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七十九節 越南亂局

越南人真是走了背字,法國人再次對越南發動侵略,他們的老國王就死了,很有可能老國王就是因爲受到內憂外患的刺激,才一命嗚呼的。

1883年7月,就在法國在越北地區,跟大明衝突日益加劇的時候,執政三十七年的越南國王,他們本國自稱皇帝的嗣德帝阮福時死了。

阮福時算是越南後期最倒黴的皇帝了,地位類似於滿清的咸豐,攤上爛攤子了,人力已經無力迴天。他在位期間,法國以保護傳教士和天主教徒的名義,佔領西貢(嘉定)、邊和、美荻、永隆諸省,1862年越法簽訂壬戌條約(第一次西貢條約),越南割讓邊和、嘉定、定祥三省及崑崙島,賠款2千萬,允許天主教傳播。法國控制越南南部。幾乎所有的壞事都讓他攤上了。

而就在他繼位八年前,他爺爺明命皇帝還有越南的乾隆之稱,在位期間開拓進取,通過修建運河,徹底政府了湄公河三角洲地區,將越南國土向南擴展到大海。

結果熬了阮福時,時局就急轉直下,更悲催的是,他當了三十七年皇帝,硬是生不出一個繼承人。結果他一死,在內憂外困的情況下,倒黴催的越南王室還爆發了權力鬥爭,短短兩年內五個皇帝相繼繼位。

先是他侄子侄育德帝阮福膺禛繼位,三天後被人毒死。他弟弟協和帝阮福升繼位,四個月後被毒殺。他侄子建福帝阮福昊繼位,半年後駕崩。之後咸宜帝阮福明繼位,倒是沒有橫死,卻爲了抗法流落荒山。法國人扶持同慶帝阮福昪即位,這才勉強做了四年,在二十五歲的時候死去。

這一系列的國王橫死,基本上不可能是正常死亡,因爲大都數都是壯年駕崩,儘管沒有明確死因,但大多數是自己內部傾軋而死,還有被法國人弄死的嫌疑也不小。

由於內鬥不斷,所以歷史上還出現了一個怪現象,那就是滿清因爲越南求救,最終決定跟法國開戰,但是戰爭爆發後,越南連番換皇帝的小朝廷卻突然宣佈中立,他們的理由是,“我國介乎兩大,於清則千年藩服,義不容絕;而於法則遠水近火,勢不容己,莫如中立,以俟兩國進止”。

此時在位的,正是歷史上四個月就被殺的阮福升。

時間到了8月,法國遠征軍4000多人分兵兩路,一路沿紅河進攻上游的黑旗軍,一路由海上進攻越南首都順化。進攻黑旗軍的法軍,屢遭黑旗軍和越南軍民痛擊損失慘重。從海上進攻越南首都順化的一支分艦隊,於20日佔領保護首都的屏障順安要塞。

朝廷派協辦大學士陳廷肅、吏部尚書阮仲合在順化與法軍簽訂《法越新訂和約》,史稱第一次順化條約。

越南承認並接受法國的保護權,越南的外交事務,包括與中國的關係,由法國掌管;平順省併入南圻法國直轄殖民地;法軍永久佔領橫山山脈和順安海口;法國派駐紮官(越南稱公使)駐北圻各省,監察越吏;廣南的峴港和富安的春臺開放爲各國通商口岸。

這一條約的簽訂,讓越南阮朝的疆域,被限定在南至慶和省、北至橫山之間的中圻地區,完全喪失了南圻和北圻,國土面積縮減三分之二,而且最爲富饒的紅河三角洲和湄公河三角洲都被法國剝奪。

這個條約的簽訂,讓大明陷入被動之中,因爲越南在法理上成爲法國的保護國了。

而越北說到底在法理上是屬於越南的領土,現在法國有權力主張他們在這一地區的利益了,他們不但拒絕從鴻基撤軍,而且要求大明即刻撤軍。

雖然說法國人取得的這種法理性讓人難以接受,太過野蠻,但他畢竟取得了外交優勢,而且越南小朝廷開始發出命令,要求各地軍隊停止抗法。

越南內部的古怪情況,讓大明政府感到不解,立刻著手調查內部情況。

這段時間,大明已經開始進行戰爭準備了,所有軍官的休假取消,將分散在世界各國的少壯派軍官召回國內,雖然這些人對文官政府有威脅,但真要打仗的話,還是這批軍官的經驗最豐富。

另一方面,則持續進行外交努力,一旦戰爭爆發,大明不希望法國有任何盟友。所以大明的領事們,頻繁活躍在西方各國的外交部門,其實主要是爭取英國支持,至於其他國家,主要是希望得到他們道義上的支持,讓法國陷入不利的國際輿論。

