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1章 大婚

劉浩然與朱升、陶安、馮國用、李善長一席談話,說出了自己的很多想法,但是他並不急於去實行。因爲他的那些主張過於駭世了,肯定會引起很多人的反對,造成自己的根基不穩。所以劉浩然計劃利用戰亂打天下的時機,先做些初步嘗試,如不完善的《權利律法》等等,接著大力扶植一批符合自己要求的羣體,讓他們佔據社會主要位置,然後自己的主張與他們的訴求相符合,就能做到水到渠成了。

龍鳳四年四月,天下出名的鑽石王老五終於要結婚了,不,應該是大婚,他這次娶得是正妻。文武屬臣暗中較勁,加上劉浩然又心不在焉(反正他枕邊又不缺人),所以江南行省丞相正妻一職居然遲遲未定。當蕭氏和秦羅相繼誕下一女一兒時,事情就變得微妙起來。最後在衆人的推舉下,由被劉浩然拜爲老師的朱升出面,終於爲劉浩然定下正妻。

劉浩然迎娶的正妻名叫薛如雲,是朱升的好友,衢州文士的薛廣文之女。薛廣文字正言,也算是當地的名士,曾經在衢州孔府求學,專於《論語》和《易經》。但是他的名聲在江南學子名士中並不顯,而且也不願意出仕,只是守在家中開館授徒。

朱升在書信中知道好友的女兒剛好十六,已經長大成人,而且小時候也見過此女,覺得長得也端正,當時正值衆人對劉浩然正妻人選議論紛紛之際,便起了心思。於是就去信邀請薛廣文到江寧學堂講學,並藉口夫人想與其家眷會面,邀他一併帶妻女而來。

薛廣文不知原委,欣然受邀。

朱升以世伯的身份見過薛如雲,覺得她雪玉肌骨、容貌美麗,穿著不見奢華、惟覺淡雅,舉止穩重和平、展洋大方。然後藉口考校她的家學,讓她以柳絮做詩詞一首。

薛如雲沉吟一會便得《臨江仙柳絮》一首:“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捲得均勻。蜂團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朱升接著讓薛如雲以府院中的白海棠爲題賦詩一首,薛如雲不一會便得詩一首:“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臺盆。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淡極始知花更豔,愁多焉得玉無痕?欲償白帝宜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朱升覺得她的詩構思新穎,意境深邃,具有雍容典雅,含蓄渾厚的風格,不由大喜。最後找了機會單獨與薛廣文相談,提出了與劉浩然結親一事。

剛剛還在朱升對女兒才學讚賞中得意的薛廣文當即猶豫了,沉吟不語。朱升知他不喜與權貴結交,要不是看在自己老友的面子上,早就出言拒絕了。

朱升出言把自己的學生劉浩然好好誇了一番,說他胸懷大志又知禮好學,好容易才讓薛廣文先見劉浩然一面再說。

朱升大喜,當即遣人請劉浩然過府議事。

劉浩然聽說老師有請,立即趕到以江寧學堂學正名義賜給朱升的原集慶路總管府的朱府。

看到劉浩然風塵僕僕、汗流浹背的樣子,朱升看了一眼薛廣文,然後故意問道:“浩然,這是從那裡趕來?”

“回老師,學生正在訓練親軍,聽說老師有要事相商,所以匆匆趕來,還望老師見諒。”劉浩然拱手持禮道。

朱升滿意地點點頭,然後介紹道:“這位是老夫的好友,衢州名士薛正言,雪鶴先生。”

“原來是雪鶴先生,後輩學生劉浩然在這裡見禮了。”劉浩然當即向薛廣文深施一禮。

“丞相客氣了,我乃你治下小民,豈敢如此逾越。”薛廣文連忙回禮道,人家好歹也是聞名天下,執掌江南的一方諸侯。不過他對劉浩然前面一番尊師重禮的表現也相當滿意。試問哪位名士文人不希望有個名動天下的學生,又對自己敬重有加。

“雪鶴先生這次是受我之邀前來江寧學堂講學的。”

