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二十二節 新安交易所

整個三月份,赫德都在忙碌一件事,那就是新安商品交易所的事情。

房子是最容易的事情,直接就設在天后廟之中,這裡本來就是廟市,商人們習慣在這裡交易,更何況交易所初建,並不需要多大的面積。

最主要的是制定各種規範,以及培訓相應的員工。

規範是參考了一些西方交易所的制度,比如阿姆斯特丹的交易所和倫敦的交易所制度,主營大宗商品,採取掛牌拍賣的方式進行。

還有就是給交易所進行宣傳,要求各大商人進駐交易所貿易等等,本來赫德並沒有將這當回事,以他的理解,交易所建成後,肯定有大批商人踴躍前來交易,但這是中國,他還是不太瞭解。

他邀請了很多商人,重點是那些幾乎壟斷茶葉貿易的大行商,可是反倒是這些人最不熱心,很簡單,他們本就出於優勢地位,沒人願意在自己風光的時候改變,窮則變,窮才變。

反倒是那些散商比較熱心,無論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對他們來說,都需要一個可以公平交易的渠道,中國小商人愁找不到好買主,外國散商愁的是沒有穩定的貨源,因此他們纔是最需要交易所這個平臺的羣體,至於那些行商和大洋行,他們本身就是一個平臺,所以對交易所並沒有多大需求。

赫德把交易所的規章制度印刷成精美的畫冊,不但送給那些在新安貿易的商人,而且到香港到澳門去散發,還通過報紙打廣告。

一切就緒,四月二日,良辰吉日,鞭炮齊鳴聲中,新安交易所開市了。

朱敬倫親自到場,那些大行商和大洋行倒也賣面子,紛紛到場道喜,只是熱情並不高,也就是看看。

散商手裡則是沒有什麼資源,在加上第一天大家對規則還有一些陌生,只是試探性的出單,所以交易量很有限,一天時間只有五百斤茶葉,三擔鴉爿和十包棉花以及四擔生絲成交出去,交易金額還不到千兩。

赫德本以爲這只是開始,有大宗商品交易的地方,不可能交易所會沒有生意。

但是他還是太小看中國特殊的國情了,很短的時間,中國商人就玩出了潛規則。

他們不太樂意在交易所交易,原因是交易所會在每一筆交易中抽取千分之一的交易費,小商人精打細算根本不打算出這筆錢。但是他們不是行商,不是大洋行,沒有定價權,於是他們採用了一些特殊的手段,把交易所的價格當作參考,直接跟場外的洋商進行交易,結果交易所開起來了,交易量沒有上去,反倒是場外交易變得頻繁起來。交易所等於給商人們提供了一個參考規範,擴大了原本就存在的廟市交易。

對於這種情況,赫德還真沒有辦法,他畢竟只是外交官,對海關運作熟悉一些,對行政管理也有獨到的見解,這種商人的手段,他真的懂得不多。

但交易所還在完善中,赫德有一個好習慣,善於聽取別人的建議,他從一些洋商口中聽到,對中國小商人的誠信問題很不放心,以次充好的事情時有發生,赫德覺得這件事情交易所可以做。

於是他聘請了一些經驗豐富的茶葉行的老夥計,開始給茶葉定級,分爲上中下三等,由交易所進行驗貨,並收取一定的檢驗費。

這項服務受到了商人們的歡迎,不管是中國商人還是外國商人,都喜歡透明的規則下經營,以次充好那種商人,不過是賺快錢的投機分子,算的不得主流。

由於雙方都需要交易所的服務,一時間交易所的交易量有所回升,可是不久就開始下跌,小商人們確實沒有這種分級的專業能力,但是當他們跟某些商人建立了比較牢固的互信關係後,他們又開始投機取巧。

比如他們並不把自己的所有貨物拿去交易所堅定,只拿出一些樣品堅定,從而節省鑑定費,然後拿著樣品跟自己的客戶確定價格,依然在進行場外交易。

朱敬倫注意到了這件事,他建議赫德干脆暫時免費算了,等把市場和商人們的交易習慣培養出來後,在決定是否收費以及收費的標準。朱敬倫的思想有些後世那些創業公司以補貼換市場佔有率的概念。

但是赫德很執拗的反對,他堅持要收取一定的費用,他認爲交易所是一個提供公平交易和專業服務的場所,如果不能讓商人接受收費,那意味著交易所的服務根本就沒有價值,就不該開辦下去。

朱敬倫懶得跟他犟,反正在朱敬倫看來,即便是場外交易那也是交易,出口還是要抽釐金的,抽釐時候的價值,可不是他們的交易價值,而是釐局的驗估(驗估員)進行估價,價格參考的也是交易所一段時間的均價。

赫德則不然,他最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研究交易所上了,他鐵了心要搞好這個交易所。

