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79章 春夏

討歷二年‘春’蘭月,肆虐的近四個月的風雪終千停止了。必習”始融化,漠南大地一片泥濘,在這個不易大軍行進的日子裡,常遇‘春’率領七萬大軍從興州轉頭向西,經過一番艱辛的跋涉,來到雲州,一舉攻陷,然後繼續西進,於四月中在興和路路治高原今河北張北與鄧友德的十萬大軍彙集,以常遇‘春’爲主,鄧友德爲輔,揮師北上。

大軍先攻克北元中都,繼而攻克寶昌州,於四月底翻過鞍山,攻克桓州,‘逼’近上都開平。

此時的北元一片驚慌,去年明軍的暴雪行動讓北元損失太大了。諸路明軍殺過去,男丁青壯可以跑,老幼‘婦’孺就沒有那麼‘腿’腳便利了;人可以躲起來,大羣的牛羊沒有辦法躲;牛羊有幸逃出生天,堆積的乾草卻和帳篷一起被燒成灰燼。

大雪漫天時,逃過一劫的北元草原百姓們望著一片白茫茫的曠野只有等死。帳篷沒有了,牛羊沒有了,風雪之天怎麼熬過去;保有牛羊的草原百姓卻只能看著這些命根子一隻接著一隻倒在雪地裡,沒有秋天準備好的乾草,那些牛羊只能餓死。賴以生存的草苗藏在數尺厚的雪地下。就是人用鏟子都刨不開,牛羊又如何用蹄子和鼻子拱開呢?

終於熬到了‘春’暖‘花’開之時,元帝名乍的人口和財富少了一半,而倖存活過來的草原百姓早已餓得嗷嗷直叫,他們眼裡只有牛羊和吃的。齊王和濟南王首先開打,齊王說去年的盜賊是濟南王引來的,濟南王反咬一口說是齊王放進來的,反正目的只有一個,索要對方的人口和牛羊。儘量彌補去年的損失。在這種關乎一族一部生死的關頭。親戚又如何,父子都沒得談!

兩部從三月開‘春’就開打,霹靂啪啦打了兩個多月,中間連元帝的調停詔書都不管用。詔書有什麼用,能變出人口和牛羊來?而且齊王和濟南王也不傻,南邊是明軍,人家剛剛把元帝趕出中原,正是氣盛。數十萬得勝之師正屯在各險要關口,這個時候南下打”草谷?!必M不是找死,還不如從別的地方找轍吧。

所以當明軍逐步‘逼’近上都,元帝向濟南王、齊王發出的徵召勤王之師的命令也被置之不理,沒看人家正打得最‘激’烈嗎?真的沒空!因此,北元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去對抗和打敗來勢洶洶的明軍。

北元統軍總帥一北元太子愛獻識理達臘也是素有大志的人。元帝曾經荒‘淫’無道,朝政靡廢,天下羣雄四起,愛獻識理達臘便起了心思,準備將百無一用的父親元帝趕下臺,自己獨掌權柄,勵志圖,重複祖先的榮耀。

可是元帝治理國政沒有太多的手段,但是從小在爾詐我虞、你死我活的內爭中長大。最後脫穎而出,怎麼會沒點手段,一番爭鬥下來,元帝雖然幾經劣勢,但總是不落太多的下風,保持不倒。愛酞識理達臘費盡心思雖然掌握的大權,但是老窩卻被人端了,連人帶馬給人趕出來了。在這個時候,愛敞識理達臘也不敢輕易廢黜大勢已去的元帝,反而要把他供起來,現在北元已經勢弱了,再內‘亂’一番自己就要捲鋪蓋了。

看到明軍氣勢洶洶‘逼’來,愛獄識理達臘東拼西湊十餘萬大軍於南坡店與明軍對峙。

期間,大將蠻子海牙向愛獻識理達臘建議,明軍遠離中原,算是孤軍深入,元軍可以不急於與其‘交’戰。而是正面與其相持,多出騎兵襲其糧道,焚其囤積,不消兩三月明軍定可困窮自‘亂’,屆時元軍再擇機掩殺,必可大破之。

這一招的確很適合元軍的處境。大可發揚元軍靈活機動的長處,打擊明軍的弱點。明軍突入草原深處。對輻重後勤要求極高,只要糧道後路被侵襲,明軍後勤供給時斷時續。軍紀再嚴明也受不了,元軍再集中一點進行突擊,在這個空曠的草原,只要明軍潰敗就是元軍騎兵的天下。他們會像一羣餓狼一樣把明軍連骨頭都吞下。

