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炮筒笨重,移動不便,先期製造的三十門大炮都被裝載在船頭上,經過試演之後,發現船頭由於在水中起伏顛簸得厲害,不宜瞄準,那個時候,人們還沒有使用大炮的經驗,就是放在平地上也是閉著眼睛向前轟擊的,更別說在船上了,只要能把火藥點燃,把鐵砂子推出去就是好傢伙,根本顧不上瞄準。
船長都是在船上生活最久的人,瞭解船比了解自己的老婆更多,很有經驗,海船的貨物一般都堆放在船尾部分,這樣才能壓得船頭高高崛起,船行走的時候才能不會鑽入水裡,相對來說,船尾平穩很多,於是,船長建議把大炮放在船尾,穩定性好的地點。
大炮本來是預備先打擊敵人的,船長振振有詞地說道:“反正在大海里跟敵人交戰的可能性爲零,只不過我們一旦不敵,乘船逃跑的時候,爲了避免被敵人追擊,這才使用大炮,我們的作戰大都是陸上交戰,大炮放在船頭,反而不便?!边@話得到所有人的認同,特別是放炮的時候產生的後坐力,讓船頭低沉下去,讓人擔心船頭是不是能一頭栽進水裡面,再也浮不上來。
船長的話很有道理,道出了當時作戰的實際情況,沈飛雄等人也沒把這種看上去蠢笨無比的鐵傢伙放在眼裡,當時甚至有人說,花了那麼多的錢製造大炮,不如多購買一些戰馬。只不過,造大炮的錢是非南子個人拿錢製造的,李晟的工匠出的點子,他們這些割據一方的人,每年都有一百萬兩的銀子的分紅,自己花不出去,就搞一些花樣出來,也在情理之中。
沈飛雄由著非南子等人去折騰,他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訓練士兵方面,寒煙州笑道:“非南子是道士,跟著他師父煉丹製藥久了,就是喜歡搞一些別出心裁的花樣,那個炮筒子跟煉丹的爐子差不多少,我看哪,出去打一次仗,就能撿回一爐子丹藥出來?!?
他的話得到大家一致認同,非南子死板板的臉上還是沒有任何表情,他雖然是製造大炮最大的贊助商,卻只管掏錢兒,不管是不是真的有用的。
大炮的產生就是這麼困難,當然,那個時候的人們根本不會想到,多少年之後,一個人用肩膀上扛一個炮筒子(擲彈筒),會把他們這樣的一艘大海船炸沉,起因就是這樣貌不驚人的鐵桶子,那個名字已經不被人記起的工匠卻是大炮的始祖,可惜,當時他就是在人們的嘲笑聲中製造出大炮來的。
準
備好了之後,沈飛雄先是率領一個萬人隊的先鋒部隊乘坐二十艘大海船,在一個綿綿陰雨的日子裡來到麻坡,他們現在儘管兵力充足,卻沒有大海船,李晟等人過去的海船被哈米爾一把火燒了個精光,只有沈飛雄和艾桐從海豚島帶來的那些大海船,說起自己的海船被毀,李晟一陣心痛,要製造出那麼多的大海船需要一年的時間,他和非南子、寒煙州三個人三個基地的海船加起來足足有二百艘,放一把火倒是簡單的緊,可惜了那些停放在仰光城外的大海船,被燒了個乾乾淨淨。
沈飛雄的先鋒部隊從距離麻坡港口尚有五十里的海邊登陸,迅速在距離海灘十里的地方構建了簡單的縱深工事,這批部隊也可以算是首批兩棲登陸作戰的部隊。
馬來西亞的暴亂士兵兩天之後得知沈飛雄的人佔領了海灘這件事的,他們這才連忙調集部隊,畢竟,十萬人的部隊沒有收攏在一起,而是分散在近百里的內陸地區,這樣,得到補給和進攻撤離都很方便機動。
馬來西亞的人在調集軍隊,沈飛雄的人在從仰光運輸部隊,雙方都在爭分奪秒地積極備戰,哪一方的速度更加快一些,誰就能更加主動取得戰爭的勝利。