五月初,他採用標準化合約制度,並且在之前在碼頭附近建造了十間大倉庫,要求在交易所交易的商人,直接將貨物送入倉庫,由倉庫進行打包分揀,定計,然後發給他們相應等級的標準貨單。然後買主拿著這些貨單到交易所掛牌交易,買主競拍到貨單之後,拿著貨單直接到倉庫提貨。

這種方式更爲複雜,但好處是買主和賣主之間的直接聯繫就被打斷了,賣主拿著標準化的貨單去提貨,根本就不知道他的貨物是誰供應的,買主也是直接將貨物交給交易所倉庫,最後未必知道誰提走了他們的貨。

因此買賣變成了標準貨單之間的合約買賣。交易所成了買賣雙方之間的唯一中間人。

至於買賣雙方會不會接受這種形式,赫德很有信心,他認爲在其中交易所提供了高品質的服務,首先是給商品進行標準化定級和分包,賣主和買主拿到手裡的,都是標準重量,標準品質的商品憑據。

最重要的是,買主無論貨多貨少,都能一次性直接出手,對有些商人來說,放進交易所倉庫,就等於出手了,因爲他們得到了貨單,可以選擇立刻去交易,也可以持單觀望,完全不用擔心貨物存在倉庫中會有損失,這等於給買主們提供了免費的倉儲服務,讓他們不至於像以往那樣,還得自己租用倉庫,負擔額外的費用。

對於交易所而言,儘管每天都有貨物進出,但是倉庫中的貨物量上下起伏,所承擔的倉儲成本變化不大,除非同一時間大批商人都不出貨,否則倉庫裡的貨物基本都能保持持平,那麼倉儲成本就不會太大。

同時赫德還免去了額外的鑑定費,讓商人更樂意將全部貨物鑑定,吸引他們將貨物全部存入交易所倉庫換取貨單。

赫德認爲,如一以來商人在交易所交易,第一免除了場外交易的額外風險,第二交易所進出貨速度更有效率,第三省去了倉儲費用,他認爲無論是買主還是賣主,現在在交易所交易的成本都比以前更低了,沒有理由不來交易所交易。

5月底,赫德很高興交易所的交易量比上月增長了十個百分點,很高興的跟朱敬倫彙報或者說賣弄,不過此時朱敬倫對於赫德的努力暫時沒空去關心,因爲快六月就要到了,英國換約使者已經快到了。

