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06章 該動手了!

了開次非常新穎的私人性質的聚會。與朝中各派大佬心,些私下溝通,劉浩然總算是放下一些心思來。

明面上的話已經講了,私下與衆人單獨時的“心裡話”也掏出來了。大家都明白皇帝陛下的意思,大家都各退一步,皇帝陛下在文廟事件之後不會再對儒學進行打壓,也放出地方民政的權力讓各派參與進去。對於各派來說,地方的行政權力的確是塊大肥肉,此前雖然明面上皇帝陛下給各家戈分勢力了,但是總的權力還掌握在皇帝陛下手裡。說要換誰當布政使、參政,皇帝陛下也就一句話的事而已。現在好了,只要你們各派在各自的勢力範圍之內掌握了民意,在奉議會掌握優勢,再在將來設定的承議會掌握優勢,這布政使、參政就是你們各派系的囊中之物,皇帝陛下也不會去管了。至於這財政賦稅大權和地方軍權,大家也知道,肯定不會一時半會放下來,這些都是中樞和皇帝陛下的根基,你各派系得了好處,也不能逼人太甚。

有了這些承諾和好處,各派系也就默許了皇帝陛下在文廟事件上的“胡作非爲”就連江南學派在劉基通報了皇帝陛下的意見,經過內部商議後也慢慢地平息下來。誰都知道,現在皇帝陛下軍權在手,民望又甚高,真把他逼急了,將孔老夫子請出文廟也不是幹不出來的,到時你咬他呀?還不如趕緊趁著皇帝陛下搭建的“新舞臺”努力一把,恢復江南學派的元氣。當然了,江南學派也知道,再固守舊有理學思想是行不通的,否則誰知道皇帝陛下會在暗中給你使什麼小絆子?宋鐮這次到魯地講學,就是聯合依然堅持理學的北方舊學派合計一二,看看在理學方面做一些改正。

原本江南理學應該和江西學派合計一下的,畢竟兩派同出一門。但是江西學派主流堅持陸氏心學,與朱子理學還是有差距的,而且江西學派和江南學派在此前的風波中已經結下積怨,所以宋源寧願去北方,也不願意找江西學派這幫落井下石的小人”

放下這些事情,劉浩然到江蘇崇明島港檢閱大明海軍部隊,這支由四十五艘三級戰列艦、二十四艘護航艦組成的艦隊將編入駐紮在錫蘭島芒果港的第五艦隊。有了這些戰艦的加入,第五艦隊的戰艦將達到三級戰列艦六十艘,護航艦四十一艘。快速警戒船十二艘,配置和徵集的武裝商船六十三艘,將是一支龐大的艦隊。

而經過錫蘭島戰役,維賈亞納加爾王國已經徹底承認自己的戰敗,派遣使者與大明簽訂了條約協議,正式承認錫蘭島爲大明屬國領地。陳孝林再接再勵,利用船堅炮利的優勢。迫使德里蘇丹國和巴赫馬尼王國承認了大明在錫蘭洋的制海權,並且從維賈亞納加爾王國手裡租借了古里港今卡利卡特港、果阿港今帕納吉港,從巴赫馬尼王國手裡租借到了七島港今孟買港。

古里港是錫蘭港的一個重要補充。果阿港則是由於其背靠的陸地有豐富的鐵礦石資源,而七島港除了靠近阿拉伯半島,可以做爲重要的軍事基地之外,其背靠的陸地土壤特殊,非常適合種植棉花。

緊跟大明海軍的大明東南商人很快在這三地找到了商機,古里港成爲大明商人向維賈亞納加爾王國傾銷棉布、絲綢、瓷器、茶葉等商品的集散地;大明商人在果阿港背靠大明強大的軍事實力,收買當地王公和官員,買下了一大片礦山區,積極勘探,已經探明兩處儲量不算很大但是質量上好的鐵礦石礦牀,正在投入大量物力錢財,預計年中便可出礦,並修建了三座精選廠,每年預計可向大明輸送大約近一百萬噸品質上等的精鐵礦,而且這種輸出將隨著大明對這一地區的開探投入逐年增加;七島港則除了成了大明商品向巴赫馬尼王國和德里蘇丹國傾銷集散地之外,大明商人還租借了大片合適的土壤,僱傭當地居民,開始大規模種植印度棉花,讓這裡成爲大明日益增長的棉仿織業的重要原材料輸入地,以緩解大明開始突出的棉田與糧田相爭的矛盾。