沈飛雄是一個打過仗的人,很快就看出這一點,爲了防止馬來西亞人集結在一起,他決定提前發起攻擊,給馬來西亞士兵造成打擊,在實施這項行動的時候,他最需要的是援軍的支持,沒有援軍,這一萬人就會在麻坡地區面臨進退兩難的境地,當初馬來西亞人就是這麼打敗李晟的,他當時在麻坡孤立無援,是寒煙州和非南子兩個人得知消息以後,飛快趕來這纔給馬來西亞人打擊之後,李晟順利從港口撤離。
一支八千人的先鋒部隊很快集結完畢,等待作戰命令,他們遠道而來,都是步兵,沒有騎兵,作戰方式也是以弓箭遠射,近身肉搏,沒有馬上的衝擊力,跟沈飛雄以前遇到的作戰方式不一樣。
剩下的二千人做了預備部隊和守備糧草的部隊,沈飛雄親自率領先鋒部隊向北出發,他們沒有準備好決戰,相信馬來西亞人也沒有做好準備。
走出三十里之後,跟馬來西亞的先頭部隊在一片淺草灘上遭遇,熱帶地區的氣候本來就不適應北方人作戰,儘管馬來西亞只有五千人,可是他們赤著腳,在淺草灘的行動更加迅速,在悽風細雨中不受羈絆。
相對來說沈飛雄的部隊穿著皮靴,
厚厚的鎧甲,儘管士兵不遭罪,在泥濘不堪的地方還是給行動造成了不便,交戰之後,士兵的體力消耗很大,肉搏一個小時之後,沈飛雄的部隊漸漸頂不住了,前方陣線開始動搖,馬來西亞那邊又來了一支一萬人的後援部隊,投入新兵之後,沈飛雄的部隊頓時兵敗如雪崩一樣,士兵爭相逃跑,絲毫沒有鬥志,馬來西亞人只要在後面殺戮射箭就行,沈飛雄帶著人一路潰逃,到了夜裡,看不見人影了,這才穩住戰線。
連夜回到駐地,清點一下才發現,八千人只剩下四千人了,多數身上還帶著傷,沈飛雄心裡很是沮喪,沒想到這一次大敗虧輸,丟在戰場上的士兵不用說,一定是有死無生的了,這裡不是宋遼交戰,俘虜了之後還有交換俘虜的可能,在遠離大陸的馬來西亞,只能被當地人殺死。
沈飛雄斷定馬來西亞人一定會趁勝追擊,他急忙把挑出來的三千人跟原來留守的兩千人集中起來,佈防在五里的戰線上,閉門不出,等待援軍。
沈飛雄的判斷是對的,馬來西亞人士氣高漲,第二天就發起激烈的進攻,沈飛雄命令部隊堅守不出,只用弓箭射殺敵人,他們準備的弩箭發射速度快,箭頭沾上毒藥之後殺傷力更大,換箭只需要一秒鐘的時間,馬來西亞士兵在丟下兩千具屍體之後,開始採用圍困的辦法,援軍不斷開來,把沈飛雄的部隊堅守的靠近海灘的陣地圍得像是鐵桶一樣。
沈飛雄最擔心的是,馬來西亞士兵從海上攻擊過來,抄了他們的後路,過了幾天之後,這種事並未發生,這才放心下來,原來,馬來西亞士兵知道大宋人的海船速度快體積龐大,在海上作戰,他們失去了地利的便宜,遠遠不是宋人的對手,只有堅持在陸地作戰,纔有勝利的希望,這纔是知己知彼的敵人,十分狡猾,不過,這一次,沈飛雄的身邊只有幾十艘小船,只能做海上救護,不能作戰,算是撿了個便宜。
三十天之後,第二批增援的部隊才被送到海灘上,而這時沈飛雄的部隊除了死亡之外,只剩下三千還有帶傷的人了,景象非常悽慘,算一算,他帶來的一多半人死在這裡,此戰是他有生以來最慘烈的一次出征,看著身邊像是叫花子一樣的士兵,沈飛雄欲哭無淚,若不是家裡還有老婆孩子,他真的要拔劍自殺,他心痛啊,覺得對不起跟著自己一起來的那些弟兄,是他的指揮失誤,才使得那些人死在異國他鄉,屍骨無存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