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七十二節 休斯敦大會戰 2

剛剛進入三月,鄧世才就接到了越來越多的美軍反攻的戰報,儘管每次美軍都被打退了,但是明軍受到的損失不小,壓力很大,前線軍官每天都在要援兵,要武器裝備和物資補給。

前線消耗猛然增多起來。

不過鄧世才現在顯然闊氣起來了,大明開始從滿清領地內招兵開始,大批窮苦的北方農民子弟應召入伍,南洋的移民子弟踴躍投軍,大明從湖廣、山東、河南和山西等地,先後招募了兩百萬士兵,南洋地區的一千萬左右人口中,竟然也有一百萬士兵參軍,將這些新兵有的經過訓練送往美國,有的甚至直接送上輪船,送到美國在接受直接的戰地訓練。

到現在爲止,大明往美國送來了四百五十萬士兵,刨去傷亡和各種減員,鄧世才手裡能用到的兵力達到四百萬,其中五十萬用來維護交通線,五十萬在北方防守和維護治安,鄧世才能動用的兵力達到了三百萬。

他手裡的兵力比美軍多了一百萬人,這仗當然就好打了,加上還是防守作戰,基本上就是在陣地上等著美國人來送死,兵源充足、武器裝備不缺,這仗打起來並不算難。

只是美軍的反攻著實兇猛,一時間讓他有些捉襟見肘,不得不一次次將所剩不多的預備隊調上戰場,他手裡的預備隊從二十個軍不到半個月時間,就減少到只有七個軍,可美軍的反擊強度卻絲毫不減。

這讓他在是不是要將最後的預備隊都調上去的問題上,十分爲難。但相對而言,在這場戰爭中,明軍兵力始終是不足的,即便現在看起來好像比美軍兵力還要多,可明軍是在包圍美軍,是在外線作戰,而美軍依託內線,能將兵力盡可能多的集中在一起,明軍卻分散在四周,這種態勢下,一旦對方突圍,明軍反而是被動防禦的。

只是現在美國人的反攻讓鄧世才感到極爲突兀,因爲他們是向西攻擊的,即便他們突破了這裡,他們還能有餘力向西攻擊嗎?聯繫到東部出現了美軍援軍的情況,鄧世才很容易判斷出來,美國人在聲東擊西,打算內外夾攻,從東邊打開一個缺口,解除明軍對休斯敦的包圍。

在這種判斷之下,他不但沒有繼續增加西部陣地的兵力,反而一股腦將最後的預備隊全都派到了東部戰線,他知道,一旦美軍從東部發起突圍,那麼他們的攻勢勢必極爲猛烈。

果然美國人在西方發動了十天激烈的佯攻之後,損失了四五萬兵力,然後突然開始往東發動猛烈的突擊,他們的士兵在大炮火力的掩護下,一次次衝擊明軍的陣地。而在明軍陣地後方,美軍援軍也開始了對進,同樣是大炮羣猛烈轟擊,然後是地面強攻。

別說這一輪攻擊,還真的是打的鄧世纔有些發懵,他還真的沒見過這種兩面被重火力覆蓋的情況,經過三天苦戰,美軍一度突破了明軍兩側外圍陣地,最危險的地段,明軍甚至只守住了最後一條戰壕。

鄧世纔不得不重新審視美軍的戰鬥力,同時也將前些天對休斯敦美軍發生內訌的情報,徹底無視了,這完全不像是一隻發生了內訌的部隊所能爆發出來的戰鬥力。

其實美國國防部和參謀部也在納悶,他們之前很長時間沒有進行主動性進攻,寧可被包圍在休斯度,只被動的防守而不去進攻,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內部有些不穩定,這次突圍之前,他們狠狠的整頓了一番軍紀,將大量不太放心的軍官撤職,將大量新移民部隊,黑人部隊調到後方。

本來是擔心這些部隊出現問題,導致突圍行動不利,可他們沒想到,當突圍開始之後,之前的混亂現象不但沒有更嚴重,反而好轉了。甚至在戰鬥最緊張的時候,將大批的黑人部隊派上前線,他們也賣力的作戰,而沒有發生什麼潰敗。

