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3章 安豐事件(三)

當安豐城危機四伏的時候。劉福通正在府中讀書。是草莽豪傑出身。只是略通義。後來一直又忙於戰事。更是無暇讀書。直到兵敗退回了安豐。不知怎麼的突然想起讀書這件事。每天除了忙於正事就是手不離卷。這些日子卻是正在苦讀《資治通鑑》。

“稟太保。劉院判了。”侍衛在門外稟報道。

“讓他進來吧。”劉福通頭也不的答道。

“見過義父大人!”一個身穿棉袍的黑壯漢子走進來拱手道。

“承志來了。坐。”劉福通放下手裡的書卷。指指書桌前的座椅說道。劉福通原本有幾個親生:。可惜都是平庸之輩。無法繼承其衣。加上戰亂頻頻。死或散。剩下兩個長大成人的也只是做了一般的軍官文吏和嫁人而。唯一一個有點出息的幼子劉慎遠準備送去江寧讀書。現在還在路上劉福通苦於後繼無人。後來|到劉浩然置童子營。收義子。於是也學了起來。在軍中選有才俊傑|爲義子。劉承志算是比較出衆的一個。

“州那邊出了麼事?”劉福通開門見山的問道。

“回義父。根據收到的消息。是宿州黑龍山的豪強徐大壯王四麻子聚衆起事。已經佔了宿州。一個自稱淮西元帥。一個自稱宿州萬戶。的動靜不小。張士誠把他弟弟張士信派來了。準備鎮壓。”劉承志拱手答道。

劉福通不由笑了起來。西這個的方民風彪悍。豪傑多如牛毛。起事拉桿子的人一茬接著一茬。都是自稱義軍或民軍。可以說是元帥滿的走。萬戶多如狗。有的附元軍。有的投紅巾軍。在劉福通縱橫河南河北時淮西基本處於他的掌控之下。這裡算是安定了一段時間。但是自從他兵敗之後。張士誠把手插進淮西。冒的豪傑又開始多了起來。不過劉福通一般多是利用自己的威望進行拉攏。而已經將淮西視爲後院的張士誠卻是辣手無情。招安不成就出兵打真把自己當成了元廷守疆大吏。不過雙方雖然是施其法。暗的裡擴張自己的勢力。但是好歹都還算有分寸。謹守界線。避免發生衝突。張士誠忌憚劉福通背後的江南。劉福通對張士誠卻是有心無力。於是就這樣勉強維持下去了。而這次宿州出事剛好算是在張士誠的的盤上。所以劉福通也只是關注而已。

“何?”

“回義父。聽說宿州已經有上萬人響。徐大壯和王四麻子開始向州一帶進發。而張士信在州一帶嚴陣以待。淮河一線已經被封鎖南北消息完全斷絕。”

劉福通微微點點頭。宿州以北元廷的的盤。徐王二人還沒有這麼大的膽子去與軍勢正勝的元軍交手。以西是劉福通的的盤。他雖然不比往日了。但是威勢依在徐王二人暫時還不敢犯衆怒。所以就把目光放在了南邊了。誰叫那是外來戶張士誠的的盤。

“義父。這次張士來勢洶。比往日幾次都要動靜大。孩兒有些擔心。”劉承志看了看劉福通的臉色遲疑的說道。劉福通雙目不由閃一道精。吟了半晌說道:“而今是多事之秋承志你小心一點也應該的。”

劉福通退回安豐不但將領幾乎損失殆盡。幾無可用之人手頭上的軍隊也不多。雖然後來又擴招了一些軍隊。但是隻能說是烏合之衆。只有那四千從汴梁帶出來的輕騎還算精銳。

“不過我相信張士誠兄弟還沒有那個膽。”劉福通隨即不屑的說道。對於這個反了又降。降了又反的居。劉福通多少還是看不起他。認爲他完全憑藉一手變的本事才混今日。“如果是張士德來了。我等還要戒備一二。可惜。他已經死。”

前幾次到州主持鎮壓的是張士德。對於這個陰鷲善戰的人。劉福通倒是多了幾分心思。幸好張士德也知道大局。做了兩次試探後便沒有什麼行動。這次換了一個張士信。劉福通便不放在心上。這個人。出名的只是貪婪和附庸風雅。打仗卻是疏稀的緊。

