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一十一節 更大的利益

據說旗昌洋行的大股東,十八歲就來到中國的約翰福布斯據說還按照中國習俗,拜了伍秉鑑做乾爹。伍秉鑑則通過旗昌洋行在美國購買了數十萬兩的鐵路股份和債券,還時不時借錢給旗昌洋行經營。有伍家在旗昌洋行中甚至有股權的傳聞。

雙方如此關係旗昌洋行當然不能不給面子,而這個洋行通過數十年在中國的經營,已經成了美國貿易巨頭,一定程度上能夠左右美國的對外政策,尤其是在中國這裡,旗昌董事的態度,往往就代表了美國政府,大使作出決定前,是要諮詢旗昌洋行的意見的。

所以旗昌洋行的股東到了,美國駐華公使立威廉從香港趕過來,也就是理所應當了。

不管國外的官方身份有多低,商人身份有多高,官方對官方是永遠不會錯的。

朱敬倫徑直走到茶行門口,站在伍崇曜讓出來的主位上,左手邊就是美國領事,非常好友的打了聲招呼。

“立威廉先生您好。大概您還不知道,我們跟英國人的談判中止了?!?

“哦,是嗎?那真的很遺憾。”

立威廉這麼說著,但是眼睛中充滿了好奇,中止不是破裂,意味著雙方以後還會繼續談,也意味著分歧還沒有到完全無法談的程度,總有一些共識。

朱敬倫笑道:“不過也是有些成果的,我方將單方面開放新安一縣與各國貿易,非常歡迎美國來新安做貿易。就像我們眼前這座茶行,會有無數的貨船沿著珠江將整個廣府的茶葉都運到這裡來,新安的貿易量將持續增長?!?

立威廉笑道:“美國商人十分樂於與中國人做貿易。對於貴方的決定,美國非常歡迎。”

朱敬倫點頭:“不過有一點,此時還屬於我方單方面開放貿易,因此要求各國目前遵照我方的管理。除非有相關談判章程出臺。如果貴國有興趣,我們也願意跟貴國進行談判?!?

此時就只有一個英國在跟廣府談判,其他國家,比如法國和美國都在觀望,他們打算等實力最強大的英國先談好之後,他們在進行談判,他們知道英國談能談出更好的結果,而清政府在國權方面異常的慷慨,一旦英國艱難談好後,他們會輕易將跟英國的協議與各國一致,按照清廷的說法,那叫做恩賞。

後來滿清名臣們給這種方式起了一個漂亮的名字,“以夷制夷”,名字很漂亮,道理說起來也很漂亮,用各國在中國的利益衝突來從中協調保證自己。

這個以夷制夷的策略,在後世爭議很大,捧的人捧上了天,說要不是李鴻章等人漂亮的執行了這些政策,中國可能會亡國,貶的人貶到了溝裡,說這種政策根本就是對國權毫無保護的消極政策。

朱敬倫作爲一個專業的外交官,他認可後一種說法,那就是這是一個十分消極的策略,而且愚蠢至極。

所謂以夷制夷,如同放開自己肥碩的身軀,讓一羣狼敞開了來吃,然後寄希望於各個野狼吃到的肉多少不一,最後打起來。

可國權這東西,讓出去一分就少一分,保住一分就多一分,打不過英法給英法就是,葡萄牙、西班牙這種沒落的貨色也能來分一杯羹,還有比這新奇的嗎?

因此朱敬倫不打算執行李鴻章等人的以夷制夷,他有自己的策略,大道理上甚至差不多,只是他不打算全面開放國權,而是儘量保全,實在迫不得已要開放的,他也必須換取到對等的利益。

他這次引入美國,當然不是因爲美國比英法更強,而是希望用美國加深英法的緊迫感,逼迫英國人儘快讓步。

當然朱敬倫的權限,僅限於在tj條約換約前,一旦雙方完成換約,朱敬倫必須按照條約執行,在時間上最多也就是幾個月到一年,所以英國人不著急,但如果他們知道朱敬倫根本就沒打算在一年後遵守tj條約,不知道他們會怎麼想了。

英國人根本不可能想到這一點,因爲朱敬倫一旦不遵守tj條約,就意味著朱敬倫將不再承認清王朝統治的合法性。也就是說朱敬倫打算反叛,這種事誰能想到呢。

美國人當然也想不到,立威廉不打算改變目前跟隨英國的外交方法,所以不打算單獨跟朱敬倫進行談判,反正就只有幾個月到一年時間,等完成了換約,以後大家按照條約執行,否則自然有英國人帶頭去揍中國人的朝廷。現在能暫時先開展貿易,纔是美國人最掛心的。

讓立威廉有些擔憂的是:“不知道貴方對關稅細則如何處理?我們希望貴方嚴格按照相關條約執行?!?

