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九十六節 後發國家的工業化路徑

朱敬倫並沒有可以推動這一切,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而大明政府的專家看到了,他們出臺了政策給與扶持,這是一個正常政府應該做的,大明政府這一套也不是獨創,不過是拾人牙慧罷了,西方人一直在這麼幹,日本人也學會了,大明沒道理學不會。

一開始是幾家比較低端的草編作坊開始採用電力機器,草編就是用草來編織各種工藝品和實用品,算不得什麼高端產品,草帽、草鞋、斗笠、蓑衣都可以算作草編,中國來百姓當作日常用品,西方人圖個新鮮當作收藏品,當然只是普通中產階級的收藏品,富豪還是喜歡那些官窯瓷器、珊瑚象牙工藝品之類的高端產品,主要還是中國老百姓消費,因此這種手工產品銷路極廣。

可是草編工藝複雜,往往只能手工製作,用機器目前還很難處理不夠標準化的茅草之類的纖維,倒是聽說有人搞出了蒸汽制席機,但需要的原料十分嚴格,而且質量不夠好,沒能推廣開來。

蒸汽機不好推廣,小作坊用不起,即便是大作坊也不太好應用,因爲讓一個作坊,安裝了蒸汽機,然後要經常性的進口煤炭,維護機器,對文化水平較低的手藝人來說,實在是太過困難。

但電動機就不一樣了,不需要專門的採購賣炭,運作機器,通上電,轉動開關就行了,不用了直接關掉。雖然不可能帶動什麼複雜機器生產,但手工生產中還是有大量的簡單動作可以用機器的。比如草編中的原料加工階段,需要曬草、碾草,枯燥而無聊,就可以用機器來加工。用電動機帶動碾子碾壓稻草,顯然比用人或者牲口省事多了。

於是電動機慢慢在草編工藝中推廣開來,第一個形成規模的,是東莞的厚街,這裡的草編作坊極多,引入機器之後,甚至出現了更復雜的分工合作,有的作坊不在直接加工草編,而是通過粗加工原材料賣給其他作坊生產賺錢,他們轉型成了加工原料的原材料工廠。

將當地特有的莞草從農村收上來,進行碾壓、晾曬、規整之後,賣給其他手工作坊。甚至帶動的農村將莞草都當成一種經濟作物種植了,而在之前,這可都是野生野收,沒人會專門照看的。

同樣的例子還有竹製品,從文人用的筆筒,到學生用的毛筆,百姓用的斗笠、竹蓆,各種竹筐等等,既是工藝品也是日用品,用蒸汽機加工不方便,但用電動機還是有可能的,用機器帶動傳統工具,分割竹條、竹枝,顯然比手工效率高多了。

還有皮革業,陶瓷業等等,除了工匠們已經自行開發的一些粗陋工具之外,到底還能有多少種行業可以利用電力,政府都說不好。

他們出臺的政策是,一方面鼓勵機械企業發明生產一些小型機械,一方面鼓勵作坊採購使用這些小機器,美國戰爭之後,工部就得到了每年一百萬兩的專項資金,用於推動這項工作,目前他們已經推動了一千家示範作坊,涵蓋了八十多個較大的手工行業。

同時經過宣傳,利用電力機器提高效率,已經成爲作坊主們開始討論的一種熱議了。

將來這種傳統行業,有多少可以通過新技術做大,從一千萬家手工作坊中能否誕生出幾百萬家小型工廠,從幾百萬家小型工廠中,又能誕生出幾十萬中型工廠,從這幾十萬家中型工廠中又會誕生出幾萬家大型工廠,這就是傳統國家工業化的理想道路。

而且這種道路真的有人走成了,那就是德國。

德國工業發展,並不是大工業消滅了手工業,而是手工業轉向了大工業。

最著名的例子,還是克虜伯,這家家族企業上百年來始終都是一家手工作坊而已,但是工業革命後,通過引入新技術,擴大規模,慢慢轉變成了一個工業巨頭。可即便到了現在,已經擁有了數萬名工人,手工成分其實還是保留了很多,沒有完成徹底的資本化。美國卡內基就發現,生產同樣的鋼鐵,他的公司只需要克虜伯四成左右的工人。顯然在效率上,克虜伯的工廠還比不上純粹資本化運作的卡內基鋼鐵公司。