另一方面,緊急加強軍事力量,陸軍雖然還沒有進行動員,但常備兵力三十萬人,也足足應付法國增調到越南的一萬兵力,關鍵問題在海軍上。

此時法國海軍排名世界第二,而大明海軍規模雖然號稱亞洲第一,但在法國人面前,還不夠看。

除了將海軍集結於珠江口,岸防部隊立刻進入炮臺陣地加緊演習,保護大明就靠這些炮臺了。

雖然政府一直在行動著,但好像文官政府始終沒有下定開戰的決心,他們無法預料一旦戰爭開始,會如何收場,拔劍容易入鞘難,李提摩太對孫中山說的一句話很有哲理,拔劍者必死於劍下。

大明可以向法國發起這場挑戰,可要如何結束,就不是大明說了算了。結束戰爭,是勝利者的特權,到時候法國會任何對待大明,大明這些年的苦心經營,會不會毀於一旦,這些都是文官政府顧慮的問題。

所以文官政府主導的外交活動,一方面是在爲戰爭贏得最佳的外部環境,另一方面也是真的希望能夠通過外交手段使法國妥協。如果法國願意將越南恢復到之前的狀態,也就不用打這場仗了。甚至只要法國做出一定的讓步,比如繼續允許大明開發越北的礦產,大明也不至於非要保越南。

