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三十六節 柏貴離粵

。

這半年來,朱敬倫也在等著這一天,他的動作一直也沒停,動作幅度不大,但是始終不斷的動作,重點是軍事調動。

將自己能用的主力兩萬訓練有素的步兵新安軍和五坑軍都集中在廣州,分駐各地的則替換成了其他的新兵,比如將一萬八旗兵,打散分到了惠潮嘉道和高雷陽道,讓他們遠離廣州和南韶連道,以免將來仗打起來,朱敬倫還得防備這些八旗兵造反。

就在考試前三天,突然柏貴說他病了,他是真病了,絕不是裝病。

這一點朱敬倫還是很確信的,因爲他去看望過柏貴,柏貴確實病重,病的要死的那種。

他本來早就死了,歷史上,他在1859年,英法聯軍還沒撤出廣州的時候,就在城外的抵抗派和洋人以及皇帝三重壓力之下,一病不起,一命歸西。

但是朱敬倫橫空出世,將歷史改寫了,他幫忙收復了廣州城,讓柏貴不但沒有心力憔悴而死,反而升官進爵,最後做到了兩廣總督,自然百病皆消。

可是這次,他是真的病了,依然是在壓力之下心力憔悴,朱敬倫見到他的時候,已經發現他的心肺都開始衰竭了。

想到這段時間柏貴對自己還是很有幫助的,如果不是柏貴在廣州城坐鎮,爲清廷安撫“自己”,恐怕他不可能有這麼長一段平靜的時間,一步一步將廣東溫水煮青蛙一般併入旗下,非得是經過一番血戰才能割據廣東。

沒有柏貴坐鎮,南韶連道的反朱派早就行動了,朱敬倫肯定要被動應戰,一旦應戰就是造反,那時候清廷必然要調動湘軍,江南的湘軍可能調不動,但是廣西的湘軍蔣益澧部肯定是能調的動的。

蔣益澧也是一員宿將,傳言“少不羈,不諧於鄉里,客遊四方”,其實就是鄉里那種不安分的青年,戰亂給了他機會,太平軍打到湖南,曾國藩組建湘軍,他報名參加了羅澤南部湘軍,作戰英勇被羅澤南看重,收爲弟子。羅澤南後來戰死,李續濱頂替羅澤南的位置,蔣益澧和李續濱不合,他被太平軍包圍,李續濱見死不救,幸虧他死戰打退了太平軍,覺得在軍中已經沒有前途了,於是棄官歸隱。這時候清廷卻因爲他立下的戰功,將他的官銜提拔到了知府級別,賞賜了頂戴花翎。

亂世這種驍將總是有機會的,他在湖南家中,廣西天地會起義,勞崇光抵擋不住,請求湘軍增援,這時候湘軍主力都在江南,於是調蔣益澧援廣西,蔣益澧就帶著一千五百家鄉子弟兵出發了,這幾年一直在廣西作戰,目前已經是廣西按察使,石達開都被他趕到四川去了。

因爲跟湘軍名將李續濱的不合,導致曾國藩和胡林翼也對蔣益澧不待見,可是跟曾國藩經常打對臺戲,據說齟齬頗深的左宗棠卻很看重蔣益澧,多次向清廷請求調蔣益澧到他的麾下幫忙,可是因爲朱敬倫在廣東割據,清廷一直將蔣益澧按在廣西,就是爲了針對朱敬倫。

這兩年蔣益澧多次回湖南招兵,目前蔣益澧擁兵兩萬,坐鎮梧州,隨時都能發兵肇慶,一旦開戰,這將是朱敬倫最大的敵手。

至於南韶連道一羣文官招募的十萬鄉勇,反倒是一羣烏合之衆威脅不大,聽說爲了養活這些鄉勇,他們在南韶連道窮刮地皮,把商賈富紳都要逼瘋了,就算朱敬倫不打他們,估計他們自己都能把自己折騰死。

但朱敬倫的應對策略還是先打鄉勇,他要一擊將十萬南韶連道鄉勇打散,然後讓這些文官慢慢收攏殘局去,朱敬倫趁這個時間空檔,全力出擊,跟蔣益澧在肇慶決戰。

計劃早做好了,兵也調動了,唯一沒想到的是,這時候柏貴快死了。

如果朱敬倫不管的話,他死定了。

但朱敬倫還有些猶豫,不是不忍心,對柏貴他沒有任何愧疚,不是他柏貴早死了,在朱敬倫心中,柏貴始終都是一個跟洋人合作過,給洋人當過傀儡的漢奸,這是民族大義,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完全跟感情無關,他之所以救柏貴,是他還有一點希望,如果這傢伙活著,沒準以後還能發揮一點作用。

