人都明白意思了。

“回稟陛下,歷朝歷代軍隊治於廟堂中樞之下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以文治武也是慣利。此前樞密院獨立於內閣是由於北伐與一統戰爭等需要,現在大明四海異平,大的戰事已經沒有了,也應當走回到以文治武的路上來馮國用拱手答道,他執掌了十幾年格密院,講出來的話當然有分量。

“陛下,以文治武是大道。但是也有一些弊端。文官不知將士前線浴血奮戰之艱辛,只以一已之見去考慮戰事,又不懂韜略戰法,怕會誤事,依臣之見,這職責還是要分明些好,只需在現有的設置上改進即可。”李善長接著言道,他雖然當了十幾年國相,但是當年也帶兵打過仗,所以知道戰事的艱辛。

“國用和百室所慮極是。我會好好考慮,再從長計議

“對了,承華,你要多與羅先生走動。雖然你現在是太平學派的領軍之人,但怎麼說也是江西省出來的後學之輩,要多向前輩們學習。

。劉浩然突然說了句沒頭沒腦的話,讓王侍堯一時回不過味來,但是他還是恭敬地應了下來。

而在此時,李善長和馮國用不由互相看了一眼,露出意味深長的笑意。

待到衆人離開之後,剛纔一直面無表情地劉存勝露出急切之色:“陛下,江南派逆賊已經動手。臣不甘看到他們就此亂爲。”

“江南派爲逆賊,你有證據嗎?”劉浩然笑著問道,“這件事他們幹得漂亮,讓人一點察覺都沒有。而且他們應當想不到刺殺了於孝傑比刺殺世家寶的效果更好。”

“陛下,他們今日有膽刺殺世大人,明日便敢劉存勝說到這裡便不敢再言語了。

“你是說他們敢刺殺聯吧。殺了聯,他們便可名正言順地擁立太子,理學便可堂而皇之地進入廟堂。”

劉存勝目瞪口呆地看著劉浩然。半晌也說不出話來。

“我就怕他們不敢動手,我早就在等著這一天了。”劉浩然的臉上不由露出一陣讓人

過了一會,劉浩然轉向劉存勝道:“你去給內閣和樞密院說。讓樞密院錄事總長楊壕、內政部尚書朱元樟、應天府內政廳食事羅貫中組成一個聯合調查組,專責調查於孝傑案件。”

當天晚上,孫炎便不客氣的拜訪劉基府邸。他與劉基關係密切,不用通報便直接入內宅。

“我的伯溫先生,你怎麼還有閒心在這裡看書呀!”孫炎一進書房便大聲嚷嚷道。

“孫大人,你這是何意?”

“你還不知道嗎?”孫炎便將上午在保和殿劉浩然所言的“靜觀其變”以及下午找李善長等人商議的事情說與劉基聽。

“原來如此,看來陛下已經有定計了劉基笑答道。

“伯溫先生,你這是什麼意思?你我不是外人,你不該瞞我孫炎雖然長於治政,但是爲人豪夾灑脫,在謀略計策方面卻是遠不如

基。

“孫大人,於大人遇刺一事太過突然,我也有些措手不及劉基有點盼顧左右道。

“伯溫先生!你措手不及也不該告病,留我一人受此煎熬。”孫,炎不滿道。

“孫大人,陛下不是說讓你靜觀其變了嗎?你何必去摻和呢?”劉基意味深長地說道。

“伯溫先生,你的意思是?”

“事情總有結論,就算是幕後指使之人找不出來,陛下也會給天下一個。交代

孫炎默然許久,略有所悟。閒談了幾句便告辭了。

看到孫炎的背影,劉基不由放下書來,低聲暗自言語道:“這些人真是利慾薰心,居然做出這等事情。想讓我出頭,真是癡心妄想。陛下面南二十幾年,還看不出你們這些小伎倆,淮西派有李善長和馮國用這兩隻老狐貍,豈是你等所能撼動的?潛溪啊,希望這次你被人當槍使不要涉及太深。”

明歷十三年二月二十一日。宋鐮聯合二十六位資政大夫提出的內閣彈劾案正式遞交到資政院,紫金光祿大夫李善長召集在南京的資政大夫二百九十五人,召開資政院會議。移文內閣,要求內閣大學士、直學士當場接受語問和彈劾。

