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一十三節 反鐵路運動

大明在災區修建的前兩條鐵路,都是直接在平地上鋪設的建議鐵路,直接在地面上鋪設,或者只進行簡單的平整,這種鐵路,往往只在修建鐵路的時候,用於給鐵路線上輸送物資,現在是用來救災,但接通之後,依然可以用來支持新路的修建。網

當然,目前這條路還是以運輸救災物資爲主,準確的說就是糧食,糧食,糧食,除此之外,其他物資能少送就少送,能不送就不送。

這樣,需要使用這條救災鐵路運送的建築物資,基本山也就是鐵軌和鋼樑之類的,連枕木都儘可能的從災區生產,組織災民進入荒山伐木,距離遠近都不用考慮了,此時的人力成本爲零,使用這些人力,本身就是一種慈善行爲。

鋪設路基的材料,就更是就地取材了,河裡的泥沙,山上的巖石,都在災民簡單的工具下變成了鋪設路基的材料。

施工本身,也完全沒用什麼機械設備,絕大多數工作,就是災民使用簡單工具進行的,甚至連普通的石碾子都不夠,大多數打夯工作,就是災民用木頭、石頭自制的工具,大石頭和原木,擡起來砸下去,就是打夯設備。

即便如此簡單的工具,可鐵路修建的度並不慢,主要是因爲人太多了,鐵路公司組織了一百多萬人在施工,這還是因爲工程鋪排不開,否則他們會用更多的人。另一個原因是,鐵路公司幾乎是全面開花,沿著救災鐵路,在長達一千多公里的路段上,不知道分了多少段同時施工,後來現很多地段都修錯了,造成了重大的浪費,但是度上卻一點都沒耽擱。

鐵路公司估計,這種方式,在一年之內,就能完成平地路段的鋪軌工作,但隧道、橋樑等技術工作,卻至少要三年時間才能完工,但只要能夠修通平地路段,到時候災荒就不是問題了。前提是有足夠的錢,而大明確實借到了足夠的錢,爲此不惜任何代價,讓大明在國際社會的形象非常好。

至於滿清朝野同時掀起的反鐵路的聲浪,反倒沒濺起什麼水花,已經從鐵路救災中嚐到甜頭的地方政府,根本就不願意此時反對鐵路,要是這時候拆了鐵路,不管大明態度如何,災民就要第一個站出來摧毀官府了。

因此這次反鐵路聲浪,也就只是簡單的打打嘴仗罷了,完全沒有實質性行動配合。

西方人的輿論中到也出現了對大明通過鐵路滲透滿清領土的擔憂,認爲假以時日,大明必將控制整個滿清,像中國歷史中那樣,這個地區將再次統一成一個級國家,到時候這個已經從西方引進了現代化技術和管理方式,但卻沒有完全接受西方道德文明的國家,將會對西方世界造成巨大的威脅。

這種論調第一時間就被一些富於道德感的精英駁斥,尤其是在中國救災的傳教士羣體,他們不斷的傳回第一手資料,證明大明真的是在以救災爲主,並沒有進行政治上和領土上的擴張。而且他們認爲,即便大明統一了這個地區,那也是好事,中國地區在一個負責任的政府的管理下,纔是這個地區的幸運。至於會不會對西方造成威脅,只要西方不對中國造成威脅,這個熱愛和平的國度也願意跟西方保持和平。到時候高效管理下,帶來的貿易便捷,纔是西方最大的幸運。

但有一種比較中立的聲音,則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這種聲音說,大明修建這兩條鐵路,不管是出於什麼目的,他們在滿清領土內影響力的擴大,都會成爲一個事實,西方國家如果想要保持在中國北方,尤其是北方內6的影響力,要麼跟大明合作利用這兩條鐵路,要麼只能自行建造相同的鐵路線,通往中國內6地區。

這種中肯的態度,往往也就是政府的態度,沒事在北京閒扯皮的各國公使團隊,先後都向清廷提出了各自修鐵路的意願,儘管都是通過利誘,告訴他們修鐵路有多大的好處,他們會給予多大的支持云云,可不但沒有讓清廷接受,反而產生了一種極大的恐慌,紛紛認爲,列國想用鐵路來瓜分大清。

頑固派極力駁斥,不但表示不能允許列強修鐵路,連大明已經修建的那些鐵路也應該拆掉。

這時候李鴻章站了出來,利用這種輿論的恐慌,他告訴朝廷,要拆除大明的鐵路,除非跟大明開戰,在不能開戰的情況下,又被洋人威逼利誘,既然大明可以在大清修建鐵路,洋人們遲早也要以利益均沾爲理由強索。