這種情況其實並不難解釋,人都是怕死的,但軍人總比一般人更有一些思想準備,尤其是身在軍隊這個大環境中,人人都面臨一樣的處境,大家都是公平的情況下,其實並沒有那麼多的變化。士兵之所以反戰,從古至今最大的原因不是怕死,而是絕望。他們看不到希望的時候,就會本能的抵制戰鬥。

就好像一戰期間,俄國軍隊因爲反戰而爆發了革命,但革命之後,俄國軍隊反而打了更多的戰爭,還是更加慘烈的內戰,也沒聽說打內戰的時候因爲反戰而如何。其實就是一個心理問題,美軍之前不願意白白衝向明軍的機槍陣地,因爲他們看不到勝利的可能,現在讓他們突圍,則是附和所有人的心思,大家早就不想守在這個地方了,所以反而安定了,安定他們的,不是戰鬥,而是希望。

其實美軍的情況,比當年被明軍圍在越南的法軍好多了,至少他們始終給養充足,不用面臨彈盡糧絕的問題,要知道當時的法軍已經到了不斷小規模投降的地步,現在的美軍還沒有出現任何士兵叛逃情況,不過是一些部隊拒絕戰鬥的問題罷了。

但儘管每個美軍士兵都希望能突圍出去,能離開這個夢魘之地,可人力是有極限的,連續作戰了半個月時間,大規模衝鋒不下十次,死傷士兵十餘萬後,他們不得不暫時中止了這種無謂的突圍。

雙方都進入了暫時的調整階段。

美國人繼續增加援軍兵力,想辦法從各處調集兵力,從歐洲招募更多的士兵,但歐洲國家也不想看到本國人去美國無謂的送死,相繼限制了這種行爲。美國只能從本國一次次壓榨人口的潛力,最終將新奧爾良的增援兵力提高到了一百萬人。

明軍這邊當然也繼續增加兵力,國內依然源源不斷的送援軍過來,中國的人力資源,顯然要比美國豐富的多,論暴兵能力,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大明也已經將招兵的範圍擴大到了四川等內陸地區,滿清政府雖然頗有微辭,列強也對此發出了批評的聲音,但大明政府依然故我,此時是戰爭期間無所不用其極,甚至在招兵的時候,招兵處刻意美化戰爭,大大掩蓋戰爭的殘酷性,讓一個個對戰爭懵懂的年輕人爲了高薪而冒生命危險加入明軍。

從四川招募了七十多萬兵力,作爲中國地區第一人口大省,這裡有接近五千萬人口,而且經濟十分疲弱,人多地少的情況比任何地方都嚴重,爲了吃一口飯而當兵的人大有人在。在山西也招募了三十萬新兵,山西也是一個相對人口富裕的地方,不然饑荒中也不至於有那麼多人餓死了。

這一百萬新兵陸續發到美國,在鄧世才的催促下,連基本的訓練都做不到。當然他們也沒有直接派往前線,而是發往後方部隊,不斷的替換在控制區維持治安和交通線的部隊,然後將一隻只戰鬥部隊調往前線。

一個月之後,美國將援兵兵力增加到了一百萬人,鄧世才也在東方戰線上投入了一百萬人,讓東部戰線的兵力達到了兩百萬人,已經佔了整個包圍線上一半的兵力。但依然不夠,鄧世才還從其他方向調集兵力,從北部防線上抽調了十五萬,西部戰線上抽調了十萬人,準備了二十五萬的預備隊,打算隨時增援。

到了五月,雙方再次爆發大戰,美國依然是那老一套,炮火加上步兵衝鋒,對撼明軍的戰壕機槍陣地。

但這一次,明軍已經準備充分,短暫的休整期間,大大加強了防線的厚度,加深了戰壕的深度,並且開創性的挖掘了大量放炮坑道,用原木進行了加固。最重要的是,鄧世才向這裡增派了數量龐大的炮兵,將明軍八成的炮兵部隊調到了這裡。

這場戰鬥一開始就陷入了地獄,雙方士兵大規模的被對方殺戮著,鐵與火成了統治這裡的君王,每一天都要收走成千上萬的生命。

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個月,美軍死傷了三十萬人後,終於無以爲繼,士兵再次拒絕上前線送死,明軍中的情況稍微好一些,因爲處於防守態勢,只能被動作戰,不反擊對方,就要被對方衝上來的壓力,讓他們即便不想作戰也沒有辦法。

