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五十二節 太平軍北伐

果然李秀成的態度十分強硬,太平軍必須駐紮上海,能容許明軍進駐已經是他的底線,現在洋人要來他多不能答應,更不用說恢復上海原狀,太平軍還要撤出的問題。天籟小說ww『w.⒉

英國人的態度也很強硬,太平軍在這裡,他們就無法安心。

互相不斷扯皮,而且李秀成根本不跟洋人談,奇怪的是,他能容許徐榮村見他不叩拜,但不能容忍洋人見他不叩拜,說起來還是偏見使然,看不起洋人。

經過激烈的互相扯皮,一個月之後,洋人和李秀成才互相讓步。

英國人之所以讓步,是因爲他們決心不動兵了,這時候普法戰爭已經分出了勝負,在9月的色當會戰中,拿破崙三世帶著八萬多法軍向普魯士總參謀長毛琦投降了。

如果戰爭就此結束,那倒也乾脆,可問題是法國皇帝投降了,法國人還無法接受失敗,國內生了政變,資產階級勢力宣佈組建了共和國,他們並不打算投降,而普魯士則決定繼續戰爭,向巴黎進軍。

維持歐洲大陸平衡,是英國人的國策,他們不能容許這個外交原則受到破壞,相對於歐洲大陸平衡,上海就顯得無足輕重了。

他們無法預計普魯士進軍巴黎,會對歐洲平衡造成什麼重大挑戰,現在他們必須防止普魯士過於強大,稱霸大陸,然後威脅英國,因此英國決定在解決歐洲問題前,絕對不能將精力用到其他方向。

無法武力干涉上海問題,那就只能選擇妥協退讓。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太平軍攻佔上海之後,目的是爲了這裡的財富,所以並沒有禁止貿易,可是他們在這裡,洋人是不敢來的,結果是一羣大明和太平天國本地商人大獲其利,太平天國商人主要是做本地生意,而大明商人卻在做國際貿易,長久下去,很有可能大明要將洋人的貿易地位取代,到時候即便談好了,洋人也失去了在上海的貿易地位。

所以英國商人給政府施加了巨大的壓力,最終英國政府決定儘快讓步,讓本國商人儘快恢復利益。

英國人放棄要求太平軍撤出上海的要求,但是租界中依然不能駐軍,太平軍只能駐紮在縣城一側。

至於明軍的駐紮地,幾方經過妥協之後,都接受了明軍駐紮在英美租界和上海城之間,也就是原來法租界的位置。

顯然在各房妥協之下,法國人的利益被出賣了。

至於法國人會不會答應,現在的法國政府自己都顧不過來,到時候再說吧。

當然讓李秀成和洋人讓步的條件不止這些,否則李秀成先不能答應。

英國人做出了承諾,不干涉太平天國跟大清國的戰爭,他們的艦隊將保持中立。太平軍這才允許英國人恢復在英美租界的駐兵。而大明爲此進行了擔保。英國和太平天國雙方,無論誰破壞了中立原則,大明將動用本國力量進行干涉。

於是上海暫時在英國力量、太平天國力量和明軍力量之下,形成了一個平衡。

對李秀成而言,如果能讓洋人保持中立,他的北伐才更有可能成功,爲此他能接受英國軍隊再次回到租界。對英國人來說,既然暫時無法武力介入,加上本身意願就不強烈,答應保持中立,換取重新控制租界,也是劃算的。

協議達成之後,太平軍釋放了英美俘虜,甚至將武器都交還給了他們,但是那些線膛大炮、多管機槍他們扣下了,吃過這些武器的虧之後,太平軍很希望能得到這些武器,但這點武器對數量龐大的太平軍來說,遠遠不夠,於是他們詢問大明是不是能製造這些武器,同時他們也將樣品送回天京,讓天京的工匠儘快仿製。

隨著太平軍撤出租界,上海的秩序迅恢復,洋人第一時間回到租界中迫不及待的想要重新恢復貿易,但這時候他們現,大明商人已經建立了強大的貿易優勢地位,現在中下層的商業體系,是太平天國本地商人控制,他們將太平天國控制區的貨物往上海,大明商人進行收購,完全取代了過去大洋行的地位。現在這些大洋行,自能從大明商人手裡拿貨了。

