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七十七節 經商別學胡雪巖

後世流行一句話,當官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

這句話不知道誤導了多少人,事實上,胡雪巖的經商之道,真不是什麼人都能學的,誠然每一個成功者的身上,必然有某種促使他成功過的品質,但是人就有缺點,胡雪巖身上的優點和缺點同樣明顯,學胡雪巖會讓無數人傾家蕩產。

首先胡雪巖是一個官商,這一點絕大多數普通人是學不來的。

胡雪巖囤積生絲的事情,朱敬倫通過報紙看到了,報紙上說胡雪巖在做生絲霸盤。

所謂霸盤,就是莊家做市,只能是實力雄厚的大商人能做的。

胡雪巖算是這麼一個大商人,他自幼進入錢莊學徒,掌櫃無子,錢莊就都給了胡雪巖,這是胡雪巖發跡的起點。

之後胡雪巖繼續經營錢莊,改名阜康錢莊,還經營著絲茶商號,即便太平軍攻佔江南,胡雪巖的生意也沒有耽擱,反而日益做大,用了三十年時間,積累了幾千萬的財富,號稱大清首富。

但在那個亂世,還能一步一步做大,顯然胡雪巖的錢跟戰爭有關係,但凡跟戰爭有關係的錢財,一般都是帶血的。

胡雪巖的資本積累,也是這麼血淋淋的,因爲他主要的生意對象,就是基層軍官。

談到胡雪巖的發跡史,誰都能提到王有齡,關於這倆人的結識,各種傳聞都有,流傳最廣的是一個最富有戲劇性的說法,那就是當年王有齡窮困潦倒,還是學徒的胡雪巖冒險將錢莊的銀子送給了胡雪巖五百兩,讓王有齡成功買官,胡雪巖卻因爲這件事而被錢莊開除,只能委身青樓給人倒夜壺爲生,後來回到杭州當官,就大力提拔胡雪巖,幫他開辦阜康錢莊。

但這只是戲劇,王有齡本身是官員人家的子弟,十七歲開始就跟著父親宦遊,後來依靠家裡的路子買官,並且謀到了實缺,來到杭州做官,結果碰上太平軍圍城,王有齡召集杭州富商,要求募捐。錢莊老闆不敢去,讓胡雪巖代替他去開會,就這樣胡雪巖認識了王有齡,並且向王有齡自告奮勇要求幫忙採買糧食、軍械,等胡雪巖買來糧食後,杭州卻被包圍了,這時候展現胡雪巖勇氣的時候大了,他大膽多次衝擊太平軍的包圍圈,始終未能衝入杭州,十分的惱怒。

這纔是一個真正的胡雪巖,大膽勇敢,敢於孤注一擲,而不是一個擅自盜取東家資金的學徒,一個做生意的,如果真有那種背景,生意是不可能做大的。胡雪巖的後人說,胡雪巖發家,主要是直接繼承了一座錢莊,然後發展壯大。

而掌櫃的爲什麼要將錢莊給胡雪巖呢,主要還是看重胡雪巖的人品和才幹,胡雪巖當學徒的時候,就十分精明強幹,幫掌櫃討回來大量的呆壞賬,並且對賬冊之事一目瞭然,算數能力極強。

年輕、膽大,被掌櫃視爲心腹,有難事都找胡雪巖去辦,連去跟官府交涉這樣的事情,也讓胡雪巖去,久而久之就讓胡雪巖結識了相當大的人脈,比如王有齡就是這樣認識的。

但老實說王有齡並沒有幫上胡雪巖什麼大忙,因爲王有齡很快就戰死杭州,可是胡雪巖冒死救援王有齡的事蹟,讓左宗棠十分欣賞,他認爲這是一種俠氣,在商人身上難能可貴,恰好左宗棠也需要一個精明強幹的商人,爲他做事,就用了胡雪巖。

左宗棠的賞識才是胡雪巖發跡的真正轉機,而王有齡則是給胡雪巖提供了一個背景,一個展示自己品德的背景。

上有左宗棠支持,加上杭州被佔,胡雪巖不得不來到上海發展,十里洋場給他提供了另一個舞臺。他在這裡經營絲茶、錢莊,慢慢發展了起來。但這種發展,要能積累到千萬級別的財富,除非是晉商那樣長達幾代人的積累,或者十三行那樣有國家保證下的壟斷貿易。

胡雪巖一頭都沒佔,憑什麼在商人云集的上海佔據一席之地呢?