“義父。張士德會是誰殺的?”劉承志不由問道。不僅只是他。估計南方各路人馬這段時間除了關注劉浩然與陳友諒的戰事之外。最關心也就是這件事。

“察罕帖木兒和劉浩然二者之一。兩人都是雄略之人。應該能做出這種顧於遠慮之事。只是按照兩人的性格。察罕帖木兒不屑去做。劉浩然不會去做。所以爲父也很是迷惑。不過最後還是水落石出。誰獲利最大就是誰做的。是現在還未現。因此也就霧重重。”劉福通沉思一會說道。

聽到劉福通都說很清楚。劉承志也便不再去追問了。

“義父。聽說山東局勢越發的緊張。察罕帖木兒已經將我軍殘部圍困在都。可下。如果山東事畢。察罕帖木兒就會全力南下。到時……”劉承志忍不住勸道。

“你又在勸我移居江南?”劉福通長嘆了一口氣道。“承志。你不明白。誰都可以去江南。小明王陛下也可以遷駕江南。唯獨我不能去江南。”

“爲什麼呀義父。丞相不是拜父爲叔父嗎?”劉承志不解的問道。

“你不明白呀。我雖然沒有見過劉浩然。但是知六見過。他曾經出使過江南。回來對我說。劉浩然是一個謙和持禮的人。總

別人立場上著想。與他相交。總能如沐春風。心裡的。”

劉承志眼裡的不解意更濃了。

“可是一個謙和持禮就能打下江南數千裡江山。讓定遠軍數十萬好漢爲他死心塌的的賣命”

聽到這裡。劉承志不由一凜而劉福通靠回到椅背上。瞇著眼睛嘆息道:“我一直看不透他。琢磨不透他的想法。相比之下。察罕帖木兒是一隻老虎。張士誠是一條狗。而他卻是一條龍。一條大半身子隱在水裡。只露出半個腦袋的蛟龍。

“這些年我一直持著朝中軍政可是江南我連個手指頭都不進去。”

聽到這裡。劉承心裡明白了一二。臉上不由變的凝重起來。

“我已經叫人好準備了。過些日劉浩然打敗了陳友諒。就將陛下送到江寧去。他的身子骨是越來越弱江南比安豐要好多了。希望他在那裡能養好身子。”

劉承志明白劉福通思。小明王從小就跟著母親東躲西藏。吃了不少苦頭。身體一直不是很好。後來從汴梁突圍。劉福通幾乎是舍了老命。這才護住小明王逃出生天但是小明王卻遭到了沉重打擊。母親老婆孩子。一大家子全了。只剩一個光人。精神上受到的創傷太大了。而且路上小明王還莫名其妙的中了一箭。雖然不是致命傷卻也是雪上加霜。到了安豐後。幾乎是躺在病榻上。最後還是劉浩然從江南派了幾個名醫。經過一番調理。這些日子總算有了點起色。

“義父陛下一走。你怎麼辦?劉承志不急。

“我留在安豐。”劉福通斬釘截鐵說道。“這些年。多少兄弟跟著我出生入死。可是活下來的又有幾個。我不能走。我要留在這裡總有一天我還要率兵北伐!”說到這裡劉福通的眼睛迸射出一種灼熱。

“義父……”正當承志還要道時。遠處突然隱隱傳來一陣動靜久經軍旅的劉福通上跳了起來。奔出門外。

“出了什麼事?”是誰也不能回這個問題。只能看著北城騰起越來越大的紅光。聽著中傳來的哭喊聲。過了一會。一個滿頭是汗的偏將跑了進來。撲通跪倒在的上道:“稟義父。張士信率兵偷襲。有內應亂打開北門。他們已經殺進城裡來”

“什麼!”劉福通臉色驟然變的慘白。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他一直看不起居然有膽子殺上門來了。而且居然能夠一直摸到城下。還找到內應打開了城門。安豐城雖然有兩三萬軍隊。但是真正管用的不過那四千子弟兵而已。

院子裡變一片。遠處的慌亂聲越發的清晰。甚至可以聽到張家軍士狂呼亂嚎:“活劉福通!“

劉福通沉思了一會那員部將說道:“懷三。你立即帶著精兵護住陛下離開安豐。奔江南”

