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八十八節 兵變

這一夜,新安很多士兵都沒有安心入眠,一個個軍營來回串聯,這是一33帶有濃厚宗族特點的軍隊,士兵全都來自於新安大大小小的宗族,他們沒有一個是來自於失去了一切的流浪漢的,沒有一個是來自與無組織的外地人的,全都新安人,全都是宗族子弟,全都有宗族開具的具保,所以他們天然就有一個組織在軍隊中,那就是宗族紐帶。

他們找朋友,找老鄉,找親戚,不斷的流動,將廣府不肯給發餉,還罷了朱大人的官,不但罷了朱大人的官,還要猜測他們,官府是要卸磨殺驢,今後沒了軍餉,大家怎麼辦?

沸騰了一夜,第二天,新安縣勇營有史以來第一次,開始了大規模的士兵開小差現象,有組織的人就這點不好,出事了第一時間不是想著自己解決問題,而是找組織。

很多士兵回到家裡,向家長求救,向族長求救,很多宗族族長也在串聯,朱敬倫給士兵們發的軍餉真的很豐厚,對有些貧窮的,整族都給別人當佃戶的宗族來說,那真的是一筆不能放棄的酬勞。很多族長都驚動了,他們不能不管不顧,他們也在串聯,不過他們的辦法是找官府,希望新安縣能繼續用這些兵,至於錢的問題,他們也知道不打仗了,朝廷不可能養兵,所以他們願意降低軍餉,哪怕給一半也行了。

可他們找不到說事的人,因爲朱敬倫不見了,他被耆齡免職了,就不能住縣衙了,沒人知道他去了哪裡,士兵們是找到了組織,新安縣卻無組織了。

朱敬倫能去哪裡,這個世界上好像沒有他一個家,但卻有一座屬於他的墳,香山縣他母親那座孤墳,他回到香山請林家人幫他重新搭建了草廬,繼續守孤墳,讀天書。

對墳裡埋著的那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女人,朱敬倫總是充滿了奇怪的感覺,不是愧疚,也不是懷念,而是感慨,他從許多人口中都聽到過,這個女人自從馬老三和侯進回去看她,只帶去了朱敬倫的話後,就一直堅持她兒子朱二已經死了。

生命與生命之間真的有這麼深的牽絆嗎?

他不知道,但他知道很快就會有很多生命,捲入一場大勢之中,會有很多生命消逝,而這一切都是因爲他,他發誓如果這次成功了,他會讓這場慘劇,在這個國度永遠消失,如果這次失敗了,他會永遠消失。

他綢繆了這麼久,隱忍了這麼久,他突破了很多人類的道德防線,也做出了許多泯滅他良知的劣跡,他壓上了一切,跟這個世界正式交一次鋒,跟這個時代進行一場決鬥,跟這個制度狠狠的摔打一場。

守墓的第三天,朱敬倫聽到了一個消息,新安縣亂了,這不是朱敬倫密謀的,而是一切自然發生的。

縣令不在,縣丞也不在,這個縣雖然不能說權力真空,但卻是羣龍無首。

造成混亂的原因,不是那些縣勇,他們是有組織的。

他們的族長、鄉紳沒有找到朱敬倫這個縣令,找到了侯進這個統領,可是侯進說他他麼的也幾個月沒見一個大子的軍餉了,他也沒辦法,可即便這樣,他們依然沒有鬧事。

那些疍民煙鬼士兵就不一樣了,三個月不發軍餉,這些人大多一身劣跡,抽菸,賭錢,酗酒,平時攢不下多少錢,現在軍餉沒有,大煙也沒有,滿肚子怒氣。

縣城空虛,加上本就是疍民中的渣子,過去是混幫會的,打家劫舍沒有,坑蒙拐騙常幹,煙癮犯了就沒有什麼顧忌了,他們直接平了縣城中的幾個煙館,美美的抽了一頓大煙之後,這才發現自己闖下了大禍,竟然把煙館的打手們殺了一地,一不做二不休,殺人放火一番,接著跑去赤灣打算搶一把洋行,哪裡纔是富得流油的地方。

他們的進攻被赫德警察部隊給擋住了,五百警察足以擋住兩千無組織無紀律的疍民士兵,赤灣港受到威脅,鄉勇軍隊此時失去了組織,侯進都調不動軍隊了沒有軍餉發,各家幹各家的事情去了,彷彿一夜之間就解散了一樣。