“那就要勞煩先生了,江寧學子這次有福了。”劉浩然笑著說道。江寧學堂經過數年的擴建和經營,已經和東南學堂成爲南方文人的聚集之地,衆多名士文人以在這裡講學而爲榮。而學正朱升又執行思想自由,兼容幷包的方針,無論學術門派誰都可以來這裡講學,劉浩然也任其發展,只是要錢給錢,要地給地。

不過劉浩然在童學、縣學、府學卻另行一套,以行省的名義確定了教材,以孔孟儒家著作爲主,兼容了老、法、墨等諸家,還加入了天文、地理等初級知識,以達到格物致知的效果。而且劉浩然還通過改編千字文、三字經,提出了現代國家、民族的概念,並在忠君的基礎上更加強學子忠國、愛國的思想。

而江寧學堂,劉浩然與朱升協商,根據分工不同,各盡其職的思想,首次對大學教育進行分科,設農、工、商等學科。爲了堵住書生議論的聲音,劉浩然解釋說,江寧學堂出來的學子經過考覈合格自然是要去做官的,分科是讓學子們熟悉治下事務,不要讀著一肚子聖賢書,卻不知道穀物如何耕作,經商如何運作,豈不是成了一個糊塗官?江南行省需要的學子應該是能經濟天下、治國安邦的學子,這才勉強應付過去。

從龍鳳三年開始,江寧、東南學堂開始從府學中進行聯考招收學子,由於江南從童學開始到府學,執行的是有教無類的政策,所以很多工匠、商人子弟也進入了府學,進而考入了江寧、東南學堂,又引起一場軒然大波,好容易被劉浩然藉口國事艱難,需要人才等軟硬兼施給壓下去。

談了一會江寧學堂的事,劉浩然見朱升實在沒有什麼要事,而自己又事務繁忙,當即告辭而去。朱升見目的已經達到,也不挽留,讓劉浩然有點莫名其妙地離開。

老師到底賣的什麼葫蘆藥?剛纔談事的時候,後堂好像有人才窺視自己,莫非?劉浩然是從戰場上出來的,又打了多年的仗,觀察非常細緻,直覺也非常敏感。想了一會,走出朱府的劉浩然隱約猜到了,隨即搖了搖頭,算了吧,這事老師出面,誰都不好反對。雖然做爲現代人的劉浩然還嘗試再來一次一見鍾情找到自己的正妻,因爲他上一次一見鍾情的秦羅由於身份是無法做正妻的,但是劉浩然也知道這事無法再拖下去,於是也接受了這個時代的習慣了。

劉浩然剛走沒多久,朱夫人便從後堂走了出來,在朱升耳邊低語幾句。

朱升不由放聲大笑,對薛廣文道:“你家夫人和如雲見過浩然,對他的相貌和談吐還甚滿意。”

“唉,婦人之見,如何能當真?”

“雪鶴兄,莫非你不同意?”朱升知道薛廣文已經心動,故意問道。

“唉,做父母的誰不希望兒女有個好歸宿。楓林兄推薦的,人品應該錯不了。只是這朱門深府,事有多變,恐怕苦了我家女兒。”薛廣文隱晦地提出了自己的擔憂。

“這個你放心,浩然是個赤誠之人,而且又見識卓遠,不會屈瞭如雲。而且如雲在你的教誨下,知書達理,頗識大體,應該應付得了。”朱升沉吟一會勸言道。

“那就這樣吧,我只是信你罷了。”薛廣文最後同意道。

朱升出面,衆人就沒有話說了。而且薛廣文最後只同意應聘於江寧學堂當一名教授,文武官臣也不好爭什麼了。

龍鳳四月十六日,正是黃道吉日。聞得消息的丁德興、傅友德、常遇春徵得同意後特意從前線趕了回來,參加四弟的婚禮。而張士誠、方國珍也遣使前來祝賀,連在河南前線的劉福通也遣盛文鬱以小明王和自己的名義趕來祝賀,還帶來了三品夫人的誥命。

