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零九節 一個標桿

朱敬倫並不是真的以爲這兩國只是來談商業合作的,起碼他不會這麼操作,否則他也就不用親自出面,更不會提前給他們那份通告了。

他就是有意引導兩國,跟他進行外交談判。

不先找英國人,不先找法國人,甚至連美國人、俄國人都不先找,而找兩個小國。

就是因爲軟柿子好捏,從小國身上下手,更容易簽訂一份有利的,或者說更公平的外交條約,這是廣東以自主的身份跟洋人簽訂的第一份外交條約,具有很強大的示範意義,所以才找這兩個小國,也是他們第一個跳了出來,在最合適的時間,向中國派來了外交使團。

“我們之前的工作有些疏忽,我們建議暫時休會,我們需要進行一下協商。”

瓦倫堡說道。

朱敬倫聳聳肩:“我覺得你們的態度非常不誠懇,但我同意休會,可我並不是很有時間,之後的聯絡你可以找我們的外交部長伍崇曜先生。”

說著,朱敬倫拍了拍一直髮呆的伍崇曜,跟陳芝廷一樣,他也沒想到,他一回來,就被朱敬倫安上了一個外交部長的職銜,職銜不重要,他爹當年還帶著三品頂戴呢,還不是照樣讓林則徐拖了褲子當衆打板子,頂戴也是說摘就給摘了。

重要的是,朱敬倫給他的任命書上寫著,位比正四品,這可就是實實在在的實職大員,要知道廣州知府也才從四品,也就是說在品級上,他比陳芝廷擔任的那個知府還要高半級。

至於他爹當年那個三品的頂戴,那就是一個笑話,用來在小民面前充充數的,最大的好處是讓伍秉鑑可以坐轎子,至於真正的地位,別說在從四品的知府面前顯擺了,就是一個縣令伍家都得好生伺候著,東印度公司的記載中,伍秉鑑見到清政府的小吏都會渾身顫抖。

而這個外交部長,顯然不是他爹那種虛銜,委任狀上明明白白寫著,負責一切對外國交往事務,直接向廣肇羅道臺負責,也就是向朱敬倫負責。

所以剛剛得到這個委任狀後,伍崇曜整個人都是發虛的,跟做夢一樣。

但朱敬倫已經起身離開,伍崇曜反應過來的時候,朱敬倫已經走了出去,他有些冒失的追了出去,卻被朱敬倫擋了回來,這又回來向瓦倫堡和克里斯蒂安拱手賠禮,顯然他剛纔失禮了。

跟伍崇曜不一樣,陳芝廷的世界觀是傳統士大夫的世界觀,自覺高人一等,士農工商,士族是第一。駙馬房那種門第就不用說了,都是宋朝事兒了,但他哥哥陳桂籍可是實實在在的戶部主事,是京官,他陳家也因此名正言順的成了本地望族,鄉紳領袖。

因此儘管一開始被朱敬倫舉薦擔任廣州知府,他也是興奮異常,可回家後才知道,朱敬倫這段時間在廣東做的事情,在他一個讀書人看來,簡直就是大逆不道,簡直就是亂臣賊子才做的出來的事情,可現在他要接受這個亂臣賊子舉薦的官職嗎?

一想到朱敬倫做出了此等惡事,他就不由扼腕嘆息,他覺得朱敬倫是一個難得的好官,在新安主政一方,做了不少的好事,就憑一個力阻洋人,得保國土不失,那也該永載史冊,至少新安縣誌中會他的一片傳文。

可現在朱敬倫竟然反叛了,雖然還沒有打出造反的旗號來,可誰都明白,他反是遲早的事情,現在不過相當於一個梟雄,相當於唐代的地方節度使,本朝的三藩。唐朝之後,中央王朝就已經不在允許地方勢力割據了,哪怕是本朝,康熙不也平了三藩嗎。

所以朱敬倫遲早要麼造反,要麼被朝廷鎮壓,像現在這樣各據一方,是不可能持久的,而且在陳芝廷的觀念中,朱敬倫從一開始就不該這麼做。

他聽完了完完全全新安本地鄉紳、兵勇的描述,他嘆息一聲,他不認爲朱敬倫是一開始就打算謀反的,他傾向於相信士兵們說的,朱敬倫是被耆齡逼的沒辦法,是爲了保新安鬧餉的縣勇纔不得不上梁山,說到底還是爲了新安子弟。