不過光靠在傳統領域引入新技術,顯然只能拉近跟先進國家的差距,不可能超越對方,德國能夠在19世紀末超越英法等先進國家,靠的絕不僅僅是在傳統領域中採用新技術,改進生產工藝,使老行業煥發青春。

德國能超越英國和法國,靠的更多的是開發新領域,創造新的產業。

比如積極創立發展電氣、化工等新興工業部門,新產業帶來的爆炸性推動力,才最終使德國一躍成爲歐洲頭號工業強國。

大明近幾年來其實也在複製這種路線,電力工業開始蓬勃發展就是一個例子,但電力行業在大明的意義,只是在傳統領域引入了新技術,猶如運輸業中引入了鐵路,是一種基礎設施,算不上全新的產業。

在化工領域也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比如火藥工業推動出來的肥皂業,就是化工產業,儘管不是什麼高附加值化工產業,但卻開始培養出了第一代化工人才。

而在高附加值的化工領域,因爲一次性投入高,投資回收週期長,但相對利潤也較高,顯然是一種資本和技術雙密集產業,不是一般商人能玩得轉的,有錢的沒技術,有技術的未必有資金。因此這個起步格外難,第一家介入煤化工的,是一家肥皂工廠。

這家肥皂廠一開始只是生產肥皂,同時爲諾貝爾公司提供甘油原材料,慢慢他開始直接生產硝化甘油給諾貝爾供貨,這樣就需要引進製造硝酸的工藝。一步步沿著產業鏈攀升,最後他們發現,他們加工硝石生產硝酸的設備,跟德國生產氮肥的設備很相似。於是通過調整工藝,他們試製成功了氮肥。

這只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名字也很不顯眼叫做白又淨肥皂公司,通過生產日用肥皂攫取了第一桶金,慢慢摸爬滾打到了生產廢料,才真正成了氣候,走到這一步他們用了十年,那時候已經是1885年了。

大明和法國的戰爭,讓糧食價格高漲,肥料的生意自然就好。幾年時間,就賺取了第二桶金,迅速發展壯大。之後開始研發出了桑樹專用的肥料,甘蔗專用的肥料等等。大明跟美國開戰的時候,他已經成了一個化工巨頭。並且切入了諾貝爾壟斷的火藥領域,從諾貝爾的供貨商成長爲了競爭者。

但白又淨肥皂公司的主業並沒有放在火藥上,戰爭結束後,就結束了火藥生產。利用戰爭期間新引進的設備,他們決定生產染料。

這又是一塊利潤很高的產業,全世界的化學染料都被德國壟斷,連英國都只能給德國供應煤焦油,德國加工後返銷給英國的紡織企業,大明的棉紡織工業也大量進口德國的染料。

戰後白又淨公司的染料迅速搶佔德國染料的市場,而戰後這波經濟增長高峰,助推了他們的發展。

大明戰後棉紡織市場,在棉紗產業上,依然大量進口英國和印度棉紗,但棉布產業已經佔據了本國八成的市場份額,不但壟斷了低端粗布,將美國粗布趕出了大明,還搶佔了英國細布大量的市場,目前在城市中跟英國細布已經開始分庭抗禮。

紡織業的發展,讓染料產業迅速膨脹起來,藉助染料產業的發展,白又淨肥皂公司,再次埋上一個新的臺階,躍升爲千萬兩營業額的巨頭公司,加上他們所擁有的技術優勢,即便兵工廠這樣的什麼都想做的怪物,想搶他們的食吃,都下不了嘴。

引入新技術,開發新產業,大明在工業化道路上已經走上了正軌。

跟德國一樣,化工產業的總值不高,連國民總值的一成都不到,只相當於百分之一的樣子,但是這個產業的意義在於,他的附加值很高,他會帶動新的機械設備行業,化工行業的附加值高,化工設備的附加值自然也就高,因此這種產業往往是一種產業升級意義的行業。

隨著鐵路、電力和化工三大工業化主力推動,大明結束對美戰爭之後,又獲得大筆戰爭賠款經濟體系中注入了大量資本,雖然統一北方給政府財政北上了沉重的包袱,可對民間企業來說,得到的是一個巨大的投資空間、原料產地和銷售市場,因此經濟發展速度極爲驚人。