與其被洋人逼迫不得已讓他們修路,不如我大清自己修路,還能保住路權,不至於受制於人。

在頑固派的恐慌情緒下,李鴻章的建議破天荒的竟然得到了通過,慈禧太后讓李鴻章負責主持此事。

俄國人希望修建的從從天津經過北亰往南連通漢口的京漢鐵路、法國人希望得到的從雲南通過四川的成昆鐵路,以及英國人希望修建的從上海到北京的京滬鐵路,都讓李鴻章籌備修建。

沒想到一場反鐵路的聲浪,反而幫助李鴻章取得了大修鐵路的許可。

而此時,李鴻章的地位也隱隱越了曾國藩,成爲洋務派新一代領袖人物。

至於曾國藩,跟奕欣一樣,成爲洋務派在朝廷和地方上的兩面旗幟,象徵性越來越強,洋務運動的實際推動勢力,已經轉移到了李鴻章一派。

權力就是金錢,權力就是地位,連洋人都開始將李鴻章奉若上賓。

馬上從向清政府要求修鐵路,變成討好李鴻章,紛紛登門拜訪,表示願意爲李中堂大人修鐵路提供資金支持,技術支持等等,完全是一副國際友人的形象。

並且承諾,只要李鴻章接受他們的貸款,他們之前承諾的援助,馬上就可以到位,對李大人的救災行動會起到極大的支持。

李鴻章權衡之後,決定選擇跟美國人合作,因爲在列國中,只有美國人沒有逼迫,也只有美國人完全無條件的早早將承諾兌現,因此李鴻章覺得,在列強中,美國人尤爲厚道。

他不知道的是,在這次災荒中,美國人其實獲利最大。美國人給的幾百萬美元的援助,相比他們獲得的利益,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已,只是美國人得到的利益,並不是從李鴻章身上拿走的,所以李鴻章根本就沒覺出痛癢。