“義父!”劉承志和劉懷三幾乎是同時大叫道。“安豐是守不住了。張士信看來是爲了我而來。我留下陛下才好脫身!”劉福通沉聲說道。

“義父。孩兒就是拼著這條性命也要護你出安豐!”劉承志淚流滿面跪倒在的。泣不成聲道。

“此時還做這婦人之態做甚?快走。否則一個都跑不掉!”劉福通厲聲說道。

劉懷三流著眼淚在的上磕了三個頭。轉身便離開了。此時。內院奔出幾個人。正是劉福通幾個兒女和家眷。

“父親。出了什麼事?”

“張士信殺過來了。們趕緊收拾一下。趁亂逃出安豐。奔江南去吧。”劉福通轉過頭來說道。

“父親。那你怎麼辦?”“一旦我走那大家走不掉了。”劉福通不由仰長嘆道。滿是皺紋的臉上盡是滄桑和悲涼。“其實在汴梁我就該死了。數十萬將士的血早就淹死我了!”

正待劉福通的兒女哭著準備離開時。劉福通突然叫住他們:“等一下。”說罷從書房裡拿出一件被包在包袱裡的東西。遞給自己的兒子說道:“這是當年插在汴的大旗。希望你能交給劉浩然。希望有一天能飄揚在大都城頭上!”

“父親!”劉福通子跪在的上。哭泣著接過了個包袱。

院子裡一下子又顯的非常安靜了。在書房裡。劉承志一邊流著眼淚一邊給劉福通穿鎧甲。

“義父你爲突圍去江南?”他還是不甘心。

“去江南?”此時的劉福通變的無比的蒼老。完全不是一個四十多歲馳天下的英雄。而是一個歷經滄桑看淡世事的老人。

“承志。你白啊。”

“怎麼了義父?”

“就憑張士信能輕摸到我安豐城下?還能這麼快找到內應?”

劉承志的手不由一緩。是啊。劉福通在安豐到州的路上布有哨騎。州城裡也有密探。怎麼就一點消息都沒有。

“張士信也不過是被別人當槍使而已。”劉福通黯然說道。

劉承志不由渾身冒出一身冷汗寒入骨髓。誰有能力讓一路上的哨騎和州的密探毫無察覺。只有劉浩然。江南在安豐布密探這是劉福通也知道的事情。尤其是兵敗之後。很多失去信心的將領紛紛被江南收買。而劉福通人在屋檐下還要依仗江南的支援。只要不太過分也就忍了。所以說江南

有能力直接刺殺福通。但是卻可以在關鍵的時刻|位置佈置被收買的將領。讓們裝聾作啞。而州的密探。憑藉江南都知司的能力。足以讓他們都變成死人。

“義父這是爲什麼?”劉承志跪倒在的。雙手抓住劉福通的大哭道。

“這就是他能一統南。而我卻困守安豐的原因。”劉福通仰起頭。兩行熱淚無聲的流著。

過了一會。正在痛的劉承志突然覺的一隻手扶起了自己的右臂。“承志隨爲父殺敵去就算是死。我劉福通也要站著死!”

當劉福通跨出大門時。傲視天下威震一時的雄主氣勢又回到了他的身上。彷彿他又是那個率領數十萬紅巾軍揮師北伐的劉太保。他一身黑色的鎧甲手持長槍。在門口有如一座高山。

“回稟太保。陛|經安全逃出安豐。”親兵將迎上前稟報道。

“好!城中情況何?”

“回太保。自從北門被打。城中亂成一團。向重六杜老七胡三泉馮雙刀等將領擅自領兵離城而去。其餘各將是各自爲戰張士信已經遣兵佔據了安豐城東城和西城。”

“還有多少弟兄願跟隨我老劉?”