赫德馬上向香港發出求援信,額爾金已經回國,但包令手下還有一千士兵,馬上增派了五百人前來支援,港口守住了,但是洋人的士兵登岸了,洋人的軍艦也進港了,洋人出現在赤灣港,又引發了連鎖性的混亂,赤灣村的居民生怕洋人的軍隊對他們現在的財富和地位產生影響,他們的鄉勇第一時間組建起來,然後敲響寺廟的鐘聲,這是朱敬倫一次演習時候定下的規矩,一面鐘響,八方支援,四里八鄉的鄉勇都趕過來了,包括那些剛剛離開軍營,還帶著步槍的縣勇。

他們包圍了赤灣港,一片混亂,局面沒人說的清。

赤灣村人說洋人想要侵港,洋人說疍民想要劫掠,鄉勇說讓洋兵撤走,洋人堅決不肯,赤灣村堅信洋人要來奪港,對峙開始了。

朱敬倫沒想到這種局面,但是他知道肯定會很混亂,沒有權力真空,就不可能有軍事政變,這是一條鐵律,一個嚴密的組織,就代表了一種秩序,在打破這個組織之前,就無法消滅這種秩序,所以他是有意讓新安陷入混亂的,混亂了,然後重新洗牌,重新搭建規矩,信的秩序在舊制度的餘燼之中新生。

這種混亂還會持續多久不知道,朱敬倫希望能快一些,不要讓他等太久。

不會讓他等太久的,因爲有一些人等不起。

無坑地區的客家士兵現在一共有三千,罕見的是,其中讀書識字的人竟然就有一千。

方山在這裡招兵,只要那些最窮的,窮的要活不下去的,小點、瘦點都沒關係,但是一個老的都不要,但是對一種人例外,那就是讀書人,只要識字,他就要,五坑地區的客民確實到了山窮水盡的時候了,過去頗有些高人一等的讀書人在這裡,爲了一口飯吃,什麼事情都肯幹。

可是一旦官府突然斷了他們的餉銀呢。

當方山告訴他們官府不但斷了他們的餉銀,還罷了爲他們請命的好官朱敬倫,並且要開始裁兵的時候,他們會怎麼辦?

他們不知道,他們就靠著朱敬倫的軍餉活呢,他們一家人都要靠這軍餉活呢,這軍餉足夠豐厚,可是這裡是山區,外面被土人團勇阻斷,物價高昂,他們的軍餉最多也就能維持他們和他們家人的餬口問題,斷了軍餉,就是斷了口糧。

他們不知道怎麼辦,方山告訴他們怎麼辦,他們不知道去哪裡,方山告訴他們去哪裡。

方山告訴他們,得討餉,方山告訴他們,去廣州,去廣州討餉,找總督要活路!

一羣有家室,最離不開軍餉的客家鄉勇,對一直給他們活路的方山無比的信任。

於是他們下山了,他們身揹著步槍,饒小路繞過所有土民團員的封鎖,走出了大山。

他們屬於高明,跟佛山只隔著一條河,渡過河就是南海縣地界,距離佛山鎮不遠了。

他們並沒有渡河,一直沿河北上,一直到了高明和高要兩縣交接的地方纔找到船,過了河已經不是南海縣,而是南海縣北邊的三水縣白坭市了。

白坭市就是後世的白坭鎮,這裡位於珠三角腹地,四周多肥沃桑田,出產上等蠶繭,水路發達,成爲富商巨賈營商的主要聚集地,號稱“西江第一大港”,“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戶商”,是一座相當繁榮的市鎮。

這種商業市鎮自然不會缺船,半租、半強迫下,弄到了幾十艘大小不一的商船,然後定好次序,直接從水上開往廣州城。

在廣州上游已經到了傍晚了,這時候去廣州,不能在關門前進城,就是大麻煩,在河邊灘塗夜宿了一夜,刻意等到第二天清晨,才順流而下直達廣州城。

一艘小船率先登岸,這裡的戒備十分鬆懈,一個個兵勇異常懶散,都是綠營兵,沒什麼精氣神。

他們小船上一共二十來個勇兵,穿著是新安縣勇的勇服,頭戴斗笠,身背步槍,還是很顯眼的,在碼頭上集合列隊,各種口號吸引了很多人圍觀,但直到他們快到城門時,綠營兵喝問他們。

城門前的綠營兵問他們是哪裡的兵勇,可有關防調令。

一個軍官命令立定稍息,徑自走到城門口。

態度蠻橫:“老子們是新安縣的縣勇,來找到大人要餉的,少他麼管閒事!”