舊條約就是鴉爿戰爭後,清政府跟各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比如《中英南(京)條約》,《中美望廈條約》,甚至和比利時、荷蘭、普魯士等國相繼簽訂內容相似的條約。

打破這些條約,可是會惹來一大羣狼的,比利時、荷蘭這樣的小國,一個國家或許沒能力對朱敬倫怎麼樣,但是如果跟隨在英法聯軍身後,還是很讓人頭痛的,因此朱敬倫暫時不打算打破這些條約,更何況這些條約相比後來的一系列條約,內容上相對要好一些。

所以朱敬倫道:“當然,我們會遵守合法條約規定的?!?

說完後,伍崇曜來請示是不是可以開始了。

開業儀式一直等到現在,就是爲了等朱敬倫,現在朱敬倫來了,其他人都有些不耐煩了,尤其是那些美國商人,更是不住的抱怨。

朱敬倫點點頭,伍崇曜立刻吩咐下去,馬上噼啪的鞭炮聲響了起來,敲鑼打鼓的聲音也響了起來,舞龍舞獅的隊伍也衝向藉口的牌坊,牌坊上面掛著一個採青,能採到青的獅隊,將得到獎勵,以伍家的雄厚財力,這獎勵不會低,所以各個獅隊異常的賣力。

最終一個來自龍崗的獅隊贏得了彩青,伍崇曜獎勵了他們一百兩的大彩頭。

一聲銅鑼響,茶行開業了。

一個個夥計熟練的招呼客人,但目前的客人只有一個,就是美國旗昌洋行。

只見夥計不斷的把貨物從倉庫中搬出來,在美國商人殷切的目光中,搬運到碼頭,裝上了美國商船這些人才放心下來,他們咬了一口肥肉,值得慶賀一下。

中斷了數個月的茶葉大宗貿易,讓國際市場上的茶價都飆升了不少,而中國產出的茶葉價格卻降低了不少,這個空間將由伍家和旗昌洋行一起分享。

這一萬磅茶葉還只是第一批,是用來證明伍家實力的一筆買賣,要知道英法聯軍佔領廣州期間,一個月的貿易量就有800萬磅,這還是在萎縮的情況下,戰前的高峰是超過1000萬磅的。

現在美國人做成了第一筆生意,別的國家不可能不動心,所以接二連三的就有客戶找上門來,有的是伍家的老客戶,比如過去的港腳商人,也有一些新客戶不一而足。

洋人簽訂訂單,伍家組織船隊將廣府各地的茶葉通過珠江運輸過來,甚至從海路運輸fj的茶葉,進行加工之後,賣給洋人,利潤豐厚,很快就在赤灣打開了場面。

在十一月餘下的十天時間,伍家茶行的貿易量就奇蹟般的突破了一百萬兩。在外人看來這簡直不敢想象,但對於伍家以往的生意來說,也並不算什麼了不起的事情,他們往年跟洋人的貿易額都高達數百萬兩銀子。更何況由於廣州和gd沿海的封閉,澳門和香港早就聚集了一大羣手捧現金而沒有貨物的商人,光是零星的走私根本就沒辦法滿足他們的胃口,因此這一次交易大爆發可以說是一次長期聚集的能量釋放的結果。

可問題是美國商人的能量得到了超額釋放,而其他國家的商人卻依然沒辦法大規模採購貨物,伍家的買賣一如往昔,優先照顧了他們的美國生意夥伴,旗昌洋行可以優先得到貨物。這種情況讓其他國家的商人頗爲不滿,荷蘭、比利時這樣的小國商人就算不滿也就那樣了,可是英國商人的不滿,那是要出事的。