主要還是依靠左宗棠的助力。左宗棠奉命攻打太平軍佔領的浙江,但是清廷的軍餉卻總是不及時。左宗棠籌集資金的渠道,就是胡雪巖。胡雪巖在上海長期以左宗棠的代理人身份行動,左宗棠在背後給予大力支持,胡雪巖則源源不斷的給左宗棠送上軍餉。

左宗棠在信中稱讚,自從有胡雪巖幫辦軍餉,他就沒有了軍餉匱乏之虞。

胡雪巖憑什麼能空手套白狼給左宗棠弄來軍餉呢,其中一個最大的門路是倒賣軍火,太平軍在作戰中,始終能夠得到大量的步槍、大炮,除了洋人走私之外,另外一個來源,則是通過一些中國商人採購。而左宗棠是官軍,軍火買賣基本不受限制,胡雪巖就靠這種身份,一面從正規渠道拿到軍火,轉手高價售賣給太平軍的渠道,從中賺取鉅額差價,這些錢就用來補貼左宗棠的軍費了。

至於胡雪巖從中抽取了多少傭金,左宗棠不過問,也沒人會過問。

後來左宗棠攻入浙江,胡雪巖的生意做的更大了,這時候從倒賣軍火轉到了當鋪錢莊。

胡雪巖的客戶,大多數都是湘軍、楚軍的軍官,因爲有左宗棠、王有齡支持,很多軍官都將軍餉存放在胡雪巖的錢莊裡,戰爭時期是軍官發財的好時機,從曾國藩到左宗棠,軍隊的軍紀始終是一個問題,因此劫掠是很普遍的,劫掠所得都寸進了胡雪巖的錢莊,讓他的資本豐厚不說,一旦那些軍官戰死,這筆錢就成了死賬。

典當生意,則更加血腥。左宗棠軍隊劫掠江浙一帶,可不僅僅搶劫大戶,民間從來都有賊過如梳兵過如篦的說法,農民武裝一般喜歡劫掠大戶,官兵往往不分大小,平民也搶,胡雪巖當鋪中經常會出現一般女子身上穿著的綾羅綢緞,各種首飾等物,聽說楚軍士兵連死於戰火中的普通人身上的衣服都會扒下來,送到胡雪巖的當鋪中變現。

這就是胡雪巖第二門帶血的生意,相當於幫助楚軍士兵銷贓。這種銷贓的規模之大,無法統計,因爲戰爭中被軍隊劫掠的百姓數以百萬計,而戰亂中,這種舊衣服之類的東西,雖然價格不高,但卻更能被窮人接受。所謂薄利多銷,恐怕還在錢莊的盈利之上。

通過倒賣軍火,銷售贓物,胡雪巖攫取了第一桶金。

當左宗棠剿滅了太平軍在浙江的勢力之後,胡雪巖在杭州重開了各項買賣,並且繼續幫左宗棠幫辦軍餉。

後來明軍佔了浙江,也沒有影響胡雪巖的生意,因爲他依靠戰爭中的暴利,完成了原始積累,商業形態已經提升到了頂級商業領域,在上海囤積地產,經營絲茶貿易,開辦錢莊,藥廠。

明軍帶來的秩序,甚至更進一步讓胡雪巖的生意變得穩定,絲茶生意的規模持續擴大,已經成了最頂級的一批絲茶商人。

胡雪巖腦子活,做生意沒有條條框框約束,不像晉商那樣保守,只會經營自己熟悉的業務,胡雪巖是什麼能賺錢做什麼。

在上海開辦機器繅絲業顯然是一個不錯的買賣,胡雪巖去年開始殺入這個領域,投巨資在上海開辦蠶絲廠,後世有資料聲稱胡雪巖投資兩千萬兩,這顯然是扯淡,整個江南的生絲也經不起這種規模的繅絲廠消耗,更何況投入這麼巨大的蠶絲廠,熟練的工人從哪裡來?根本不是一次性能開辦的起立的。

但胡雪巖的蠶絲廠規模確實不小,很有他做生意的大開大合的氣魄,這座蠶絲廠投入數百萬兩,採購全套的法國設備,原料不是蠶繭,而是生絲,這是一家再繅絲廠,所謂再繅,就是將農戶手工,或者工廠機器繅制的生絲,進行括絲,將四角車絲復繅爲六角括絲,適應西方最新式的大型織稠機器。

