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九十一節 抗法保皇運動

1885年,大明海陸軍都已經進入了最後的準備階段,海軍接收到了所有的軍艦,陸軍招募到了足夠的士兵。

國際局勢似乎並未受到大明擴軍備戰的影響,月召開的柏林會議還是召開了,這次會議無關乎東亞局勢,而是一場討論非洲事務的主題會議,會議上美國代表試圖將禁酒問題提上日程也被各方拒絕。

這場會議打著擴大在非洲貿易的旗幟,唱著給非洲人帶去文明的高調,掩蓋不住瓜分非洲的實質,這在全世界引起的影響是巨大的,東方的日本和大明紛紛轉載相關報道,用大標題報道列強瓜分了非洲,並不是所有的大明報紙編輯都有如此戰略眼光,關鍵是歐洲自己的報紙都這樣報道,他們的話語權很容易影響其他國家和民族的觀念。

經過教育普及,報紙和相關教材的啓蒙,大明的知識階層早就不是過去那麼保守,他們知道非洲,知道世界,讓人遺憾的是,農耕民族天生的對外界不感興趣的本性,讓他對於列強瓜分非洲事件不甚敏感。倒是日本人十分警覺,將此看作是日本的危機,既然列強已經瓜分了非洲,如果亞洲沒有保護自己的力量,列強遲早也要瓜分亞洲。

但日本人的危機感跟傳統的強調文化相結合,竟然開始掀起日本應該在列強瓜分亞洲之前,佔有亞洲其他土地,爲亞洲人保住生存空間。幾乎就在瓜分非洲會議結束不久,日本思想教父福澤諭吉發表了脫亞論,號召日本要積極向外擴張,日本不但自己要文明開化,也要帶領朝鮮文明開化。

大明知識界對外擴張的興趣,始終比不上日本人,因爲他們還沒從國家向外擴張中看到好處,同時一個巨大的目標始終將所有人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那就是滿清,一統中國天下的傳統思想將無論老派新派都擰成了一股繩,北伐的呼聲始終是大明對外擴張的最大呼聲,將擴張方向放在北方,這是這麼多年來輿論界始終堅持的主流。甚至在法國日益逼近越南的時候,都有人認爲大明不應該管越南事務,而是抓住機會,獲取法國的支持,北伐中原,一統天下。

不過大明“落後”的權力制度,讓權力掌握在少數精英手中,儘管輿論自由的報紙,對政府的批評從來沒有斷絕過,可是政府有足夠的權力自行其是,反而慢慢開始習慣了在罵聲中做事,不再在乎輿論聲音了。日本則是採取了嚴格的新聞管制措施,直到二戰戰敗之前,日本都不是一個新聞自由的國家。

二三月份結束的歐洲瓜分非洲會議,沒給大明的擴軍備戰產生任何影響,戰備情況依然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同時海軍還制定出了多個相關的作戰計劃。

大明海軍軍官中,由於有數百名都是1867年跟朱敬倫去巴黎博覽會時候,進入英國軍校學習過的軍官,因此十分盛行英式海軍思想,那就是崇尚進攻式海軍路線。他們的作戰計劃主要還是進攻性的,打算戰爭一爆發,立刻調集主力南下,在法國海軍主力調到東方之前,摧毀法國殖民地海軍力量,配合陸軍直接在西貢登陸,一舉蕩平法國殖民地武裝。

在法國將海軍主力調到東方之後,則聚集主力艦與法軍在南海一帶決戰。以全殲海軍,獲取制海權爲上。如果與法軍的決戰失敗,則退守到珠江口一帶,全力保證京師安全。分艦隊則駐守澎湖廳,巡視臺澎金夏地區,防範法國海軍北上上海。

海軍認爲,法軍極有可能北上上海,重新奪回當年被大明奪走的上海法租界。

這個計劃朱敬倫閱後建議修改,他認爲福健(含臺灣)海防,應該集中於陸上,以要塞炮臺爲主,海軍爲輔。等於放開了臺灣海峽給法軍,讓法軍可以從容北上。

第一法國放著大明不打北上的可能性很低,除非能完全掌握制海權,否則北上有可能被大明斷絕後路。第二朱敬倫毫不擔心法國去爭奪上海租界,一旦法國勢力再次進入上海,英國人只會更支持大明。