基於大量殺死美軍兵力的情況,鄧世才決定發起一次反擊,用十五萬預備兵力,從北部防線外側,向東方迂迴,希望打擊美軍援助兵團側翼。

雙方在薩賓河一帶發生激戰,這條河是德克薩斯和路易斯安那州的界河,意味著明軍已經將戰線推進到了德克薩斯的邊境,但這場戰役卻沒什麼結果,美軍的野戰水平一如既往的差勁,被陸雲起主力先後擊潰三次,但在雄厚的兵力優勢下,最後穩住了防線,將明軍阻擋在了薩賓河一線,可美軍再也無力威脅明軍的休斯敦防線了,宣告他們對休斯敦的救援行動徹底失敗,休斯敦大會戰的第二階段,美軍突圍階段告一段落。

第一百八十節 先斬後奏更新通告第三百一十節 引入競爭第一百九十九節 成親第三百零八節 外交獨立第一百八十一節 倫敦宣言第二百零二節 超人第六百五十三節 等於愚蠢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三百七十節 基於道義的談話第一百六十七節 收穫民心第五百八十節 議割臺灣第八百二十四節 關於加州的戰和第二百零二節 超人第四白零三節 皇帝家的鴨子第七十六節 英軍襲來第六百七十九節 越南亂局第一百八十四節 後臺倒了第七百一十二節 不急著當打手第一百七十三節 軍事演習第八百零八節 步入世界的中心第三百三十七節 肇慶會戰 1第五十節 被挖出來了第六百九十八節 海防戰役 1第七百七十七節 倫敦和談 2第九十五節 全靠演技 2第八百零九節 中國的世界政策第三百四十九節 洪秀全死了第二十五節 大紅包第一百一十八節 鉅額訂單第七百三十六節 浩瀚大洋是障礙第九十六節 騙來的城池第六百九十八節 海防戰役 1第四百三十二節 敕建絲廠第六百四十七節 開始撤僑第四百一十節 繼續擴大茶葉優勢第六百三十六節 明法全面合作關係第四百零二節 皇帝的鴨子第六百六十八節 唐郝合作第三百五十九節 危機第一百零六節 與東印度公司對賭第一百七十節 誤判第三百七十七節 定國旗第七百三十三節 大明的應對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三百五十三節 信仰崩塌第一百七十七節 使團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一百二十八節 互相指責第六百二十節 湘軍下江南第七百五十九節 阿拉斯加的總督第四百三十二節 敕建絲廠第一百一十八節 鉅額訂單第七百八十三節 日本獅子大開口第七百六十七節 尤卡坦海戰第一百四十六節 誰不服我打誰第七十節 幫辦團練第三百八十節 蓄髮易服第三百六十一節 軍事競賽第一百二十三節 瑞典顧問團第四百一十九節 打造工業鄉紳第七百六十八節 海軍上刺刀第一百八十七節 火星第七百二十八節 赫德的財政政策第七百五十四節 史上最大殲滅戰第四百三十九節 金融戰第一百七十二節 作戰計劃第一百零三節 千年宗族第七百二十四節 這有德國什麼事第七百四十六節 夏威夷海戰第五百八十節 議割臺灣第一百七十七節 使團第七百零八節 順化會戰 3第七百三十節 商業內戰第六百二十七節 鐵路狂熱第一百九十一節 大兵圍城第七百八十九節 日德紛爭第一百七十九節 推銷自由貿易第五十節 被挖出來了第三百三十七節 肇慶會戰 1第五百四十八節 精神偶像的坍塌第六百一十四節 負擔和收益第二十二節 月香樓第三百五十四節 忠王九千歲第三百三十節 發行債券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三百一十節 引入競爭第七百五十七節 挺進聖安東尼奧第四百二十九節 一起承擔第一百七十五節 升官發財的黑狗第三百九十六節 輿論戰起效第五百五十六節 不要讓人絕望第六百五十五節 佔領長崎第五百七十九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2第七百七十一節 休斯敦大會戰 1第五百五十六節 兩個新國家第六百六十三節 唐大買辦第三百九十三節 最後的罪惡之城第六十六節 單騎降夷第六百零一節 攪屎棍子
