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八十二節 啓蒙

爲了李仙得案件,美國政府跟大明進行了密切的溝通,他們認爲李仙得的行爲確實有些不當之處,並不代表美國政府的態度,而且在這次事件中,美國政府公開態度,始終是堅定的支持中國的立場的。

美國所說的這個中國立場,其實指的是他們之前支持滿清,原本的歷史上,美國駐日公使就在日本登陸臺灣之前發現了日本人的動向,並於一個月前的4月18日在美國使館接見日本外務少輔卜野景範,表示“臺灣全島爲清國所管轄”,“將阻止美國船舶及人民受貴國政府僱用。”並要求日本解僱提出“番地無主論”的李仙得。

美國的態度很明確,他們絕對不想捲入東亞爭端之中,歷史上的美國,直到老羅斯福時代之前,始終對在美洲之外的擴張很剋制,第一是擔心引起歐洲老牌強國的戒心,要知道自從美國南北戰爭之後,大家就開始擔心美國的威脅,第二則是美國本國還沒開發完呢,根本不想爲外部事務分心,第三或許也有一些所謂的政治家的理想主義色彩,總之美國在打美西戰爭之前,始終給人一種,或者說營造一種和平主義的印象。

大明政府這些年其實跟美國人關係處的相當密切,美國已經超越俄國成爲大明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僅次於英國。在茶葉貿易上,美國僅次於英國和俄國位列第三,絲織品貿易上,僅次於英國位列第二,而且大明商品出口美國市場的增長速度極快,有望十年內就能超越英國。

歷史上,日本正是因爲在美國市場上取得突破口,纔在甲午戰爭前,在生絲和絲綢貿易上,超越了滿清,給日本積累了巨大的工業化資本,而除了美國市場,在主要的生絲市場,法國日本始終都沒有超過清朝。

另外大明還向美國大量移民,同時現在每年還輸出大量的勞動力,每年去美國南方摘棉花的中國農民工,已經超過了三十萬,而且每年都在以百分之三十以上的速度增長,大肆奪取黑人的就業,逼迫大批黑人往美國北方和西部轉移,給美國各地帶來了很大的治安問題。

大明要繼續進行這些事業,就離不開美國的配合,所以本著維護中美友誼的考慮。

大明法院雖然判處了李仙得三十年監禁,但是朱敬倫卻以皇帝的身份,給予了他特赦,並且就地釋放,此舉中美雙方的報紙都進行了報道,可以說美國人民對此抱讚賞態度,認爲大明對美國是友好的。

當然這幾年美國也沒少向大明出口商品,龍頭產品正是美國南部的棉花,以及美國製造的,遠沒有英國布料細緻,但卻偏偏受到大明老百姓喜歡的粗布,西部的礦產也開始進入大明市場,主要是銅礦,在鐵礦上,他們暫時還競爭不過英國產品,不是他們的礦產比英國差,而是他們的人工成本太高價格太貴。

基本上兩國的貿易能夠達到平衡,大明少有盈餘,出口在一千萬,進口有八百萬兩,可以說是互惠互利。

美國人的問題也解決了,但這次日本侵臺問題,對中國地區的影響還在繼續。

歷史上,這次日本侵臺,其實是甲午戰爭之前,鴉片戰爭之後,第一次對中國人民影響深刻的事件,似乎老天可以放日本這樣一個冤孽在中國身邊可以刺激中國一樣。

日本侵臺,第一次讓中國民間讀書階層產生了變革的強烈衝突,最爲典型的是上海的申報,在日本侵臺結束之後的9月11日,發表社評《清國當奮志振興》,指出“清國固天地間一大邦也,反至受驚於日本一小島國,任其弁兵安駐境內,歷今數月,既不興兵驅逐,反與商議退兵”,充分暴露了清國軍事實力與政治魄力“不及他國”。在此情境之下,“安能不整頓軍制,效法泰西兵事乎”?作者進一步指出,不僅西方諸國“以新法自強”,同處亞洲的日本亦“已認真從學”,故能漸收強國之效,而“獨清圖仍然縮手,不肯篤心以效”,甚爲可惜。