短短三年時間,新開辦企業就有一萬多家,而工業增加資本翻了一番。猶如普法戰爭後的德國,經濟如同嗑了猛藥一般,以一種野蠻的勁頭在增長。

任由這種勢頭增長十年,大明工業就將輕鬆超過法國,僅次於美國、德國,和英國並列第三。而這只是說工業,就像歷史上大多數時間一樣,中國的經濟總量根本不敢算,真要算的話,恐怕現在已經跟美國差不多,甚至比美國都高了。

但這種平靜總是那麼的寶貴,1897年年底,法俄兩國公開了雙方早在1891年時候就簽訂的密約,這幾年一直在大家猜測中的法俄同盟暴露在了世界面前,法俄通過此舉向世界表明,法俄兩國已經做好了應對一切公開挑戰的可能。

法俄同盟的公開,讓本就緊張的世界局勢更加緊張,一場世界範圍內的軍備競賽開始了,大明也概莫能外,因爲與大明安全相關的日俄兩國,都加入了這場軍備競賽之中,大明被迫應戰。

第一百九十一節 大兵圍城第三百四十九節 洪秀全死了第一百七十六節 只要活不下去的那些人第五百八十五節 金融市場的想象力第六百二十節 湘軍下江南第三百八十四節 工業革命種子 2第八百一十三節 瓜分西屬殖民地第六百零五節 反彈第七百五十四節 史上最大殲滅戰第三百六十七節 大明的阿拉斯加第六百二十三節 太平天國有奸商第六百三十二節 肥皂是新產業第三百三十七節 肇慶會戰 1第四百三十節 認罪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第三百節 歸程第七百三十一節 大明的財團時代第一客卿第六百五十節 軍隊有思想了第三百二十八節 大造軍艦第一百八十八節 兵變第一百五十節 反入城到反割地第六百零五節 反彈第三百四十節 肇慶會戰 4第二十二節 月香樓第三百一十節 引入競爭第六十九節 對你很失望第三百三十五節 開科舉第七百八十九節 一統天下的準備第六百三十四節 大明的以夷制夷第七百七十一節 休斯敦大會戰 1第六十九節 對你很失望第三百一十六節 九龍開港第二百九十六節 控制廣東 1第六百八十節 能戰方能談第三十節 願與你結拜第一百九十一節 大兵圍城第七百五十七節 德克薩斯大會戰第六百七十六節 新明英商約第三百零四節 鬧市掛印第六百八十節 備戰第七百四十九節 新生派力量第三百三十節 發行債券第六百一十三節 反鐵路運動第36節 巡撫拉攏第四百一十二節 曾國藩南下事件第七百八十四節 日軍攻佔北亰城第三百八十九節 登基第六百五十九節 工業革命的衝擊第七百九十六節 後發國家的工業化路徑第六百八十三節 阜康財團第一百八十八節 兵變第六百二十九節 求新自強圖存衛道第五百七十二節 多事之秋第六百九十六節 明法戰爭爆發第四百二十節 收穫來了第一百一十九節 十三行巨鱷第三百六十節 浮出水面第六十五節 底線第七百八十七節 赫德威脅英國人第五百五十六節 不要讓人絕望第六百七十節 私有墾殖地第三百三十四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2第四百零五節 進錯洞房 1第七百九十五節 璀璨的手工藝品第三百一十五節 站在哪一邊第七節 應募第五百五十二節 怡和絲廠第一百一十二節 商業大轉移第七百九十八節 東亞大陸協定第一百三十五節 交代後事第八十六節 英軍也喜歡鴉爿第六百零五節 反彈第七百五十三節 佩科斯戰役第六百七十一節 環太平洋華人圈第八百節 擴大公局法案第五百六十九節 商戰第七百七十四節 休斯敦大會戰 4第一百一十六節 求才若渴第三百零三節 一封信第六百零八節 大明軍國主義第五十節 被挖出來了第四百一十一節 大明的鐵甲艦第一百四十節 反割地運動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事改革 3第八百零三節 英國人的打手第一百八十八節 兵變第五十二節 回城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二十節 取信(4)第七百九十二節 中國統一的過程第三百六十二節 廣西還是福健第七百七十三節 休斯敦大會戰 3第五百五十五節 絕望之中的燈火第三百節 歸程第一百四十節 反割地運動第一百一十四節 與清廷劃清界限第三百四十五節 楔形衝擊第五百四十四節 小看了英國人第六十六節 單騎降夷