但英國商人還是恢復了銀行業的生意,因爲這個領域,大明商人還沒有觸及到,票號的業務跟銀行的業務是互補,而不是競爭。

隨著上海問題解決,李秀成的軍隊也完成了休整,暫時不可能直接過江,因爲左宗棠的淮軍還在太倉守著呢。

之前汪海洋等雜牌部隊一直在圍攻這裡,但他們出工不出力,加上左宗棠的部隊確實不好對付,他始終沒有打下這裡,但卻也阻擋了左宗棠救援上海,給李秀成本部兵馬攻打上海爭取到了時間。

等李秀成完成對上海的佔領之後,左宗棠的攻勢也減弱了。

李秀成主力進行休整之後,馬上度過吳淞江,這時候從江西轉運的十門克虜伯巨炮也運到了前線,在這些大炮的轟擊之下,寶山縣、嘉定縣的城牆如同薄紙一般,左宗棠楚軍似乎被嚇到了,竟然無法組織有效的防禦,輕易被李秀成本部精銳擊退。

何止是左宗棠被嚇到了,汪海洋也被嚇到了,他之前還滿腹牢騷,不太願意消耗兵力,藉口說楚軍悍勇,極力誇張攻打這些地方的困難,結果李秀成二話不說,將他的軍隊撤到第二線,自己本部上去,三下兩除二將左軍擊退。

這對汪海洋的震懾是非常巨大的,等到李秀成要攻打鎮洋縣的時候,汪海洋主動請纓,顯然他被李秀成的實力折服了。李秀成也不拒絕,汪海洋部輕易收復了鎮洋縣。

這麼輕易,主要是因爲左宗棠主動撤退了,全部主力撤到了崇明縣,也歸屬太倉州,但是位置是在長江之中,是一個大沙洲,要攻取這裡,必須得有水師。

此時整個長江以南,都被李秀成收復,這比當年李秀成開創蘇福省的時候,威勢更大,藉助這股威勢,李秀成返回天京,滿朝上下只有慶賀的生意,絕無半分雜音,他此時對太平天國的掌控,才達到了巔峰。

這時候開始準備北伐了,第一步調遣水師輔助汪海洋部攻打崇明縣,一旦攻佔崇明縣,這裡將成爲北伐的基地。同時以配合汪海洋,輔助北伐,他給楊輔清下命令,讓他擇機從銅陵、蕪湖向江北進攻,攻佔泥叉河一帶。

因爲這一帶是以三河鎮爲駐地的鮑部的轄區,目的就是讓楊輔清牽制鮑部,給汪海洋渡江提供支援。

至於躲在安慶當土皇帝的曾國荃的反應,現在也摸不清了,因爲曾國藩到了安慶。

事情果然不一樣了。

本來的設想是,楊輔清向江北動佯攻,鮑部肯定不會讓阿思本艦隊去崇明縣。

可是鮑部寧肯放楊輔清安然登岸,也將主力艦隊調到了崇明幫助左宗棠,結果是楊輔清進入無爲一帶跟鮑部生了6戰,而太平軍艦隊則在崇明跟阿思本艦隊生了水戰。

兩場戰鬥一時間都打的難分難解。

都是以蒸汽風帆戰艦爲主的水師,在狹小的長江下游水道進行作戰,基本上就是擺開陣勢進行對轟的場面,十分的壯觀,但沒有什麼藝術色彩,在兩岸無數愛好看熱鬧的人眼中,打了個兩敗俱傷結尾。