申報發表這篇報道還不算什麼,因爲類似的論調,早就在洋人的報紙上多次出現了。

洋人總是以老師的身份訓誡中國人要自強云云,這讓一大批老派讀書人十分反感,他們的自尊心和自豪感讓他們無法接受洋人的說法。但是申報這篇報道不一樣,因爲申報雖然是洋人美查辦理的報紙,目的是爲了盈利,可是主編卻選用的中國人,他們希望用中國人的視角來進行新聞報道,希望用這種西方管理辦法,中國本地人視角的報紙,能夠打開市場。

所以說這篇要求清國當振奮自強,其實是出自中國知識分子之口,具有相當的代表性,這說明在中國讀書階層中,主要是在中西混雜的口岸城市,已經出現了一批受中國式教育,卻已經能夠以西方的,甚至是世界的觀點審視國際事件的知識階層了。

當然這只是少數人,比如申報的主編,蔣芷湘是一個湖南讀書人,他自己找的副主編,還是一個秀才,蔣芷湘後來也考中了進士,他們都是有深厚舊學功底的人,卻能夠順利轉變他們的世界觀,這種現象說明,中國讀書階層並不如想象中那麼頑固。

申報這篇報道的影響還不在此,意義遠超展現出幾個中國新派知識分子,而是引起了整個讀書人階層的啓蒙。

因爲就在申報發表這篇社評之後不久,很快就有守舊讀書人站了出來,以“續史樓主人”爲筆名投書《申報》,對那篇清國不自強的評論進行辯駁。以盈利爲目的的《申報》,特意頭版刊出《駁中國宜奮志振興論來書》一文。文中,“續史樓主人”盛讚大清王朝歷代文治武功,對於日本侵臺,清政府按兵不動,他辯護說並不是清軍怯弱,而是朝廷戰略戰術使然,不應長他人威風,滅自己志氣。續史樓主人還辯駁說,在學習西方軍事技術方面,大清已卓有成效,“開花炮有營,洋槍隊有營,軍裝機器有局,輪船駕駛有人”,開設廣方言館,學習西語,翻譯格致算學等“有助致富”的書籍,派遣出洋留學等,均已次第舉辦,漸有收效。而關於撤減厘金,通行輪船等政則均在酌情議行之中,以期在保護中國固有權宜的同時,杜絕洋商覬覦之漸。

這個續史樓主人顯然是一個比較瞭解洋務的傳統讀書人,可是連這種傳統讀書人,都已經開始正視洋務,將曾國藩等人進行的洋務建設看作是成績,而不是加以數典忘祖的抨擊,這從側面反映出了西方入侵對這個古老的大陸已經造成了實質性衝擊。

就在開明讀書人和保守讀書人之間辯論之際,對中國文化已經相當瞭解的一些洋人也加入了進來,一個自稱“熱愛中國”的外國自稱西友,寫了一篇“西友論中國積弊”的信投稿申報。

這位“西友”指出《申報》評論員與“續史樓主人”兩相辯詰者皆非根本問題,中國之大患不在於國勢柔弱,而在於人心渙散,造成這一局面的因素有十大端,分別是行政通道不暢,畛域界限太分,冗閒官員太多,選才不適於用,民間賦稅太微,官員俸酬太薄,國家兵力太弱,軍事防守太疏,士人自命太高,自利之心太甚。凡此十端,皆與他國少異,是乃中國困局的成因。

作者認爲,清國官場等級森嚴,拑口禁言,導致官僚隊伍唯諾成風,敷衍塞責,民隱不得上聞,政令難以下達。地方官員各自爲政,不僅“隔省督撫之司道痛癢不相關切,即同省之府廳州縣亦彼疆而此界”,即使事關軍國大計,也難以積極配合,協同進行。政界閒官太多,無事則耗費餉糈,有事則橫加阻撓,導致行政效率愈來愈低。而以科舉與捐納爲主的官員錄用方式,又決定了各級官員所學非所用,所用非所能,所能唯斂財,嚴重製約著行政人才隊伍的質量建設。政府法定稅率雖然不高,但民間實際支出卻不低,難以堵塞的稅收漏洞,導致稅收成本巨大。而官員的法定工資太微,不敷養家餬口之用,則又迫使其不得不貪腐。清政府八旗與綠營共百萬有奇,但兵餉不足,一兵之餉不敷一人之衣食,其家計更無論也,安得不另謀生計,以籌養家之資哉?既有另圖,何能專心操演,以冀技藝純熟乎?操演不能純熟,兵力安能強壯?況八旗、綠營僅爲陸軍,適於傳統的陸上安全防衛;現在,海疆日敞,海防日急,衰敗羸弱的舊式軍隊難以適應現代國防之需。