第一百八十節 先斬後奏更新通告第三百一十節 引入競爭第一百九十九節 成親第三百零八節 外交獨立第一百八十一節 倫敦宣言第二百零二節 超人第六百五十三節 等於愚蠢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三百七十節 基於道義的談話第一百六十七節 收穫民心第五百八十節 議割臺灣第八百二十四節 關於加州的戰和第二百零二節 超人第四白零三節 皇帝家的鴨子第七十六節 英軍襲來第六百七十九節 越南亂局第一百八十四節 後臺倒了第七百一十二節 不急著當打手第一百七十三節 軍事演習第八百零八節 步入世界的中心第三百三十七節 肇慶會戰 1第五十節 被挖出來了第六百九十八節 海防戰役 1第七百七十七節 倫敦和談 2第九十五節 全靠演技 2第八百零九節 中國的世界政策第三百四十九節 洪秀全死了第二十五節 大紅包第一百一十八節 鉅額訂單第七百三十六節 浩瀚大洋是障礙第九十六節 騙來的城池第六百九十八節 海防戰役 1第四百三十二節 敕建絲廠第六百四十七節 開始撤僑第四百一十節 繼續擴大茶葉優勢第六百三十六節 明法全面合作關係第四百零二節 皇帝的鴨子第六百六十八節 唐郝合作第三百五十九節 危機第一百零六節 與東印度公司對賭第一百七十節 誤判第三百七十七節 定國旗第七百三十三節 大明的應對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三百五十三節 信仰崩塌第一百七十七節 使團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一百二十八節 互相指責第六百二十節 湘軍下江南第七百五十九節 阿拉斯加的總督第四百三十二節 敕建絲廠第一百一十八節 鉅額訂單第七百八十三節 日本獅子大開口第七百六十七節 尤卡坦海戰第一百四十六節 誰不服我打誰第七十節 幫辦團練第三百八十節 蓄髮易服第三百六十一節 軍事競賽第一百二十三節 瑞典顧問團第四百一十九節 打造工業鄉紳第七百六十八節 海軍上刺刀第一百八十七節 火星第七百二十八節 赫德的財政政策第七百五十四節 史上最大殲滅戰第四百三十九節 金融戰第一百七十二節 作戰計劃第一百零三節 千年宗族第七百二十四節 這有德國什麼事第七百四十六節 夏威夷海戰第五百八十節 議割臺灣第一百七十七節 使團第七百零八節 順化會戰 3第七百三十節 商業內戰第六百二十七節 鐵路狂熱第一百九十一節 大兵圍城第七百八十九節 日德紛爭第一百七十九節 推銷自由貿易第五十節 被挖出來了第三百三十七節 肇慶會戰 1第五百四十八節 精神偶像的坍塌第六百一十四節 負擔和收益第二十二節 月香樓第三百五十四節 忠王九千歲第三百三十節 發行債券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三百一十節 引入競爭第七百五十七節 挺進聖安東尼奧第四百二十九節 一起承擔第一百七十五節 升官發財的黑狗第三百九十六節 輿論戰起效第五百五十六節 不要讓人絕望第六百五十五節 佔領長崎第五百七十九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2第七百七十一節 休斯敦大會戰 1第五百五十六節 兩個新國家第六百六十三節 唐大買辦第三百九十三節 最後的罪惡之城第六十六節 單騎降夷第六百零一節 攪屎棍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米林县| 富民县| 延长县| 黄冈市| 湟中县| 托里县| 二手房| 凌云县| 株洲县| 随州市| 株洲县| 安丘市| 南康市| 珠海市| 吴忠市| 河曲县| 安福县| 临潭县| 隆德县| 五大连池市| 宣化县| 竹北市| 苏尼特左旗| 靖西县| 安陆市| 安溪县| 子洲县| 邯郸县| 冷水江市| 三亚市| 余庆县| 北安市| 凉山| 北安市| 三门县| 碌曲县| 区。| 满城县| 金山区| 云和县| 黑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