從九月打到十月,這場戰爭不得不草草收尾,因爲曾國荃部動了。

當看到吉字營的旗幟出現之後,早就對湘軍產生了天然懼怕的太平軍主動撤退,當然主要還是楊輔清並不想消耗自己的兵力,以此爲藉口將江北三萬大軍全部撤回池州。

爲此李秀成起了對楊輔清的彈劾,可是在一羣洪姓王爺的力保下,最後洪秀全都站了出來,也只是罰了楊輔清半年俸祿了事。

太平軍北伐未遂,但因此而生的變化還是有的,太平軍和滿清雙方紛紛向大明訂購軍火。

太平軍向大明訂購1oo門克虜伯巨炮,價值1ooo萬兩銀子,滿清同時也看上了這種大炮,是李鴻章訂購的。

不同的是太平軍竟然還希望大明能賣給他們一批鐵甲艦,他們同樣拿出1ooo萬兩銀子,向大明兵工廠訂購十艘。

但兵工廠的態度,則是不想賣,哪怕郝可久很想掙這筆錢,但他還是覺得不應該賣,他打出軍國重器,不能輕易與人的藉口反對,但是對向滿清出口巨炮卻非常支持。

朱敬倫覺得這個晉商掌櫃出身的兵工廠總辦的立場有問題,似乎他是傾向於滿清的,所以當工部和禮部爲此爭論到了尚書省,接著官司打到朱敬倫這裡後,朱敬倫不得不表態了。

“鐵甲艦可以賣,讓他們打水戰,與其6地上打的血流成河,不如讓他們把銀子都耗在水上,畢竟能少死人啊。”