劉浩然的婚禮請朱升、陶安依然前宋俗禮辦理。先是草帖子相通,朱升是當仁不讓的媒人,他大筆一揮,寫好了通貼:“先太公從三品銀青光祿大夫劉諱載仁,王考正三品金紫光祿大夫劉諱安國,先考從二品光祿大夫劉諱思源,議親長男吳國公、江南等處行省左丞相、知行樞密院劉浩然,至順二年夏五月甲午吉時生人,義慈母二品誥命夫人高氏在堂,求婚薛門。”

劉安國和劉思源是劉浩然的祖父和父親,雖然還在另一個世界活得好好的,但是在這個世界卻因爲劉浩然的緣故,被小明王加以冊封。只是曾祖父的名字劉浩然就不知道了,只好杜撰了一個,希望祖先不要責怪。

薛廣文拿到婚書,拿劉、薛兩人的生辰八字請人占卦,得大吉,於是也揮筆回帖:“議親薛門長女薛如雲至正元年冬十一月甲申吉時生人,隨房奩、首飾、金銀、珠翠,寶器若干,動用帳幔等物若干等。”

接著是相親,高氏以義母身份在吳國公府上設宴,招待薛廣文夫婦和主媒人朱升、副媒人陶安,由於雙方早已決定了,所以這次只是一個過場而已。高氏備四杯水酒敬薛氏夫婦,薛氏夫婦以雙杯酒回敬,而且薛如雲以金釵插冠髻,名曰插釵,表示新人中意。

隨後是下定禮,劉浩然送出的定禮有十盒,珠翠首飾、金銀珠寶、裙裾服裝和綾羅綢緞等等,用彩色布單遮蓋,由朱升送至薛家,並用羅帛貼上畫有五男二女的綠盞盛放禮書。薛家接過定禮,先在家中備香燭酒果告盟三界,然後再由薛廣文夫婦合開禮書,並回以薛如雲的女工爲主的回禮。

第四步是送聘;第五步是迎親,也就是女方提前一日到男方家中鋪房掛帳帷,然後迎娶新娘;第六步是攔門撒谷豆,也就是請樂師歌妓等藝人互唸詩詞,攔門求利是錢;並請陰陽師望門撒谷豆、錢、瓜果,讓小孩爭搶,以鎮壓青陽煞等惡神;第七步是入門坐虛帳;第八步是交杯;第九步是拜堂,在次日五更舉行,先拜鏡臺,再拜高堂;第十步是送三朝禮,即婚後第三日女方送冠花、鵝蛋等物到男方家;第十一步是拜門,即婚後第七日新婚夫婦回女方家行拜禮。

大婚辦得非常熱鬧,不過這流水般花出的錢都是劉浩然從內庫裡掏的。做爲穿越者,劉浩然公私分明,官庫的錢是官庫的錢,自己的錢都存在內庫裡,而內庫裡的錢全部從劉浩然在當塗、松江、皖南辦的幾個鋼鐵廠、棉布廠、瓷器廠和茶山獲利而得。

經過幾年時間,江南的關稅制度非常地完善,劉浩然與李善長、汪廣洋商議後,除鹽鐵等少數物資,其餘的逐步放開給民間經營,官府只管收稅就好了。劉浩然是出錢又累得半死,終於把正妻薛如雲娶回家了。

在婚禮上,做爲高堂的高氏高興得淚流滿面,而丁德興、傅友德、常遇春三人喝得大醉,藍玉更是在酒席上耍了一套醉拳,倒也顯得其樂融融。

而就在劉浩然大婚時,天下其它地方繼續風雲變幻。毛貴繼續在山東大展神威,攻陷清州、滄州,據重鎮長蘆鎮,隨即又攻陷濟南路。被朝廷調來調去,四處救火的董摶霄剛離開濟南,濟南便被毛貴攻陷。

董摶霄受河南行省右丞相,屯兵南皮魏家莊。毛貴趁其營寨未完,率兵突至。衆將惶恐,董摶霄厲喝道:“我受命於此,當以死報國!”逐拔劍督戰,力戰不退。毛貴部突破元軍防線,直至董摶霄跟前,看到丞相依仗,猝問爲誰?董摶霄大聲答道:“我乃董老爺是也!”衆人聞聲一擁而上,將其刺死。