而大明海軍在這三處港口建立了軍事港口、修船廠、軍事要塞等軍事設施,並各駐紮了一個團的大明陸軍在其中,還有部分戰艦在此遊戈。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錫蘭島的芒果港已經成爲大明海軍在錫蘭洋上最大最重要的軍事基地,古裡、果阿、七島也成爲大明海軍的停泊地和補給站,大明海軍在錫蘭洋西北區域已經建立起一個完善的作戰補給體系,因此向阿曼、也門的阿拉伯商人勢力下手、搶奪錫蘭洋商貿權的戰爭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大明參軍都指揮司和海軍指揮司已經根據第五艦隊和軍事情報局送來的各技,多次推演了對阿曼地區的戰事,加卜大明各大造船甘迪的二級戰列艦和其它戰艦船隻陸續下水。完成試航測試,大明內閣一致認爲。該下手了。而且購買了東非商社股份的各大勢力也在催促著這一戰事的進行,儘管他們在七島、果阿、古裡和錫蘭島等上獲取了不菲的利益,但是相比他們的投入還是沒有收回成本,他們需要大明海軍爲他們獲得更大的利益。而現在正是江蘇、淅江、安徽三省奉議會如火如荼的時節,而這三省正是購買東非商社股份最多的地方。在這股力量的推動下,對阿曼也門地區宣戰的提案很自然地被太平學派提出,在內閣會議上被通過,並遞交到資政院被順利通過。雖然江蘇、淅江、安徽是太平學派的地盤,但是卻無法一時佔據絕對優勢,於是其他派系也想在其中分一杯莫,在這種情況下,其他派系到也不敢太得罪“民意”也就對太平派爲主的提案沒有加以過多的阻擾。

經過皇帝陛下的檢閱,這支龐大的艦隊浩浩蕩蕩地南下,由於是東南逆風,艦隊行速非常緩慢。七月初。它們在占城停泊,占城、真臘、阿瑜陀耶王國爲之震驚。年初。二十萬明軍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閃電般滅了南掌國,這三國不由爲之駭然,他們知道大明國強勢,但是沒有想到居然強勢到了這個地步。他們都在暗暗比較,要是明軍殺進來,自己能夠抵擋多久?答案顯而易見。於是阿瑜陀耶國、真臘國、占城國都派出使節向大明納貢,大明也好言對三國使節做了撫慰。說大明對南掌用兵是其君臣桀驁不馴,不服王化,又肆意襲擾大明的雲南和安南,故而纔有此禍。三國對大明甚是恭謹,大明是不會寒了忠心耿耿的藩屬之國的心,讓他們回去轉告各自的國王,放一百個心。安心當大明的藩屬就好了。

話雖然這樣說,但是三國君臣心裡都沒有底,誰知道大明待會又會看誰不順眼,於是他們一邊按照明軍的要求接管上百萬南掌國的難民,一邊忐忑不安地關注著局勢的發展。

當大明艦隊突然來到南海地區,三國迅速做出了反應,阿瑜陀耶國將南掌國的亡國之君範常一家“禮送”給了大明駐阿瑜陀耶國領事館。真臘也不甘示弱,將逃入其境內的南掌國貴族官員也一併禮送到大明駐真臘領事館,占城沒有人送,只好百般討好暫時停泊的大明艦隊。

過了三日,大明艦隊起航,直奔海峽省延年港,然後出錫蘭洋,三國君臣這才舒了一口氣,感情人家用意並不在此。

九月,個海軍第五艦隊主力集中在芒果港,陳孝林早已經接到海軍部和參軍都指揮司下達的作戰令。這一仗怎麼打,參軍都指揮司和海軍指揮司只規戈出一個大略的方針,具體計發還需要第五艦隊大都督府自己去制定,畢竟他們對這裡的局勢最清楚。

