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0章 細川眼中的江南

月十五日,艦隊近了長江口,一艘護航艦突然出~視線裡。

“是海軍護航艦青花魚號。”副官向俞通海稟報道。

一刻鐘後,青花魚號在艦隊前面劃了一個弧線,主桅桿上升起了“歡迎回家”的旗語,九艘海船的水手聚集在甲板,看到這旗語,一下子爆發出巨大的歡呼聲,許多人熱淚盈眶地互相擁抱,嘴裡喃喃地念道:“到家了。”離家半年有餘,大家終於又回家了。

細川賴之靜靜地看著激盪不已的海軍水手們,那種對祖國的眷戀和熱愛也讓他心緒難平。這些終年飄蕩在大海上的勇士,正是憑藉著這股熱愛,他們可以縱橫四海,無論多大的巨瀾和危險都無法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因爲這些海軍知道,他們代表著祖國,代表著祖國的榮耀,正是這種信念,讓他們無敵於這個時代的海洋。想到這裡,細川賴之不由對即將到達的江南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期待。

在青花魚號護航艦的引領下,艦隊很快就繞過了海門縣(今江蘇啓東縣)以東的料角。看到料角塔樓上的紅色旗幟,艦隊上下都明白了,江北通州一帶也落入到江南之手了。

轉過料角,細川之看到了數以百計的船隻在有序地行駛著,整個長江口看到白帆點點,在水天一色中與飛翔的水鳥一起飄動。

過了崇明州,只看到這裡泊著好幾艘護航艦。這裡是江南拱衛長江口的重要軍港,青花魚號在這裡便停了下來,將艦隊交給聞訊迎上來的長江艦隊的快船,它引領著艦隊向劉家港駛去。

劉家港已;成爲江南最大的海運商貿中轉港口,它背靠蘇州、松江、常州、湖州、嘉興等地連山東,南下寧波、福建和廣州。雖然還在打仗,但是卻無法阻止商人們趨利的腳步。艦隊駛入劉家港,立即引起了海港的沸騰。上百的海船紛紛讓出泊位聞訊趕來的商賈人羣聚滿了整個碼頭。

細川賴之站在?樓上仔看著這座江南第一海港,停泊的船隻連綿不絕,密密麻麻地佈滿了方圓數十里的水面。碼頭上是如林的吊臂,無數的貨物在它巨大的機械力量下被裝上船或者從船上吊下來。

武裝商船首先靠岸,幾名海港官員著小艇登上了光榮號,與俞通海在一旁說了一會話,然後見了細川賴之一面,隨即帶著山賀顯次郎又離開了。

過了兩個時;。四艘巡洋艦在海港派來地快船引領下又起錨升帆沿著長江向西行駛而去。

入夜時分。艦隊駛入江陰對地馬馱沙靖江港。這裡是江南海軍地一處軍港。勇敢號、決心號、毅力號在這裡停泊。水手官兵們先在島上休假三日。然後再聽海軍部安排光榮號在快船引領下載著四名艦長和細川一行人繼續向西行駛。

細川賴之一直站在+樓上。看著大江兩邊地風景。除了來往不斷地船隻。他也看不出什麼來。但是卻能深深感受到那種繁華充滿生機地氣息。

經過一天一夜地行駛。光榮號來到了江寧下關碼頭。按照規章慣例榮號所有地人需要在碼頭隔離區住上一天。細川賴之一行三人首先被引到一處澡堂子。要求先洗個澡。而隨身地衣物必須交由澡堂子地雜役處理。澡堂子裡瀰漫著一股刺鼻地味道。與日本地溫泉澡堂截然不同。細川賴之地兩個隨從侍衛差點就罵出口來好被細川阻止了。

