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七十四節 凜冬將至

條約通過之後,朱敬倫長嘆一聲,屈辱啊。

但這已經是最務實的結果了,除非跟美國打一仗,否則不可能組織美國排華,而跟美國打一仗也沒什麼用,因爲即便你打贏了,歐洲國家也不可能眼看著大明滅掉美國,更不可能看大明吞併美國。

日本甲午戰爭後,吞併滿清的遼東半島尚且引來三國干涉還遼呢,大明即便打贏了美國,只要提出割讓美國領土,怕是歐洲國家都會出面干涉。

而且打不打得贏還很難說,英國多次攻打美國,連美國白宮都燒了,最後還不是要跟美國和談,美國人沒有想象中那麼軟弱,牛仔的國度,和全民持槍的民族,即便首都被佔,也不會投降的作風,很可能讓美國比歐洲國家更難對付。

打一仗唯一的好處是能夠洗涮恥辱。

現在通過一份略帶恥辱的主動條約,讓大明保留了一個移民的縫隙,儘管大規模向美國移民不可能了,但大明已經抓住機會,移民了足夠多的人,這些人的親人根據條約是可以移民美國的,這些已經在美國站穩腳跟的移民,會形成強大的移民勢能,繼續持續不斷的吸引大明移民去美國定居。

可是就像每一次大明試圖在外交上保護華人一樣,美國政府再次開始了反彈,他們的排華法案還是通過了,不過針對的不是大明國民,而是來自中國北方,留著辮子的滿清國民,這部排華法案甚至比歷史上的更加嚴格。

規定即刻起,滿清國民不得繼續移居美國,並且禁止在美國擁有地產,禁止在美國從事經營活動,禁止美國公司僱傭華人工作,禁止華人探望親屬,任何離開美國的華人,禁止再次入境,禁止華人婦女進入美國。

可以說這部排華法案幾乎一步到位,徹底滿足了美國排華勢力的願望,當然禁止的對象只侷限於滿清的華人,而持有大明護照的華人不在禁止之列。

已經能夠想象,佔美國華人半數的滿清僑民,將慢慢在美國社會消失,不管他們是不是已經取得了美國國籍,都已經不再受美國歡迎了。

促使這次排華變成現實的最根本原因,則是美國的經濟下滑,今年開始,美國的鐵路熱潮開始消退,跟歷次鐵路熱潮消退一個結果,那就是經濟危機,企業破產,工人失業,社會矛盾加劇。

顯然爲了平息矛盾,華人做了替罪羊,成了犧牲品。

歷史上,隨著1882年開始的美國鐵路建設退潮,引發了世界經濟史上的第十三次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之前的數年間,美國建造了兩倍於實際需要的鐵路。平行鐵路惡性競爭,競相削減運費,使鐵路經營入不敷出,銀行及投資者紛紛拋售鐵路股票和債券。1883年倫敦市場上美國的鐵路股票價格跌至面值以下。鐵路投資驟然萎縮。年,機車產量由2282臺下降至800臺,即下降65%。煤炭產量下降7.5%,生鐵產量下降12.5%,棉花消費量減少15.4%,甚至一直增長的鋼產量也下降了10.7%,出口減少13.4%,進口減少22%。從年,批發物價指數下降24.1%。蕭條持續了四年之久。

顯然這又是一場生產過剩引發的經濟危機,大明也不能不受到影響,因爲美國市場,已經是大明最重要的工業品生絲的第二大出口市場了。

事實上,今年大明的生絲出口已經開始下滑,朱敬倫知道,凜冬將至,有一個漫長的經濟衰退期要來了。

這一次大明不會在像上次經濟危機期間那樣,被動的承受經濟危機的打擊,朱敬倫決定採用行政手段,扶持經濟度過未來艱苦的幾年時光。

第一,作爲一個後發國家,大明的工業生產遠遠沒有到過剩的程度,大宗工業品鋼鐵和棉布都是淨進口國,上海每年進口的棉紡織品已經達到三千萬兩的規模,九龍的進口額也超過兩千萬兩,只要進行關稅保護,能夠有效抵制英美紡織品的傾銷,就能給大明資本家保留一個龐大的國內市場,棉紡織業還將繼續發展。

第二,繼續推動鐵路建設,大明的鐵路建設,可沒有形成美國那樣的投機狂潮,別說平行鐵路了,連第一條鐵路網都還沒有形成呢,有的是建設鐵路的空間。推動鐵路建設,能繼續創造一個巨大的鋼鐵市場和機械設備市場。鋼鐵和機械產業還將持續發展。