可惜事與願違,法國人似乎看到了文官政府的軟弱,不但寸步不讓,還步步緊逼。

陳芝廷不夠堅強的缺點再次暴露,他帶著萬分忐忑再次向朱敬倫求助。

第四百四十二節 另一條鐵路的命運第六十三節 跟法國人做朋友第八百零三節 英國人的打手第三百四十一節 威震天下第七十三節 找幾個教官第四十九節 勝利第三百五十四節 忠王九千歲第四節 如何處置第五百七十節 大危機和北伐第四百五十一節 克虜伯大炮與鐵甲艦第六百九十六節 明法戰爭爆發第一百四十八節 以新會爲大本營第三百三十一節 徙木立信第七百一十六節 利益分享第一百一十節 談判中止第五百五十一節 李秀成的上海第八百二十七節 馬德里陰雲第八百零五節 不可避免的戰爭第六百一十二節 災情第三百九十四節 壓力重重的宰相第37節 不得不扯進來第三百五十節 一羣傳教士第三百六十五節 長江戰役第五百七十二節 多事之秋第三百四十九節 洪秀全死了第六百九十五節 王師南征第八十九節 先到沙井第三百五十五節 回廣東第五十九節 收縮防守第七百六十一節 打斷美國社會的支柱第三百四十一節 威震天下第一百九十三節 大兵壓境第一百四十三節 初識諾貝爾第九十六節 騙來的城池第六百二十三節 太平天國有奸商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1第六百四十二節 琉球國還是沖繩縣第三百九十節 新的時代第五百七十八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1第八百零三節 英國人的打手第八百二十八節 德國需要保證楔子第四百零七節 真的洞房第六百零九節 制衡第六十六節 單騎降夷第九十九節 土地和祖宗都不能放棄第一百一十八節 鉅額訂單第四百四十四節 大明的威勢第六百七十七節 經商別學胡雪巖第一百九十五節 橫掃千軍第六百七十九節 越南亂局第三百二十五節 太平軍來人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三百二十二節 廣府銀行第六百一十二節 災情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七百七十一節 休斯敦大會戰 1第七百一十五節 屠殺藍衣軍事件第七百五十九節 阿拉斯加的總督第七百七十八節 一樣的甲午第八百一十四節 夾縫中的國家第七百二十五節 大明犯了拖延癥第七百四十八節 大明的盟友第六百二十四節 雲南他們守不住第三百二十四節 控制軍權第四百三十四節 兵工廠大掌櫃第六百二十二節 柏貴懷舊第九十九節 土地和祖宗都不能放棄第六百七十九節 越南亂局第五十節 被挖出來了第七百七十九節 昏君混臣第三百七十三節 湘軍撤圍第四百四十三節 巨頭之間的戰爭第七百七十二節 休斯敦大會戰 2第七百四十八節 大明的盟友第三百九十二節 藏污納垢之所第六百零八節 大明軍國主義第八百一十五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1第一百三十節 炮轟美艦第一百六十三 爲了中國茶的未來第五百九十四節 加州桑蠶業和移民第八百二十九節 籠罩歐洲的恐怖第六百零九節 制衡第八十四節 撤退第一百八十三節 拿破崙的想法第四百四十四節 大明的威勢第一百三十三節 借美國說事第八百一十節 中英太平洋協定第二百零三節 整編第四百四十九節 各方聯動第六百六十六節 官僚集團與皇權第六百八十五節 大明政變第九十節 探訪新安第六十二節 炮聲就是信號第六百九十九節 海防戰役 2第三百一十六節 九龍開港第六百七十六節 新明英商約第五百五十五節 絕望之中的燈火第八百零六節 德國人的訛詐第七百四十四節 得意時要知進退
第四百四十二節 另一條鐵路的命運第六十三節 跟法國人做朋友第八百零三節 英國人的打手第三百四十一節 威震天下第七十三節 找幾個教官第四十九節 勝利第三百五十四節 忠王九千歲第四節 如何處置第五百七十節 大危機和北伐第四百五十一節 克虜伯大炮與鐵甲艦第六百九十六節 明法戰爭爆發第一百四十八節 以新會爲大本營第三百三十一節 徙木立信第七百一十六節 利益分享第一百一十節 談判中止第五百五十一節 李秀成的上海第八百二十七節 馬德里陰雲第八百零五節 不可避免的戰爭第六百一十二節 災情第三百九十四節 壓力重重的宰相第37節 不得不扯進來第三百五十節 一羣傳教士第三百六十五節 長江戰役第五百七十二節 多事之秋第三百四十九節 洪秀全死了第六百九十五節 王師南征第八十九節 先到沙井第三百五十五節 回廣東第五十九節 收縮防守第七百六十一節 打斷美國社會的支柱第三百四十一節 威震天下第一百九十三節 大兵壓境第一百四十三節 初識諾貝爾第九十六節 騙來的城池第六百二十三節 太平天國有奸商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1第六百四十二節 琉球國還是沖繩縣第三百九十節 新的時代第五百七十八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1第八百零三節 英國人的打手第八百二十八節 德國需要保證楔子第四百零七節 真的洞房第六百零九節 制衡第六十六節 單騎降夷第九十九節 土地和祖宗都不能放棄第一百一十八節 鉅額訂單第四百四十四節 大明的威勢第六百七十七節 經商別學胡雪巖第一百九十五節 橫掃千軍第六百七十九節 越南亂局第三百二十五節 太平軍來人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三百二十二節 廣府銀行第六百一十二節 災情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七百七十一節 休斯敦大會戰 1第七百一十五節 屠殺藍衣軍事件第七百五十九節 阿拉斯加的總督第七百七十八節 一樣的甲午第八百一十四節 夾縫中的國家第七百二十五節 大明犯了拖延癥第七百四十八節 大明的盟友第六百二十四節 雲南他們守不住第三百二十四節 控制軍權第四百三十四節 兵工廠大掌櫃第六百二十二節 柏貴懷舊第九十九節 土地和祖宗都不能放棄第六百七十九節 越南亂局第五十節 被挖出來了第七百七十九節 昏君混臣第三百七十三節 湘軍撤圍第四百四十三節 巨頭之間的戰爭第七百七十二節 休斯敦大會戰 2第七百四十八節 大明的盟友第三百九十二節 藏污納垢之所第六百零八節 大明軍國主義第八百一十五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1第一百三十節 炮轟美艦第一百六十三 爲了中國茶的未來第五百九十四節 加州桑蠶業和移民第八百二十九節 籠罩歐洲的恐怖第六百零九節 制衡第八十四節 撤退第一百八十三節 拿破崙的想法第四百四十四節 大明的威勢第一百三十三節 借美國說事第八百一十節 中英太平洋協定第二百零三節 整編第四百四十九節 各方聯動第六百六十六節 官僚集團與皇權第六百八十五節 大明政變第九十節 探訪新安第六十二節 炮聲就是信號第六百九十九節 海防戰役 2第三百一十六節 九龍開港第六百七十六節 新明英商約第五百五十五節 絕望之中的燈火第八百零六節 德國人的訛詐第七百四十四節 得意時要知進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关岭| 依兰县| 九龙县| 资兴市| 育儿| 凤阳县| 韶山市| 陆川县| 西贡区| 靖州| 格尔木市| 黄大仙区| 罗定市| 金溪县| 昭平县| 滁州市| 农安县| 黔南| 开阳县| 泸西县| 宜阳县| 吉水县| 白玉县| 扎赉特旗| 珲春市| 海盐县| 周宁县| 鹿邑县| 固镇县| 延吉市| 宜宾市| 沙河市| 纳雍县| 赤峰市| 新沂市| 南澳县| 翁牛特旗| 根河市| 通江县| 兰西县| 紫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