但是賣給李鴻章大炮的問題,朱敬倫覺得他得跟郝可久好好談談,於是馬上就召見了郝可久。

第一百二十五節 造謠第三百二十四節 控制軍權第七百八十七節 赫德威脅英國人第六百八十九節 外交準備第七百五十一節 打造前敵基地第二十節 取信(4)第五百七十節 大危機和北伐第五十九節 收縮防守第一百八十九節 鬧餉還是造反第一百七十三節 軍事演習第一百一十一節 更大的利益第六百五十七節 政治和文化遺產第四百三十二節 敕建絲廠第四百四十九節 各方聯動第一百六十節 北京陷落的震動第四百二十五節 傳統和現代第五十七節 該拼命時要拼命第十六節 行動(4)第三百九十七節 場外遊說 1第五百八十節 議割臺灣第四百五十三節 問問繳獲賣不賣第六百八十三節 阜康財團第二百零二節 超人第七百三十六節 浩瀚大洋是障礙第一百四十一節 人民動員起來了第三十四節 蛇無頭第六百二十七節 鐵路狂熱第三百七十一節 勞務輸出及移民公司第六百八十節 能戰方能談第八百一十七節 讓城裡人回農村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七百八十六節 大明的傀儡政權第四百二十二節 訪英第六百一十二節 災情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三百三十一節 徙木立信第八百零七節 中德同盟談判第二百九十三節 發兵肇慶第七百零二節 順化戰役 1第六百二十七節 鐵路狂熱第六百九十九節 海防戰役 2第二百零三節 整編第七百五十七節 德克薩斯大會戰第四百二十二節 訪英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第一百六十七節 收穫民心第五百五十一節 李秀成的上海第三百九十一節 中國種族的悲哀第六百五十二節 情況激化第二百九十九節 珠江之王第四百一十四節 航程第六百二十八節 終於可以大張旗鼓了第一百零八節 軍事大欺詐第六百九十八節 海防戰役 1第一百六十二節 回報友誼的方式第七百五十節 美國人的反攻第九十四節 全靠演技 1第六百五十六節 戰爭財請假幾天第六百一十四節 生產自救第六百五十八節 東亞霸權第一百四十八節 以新會爲大本營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三百九十節 新的時代第五百九十三節 專利法的頒佈第三百七十六節 整肅軍紀第三百七十三節 湘軍撤圍第七百二十六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 1第一百二十八節 互相指責第五百六十五節 教育改革 2第三百二十六節 美軍顧問第七百八十八節 吞併滿清的基礎第四百三十三節 官辦企業改革第三百四十節 肇慶會戰 4第一百九十節 朱敬倫出山第一百七十一節 建議第三百八十九節 登基第六百九十一節 抗法保皇運動第六百五十五節 佔領長崎第六百四十一節 琉球滅亡第七百八十四節 日軍攻佔北亰城第三百六十二節 廣西還是福健第兩百零一節 主心骨第七百九十九節 新都城和新國名第五十三節 必有重賞第一百八十九節 鬧餉還是造反第六百二十六節 上海懸案第五百九十三節 專利法的頒佈第五百九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重新開工第六百一十二節 災情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上架第六百八十五節 大明政變第四十八節 捨身第七十六節 英軍襲來第四百四十九節 各方聯動第三百四十一節 威震天下第二十三節 墨琴第七百四十六節 夏威夷海戰第七百七十八節 一樣的甲午
第一百二十五節 造謠第三百二十四節 控制軍權第七百八十七節 赫德威脅英國人第六百八十九節 外交準備第七百五十一節 打造前敵基地第二十節 取信(4)第五百七十節 大危機和北伐第五十九節 收縮防守第一百八十九節 鬧餉還是造反第一百七十三節 軍事演習第一百一十一節 更大的利益第六百五十七節 政治和文化遺產第四百三十二節 敕建絲廠第四百四十九節 各方聯動第一百六十節 北京陷落的震動第四百二十五節 傳統和現代第五十七節 該拼命時要拼命第十六節 行動(4)第三百九十七節 場外遊說 1第五百八十節 議割臺灣第四百五十三節 問問繳獲賣不賣第六百八十三節 阜康財團第二百零二節 超人第七百三十六節 浩瀚大洋是障礙第一百四十一節 人民動員起來了第三十四節 蛇無頭第六百二十七節 鐵路狂熱第三百七十一節 勞務輸出及移民公司第六百八十節 能戰方能談第八百一十七節 讓城裡人回農村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七百八十六節 大明的傀儡政權第四百二十二節 訪英第六百一十二節 災情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三百三十一節 徙木立信第八百零七節 中德同盟談判第二百九十三節 發兵肇慶第七百零二節 順化戰役 1第六百二十七節 鐵路狂熱第六百九十九節 海防戰役 2第二百零三節 整編第七百五十七節 德克薩斯大會戰第四百二十二節 訪英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第一百六十七節 收穫民心第五百五十一節 李秀成的上海第三百九十一節 中國種族的悲哀第六百五十二節 情況激化第二百九十九節 珠江之王第四百一十四節 航程第六百二十八節 終於可以大張旗鼓了第一百零八節 軍事大欺詐第六百九十八節 海防戰役 1第一百六十二節 回報友誼的方式第七百五十節 美國人的反攻第九十四節 全靠演技 1第六百五十六節 戰爭財請假幾天第六百一十四節 生產自救第六百五十八節 東亞霸權第一百四十八節 以新會爲大本營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三百九十節 新的時代第五百九十三節 專利法的頒佈第三百七十六節 整肅軍紀第三百七十三節 湘軍撤圍第七百二十六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 1第一百二十八節 互相指責第五百六十五節 教育改革 2第三百二十六節 美軍顧問第七百八十八節 吞併滿清的基礎第四百三十三節 官辦企業改革第三百四十節 肇慶會戰 4第一百九十節 朱敬倫出山第一百七十一節 建議第三百八十九節 登基第六百九十一節 抗法保皇運動第六百五十五節 佔領長崎第六百四十一節 琉球滅亡第七百八十四節 日軍攻佔北亰城第三百六十二節 廣西還是福健第兩百零一節 主心骨第七百九十九節 新都城和新國名第五十三節 必有重賞第一百八十九節 鬧餉還是造反第六百二十六節 上海懸案第五百九十三節 專利法的頒佈第五百九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重新開工第六百一十二節 災情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上架第六百八十五節 大明政變第四十八節 捨身第七十六節 英軍襲來第四百四十九節 各方聯動第三百四十一節 威震天下第二十三節 墨琴第七百四十六節 夏威夷海戰第七百七十八節 一樣的甲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治县| 蓝山县| 永济市| 潮州市| 辉县市| 朝阳区| 河间市| 石泉县| 安陆市| 泰兴市| 江川县| 来宾市| 上思县| 鲜城| 吐鲁番市| 奉新县| 多伦县| 清新县| 南木林县| 台山市| 永吉县| 宣恩县| 景泰县| 鹤山市| 商南县| 怀仁县| 禄劝| 莫力| 礼泉县| 普格县| 保山市| 纳雍县| 澄城县| 买车| 扎兰屯市| 宜兰县| 玉屏| 科尔| 罗城| 秀山| 波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