他心裡閃過無數念頭,比如自己當知府,是爲朝廷主政,而不是爲朱敬倫效力,自己當廣州知府,要是將來朱敬倫和朝廷決裂,他還能從中勸和等等。

爲此陳芝廷糾結了好幾天,纔給自己找到了足夠的理由,這才帶著沉重的心思上任。

相比陳芝廷文人式的造作,伍崇曜就坦蕩多了,他更擔心的是自家的安危,他也知道朱敬倫這是造反,或者是造反前,如果把他伍家捲進去,可就不好玩了,但他的世界觀是商人式的,跟土地鄉紳的不同,大不了他還可以跑啊,這次他周遊列國,那美國就很好。

所以他不但很快的就接受了這個身份,而且爲之興奮,甚至聽兒子說朱敬倫曾經派人去借錢,他家只給了五百兩,他還爲此狠狠的斥責了一下兒子,轉頭就去找朱敬倫,表示願意報效一百萬兩銀子,這點錢真不算錢,他在倫敦的那些棉花,可價值千萬了。

之後安心的投入工作之中,伍崇曜的工作可不輕鬆,因爲他現在是光桿司令,手下一個人都沒有,朱敬倫給他的命令是,讓他著手組建外交部,這可真爲難他了,他以前雖然也給官府做外交,但實際上的西方外交準則並不精通,所精通的,不過是把中國的人情世故和西方人的生活習慣結合起來,完全是自己摸索的。

但是他的心態很開放,他自己花錢,請了一個私人顧問,澳門葡萄牙政府的一個官員,剩下的人員,他在赫德的海關裡挖來了兩個小商人出身的香山人,外交部現在就這三個人,顧問不能算,那是他私人請的,拿著高薪,卻是他自己出的,相當於縣令身邊的狗頭師爺,另外他還要學習,學習西方的外交準則,專業術語和外交規範,這些師爺都能教,因爲師爺就是幹這個的,葡萄牙派到東方的代表,如果不懂外交那就是來鍍金和旅遊的貴族,這個塞維利亞平民出身的師爺顯然不是那兩種人。

學習歸學習,工作也不能落下,目前的當務之急,就是跟丹麥和瑞典人的談判。

每次都是他單獨出面跟人談判,但是回頭就將情況彙總報給朱敬倫,然後請朱敬倫指示,他還沒學會自己做主,而朱敬倫表現出來的關心,每天都會詢問進展,也讓他不敢自己做主。

“瑞典人希望能夠將他們的鐵礦、鋼鐵製品和機械製品的關稅降低到5以下?”

朱敬倫看到瑞典人提出的要求後詢問。

伍崇曜覺得自己現在也算個明白人了,很有自信的回答道:“下官打聽過了,西洋各國可都沒這個稅率,我向他們提出要加到30。”

朱敬倫笑道:“你倒是有心,連西洋的稅率都打聽過,那你告訴我外交的核心是什麼?”

伍崇曜真的不想回答,因爲這答案太難以啓齒:“利益。”

朱敬倫見他說的小聲,自己大聲道:“沒錯,利益,大大方方說出來,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他就是爲了利益!但問題是,這個利益問題,很多人都看不明白。你覺得提高關稅,就等於獲得了利益?”

伍崇曜道:“提高關稅的話,能徵收更多的稅銀,還能保護本國產業。”

好吧,這些話都是他的師爺教給他的。

朱敬倫嘆道:“可是我們廣東有個屁的鋼鐵產業,佛山那些打鐵的需要保護嗎?”

伍崇曜不知道說什麼了,他現在也就學到這些皮毛。

朱敬倫道:“外交自然是以利益爲核心的,但得分清什麼是我們的利益。目前我們的鋼鐵產業連有都沒有,勉強算的話,軍械所的鍊鐵爐是。不成規模,不成氣候的東西,二十年內都看不到保護的需求。你不應該跟他們針對稅率問題喋喋不休,你該反向他們提出我們的要求。”

“我們的要求?”

伍崇曜一愣,從來都是洋人來中國,說我要這我要那的,讓中國人管洋人說我要什麼,伍崇曜聽這話瞬間就臉紅了。

“我們的利益在哪裡?就在你家的生意裡頭,是生絲、絲綢,是茶葉!”

