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三十六節 身股制改革

去年年都沒過,郝可久就搬到了兵工廠,兵工廠給了他一套別墅,環境優美,而且還配有花園。天『籟小說ww』w.『⒉

唯一的不好是,他一個人住,放在太大了,再有不好就是,左鄰右舍住的都是洋人。

那些洋人郝可久不是沒見過,但是跟他在廣州見到的洋商不一樣,這些洋人身上沒有那種跟你談生意時候打仗一般的野蠻勁,他在廣州見的,都是一個個急於在中國財的洋人冒險家。

可是在兵工廠裡碰見的,都是一個個技術專家,這些人即便是在他們國內,也是拿著薪水,不用爲盈虧關心的人,久而久之養成了一種平靜的性子,在中國人看來,身上煙火氣不大。

偶爾出門碰見洋人婦女的時候,郝可久難免有點不自然,因爲洋人婦女也很講究,會給你行禮,可郝可久不知道怎麼回禮,如果是拿人朝他脫帽,他知道是敬禮,他回一個抱拳也就過去了,但朝婦女抱拳,他覺得彆扭,可人家都提裙子點頭了,他真的不好不回。

除了生活上的不習慣,工廠裡的事情也麻煩,比他想象中麻煩的多。他並不清楚他是來變革這裡的,朱敬倫也沒跟他說這些,只是說讓他管工廠,怎麼管他說了算,工部的要求很簡單,那就是不賠錢。

這些在他以前看來,沒什麼難度,他天生就是個會賺錢的,當學徒那會兒就比別人生意做的好,在他看來,就沒有他做不了的生意,不就是賺錢嗎,放著這麼大的本錢,那些小作坊都能掙錢,沒道理他賺不了。

可進了兵工廠才知道,這裡的問題多著呢。

大權之前都在洋人手裡,工錢是官府的,大家衣食無憂身上確實沒了煙火氣,可也沒有衝勁了。底層的技術人員,想著當官的多,想著財的少。從上到下,就沒人想著給工廠掙錢,不像他們山西的票號,就是最小的學徒工,也懂得給票號里拉生意。

最讓郝可久感覺到麻煩的是,這裡沒有他的人,他是一個人上任的,手下沒有自己的親信,感覺到處處掣肘。

兵工廠之前也生產民用品,最大的產品就是蒸汽機,但主要還是賣給洋人,因爲兵工廠的官方身份,除了新安縣的一些工廠外,廣州、佛山一帶的民間作坊買蒸汽機都不願意找兵工廠,而死找洋人訂購,其實一些洋人轉手就將訂單交給兵工廠了。

郝可久提出,要工廠在廣州等地去開辦鋪面,給廠里拉生意。但那些洋人提出沒有人,兵工廠裡就沒有閒人,也不會幹這些事,直接跟新安的洋行做生意也是一樣的。

聽廠裡一些中國學徒說,洋人從廠裡買機器,都是給洋人管理人員提成的。

這哪裡能行,郝可久暫時隱忍不,但他覺得這種情況必須改掉,這不是拿公家的買賣給自己謀利嗎,放在票號裡這樣的人會被開掉,永不敘用,別的鋪子也不會用。

但他手裡沒有自己的親信,凡是洋人都說不行,根本執行不下去。過年的時候,當大家多回去過年,工廠暫時關門的時候,郝可久跟門房打聽了很多事,也艱難的翻看了一遍工廠那種用洋人法子記下的賬務。

他這時候現,兵工廠在佛山的鐵作坊裡,是有一批人手的,這些人常年在外,跟工廠裡的人關係不密切,工廠裡的人,哪怕是大明本地人,也大都是洋人帶出來的,他們基本上唯洋人命是從,違抗洋人就等於欺師滅祖,可駐外的那些不同,雖然也是洋人帶出來的,但是郝可久現,這些人大多是最早一批學徒,而最早那批洋人大多都已經回去了。

看到這個情況,郝可久心裡就有了主意,過年後就將那些人招了回來,最主要的目的,其實不是讓他們幹活,真正的意圖是,要把這些人提拔起來,讓這些人聽他的話。

爲了施行這個計策,郝可久沒少動腦子,既要讓洋人不起疑,還要做的漂亮,最後他纔想到了讓大家分組仿製目前市面上賣的最好的機器,大家憑公議,那組人做的最好,就讓那組人的領頭的當車間幫辦,專門生產這種機器。