有鋼鐵機械和棉紡織工業兩大支柱性產業的持續發展,大明受影響的產業只可能是對國際市場依賴過大的茶葉和生絲。

只要鋼鐵和紡織業的發展速度,能夠彌補茶葉和生絲的損失,經濟危機對大明的影響就不會大,因爲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主要是投機引起的生產過剩危機,大明的各項工業產業還遠未達到過剩呢。歷史上,日本直到1900年才爆發了第一次資本主義性質的經濟危機,大明現在的工業化水平,顯然還沒有1900年的日本工業水平高,市場卻比1900年的日本大,只要政策措施得當,這場經濟危機不會咋滴。

朱敬倫的指令讓政府中的技術官僚們一致驚慌起來,這時代西方人應對經濟危機的辦法往往只有一個,那就是採取通貨緊縮的辦法,政府節省開支。主要目的是維持經濟危機中的貨幣信用,因爲每一次經濟危機,都伴隨著金融恐慌,銀行遭到擠兌,總有大銀行破產。

而朱敬倫的辦法則是反其道而行,採用寬鬆的貨幣政策繼續刺激經濟,技術官僚擔心這會造成大明貨幣的再一次崩潰,因此他們集體諫言,不希望政府採用行政手段擴大投入。

這又是官僚集團的因此集體性行爲,是又一次對皇權的違逆,大明官僚們越來越會獨立思考了。而且朱敬倫發現,他們已經牢牢控制了大明的政治,真正的成熟了起來。

在之前,他們甚至解決了軍人集團對政府行爲的干涉,悄無聲息的將少壯派勢力分化瓦解了。

第一節 廣州陷落第五百九十四節 加州桑蠶業和移民第三百九十三節 最後的罪惡之城第七百五十七節 德克薩斯大會戰第六百四十六節 借師復國第三百八十節 蓄髮易服第三百一十四 矛盾大爆發第七百七十五節 休斯敦大會戰 5第六百一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第八百一十節 中英太平洋協定第六百零二節 蜜月期結束了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一百七十一節 建議第三百一十三節 改革進行時第三百六十一節 軍事競賽第五百八十八節 天國從此不太平第三百三十八節 肇慶會戰 2第一百五十四節 夜讀管子第六百八十二節 拉胡雪巖一把第六百七十八節 法越戰爭第六百一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第三百四十九節 洪秀全死了第三百四十二節 誰來準備黃袍第三百一十節 引入競爭第一百二十五節 造謠第一百零六節 與東印度公司對賭第二百九十四節 收服八旗將軍第一百零四節 朱敬倫的千金馬骨第四百三十二節 敕建絲廠第四百二十節 收穫來了第七百零七節 峴港會戰 2第三百一十三節 改革進行時第六百八十節 能戰方能談第八百二十六節 挑撥失敗第三百二十四節 控制軍權第四百二十八節 錦綸堂第七百零一節 戰爭間歇第七百三十九節 此時打成本最低第六百二十六節 上海懸案第五十九節 收縮防守第三百五十四節 忠王九千歲第一百六十五節 張千山的麻煩第三百七十七節 定國旗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七百三十一節 大明的財團時代第七百節 海防戰役 3第五百八十二節 啓蒙第七百四十六節 夏威夷海戰第七百零一節 戰爭間歇第五百六十一節 軍事改革 1第一百三十二節 最大的目的第三百七十九節 變法第四百四十八節 趁亂髮財第五百七十四節 美國人在背後第三百零四節 鬧市掛印第八百二十六節 挑撥失敗第三百七十九節 變法第一百四十八節 以新會爲大本營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回失去的就是正義第三百零一節 借洋款第三十三節 擒王(2)第一百六十一節 派遣使團第七百二十六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 1第三百一十六節 九龍開港第三百九十節 新的時代第三百三十四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2第一百九十五節 橫掃千軍第三百九十八節 場外遊說 2第六百一十六節 沙俄在南下第七百九十八節 東亞大陸協定第四百二十二節 訪英第三百九十八節 場外遊說 2第六百二十六節 上海懸案第三百零七節 西方使團第三百七十一節 勞務輸出及移民公司第六百一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第五百四十八節 精神偶像的坍塌第六百四十八節 整裝待發第三百七十七節 定國旗第二百零四節 招募八旗軍第七百零四節 順化戰役 3第二百零四節 招募八旗軍第三百零七節 西方使團第46節 營救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三百七十七節 定國旗第三百四十三節 檄文第六百八十一節 整頓上海經濟第六百九十一節 抗法保皇運動第八十三節 皆驚第三節 千總之家第六節 還得進城第六百一十二節 災情第二十節 取信(4)第十七節 取信(1)第三百二十九節 兩場官司第五百九十一節 東清鐵路第五百八十四節 大不列顛之橋第五百七十節 大危機和北伐第五百七十二節 多事之秋