所以他悄悄的幫柏貴治了一下病,機械體要救這種程度的疾病,手到擒來而已。

但沒有一下子治好他,讓他依然保持病懨懨的姿態,可是已經沒有生命之憂了。

省的他這時候出來搗亂。

柏貴不但沒有搗亂的心思,反而萌生了退意,他告訴朱敬倫說,他沒心氣在廣東待下去了,他求朱敬倫不要反朝廷,要反也等他死了再反,他說請把他送回去,他想死後埋在北京,跟他的祖先埋在一起。

朱敬倫滿足了他後一個要求,派艘船把他送到上海,交給滬海關就不管了。

柏貴一走,然後當全省候補官考試的鐘聲敲響,南韶連道的鄉勇就衝進了廣州府地界。

朱敬倫這半年時間可不是玩的,他有專業的參謀人員,早就制定過好幾份應對方案了,見南韶連道鄉勇,出韶州府直衝佛岡廳,馬上就有成套的行動方案,將其主力阻擋在佛岡廳潖水以北,主力則翻越大羅山往側翼進行大迂迴。

鄉勇哪裡見過這種大會戰,朱敬倫的軍隊,目前也只有新安、五坑兩軍目前能達到這種戰略組織能力,兩隻軍隊一次會戰,直接就將號稱十萬鄉勇擊潰,不及追擊,馬上後撤,兩萬新軍,剛剛裝備火槍,炮兵各自只配屬了三十門大炮的新安第二軍、以及完成整訓的大洪國農民軍組成的大洪軍立刻出擊,一路沿北江往英德進發,主力則迴轉廣州,早就有水師在碼頭生火待命,他們將轉進到肇慶,與湘軍蔣益澧部會戰。

廣府學宮中的學生們此時根本就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一個個埋頭答題,他們這段時間付出的心酸和努力,讓人極爲感嘆,貧窮士子那種渴望晉身的慾望讓每個人都廢寢忘食一般的學習,四書五經他們中及格的都能倒背如流,八股文章寫的周正,就連數學、幾何都硬是啃了下來,不敢說有多好,反正老師講的例題,那是每一個符號都裝在了腦子裡。

當他們或者滿意,或者懊惱,或者心如死灰一般走出考場的時候,朱敬倫的大軍已經到了肇慶。

蔣益澧部湘軍,則在他們之前,就已經順流而下,完成了對肇慶的包圍,在三面高地上都修建了土寨,肇慶府治所高要城,此時三面被圍,只留東面爲闕,但是最早的戰爭,先在城南打響了,因爲高要城城南鄰水,雙方水師在這裡展開了激烈的激戰,先要爭奪制江權。

肇慶港在後世可以停靠1千噸的船舶,珠江水道相比長江來說,水流更加豐沛,淤積也不嚴重,因此航運能力雖然比之後世稍有不如,但通航500噸級的船舶問題並不大,加上之前半年的準備期,朱敬倫不惜工本的疏通過一次廣州到肇慶的主航道,並且加固了肇慶的各大碼頭,這讓他的炮艇可以通行無阻。

每艘炮艇排水量500噸,裝備各型大炮10門,讓朱敬倫的水師在火力上碾壓湘軍的水師。

湘軍的優勢則在於他們的數量,蔣益澧在廣西期間,打造了大量的戰船,數量多大200艘。

一方有火力優勢,一方有數量優勢,讓這場水戰變得極爲慘烈,從早晨開始遭遇,一直打到夜裡,湘軍始終不退,試圖依靠數量優勢衝近廣東戰船近戰奪船或者縱火,這邊則依靠火力優勢組成線列陣,採用密集火力,將一艘艘湘軍戰船打成木片。

廣東海軍不願夜戰,在太陽落山前緩緩退去,在羚羊峽一帶駐泊,打算天亮後重新發起攻擊,經過一天的水戰,他們認爲已經打沉了湘軍近半數的戰船,無論是美國海軍顧問,還是經驗不足的海軍軍官,都認爲對方已經不具備跟自己爭奪制水權的力量了。

可當他們剛剛離開,黑夜裹住大地,硝煙的味道還沒散去的時候,肇慶城外先後兩聲巨響,湘軍攻陷了廣東官兵把守的兩座要塞。

一座是西江北岸上的龜頂山,這裡位於肇慶城西南方,地勢不算高大,但是端坐在江岸平原之上,山體南部臨江突出,緊迫江流,是一條孤山丘陵,如果僅此而已,也不算要緊,可是這座山南部緊迫江流不說,要命的是江對岸還有一座同樣的山。