泡完澡堂子。雜役領著他們三人來到另一處裡是一間間隔開地小房間。裡面掛著一個水灑頭開一個機關。水灑頭立即噴出熱水來。好好洗了一番川賴之穿上雜役遞上來地棉布衣服。然後與隨從被引到一間房間裡。只見俞通海、陳孝林、全書林、吳道平四位艦長已經在那裡坐著。一邊喝著熱茶。一邊看著一份印滿字地紙張。

看到細川賴之走進來。俞通海點點頭笑著道:“細川閣下。這是江南地規矩。出海回來地人都要先消消毒。不僅我們都是這樣。商船也是這般處理。請不要見怪。”

細川賴之恭敬地彎腰道:“此次出使江南,細川自然要遵守這裡的規矩。”

“坐吧,桌子上有邸報,先打發一下時間,吃飯還得再等一個時辰。”

細川賴之坐了下來,拿起桌子上一疊紙張的一份,只見上面擡頭便印著《江南邸報》,下面是一行稍小的字“龍鳳七年元月第一刊”。

細川賴之懷著驚奇的的心仔細地看了起來,只見首版開頭是一篇文章,黑色的標題是《龍鳳七年新春告百姓書》。

這篇文章洋洋灑灑數千字,足足佔了一個版面。文章以“普天下中華同胞”起頭,先是一番瑞雪新春之類的吉祥話,然後是一一回顧龍鳳六年情況。先是軍事方面,滅陳漢,湖廣盡復;攻張士誠,盡取安豐、臨淮、宿州、泰州、高郵等地,張賊僅據淮安一隅之地負隅頑抗;南下與贛州熊天瑞首戰告捷,已經輕取贛州,熊部退守韶州。接著是經濟方面,龍鳳六年江南開荒地若干萬畝,秋收收糧若干噸,出產棉布若干萬米,絲綢若干萬米,鋼鐵若干噸,煤若干噸,劉家港、杭州港等出口貨品摺合若干錢,最後是龍鳳六年江南全境賦稅爲若干噸糧食,若干萬錢。看到這些非常簡略的數字,細川賴之不由暗暗咂舌,他已經粗略看到江南龐大實力的冰山一角。

文章接下來是對龍鳳七年的展望,首先是要擊敗熊天瑞、收復福建,統一江南云云,然後是準備開始修建南昌到武昌、長沙到武昌、漢陽到襄陽、合肥到揚州、杭州到蘇州的直道。在這裡,文章提醒百姓們,這些直道不日可能開工,僱工工錢是每月若干錢,如果有百姓準備在農閒時掙些錢的可以到鄉公所或者是縣衙工曹報名登記,再由官府統一安排調度。

接下來無非是完善律法、鼓勵開荒、擴大出口等等主題思想

展經濟,增強實力,蓄勢待發,準備早日北伐復中華,讓細川賴之看了足有兩刻鐘,最後落款是“大宋吳王、領中書省丞相、暫攝國政劉恭祝天下百姓闔家團圓,新春大吉。”

看到這個落款,細川賴之不由訝然,他原本以爲這只是某位文人受官府示意而寫的,卻想不到居然是那位聞名遐邇的江南丞相寫的,雖然可能不是出自他的親筆總掛著他的名號,而且與前朝歷次新春詔書不同,這份告百姓書可謂是通俗易懂,言之有物,任誰看了都知道江南去年收穫了多少成績,今年準備幹那些大事自己人看了自然多了一份喜悅和對江南的自豪,敵人看了卻多了一份畏懼。

另外版本無非是些《大宋刑法第一版草案》發佈公告,言明具體內容將分幾版刊登,請文人士子、商賈百姓等人研討,如有意見可直接告知當地按察司或都察御史官署;江蘇大學、安徽大學、江西大學、湖南大學、湖北大學開學,並公佈各自的招生規章;六省一府官府改制布了各省布政使、參政名單和布政司下設諸廳目錄,簡單介紹諸廳管轄範圍云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廉政公署的通告,江蘇省蘇州府吳江縣令、浙江省湖州府歸安縣丞、常州通商海關副主事、杭州府萬福商社大掌櫃、松江府通源棉布廠二掌櫃等十九人因爲行賄受賄成了廉政公署開張查辦的第一批人,“查實罪證,現案宗交訴諸地按察司日公開審理裁定。