三月,朱元璋攻陷興元路(漢中),終於擁有了一塊地盤。而毛貴再接再厲,攻陷般陽路,繼而又攻陷薊州。元廷這下慌了神,四處傳令勤王。察罕帖木兒受詔屯涿州,他先分兵屯清湫、義谷、潼關,監視山南流寇和興元的朱元璋,自己親率精銳日夜疾馳,奔大都勤王。

毛貴率部從河間直取直沽(今天津市),並在大都周圍來回尋戰,元廷樞密院副使達國珍戰死,大都人心惶惶。朝臣有的勸元帝北巡漠北以避之,有的勸元帝遷都長安,唯獨左丞相泰費音堅持守城。元帝就派同知樞密院事劉哈喇布哈領兵出戰,在柳林大戰一場,終於擊退了毛貴,大都終於暫時安全了。

勤王路上的察罕帖木兒剛至山西,聞得紅巾軍從曹、濮兩州出發,越過太行山,一口氣攻陷了上黨、雲中、雁門、上郡,烽火數千裡,於是就留下主持鎮壓。他遣兵在南山關口設伏,自己屯聞喜。紅巾軍果然中計,從絳州出南山擊聞喜,被伏兵大敗。察罕帖木兒乘勝追擊,收復了上黨,幷州,並屯兵井陘口。紅巾軍幾經反擊,均被擊敗,只得逃走,河東就這樣被察罕帖木兒平定。

元廷授察罕帖木兒陝西行省右丞,兼行臺侍御史、同知河南行樞密院事,守禦關陝、晉冀,鎮撫漢沔、荊襄,可便宜行事。於是雄心勃勃的察罕帖木兒便加緊招兵買馬,以平定四方爲志。

四月,趙普勝對江南發起試探性進攻,初犯池州,被趙德勝擊退。同月,陳友諒率兵攻陷龍興路,江西行省丞相道通、平章和尼齊棄城遁逃。

五月,陳友諒遣部將王國瑞攻陷瑞州路,自己率兵攻陷了吉安、撫州兩路。同月,察罕特穆爾和李思齊彙集宣慰使張良弼、良中郭擇善、宣慰同知拜特穆爾、平章政事定珠、總帥汪長生努各部,征討回到鞏昌的李喜喜。李喜喜不敵,又敗逃入蜀。察罕特穆爾駐清湫,李思齊駐斜坡,良弼駐秦州,擇善駐崇信,拜特穆爾駐通渭,定珠駐臨洮,各自劃分地盤,徵納軍需。李思齊與良弼合謀襲殺拜特穆爾,將其兵馬一分爲二;沒多久李思齊又尋機殺了擇善,吞併其部。