根據第五艦隊大都督府的情報,阿曼地區應該是阿拉伯半島上的造船中心,又控制著整個,波斯灣的咽喉。只要擊敗阿曼地區的船隊,將其造船中心摧毀,阿拉伯勢力在錫蘭洋的勢力將受到沉重打擊,再封鎖整個波斯灣,不怕阿曼地區不服。

關鍵是也門地區,這裡雖然沒有強大的造船工業做爲基礎,但是它有一個強援,那就是埃及的馬木留克政權。因爲也門撫守著紅海地區的咽喉,所以也門與埃及的關係良好。這牽涉著一整個利益鏈條,從也門到埃及再到地中海兩大霸主的威尼斯和熱那亞,這個利益鏈條就是靠轉賣東方稀有的商品到歐洲而獲的巨大的暴利,要是大明海軍進攻也門,埃及乃至後面的熱那亞威尼斯自然會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陳孝林知道,也門容易打,關鍵是如何應對很有可能援助也門的埃及和威尼斯、熱那亞。

威尼斯和熱那亞倒是不用擔心他們會將手伸進紅海和錫蘭洋,而埃及陸上力量比較強勢,海上力量比較薄弱,但是陳孝林必須考慮其中的連鎖反應。埃及目前是大明商品向歐州傾銷的重要中轉站,儘管大明已經開通繞非洲直通西歐的海路,但是這條海路還在試航階段,還沒有到大規模運輸的成熟階此。埃及這個陸上中轉站就顯得非常重要,如何讓埃及不要關上大門這是個很頭痛的問題,因爲一旦埃及惱羞成怒,封鎖陸上通路,在目前這種情況下,大明就得不償失了。這場戰事原本就爲商貿利益而戰,要是得到了部分利益卻損失了更大的利益。來自的國內壓力會讓陳孝林很難受。

另一個方面,一旦大明控制了錫蘭洋,壓制了阿拉伯勢力,威尼斯、熱那亞會很快知道其中的危害性,因爲他們已經知道大明正在打通了通向西歐的海路,控制錫蘭洋只會澗書曬加凹姍不一樣的體蛤”、說閱讀奸去外讀條海路更加通暢。熱那亞和威尼斯怎麼捨得放棄剮一八的利益,容許大明虎口奪食呢?他們很有可能與埃及聯合起來,出人出船。讓埃及出力與大明海軍在錫蘭洋爭霸,至少要奪回紅海的控制權。熱那亞、威尼斯這兩個海上強國與埃及這個佔據地主便利的陸上強國聯合起來,對遠征作戰的大明海軍的確有很大威脅。

但是大明海軍也不是沒有優勢。首先是戰艦、火炮和戰術上的優勢。其次現在阿拉伯勢力四分五裂。沒有一個領頭人,大明海軍打阿曼、也門,除了埃及之外,其餘的國家估計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而且他們就算是被損害了利益想與大明海軍相爭,尤其他們內部的矛盾??估計也團結不到哪裡去。

陳孝林與大都督府與參軍長、參謀官等人幾經商議,在新艦隊到來之前已經確定先打阿曼、後打也門的策略。這是因爲先打阿曼首先可以摧毀其造船基地,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打了阿曼引起的反彈也會很多,大明海軍可以觀察埃及、熱那亞、威尼斯等國的反應,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改變戰略戰術。

九月十五日,陳孝林率領由五十艘三級戰列艦、二十一艘護航艦、十艘快速警戒船組成的第五艦隊主力從芒果港起航,向北而行,一路掃蕩了古裡等有阿拉伯勢力的印度港口。根據大明海軍與印度王公貴族早就暗中達成的協議,印度諸國方面負責驅逐阿拉伯人,拆除他們的軍事設施,大明海軍則負責擊沉摧毀阿拉伯船隻,至於阿拉伯人在印度等地的巨大財富,則由兩家三七開。印度諸國王公官員佔大頭。