陸軍擴編之後,開始進行緊急訓練,但一時之間武器裝備不可能馬上生產出來。

大明的軍火基本是能夠自足的,但那是正常情況下,這種緊急擴軍一倍的情況,還不是大明軍事工業能夠消化的。

大明生產陸軍武器的,主要是兵工廠和毛瑟兵工廠。毛瑟70式步槍是明軍列裝步槍,其實就是歷史上德軍裝備的毛瑟1871式單發步槍。但之前兵工廠纔是最大生產商,複製了毛瑟步槍後,定名爲“五年兵工”式步槍,意思是大明五年(1870年)定型生產。

因爲兵工廠的仿製,當年毛瑟公司是跟兵工廠打過官司的,可是兵工廠當時得到了陸軍的支持,因爲毛瑟公司初建,根本就滿足不了軍隊的需要,在看到毛瑟一年只能交付陸軍幾千只步槍之後,陸軍主動拿著樣品找兵工廠複製的。

而兵工廠根基深厚,很快就成了步槍的主要供應商,毛瑟公司損失頗大。直到後來因爲施耐德事件,大明頒佈了專利法後,毛瑟公司纔得到了補償,兵工廠用今後每生產一隻步槍,支付毛瑟公司一兩銀子的專利費,跟毛色達成了和解。光是收取專利費,毛瑟公司就得到了幾十萬兩的補償。毛瑟兄弟用這筆錢,不斷的擴建工廠,已經擁有年產十萬只步槍的產能,兵工廠則能年產三十萬支步槍。

可這樣的產能依然不可能滿足百萬軍隊的需求,況且戰爭一旦開打,損耗的武器裝備將會更多,軍隊希望能保證充足的武器供應。

所以在工部的協調下,大明其他機械工業企業也開始抓緊時間添置設備,調試工藝,加入了兵工生產的大潮,傳統的軍火商佛山炮行得到了大筆訂單,鐵行也承接了部分訂單,陳聯泰機器廠也擁有了生產軍火的能力。

短時間內這些企業獲利頗豐,但戰後卻將他們拖入了破產的深淵,那是後話了。

目前的局面是陸軍得到了軍火供給保證,不斷的裝備新兵,加緊訓練形成戰鬥力。

陸軍也有自己的軍事計劃,他們跟海軍的計劃不一致,海軍希望第一時間直接進攻法國殖民地的中樞西貢,陸軍則希望以鐵路爲依託,第一時間攻佔越北。兵部居中協調,決定齊頭並進,開戰之初,大明有充足的兵力進行兩線作戰,而且能在兩線上都取得兵力優勢。

開戰第一個月內,陸軍就計劃完全奪取越北,同時還在海軍的配合下,攻佔整個南圻。之後的進軍方向,如果海軍能夠取得制海權,則繼續兩線作戰,一面從越北不斷南下,收復越南首都順化,另一面則從西貢朔湄公河而上,攻取法軍控制的柬埔寨。

如果順利的話,一年之內就能徹底收復整個越南,之後陸軍的主要作戰計劃就應該轉入防禦,等待海軍與法軍決戰的結果了,如果海軍戰勝,這場戰爭就結束了,如果海軍失敗,陸軍則將成爲阻止法國捲土重來的唯一力量,今後的戰爭將發展成爲陸戰爲主,沒海軍什麼事了。

海陸軍在對軍隊完成了基本整編之後,都開始以自己的作戰計劃爲核心,進行鍼對性的訓練。

時間在緊張中到了七月份,越南政壇突然再次發生變故,越南小朝廷跟殖民主子法國鬧翻了。

去年越南人又弄死了一個皇帝,就是繼被阮文祥等權臣和宮妃勢力弄死的協和帝之後繼位的建福帝阮福昊。

這個阮福昊之所以被毒殺,原因還是因爲權力之爭,他因爲對阮文祥把持朝政不滿,因此打算利用阮文祥和後宮學妃之間的姦情,處死阮文祥,結果就在他打算動手的前夜,學妃給他的藥裡下了毒,他當夜就死了。

阮福昊繼位之時才十五歲,當政半年,十六歲就駕崩,十五歲就敢向權臣動手,頗有幾分康熙的威風,但可惜沒有康熙的手段,而他的權臣也比鰲拜更沒有節操,試想一想,如果當年鰲拜跟孝莊勾搭成奸的話,康熙小子能搬到鰲拜嗎?沒有康熙的條件,卻要幹康熙的事兒,他死於愚妄,像光緒那樣在慈禧的淫威之下茍活纔是他唯一的選擇。