一邊說著一邊招呼他的人進城。

綠營軍官招呼了不少人在這裡,並且有人已經準備關門了,一聽是鬧餉的,哼哼笑笑,什麼都沒說,擺了擺手,他的人立馬就各幹各的事兒了,任由這二十來個新安縣勇進城。

原因很簡單,他們的餉銀上邊也欠著呢,每個月倒是能發點,可連半餉都沒有,要不是能在城門這裡搜刮一下進出商賈百姓,連飯都吃不起。

所以小軍官覺得,讓新安縣勇鬧一鬧也好,前幾日他們的縣令都來鬧過,這事兒全城都知道,那縣令倒是好樣的,還真沒聽過有縣太爺幫大兵頭要餉的,可惜也被罷了,如今這世道啊,也許鬧一鬧也好,新安縣的人要是能鬧到餉,大家沒準跟著沾光。

一個恍惚,突然看到又一船兵靠岸了,還是來鬧餉的,這次綠營兵軍官都沒有攔,裝看不見任由他們進城了。

一船又一船,綠營軍官發覺不對勁了,立刻讓士兵關城門,這鬧餉鬧的也太邪乎了,幾十個人他不在乎,上百個人稍微有點多,可現在他看到幾百人來了,怎麼敢大意。

但爲時已晚,突然他們發現,被他們放進城去的縣勇,不知何時已經悄然匯聚,列成了陣勢,看到他們行動,洋槍已經對準了他們,不止他把守的這道城門,他發現內城的小南門也被人控制了。

而城門外還不斷的有士兵登岸,人數恐怕都有上千人了,軍官腦子裡突然蹦出來一個念頭:這不是鬧餉,這是兵變!