在大明海軍第五艦隊絕大優勢的力量下,印度半島西邊的阿拉伯人船隻被紛紛擊沉,而印度人則落井下石,不僅拒絕他們入港,還拆除阿拉伯人修建的設施,掠奪阿拉伯人的財產,並將其驅逐出境。大明海軍留下爲數不多的船隻,每艘船都擠滿了阿拉伯人,然後被放回阿曼和也門,並被要求帶回兩封國書,由於阿曼和也門兩地的商船襲擊了大明在東非的商船,所以大明海軍對兩地宣戰。而數以萬計的阿拉伯人只能通過陸路,從波斯等國碾轉回國。

明歷十四隻十月底,大明海軍第五艦隊來到阿曼地區,炮擊了馬斯略特等地的造船廠,將其付之一炬,並擊敗了阿曼地區臨時組建的艦隊。

在強大的炮火面前,不過百餘艘的阿曼船隊被迅速擊敗。陳孝林接著指揮艦隊炮擊了海塞卜、蘇哈爾等阿曼地區的海上港口和要塞,一路只見黑煙滾滾,一片狼藉。接著大明海軍分出一部佔據了忽魯模斯霍爾木茲島,卡住了忽魯模斯海峽霍爾木茲海峽,徹底封鎖了波斯灣,另一部則在海塞卜和馬斯咯特一帶遊戈,嚴密封鎖阿曼地區海面,不放片板入海,迫使阿曼當地貴族和商人集團向大明屈服,放棄東非和錫蘭洋的貿易權。

到十二月,阿曼地區還在頑強地堅持著,儘管他們的港口變成了一片廢墟,商船沉入海底,多年的財富被掠奪,但是他們還渴望來自美索不達米亞和波斯的支援,幫助他們趕走異教徒。

但是這兩地的貴族和商人對於阿曼人把持著波斯浮和錫蘭洋的商貿權早就心懷不滿,隨著大明海軍戰艦活動的海軍軍事情報局和外務部人員頻頻出入兩地貴族商人府邸。一邊重金收買他們,一邊向他們許諾。只要打敗了“唯利是圖”的阿曼人,大明商人可以直接將貨品運到巴士拉,兩地的貴族商人不僅可以免除了阿曼人的盤錄,享受到“直銷”帶來的實惠,也可以進行轉手貿易。獲得更豐厚的利潤。在這種利益的誘惑下,一盤散沙的兩地商人和貴族都默許了大明海軍的行動。對於阿曼人求援的使節置之不理。

明歷十五年正月,看到外援渺茫。本身已經無法堅持的阿曼人終於屈服了,與大明外務部簽訂了《馬斯咯特條約》,承認大明在錫蘭洋的商貿權,放棄在東非地區、印度南部和錫蘭島以東地區的利益,只保留了印度半島西部地區的商貿權,而且開放波斯灣地區,大明享有自由貿易權,大明海軍戰艦可在海塞消停泊,大明商船可在阿曼所有港口停泊。

二月,陳孝林率領第五艦隊主力炮擊了也門地區的阿丹港即亞丁港,揭開了對也門地區的戰事。也門地區的海上力量遠弱於阿曼地區。不到一個月,也門當地貴族和商人集團屈服了,與大明外務部簽訂了《阿丹條約》,租借阿丹港給大明,開放所轄港口,大明商船可自由出入停泊等等。!~!