英國人覺得,之所以在新安他們的貿易量被美國商人超越,是因爲他們的主要根基一直都在廣州,那是從東印度公司時代奠定的優勢,所以在商人施壓下,英國人對開放廣州貿易的渴望不可阻擋了。

談判當然還是跟朱敬倫談判。

朱敬倫料想的不差,方山將上次談判中,英國人提出的朱敬倫權限問題彙報給廣府後,黃宗漢和柏貴一致同意,在朱敬倫交給他們的授權書上,蓋上了總督和巡撫的大印,並且再次來信,一再叮囑讓朱敬倫將洋人攔在新安。

只是這一次英國人的態度格外強烈,要求必須開放廣州貿易,否則他們不排除派遣軍艦前往廣州威懾。

面對這種情況,朱敬倫拖延不過去了,事實上這是他有意爲之的情況,否則他大可以向伍家施壓,讓伍家出貨不要那麼關照美國人,平衡一下,事兒就少多了。

之所以默許了伍家的行爲,就是要激怒英國人,讓英國人發出威脅,朱敬倫知道,只要英國人威脅了,那麼廣府那些官員就會慌張,慌張中的他們什麼條件都會答應的。

這一次朱敬倫打算親自往廣州走一趟,因爲他打算從廣州哪裡得到更大的利益。

第四百一十七節 引入種子第六十二節 炮聲就是信號第六百七十四節 凜冬將至第六百六十四節 特許股份公司第七百三十三節 大明的應對第四百二十七節 搗毀機器運動第三百九十六節 輿論戰起效第一百七十節 誤判第六百九十二節 赫德需要這場戰爭第七百四十四節 得意時要知進退第七百五十八節 皇權威信的下降第六百六十七節 鐵路扯動的政局第一百五十六節 英法援軍第三百八十八節 明清和談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一百二十六節 施工天分第三百八十九節 登基第三百三十八節 肇慶會戰 2第六十九節 對你很失望第六百四十二節 琉球國還是沖繩縣第七百四十五節 已無退路之人與已無退路之局第七百一十三節 湄公河三角洲之謀第四百一十八節 給日本人貸款第七百二十二節 瓜分南洋會議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一百四十五節 名揚三縣第三百七十六節 整肅軍紀第七百七十七節 倫敦和談 2第七百六十三節 大會戰序幕第七百八十四節 日軍攻佔北亰城第一百二十二節 新安交易所第七百一十一節 北極熊的衝擊第六百四十九節 日本的態度第六百三十節 深化改革 1第三百三十三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1第八百二十五節 大戰一觸即發第八十節 練兵第五百四十五節 交貨的麻煩請假幾天第四百二十節 收穫來了第八十三節 皆驚第一客卿第四百五十節 李鴻章的準備第十四節 行動(2)第六百二十二節 柏貴懷舊第六百六十一節 路通八方通鬼神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六百四十一節 琉球滅亡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八百二十七節 馬德里陰雲第四百零五節 進錯洞房 1第六百零八節 大明軍國主義第三十一節 攻城第五百四十七節 登高必跌重第六百九十四節 百團大戰第一百二十四節 招募炮兵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1第八十四節 撤退第八百一十八節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第三百六十六節 徐榮村的大買賣第六百五十九節 工業革命的衝擊第五百六十一節 軍事改革 1第一百二十五節 造謠第六百一十一節 揚州大會戰第五百四十九節 統一教育第三百七十一節 勞務輸出及移民公司第七百七十七節 倫敦和談 2第一百五十節 反入城到反割地第七百三十六節 浩瀚大洋是障礙第六百五十節 軍隊有思想了第一百八十一節 倫敦宣言第十節 門第一百二十五節 造謠第七十節 幫辦團練第二十二節 月香樓第七百三十四節 排華談判第四百三十節 認罪第三百五十六節 雷霆手段第三百五十三節 信仰崩塌第六百七十七節 經商別學胡雪巖第45節 逃亡(二)第三百一十五節 站在哪一邊第四百三十九節 金融戰第七百九十六節 後發國家的工業化路徑第八百三十一節 日本人的小算盤第八節 面試第七百八十六節 大明的傀儡政權第三百一十四 矛盾大爆發第四十七節 請纓第五十九節 收縮防守第八十三節 皆驚第三百六十五節 長江戰役第六百四十五節 琉球流亡政府第二百九十四節 收服八旗將軍第六百三十七節 英國的小動作第七百四十二節 洪天王借屍還魂第六百二十節 湘軍下江南第六百八十節 備戰第七百零六節 峴港會戰 1
