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七十三節 休斯敦大會戰 3

對救援休斯敦徹底死心的美國人再次提出了和平談判,但是此時明軍卻拒絕談判了,因爲很簡單鄧世才態度十分堅決,他認爲明軍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纔將休斯敦美軍徹底包圍,如果要進行談判,也必須是這場戰役結束之後,纔對大明最爲有利。

至於大明政府,其實此時也很希望談判,因爲國內情況也很不穩定了。

民間的反戰情緒越來越高漲,包括過去支持戰爭的輿論,也一邊倒的反對戰爭,他們當年有多麼熱情的鼓吹民族主義,現在就有多麼激烈的支持和平主義。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因爲大明的經濟陷入了困境之中。

這次戰爭中,大明沒能得到英國金融界的支持,因爲英國金融界顯然跟美國更近,英美金融巨頭可以說,基本上都是一羣人,英國最大的投資對象是美國,英國資本第一輸出國是美國,英國金融家在美國有鉅額的投入,所以戰爭爆發後,英國是直接爲美國提供融資,而不是大明。

法國人跟大明打過一仗還沒幾年,他們也不願意爲大明提供融資,德國的金融資本也更願意跟美國合作。可以說,在金融戰上,大明從一開始就輸給了美國金融勢力。於是乎,只能依賴內債。

大明政府已經分五次發行了二十億的國債,儘管國債目前還能賣出去,畢竟明軍始終保持優勢地位,勝利者的債券是不愁賣的,但利率也是越來越高,已經達到了九釐。

利率不是最可怕的,戰爭是不會考慮成本的一種項目,以往的慣例是,失敗者將會最後爲一切成本買單,大明現在最可怕的是經濟崩潰的問題。

首先戰爭讓美國這個大明第二大出口市場徹底斷絕,生絲、茶葉出口陷入困境,幾百萬人的生計受到影響。更可怕的是,戰爭造成了金融危機,本來從1890年開始,世界經濟危機就在蔓延,結果一場戰爭爆發後,出口市場下滑四分之一以上,更是加重了這種危機。但更嚴重的國內深度危機,終於在戰爭進行到第三年的時候爆發了。

引發這場危機的最大原因,就在於金融上。由於戰爭融資,抽調了市場上大多數遊資,而且由於戰爭原因,這些年在戰爭中刺激起來的畸形發展的重工業再次投入了戰爭之中,八成以上的機械工業力量都投入了武器裝備的生產,重工業倒是發了一筆財,但是輕工業卻陷入了投資和盈利兩頭困境。

投資明顯不足,因爲機械設備的價格暴漲,大明機械企業都在加工利潤豐厚的軍火,沒人有心思生產機器設備,結果就是大量進口昂貴的國外設備,另一方面經濟危機讓輕工業本身的利潤就壓的很低,成本的提高和利潤的降低讓輕工業望而卻步,本該更換的老舊設備無法更換,本該維持生產的必要開支無法籌措,大範圍的工廠倒閉,工人失業。

除這些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徵外同時還伴隨著金融危機,市場上物價下降,物價下降往往比物價上漲還要命,這意味著通貨緊縮。通貨緊縮的原因是貴金屬的大量流失,大明貨幣雖然已經紙幣化,但大明兩的發行,是以黃金爲本位的。國家通過融資,將大量資金用於進口戰略物資,比如鐵礦、煤礦以及消耗量巨大的銅礦和銅錠。這導致了每年上千萬兩的黃金流失,黃金流失,則紙幣發行量縮減,市場上貨幣短缺,必然導致通過緊縮。

大明政府又不願意冒著貨幣再次崩潰的代價濫發紙幣,所以這一切衝擊都讓經濟系統生生硬接了,當一個剛剛進入工業化的經濟體,突然承擔了幾乎所有種類的經濟危機,其實崩潰就已經不遠了。

超過三成的棉紡廠停產,四成的繅絲廠和綢緞廠停工,將近兩百萬產業工人失去生計,其中大半回到了農村,但依然有幾十萬在城市裡遊蕩,尋找著自己的飯碗,偷盜搶劫事件頻發,廣州城已經三次進行了戒嚴,並且開始宣佈進入長期的宵禁狀態。