二月二十三日,孫炎率大學士、直學士到資政院,而大學士劉基依然是告病不赴。

在會堂上,孫炎等人一言不發。任由宋鐮等老夫子痛斥,由於只是一方開口,雖然宋諜老夫子講得慷慨激昂,胡從憲等人講得是聲淚俱下,但是場面依然平靜,好像少了點什麼。

諾問過後,資政院開始投票通過對內閣彈劾案,一讀、二讀、三讀都非常順利,儘管淮西派的資政大夫們投了棄權票,但是江西派、北方派、太平派等衆多資政大夫這次站在了江南派這邊,連同江南派的資政大夫一起,贊同票自然超過了半數。彈劾案通過。不過江西派、太平派在一讀時提出將彈劾案由針對全體閣員改爲針對責任閣員,而江南派爲了讓彈劾案通過,倒是答應了。

彈劾案很快被遞交給內閣。要求相應負責的內閣閣員按照彈劾案要求提出辭職。

三月初六,在彈劾案被通過的第二天,負責外務部的大學士胡惟庸、負責內政法務的大學士楊憲按照彈劾案要求提出辭職,劉浩然當即接受了兩人辭職。

但是在召開內閣全體會議推舉新大學士時卻起了波瀾,由於劉基一直告病不起,江南派沒有這位重量級人物幫忙說話,他們推舉的人選被江西派、北方派和太平派聯壓下去,最後形成了的方案是羅復仁接替胡惟庸,陳修接替楊憲。皆爲大學士,羅復仁空出的學部尚書由通政使劉承志接任,陳修空出來的吏部尚書由營造部尚書章溢接任,而營造部尚書則有營造部侍郎張源接任。

提案在資政院通過時,不僅江西派、北方派資政大夫舉手同意,淮西派、太平派也舉手同意,在他們看來,只要不是死敵江南派拿下這幾個職位就是勝利。於是江南派成了少數派。提案迅速被通過。

“惜辭,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江西派、北方派怎麼會如此?”胡從憲一邊滿腹心思地投下一枚黑子,一邊向陶希言問道。

“化文先生,這就是爭權。江西派、北方派雖然在於先生事件中不遺餘力地聲援我江南,但走到了爭權之時卻不會那麼客氣了。”

“這些人真是有辱斯文!”胡從憲只能忿忿地說道。

陶希言卻不開口了,心裡卻暗自腹誹道,你以爲這是吟詩作詞,大家講斯文和風度,這是爭權佔位。哪有那麼多客氣可講?江西派底蘊不輸江南派,只是他們此前一直比較低調,現在有了機會,怎麼會不一涌而上,而且都是講理學,江西學派要聰明的多,他們多行改進,摒棄程朱理學的糟粕,又結合了陸氏心學等其他學派的思想,大有復古古儒的趨勢,已經獲得皇帝陛下的認可,而北方學派走得更遠,他們一早就開始打著復興古儒的旗號。又吸收了春秋百家的思想,更得皇帝陛下的歡心,這一次順勢而上,就是他們邁向廟堂的一大步。

胡從憲想來也明白了這些。手裡擰著一枚棋子默思了半晌,最後忿忿道:“都是伯溫先生,這個關鍵時刻卻告病,真是”劉基的聲望官職比他高多了,胡從憲也不敢過於指責劉基。

陶希言的臉上卻掛上了一絲憂色,看來這位伯溫先生已經看明白整件事的原委,既然他看明白了,皇帝陛下和淮西派文武兩位大佬李善長、馮國用難道看不明白嗎?

“啪”陶希言下了一子,心裡卻暗暗嘆息道,誰是棋子,誰是棋手,看來已經不言而喻了。

“惜辭,再行他法,朱元璋、羅貫中奉旨徹查就是一個大好機會看來胡從憲還不死心,這次江南派費盡力氣,還搭上一個“珍惜”的閣部侍郎,卻爲江西派、太平派做了嫁衣,胡從憲心裡怎麼能嚥下這口氣呢?

“化文先生,容我再想想陶希言只能如此答道,他心裡猶豫不已,朱元璋、羅貫中那是這麼容易被控制的。再說了,這一次江南派不僅將胡惟庸得罪得徹徹底底,連與江南派關係不錯的楊憲也成了死敵,以後這兩位能量不小的人物還不死盯著江南派?而經過這一次,陶希言發現江南派經過皇帝陛下十幾年的打壓,擁有的力量實在是太了。手裡的力量又想成大事,只有冒更大的風險了。但是這個風險值不值得冒呢?

