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二十八節 大造軍艦

美國海軍顧問們的工作步入了正軌,一個月後兩艘新的炮艇下水,他們成功的讓兩艘炮艇加入了艦隊,並很快就開始進行訓練。

他們的到來,規範了朱敬倫的海軍,建立了海軍中的各個職務,從水手到大副,分門別類軍艦上的各個職位,對海軍士兵加以訓練。

從一窮二白到建立海軍,這並不容易,之前的那艘軍艦,起名爲零號,意味著起點,第二艘和第三艘成爲既往號和開來號,希望能夠繼往開來,重塑中國的海軍傳統,這個傳統有些牽強,只能追溯到鄭和時期了。

已經有了三艘軍艦,每艘軍艦上都暫時由美國軍官直接指揮,但朱敬倫還是不滿意,他需要更多的軍艦,而且覺得刻不容緩了。

一邊不斷的招募各種水手,胥民就是最好的兵員,他們習慣船上生活,但是知識水平太差,只能作爲底層的水手來用,真正軍官還得是識字的,高薪聘用,沒有招不來的人,海軍軍官在各國都是高端人才,工資水平比陸軍要高得多,朱敬倫給底層軍官哨長定的標準就是30兩,營官50兩,旅帥就達到了100兩,相當於步兵的統領了,而作爲艦長的統領,月薪高達300兩。

但是要求也格外的嚴格,不能是簡簡單單認識幾個字,而是必須讀過八年書以上,甚至招來了好幾個秀才。

每月數百兩的月薪,就是窮秀才也經不住這個吸引,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則是,朱敬倫現在的地位,已經讓讀書人開始考慮他了。

這並不稀奇,對於千軍萬馬走獨木橋的科舉,很多讀書人壓力太大,什麼樣大膽的想法都會有,只要讓他們能做官,他們什麼都敢幹,甚至在鴉片戰爭中,還有讀書人給洋人提要求,說只要洋人資助他他上京趕考,他願意孝犬馬之勞,顯然能進京趕考的,絕對不是普通讀書人,至少都是有舉人功名的纔有機會,而這種人都願意給洋人做帶路黨,現在朱敬倫已經實質上控制了廣東,廣東的秀才們沒有跟他謀一條出路的想法才奇怪呢。

隨著自己影響力的擴大,招攬人才更容易了,這一點朱敬倫早就發現了。他現在也算是拉攏到了一批自己的勢力,廣肇羅道和高雷陽道兩道官員基本上都是他任命的,這些人又不斷的給他推薦人才,他現在身邊已經擁有了不下一百個各種功名的幕僚,只要有人投靠,他是照單全收,不管是舉人還是秀才,他都要。

送到船上去的幾個秀才,就是這麼來的,朱敬倫打算把他們當作艦長來培養,明確告訴他們,只要能學會就任命他們爲統領,品級位比縣令,一個個打了雞血一樣,也不在乎文武貴賤之別,真的能捨得下讀書人的臉面,整日待在髒兮兮的輪船上不下來,當然也有吃不了苦的,這樣的人在哪裡都是不受重用的,有三個秀才上了船,幾天後就各種託病,朱敬倫直接就把他們開革了,這也給後面的秀才們帶來了壓力。

人可以培養,但是軍艦不能等,朱敬倫如果一年以後需要進攻beijing,那麼眼下這麼點軍艦顯然不夠,他需要更多,更大的軍艦,但他的造船廠已經飽和了,不管是船塢還是人才都限制了他的造艦計劃。

找到兵工廠負責人威廉,告訴他自己需要30艘軍艦,其中500噸級的小炮艇至少要10艘,1000噸級的主力艦需要4艘,3000噸2艘,最好能夠生產一艘5000噸的鉅艦,這樣更能震懾到清廷。

辦法還是有的,兵工廠自己旗下的造船廠沒有能力建造,不意味著廣東其他地方也沒能力建造,作爲五口通商時代的窗口,這裡的造船工業還是有一定的基礎的。

廣州黃浦碼頭,蘇格蘭船匠柯拜早在1845年,就建造了一座先進的船塢,並且能夠生產1000噸級的蒸汽帆船,當時在世界上也是比較先進的船型。

約翰.柯拜是大英輪船公司職員,受大英輪船公司派遣來到中國,他是一個老船匠,擁有豐富的修造船經驗,之所以派他來中國,是因爲那個時代,中國人不允許洋人上岸,也不允許洋人建造船塢,所以洋人的船到了廣州,都是在中國人的船塢中修理的,讓當時廣州黃埔一帶形成了大大小小數十個修理船塢。