經濟不景氣的同時,政府卻依然要保持高稅收,不是打算用稅收來支持這場戰爭,老實說打仗不借錢的時代,早就已經過去了,但是不保持一個健康的財政,憑什麼讓金融市場借給你錢?保持穩定的稅收,是爲了給金融市場信心,給政府信用做支撐。這就是爲什麼,西方政府的戰爭時期稅收都很重,可其實絕大部分投入都不是靠稅收的原因。

經濟不景氣,又要收重稅,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逼得經濟更加不景氣。承擔了絕大多數稅收的商人,已經多次進行了擺市的行動。各行各業都在反戰,這場戰爭其實已經快要打不下去了。

可是鄧世才的建議,朱敬倫決定支持,原因很簡單,歷史上發生了太多僅差一步就能取得全省而放棄的例子了。假如一戰時期,沙俄能再堅持一年時間,甚至只需要幾個月時間,堅持到美國參戰,恐怕他們就不會崩潰。然後沙俄帝國將取得他們夢寐已久的土耳其海峽,徹底改善俄羅斯民族的地緣劣勢。可就那麼幾個月,他們革命了。

中國歷史上,長平之戰後,白起主張一鼓作氣滅掉趙國,但是秦王拒絕了,結果第二年去攻打趙國首都大敗而回,至少將秦國統一六國的時間,延遲了幾十年。

但是朱敬倫也極爲忐忑,沙俄的例子是一個反例。他更多考慮的是,當年秦昭襄王爲什麼在滅掉了趙國所有的精銳部隊的前提下,命令白起撤軍,原因還不是秦國的國力也耗盡了,國內所有的青壯都上了前線。他不得不面對一個巨大的難題,繼續堅持下去,有可能取得巨大的勝利,也有可能本國會被拖垮。

面對風險和收益都極大的情況下,秦王選擇了規避風險,結果是秦滅六國的事業大大拖後,甚至導致秦昭襄王失去了在自己執政期間一統天下的機會。但如果當年秦昭襄王選擇了堅持,誰又敢保證,秦國不會發生一千多年後沙皇的局面呢。換句話說,如果沙皇在看到局面無法堅持的情況下,不再勉強繼續戰爭,而是選擇了停戰,即便俄國失去了突破海峽的良機,沙皇政權得以維持,戰後他們的戰略格局至少不會比蘇聯時期差。

現在擺在朱敬倫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個兩難的選擇。

所以他雖然支持了鄧世才的意見,但他再次開始干預戰爭,他告訴鄧世才,只能給他三個月時間,三個月之內,不結束休斯敦戰鬥,政府就將在沒有取得決定性勝利的前提下,與美國進行談判。

留給鄧世才的時間只有三個月了。

鄧世才收到國內的恢復後是十分沮喪的。

他覺得自己已經看到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輝煌勝利的曙光,卻也看到了這場輝煌勝利在自己面前白白溜走的可能。

他十分痛苦,再強行命令軍隊進攻已經是一件不考慮的事情,但只要能繼續堅持,勝利機會是必然。

怎麼辦?

鄧世才徹夜難眠,成宿成宿的失眠,他覺得自己老了很多,頭髮雖然沒有一夜白頭,可是大把的掉頭髮。

但他還在等,畢竟還有三個月,儘管每一天都是煎熬,他也的熬著。

他希望可以熬過美軍,因爲美軍的情況也不好,在突圍戰失敗之後,終於出現了美軍士兵偷偷投降的情況,鄧世才也得知了美軍內部的情況,並沒有他想象中那麼差。

儘管確實出現了軍隊成建制的拒絕出擊的情況,而且以黑人部隊爲多,黑人部隊的軍官全都是白人,但士兵都是黑人,已經出現多次黑人士兵不服從白人軍官,然後被鎮壓的情況。但黑人士兵在休斯敦只佔極少數,兩百萬美軍中,大概只有二十萬黑人士兵,僅僅十分之一。