再看同期的《江蘇邸報》某一版面,果然有一塊告示“前轄省蘇州府吳江縣令萬歸仁受賄一案蘇丙第四十七號案宗,經江蘇按察司裁定交由常州府按察司於二月二十日異地審理,陪審團成員十二人名單如下。”不但名字、性別、年紀、職業一一註明後還有一句,“如有異議,可訴至常州府按察司”。

繼續翻看《江南邸報》,第四版上刊登是計部頌發的龍鳳七年第一次通商關稅率,出口方面,糧食三倍又七成,銅三倍,瓷器七成,絲綢六成五,茶葉六成,紙張五成,棉布負一成半;進口方面,瓷器一倍又七成,絲綢一倍又六成,茶葉一倍又五成,紙張四成,銅鐵一成半,糧食一成,棉花半成,而金銀首飾書畫精良兵器等奢侈品最高,幾乎達到了四倍。細川賴之猛一看,一時反應不過來,到底是什麼意思,只好向俞通海請教了一番。

俞通海雖然是將,但是好歹是高級將領,受過一點培訓,經過它大略一講,細川賴之明白過來,糧食出口要繳納貨品市價三倍又七成的關稅,而進口只需繳納一成即可,棉布出口關稅負一成半的意思就是隻要出口了,國內稅務局還會根據你在通商海關的報關單退還市價一成半的此前徵收的物產稅,按照丞相的說法,這叫出口退稅。

大致懂了一點的細川賴盤算了一下,如果日本的刀劍書畫、絲織品等貨品運到江南販賣,一個歸奢侈品,要交市價四倍的關稅,一個歸絲綢品,則要交一倍加六成的關稅,加上海路運費,價格就高得離譜,根本沒有銷路,難怪山賀顯次郎在博多的時候死活不要這些東西,敢情他早知道江南的關稅制度。

在《江南邸》龍鳳七年元月第二刊中,細川賴之看到了幾個通告,又讓他震撼了一把。首先是劉浩然以丞相名義發佈《大宋官吏律》,大宋官吏此後不再分什麼流內與流外,官與吏,一律稱爲司政。而司政的錄取分爲兩部分,中央國考和分省政考,國考錄取者可授品階,分省政考錄取者則全部從無品軼的庶務員起步,三年一考覈,上優者可升授兩級,中優者可升授一級,平者不變,下者或訓誡或奪職或降職。並在各省設文華館,定期從從九品以上司政中招錄優異者爲檢修,學習半年,再加以擢升,而各省所能任命的最高官職是六品,凡七品、六品官職非文華館檢修不得授。

而翰林院除國考中錄取吉士外還定期招錄各地七品以上司政優異者爲待制學習一年,凡五品以上司政非翰林院待制不授。

而司政俸祿則大幅提高,庶務員一級別,其餘按品軼不同俸祿不同設有多項津貼,如官服津貼、出入津貼、差旅津貼、宅屋津貼,最重要的是職位津貼,如凡擔任如捕盜巡檢、緝私巡檢、運轉部工地主事等危險辛苦的職位有一定的津貼。此外每年還會根據年終考稽成績發放一定數量的補俸,每兩年根據司政就職時限和當年物價變化進行加薪。除此之外諸司政就沒有任何照顧了,房子你自己購買或租賃,出入車馬你自己置辦,公派的秘書護衛之外的小廝隨從你自己養活等等,你自己的俸祿怎麼花費不管是貪污受賄就等著廉政公署和都察御史找你的麻煩。