但是愛袱識理達臘猶豫再三卻否決了這一決定,他現在最重要的是時間。好容易開‘春’了,北元需要對從大雪和苦難中熬過來的草原進行清點,那些飽受創傷牧民和貴族們需要北元皇室的安撫,被偷襲明軍和大風雪撕碎的勢力邊界也需要北元朝廷出面來調解重新戈分。只有把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理順了,北元朝廷才能從漠北草原上獲得更多的兵源,然後揮師南下反攻。

另外一方面,北元從大都退出之後。在草原上的威望已經降到了最低點。

在元廷立朝之前,‘蒙’古的大汗是由‘蒙’古各部落的首領開會公推的,這叫“忽裡勒臺這個傳統的制度成了成吉思汗子孫們合法爭奪汗位的途經。在成吉思汗之後繼個的窩闊臺、貴由小‘蒙’哥等都由“忽裡勒臺。推舉但‘蒙’哥死後,元世祖忽必烈破壞了公推的慣例,不經“忽裡勒臺。的推舉,自立於開平。後來。更仿效漢制,立太子,定皇儲之局。 太子不一人可入汗的兒子擔任,有時也可以由大汗的兄弟擔任。

例如元明宗曾經立他的弟弟即後來的元文宗爲皇太子,在打敗“忽裡勒臺”推舉出來的阿里不哥之後,元廷的帝王或傳子或傳弟,但有一點不變的,就是元廷的帝王只能由忽必烈的後裔擔任。

忽必烈徹底破壞了“忽裡勒臺”選汗的制度,在‘蒙’古勢力範圍內引起政治大地震。‘蒙’古的宗室及諸汗國圍繞著繼位問題的戰爭,此起彼伏,爭個不休。直到元武宗至大三年,以窩闊臺的後代察八兒向元廷臣服爲標誌,‘蒙’古大帝國再告統一。諸汗國承認是元朝的宗藩,奉元廷爲正朔,遣使進貢。這表明,實力雄厚的元廷終於成功地迫使‘蒙’古宗室及諸汗國承認其不經“忽裡勒臺”公推的汗位的合法‘性’,但是這種臣服只是一種形式而已,‘蒙’古宗室和諸汗國早就對元廷離心離德,加上諸多汗國需要面對新的對手和敵人,元廷對草原和廣袤疆域的控制力也日益下降。

自從元廷被逐出中原之後,這個大帝國的正朔被嚴重削弱,中原衆多的人口和富足是元廷壓制草原和廣袤汗國的重要依持,現在一切都沒有了,拼草原的實力,其實誰怕誰呀?

在這種情況下,愛獄識理達臘明白,明軍可以失敗,大不了捲土重來,可是北元不能敗,要是再敗元廷的話真的就要被人當成狗屁了。

愛‘激’識理達臘左思著想,就想著如何打敗明軍,而且是迅速打敗明軍,因爲現在草原上正掀起一陣風暴!要是依照蠻子海牙的計策,至少要‘花’上兩個多月,那時什麼事都已經成定局了,北元再去‘插’手就什麼也撈不到了。

必須儘快打敗明軍然後據此大勝之勢趕赴草原,收拾已經開始散‘亂’的人心,重新樹立起草原主人的權威,這樣纔有可能調集兵力反件復國。

愛敬識理達臘與大將蠻子海牙、哈刺漠商量之後,制定了新的戰術策略。先由蠻子海牙率軍對明軍發起試探‘性’進攻,然後將明軍前軍引出來,引入哈刺漠的埋伏圈,殲滅明軍前軍後,最後對明軍發起總攻擊。

蠻子海牙帶著三萬騎兵對明軍發起攻擊,那麼德、侯明率部對拒阻擋,兩軍“一不小心”就殺做一團,分不出你我來,完全攪在一塊了。最後還是哈刺漠率軍出陣接應,這才讓蠻子海牙脫出身來。