事實上,郝可久早就現,這些人在佛山幫助小作坊仿製機器的事情,因此他知道,這些人一定做的最好,果然如他所願,新成立的十幾個車間的幫辦,都讓這些駐外的人當上了。

此時在高層管理整個工廠生產,監督出廠質量的還是洋人,但是中層管理車間的,就已經都是郝可久提拔起來的人了。然後他開始操作第二步,產品能生產出來,還得要賣出去,否則怎麼賺錢。

這次他還是老辦法,大家靠業績說話,誰本事大,誰拉的生意多,就讓誰當管事的。

可原本工廠的經營制度,都是別人找上門訂貨,廠裡負責業務的也都是洋人,他們在辦公室把生意就做了,現在要出門拉生意,甚至一家家工廠去走訪跑街,可沒有這樣的人。

洋人表示他們根本做不了,他們出了門連路都不認識。

這正中郝可久下懷,他剛好可以招募一批新人了,廣州的各個商鋪裡有的是這樣的人,跑街是一個商鋪學徒最基本的素質,放在後世叫做推銷員,這年頭叫做跑街。

他一下子就從廣州招來了三十個年輕的學徒,在廣州、佛山、新安和九龍四個機器買的最好的埠頭一家家作坊去跑,他親自否則這些人的業績。

洋人很快現自己手裡的權力被收走了,來工廠下訂單的洋行少了,因爲生意都被那些跑街的搶走了。

他們沒有提成,心裡自然不滿,可是他們不滿,郝可久還不滿呢。

郝可久覺得,他們現在沒事做,可是薪水依然豐厚,這是不合理的。

在利益面前,洋人可比中國人更難惹,他們把官司打到了工部。

工部派人來調解了一次,郝可久態度很強硬,他表示沒有白拿錢不幹事的道理。洋人想要拿提成,那好,去跑街吧。

大批洋人集體要辭職,他們這些人,並不是專業的商務人員,很多都是從過去的技術人員轉來的,當年朱敬倫爲了留住他們,連別墅都給他們蓋了,他們覺得自己很重要。

但是這次朱敬倫決定支持郝可久,如果要辭職,只需要郝可久批覆就能執行。

他們在中國拿著在國內三倍以上的工資,住著免費的別墅,享受著低廉的物價,優裕的生活讓他們覺得自己是人上人,是上流社會,此時才現,他們不過是中國人僱來打工的,一下子心理打擊巨大,反倒是不敢跟郝可久做對了。

郝可久則覺得這些人根本就不是做生意的料子,跟人講價錢不懂,拉生意不會,但是郝可久承認這些人技術上還是有兩把刷子的,這些年是學徒培養出來了,所以他們不用去搞生產了,現在還是讓他們去搞生產的好。

於是郝可久安排這些人又去做技術。

這一番事情就折騰了大半年,此時郝可久已經大權在握了。

這時候他也敢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了,不用估計廠裡舊的條條框框,那些生產的流程,規矩他不打算改,因爲他也不是很懂,他要改的是工資制度。

之前的工資都是死工資,幹多幹少拿的差不多,當然工廠裡實行西方的定額制,完不成任務是扣錢的。

現在郝可久打算推出身股制。

票號管理掌櫃和學徒用的都是這種方法,用了幾十年好用的很。

儘管兵工廠跟票號還不一樣,一開始郝可久都不知道如何做,但半年來了解了工廠的運作之後,他現在將不同的車間,當作票號在各地的分號進行管理,大家獨立結算,年底按照盈利情況來進行分紅,從掌櫃的到夥計依照年限和職位高低以及業務優劣,享受不同的紅利分配。

先是官股與身股的分配,兵工廠無疑是官府的產業,官府投錢辦的,官府就是財東,晉商的規矩,財東往往只能分配到利潤的一半左右,有多有少,有的財東分六成,也有低的分到兩三成的。

考慮到兵工廠是官辦的情況,郝可久給官家留足了好處,規定六成屬於官家。工廠從他這個總辦,到剛招進來的學徒,分其他剩餘的四成紅利。當然工資是不變的,這紅利屬於額外的福利。