另外劉浩然在這份邸報上頌布了《大宋軍政司軍司政基金條律》,從龍鳳七年元月開始,犯大宋軍政公職人員,包括各級學堂的老師、教授和各地醫館醫生,每月從俸祿中扣半成,朝廷補貼一成半統一交由計部新設的基金局管理,用於各項工商經營,所得利金全部計入基金局。而所有軍政公職人員在繳納二十年後可在五十歲領取養老補貼。凡中間陣亡、傷殘、殉職等因公傷亡,可免交其餘期限基金,即日起取撫卹和傷殘補貼。

這個條律規定得非常詳細,軍中的軍士由於是有服役期的旦數年服役期滿,這些退伍軍士一般都會妥善安排,可轉爲司政基金,如果是自謀生路者可繼續自行全額繳納基金,滿二十年一樣生效。而中間軍政人員因失職、瀆職、犯罪等被奪職麼除了退還每月所繳納的半成基金,其餘一律沒有了。

還有一個通告是《大宋工商勞工基金條律》凡大宋境內的工場、商社,無論官辦、民辦或合辦僱勞工無論級別高低一律繳納基金,勞工自己繳納

半成工場商社繳納一成半,所款也交由基金局管後也可在五十歲領取養老補貼。與軍政基金不同的是,勞工基金在勞工遭解僱、轉工後由新東家照例繳納,中間失工期間,三月以內由官府補貼全額繳納,三月以上需自己全額繳納,也可申請退還基金除利金之外累積全額,而一旦入新工後又需重新繳納,期限重新計算。至於農戶基金通告則言明正在研討中,不日便可出臺。

幾張邸報看完,細川賴之看得是頭昏腦脹,無它,全是這邸報上的信息太多了,而且很多東西與他所知道的天朝上國慣例截然不同,的確需要花費一番心思去琢磨,就是去問俞通海,他也是一知半解,半天講不明白,只是大大咧咧說了一句:“我明白丞相的意思,國家不爲國民百姓生計著想便不爲國了。”

不過細川賴之更關心的是幾個大學的招生章程,因爲他看到江南一番繁華後,心裡有了一個新的想法,想仿遣唐使例,回去請幕府派遣一批留學生過來,好好學習江南的政治、科技文化和軍事知識。

他翻閱了一番,發現各個大學的招生章程大同小異,凡縣學以上、或年滿十六歲者可以報考,但是需要參加每年一次各省的省考。而這個省考是由中央統一組織,題目由中央出,再分派各省印刷成試卷,而考試科目分爲國學、算學和格物三科。

通過與雜役的聊天,細川賴之大致弄清楚了大宋現行教育體制。各地設童學,教授六歲以上童子,可爲官辦或官府許可私辦,教授國學和算學,學制六年。童學童子學滿畢業後可參加每年一次的縣考,考入縣學,成績優異者可直接考入府學,學制都是四年。縣學和府學除了繼續學習國學、算學外還增加一門格物。

而且細川賴之得知,從龍鳳七年開始,大宋施行新的考試製度。在這種制度下,考試分爲兩種,一種是學考,一種是政考。學考每年舉行一次,縣學和府學讀滿畢業或滿十六歲不入學者均可報名參加省學考,可報考各省的大學,成績優異者可報考江南大學這種最高學府,不過還需要參加一次由大學組織的考試。現在江南除了江南大學,又新設了武昌大學和杭州大學三所最高學府。

諸省大學和國家大學學兩年,主要學習國學、算學和格物細分的物理、化學等基礎知識。大學畢業後可報考各大學中更高一級的農學院、工學院、文學院、法學院、醫學院、商學院,學制一般是三至四年,在這些學院裡就要專門學習分科的專業知識。

而省考中被大學錄取者基本上就被各省新設的農科專學、工科專學、醫科專學、商科專學和陸軍、海軍預備學堂錄取。諸專學一般學制四年,學業有成後一般擔當工農技工、護醫、醫護兵和商社夥計。工作滿三年後還可報考相應專業的學院。而大學畢業者不被諸學院錄取者也可轉考陸軍、海軍軍官學堂和各科專學。