第一節 廣州陷落第五百九十四節 加州桑蠶業和移民第三百九十三節 最後的罪惡之城第七百五十七節 德克薩斯大會戰第六百四十六節 借師復國第三百八十節 蓄髮易服第三百一十四 矛盾大爆發第七百七十五節 休斯敦大會戰 5第六百一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第八百一十節 中英太平洋協定第六百零二節 蜜月期結束了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一百七十一節 建議第三百一十三節 改革進行時第三百六十一節 軍事競賽第五百八十八節 天國從此不太平第三百三十八節 肇慶會戰 2第一百五十四節 夜讀管子第六百八十二節 拉胡雪巖一把第六百七十八節 法越戰爭第六百一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第三百四十九節 洪秀全死了第三百四十二節 誰來準備黃袍第三百一十節 引入競爭第一百二十五節 造謠第一百零六節 與東印度公司對賭第二百九十四節 收服八旗將軍第一百零四節 朱敬倫的千金馬骨第四百三十二節 敕建絲廠第四百二十節 收穫來了第七百零七節 峴港會戰 2第三百一十三節 改革進行時第六百八十節 能戰方能談第八百二十六節 挑撥失敗第三百二十四節 控制軍權第四百二十八節 錦綸堂第七百零一節 戰爭間歇第七百三十九節 此時打成本最低第六百二十六節 上海懸案第五十九節 收縮防守第三百五十四節 忠王九千歲第一百六十五節 張千山的麻煩第三百七十七節 定國旗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七百三十一節 大明的財團時代第七百節 海防戰役 3第五百八十二節 啓蒙第七百四十六節 夏威夷海戰第七百零一節 戰爭間歇第五百六十一節 軍事改革 1第一百三十二節 最大的目的第三百七十九節 變法第四百四十八節 趁亂髮財第五百七十四節 美國人在背後第三百零四節 鬧市掛印第八百二十六節 挑撥失敗第三百七十九節 變法第一百四十八節 以新會爲大本營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回失去的就是正義第三百零一節 借洋款第三十三節 擒王(2)第一百六十一節 派遣使團第七百二十六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 1第三百一十六節 九龍開港第三百九十節 新的時代第三百三十四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2第一百九十五節 橫掃千軍第三百九十八節 場外遊說 2第六百一十六節 沙俄在南下第七百九十八節 東亞大陸協定第四百二十二節 訪英第三百九十八節 場外遊說 2第六百二十六節 上海懸案第三百零七節 西方使團第三百七十一節 勞務輸出及移民公司第六百一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第五百四十八節 精神偶像的坍塌第六百四十八節 整裝待發第三百七十七節 定國旗第二百零四節 招募八旗軍第七百零四節 順化戰役 3第二百零四節 招募八旗軍第三百零七節 西方使團第46節 營救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三百七十七節 定國旗第三百四十三節 檄文第六百八十一節 整頓上海經濟第六百九十一節 抗法保皇運動第八十三節 皆驚第三節 千總之家第六節 還得進城第六百一十二節 災情第二十節 取信(4)第十七節 取信(1)第三百二十九節 兩場官司第五百九十一節 東清鐵路第五百八十四節 大不列顛之橋第五百七十節 大危機和北伐第五百七十二節 多事之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尔市| 郧西县| 繁峙县| 平顶山市| 伊宁县| 香河县| 苏尼特右旗| 沙洋县| 南丰县| 汝南县| 吴江市| 财经| 吐鲁番市| 上犹县| 疏勒县| 西和县| 龙山县| 肇东市| 邛崃市| 林州市| 班玛县| 梁平县| 台北县| 崇文区| 桑日县| 渑池县| 明光市| 竹北市| 卢湾区| 卓尼县| 文化| 桐庐县| 盐亭县| 西乌| 周口市| 施秉县| 西宁市| 宜良县| 万山特区| 杭锦后旗| 黎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