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24章 伐蜀(二)

莫仁壽、戴壽、莫友仁、鄒興的猜測很快就被證實。衆見丁。從重慶傳來緊急軍報,就在朱亮祖率領東路明軍慢騰騰地攻巫山、圍翟塘時。西安同知大都督徐達率三萬衆兵出漢中略陽,沿著西漢江南下,一路連克大安、金牛塞、朝天嶺等天險。保寧(今閬中)守軍慌忙出兵相距,與廣元城下堪堪擋住了徐達部的去路。

保寧是吳友仁的地盤,剛好他接到翟塘急報,將主力帶去馳援羹州,保寧兵力所剩不多,幸好憑藉天險才勉強敵住了徐達勢如破竹的攻勢。可是廣元相持不過兩日,西安大都督傅友德率一萬五千衆兵出成州,攻克階州(今武都西),然後沿著白江一路南下,直取了廣元背後的昭化。

廣元城夏軍腹背受敵,不消半天便土崩瓦解。傅友德與徐達合併一處。當即沿著閬江(今嘉陵江)揮師南下,直逼保寧。而保寧是重慶北部第一道門戶,一旦這裡礙手,明軍儘可順江而下,不消幾日便可取蓬州、南充、合州,直抵重慶城下。

可是此時的保寧城缺兵少糧,難堪一擊。正當守將四處徵募棄壯,惶惶不可終日時,傅友德卻又虛晃一槍,從小道取了天險劍閣關。劍閣一失。明軍便前無擋者了,江油、粹潢、綿州(今綿陽)、德陽不到十日便紛紛或被攻陷或望風而降。

最後傅友德和徐達率部將成都平原重鎮一漢州(廣漢城團團圍住)。並制木牌數千塊,上書某月某日明軍克廣元,某月某日明軍克劍閣,某月某日克綿州、德陽。然後將這些木牌盡數投入中江(今資江)。任其漂流而下,直入長江。

沿江夏**民接到這些木牌,無不心驚。鬥志全無,只想著明軍殺到時該如何投降。

而重慶很快收到了保寧、綿州等地送來的急報,這才知道原來被明軍抄了後路。此時夏國文武百官已經明白明軍作戰的意圖。明軍不單單是東邊一路西征,還有北邊的南略。東路的作戰目的估計是攻下翟塘天險。直趨重慶城下,北路是迅佔據成都平原,讓夏國無立足之地。

東、北兩路明軍遙遙呼應,雖然相隔千山萬水,但是配合起來好像心有靈犀一般,時機、火候拿捏地恰到好處。這時夏國百官終於意識到,明軍百戰之師不是浪得虛名。

可是他們卻已經無可奈何。此時的夏國不僅失去了天時、人和,地利更不佔優勢,明軍佔據了兩湖、貴州、陝西和甘肅,幾乎完成了對巴蜀之地的三面包圍,順便從哪裡出兵都能讓夏軍防不勝防。而且從現在看來。明軍的兩路進攻是又準又狠。夏國雖然佔據巴蜀天險之地,但是兵力有限,不可能處處設防,而明軍就是看準了這一點,東路中規中舉,沿江而上。可是你如果不重點小防禦它,它能直接叩城重慶,北路算是奇兵,它不圖一時之利,沿閬江而下,直趨重慶,接應東路。而是轉戰成都,如此一來形勢爲之一變。

從保寧沿閬江而下,雖然可以直趨重慶,但是那裡山高嶺峻,夏軍可以憑藉天險層層設防,以較少的兵力堅守一段時間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可是北路一入成都平原,這裡地勢平坦,正適合北路明軍火器加輕騎部隊來回縱橫。守城,他們有火槍火炮,野戰,他們有騎兵掩殺,最重要的是成都地區是夏國賴以維持的糧倉,一旦那裡有失。孤守重慶的夏國君臣就只能當山大王了。

正所謂行家出手,一看就明白,夏國百官這時才現,他們最大的威脅不是東路,而是北路的傅友德和徐達。一個是四大名將之一,一個正在迅崛起的名將,都不是好惹的角色。別的不說,看看他們的軍銜就知道了。一個是大將,一個是上將,在明軍將領都是往最前面靠的。