初戰兩軍都是損失慘重,對於愛獻識理達臘來說卻沒有達到戰術目的。這讓他鬱悶不已。第二天,明軍突然向後撤退數十里,直退入桓州城。

愛‘激’識理達臘思量一會明白了明軍的意圖,他們發現元軍作戰意識還算堅決,無法一戰‘蕩’平,於是便有了怯意,或者是說對於大軍過於突出敵境有了幾分擔憂,於是想後退一些。壓縮供給線,減輕整斤小後勤的壓力。還有一個可能,明軍也察覺到自己過於輕敵莽撞,想後退幾步或者是想和後面的明軍聯繫上。

愛‘激’識理達臘遣蠻子海牙出兵侵襲明軍後方,多次對雲需府到桓州城的糧道發起進攻,明軍的糧草超過三分之一被付之一炬。明軍的糧草供給很快就緊張起來,十七萬人每日馬嚼人吃難計數量。

進入五月,頗受壓力的明軍開始向雲需弈撤退,從高原城到雲需府這段路現在有數萬明軍騎兵在兩翼活動,比起雲需府到桓州城之間的糧道安全‘性’要好多了,爲了安全著想。明軍也是應該的,要是真的被元軍斷了糧道,全軍覆滅也是可能的。

明軍沿著漆河上游徐徐南下。他們進退有序,組織嚴密,尾追過來的元軍幾經刺探卻怎麼也找不到明軍的空隙,每次衝陣都被明軍用弓箭和火槍給打了回來。

翻越鞍子山時,元軍終於找到機會。由於地勢的緣故,明軍必須排成一字長蛇陣沿著山道行進。爲了掩護大軍後撤,明軍留下五萬軍隊在鞍子山北麓佈陣斷後。

蠻子海牙率領八萬騎兵輪番衝擊明軍後軍,試圖突破,然後越過鞍子山對明軍中軍尾巴發起進攻。他們都知道,翻越過山的明軍是一時無法組成軍陣,這就是他們最虛弱的時候。

面對蠻子海牙瘋狂的一輪又一輪衝擊,斷後的侯明手掛長劍”面對如‘潮’如‘浪’的元軍騎兵卻十分冷靜。他麾下的五萬將士們按照早已麥進骨子裡的步驟和習慣,手持長矛,一排排站得密密麻麻,‘挺’直了‘胸’口迎擊著元軍的衝擊,而方陣後面的弓箭手一次又一次的張弓搭箭,然後按照軍官的口令,或擡高三寸,或降低兩寸,向指定的區域傾瀉著箭雨。

蠻子海牙看著自己的騎兵一次又一次停足於箭雨下,他並不著急,根據此前商量好的,自己從正面衝擊。哈刺漠率領兩萬騎兵繞道衝擊鞍子山南麓的明軍,只要那邊受到攻擊,肯定會‘混’‘亂’,一旦南差明軍散‘亂’,北麓的明軍看到後路已‘亂’,自然也會潰散。自己現在要做的就是保持嚮明軍後軍的進攻

正廝殺正酣時,南麓突然響起了喧叫聲,而連綿不絕的火炮火槍聲響成了一片,南麓開始發動了,蠻子海牙心裡一縮,他心裡並無半分喜‘色’,明軍這樣的對手,從關內打到漠南,他已經深知這些江南蠻子的厲害,絲毫不敢大意。

火炮火槍聲越來越‘激’烈,蠻子海牙下達給部隊的命令也越來越嚴厲,對明軍後軍的進攻也愈來愈慘烈起來。

過了兩個時辰,南麓的槍炮聲慢慢地疏落下來了,但是人馬騰起的喧鬧聲卻顯得越來越‘亂’,好像是大隊明軍數萬騎兵追得滿地跑。

沒有多久,明軍後軍開始移動。他們開始向鞍子山東麓移動,蠻子海牙顧不上去管這路明軍,他的目的在於明軍的主力,只有擊潰了明軍主力,這路支軍也不足爲患了。

超過五萬騎兵越過了不高的鞍子山,他們看到山了十餘萬明軍早已失去原本的密集陣型,他們形成了數百個紊形陣散佈在鞍子山南麓的曠野中,而不多的元軍騎兵還在裡面掙扎徘徊著。