胡雪巖發現,這樣的括絲不但更加勻稱,減少了亂絲,廢絲,價格提高三四成之多,而利潤則能翻一番。

上海目前只有洋人在做這項業務,利潤豐厚,他看中了這個機會,就大膽投入,重金僱傭法國技術人員,打算一舉進入這個行業。

一邊著手籌備蠶絲廠,一邊著手壟斷生絲,即是給自己的蠶絲廠囤積原料,也想做市,賺取暴利。

可惜歷史上胡雪巖運氣不好,剛剛趕上了世界經濟危機爆發,上海金融市場崩潰,讓他的資金鍊緊張,而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不是什麼盛宣懷搗鬼,而是中法戰爭爆發,導致中國生絲市場失去最大的客戶,生絲市場崩潰所致。

歷史上,開進上海的法國軍艦敲響了胡雪巖末路的鐘聲,而現在,滿清早就頻於滅亡,哪裡有膽子跟法國開戰,可是滿清不敢跟法國開戰,大明呢?

大明會不會因爲越南問題捲入戰爭,從而跟歷史上一樣,造成中國生絲市場崩潰呢?

第十四節 行動(2)第一百九十九節 成親第六百八十七節 組建戰時內閣第三百一十七節 司法改革第一百一十節 談判中止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八十二節 雙槍隊第六百八十七節 組建戰時內閣第三百二十二節 廣府銀行第三百七十六節 整肅軍紀第一百一十九節 十三行巨鱷第四百四十節 修鐵路要快第七百八十五節 唯有巧手來捏合第十九節 取信(3)第六百二十七節 鐵路狂熱第八百一十三節 瓜分西屬殖民地第四百零一節 遺留問題第四白零三節 皇帝家的鴨子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1第三百五十五節 回廣東第一百七十五節 升官發財的黑狗第六百九十節 曾左之死第三百一十七節 司法改革第一百四十六節 誰不服我打誰第七百七十二節 休斯敦大會戰 2第四十七節 請纓第八百二十六節 挑撥失敗第三百一十五節 站在哪一邊第六百九十六節 明法戰爭爆發第七百五十六節 悄然興起的教派第七百一十六節 利益分享第九十四節 全靠演技 1第七百九十四節 讓電老虎去撕咬第八百零五節 不可避免的戰爭第六百九十節 曾左之死第二百零三節 整編第六百四十八節 整裝待發第六百四十九節 日本的態度第七百九十九節 新都城和新國名更新通告第三百六十八節 林肯遇刺第八百零八節 步入世界的中心第六百八十八節 軍事準備第五百六十九節 商戰第一百零九節 把洋人留在新安第六百七十三節 移民談判第六百四十八節 整裝待發第一百零七節 經濟大收穫第五百八十四節 大不列顛之橋第一百五十七節 立約毀約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2第七百五十九節 阿拉斯加的總督第六百二十七節 鐵路狂熱第四百一十九節 打造工業鄉紳第四百零二節 皇帝的鴨子第三百二十四節 控制軍權第八節 面試第一百五十五節 水口公約第五百五十節 痞子李鴻章第三百八十五節 進京城第七百九十五節 璀璨的手工藝品第七百一十三節 湄公河三角洲之謀第三百八十一節 北伐第四百三十二節 敕建絲廠第六百八十節 能戰方能談第八百一十節 中英太平洋協定第七百八十八節 吞併滿清的基礎第七百三十二節 巨人的落幕第一百四十四節 美麗的誤會第六百七十七節 經商別學胡雪巖第七百七十節 越來越像政客第八百二十一節 加利福尼亞危機第四百零七節 真的洞房第六百六十六節 官僚集團與皇權第七百九十四節 讓電老虎去撕咬第一百零六節 與東印度公司對賭第一百一十二節 商業大轉移第九十四節 全靠演技 1第三百一十八節 荒山茶園第四百一十節 繼續擴大茶葉優勢第一百四十三節 初識諾貝爾第四百三十四節 兵工廠大掌櫃第三百九十九節 貿易談判 1第七百五十一節 打造前敵基地第五百六十四節 教育改革 1第七百五十七節 德克薩斯大會戰第三百三十四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2第八百節 擴大公局法案第三百一十節 引入競爭第六百五十九節 工業革命的衝擊第三百六十七節 大明的阿拉斯加第三百七十節 基於道義的談話第七百八十二節 李鴻章的後路第四百四十七節 戰爭衝擊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五百九十四節 加州桑蠶業和移民第七百四十二節 洪天王借屍還魂第二百九十八節 兵員基地第五百七十節 大危機和北伐第一百四十節 反割地運動