夏國百官不由萬般鬱悶,你大明沒事在北邊放那麼多高級將領幹什麼?不過他們不知道,漠北、東北、西北是大明現在重點防禦和“消化”地區。所以屯集了大量的重兵,而他們的大都督也都是赫赫有名。遼陽大都督是丁德興大將,和寧大都督是馮國勝大將。西安大都督是傅友德大將。而大明6軍現在總共也才三位大將。全聚在這裡了。而非常重要的南京大都督花雲、北京大都督鄧友德、東京大都督華雲龍都纔是上將。換句時髦的話,那三大衛戍區都算是高配了。

現在西安衛戍區的正副兩位老大聯袂出手伐蜀,已經看出大明對收復巴蜀,完成天下一統的決心了。可是北路明軍的行動已經嚴重打亂了夏國的整體防禦部署,重慶的君臣有心卻無力。

這就要從夏國的軍政體制說起,明玉珍建立夏國之後,採取的是重臣分鎮制,鄒興、吳友仁、莫仁壽以平章事官職分別鎮守成都、保寧、疊關;寅英、姜猛以參知政事官職分別鎮守播州和彝陵;荊玉和商希孟以宣慰使官職分鎮永寧和黔南,聯來明軍大舉向兩湖和貴州講軍彝陵、播州(今貴州班知、黔南相繼被大明佔領。

明玉珍在的時候。這些分鎮的重臣還算聽話,在任上勤勤勉勉,爲保衛夏國安寧和恢復生產揮了重要的作用。可是當明玉珍一死,幼主繼位,太后聽政。這個制度的弊端就開始出現了。這些地方軍政大權一把抓、類似前唐節度使的重臣開始苦心經營起自己的地盤,對重慶方面不是很聽招呼了。現在明軍已經把整個夏國打了一個穿,重慶的君臣知道,這個時候那些終日想著自己一畝三分地的重臣們估計更不會聽這邊的招呼,一門心思想著保住自己的勢力和地盤。於是重慶方面只好把球踢給下面的重臣們,讓他們自行決斷。

聽到這個消息。吳友仁、戴壽、部興都急了。不同的是,吳友仁是擔心自己的地盤,保寧已經失去了半邊地盤,而且誰也不知道神出鬼沒的傅友德會不會突然又一個轉身,出兵保寧,然後南下與東路明軍會師。要是保寧一失。吳友仁可就什麼都沒有了。

部興和戴壽在擔心成都有失的情況下,也在擔心重慶的少主。成都一失,地處讓1區的重慶就會陷入缺糧的境地,但是率兵回去馳援成都,疊州又怎麼辦?幾路援軍與莫仁壽部合在一起與東路明軍對敵都打愕十分吃力,要是援軍全部抽走,莫仁壽能頂住多久?一旦疊州有失,重慶就危在旦夕。

雖然平日裡他們倆沒少爲自己謀利,但走到了緊急關頭,他們依然念及先主明玉珍的恩情1不能棄他的嫡子於不顧。

吳友仁第二日便向莫仁壽告辭,率所部火回援保寧。而戴壽和部興卻在爲誰留下來生爭持。他們倆都知道,去成都或許還有一線生機,留在疊州絕對是九死一生。最後戴壽拗不過部興,留下三千精兵,自率一萬兵馬回援成都。

過了兩日,翟塘關的南北城寨被轟得七零八落,江上的鐵索也因爲岸邊的石柱被擊毀,全部斷落江中。

“思本,你來看看這東西。”朱亮祖將一塊木板遞給了李文忠。

李文忠細細一看,上面書著某月某日明軍攻取德陽。

“朱將軍,難道傅將軍在西邊礙手了?”李文忠驚喜地問道,他早就對朱亮祖這些日子來慢慢吞吞地攻勢產生了疑惑,現在他對明軍作戰方式的理解,樞密院參軍總署的那幫人不會傻到只讓一路明軍西征伐蜀。現在巴蜀的北邊也是大明的地盤,最好的戰略就是東邊牽制,北邊奇兵南下,武沿江直趨重慶,或西入成都,動其根本。

“是的。”傅友德、徐達會分兵南下這一戰略樞密院參軍總署只告知了朱亮祖一人。但是他相信,憑藉李文忠的聰明,應該猜到這些。

“朱將軍,該是我們總攻的時候了,末將願爲前鋒。”李文忠略一思量便建言道,既然自己這方都能從“漏網”順江而下的木板知道西邊的動靜,夏軍也應該早就知道了,這個,時候他們不僅士氣大落,而且肯安會分兵西援,加上明軍這幾日用火藥和鋼鐵進行“土木工程”程塘關固如金湯的防禦已經被摧毀大半,該是趁機下手的好時機了。