唉,陶希言不由在心裡長嘆了一口氣。

書友弟兄們,不要吝嗇你們的票票,使勁地向老曾砸來吧!,

第169章 石嶺關戰役(一)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14章 清澗山(一)第193章 還得再熬一熬第77章 風波(二)第63章 準備第144章 目標高麗!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第286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三)第218章 大調整(三)第298章 定(二)第291章 鬥(二)第248章 陶希言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40章 龍鳳二年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224章 平雲南(三)第139章 張士誠的末日第26章 渡江第106章 武昌(二)第278章 新的海洋戰略(二)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159章 山東之戰第225章 陳孝閔(一)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252章 士兵王金貴(一)第325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三)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107章 武昌(三)第339章 軒然大波第50章 氣節第136章 列維希(二)第79章 安慶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302章 事後(四)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221章 禮部尚書胡惟庸第200章 醫療和社會保障計劃第328章 華麗的初戰(一)第132章 泉州第130章 福州(一)第251章 大明的反應第81章 千里尋夫第250章 四國之亂(二)第151章 花落誰家第47章 西線新動向第179章 春夏第326章 吹響號角第165章 陳氏兄弟(四)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172章 石嶺關戰役(四)第136章 列維希(二)第129章 敗仗(三)第39章 我們和了吧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112章 中樞(三)第194章 教皇使團(一)第259章 對日政策第318章 所謂的大明政黨第66章 勇氣號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119章 細川賴之(四)第196 教皇使團(三)第150章 風雲變幻的高麗第110章 中樞(一)第78章 參觀第325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三)第41章 治內政(一)第154章 準備北伐(一)第55章 私話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183章 貨幣(二)第229章 梅花獎第188章 制蓬峨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114章 過年第274章 出巡之試點(一)第152章 五德第334章 誰輸誰贏?(二)第108章 分省(一)第223章 平雲南(二)第315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三)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37章 戰東南(三)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139章 張士誠的末日第175章 入大都第182章 貨幣(一)第26章 渡江第285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二)第262章 李存義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290章 鬥(一)第32章 取江寧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229章 梅花獎
第169章 石嶺關戰役(一)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14章 清澗山(一)第193章 還得再熬一熬第77章 風波(二)第63章 準備第144章 目標高麗!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第286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三)第218章 大調整(三)第298章 定(二)第291章 鬥(二)第248章 陶希言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40章 龍鳳二年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224章 平雲南(三)第139章 張士誠的末日第26章 渡江第106章 武昌(二)第278章 新的海洋戰略(二)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159章 山東之戰第225章 陳孝閔(一)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252章 士兵王金貴(一)第325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三)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107章 武昌(三)第339章 軒然大波第50章 氣節第136章 列維希(二)第79章 安慶第59章 火槍與火炮(三)第302章 事後(四)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221章 禮部尚書胡惟庸第200章 醫療和社會保障計劃第328章 華麗的初戰(一)第132章 泉州第130章 福州(一)第251章 大明的反應第81章 千里尋夫第250章 四國之亂(二)第151章 花落誰家第47章 西線新動向第179章 春夏第326章 吹響號角第165章 陳氏兄弟(四)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172章 石嶺關戰役(四)第136章 列維希(二)第129章 敗仗(三)第39章 我們和了吧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112章 中樞(三)第194章 教皇使團(一)第259章 對日政策第318章 所謂的大明政黨第66章 勇氣號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119章 細川賴之(四)第196 教皇使團(三)第150章 風雲變幻的高麗第110章 中樞(一)第78章 參觀第325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三)第41章 治內政(一)第154章 準備北伐(一)第55章 私話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183章 貨幣(二)第229章 梅花獎第188章 制蓬峨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114章 過年第274章 出巡之試點(一)第152章 五德第334章 誰輸誰贏?(二)第108章 分省(一)第223章 平雲南(二)第315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三)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37章 戰東南(三)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139章 張士誠的末日第175章 入大都第182章 貨幣(一)第26章 渡江第285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二)第262章 李存義第195章 教皇使團(二)第290章 鬥(一)第32章 取江寧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229章 梅花獎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海市| 新民市| 河源市| 化德县| 任丘市| 达尔| 措勤县| 雅江县| 潮安县| 定远县| 长治县| 盐亭县| 青河县| 定南县| 宜章县| 营山县| 平武县| 临澧县| 景洪市| 石家庄市| 禹州市| 郸城县| 大埔县| 资阳市| 长岛县| 苏尼特左旗| 濮阳市| 营口市| 阿克| 布尔津县| 乌拉特中旗| 绍兴市| 沾化县| 海安县| 贡嘎县| 上饶县| 凉山| 玛多县| 合肥市| 安阳市| 澜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