但是隨著蒸汽時代的到來,這些本土修理廠沒有修理蒸汽船的經驗,所以柯拜才倍派駐黃埔作爲公司代表,負責公司送入黃埔船隻的監修工作。因此,當時廣州所有的修理蒸汽輪船的中國工匠,都是柯拜教授出來的。

老柯拜技術不錯,腦子也夠靈活,他發現廣州修理市場很大,而懂得維修蒸汽船的人又太少,他覺得這是一個機會,在攢了一筆錢之後,他租借當地人的泥船塢,僱傭中國工人幫其他各國的船隻提供維修服務。

不幾年就攢下了一筆錢,老柯拜看到修船生意越來越大,認爲機器輪船代替木帆船是大勢所趨。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個巨大的商機。於是他打算留在廣東,經營一個真正以機器爲主導的、僱傭中國工人爲歐洲輪船提供維修與保養的船塢公司。

1851年3月,老柯拜與英國人阿杜?威靈頓?格魯凡合夥,在長洲坪崗開工建造新船塢,船塢由他自行設計,有浮閘門,是一座全部用花崗石建築的幹船塢,這是東方第一座花崗石船塢。

2年之後,由於意見不合,二人拆夥,格魯凡帶走建造船塢的資金。此時,柯拜的泥船塢生意興隆,獲利豐厚,已經可以獨資營造新船塢。3年後,柯拜船塢竣工,柯拜船塢公司誕生。

柯拜船塢位於黃埔水道和新洲水道的會合處,塢口泥沙易被水流沖走,很少淤積。船塢長300英尺(91.44米),塢口寬75英尺(22.86米),能駛入吃水17英尺(5.18米)深的船舶;塢後面的小斜坡上,還設有一滑道供新船下水使用。

船塢用花崗石建成,層疊的塢邊有如祭壇梯級。塢口設浮閘門,閘門做成硬木箱形,以打實幹河泥磚壓載,整個用黃銅螺栓連結。石船塢用水泵抽水,水泵由蒸汽機帶動,整座石塢造價估計約7萬元。

這個船塢是當時遠東地區第一座石船塢,也是外資在廣州經營的最早的工業企業,具備承修當時世界第一流輪船的能力。塢口設浮閘門的船塢也是第一次在中國出現。

由於柯拜的船塢是當時中國境內最先進的船塢,很快大英輪船公司、英國皇家海軍、海運公司等第一流國際船舶公司,紛紛成爲他的客戶,修船業務非常繁忙,全年開滿工。

獲益頗豐的同時,柯拜還開始發展造船能力,1856年春,柯拜船塢爲美國塢主詹姆斯·b·恩迪特建造了一艘百合花(lily)號蒸汽帆船。百合花號總長179英尺(54.56米),龍骨長162英尺(49.38米),中寬22英尺(6.71米),排水量約1000噸,這是當時在中國境內建造的最大的輪船。

儘管已經成爲成功人士,柯拜連居住在地上的權力都沒有,他的船塢名義上是“租的”,業主掛靠在當地一家工匠名下,而他自己造了一艘船常年生活在水上,與疍民爲伴。

也正是因爲洋人無法在廣州買地、建造房屋等,所以才讓柯拜搶先了一步,開啓了這種經營模式,但是接著就有很多洋行開始模仿,很快廣州黃埔一帶就出現了另外兩家船塢公司,旗記和於仁,跟柯拜一起形成三大造船廠瓜分廣州市場的局面。

跟柯拜一樣,這些洋船廠的企業家也都住在船上,比鄰而居。

發展到第二次鴉片戰爭前,他們已經壟斷了廣州的修造船業,當地所有的船塢,都被他們收購,包括屬於華人工匠的泥船塢也都紛紛賣給了他們。

但是第二次鴉片開始後的一天,不知道是因爲他們的壟斷傷害到中國同行的利益,還是單純的想要綁票,亦或者是想要砍頭領賞,有一天一艘舢舨靠上了柯拜的大船,告訴他有一封信送給他,柯拜站在甲板上來取信,卻被舢板上的七八個大漢給拉了下去,從此消失了。