“明日總攻,思本,你率第十六師爲主攻,全力攻擊南城寨,第二十師攻取羊角山,第二十二師長江第一艦隊一部取墨葉渡夏軍水寨。那兩艘火炮戰艦和網抵達的甲三百五十六重炮團歸你指揮。”

七月二十一日清晨,江面的濃霧剛網散去,只見翟塘關兩岸密密麻麻地佈滿了紅色,數萬明軍開始整隊,而江面上的戰船也開始刮動船槳,並在民夫的拉動下。緩緩地向前行駛。

由於地勢狹窄。第十六師無法完全展開,而是以縱隊形勢向南城寨緩緩推進。

不到一個時辰。兩艘火炮戰艦到位,離南城寨不到三百米的地方下鈷,並用繩索固定,而且它們搶佔了上游順風順水的有利位置,甲三百五十六重炮團先是用船隻運送至離南城寨不到兩裡的地方,然後靠肩扛人擡,將十門兩千多斤的野戰重炮和兩門一千多斤重的向炮擡到早就勘探好的炮兵陣地。忙碌了近半個時辰,終於全部佈置完畢。

看到城下站得整整齊齊的明軍步兵,還有他們身後忙綠的炮兵,莫仁壽和部興看了一會不由嘆息道:“明軍治軍森嚴,兵器犀利,誠不欺我,能敗在他們手裡。我等還有何話可說?”

突然間,剛纔還頻繁響起的號子聲、傳令聲一下子全消失了,南城塞一下子變得無比的寂靜,只有奔流不息的江水還在嘩嘩作響。

莫仁壽和鄒興眼睛一瞇,異口同聲地說道:“開始了!”

先開炮的是兩艘火炮戰艦,炮聲撕裂著江面上的空氣,一又一的炮彈呼嘯而出。向南城寨飛來。由於是總攻,艦炮和重炮都不再吝嗇了,全部換上了囤積多日卻數量不是

十二斤重的爆炸彈準確地落在了南城塞裡,轟得一聲便炸開了,旁邊措不及防的夏軍軍士頓時被炸得血肉橫飛。而重炮團也同時開火,十幾炮彈準確地落在了目標位置上。炮兵指揮官早就將南城寨摸得一清二楚,也做好了火力配置圖,重炮團和火炮戰艦隻需按照命令逐區覆蓋射擊就走了。

第一輪炮擊下去。南城寨便籠罩煙霧之中,空中亂飛的碎石許久才噼裡啪啦地落下,其中不少還帶著紅色血跡,也有一些殘肢跟著跌落在

莫仁壽和部興的臉色蒼白,這個時候他們才知道,明軍的火藥和鋼鐵究竟犀利到了何種程度。難怪武昌城、元大都城那麼堅固的雄城在明軍面前都是應聲而落。南城寨由於地勢問題,修得不是很大,但是由於它位置重要小夏軍集中了大約四千兵馬在裡面,而且由於橫江鐵索飛板已經廢掉了小上面的守軍也盡數撤到南城寨,兵力一下子增加到五千,他們原本是絕對有信心堅守一段時間。但是剛纔一輪的炮擊卻嚴重地動搖了他們的信心。

由於兵力過於集中在這麼一個小區域,數十開花炮彈幾乎都打了個大滿貫,城牆上小寨子裡,到處看到黑色的大坑和橫七豎八的屍體傷員。

沒等莫仁壽和幫興做出調整,第二輪炮擊又開始了。此時,北岸和墨葉渡也響起了炮聲,只是比起這裡來聲勢要小很多。明軍對夏軍北岸和水塞的進攻也如期展開了。

足足十輪,讓人喘不過氣的炮擊終於告一段落,莫仁壽從一處廢墟中走出來,現自己幾乎找不到落腳的地方,到處都是坑,到處都是斷木碎石,到處都是屍體和傷員。倖存下來的夏軍將士的臉上都是灰撲撲的,但是從他們的眼睛裡,莫仁壽可以看到一種絕望。

走了一段路,莫仁壽看到幾位將士正圍在那裡,他走了過去,現剛纔爲了躲避炮擊跑散的部興躺在一堆碎石上。他的眼睛無力而空洞地看著天空,胸口上有一大血跡,露出了小半截鐵片。莫仁壽知道這爆炸時亂飛的碎鐵片是最危險的,曾經有一塊從他的鼻子尖飛嘯而過,將旁邊一位親兵的半邊腦袋削去了。