第一百九十一節 大兵圍城第三百四十九節 洪秀全死了第一百七十六節 只要活不下去的那些人第五百八十五節 金融市場的想象力第六百二十節 湘軍下江南第三百八十四節 工業革命種子 2第八百一十三節 瓜分西屬殖民地第六百零五節 反彈第七百五十四節 史上最大殲滅戰第三百六十七節 大明的阿拉斯加第六百二十三節 太平天國有奸商第六百三十二節 肥皂是新產業第三百三十七節 肇慶會戰 1第四百三十節 認罪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第三百節 歸程第七百三十一節 大明的財團時代第一客卿第六百五十節 軍隊有思想了第三百二十八節 大造軍艦第一百八十八節 兵變第一百五十節 反入城到反割地第六百零五節 反彈第三百四十節 肇慶會戰 4第二十二節 月香樓第三百一十節 引入競爭第六十九節 對你很失望第三百三十五節 開科舉第七百八十九節 一統天下的準備第六百三十四節 大明的以夷制夷第七百七十一節 休斯敦大會戰 1第六十九節 對你很失望第三百一十六節 九龍開港第二百九十六節 控制廣東 1第六百八十節 能戰方能談第三十節 願與你結拜第一百九十一節 大兵圍城第七百五十七節 德克薩斯大會戰第六百七十六節 新明英商約第三百零四節 鬧市掛印第六百八十節 備戰第七百四十九節 新生派力量第三百三十節 發行債券第六百一十三節 反鐵路運動第36節 巡撫拉攏第四百一十二節 曾國藩南下事件第七百八十四節 日軍攻佔北亰城第三百八十九節 登基第六百五十九節 工業革命的衝擊第七百九十六節 後發國家的工業化路徑第六百八十三節 阜康財團第一百八十八節 兵變第六百二十九節 求新自強圖存衛道第五百七十二節 多事之秋第六百九十六節 明法戰爭爆發第四百二十節 收穫來了第一百一十九節 十三行巨鱷第三百六十節 浮出水面第六十五節 底線第七百八十七節 赫德威脅英國人第五百五十六節 不要讓人絕望第六百七十節 私有墾殖地第三百三十四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2第四百零五節 進錯洞房 1第七百九十五節 璀璨的手工藝品第三百一十五節 站在哪一邊第七節 應募第五百五十二節 怡和絲廠第一百一十二節 商業大轉移第七百九十八節 東亞大陸協定第一百三十五節 交代後事第八十六節 英軍也喜歡鴉爿第六百零五節 反彈第七百五十三節 佩科斯戰役第六百七十一節 環太平洋華人圈第八百節 擴大公局法案第五百六十九節 商戰第七百七十四節 休斯敦大會戰 4第一百一十六節 求才若渴第三百零三節 一封信第六百零八節 大明軍國主義第五十節 被挖出來了第四百一十一節 大明的鐵甲艦第一百四十節 反割地運動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事改革 3第八百零三節 英國人的打手第一百八十八節 兵變第五十二節 回城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二十節 取信(4)第七百九十二節 中國統一的過程第三百六十二節 廣西還是福健第七百七十三節 休斯敦大會戰 3第五百五十五節 絕望之中的燈火第三百節 歸程第一百四十節 反割地運動第一百一十四節 與清廷劃清界限第三百四十五節 楔形衝擊第五百四十四節 小看了英國人第六十六節 單騎降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县级市| 瑞金市| 高雄市| 尼勒克县| 丰镇市| 五华县| 剑河县| 库尔勒市| 贵溪市| 龙岩市| 孟津县| 远安县| 金溪县| 秭归县| 石狮市| 濮阳县| 大方县| 安仁县| 六安市| 长治县| 庆城县| 托里县| 吴江市| 竹北市| 大埔县| 灵寿县| 龙陵县| 上虞市| 陕西省| 通辽市| 迭部县| 海门市| 濮阳市| 当雄县| 永丰县| 亚东县| 望都县| 嵊州市| 盐源县| 阳城县| 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