另一類考試就是分省的考,每兩年一次,非大學畢業者不得報考,省政考合格者可爲庶務,邁入司政行列,省政考前三百名者可參加也是每兩年舉行,比省政考遲一年的國考,甲等入翰林院爲庶吉士,乙等入林院爲待讀,丙等分諸省文華館爲檢修,學業滿後皆可授官。

介紹道這裡,雜役咂著嘴說:“按照此情形來看,國考高中者不出法學院、商學院這兩類,孃的,我家小二讀書還有些靈氣,現在已經入了江寧府學,要是能考入江南大學,再到法學院深造一番,乖乖,一個九品官是跑不了的。”

現在江南教新辦,而人才又亟待,所以官府在極力大辦學堂之外,各級考試都比較寬鬆,原本政考是非學院畢業者不得報考,現在放鬆到了大學畢業者。待到以後天下太平,讀書的人越發地多了,估計這考試就越發地艱難了,估計就要恢復非學院畢業者不得報考了,到時一般人就只能讀讀專學。

細川賴之琢磨了一下,準備覲見劉浩然時提出派些日本留學生到江南大學、武昌大學、杭州大學這三所最高學府學習一二,反正這些人不會參加政考,估計也不會引起太大的不良影響。

一個時辰很快過去了,俞通海招呼細川賴之去吃飯。在餐桌上,俞通海說道:“細川閣下,你運氣真正的好,三日後是丞相給衆將士授銜的日子,屆時會舉行一場盛大儀式,讓你趕上了。”

“統制閣下,這是真的嗎?請一定帶我去觀摩,一睹天朝雄軍的威容。”

“那是自然。”

細川賴之看到俞通海滿臉的得意,心頭一轉,不由問道:“請問閣下被授何銜?”

“我被授海軍少將銜。”

看到細川賴之還不知道海軍少將銜意味著什麼,旁邊的陳孝林解釋道:“此次授銜,依照丞相的意思,分爲陸海軍兩類,陸軍最高只授了中將銜,僅授五人,海軍最高只授中將,僅授我家統制的父親,海軍部尚書俞老大人,海軍少將卻僅授了三人。”

細川賴之連忙恭聲道:“恭喜少將大人了。

”其餘陳孝林、全書林、吳道平也笑嘻嘻地說道:“統制,你授了少將,可是要請客,秦淮河花船是少不了的。”

俞通海心情非常好,哈哈大笑道:“那是一定的,諸位兄弟屆時一定要到場。”