莫仁壽伸手在部興早無氣息的臉上一抹,將他的眼睛合上,然後頭也不回地向城牆走去。

明軍已經將南城塞圍得水泄不通,數十個雲梯開始往城牆上搭,回過神來的夏軍趕緊衝上去,用弓箭和滾石進行還擊。可是他們網一冒頭,一排子彈打過來。又讓他們縮了回去。而時不時的有冒著煙的鐵疙瘩被扔了上來小轟的一聲又掃倒一片。

但是夏軍還是很頑強。他們躲在跺牆後面,用長槍將網爬上來的明軍捅下去,或者拼命的往下毒火把和冒著生命危險往下射箭,用血肉之軀擋住明軍的進攻。

半個時辰過去小明軍傷亡了數百人,但走進展卻非常緩慢,一直沒有佔據城牆上的一個立足點,而且南城寨的城門修在山路上,它展示給明軍的全是城牆,如同一個烏龜殼讓人無從下嘴。

李文忠立即下令轉換戰術,兩艘停止炮擊的火炮戰艦立即起錨,向岸邊駛來,然後在岸邊明軍的接應下靠了岸。南城寨緊靠著江邊修建,而且修得也不高,戰艦一靠過來,當即與城牆齊高,而且相隔不到十幾米。

莫仁壽當即明白明軍的用真,連忙招呼手下的將士往江邊聚集,可是四處都有明軍的進攻。夏軍完全被粘住了,加上剛纔一輪炮擊,它的有生力量被消耗過半,已經沒有預備隊了。

戰艦船舷當即響起一排火槍聲,接著數十塊長木板被架在船舷和城牆之間,數百揮舞著水兵刀,手持短統的水兵從木板上向城牆上衝去。上百迎上來的夏軍被一排短銳打得東倒西歪,空出一大塊。數百上了城牆的水兵迅佔據一段城牆,接應城下的步兵上來。

隨著步兵越來越多,明軍控制的城牆也越來越長,並開始向城內進軍。一個多時辰後。南城寨飄起了浴火鳳凰的大明6軍旗,在一片歡呼聲中,南城察被攻陷。莫仁壽卻躺在一個角落裡,默默地聽著那響徹天地的呼聲,最後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七月二十六日。朱亮祖率水6大軍進至銅鑼峽,距重慶不過二十里。夏國後主明升大懼。右承相劉仁勸其逃往成都,彭太后阻止道:“現勢已至此小成都也旦夕可落,有何處可逃?”於是明升遣使求降,二十八日,朱亮祖率軍進駐朝天門,接受了明升的投降。

八月初十,網趕至成都不久的戴壽得知明升已降,失聲痛哭,最後也舉城投降。八月二十九日,負隅頑抗的吳友仁在保寧城陷時自殺,巴蜀之地迅平定。()

正文 第二百二十四章 伐蜀(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目錄

如果您喜歡,請,方便以後閱讀

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

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發表。

本站提供玄幻小說,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網遊小說,網絡小說,小說下載,小說導航,如本站無意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本站所有小說的版權爲原作者所有!僅代表發佈者個人行爲,與本站立場無關!

歡迎您訪問8810讀書吧,7×24小時不間斷超速小說更新,首發站!