南岸之山,形如香爐,又似古鼎,名叫大鼎山,這座山的山麓伸出江心約八十尺,有過一座廟宇叫做大鼎寺。這就真要命了。

《高要縣誌》記載:大鼎廟舊建在大鼎山,雍正二年,制軍孔毓珣命灣溪人士擴而大之,自乾隆迄道光間,遞有增建。

清廷制軍爲什麼要命人擴大寺廟,不是因爲他信佛,是他看重了這裡的地理位置。

龜頂山和大鼎山都是深入西江,逼江而成一條峽谷,名叫大鼎峽,誰佔據了兩山,誰就控制了峽江,湘軍用水軍戰損過半的代價拖住了廣東海軍,結果卻是爲奪取兩山,他們的水軍損失慘重,但卻控制了江峽,這一仗到底是他們勝利了。

這個結果一下子就打醒了有驕傲的美國海軍做軍官,從陸軍中挑出來的優秀軍官做軍官的海軍,讓他們知道湘軍也是會打仗,尤其是會打水仗的。

當夜,海軍軍官就集體向朱敬倫請罪,朱敬倫回覆說,好好打,打敗他們,僅此而已,並不打算干涉軍官的指揮。

第二天陸海軍協同,開始登陸作戰,打算水陸配合圍繞兩山展開作戰,這時候真正大規模的會戰纔算是真正打響。

第七百二十五節 大明犯了拖延癥第三百六十八節 林肯遇刺第四百四十六節 送上門的擴張第七十九節 短兵相接第七百四十五節 已無退路之人與已無退路之局第五百八十一節 臺灣問題後續第六百八十節 能戰方能談第四百一十六節 克虜伯大炮第一百四十一節 人民動員起來了第七百七十七節 倫敦和談 2第一百三十七節 丁憂制度第三百八十二節 既得利益者第六百三十六節 明法全面合作關係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四百五十三節 問問繳獲賣不賣第四百一十八節 給日本人貸款第五百七十六節 決定未來的那些大事第五百六十五節 教育改革 2第五百五十三節 軍火買賣第四白零三節 皇帝家的鴨子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六百一十七節 德國推禍水第三百零六節 廣東姓朱了第七百四十六節 夏威夷海戰第六十五節 底線第三百四十七節 好一個天王第七百六十節 飲馬墨西哥灣第六百七十七節 經商別學胡雪巖第六百五十二節 情況激化第七百七十七節 倫敦和談 2第七百六十四節 授旗第三百一十八節 荒山茶園第六百七十五節 成熟的官僚政治第三百五十二節 洪天王復生第六百五十五節 佔領長崎第十四節 行動(2)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三百九十八節 場外遊說 2第一百零四節 朱敬倫的千金馬骨第七百一十節 戰火擴大第四百零九節 變化第二十五節 大紅包第八百一十三節 瓜分西屬殖民地第七百六十八節 海軍上刺刀第七百九十四節 讓電老虎去撕咬第五百五十五節 絕望之中的燈火第三百三十二節 科舉是一把鑰匙第十二節 機會第四百一十節 繼續擴大茶葉優勢第八十四節 撤退第六十七節 發大財了第二十二節 月香樓第七百八十四節 日軍攻佔北亰城第六百二十八節 終於可以大張旗鼓了第七百七十一節 休斯敦大會戰 1第五百七十三節 打斷日本伸出的爪子第一百四十八節 以新會爲大本營第六百三十四節 大明的以夷制夷第六百四十二節 琉球國還是沖繩縣第一百八十六節 鬧餉第二十六節 方山第四百三十節 認罪第一百七十九節 推銷自由貿易第四百五十節 李鴻章的準備第五百四十七節 登高必跌重第39節 嫌疑人第一百八十三節 拿破崙的想法第六百四十二節 琉球國還是沖繩縣第39節 嫌疑人第三百六十四節 楚軍撤退第二十一節 取信(5)第五百五十八節 三大鐵路第七百八十七節 赫德威脅英國人第二百九十八節 兵員基地第一百四十八節 以新會爲大本營第六百九十一節 抗法?;蔬\動第七十五節 僱傭兵第六百八十節 能戰方能談第七百八十四節 日軍攻佔北亰城第三百四十四節 定國號和出兵第六百二十五節 窮途末路第十三節 行動(1)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三百八十節 蓄髮易服第一百二十二節 新安交易所第六百零六節 付出的代價第八百零三節 英國人的打手第四百二十九節 一起承擔第三百六十二節 廣西還是福健第七百四十三節 華人爆發的力量第三百九十八節 場外遊說 2第六十六節 單騎降夷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七十九節 短兵相接第六十節 中間人第七百八十九節 日德紛爭第一百一十四節 與清廷劃清界限第五百六十節 富則變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