第四百一十七節 引入種子第六十二節 炮聲就是信號第六百七十四節 凜冬將至第六百六十四節 特許股份公司第七百三十三節 大明的應對第四百二十七節 搗毀機器運動第三百九十六節 輿論戰起效第一百七十節 誤判第六百九十二節 赫德需要這場戰爭第七百四十四節 得意時要知進退第七百五十八節 皇權威信的下降第六百六十七節 鐵路扯動的政局第一百五十六節 英法援軍第三百八十八節 明清和談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一百二十六節 施工天分第三百八十九節 登基第三百三十八節 肇慶會戰 2第六十九節 對你很失望第六百四十二節 琉球國還是沖繩縣第七百四十五節 已無退路之人與已無退路之局第七百一十三節 湄公河三角洲之謀第四百一十八節 給日本人貸款第七百二十二節 瓜分南洋會議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一百四十五節 名揚三縣第三百七十六節 整肅軍紀第七百七十七節 倫敦和談 2第七百六十三節 大會戰序幕第七百八十四節 日軍攻佔北亰城第一百二十二節 新安交易所第七百一十一節 北極熊的衝擊第六百四十九節 日本的態度第六百三十節 深化改革 1第三百三十三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1第八百二十五節 大戰一觸即發第八十節 練兵第五百四十五節 交貨的麻煩請假幾天第四百二十節 收穫來了第八十三節 皆驚第一客卿第四百五十節 李鴻章的準備第十四節 行動(2)第六百二十二節 柏貴懷舊第六百六十一節 路通八方通鬼神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六百四十一節 琉球滅亡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八百二十七節 馬德里陰雲第四百零五節 進錯洞房 1第六百零八節 大明軍國主義第三十一節 攻城第五百四十七節 登高必跌重第六百九十四節 百團大戰第一百二十四節 招募炮兵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1第八十四節 撤退第八百一十八節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第三百六十六節 徐榮村的大買賣第六百五十九節 工業革命的衝擊第五百六十一節 軍事改革 1第一百二十五節 造謠第六百一十一節 揚州大會戰第五百四十九節 統一教育第三百七十一節 勞務輸出及移民公司第七百七十七節 倫敦和談 2第一百五十節 反入城到反割地第七百三十六節 浩瀚大洋是障礙第六百五十節 軍隊有思想了第一百八十一節 倫敦宣言第十節 門第一百二十五節 造謠第七十節 幫辦團練第二十二節 月香樓第七百三十四節 排華談判第四百三十節 認罪第三百五十六節 雷霆手段第三百五十三節 信仰崩塌第六百七十七節 經商別學胡雪巖第45節 逃亡(二)第三百一十五節 站在哪一邊第四百三十九節 金融戰第七百九十六節 後發國家的工業化路徑第八百三十一節 日本人的小算盤第八節 面試第七百八十六節 大明的傀儡政權第三百一十四 矛盾大爆發第四十七節 請纓第五十九節 收縮防守第八十三節 皆驚第三百六十五節 長江戰役第六百四十五節 琉球流亡政府第二百九十四節 收服八旗將軍第六百三十七節 英國的小動作第七百四十二節 洪天王借屍還魂第六百二十節 湘軍下江南第六百八十節 備戰第七百零六節 峴港會戰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慈溪市| 建昌县| 增城市| 广丰县| 五原县| 信阳市| 荆州市| 临洮县| 民勤县| 子长县| 泾川县| 巴中市| 永福县| 金平| 鄂伦春自治旗| 盐边县| 三台县| 乐陵市| 黎川县| 莎车县| 天等县| 胶南市| 河津市| 丰都县| 同江市| 阿克陶县| 灵丘县| 合川市| 库伦旗| 资溪县| 安新县| 洛隆县| 固镇县| 西贡区| 封开县| 嘉义县| 湛江市| 阳原县| 瑞金市| 华池县| 大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