阮福昊死後,他弟弟阮福明繼位,年號咸宜,是爲咸宜帝。這個咸宜帝就比他哥哥咸宜多了,登基後唯權臣之命是從,他安安穩穩的做了半年皇帝,也沒有被弄死,也給了權臣穩定朝政的機會。

朝政穩定之後,面對步步緊逼,一步步奪走越南朝廷權力的法國勢力,權臣們終於開始反撲了。

這時候另一個權臣登上了舞臺,他就是跟阮文祥合作,阮文祥控制內政,他控制軍事,一文一武瓜分越南權力的尊室說。

1885年7月4日夜到5日拂曉,尊室說在順化起兵,攻打法國“欽使府”和法軍駐地。經過幾個小時的戰鬥,抗法軍失敗,尊室說護送咸宜帝阮福明逃離王宮到廣治省。

這就是越南歷史上有名的抗法親王運動。歷史上這場運動,對已經跟法國正式交戰的滿清沒有影響,但對於一直按兵不動的大明來說,這卻是一直等待的介入越南事務的契機,早就決定開戰的赫德馬上將此事稟明朱敬倫,建議馬上聯絡咸宜帝君臣,將他們接到大明控制區建立流亡政府,並正式與法國交涉。

第一百八十三節 拿破崙的想法第十八節 取信(2)第七百八十九節 日德紛爭第三百零一節 借洋款第三百六十四節 楚軍撤退第三百六十節 浮出水面第五百四十七節 登高必跌重第三百二十七節 抓住這個人才第七百六十六節 煎熬第五百六十一節 軍事改革 1第八十九節 先到沙井第七百二十四節 這有德國什麼事第五百五十六節 兩個新國家第五十一節 封港第三百一十一節 教育體系第四百五十三節 問問繳獲賣不賣第五百六十五節 教育改革 2第六百八十七節 組建戰時內閣第六百九十一節 抗法保皇運動第八百二十五節 大戰一觸即發第七百五十二節 在墨西哥外交戰第八百二十七節 馬德里陰雲第四百零四節 迎娶第四百四十七節 戰爭衝擊第八十六節 英軍也喜歡鴉爿第一百七十七節 使團第七百二十節 頭痛的鐵路問題第一百八十六節 鬧餉第一百九十八節 又送女人第二百零三節 整編第四百三十三節 官辦企業改革第六百零二節 蜜月期結束了第八十三節 皆驚第七百零二節 順化戰役 1第七百四十二節 洪天王借屍還魂第六百七十一節 環太平洋華人圈第三百三十九節 肇慶會戰 3第一百二十節 瑞典人的意外收穫第五百六十七節 規範鄉村自治 2第一百九十六節 大調兵第六百九十九節 海防戰役 2第七百二十二節 瓜分南洋會議第七百七十七節 倫敦和談 2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第三百零一節 借洋款第十一節 謀城第五百七十二節 多事之秋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1第二百九十八節 兵員基地第一百九十五節 橫掃千軍第一百二十九節 瞞天過海第一百六十節 北京陷落的震動第七百六十五節 皇命第五百七十一節 法國人生事第六百二十七節 鐵路狂熱第一百七十八節 投機第三百五十七節 人頭滾滾第四百三十六節 身股制改革第三百六十八節 林肯遇刺第一百零八節 軍事大欺詐第八百二十節 提前的新農村建設第七百八十五節 唯有巧手來捏合第六百五十五節 佔領長崎第四百三十八節 曾國藩立道第三百六十七節 大明的阿拉斯加第三百四十九節 洪秀全死了第二十二節 月香樓第一百一十九節 十三行巨鱷第四百二十二節 訪英第六百二十四節 雲南他們守不住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五百六十七節 規範鄉村自治 2第一節 廣州陷落第五百五十五節 絕望之中的燈火第七百六十三節 大會戰序幕第五百六十六節 規範鄉村自治 1第七百四十八節 大明的盟友第一百七十節 誤判第六百二十三節 太平天國有奸商第六百五十七節 政治和文化遺產第一百九十三節 大兵壓境第七百八十九節 一統天下的準備第七百一十二節 不急著當打手第三百零七節 西方使團第一百八十九節 鬧餉還是造反第一百八十節 先斬後奏第七百零一節 戰爭間歇第一百三十八節 奪情第八百零九節 中國的世界政策第九十節 探訪新安第五百七十六節 決定未來的那些大事第三百四十九節 洪秀全死了第七百八十三節 日本獅子大開口第三百七十二節 美國要調停第六百五十八節 東亞霸權第一百零七節 經濟大收穫第八十七節 咸豐閱信第三百九十四節 壓力重重的宰相第三百七十四節 歸國第八十四節 撤退