推薦一本清淡型的都市小說《守衛姐姐》,書號:1,老曾看了覺得錯,如果有書友感興趣可以去看看。不過是不是中你的口味,老曾不敢保證。青菜籮卜各有所愛。

wWw..coM

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151章 花落誰家第164章 陳氏兄弟(三)第285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二)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328章 華麗的初戰(一)第331章 天山(二)第172章 石嶺關戰役(四)第249章 四國之亂(一)第87章 大事件(一)第130章 福州(一)第152章 五德第23章 和州之戰(一)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三章第169章 石嶺關戰役(一)第290章 鬥(一)第106章 武昌(二)第224章 伐蜀(二)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174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二)第247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三)第244章 威尼斯商人(五)第168章 擴廓帖木兒第190章 南洋之戰(三)第11章 夜話第288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五)第270章 出巡之整軍(二)第33章 江南行省第334章 誰輸誰贏?(二)第47章 西線新動向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150章 風雲變幻的高麗第245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一)第15章 清澗山(二)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302章 事後(四)第165章 陳氏兄弟(四)第324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二)第77章 風波(二)第296章 驚變(二)第96章 張定邊(四)第262章 李存義第320章 大明股票交易所第251章 大明的反應第220章 越陳的覆滅第196 教皇使團(三)第224章 伐蜀(二)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137章 朱元璋回來了第十章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194章 教皇使團(一)第306章 該動手了!第74章 當塗城外(一)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222章 新大陸第6章 桃園結義第81章 千里尋夫第312章 皇帝的心思(二)第339章 軒然大波第223章 平雲南(二)第169章 石嶺關戰役(一)第79章 安慶第259章 對日政策第65章 陳友諒的野望第247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三)第19章 目標滁州(一)第28章 再戰採石磯第98章 最後一戰(二)第267章 出巡之論治第108章 分省(一)第88章 大事件(二)第103章 安豐事件(三)第131章 福州(二)第222章 新大陸第四章第159章 山東之戰第312章 皇帝的心思(二)第十章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163章 陳氏兄弟(二)第285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二)第269章 出巡之整軍第205章 漠北風雲第245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一)第88章 大事件(二)第280章 似有友人西來第282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一)第224章 平雲南(三)第67章 山賀顯次郎第189章 外籍軍團第155章 準備北伐(二)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14章 清澗山(一)第285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二)第224章 伐蜀(二)
第201章 修改第一個五年計劃第151章 花落誰家第164章 陳氏兄弟(三)第285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二)第277章 新的海洋戰略第328章 華麗的初戰(一)第331章 天山(二)第172章 石嶺關戰役(四)第249章 四國之亂(一)第87章 大事件(一)第130章 福州(一)第152章 五德第23章 和州之戰(一)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三章第169章 石嶺關戰役(一)第290章 鬥(一)第106章 武昌(二)第224章 伐蜀(二)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174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二)第247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三)第244章 威尼斯商人(五)第168章 擴廓帖木兒第190章 南洋之戰(三)第11章 夜話第288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五)第270章 出巡之整軍(二)第33章 江南行省第334章 誰輸誰贏?(二)第47章 西線新動向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150章 風雲變幻的高麗第245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一)第15章 清澗山(二)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302章 事後(四)第165章 陳氏兄弟(四)第324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二)第77章 風波(二)第296章 驚變(二)第96章 張定邊(四)第262章 李存義第320章 大明股票交易所第251章 大明的反應第220章 越陳的覆滅第196 教皇使團(三)第224章 伐蜀(二)第284章 嚴守慎(二)第137章 朱元璋回來了第十章第153章 大明帝國第194章 教皇使團(一)第306章 該動手了!第74章 當塗城外(一)第142章 賽繆爾(三)第222章 新大陸第6章 桃園結義第81章 千里尋夫第312章 皇帝的心思(二)第339章 軒然大波第223章 平雲南(二)第169章 石嶺關戰役(一)第79章 安慶第259章 對日政策第65章 陳友諒的野望第247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三)第19章 目標滁州(一)第28章 再戰採石磯第98章 最後一戰(二)第267章 出巡之論治第108章 分省(一)第88章 大事件(二)第103章 安豐事件(三)第131章 福州(二)第222章 新大陸第四章第159章 山東之戰第312章 皇帝的心思(二)第十章第115章 慈善大會第163章 陳氏兄弟(二)第285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二)第269章 出巡之整軍第205章 漠北風雲第245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一)第88章 大事件(二)第280章 似有友人西來第282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一)第224章 平雲南(三)第67章 山賀顯次郎第189章 外籍軍團第155章 準備北伐(二)第73章 江上血戰(三)第14章 清澗山(一)第285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二)第224章 伐蜀(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川县| 杨浦区| 海淀区| 台前县| 馆陶县| 全州县| 乌兰浩特市| 浮山县| 盐池县| 静安区| 宁晋县| 周宁县| 徐水县| 泸州市| 松原市| 安福县| 连州市| 饶阳县| 汪清县| 巨野县| 大荔县| 东辽县| 潼关县| 彰武县| 青浦区| 车险| 靖州| 慈利县| 灵寿县| 绿春县| 禹州市| 乳源| 宣汉县| 贵港市| 海阳市| 高青县| 文水县| 吉首市| 黄浦区| 延长县| 乌拉特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