既然是額外的,也就沒人反對,洋人也不反對。

推行下去很順利,以車間爲單位,分身股每股1o釐,學徒工第一年不拿身股,學徒出徒之後拿半釐,以此類推,每半釐算一個檔次,從半釐到九釐半,總共十九個檔次。車間的幫辦,一般能拿到七八釐,除非特別出色的,很少能拿到九釐以上。拿的最高的,一般是大掌櫃,比如郝可久這個總辦,他每年的身股可以拿到1股。

郝可久推出的身股制,第一年的時候大家還沒在意,後來在年底結賬的時候,所有人才現,有的人拿到手的錢,甚至比薪水還多,後來生產氣象就煥然一新,那是後話了。

在郝可久改革兵工廠管理制度的時候,朱敬倫也沒閒著,他忙著第二項改革呢,那就是教育改革,跟兵工廠改革遇到的問題一樣,他手裡沒有一個合適的人才,最終他還是將目光盯在了一個外人身上。

但這個人的身份和地位,讓朱敬倫十分忌憚,他考慮了很久,最終還是決定放手一試,這個時代,能讓朱敬倫對他身份都感到忌憚的人不多,但這個人絕對算一個。

因爲這個人叫做曾國藩。

第三百七十五節 控制大局第三百七十一節 勞務輸出及移民公司第六百一十四節 生產自救第七百三十八節 不是已經開戰了第一百八十五節 機會來了第六百八十節 能戰方能談第七百三十一節 大明的財團時代第三百三十四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2第一百五十四節 夜讀管子第六百三十九節 希望還是噩夢第六百一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第七百六十節 飲馬墨西哥灣第二十八節 意外第一百零六節 與東印度公司對賭第四百零四節 迎娶第五十四節 買斷煙土第一百九十一節 大兵圍城第二百九十五節 控制財政第一百九十九節 成親第十四節 行動(2)第二百九十七節 控制廣東 2第三百一十二節 諾貝爾的事業心第九十節 探訪新安第七百七十七節 倫敦和談 2第一百一十七節 茶葉危機第一百零九節 把洋人留在新安第二百零二節 超人第七百八十七節 赫德威脅英國人第四百零七節 真的洞房第三百五十四節 忠王九千歲第八百一十二節 列強分贓會議第一百三十五節 交代後事第一百九十三節 大兵壓境第六百二十四節 雲南他們守不住第七百九十一節 明俄滿蒙協定第九十節 探訪新安第六百二十六節 上海懸案第二百零四節 招募八旗軍第三百八十八節 明清和談第一百七十二節 作戰計劃第二十節 取信(4)第七百七十三節 休斯敦大會戰 3第三百五十八節 大任務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事改革 3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四十八節 捨身第一百三十三節 借美國說事第五節 離開第40節 真假巴夏禮第四百二十六節 建設特色商業社會第七百五十四節 史上最大殲滅戰第三百四十節 肇慶會戰 4第三百七十八節 以登基爲契機第一百九十二節 拉攏穆克德訥第一百一十七節 茶葉危機第四百零五節 進錯洞房 1第五十七節 該拼命時要拼命第四百二十八節 錦綸堂第一百七十四節 背信棄義第七百八十九節 一統天下的準備第五百六十二節 軍事改革 2第七百八十五節 唯有巧手來捏合第六百一十三節 反鐵路運動第三百七十六節 整肅軍紀第一百四十七節 美國顧問團楔子第七百節 海防戰役 3第五十五節 圍三闕一第一戰第四百一十節 繼續擴大茶葉優勢第七百九十七節 戰列艦時代到來第一百九十七節 他們還在觀望第一百一十四節 與清廷劃清界限第三百五十節 一羣傳教士第一百二十三節 瑞典顧問團第八十四節 撤退第一百九十七節 他們還在觀望第三百二十節 發美國人的戰爭財第一百二十六節 施工天分第一百五十七節 立約毀約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四節 如何處置第三百八十節 蓄髮易服第三百四十四節 定國號和出兵第一百三十八節 奪情第六百一十三節 反鐵路運動第六百四十一節 琉球滅亡第三百九十六節 輿論戰起效第45節 逃亡(二)第一戰第三百八十八節 明清和談第44節 逃亡(一)第五百四十七節 登高必跌重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六十五節 底線第六百六十八節 唐郝合作第六百六十一節 路通八方通鬼神第一百五十九節 城下之盟第七百二十六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 1第三百零六節 廣東姓朱了