這些洋人在1874年這個時代,對中國問題的看法,可以說讓人心驚。

申報的討論很快就傳遍了各個口岸,連大明各個口岸都受到了影響,喜歡通過看報瞭解民間情勢的朱敬倫也看到了這些討論,他異常感慨,因爲他發現,西方人評價中的那些清朝社會弊病,即便是已經持續進行了十幾年改革的大明,依然存在。

唯一讓他感到寬慰的是,在這些討論的聲音中,對日本侵臺的另一個主角,大明政府,普遍給予了肯定的評論。

但朱敬倫對這些報紙討論最滿意的,主要還是大量民間知識分子的加入,這種大討論,正是對民間知識羣體的一種思想和現代意識的啓蒙。

這種啓蒙,不但在上海這個最開放的口岸產生,其實在大明的各個口岸,也因爲官府始終沒有限制言論,也因爲香港是英國殖民地而限制不住言論,早就開始萌發。

第七百六十六節 煎熬第四十九節 勝利第一百一十四節 與清廷劃清界限第七百六十六節 煎熬第七百七十一節 休斯敦大會戰 1上架第七百九十七節 戰列艦時代到來第六百零四節 唯一責任政府第一百六十六節 正反割地呢,沒空!第七百四十六節 夏威夷海戰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五百六十八節 子嗣問題第四百三十三節 官辦企業改革第七百九十六節 後發國家的工業化路徑第五百八十五節 金融市場的想象力第八十六節 英軍也喜歡鴉爿第八百節 擴大公局法案第三百四十八節 挖天國的牆角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六百一十六節 沙俄在南下第一百八十四節 後臺倒了第一百八十節 先斬後奏第六百九十一節 抗法保皇運動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2第八百零一節 赫德的圖謀第四百一十節 繼續擴大茶葉優勢第三百八十七節 婚姻介紹所第一百二十六節 施工天分第四百二十九節 一起承擔第六十一節 十萬百姓十萬兵第八十三節 皆驚第七百二十五節 大明犯了拖延癥第一百九十一節 大兵圍城第五百六十節 富則變第六百九十八節 海防戰役 1第六百九十七節 明越兄弟同盟條約第七十二節 廣東是個好地方第三百零一節 借洋款第七百九十五節 璀璨的手工藝品第三百四十八節 挖天國的牆角第四百一十節 繼續擴大茶葉優勢第八百零六節 德國人的訛詐第三百九十九節 貿易談判 1第四百四十一節 轅門終於徙木第七節 應募第二十二節 月香樓第七百七十四節 休斯敦大會戰 4第七百七十六節 倫敦和談 1第六百四十七節 開始撤僑第40節 真假巴夏禮第三百七十九節 變法第一百一十一節 更大的利益第六百四十七節 開始撤僑第一百三十四節 赫德要權第六百二十六節 上海懸案第七百一十二節 不急著當打手第六百六十三節 唐大買辦第三十三節 擒王(2)第七百一十二節 不急著當打手第九十三節 僞軍守的碉堡更好打第三百九十一節 中國種族的悲哀第七百四十八節 大明的盟友第四百二十一節 大魚上鉤第五十三節 必有重賞第七十節 幫辦團練第七百六十四節 授旗第五百九十三節 專利法的頒佈第二十七節 侯進第七百零八節 順化會戰 3第六百九十四節 百團大戰第三百二十節 發美國人的戰爭財第五百七十八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1第五百五十八節 三大鐵路第一百三十一節 給個甜棗第一百九十六節 大調兵第六百三十二節 肥皂是新產業第四節 如何處置第四百一十四節 航程第六十五節 底線第三百四十節 肇慶會戰 4第一百三十三節 借美國說事第六百節 大明的措施第二百九十六節 控制廣東 1第五百五十八節 三大鐵路第七節 應募第七百五十六節 悄然興起的教派第六百七十四節 凜冬將至第四百四十八節 趁亂髮財第一百三十二節 最大的目的第四百四十二節 另一條鐵路的命運第七百七十二節 休斯敦大會戰 2第三百零七節 西方使團第三百七十七節 定國旗第三十節 願與你結拜第四十七節 請纓第三百二十四節 控制軍權第一百六十二節 回報友誼的方式第七百二十節 頭痛的鐵路問題第三百六十二節 廣西還是福健