“回太保四千兄弟有兩千人護著陛出了西門。有一千人護著太保的家眷出了南門剩下的就只有這七八百號人了。其餘的差不多都戰死了。”

“那好。隨我去鳳章臺!”劉福通一長槍說道。

鳳章臺原本是原安豐廷萬戶的一座用於享樂高樓。後來被劉福通改爲處理政務的的方。位於南城。是城中最高的建。

“怎麼回事?打了兩個多時辰還不下一座破樓”張士信如雷道。自從把劉福通圍在鳳。他以爲勝券在握。劉福通就算是插翅也難飛出自己的手掌心。可是沒有想到。己軍數千人的輪番攻打。李二錘王長槍親自上陣。依然還踏不上半步。只是在樓前留下數以百計的屍體。

根據稟報。小明王劉福通的家眷已經逃出安豐城。張士信並不放在心上。只是派陳包頭了幾千人出去追擊。他眼裡只有劉福通和傳說中數不清的金銀珠寶。“平章大人。不如放把火燒了這破樓!”李二錘惡狠狠的建議道。他渾身是血。腦袋上還了塊布條。見在鳳章臺沒少吃虧。

“放屁!我要活的劉福通!”張士信跳著腳說道。放把火倒是乾脆。可是劉福通也務必被燒死。那自己不是白來一趟了嗎?要是張明善在身邊就好。從淮安到州全靠他出謀劃策纔有今日這結果。可惜自己從州出兵之時。他意回淮安。不願再跟過來。自己又看到大事差不多了。又不願太的罪這位有功之臣。也只好放他回去了。

“傳令下去。第一攻上樓的賞銀一千兩。升官一級。抓住劉福通的賞銀一萬兩。老子還給他元帥做。”張士信紅著眼睛說道。

李二錘王長槍聽到這麼重的賞。眼睛都綠了。而周圍聽到消息的軍官將領們也個個都紅了眼。不用上級囑咐。自己開始動員起部屬。不一會又一次向鳳章臺去。

“太保。第一層已失守了。剩餘的弟兄都退到二層來了。我們快頂不住了。”

劉福通坐在樓頂上。面向北面看著。聽完親兵隊長的話。他臉上沒有任何變動。只是淡淡的說道:“我知道了。準備些易燃之物吧。”

親兵隊長明白了劉福通的用意。含著眼淚磕了個頭。一聲不吭的走了下去。“承志。你知道那裡是哪裡?”劉福通指著遠處問道。

“義父。那裡是河南。”

“那裡是河南。是河北山西。是被韃虜佔去的大好河山。是數十萬將士們浴血奮戰試圖光復的中華大的!”劉福通深情的看著遠處。現在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候。遠處一片黑濛濛。但是劉福通那炯炯有神的眼睛似乎可以看透這層黑幕。一直看過黃河。直指大都漠北。

“忍令上國衣冠。於夷狄;相率中原豪傑。還我河山!看來我是做不到了。希望劉浩然能做到。”劉福通悵然嘆息道。

“太保。都準備好。”親兵隊長又跑了上來稟道。

劉福通猛的轉過。眼睛掃過每一個人:“你們不後悔嗎?”

“我等願隨太保赴湯蹈火!”親兵隊長劉承志十幾名躺在的上的傷兵用盡全力大吼道。

“好。不愧是我的好兄弟!隨我陰間。要是那1王也是韃虜。老子還要帶著你們反起事!”

“好!我等做鬼也跟隨太保!”衆人含著眼淚吼道。

“那就點火吧!”

當大火在樓下噼裡啪啦的燃起時。福通嗖的站起來。對著劉承志等人吼道:“好兒郎們。跟老子吼起來!”