十有八九是被珠江上的疍民直接抓走砍了頭,當時葉名琛正花重金懸賞洋人的腦袋呢,就像美國人懸賞印第安人的腦袋一樣,不過他比美國人大方,一個腦袋給100兩。

戰爭爆發後,當地百姓摧毀了柯拜船塢,但是這座船塢並沒有就此結束。

戰爭結束後,英國人爲柯拜要到了補償,清政府給柯拜船塢進行了賠償,柯拜的兒子小柯拜來到中國,拿到了這筆12萬兩白銀的賠償,小柯拜用這筆錢,不但重新修復了船廠,而且擴大的船塢,經過擴建和添置設備,重建的柯拜石塢長550呎、寬70呎、深17呎,設有兩道浮門,可供兩艘船同時入塢使用。

依然是中國最大的船塢,小柯拜還建造了一座木塢和兩座泥塢。

這纔是去年才發生的事情,小柯拜的船塢纔剛剛修復,生意依然不錯。今年已經開始和旗記老闆湯馬斯肯特,計劃合資再增建一座花崗巖石塢呢。

可以說此時的廣州是擁有自主的造船工業的,因此威廉直接拿著訂單找上這幾家船廠,他們一聽是給海軍造船,哪裡有不接受的道理,這世界上還有比給海軍建造軍艦更賺錢的生意嗎,一口就答應下來,信誓旦旦的保證,一年之內就能交付朱敬倫需要的所有軍艦,但是蒸汽機和武器裝備得兵工廠提供,他們只有製造船殼的能力。