第一百八十三節 拿破崙的想法第十八節 取信(2)第七百八十九節 日德紛爭第三百零一節 借洋款第三百六十四節 楚軍撤退第三百六十節 浮出水面第五百四十七節 登高必跌重第三百二十七節 抓住這個人才第七百六十六節 煎熬第五百六十一節 軍事改革 1第八十九節 先到沙井第七百二十四節 這有德國什麼事第五百五十六節 兩個新國家第五十一節 封港第三百一十一節 教育體系第四百五十三節 問問繳獲賣不賣第五百六十五節 教育改革 2第六百八十七節 組建戰時內閣第六百九十一節 抗法保皇運動第八百二十五節 大戰一觸即發第七百五十二節 在墨西哥外交戰第八百二十七節 馬德里陰雲第四百零四節 迎娶第四百四十七節 戰爭衝擊第八十六節 英軍也喜歡鴉爿第一百七十七節 使團第七百二十節 頭痛的鐵路問題第一百八十六節 鬧餉第一百九十八節 又送女人第二百零三節 整編第四百三十三節 官辦企業改革第六百零二節 蜜月期結束了第八十三節 皆驚第七百零二節 順化戰役 1第七百四十二節 洪天王借屍還魂第六百七十一節 環太平洋華人圈第三百三十九節 肇慶會戰 3第一百二十節 瑞典人的意外收穫第五百六十七節 規範鄉村自治 2第一百九十六節 大調兵第六百九十九節 海防戰役 2第七百二十二節 瓜分南洋會議第七百七十七節 倫敦和談 2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第三百零一節 借洋款第十一節 謀城第五百七十二節 多事之秋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1第二百九十八節 兵員基地第一百九十五節 橫掃千軍第一百二十九節 瞞天過海第一百六十節 北京陷落的震動第七百六十五節 皇命第五百七十一節 法國人生事第六百二十七節 鐵路狂熱第一百七十八節 投機第三百五十七節 人頭滾滾第四百三十六節 身股制改革第三百六十八節 林肯遇刺第一百零八節 軍事大欺詐第八百二十節 提前的新農村建設第七百八十五節 唯有巧手來捏合第六百五十五節 佔領長崎第四百三十八節 曾國藩立道第三百六十七節 大明的阿拉斯加第三百四十九節 洪秀全死了第二十二節 月香樓第一百一十九節 十三行巨鱷第四百二十二節 訪英第六百二十四節 雲南他們守不住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五百六十七節 規範鄉村自治 2第一節 廣州陷落第五百五十五節 絕望之中的燈火第七百六十三節 大會戰序幕第五百六十六節 規範鄉村自治 1第七百四十八節 大明的盟友第一百七十節 誤判第六百二十三節 太平天國有奸商第六百五十七節 政治和文化遺產第一百九十三節 大兵壓境第七百八十九節 一統天下的準備第七百一十二節 不急著當打手第三百零七節 西方使團第一百八十九節 鬧餉還是造反第一百八十節 先斬後奏第七百零一節 戰爭間歇第一百三十八節 奪情第八百零九節 中國的世界政策第九十節 探訪新安第五百七十六節 決定未來的那些大事第三百四十九節 洪秀全死了第七百八十三節 日本獅子大開口第三百七十二節 美國要調停第六百五十八節 東亞霸權第一百零七節 經濟大收穫第八十七節 咸豐閱信第三百九十四節 壓力重重的宰相第三百七十四節 歸國第八十四節 撤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山县| 堆龙德庆县| 光山县| 潼南县| 英超| 紫金县| 垫江县| 安远县| 炉霍县| 东台市| 永德县| 石楼县| 萍乡市| 宝鸡市| 祥云县| 龙井市| 上犹县| 日照市| 荔浦县| 枝江市| 大冶市| 临清市| 亳州市| 广德县| 太谷县| 石景山区| 竹北市| 崇明县| 玛曲县| 清新县| 彰化县| 浦东新区| 革吉县| 百色市| 霍邱县| 南阳市| 大名县| 宁都县| 合作市| 婺源县| 海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