《帝國的榮耀》

第339章 軒然大波第202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草案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117章 細川賴之(二)第289章 亂第325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三)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288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五)第259章 對日政策第110章 中樞(一)第247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三)第257章 士兵王金貴(六)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231章 威尼斯商人(二)第33章 江南行省第132章 泉州第335章 誰輸誰贏?(三)第218章 大調整(三)第227章 陳孝閔(三)第276章 出巡之回京第219章 北方學派的出路第204章 擴廓帖木兒(二)第324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二)第224章 平雲南(三)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99章 最後一戰(三)第245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一)第219章 北方學派的出路第229章 梅花獎第265章 《明知論》(一)第256章 士兵王金貴(五)第76章 風波(一)第223章 伐蜀(一)第250章 四國之亂(二)第184章 越陳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262章 李存義第41章 治內政(一)第87章 大事件(一)第204章 擴廓帖木兒(二)第316章 第一次西征案第6章 桃園結義第19章 目標滁州(一)第286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三)第25章 和州之戰(三)第118章 細川賴之(三)第174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二)第279章 太子妃第258章 士兵王金貴(七)第206章 會盟(一)第214章 常遇春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197章 與基督國家的外交關係第250章 四國之亂(二)第190章 南洋之戰(三)第58章 火槍與火炮(二)第335章 誰輸誰贏?(三)第215章 天子之怒第196 教皇使團(三)第46章 方國珍第280章 似有友人西來第28章 再戰採石磯第228章 海外戰略第245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一)第260章 談判第223章 伐蜀(一)第271章 出巡之杭州第46章 方國珍第106章 武昌(二)第77章 風波(二)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十章第84章 江州(三)第244章 威尼斯商人(五)第11章 夜話第134章 南平(二)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第94章 張定邊(二)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85章 江州(四)第6章 桃園結義第200章 醫療和社會保障計劃第175章 入大都第212章 兀魯回河(四)第159章 山東之戰第158章 誓師北伐第278章 新的海洋戰略(二)第96章 張定邊(四)第66章 勇氣號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186章 藍玉第120章 細川眼中的江南第178章 冬第74章 當塗城外(一)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40章 龍鳳二年第149章 李成桂的抉擇第202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草案
第339章 軒然大波第202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草案第170章 石嶺關戰役(二)第117章 細川賴之(二)第289章 亂第325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三)第253章 士兵王金貴(二)第141章 賽繆爾(二)第288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五)第259章 對日政策第110章 中樞(一)第247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三)第257章 士兵王金貴(六)第322章 帖木兒的擔憂第231章 威尼斯商人(二)第33章 江南行省第132章 泉州第335章 誰輸誰贏?(三)第218章 大調整(三)第227章 陳孝閔(三)第276章 出巡之回京第219章 北方學派的出路第204章 擴廓帖木兒(二)第324章 在那遙遠的地方(二)第224章 平雲南(三)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99章 最後一戰(三)第245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一)第219章 北方學派的出路第229章 梅花獎第265章 《明知論》(一)第256章 士兵王金貴(五)第76章 風波(一)第223章 伐蜀(一)第250章 四國之亂(二)第184章 越陳第57章 火槍與火炮(一)第262章 李存義第41章 治內政(一)第87章 大事件(一)第204章 擴廓帖木兒(二)第316章 第一次西征案第6章 桃園結義第19章 目標滁州(一)第286章 錫蘭洋,我們的洋(三)第25章 和州之戰(三)第118章 細川賴之(三)第174章 孔廟與北方士族(二)第279章 太子妃第258章 士兵王金貴(七)第206章 會盟(一)第214章 常遇春第275章 出巡之試點(二)第197章 與基督國家的外交關係第250章 四國之亂(二)第190章 南洋之戰(三)第58章 火槍與火炮(二)第335章 誰輸誰贏?(三)第215章 天子之怒第196 教皇使團(三)第46章 方國珍第280章 似有友人西來第28章 再戰採石磯第228章 海外戰略第245章 新式步槍、新式火炮和新技術(一)第260章 談判第223章 伐蜀(一)第271章 出巡之杭州第46章 方國珍第106章 武昌(二)第77章 風波(二)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第8章 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第十章第84章 江州(三)第244章 威尼斯商人(五)第11章 夜話第134章 南平(二)第54章 火炮戰艦的初戰(三)第94章 張定邊(二)第305章 各派勢力的出路第85章 江州(四)第6章 桃園結義第200章 醫療和社會保障計劃第175章 入大都第212章 兀魯回河(四)第159章 山東之戰第158章 誓師北伐第278章 新的海洋戰略(二)第96章 張定邊(四)第66章 勇氣號第90章 科舉、國考(一)第186章 藍玉第120章 細川眼中的江南第178章 冬第74章 當塗城外(一)第71章 江上血戰(一)第40章 龍鳳二年第149章 李成桂的抉擇第202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草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莒南县| 米易县| 三门县| 铁岭县| 沁源县| 曲水县| 巴林左旗| 岑巩县| 新巴尔虎右旗| 铁力市| 瓮安县| 华安县| 漾濞| 嘉兴市| 沁阳市| 陕西省| 厦门市| 毕节市| 元朗区| 五台县| 奉化市| 茌平县| 建德市| 浏阳市| 湘潭县| 孟州市| 定州市| 绥棱县| 乌鲁木齐县| 浮梁县| 三台县| 丰都县| 错那县| 禄丰县| 社旗县| 徐水县| 通江县| 迁安市| 铁岭县| 马龙县| 靖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