最後總計25軍艦的訂單,全部交給廣州黃浦、長洲一帶的洋人造船廠建造,最大的5000噸旗艦則由擁有最大船塢的柯拜船廠建造。

1年,也就是1864年3月前,朱敬倫將擁有30艘軍艦,成爲東方世界海上霸主。

第一百五十五節 水口公約第一百六十二節 回報友誼的方式第四百零五節 進錯洞房 1第三十四節 蛇無頭第四百二十三節 北歐之行第七十五節 僱傭兵第六百四十九節 日本的態度第三百七十五節 控制大局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2第二十四節 跟班第一百七十八節 投機第四百節 貿易談判 2第六百零二節 蜜月期結束了第六百九十八節 海防戰役 1第三百三十五節 開科舉第四十七節 請纓第三百八十七節 婚姻介紹所第三百五十節 一羣傳教士第六百五十節 軍隊有思想了第五十一節 封港第六百零九節 制衡第七百八十三節 日本獅子大開口第六百九十七節 明越兄弟同盟條約第三百三十節 發行債券第一百八十八節 兵變更新通告第四十八節 捨身第六百二十八節 終於可以大張旗鼓了第一百六十七節 收穫民心第三百一十七節 司法改革第七百二十九節 新一波工業擴張第六百九十三節 越南流亡政府第七百節 海防戰役 3第七百一十節 戰火擴大第三百三十六節 柏貴離粵第四百二十五節 傳統和現代第一百四十節 反割地運動第三百九十七節 場外遊說 1第三百零九節 一個標桿第七十七節 初訓第四百零七節 真的洞房第五百七十節 大危機和北伐第七百五十一節 打造前敵基地上架第三百五十三節 信仰崩塌第八十四節 撤退第六百七十節 私有墾殖地第六百八十節 備戰第一百八十四節 後臺倒了第六十五節 底線第五百八十八節 天國從此不太平第七百零九節 新加坡談判第三百一十三節 改革進行時第四百零四節 迎娶第八百零一節 赫德的圖謀第五百七十八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1第三百四十八節 挖天國的牆角第二百九十四節 收服八旗將軍第六百三十六節 明法全面合作關係第七百六十二節 朝鮮東學道起義第一百四十五節 名揚三縣第六百三十七節 英國的小動作第六百一十二節 災情第六百三十一節 深化改革 2第七百五十四節 史上最大殲滅戰第一百五十九節 城下之盟第二百九十七節 控制廣東 2第二十節 取信(4)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事改革 3第一百七十七節 使團第七百五十七節 挺進聖安東尼奧第三百零六節 廣東姓朱了第一百五十節 反入城到反割地第六百二十二節 柏貴懷舊第六百九十五節 王師南征第一百七十六節 只要活不下去的那些人第六百九十節 曾左之死第三百六十五節 長江戰役第七百七十五節 休斯敦大會戰 5第45節 逃亡(二)第六十節 中間人第四十七節 請纓第五百八十節 議割臺灣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七百七十五節 休斯敦大會戰 5第六百九十節 曾左之死第九節 翻譯官第二百九十七節 控制廣東 2第二百零三節 整編第七百九十二節 中國統一的過程第四百三十六節 身股制改革第二百零四節 招募八旗軍第七百八十四節 日軍攻佔北亰城第七百六十五節 皇命第七百九十九節 新都城和新國名第一百四十八節 以新會爲大本營第六百二十節 湘軍下江南第三百八十二節 既得利益者第七百二十二節 瓜分南洋會議第五百九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重新開工
第一百五十五節 水口公約第一百六十二節 回報友誼的方式第四百零五節 進錯洞房 1第三十四節 蛇無頭第四百二十三節 北歐之行第七十五節 僱傭兵第六百四十九節 日本的態度第三百七十五節 控制大局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2第二十四節 跟班第一百七十八節 投機第四百節 貿易談判 2第六百零二節 蜜月期結束了第六百九十八節 海防戰役 1第三百三十五節 開科舉第四十七節 請纓第三百八十七節 婚姻介紹所第三百五十節 一羣傳教士第六百五十節 軍隊有思想了第五十一節 封港第六百零九節 制衡第七百八十三節 日本獅子大開口第六百九十七節 明越兄弟同盟條約第三百三十節 發行債券第一百八十八節 兵變更新通告第四十八節 捨身第六百二十八節 終於可以大張旗鼓了第一百六十七節 收穫民心第三百一十七節 司法改革第七百二十九節 新一波工業擴張第六百九十三節 越南流亡政府第七百節 海防戰役 3第七百一十節 戰火擴大第三百三十六節 柏貴離粵第四百二十五節 傳統和現代第一百四十節 反割地運動第三百九十七節 場外遊說 1第三百零九節 一個標桿第七十七節 初訓第四百零七節 真的洞房第五百七十節 大危機和北伐第七百五十一節 打造前敵基地上架第三百五十三節 信仰崩塌第八十四節 撤退第六百七十節 私有墾殖地第六百八十節 備戰第一百八十四節 後臺倒了第六十五節 底線第五百八十八節 天國從此不太平第七百零九節 新加坡談判第三百一十三節 改革進行時第四百零四節 迎娶第八百零一節 赫德的圖謀第五百七十八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1第三百四十八節 挖天國的牆角第二百九十四節 收服八旗將軍第六百三十六節 明法全面合作關係第七百六十二節 朝鮮東學道起義第一百四十五節 名揚三縣第六百三十七節 英國的小動作第六百一十二節 災情第六百三十一節 深化改革 2第七百五十四節 史上最大殲滅戰第一百五十九節 城下之盟第二百九十七節 控制廣東 2第二十節 取信(4)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事改革 3第一百七十七節 使團第七百五十七節 挺進聖安東尼奧第三百零六節 廣東姓朱了第一百五十節 反入城到反割地第六百二十二節 柏貴懷舊第六百九十五節 王師南征第一百七十六節 只要活不下去的那些人第六百九十節 曾左之死第三百六十五節 長江戰役第七百七十五節 休斯敦大會戰 5第45節 逃亡(二)第六十節 中間人第四十七節 請纓第五百八十節 議割臺灣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七百七十五節 休斯敦大會戰 5第六百九十節 曾左之死第九節 翻譯官第二百九十七節 控制廣東 2第二百零三節 整編第七百九十二節 中國統一的過程第四百三十六節 身股制改革第二百零四節 招募八旗軍第七百八十四節 日軍攻佔北亰城第七百六十五節 皇命第七百九十九節 新都城和新國名第一百四十八節 以新會爲大本營第六百二十節 湘軍下江南第三百八十二節 既得利益者第七百二十二節 瓜分南洋會議第五百九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重新開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尉氏县| 巴彦淖尔市| 黄骅市| 开江县| 浦江县| 洪湖市| 梓潼县| 女性| 彰化县| 马山县| 西乌| 德钦县| 神木县| 遵义县| 凤翔县| 西充县| 兴宁市| 南丰县| 温州市| 罗城| 砚山县| 封开县| 黄石市| 宽甸| 镇江市| 锡林浩特市| 西华县| 安阳市| 芮城县| 思南县| 蓬安县| 那曲县| 德安县| 博客| 石棉县| 河东区| 长葛市| 沧源| 北宁市| 达州市| 枣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