朱敬倫鏗鏘有力的說道。

伍崇曜有些激動,他從小就跟洋人打交道,那時候還沒有五口通商呢,洋人官員總說什麼本國商人的利益云云,他們身爲商人,都覺得洋人的官府太多管閒事,商人的事情,幹官方屁事啊,這次出使了一趟列國,他發現別人根本就是商人的國家。

朱敬倫竟然也要保護他們商賈的利益了,階層觀念讓他深有觸動。

“您的意思是?”

但他還不敢做主,小心的詢問道,怕領會錯了朱敬倫的意思。

朱敬倫果斷道:“既然他們很看重這個鐵礦和鋼鐵,那就允了他們。不過別那麼小家子氣,也別5的稅率了,直接免稅,零關稅。”

伍崇曜不由驚歎:“那咱從哪裡收錢啊?”

朱敬倫嘆道:“這不是錢的問題,他們是我們以後外交的標桿,得通過這次立起來。”

沒錯朱敬倫即是要立一座很漂亮的標桿,讓西方人看到廣東政府也是懂外交的,懂得用嚴格的條約保護自己的利益,以後談判別再矇事了。

不過怕伍崇曜不明白,朱敬倫還是補充了一句:“記住外交是對等的,就跟做生意一樣,討價還價,公平買賣。我們免他鋼鐵和鐵礦的關稅,他們就得免我們的茶葉和絲綢的關稅。”