第六十四節 發動總攻第七百三十節 商業內戰第五十五節 圍三闕一第五百九十七節 我是有原則的第六百四十六節 借師復國第三百四十三節 檄文第五百四十九節 統一教育第六百二十二節 柏貴懷舊第六百四十一節 琉球滅亡第五百六十二節 軍事改革 2第三百八十五節 進京城第六百四十九節 日本的態度第四百四十二節 另一條鐵路的命運第一百三十三節 借美國說事第二百九十九節 珠江之王第六百九十一節 抗法保皇運動第七百三十五節 請洪秀全幫個忙第五十九節 收縮防守第九十九節 土地和祖宗都不能放棄第七百二十五節 大明犯了拖延癥第一百三十七節 丁憂制度第六十八節 援兵來了第六百六十一節 路通八方通鬼神第五百六十七節 規範鄉村自治 2第四百二十一節 大魚上鉤第七百三十九節 此時打成本最低第九十七節 圍魏救趙第六百六十八節 唐郝合作第一百八十一節 倫敦宣言第一百六十一節 派遣使團第七百二十六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 1第六百四十一節 琉球滅亡第六百三十四節 大明的以夷制夷第五十六節 惹一身騷第四十八節 捨身第四百一十五節 巴黎世博會第四百一十九節 打造工業鄉紳第七百九十七節 海軍軍備競賽第八百一十五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1第40節 真假巴夏禮第一百三十三節 借美國說事第一戰第七百四十二節 洪天王借屍還魂第八百二十節 提前的新農村建設第一百一十一節 更大的利益第七百八十五節 唯有巧手來捏合第八百一十一節 國際局勢複雜化第三百九十七節 場外遊說 1第五百五十七節 柔情宰相俾斯麥第十八節 取信(2)第38節 救人第八十三節 皆驚第六百八十七節 組建戰時內閣第三百八十四節 工業革命種子 2第四百零二節 皇帝的鴨子第六百二十節 湘軍下江南第八百一十四節 夾縫中的國家第六百五十一節 留給日本的時間不多了第五百五十二節 太平軍北伐第九十九節 土地和祖宗都不能放棄第四節 如何處置第一百四十四節 美麗的誤會第三百九十一節 中國種族的悲哀第七百五十七節 德克薩斯大會戰第七百八十六節 大明的傀儡政權第七百九十七節 戰列艦時代到來第六百五十七節 政治和文化遺產第七百二十八節 赫德的財政政策第八百二十八節 德國需要保證第七百二十節 頭痛的鐵路問題第五百四十七節 登高必跌重第六百五十八節 東亞霸權第一百八十八節 兵變第六百二十三節 太平天國有奸商第四百零七節 真的洞房第一百二十七節 迷惑英國人第五百六十七節 規範鄉村自治 2第七百八十九節 一統天下的準備第35節 見柏貴第三百九十八節 場外遊說 2第六十八節 援兵來了第七十一節 敵國外患者第四百五十二節 李秀成三打上海第五百七十五節 赫德的改變第四百三十七節 等香餌的金鰲第六百八十二節 拉胡雪巖一把第十一節 謀城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六百二十三節 太平天國有奸商第七百三十八節 不是已經開戰了第六百二十八節 終於可以大張旗鼓了第三節 千總之家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六百八十節 能戰方能談第七百一十三節 湄公河三角洲之謀第四百一十節 繼續擴大茶葉優勢第五百四十七節 登高必跌重第四百節 貿易談判 2第七百九十六節 後發國家的工業化路徑第五百七十六節 決定未來的那些大事
第六十四節 發動總攻第七百三十節 商業內戰第五十五節 圍三闕一第五百九十七節 我是有原則的第六百四十六節 借師復國第三百四十三節 檄文第五百四十九節 統一教育第六百二十二節 柏貴懷舊第六百四十一節 琉球滅亡第五百六十二節 軍事改革 2第三百八十五節 進京城第六百四十九節 日本的態度第四百四十二節 另一條鐵路的命運第一百三十三節 借美國說事第二百九十九節 珠江之王第六百九十一節 抗法保皇運動第七百三十五節 請洪秀全幫個忙第五十九節 收縮防守第九十九節 土地和祖宗都不能放棄第七百二十五節 大明犯了拖延癥第一百三十七節 丁憂制度第六十八節 援兵來了第六百六十一節 路通八方通鬼神第五百六十七節 規範鄉村自治 2第四百二十一節 大魚上鉤第七百三十九節 此時打成本最低第九十七節 圍魏救趙第六百六十八節 唐郝合作第一百八十一節 倫敦宣言第一百六十一節 派遣使團第七百二十六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 1第六百四十一節 琉球滅亡第六百三十四節 大明的以夷制夷第五十六節 惹一身騷第四十八節 捨身第四百一十五節 巴黎世博會第四百一十九節 打造工業鄉紳第七百九十七節 海軍軍備競賽第八百一十五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1第40節 真假巴夏禮第一百三十三節 借美國說事第一戰第七百四十二節 洪天王借屍還魂第八百二十節 提前的新農村建設第一百一十一節 更大的利益第七百八十五節 唯有巧手來捏合第八百一十一節 國際局勢複雜化第三百九十七節 場外遊說 1第五百五十七節 柔情宰相俾斯麥第十八節 取信(2)第38節 救人第八十三節 皆驚第六百八十七節 組建戰時內閣第三百八十四節 工業革命種子 2第四百零二節 皇帝的鴨子第六百二十節 湘軍下江南第八百一十四節 夾縫中的國家第六百五十一節 留給日本的時間不多了第五百五十二節 太平軍北伐第九十九節 土地和祖宗都不能放棄第四節 如何處置第一百四十四節 美麗的誤會第三百九十一節 中國種族的悲哀第七百五十七節 德克薩斯大會戰第七百八十六節 大明的傀儡政權第七百九十七節 戰列艦時代到來第六百五十七節 政治和文化遺產第七百二十八節 赫德的財政政策第八百二十八節 德國需要保證第七百二十節 頭痛的鐵路問題第五百四十七節 登高必跌重第六百五十八節 東亞霸權第一百八十八節 兵變第六百二十三節 太平天國有奸商第四百零七節 真的洞房第一百二十七節 迷惑英國人第五百六十七節 規範鄉村自治 2第七百八十九節 一統天下的準備第35節 見柏貴第三百九十八節 場外遊說 2第六十八節 援兵來了第七十一節 敵國外患者第四百五十二節 李秀成三打上海第五百七十五節 赫德的改變第四百三十七節 等香餌的金鰲第六百八十二節 拉胡雪巖一把第十一節 謀城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六百二十三節 太平天國有奸商第七百三十八節 不是已經開戰了第六百二十八節 終於可以大張旗鼓了第三節 千總之家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六百八十節 能戰方能談第七百一十三節 湄公河三角洲之謀第四百一十節 繼續擴大茶葉優勢第五百四十七節 登高必跌重第四百節 貿易談判 2第七百九十六節 後發國家的工業化路徑第五百七十六節 決定未來的那些大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辉南县| 昌平区| 南川市| 贵港市| 郸城县| 利辛县| 教育| 云阳县| 淮滨县| 唐山市| 洪洞县| 新昌县| 手游| 河东区| 灵石县| 昭苏县| 沙河市| 仁布县| 兖州市| 西丰县| 涞源县| 冕宁县| 黄龙县| 平果县| 桑植县| 苗栗市| 宿迁市| 布尔津县| 莲花县| 白银市| 巴彦淖尔市| 陆良县| 邯郸市| 通城县| 柏乡县| 武强县| 高台县| 龙海市| 台东县| 塔城市| 襄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