而美軍的物資儲備極爲豐富,軍火雖然已經開始不足,但糧食儲備極其豐富,足夠他們吃一年的。在美國這個糧食出口大國,休斯敦被包圍前就是戰時的物資中轉站,同時在明軍進攻休斯敦期間,美國往這裡送了太多的糧食,顯然靠斷糧逼他們投降並不現實。

這種情況讓鄧世才很憂慮。

但美國軍隊軍心低落的情況,卻讓他抱有一絲希望,對休斯敦的炮擊每天還在繼續,已經成了例行公事,但打出去的炮彈越來越少,打過去的傳單卻越來越多。

給美軍寫勸降信,告訴他們投降將得到良好的待遇,不投降只有戰死、累死和病死一條路。告訴美軍士兵,他們已經被美國政府拋棄了。他們沒有任何希望,爲由投降能夠保住一條性命。

還說服了或者說強行命令了一些投降士兵潛回休斯敦去遊說更多的士兵投降,當然這些人的結局大多不好,基本上是有去無回,多數都被美軍憲兵就地處決了,但他們帶回去的信息,卻足以讓美軍士兵產生一絲幻想。

第三百四十九節 洪秀全死了第一百一十三節 釐局弊病第七百五十八節 皇權威信的下降第一百六十三 爲了中國茶的未來第一百四十五節 名揚三縣第四百一十八節 給日本人貸款第四節 如何處置第40節 真假巴夏禮第一百二十九節 瞞天過海第八百節 擴大公局法案第六百六十五節 瘋狂的鐵路第九十節 探訪新安第三百一十二節 諾貝爾的事業心第一百三十節 炮轟美艦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六十三節 跟法國人做朋友第四百三十七節 等香餌的金鰲第一百一十七節 茶葉危機第七百零七節 峴港會戰 2第一百五十節 反入城到反割地第六百三十一節 深化改革 2第一百三十九節 謠言升級了第四百零五節 進錯洞房 1第五百八十二節 啓蒙第八十節 練兵第二十三節 墨琴第一節 廣州陷落第一百一十九節 十三行巨鱷第一百三十三節 借美國說事第一百一十七節 茶葉危機第一百二十二節 新安交易所第六百三十四節 大明的以夷制夷第四十九節 勝利第七十五節 僱傭兵第三百九十六節 輿論戰起效第三百八十六節 搬遷工作第38節 救人第七百七十五節 休斯敦大會戰 5第九十七節 圍魏救趙第一百七十五節 升官發財的黑狗第六百一十一節 揚州大會戰第六百三十二節 肥皂是新產業第六百三十八節 太平天國最後的希望第八百三十一節 日本人的小算盤第二十八節 意外第三百五十五節 回廣東第二百零三節 整編第六百五十一節 留給日本的時間不多了第四百二十六節 建設特色商業社會第三百七十五節 控制大局第七百三十四節 排華談判第一百零七節 經濟大收穫第一百零六節 與東印度公司對賭第一百三十節 炮轟美艦第39節 嫌疑人更新通告第四百一十六節 克虜伯大炮第六百二十六節 上海懸案第六百四十七節 開始撤僑第五百七十九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2第三百三十六節 柏貴離粵第五百五十六節 兩個新國家第三百二十八節 大造軍艦第五百七十九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2第七百零三節 順化戰役 2第一百四十五節 名揚三縣第五百八十五節 金融市場的想象力第六百六十九節 度過蠶瘟危機第七百七十二節 休斯敦大會戰 2第一百七十六節 只要活不下去的那些人第七百五十四節 史上最大殲滅戰第七百九十六節 後發國家的工業化路徑第一百六十二節 回報友誼的方式第六百九十二節 赫德需要這場戰爭第六百一十四節 生產自救第六百四十九節 日本的態度第一百二十七節 迷惑英國人第三百八十二節 既得利益者第六百八十三節 阜康財團第二十二節 月香樓第十節 門第三百五十四節 忠王九千歲第七百二十二節 瓜分南洋會議第二十節 取信(4)第七百一十節 戰火擴大第六百零二節 蜜月期結束了第一百七十八節 投機第九十二節 全軍出擊第七百三十四節 排華談判第三百七十七節 定國旗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七百七十節 越來越像政客第七十八節 登陸第七百六十節 飲馬墨西哥灣第五十九節 收縮防守第二十六節 方山第三百九十七節 場外遊說 1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四十八節 捨身第七百八十八節 吞併滿清的基礎