“衝過去!”領軍的元軍將領不熟悉明軍的這種陣型,以爲是明軍被自己的戰友們捨命衝散了,於是一揮手便率軍衝下山去。

元軍騎兵卑勢洶洶,很快就散進了明軍陣型中,而剛纔不多見的槍炮聲卻驟然地響起,整個曠野一片‘激’烈的槍聲。

此役,北元十萬餘騎兵被殲七萬餘,蠻子海牙和哈刺漠率不到三萬的殘軍護住愛獄識理達臘逃回開平,不兩日元帝在衆人的護衛下又一次向北逃離,逃入應昌。

於此同時,藍‘玉’率七萬明軍向開元路發起總攻,而東北諸族九萬餘騎從北方各地向開元路、寧昌路發起猛攻。

四月中,藍‘玉’攻陷開元城,納哈出退據泰寧,可是泰寧路已經殘缺不堪,往日富庶的草原牧場顯得一片死氣,各部之間的紛爭層出不窮,納哈出一邊要應付明軍排山倒海般的進攻,一邊要處理這些糾紛,內憂

困。

成吉思汗四傑之一木華黎裔孫的納哈出畢竟是元廷名將,他極力壓制了東‘蒙’古諸部的矛盾,湊得十萬騎兵,對藍‘玉’部發起反攻,兩軍在吾兒河今鬆‘花’江上游畔發生‘激’戰。

藍‘玉’以四萬海軍陸戰部認爲核心,三萬步軍爲輔,擺下鐵桶陣,以馬車爲拒,火槍火炮爲主,奮力抗擊著元軍的進攻。

東‘蒙’古諸部雖然被納哈出湊在一塊,但是人心不齊,各自打著各自的算盤,出兵不出力,生怕自己的人馬損耗過大會被他部吃掉。納哈出無計可施,只得出動自己的‘精’銳部隊,試圖突破一個缺口,引入大隊元軍。

三萬‘精’銳騎兵在如五月暴雨般的槍林彈雨一次又一次飲恨,最後損失殆盡,屍體佈滿了整個河畔??粗@慘烈無比的戰場,東‘蒙’古諸部的騎兵已經沒有什麼心思打仗了。他們生怕自己也落得同樣下場。

在戰事膠著時,東北諸部的騎兵從舟面殺了過來,又一次肆虐著泰寧路的草原,聞得這個消息,東‘蒙’古諸部的騎兵們開始人心惶惶,開始很少騎兵擅自離隊,接著是更多的騎兵離隊,最後納哈出大隊人馬上崩瓦解。

這些離隊的騎兵回到各自的部落。卻面對著東北諸部騎兵優勢兵力的攻擊。爲了保其家園和家人,‘蒙’古人只得浴血奮戰,泰寧路大地上到處上演著慘烈的騎兵對決?!伞湃藫p失慘重,東北諸族騎兵也遭到了重創。

最後,納哈出在藍‘玉’的‘逼’迫下。只得率殘部退據哈刺溫山東麓重新立營。而泰寧路等地的‘蒙’古諸部在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後,不是全族越山西遁就是舉族嚮明軍投降。東北戰事終於告一段落。

在北京城的劉浩然接到這些戰報。知道明歷二年‘春’夏季對北元的戰事差不多了,現在該輪到明軍的騎兵出擊了。明軍的優勢在於兵力優勢。所以劉浩然便定下這輪番戰?!骸拿鬈娭髁ι?,給北元迎頭一棍子。秋夭明軍輕騎上,給北元當‘胸’一刀子,雙管齊下,務必讓北元喘不過氣來,在最短的時間裡打倒北元。

明歷二年六月中,北方的戰事告一段落,劉浩然與前線將士們開完軍事會議,部署好明歷二年秋冬季的戰略,將北方戰區戈成三部分,西區包括大同雲內,以那麼德負責,中區包括集寧、高原、興州,以常遇‘春’負責,東區包括遼東、遼北,以藍‘玉’負責,三區以常遇‘春’爲主帥。各自區域負責,相互協調作戰,主力一邊軍屯,一邊防禦,輕騎兵開始做好準備,預計七月開始向北發起第二次暴雪行動。