第七百二十五節 大明犯了拖延癥第三百六十八節 林肯遇刺第四百四十六節 送上門的擴張第七十九節 短兵相接第七百四十五節 已無退路之人與已無退路之局第五百八十一節 臺灣問題後續第六百八十節 能戰方能談第四百一十六節 克虜伯大炮第一百四十一節 人民動員起來了第七百七十七節 倫敦和談 2第一百三十七節 丁憂制度第三百八十二節 既得利益者第六百三十六節 明法全面合作關係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四百五十三節 問問繳獲賣不賣第四百一十八節 給日本人貸款第五百七十六節 決定未來的那些大事第五百六十五節 教育改革 2第五百五十三節 軍火買賣第四白零三節 皇帝家的鴨子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六百一十七節 德國推禍水第三百零六節 廣東姓朱了第七百四十六節 夏威夷海戰第六十五節 底線第三百四十七節 好一個天王第七百六十節 飲馬墨西哥灣第六百七十七節 經商別學胡雪巖第六百五十二節 情況激化第七百七十七節 倫敦和談 2第七百六十四節 授旗第三百一十八節 荒山茶園第六百七十五節 成熟的官僚政治第三百五十二節 洪天王復生第六百五十五節 佔領長崎第十四節 行動(2)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三百九十八節 場外遊說 2第一百零四節 朱敬倫的千金馬骨第七百一十節 戰火擴大第四百零九節 變化第二十五節 大紅包第八百一十三節 瓜分西屬殖民地第七百六十八節 海軍上刺刀第七百九十四節 讓電老虎去撕咬第五百五十五節 絕望之中的燈火第三百三十二節 科舉是一把鑰匙第十二節 機會第四百一十節 繼續擴大茶葉優勢第八十四節 撤退第六十七節 發大財了第二十二節 月香樓第七百八十四節 日軍攻佔北亰城第六百二十八節 終於可以大張旗鼓了第七百七十一節 休斯敦大會戰 1第五百七十三節 打斷日本伸出的爪子第一百四十八節 以新會爲大本營第六百三十四節 大明的以夷制夷第六百四十二節 琉球國還是沖繩縣第一百八十六節 鬧餉第二十六節 方山第四百三十節 認罪第一百七十九節 推銷自由貿易第四百五十節 李鴻章的準備第五百四十七節 登高必跌重第39節 嫌疑人第一百八十三節 拿破崙的想法第六百四十二節 琉球國還是沖繩縣第39節 嫌疑人第三百六十四節 楚軍撤退第二十一節 取信(5)第五百五十八節 三大鐵路第七百八十七節 赫德威脅英國人第二百九十八節 兵員基地第一百四十八節 以新會爲大本營第六百九十一節 抗法?;蔬\動第七十五節 僱傭兵第六百八十節 能戰方能談第七百八十四節 日軍攻佔北亰城第三百四十四節 定國號和出兵第六百二十五節 窮途末路第十三節 行動(1)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三百八十節 蓄髮易服第一百二十二節 新安交易所第六百零六節 付出的代價第八百零三節 英國人的打手第四百二十九節 一起承擔第三百六十二節 廣西還是福健第七百四十三節 華人爆發的力量第三百九十八節 場外遊說 2第六十六節 單騎降夷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七十九節 短兵相接第六十節 中間人第七百八十九節 日德紛爭第一百一十四節 與清廷劃清界限第五百六十節 富則變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朐县| 麦盖提县| 刚察县| 霞浦县| 平谷区| 溆浦县| 靖江市| 谢通门县| 伽师县| 璧山县| 分宜县| 库尔勒市| 老河口市| 景宁| 天祝| 嘉定区| 汽车| 河源市| 朝阳区| 普格县| 武宁县| 蒙阴县| 平乐县| 开平市| 平原县| 射阳县| 莎车县| 巴塘县| 宝鸡市| 云浮市| 横峰县| 渑池县| 龙江县| 图们市| 怀宁县| 综艺| 资源县| 葫芦岛市| 中宁县| 彭阳县| 阜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