第十四節 行動(2)第一百九十九節 成親第六百八十七節 組建戰時內閣第三百一十七節 司法改革第一百一十節 談判中止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八十二節 雙槍隊第六百八十七節 組建戰時內閣第三百二十二節 廣府銀行第三百七十六節 整肅軍紀第一百一十九節 十三行巨鱷第四百四十節 修鐵路要快第七百八十五節 唯有巧手來捏合第十九節 取信(3)第六百二十七節 鐵路狂熱第八百一十三節 瓜分西屬殖民地第四百零一節 遺留問題第四白零三節 皇帝家的鴨子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1第三百五十五節 回廣東第一百七十五節 升官發財的黑狗第六百九十節 曾左之死第三百一十七節 司法改革第一百四十六節 誰不服我打誰第七百七十二節 休斯敦大會戰 2第四十七節 請纓第八百二十六節 挑撥失敗第三百一十五節 站在哪一邊第六百九十六節 明法戰爭爆發第七百五十六節 悄然興起的教派第七百一十六節 利益分享第九十四節 全靠演技 1第七百九十四節 讓電老虎去撕咬第八百零五節 不可避免的戰爭第六百九十節 曾左之死第二百零三節 整編第六百四十八節 整裝待發第六百四十九節 日本的態度第七百九十九節 新都城和新國名更新通告第三百六十八節 林肯遇刺第八百零八節 步入世界的中心第六百八十八節 軍事準備第五百六十九節 商戰第一百零九節 把洋人留在新安第六百七十三節 移民談判第六百四十八節 整裝待發第一百零七節 經濟大收穫第五百八十四節 大不列顛之橋第一百五十七節 立約毀約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2第七百五十九節 阿拉斯加的總督第六百二十七節 鐵路狂熱第四百一十九節 打造工業鄉紳第四百零二節 皇帝的鴨子第三百二十四節 控制軍權第八節 面試第一百五十五節 水口公約第五百五十節 痞子李鴻章第三百八十五節 進京城第七百九十五節 璀璨的手工藝品第七百一十三節 湄公河三角洲之謀第三百八十一節 北伐第四百三十二節 敕建絲廠第六百八十節 能戰方能談第八百一十節 中英太平洋協定第七百八十八節 吞併滿清的基礎第七百三十二節 巨人的落幕第一百四十四節 美麗的誤會第六百七十七節 經商別學胡雪巖第七百七十節 越來越像政客第八百二十一節 加利福尼亞危機第四百零七節 真的洞房第六百六十六節 官僚集團與皇權第七百九十四節 讓電老虎去撕咬第一百零六節 與東印度公司對賭第一百一十二節 商業大轉移第九十四節 全靠演技 1第三百一十八節 荒山茶園第四百一十節 繼續擴大茶葉優勢第一百四十三節 初識諾貝爾第四百三十四節 兵工廠大掌櫃第三百九十九節 貿易談判 1第七百五十一節 打造前敵基地第五百六十四節 教育改革 1第七百五十七節 德克薩斯大會戰第三百三十四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2第八百節 擴大公局法案第三百一十節 引入競爭第六百五十九節 工業革命的衝擊第三百六十七節 大明的阿拉斯加第三百七十節 基於道義的談話第七百八十二節 李鴻章的後路第四百四十七節 戰爭衝擊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五百九十四節 加州桑蠶業和移民第七百四十二節 洪天王借屍還魂第二百九十八節 兵員基地第五百七十節 大危機和北伐第一百四十節 反割地運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澳县| 嘉荫县| 康保县| 康马县| 杭锦后旗| 榆中县| 浮梁县| 罗田县| 彭阳县| 天台县| 巩义市| 崇信县| 邯郸市| 辉南县| 永定县| 湖口县| 梁平县| 兴仁县| 邻水| 大悟县| 广饶县| 武陟县| 惠安县| 石首市| 新安县| 鸡东县| 乡宁县| 贵德县| 萍乡市| 高阳县| 福清市| 康马县| 松溪县| 辛集市| 获嘉县| 剑川县| 五莲县| 彩票| 武穴市| 齐河县| 汉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