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七百七十八節 一樣的甲午第五百五十二節 太平軍北伐第七百八十五節 唯有巧手來捏合第三百零一節 借洋款第一百零九節 把洋人留在新安第十三節 行動(1)第二十九節 想分一杯羹第三百七十七節 定國旗第一百三十一節 給個甜棗第三百四十二節 誰來準備黃袍第五百四十七節 登高必跌重第五百九十五節 太平洋鐵路的命運第三百九十三節 最後的罪惡之城第一百六十三 爲了中國茶的未來第九十四節 全靠演技 1第六百二十一節 兩路出兵第七百二十一節 明暹同盟條約第十九節 取信(3)第二十八節 意外第五百四十七節 登高必跌重第三百五十七節 人頭滾滾第三百三十三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1第七百零八節 順化會戰 3第七百九十九節 新都城和新國名第七百八十一節 拒和遷都再戰第七百二十節 頭痛的鐵路問題第四百一十一節 大明的鐵甲艦第二節 意識上傳第七百七十一節 休斯敦大會戰 1第三百一十五節 站在哪一邊第三百八十一節 北伐第九十六節 騙來的城池第七百八十七節 赫德威脅英國人第三百八十三節 工業革命種子 1第八百零三節 英國人的打手第六百二十節 湘軍下江南第三百二十七節 抓住這個人才第二百零二節 超人第六百六十九節 度過蠶瘟危機第一百八十節 先斬後奏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第三百六十二節 廣西還是福健第七百七十七節 倫敦和談 2第五百九十六節 流氓合夥人第五百五十五節 絕望之中的燈火第一百零二節 方山借款第一百三十四節 赫德要權第四百一十七節 引入種子第四百四十二節 另一條鐵路的命運第七百八十九節 日德紛爭第三百六十五節 長江戰役第七百七十七節 倫敦和談 2第三百八十九節 登基第七百三十九節 此時打成本最低第一百四十五節 名揚三縣第八百二十七節 馬德里陰雲第八十四節 撤退第三百二十節 發美國人的戰爭財第六百六十三節 唐大買辦第七百七十三節 休斯敦大會戰 3第九十九節 土地和祖宗都不能放棄第三百四十八節 挖天國的牆角第一百九十二節 拉攏穆克德訥第六百三十二節 肥皂是新產業第八百零五節 不可避免的戰爭第六十三節 跟法國人做朋友第七百六十七節 尤卡坦海戰第八百一十節 中英太平洋協定第七百零二節 順化戰役 1第七百七十九節 昏君混臣第一百三十八節 奪情第五百九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重新開工第七百七十三節 休斯敦大會戰 3第七百二十二節 瓜分南洋會議第三百七十七節 定國旗第七百三十三節 大明的應對第一百四十八節 以新會爲大本營上架第七百四十七節 憤怒的美國第一百四十三節 初識諾貝爾第三百九十七節 場外遊說 1第三百三十六節 柏貴離粵第六百一十四節 生產自救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第六百三十八節 太平天國最後的希望第七百零三節 順化戰役 2第六百一十三節 反鐵路運動第一百四十七節 美國顧問團第一百二十八節 互相指責第十九節 取信(3)第六百七十節 私有墾殖地第七百二十四節 這有德國什麼事第五百五十二節 怡和絲廠第七百零九節 新加坡談判第六百九十四節 百團大戰第六百五十一節 留給日本的時間不多了第六百六十九節 度過蠶瘟危機第一百三十九節 謠言升級了第一百八十九節 鬧餉還是造反
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七百七十八節 一樣的甲午第五百五十二節 太平軍北伐第七百八十五節 唯有巧手來捏合第三百零一節 借洋款第一百零九節 把洋人留在新安第十三節 行動(1)第二十九節 想分一杯羹第三百七十七節 定國旗第一百三十一節 給個甜棗第三百四十二節 誰來準備黃袍第五百四十七節 登高必跌重第五百九十五節 太平洋鐵路的命運第三百九十三節 最後的罪惡之城第一百六十三 爲了中國茶的未來第九十四節 全靠演技 1第六百二十一節 兩路出兵第七百二十一節 明暹同盟條約第十九節 取信(3)第二十八節 意外第五百四十七節 登高必跌重第三百五十七節 人頭滾滾第三百三十三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1第七百零八節 順化會戰 3第七百九十九節 新都城和新國名第七百八十一節 拒和遷都再戰第七百二十節 頭痛的鐵路問題第四百一十一節 大明的鐵甲艦第二節 意識上傳第七百七十一節 休斯敦大會戰 1第三百一十五節 站在哪一邊第三百八十一節 北伐第九十六節 騙來的城池第七百八十七節 赫德威脅英國人第三百八十三節 工業革命種子 1第八百零三節 英國人的打手第六百二十節 湘軍下江南第三百二十七節 抓住這個人才第二百零二節 超人第六百六十九節 度過蠶瘟危機第一百八十節 先斬後奏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第三百六十二節 廣西還是福健第七百七十七節 倫敦和談 2第五百九十六節 流氓合夥人第五百五十五節 絕望之中的燈火第一百零二節 方山借款第一百三十四節 赫德要權第四百一十七節 引入種子第四百四十二節 另一條鐵路的命運第七百八十九節 日德紛爭第三百六十五節 長江戰役第七百七十七節 倫敦和談 2第三百八十九節 登基第七百三十九節 此時打成本最低第一百四十五節 名揚三縣第八百二十七節 馬德里陰雲第八十四節 撤退第三百二十節 發美國人的戰爭財第六百六十三節 唐大買辦第七百七十三節 休斯敦大會戰 3第九十九節 土地和祖宗都不能放棄第三百四十八節 挖天國的牆角第一百九十二節 拉攏穆克德訥第六百三十二節 肥皂是新產業第八百零五節 不可避免的戰爭第六十三節 跟法國人做朋友第七百六十七節 尤卡坦海戰第八百一十節 中英太平洋協定第七百零二節 順化戰役 1第七百七十九節 昏君混臣第一百三十八節 奪情第五百九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重新開工第七百七十三節 休斯敦大會戰 3第七百二十二節 瓜分南洋會議第三百七十七節 定國旗第七百三十三節 大明的應對第一百四十八節 以新會爲大本營上架第七百四十七節 憤怒的美國第一百四十三節 初識諾貝爾第三百九十七節 場外遊說 1第三百三十六節 柏貴離粵第六百一十四節 生產自救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第六百三十八節 太平天國最後的希望第七百零三節 順化戰役 2第六百一十三節 反鐵路運動第一百四十七節 美國顧問團第一百二十八節 互相指責第十九節 取信(3)第六百七十節 私有墾殖地第七百二十四節 這有德國什麼事第五百五十二節 怡和絲廠第七百零九節 新加坡談判第六百九十四節 百團大戰第六百五十一節 留給日本的時間不多了第六百六十九節 度過蠶瘟危機第一百三十九節 謠言升級了第一百八十九節 鬧餉還是造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西县| 开远市| 商都县| 秭归县| 灌南县| 塔河县| 准格尔旗| 汉沽区| 秀山| 眉山市| 九江市| 井冈山市| 长春市| 玛曲县| 湖口县| 册亨县| 合肥市| 黄龙县| 凤城市| 恩平市| 巨鹿县| 内乡县| 墨玉县| 北碚区| 察哈| 赤城县| 桃园县| 宝鸡市| 象山县| 松滋市| 阿克陶县| 荆州市| 商丘市| 乾安县| 保亭| 大方县| 班戈县| 会泽县| 冕宁县| 会理县| 阳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