諸事安排好後,劉浩然離開北京,開始北方進行巡視。

要出差了,存稿也沒有了,改在晚上更新,可能會有半夜進行時。

第150章 風雲變幻的高麗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82章 江州(一)第98章 最後一戰(二)第244章 威尼斯商人(五)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227章 陳孝閔(三)第315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三)第26章 渡江第42章 治內政(二)第33章 江南行省第261章 暗潮涌動第267章 出巡之論治第十章第326章 吹響號角第83章 江州(二)第327章 吹響號角(二)第250章 四國之亂(二)第214章 常遇春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174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二)第82章 江州(一)第158章 誓師北伐第336章 西安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5章 常遇春第131章 福州(二)第245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一)第193章 還得再熬一熬第22章 生猛的張士誠第193章 還得再熬一熬第94章 張定邊(二)第48章 新式武器(一)第326章 吹響號角第95章 張定邊(三)第223章 伐蜀(一)第311章 皇帝的心思第332章 天山(三)第192章 家宴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32章 取江寧第89章 大事件(三)第156章 準備北伐(三)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276章 出巡之回京第288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五)第320章 大明股票交易所第61章 信州戰役第247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三)第185章 南洋之戰(一)第51章 大婚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173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一)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216章 大調整(一)第40章 龍鳳二年第193章 還得再熬一熬第58章 火槍與火炮(二)第247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三)第41章 治內政(一)第226章 《明知論》(二)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74章 當塗城外(一)第242章 威尼斯商人(三)第223章 平雲南(二)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101章 安豐事件(一)第三章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138章 回來了就好第89章 大事件(三)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98章 最後一戰(二)第105章 武昌(一)第29章 殲滅水師第191章 治政第231章 衝突第257章 士兵王金貴(六)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113章 中樞(四)第43章 有女秦羅(一)第224章 平雲南(三)第24章 和州之戰(二)第292章 再亂第274章 出巡之試點(一)第89章 大事件(三)第198章 夏與高麗第242章 威尼斯商人(三)第63章 準備第223章 平雲南(二)第185章 南洋之戰(一)第169章 石嶺關戰役(一)第317章 太平派的定位第312章 皇帝的心思(二)第221章 禮部尚書胡惟庸第68章 當塗血戰(一)第192章 家宴
第150章 風雲變幻的高麗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82章 江州(一)第98章 最後一戰(二)第244章 威尼斯商人(五)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227章 陳孝閔(三)第315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三)第26章 渡江第42章 治內政(二)第33章 江南行省第261章 暗潮涌動第267章 出巡之論治第十章第326章 吹響號角第83章 江州(二)第327章 吹響號角(二)第250章 四國之亂(二)第214章 常遇春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174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二)第82章 江州(一)第158章 誓師北伐第336章 西安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5章 常遇春第131章 福州(二)第245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一)第193章 還得再熬一熬第22章 生猛的張士誠第193章 還得再熬一熬第94章 張定邊(二)第48章 新式武器(一)第326章 吹響號角第95章 張定邊(三)第223章 伐蜀(一)第311章 皇帝的心思第332章 天山(三)第192章 家宴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32章 取江寧第89章 大事件(三)第156章 準備北伐(三)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276章 出巡之回京第288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五)第320章 大明股票交易所第61章 信州戰役第247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三)第185章 南洋之戰(一)第51章 大婚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173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一)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216章 大調整(一)第40章 龍鳳二年第193章 還得再熬一熬第58章 火槍與火炮(二)第247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三)第41章 治內政(一)第226章 《明知論》(二)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74章 當塗城外(一)第242章 威尼斯商人(三)第223章 平雲南(二)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101章 安豐事件(一)第三章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138章 回來了就好第89章 大事件(三)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98章 最後一戰(二)第105章 武昌(一)第29章 殲滅水師第191章 治政第231章 衝突第257章 士兵王金貴(六)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113章 中樞(四)第43章 有女秦羅(一)第224章 平雲南(三)第24章 和州之戰(二)第292章 再亂第274章 出巡之試點(一)第89章 大事件(三)第198章 夏與高麗第242章 威尼斯商人(三)第63章 準備第223章 平雲南(二)第185章 南洋之戰(一)第169章 石嶺關戰役(一)第317章 太平派的定位第312章 皇帝的心思(二)第221章 禮部尚書胡惟庸第68章 當塗血戰(一)第192章 家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柳河县| 永丰县| 玉门市| 沾益县| 菏泽市| 新竹市| 疏附县| 塔城市| 峡江县| 渭南市| 隆回县| 二手房| 卢湾区| 博乐市| 寿阳县| 米脂县| 安图县| 洛浦县| 镇赉县| 额济纳旗| 峨眉山市| 聂拉木县| 盈江县| 新竹市| 黄山市| 胶州市| 正阳县| 太康县| 象州县| 福建省| 泰安市| 济南市| 四川省| 新兴县| 保康县| 视频| 宜宾县| 泉州市| 和平区| 中牟县| 邯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