第五百七十節 大危機和北伐第四百一十六節 克虜伯大炮第一百七十八節 投機第一百四十五節 名揚三縣第七十四節 想要改變種姓嗎第七百三十三節 大明的應對第六百五十六節 戰爭財第十三節 行動(1)第二十九節 想分一杯羹第45節 逃亡(二)第八百零一節 赫德的圖謀第七百四十八節 大明的盟友第三百二十二節 廣府銀行第七百五十二節 在墨西哥外交戰第二十四節 跟班第七百五十八節 皇權威信的下降第一百六十五節 張千山的麻煩第七百三十九節 此時打成本最低第一百七十三節 軍事演習第六百一十七節 德國推禍水第三百二十九節 兩場官司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一百九十九節 成親第八百一十節 中英太平洋協定第五百六十六節 規範鄉村自治 1第七百三十五節 請洪秀全幫個忙第七百四十節 北伐的地緣顧慮第六百九十二節 赫德需要這場戰爭第一百二十三節 瑞典顧問團第六百零五節 反彈第五十節 被挖出來了第44節 逃亡(一)第七百一十三節 湄公河三角洲之謀第三百八十二節 既得利益者第十六節 行動(4)第四百零五節 進錯洞房 1第三百四十九節 洪秀全死了第八百一十二節 列強分贓會議第十六節 行動(4)第六百二十三節 太平天國有奸商第十七節 取信(1)第三百二十四節 控制軍權第一百三十四節 赫德要權第六百一十四節 負擔和收益第七百零六節 峴港會戰 1第五百八十五節 金融市場的想象力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三十節 願與你結拜第七百六十四節 授旗第三百六十七節 大明的阿拉斯加第五百七十六節 決定未來的那些大事第五百八十八節 天國從此不太平第一百四十節 反割地運動第六百四十七節 開始撤僑第三十一節 攻城第三百九十二節 藏污納垢之所第一百八十節 先斬後奏第七百六十六節 煎熬第七百八十三節 日本獅子大開口第六百一十三節 反鐵路運動第六百六十四節 特許股份公司第一百四十六節 誰不服我打誰第一百九十五節 橫掃千軍第七百一十六節 利益分享第六百五十三節 等於愚蠢第四百三十八節 曾國藩立道第一百零八節 軍事大欺詐第四百四十七節 戰爭衝擊第七百五十六節 悄然興起的教派第六百一十四節 負擔和收益第九十三節 僞軍守的碉堡更好打第十五節 行動(3)第四百零四節 迎娶第三百零二節 奕欣的應對第三百九十六節 輿論戰起效第一節 廣州陷落第四百一十五節 巴黎世博會第一百六十九節 思維定勢第五百八十五節 金融市場的想象力第一百四十五節 名揚三縣第五十二節 回城第六百一十一節 揚州大會戰第一百八十九節 鬧餉還是造反第四百一十六節 克虜伯大炮第十八節 取信(2)第六百零三節 生命之路第三百四十七節 好一個天王第三百二十節 發美國人的戰爭財第十二節 機會第五百八十七節 反攻第四百五十三節 問問繳獲賣不賣第一百五十五節 水口公約第六百一十一節 揚州大會戰第五百五十節 痞子李鴻章第四百四十節 修鐵路要快第六百八十三節 阜康財團第一百三十三節 借美國說事第三百九十七節 場外遊說 1第一百七十節 誤判第四百節 貿易談判 2
第五百七十節 大危機和北伐第四百一十六節 克虜伯大炮第一百七十八節 投機第一百四十五節 名揚三縣第七十四節 想要改變種姓嗎第七百三十三節 大明的應對第六百五十六節 戰爭財第十三節 行動(1)第二十九節 想分一杯羹第45節 逃亡(二)第八百零一節 赫德的圖謀第七百四十八節 大明的盟友第三百二十二節 廣府銀行第七百五十二節 在墨西哥外交戰第二十四節 跟班第七百五十八節 皇權威信的下降第一百六十五節 張千山的麻煩第七百三十九節 此時打成本最低第一百七十三節 軍事演習第六百一十七節 德國推禍水第三百二十九節 兩場官司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一百九十九節 成親第八百一十節 中英太平洋協定第五百六十六節 規範鄉村自治 1第七百三十五節 請洪秀全幫個忙第七百四十節 北伐的地緣顧慮第六百九十二節 赫德需要這場戰爭第一百二十三節 瑞典顧問團第六百零五節 反彈第五十節 被挖出來了第44節 逃亡(一)第七百一十三節 湄公河三角洲之謀第三百八十二節 既得利益者第十六節 行動(4)第四百零五節 進錯洞房 1第三百四十九節 洪秀全死了第八百一十二節 列強分贓會議第十六節 行動(4)第六百二十三節 太平天國有奸商第十七節 取信(1)第三百二十四節 控制軍權第一百三十四節 赫德要權第六百一十四節 負擔和收益第七百零六節 峴港會戰 1第五百八十五節 金融市場的想象力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三十節 願與你結拜第七百六十四節 授旗第三百六十七節 大明的阿拉斯加第五百七十六節 決定未來的那些大事第五百八十八節 天國從此不太平第一百四十節 反割地運動第六百四十七節 開始撤僑第三十一節 攻城第三百九十二節 藏污納垢之所第一百八十節 先斬後奏第七百六十六節 煎熬第七百八十三節 日本獅子大開口第六百一十三節 反鐵路運動第六百六十四節 特許股份公司第一百四十六節 誰不服我打誰第一百九十五節 橫掃千軍第七百一十六節 利益分享第六百五十三節 等於愚蠢第四百三十八節 曾國藩立道第一百零八節 軍事大欺詐第四百四十七節 戰爭衝擊第七百五十六節 悄然興起的教派第六百一十四節 負擔和收益第九十三節 僞軍守的碉堡更好打第十五節 行動(3)第四百零四節 迎娶第三百零二節 奕欣的應對第三百九十六節 輿論戰起效第一節 廣州陷落第四百一十五節 巴黎世博會第一百六十九節 思維定勢第五百八十五節 金融市場的想象力第一百四十五節 名揚三縣第五十二節 回城第六百一十一節 揚州大會戰第一百八十九節 鬧餉還是造反第四百一十六節 克虜伯大炮第十八節 取信(2)第六百零三節 生命之路第三百四十七節 好一個天王第三百二十節 發美國人的戰爭財第十二節 機會第五百八十七節 反攻第四百五十三節 問問繳獲賣不賣第一百五十五節 水口公約第六百一十一節 揚州大會戰第五百五十節 痞子李鴻章第四百四十節 修鐵路要快第六百八十三節 阜康財團第一百三十三節 借美國說事第三百九十七節 場外遊說 1第一百七十節 誤判第四百節 貿易談判 2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集安市| 长葛市| 永寿县| 宁阳县| 汉寿县| 治多县| 西吉县| 盐池县| 石景山区| 祁阳县| 施甸县| 勐海县| 嘉义市| 永德县| 彝良县| 嘉峪关市| 家居| 喀喇| 理塘县| 恩施市| 泌阳县| 公安县| 台安县| 科尔| 满洲里市| 唐山市| 喀什市| 武功县| 东台市| 肥乡县| 新津县| 宁陵县| 白山市| 弥勒县| 伊春市| 嘉峪关市| 涟源市| 彭水| 瑞金市| 焦作市| 乌兰察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