你正在閱讀,如有錯誤,請及時聯繫我們糾正!請記住

哈十八

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300章 事後(二)第5章 常遇春第224章 平雲南(三)第51章 大婚第31章 再戰(二)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56章 大內親軍第6章 桃園結義第14章 清澗山(一)第140章 賽繆爾(一)第149章 李成桂的抉擇第77章 風波(二)第271章 出巡之杭州第261章 暗潮涌動第86章 江州(五)第332章 天山(三)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146章 耽羅島第91章 科舉、國考(二)第131章 福州(二)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87章 大事件(一)第315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三)第72章 江上血戰(二)第110章 中樞(一)第102章 中樞(二)第202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草案第224章 平雲南(三)第95章 張定邊(三)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91章 科舉、國考(二)第53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二)第130章 福州(一)第31章 再戰(二)第265章 出巡之出京第105章 武昌(一)第316章 第一次西征案第285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二)第292章 再亂第65章 陳友諒的野望第20章 目標滁州(二)第16章 清澗山(三)第91章 科舉、國考(二)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72章 江上血戰(二)第293章 再亂(二)第140章 賽繆爾(一)第139章 張士誠的末日第155章 準備北伐(二)第328章 華麗的初戰(一)第83章 江州(二)第260章 談判第205章 漠北風雲第294章 暗影第120章 細川眼中的江南第64章 初次會戰第264章 誰勝誰負?(二)第十章第94章 張定邊(二)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228章 白古國第118章 細川賴之(三)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135章 列維希(一)第298章 定(二)第88章 大事件(二)第259章 對日政策第314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二)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227章 馬六甲第250章 四國之亂(二)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51章 大婚第19章 目標滁州(一)第196 教皇使團(三)第280章 似有友人西來第154章 準備北伐(一)第256章 士兵王金貴(五)第15章 清澗山(二)第63章 準備第271章 出巡之杭州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十章第282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一)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174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二)第204章 擴廓帖木兒(二)第302章 事後(四)第160章 河南之戰第102章 中樞(二)第22章 生猛的張士誠第40章 龍鳳二年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22章 生猛的張士誠第127章 敗仗(一)第169章 石嶺關戰役(一)第228章 白古國
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300章 事後(二)第5章 常遇春第224章 平雲南(三)第51章 大婚第31章 再戰(二)第167章 陳氏兄弟(六)第56章 大內親軍第6章 桃園結義第14章 清澗山(一)第140章 賽繆爾(一)第149章 李成桂的抉擇第77章 風波(二)第271章 出巡之杭州第261章 暗潮涌動第86章 江州(五)第332章 天山(三)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146章 耽羅島第91章 科舉、國考(二)第131章 福州(二)第148章 漢陽之戰第87章 大事件(一)第315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三)第72章 江上血戰(二)第110章 中樞(一)第102章 中樞(二)第202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草案第224章 平雲南(三)第95章 張定邊(三)第313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第91章 科舉、國考(二)第53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二)第130章 福州(一)第31章 再戰(二)第265章 出巡之出京第105章 武昌(一)第316章 第一次西征案第285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二)第292章 再亂第65章 陳友諒的野望第20章 目標滁州(二)第16章 清澗山(三)第91章 科舉、國考(二)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72章 江上血戰(二)第293章 再亂(二)第140章 賽繆爾(一)第139章 張士誠的末日第155章 準備北伐(二)第328章 華麗的初戰(一)第83章 江州(二)第260章 談判第205章 漠北風雲第294章 暗影第120章 細川眼中的江南第64章 初次會戰第264章 誰勝誰負?(二)第十章第94章 張定邊(二)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228章 白古國第118章 細川賴之(三)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135章 列維希(一)第298章 定(二)第88章 大事件(二)第259章 對日政策第314章 黃沙漫漫掩古道(二)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227章 馬六甲第250章 四國之亂(二)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51章 大婚第19章 目標滁州(一)第196 教皇使團(三)第280章 似有友人西來第154章 準備北伐(一)第256章 士兵王金貴(五)第15章 清澗山(二)第63章 準備第271章 出巡之杭州第333章 誰輸誰贏?(一)第十章第282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一)第104章 安豐事件(四)第174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二)第204章 擴廓帖木兒(二)第302章 事後(四)第160章 河南之戰第102章 中樞(二)第22章 生猛的張士誠第40章 龍鳳二年第62章 陳友諒的陰謀第22章 生猛的張士誠第127章 敗仗(一)第169章 石嶺關戰役(一)第228章 白古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旬邑县| 秦安县| 皮山县| 伊金霍洛旗| 兰州市| 洪泽县| 克拉玛依市| 师宗县| 甘谷县| 柳林县| 长垣县| 赤壁市| 修武县| 德令哈市| 北海市| 三门峡市| 瑞丽市| 滕州市| 苏州市| 科技| 曲阜市| 遵义市| 金华市| 台东县| 茌平县| 肇东市| 如东县| 武强县| 商丘市| 滨州市| 凌源市| 海兴县| 井陉县| 崇明县| 古交市| 西畴县| 炉霍县| 连平县| 兴宁市| 泾川县| 延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