第七百六十六節 煎熬第四十九節 勝利第一百一十四節 與清廷劃清界限第七百六十六節 煎熬第七百七十一節 休斯敦大會戰 1上架第七百九十七節 戰列艦時代到來第六百零四節 唯一責任政府第一百六十六節 正反割地呢,沒空!第七百四十六節 夏威夷海戰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五百六十八節 子嗣問題第四百三十三節 官辦企業改革第七百九十六節 後發國家的工業化路徑第五百八十五節 金融市場的想象力第八十六節 英軍也喜歡鴉爿第八百節 擴大公局法案第三百四十八節 挖天國的牆角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六百一十六節 沙俄在南下第一百八十四節 後臺倒了第一百八十節 先斬後奏第六百九十一節 抗法保皇運動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2第八百零一節 赫德的圖謀第四百一十節 繼續擴大茶葉優勢第三百八十七節 婚姻介紹所第一百二十六節 施工天分第四百二十九節 一起承擔第六十一節 十萬百姓十萬兵第八十三節 皆驚第七百二十五節 大明犯了拖延癥第一百九十一節 大兵圍城第五百六十節 富則變第六百九十八節 海防戰役 1第六百九十七節 明越兄弟同盟條約第七十二節 廣東是個好地方第三百零一節 借洋款第七百九十五節 璀璨的手工藝品第三百四十八節 挖天國的牆角第四百一十節 繼續擴大茶葉優勢第八百零六節 德國人的訛詐第三百九十九節 貿易談判 1第四百四十一節 轅門終於徙木第七節 應募第二十二節 月香樓第七百七十四節 休斯敦大會戰 4第七百七十六節 倫敦和談 1第六百四十七節 開始撤僑第40節 真假巴夏禮第三百七十九節 變法第一百一十一節 更大的利益第六百四十七節 開始撤僑第一百三十四節 赫德要權第六百二十六節 上海懸案第七百一十二節 不急著當打手第六百六十三節 唐大買辦第三十三節 擒王(2)第七百一十二節 不急著當打手第九十三節 僞軍守的碉堡更好打第三百九十一節 中國種族的悲哀第七百四十八節 大明的盟友第四百二十一節 大魚上鉤第五十三節 必有重賞第七十節 幫辦團練第七百六十四節 授旗第五百九十三節 專利法的頒佈第二十七節 侯進第七百零八節 順化會戰 3第六百九十四節 百團大戰第三百二十節 發美國人的戰爭財第五百七十八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1第五百五十八節 三大鐵路第一百三十一節 給個甜棗第一百九十六節 大調兵第六百三十二節 肥皂是新產業第四節 如何處置第四百一十四節 航程第六十五節 底線第三百四十節 肇慶會戰 4第一百三十三節 借美國說事第六百節 大明的措施第二百九十六節 控制廣東 1第五百五十八節 三大鐵路第七節 應募第七百五十六節 悄然興起的教派第六百七十四節 凜冬將至第四百四十八節 趁亂髮財第一百三十二節 最大的目的第四百四十二節 另一條鐵路的命運第七百七十二節 休斯敦大會戰 2第三百零七節 西方使團第三百七十七節 定國旗第三十節 願與你結拜第四十七節 請纓第三百二十四節 控制軍權第一百六十二節 回報友誼的方式第七百二十節 頭痛的鐵路問題第三百六十二節 廣西還是福健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尼特右旗| 日喀则市| 静乐县| 饶河县| 临邑县| 温宿县| 潞城市| 逊克县| 平阴县| 民权县| 涟源市| 蕲春县| 泰来县| 邵阳县| 长乐市| 徐州市| 凌海市| 游戏| 咸阳市| 海阳市| 佛学| 蓬安县| 内黄县| 亳州市| 杂多县| 灌阳县| 黄浦区| 洪雅县| 新巴尔虎左旗| 朝阳区| 都昌县| 贡觉县| 克什克腾旗| 丹寨县| 新巴尔虎右旗| 元阳县| 九台市| 城口县| 衡水市| 高唐县| 荔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