而就在五月發生了一件大事,劉福通領兵攻陷了汴梁,守將珠展棄城逃走。劉福通入城後,立宮闕,自安豐迎其主小明王居之以爲都。

八月,陳友諒又攻陷了建昌路(今江西南城),九月攻陷贛州路,元廷江西行省參政全普諳薩里及總管哈納齊戰死。十一月,陳友諒又攻陷汀州,把一隻手伸進了福建行省。

面對著陳友諒咄咄逼人的攻勢,劉浩然一直按兵不動,甚至還因爲趙普勝數犯池州的事情遣使去與徐壽輝、陳友諒交涉,希望兩家不要再興干戈。

儘管劉浩然儘量不去惹事,但是事情卻偏偏惹上了他。

第220章 越陳的覆滅第103章 安豐事件(三)第十章第42章 治內政(二)第256章 士兵王金貴(五)第173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一)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188章 制蓬峨第224章 伐蜀(二)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194章 教皇使團(一)第44章 有女秦羅(二)第248章 陶希言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175章 入大都第30章 再戰(一)第40章 龍鳳二年第94章 張定邊(二)第87章 大事件(一)第212章 兀魯回河(四)第294章 暗影第40章 龍鳳二年第169章 石嶺關戰役(一)第327章 吹響號角(二)第208章 丁亥日第217章 大調整(二)第225章 陳孝閔(一)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165章 陳氏兄弟(四)第117章 細川賴之(二)第256章 士兵王金貴(五)第157章 御前會議第46章 方國珍第132章 泉州第231章 威尼斯商人(二)第168章 擴廓帖木兒第18章 朱重八來了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135章 列維希(一)第77章 風波(二)第七章第269章 出巡之整軍第45章 吳國公第61章 信州戰役第182章 貨幣(一)第137章 朱元璋回來了第39章 我們和了吧第224章 伐蜀(二)第272章 出巡之杭州(二)第299章 事後第41章 治內政(一)第230章 威尼斯商人(一)第185章 南洋之戰(一)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192章 家宴第七章第89章 大事件(三)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302章 事後(四)第177章 暴雪行動(二)第52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一)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226章 陳孝閔(二)第121章 授銜第85章 江州(四)第131章 福州(二)第213章 新四省第151章 花落誰家第256章 士兵王金貴(五)第139章 張士誠的末日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223章 平雲南(二)第244章 威尼斯商人(五)第92章 江上第297章 定第106章 武昌(二)第27章 取太平第215章 天子之怒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125章 方氏兄弟第173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一)第76章 風波(一)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264章 誰勝誰負?(二)第225章 陳孝閔(一)第217章 大調整(二)第287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四)第325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三)第51章 大婚第162章 陳氏兄弟(一)第293章 再亂(二)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61章 信州戰役第252章 士兵王金貴(一)第53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二)第117章 細川賴之(二)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第145章 妖僧辛旽
第220章 越陳的覆滅第103章 安豐事件(三)第十章第42章 治內政(二)第256章 士兵王金貴(五)第173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一)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188章 制蓬峨第224章 伐蜀(二)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194章 教皇使團(一)第44章 有女秦羅(二)第248章 陶希言第69章 當塗血戰(二)第175章 入大都第30章 再戰(一)第40章 龍鳳二年第94章 張定邊(二)第87章 大事件(一)第212章 兀魯回河(四)第294章 暗影第40章 龍鳳二年第169章 石嶺關戰役(一)第327章 吹響號角(二)第208章 丁亥日第217章 大調整(二)第225章 陳孝閔(一)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165章 陳氏兄弟(四)第117章 細川賴之(二)第256章 士兵王金貴(五)第157章 御前會議第46章 方國珍第132章 泉州第231章 威尼斯商人(二)第168章 擴廓帖木兒第18章 朱重八來了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135章 列維希(一)第77章 風波(二)第七章第269章 出巡之整軍第45章 吳國公第61章 信州戰役第182章 貨幣(一)第137章 朱元璋回來了第39章 我們和了吧第224章 伐蜀(二)第272章 出巡之杭州(二)第299章 事後第41章 治內政(一)第230章 威尼斯商人(一)第185章 南洋之戰(一)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192章 家宴第七章第89章 大事件(三)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302章 事後(四)第177章 暴雪行動(二)第52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一)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226章 陳孝閔(二)第121章 授銜第85章 江州(四)第131章 福州(二)第213章 新四省第151章 花落誰家第256章 士兵王金貴(五)第139章 張士誠的末日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223章 平雲南(二)第244章 威尼斯商人(五)第92章 江上第297章 定第106章 武昌(二)第27章 取太平第215章 天子之怒第116章 細川賴之(一)第125章 方氏兄弟第173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一)第76章 風波(一)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264章 誰勝誰負?(二)第225章 陳孝閔(一)第217章 大調整(二)第287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四)第325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三)第51章 大婚第162章 陳氏兄弟(一)第293章 再亂(二)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61章 信州戰役第252章 士兵王金貴(一)第53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二)第117章 細川賴之(二)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第145章 妖僧辛旽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赣榆县| 鸡泽县| 耿马| 南丰县| 临桂县| 讷河市| 义乌市| 右玉县| 同德县| 内黄县| 昌乐县| 淄博市| 芒康县| 自治县| 浑源县| 铜鼓县| 隆昌县| 柳林县| 南城县| 广州市| 博白县| 大港区| 奇台县| 通榆县| 潼南县| 凤山市| 如东县| 德清县| 伊春市| 石家庄市| 昌平区| 墨玉县| 始兴县| 通城县| 航空| 延安市| 淮南市| 云林县| 吴江市| 沂水县|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