第三百七十五節 控制大局第三百七十一節 勞務輸出及移民公司第六百一十四節 生產自救第七百三十八節 不是已經開戰了第一百八十五節 機會來了第六百八十節 能戰方能談第七百三十一節 大明的財團時代第三百三十四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2第一百五十四節 夜讀管子第六百三十九節 希望還是噩夢第六百一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第七百六十節 飲馬墨西哥灣第二十八節 意外第一百零六節 與東印度公司對賭第四百零四節 迎娶第五十四節 買斷煙土第一百九十一節 大兵圍城第二百九十五節 控制財政第一百九十九節 成親第十四節 行動(2)第二百九十七節 控制廣東 2第三百一十二節 諾貝爾的事業心第九十節 探訪新安第七百七十七節 倫敦和談 2第一百一十七節 茶葉危機第一百零九節 把洋人留在新安第二百零二節 超人第七百八十七節 赫德威脅英國人第四百零七節 真的洞房第三百五十四節 忠王九千歲第八百一十二節 列強分贓會議第一百三十五節 交代後事第一百九十三節 大兵壓境第六百二十四節 雲南他們守不住第七百九十一節 明俄滿蒙協定第九十節 探訪新安第六百二十六節 上海懸案第二百零四節 招募八旗軍第三百八十八節 明清和談第一百七十二節 作戰計劃第二十節 取信(4)第七百七十三節 休斯敦大會戰 3第三百五十八節 大任務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事改革 3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四十八節 捨身第一百三十三節 借美國說事第五節 離開第40節 真假巴夏禮第四百二十六節 建設特色商業社會第七百五十四節 史上最大殲滅戰第三百四十節 肇慶會戰 4第三百七十八節 以登基爲契機第一百九十二節 拉攏穆克德訥第一百一十七節 茶葉危機第四百零五節 進錯洞房 1第五十七節 該拼命時要拼命第四百二十八節 錦綸堂第一百七十四節 背信棄義第七百八十九節 一統天下的準備第五百六十二節 軍事改革 2第七百八十五節 唯有巧手來捏合第六百一十三節 反鐵路運動第三百七十六節 整肅軍紀第一百四十七節 美國顧問團楔子第七百節 海防戰役 3第五十五節 圍三闕一第一戰第四百一十節 繼續擴大茶葉優勢第七百九十七節 戰列艦時代到來第一百九十七節 他們還在觀望第一百一十四節 與清廷劃清界限第三百五十節 一羣傳教士第一百二十三節 瑞典顧問團第八十四節 撤退第一百九十七節 他們還在觀望第三百二十節 發美國人的戰爭財第一百二十六節 施工天分第一百五十七節 立約毀約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四節 如何處置第三百八十節 蓄髮易服第三百四十四節 定國號和出兵第一百三十八節 奪情第六百一十三節 反鐵路運動第六百四十一節 琉球滅亡第三百九十六節 輿論戰起效第45節 逃亡(二)第一戰第三百八十八節 明清和談第44節 逃亡(一)第五百四十七節 登高必跌重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六十五節 底線第六百六十八節 唐郝合作第六百六十一節 路通八方通鬼神第一百五十九節 城下之盟第七百二十六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 1第三百零六節 廣東姓朱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滨县| 乡城县| 定日县| 盐津县| 宁远县| 增城市| 临江市| 广安市| 韶山市| 鸡东县| 凤冈县| 聂荣县| 申扎县| 民乐县| 岗巴县| 亚东县| 大竹县| 中卫市| 江川县| 伊吾县| 长白| 桦川县| 鄢陵县| 钟山县| 晋州市| 临武县| 波密县| 南溪县| 德兴市| 吉木乃县| 甘谷县| 共和县| 随州市| 湟中县| 故城县| 武义县| 浪卡子县| 汉寿县| 定边县| 临汾市| 宝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