可對於承擔了這筆沉重的負擔的大明,就沒那麼輕鬆了。

第四百四十三節 巨頭之間的戰爭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四百四十九節 各方聯動第一百七十三節 軍事演習第六百六十八節 唐郝合作第六百六十二節 兵工廠私有化第一百二十二節 新安交易所第三百三十四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2第八百二十節 提前的新農村建設第七百二十七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 2第四百四十六節 送上門的擴張第七百三十五節 請洪秀全幫個忙第六百節 大明的措施第三百零三節 一封信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六百一十四節 生產自救第五百六十五節 教育改革 2第七百九十一節 明俄滿蒙協定第七百九十六節 後發國家的工業化路徑第六百九十七節 明越兄弟同盟條約第三百九十四節 壓力重重的宰相第八百一十七節 士大夫的救民策第九十三節 僞軍守的碉堡更好打第一百八十九節 鬧餉還是造反第三百二十五節 太平軍來人第六百八十五節 大明政變第一百四十八節 以新會爲大本營第四百二十節 收穫來了第一百五十八節 神經病一樣第七百零九節 新加坡談判第五百九十七節 我是有原則的第五百五十七節 柔情宰相俾斯麥第七十一節 敵國外患者第一百五十七節 立約毀約第六百六十九節 度過蠶瘟危機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一百六十三 爲了中國茶的未來第六百六十八節 唐郝合作請假幾天第三百六十節 浮出水面第三百八十六節 搬遷工作第六百四十八節 整裝待發第七百零四節 順化戰役 3第七百九十九節 新都城和新國名第七百四十六節 夏威夷海戰第六百五十五節 佔領長崎第一百九十八節 又送女人第七百零四節 順化戰役 3第四百五十三節 問問繳獲賣不賣第七百八十七節 赫德威脅英國人第九十二節 全軍出擊第三百八十三節 工業革命種子 1第六百六十七節 鐵路扯動的政局第五百八十二節 啓蒙第五百五十節 痞子李鴻章第六百七十二節 環太平洋利益鏈第五百五十二節 太平軍北伐第五百九十四節 加州桑蠶業和移民第七百三十節 商業內戰第一百零八節 軍事大欺詐第六百八十九節 外交準備第六百六十六節 官僚集團與皇權第一百五十九節 城下之盟第七百零九節 新加坡談判第五十五節 圍三闕一第六百六十七節 鐵路扯動的政局第三百六十四節 楚軍撤退第二百零四節 招募八旗軍第六百二十八節 終於可以大張旗鼓了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八十三節 皆驚第七百四十九節 新生派力量第四百零六節 進錯洞房 2第十一節 謀城第七百三十九節 此時打成本最低第四百五十三節 問問繳獲賣不賣第七百二十四節 這有德國什麼事第五百九十六節 流氓合夥人第二百九十九節 珠江之王第六百四十一節 琉球滅亡第八百一十節 中英太平洋協定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七百三十一節 大明的財團時代第一百三十五節 交代後事第四百零二節 皇帝的鴨子第四百二十二節 訪英第六百九十九節 海防戰役 2第一百二十六節 施工天分第九十八節 虛張聲勢第七百三十七節 戰前的外交準備 1第七百零七節 峴港會戰 2第一百二十七節 迷惑英國人第三百一十七節 司法改革第一百四十三節 初識諾貝爾第八百一十三節 瓜分西屬殖民地第一百一十七節 茶葉危機第四白零三節 皇帝家的鴨子第三百一十八節 荒山茶園第三百二十八節 大造軍艦第六百九十一節 抗法?;蔬\動
第四百四十三節 巨頭之間的戰爭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四百四十九節 各方聯動第一百七十三節 軍事演習第六百六十八節 唐郝合作第六百六十二節 兵工廠私有化第一百二十二節 新安交易所第三百三十四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2第八百二十節 提前的新農村建設第七百二十七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 2第四百四十六節 送上門的擴張第七百三十五節 請洪秀全幫個忙第六百節 大明的措施第三百零三節 一封信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六百一十四節 生產自救第五百六十五節 教育改革 2第七百九十一節 明俄滿蒙協定第七百九十六節 後發國家的工業化路徑第六百九十七節 明越兄弟同盟條約第三百九十四節 壓力重重的宰相第八百一十七節 士大夫的救民策第九十三節 僞軍守的碉堡更好打第一百八十九節 鬧餉還是造反第三百二十五節 太平軍來人第六百八十五節 大明政變第一百四十八節 以新會爲大本營第四百二十節 收穫來了第一百五十八節 神經病一樣第七百零九節 新加坡談判第五百九十七節 我是有原則的第五百五十七節 柔情宰相俾斯麥第七十一節 敵國外患者第一百五十七節 立約毀約第六百六十九節 度過蠶瘟危機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一百六十三 爲了中國茶的未來第六百六十八節 唐郝合作請假幾天第三百六十節 浮出水面第三百八十六節 搬遷工作第六百四十八節 整裝待發第七百零四節 順化戰役 3第七百九十九節 新都城和新國名第七百四十六節 夏威夷海戰第六百五十五節 佔領長崎第一百九十八節 又送女人第七百零四節 順化戰役 3第四百五十三節 問問繳獲賣不賣第七百八十七節 赫德威脅英國人第九十二節 全軍出擊第三百八十三節 工業革命種子 1第六百六十七節 鐵路扯動的政局第五百八十二節 啓蒙第五百五十節 痞子李鴻章第六百七十二節 環太平洋利益鏈第五百五十二節 太平軍北伐第五百九十四節 加州桑蠶業和移民第七百三十節 商業內戰第一百零八節 軍事大欺詐第六百八十九節 外交準備第六百六十六節 官僚集團與皇權第一百五十九節 城下之盟第七百零九節 新加坡談判第五十五節 圍三闕一第六百六十七節 鐵路扯動的政局第三百六十四節 楚軍撤退第二百零四節 招募八旗軍第六百二十八節 終於可以大張旗鼓了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八十三節 皆驚第七百四十九節 新生派力量第四百零六節 進錯洞房 2第十一節 謀城第七百三十九節 此時打成本最低第四百五十三節 問問繳獲賣不賣第七百二十四節 這有德國什麼事第五百九十六節 流氓合夥人第二百九十九節 珠江之王第六百四十一節 琉球滅亡第八百一十節 中英太平洋協定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七百三十一節 大明的財團時代第一百三十五節 交代後事第四百零二節 皇帝的鴨子第四百二十二節 訪英第六百九十九節 海防戰役 2第一百二十六節 施工天分第九十八節 虛張聲勢第七百三十七節 戰前的外交準備 1第七百零七節 峴港會戰 2第一百二十七節 迷惑英國人第三百一十七節 司法改革第一百四十三節 初識諾貝爾第八百一十三節 瓜分西屬殖民地第一百一十七節 茶葉危機第四白零三節 皇帝家的鴨子第三百一十八節 荒山茶園第三百二十八節 大造軍艦第六百九十一節 抗法?;蔬\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屏| 德阳市| 遵化市| 册亨县| 绩溪县| 电白县| 西华县| 乌兰县| 淅川县| 宁陕县| 历史| 长春市| 泰安市| 苍溪县| 雷波县| 永仁县| 盐亭县| 枝江市| 广昌县| 阳泉市| 两当县| 长寿区| 吕梁市| 敦化市| 高邮市| 寿阳县| 谢通门县| 潼南县| 洪洞县| 合山市| 繁峙县| 保山市| 卢湾区| 福海县| 邻水| 河津市| 景德镇市| 五河县| 楚雄市| 阿勒泰市| 宁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