第三百四十九節 洪秀全死了第一百一十三節 釐局弊病第七百五十八節 皇權威信的下降第一百六十三 爲了中國茶的未來第一百四十五節 名揚三縣第四百一十八節 給日本人貸款第四節 如何處置第40節 真假巴夏禮第一百二十九節 瞞天過海第八百節 擴大公局法案第六百六十五節 瘋狂的鐵路第九十節 探訪新安第三百一十二節 諾貝爾的事業心第一百三十節 炮轟美艦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六十三節 跟法國人做朋友第四百三十七節 等香餌的金鰲第一百一十七節 茶葉危機第七百零七節 峴港會戰 2第一百五十節 反入城到反割地第六百三十一節 深化改革 2第一百三十九節 謠言升級了第四百零五節 進錯洞房 1第五百八十二節 啓蒙第八十節 練兵第二十三節 墨琴第一節 廣州陷落第一百一十九節 十三行巨鱷第一百三十三節 借美國說事第一百一十七節 茶葉危機第一百二十二節 新安交易所第六百三十四節 大明的以夷制夷第四十九節 勝利第七十五節 僱傭兵第三百九十六節 輿論戰起效第三百八十六節 搬遷工作第38節 救人第七百七十五節 休斯敦大會戰 5第九十七節 圍魏救趙第一百七十五節 升官發財的黑狗第六百一十一節 揚州大會戰第六百三十二節 肥皂是新產業第六百三十八節 太平天國最後的希望第八百三十一節 日本人的小算盤第二十八節 意外第三百五十五節 回廣東第二百零三節 整編第六百五十一節 留給日本的時間不多了第四百二十六節 建設特色商業社會第三百七十五節 控制大局第七百三十四節 排華談判第一百零七節 經濟大收穫第一百零六節 與東印度公司對賭第一百三十節 炮轟美艦第39節 嫌疑人更新通告第四百一十六節 克虜伯大炮第六百二十六節 上海懸案第六百四十七節 開始撤僑第五百七十九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2第三百三十六節 柏貴離粵第五百五十六節 兩個新國家第三百二十八節 大造軍艦第五百七十九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2第七百零三節 順化戰役 2第一百四十五節 名揚三縣第五百八十五節 金融市場的想象力第六百六十九節 度過蠶瘟危機第七百七十二節 休斯敦大會戰 2第一百七十六節 只要活不下去的那些人第七百五十四節 史上最大殲滅戰第七百九十六節 後發國家的工業化路徑第一百六十二節 回報友誼的方式第六百九十二節 赫德需要這場戰爭第六百一十四節 生產自救第六百四十九節 日本的態度第一百二十七節 迷惑英國人第三百八十二節 既得利益者第六百八十三節 阜康財團第二十二節 月香樓第十節 門第三百五十四節 忠王九千歲第七百二十二節 瓜分南洋會議第二十節 取信(4)第七百一十節 戰火擴大第六百零二節 蜜月期結束了第一百七十八節 投機第九十二節 全軍出擊第七百三十四節 排華談判第三百七十七節 定國旗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七百七十節 越來越像政客第七十八節 登陸第七百六十節 飲馬墨西哥灣第五十九節 收縮防守第二十六節 方山第三百九十七節 場外遊說 1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四十八節 捨身第七百八十八節 吞併滿清的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阳| 理塘县| 启东市| 泸西县| 文昌市| 鄂尔多斯市| 门头沟区| 峡江县| 同德县| 福州市| 息烽县| 广灵县| 团风县| 玉龙| 株洲县| 乳源| 海原县| 温州市| 资源县| 巴青县| 房山区| 牟定县| 南涧| 双江| 滦南县| 灯塔市| 将乐县| 孝昌县| 珲春市| 兴隆县| 天气| 来安县| 龙州县| 通道| 临潭县| 德令哈市| 分宜县| 桂林市| 石台县| 富蕴县| 斗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