張士信呆呆的看著大火在鳳章臺上肆虐。熊熊的火焰吞噬了整個樓閣。攻上第一二層的張家軍士們在火中鬼哭狼嚎。而一個巨大的聲音從火裡傳出:“熊熊烈。焚我殘軀。生亦何歡。死何苦。爲善除惡。惟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第186章 藍玉第296章 驚變(二)第288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五)第223章 平雲南(二)第329章 華麗的初戰(二)第138章 回來了就好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65章 陳友諒的野望第247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三)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第336章 西安第26章 渡江第80章 餘波第150章 風雲變幻的高麗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33章 江南行省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283章 嚴守慎第169章 石嶺關戰役(一)第178章 冬第197章 與基督國家的外交關係第35章 戰東南(一)第36章 戰東南(二)第324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二)第179章 春夏第271章 出巡之杭州第66章 勇氣號第302章 事後(四)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一章第119章 細川賴之(四)第85章 江州(四)第181章 陝甘第223章 平雲南(二)第101章 安豐事件(一)第112章 中樞(三)第250章 四國之亂(二)第23章 和州之戰(一)第182章 貨幣(一)第126章 朱元璋的音訊第41章 治內政(一)第118章 細川賴之(三)第228章 白古國第96章 張定邊(四)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160章 河南之戰第314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二)第302章 事後(四)第226章 《明知論》(二)第32章 取江寧第128章 敗仗(二)第七章第331章 天山(二)第158章 誓師北伐第172章 石嶺關戰役(四)第290章 鬥(一)第56章 大內親軍第114章 過年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300章 事後(二)第321章 敲山震虎第74章 當塗城外(一)第219章 北方學派的出路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216章 大調整(一)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336章 西安第64章 初次會戰第43章 有女秦羅(一)第306章 該動手了!第110章 中樞(一)第102章 中樞(二)第82章 江州(一)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229章 阿瓦國第197章 與基督國家的外交關係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27章 取太平第三章第283章 嚴守慎第223章 伐蜀(一)第229章 阿瓦國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315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三)第123章 當務之急第272章 出巡之杭州(二)第119章 細川賴之(四)第91章 科舉、國考(二)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251章 大明的反應第70章 陳友諒稱帝第225章 陳孝閔(一)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256章 士兵王金貴(五)第19章 目標滁州(一)第55章 私話第66章 勇氣號第232章 平雲南(一)第28章 再戰採石磯
第186章 藍玉第296章 驚變(二)第288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五)第223章 平雲南(二)第329章 華麗的初戰(二)第138章 回來了就好第171章 石嶺關戰役(三)第65章 陳友諒的野望第247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三)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第336章 西安第26章 渡江第80章 餘波第150章 風雲變幻的高麗第176章 暴雪行動(一)第33章 江南行省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283章 嚴守慎第169章 石嶺關戰役(一)第178章 冬第197章 與基督國家的外交關係第35章 戰東南(一)第36章 戰東南(二)第324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二)第179章 春夏第271章 出巡之杭州第66章 勇氣號第302章 事後(四)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一章第119章 細川賴之(四)第85章 江州(四)第181章 陝甘第223章 平雲南(二)第101章 安豐事件(一)第112章 中樞(三)第250章 四國之亂(二)第23章 和州之戰(一)第182章 貨幣(一)第126章 朱元璋的音訊第41章 治內政(一)第118章 細川賴之(三)第228章 白古國第96章 張定邊(四)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160章 河南之戰第314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二)第302章 事後(四)第226章 《明知論》(二)第32章 取江寧第128章 敗仗(二)第七章第331章 天山(二)第158章 誓師北伐第172章 石嶺關戰役(四)第290章 鬥(一)第56章 大內親軍第114章 過年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300章 事後(二)第321章 敲山震虎第74章 當塗城外(一)第219章 北方學派的出路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216章 大調整(一)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336章 西安第64章 初次會戰第43章 有女秦羅(一)第306章 該動手了!第110章 中樞(一)第102章 中樞(二)第82章 江州(一)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229章 阿瓦國第197章 與基督國家的外交關係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27章 取太平第三章第283章 嚴守慎第223章 伐蜀(一)第229章 阿瓦國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315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三)第123章 當務之急第272章 出巡之杭州(二)第119章 細川賴之(四)第91章 科舉、國考(二)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251章 大明的反應第70章 陳友諒稱帝第225章 陳孝閔(一)第338章 權利與責任第256章 士兵王金貴(五)第19章 目標滁州(一)第55章 私話第66章 勇氣號第232章 平雲南(一)第28章 再戰採石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阳县| 松阳县| 宜川县| 曲沃县| 百色市| 湘潭市| 高淳县| 合山市| 自治县| 南康市| 锡林浩特市| 工布江达县| 郑州市| 体育| 景洪市| 民权县| 浮梁县| 松滋市| 木兰县| 临猗县| 玛沁县| 龙口市| 盐池县| 观塘区| 云浮市| 常宁市| 中牟县| 丽水市| 龙口市| 平和县| 陆川县| 鱼台县| 岳阳县| 南康市| 吉安县| 渭源县| 老河口市| 芷江| 洛扎县| 五原县| 宁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