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百二十九節 籠罩歐洲的恐怖

接到歐洲的消息後,大明洋務司感覺到非常詭異,他們實在是不明白德國爲什麼突然又要打擊法國了。

從歐洲正面反饋回來的消息,德國遭到了歐洲國家一致的反對,他們不應該在這種不利狀態下針對法國啊。

但皇太子的回覆稱,這是德皇的態度,需要中國政府表態。

跟德國結盟,這勢必影響到中英同盟,在太平洋的利益,就是靠跟英國的協定保證的。

如果沒有英國的協定,很難說能讓美國妥協,讓華人在加州自治。

結果擺在了朱敬倫桌上,洋務司需要皇帝決定。

“德國的態度可靠嗎?”

朱敬倫擔心這是德皇犯二的結果,他隨口一說,中國認真起來,然後他不動手了,卻影響了中英關係。

“不確定,是德皇當面保證的。”

已經取代了徐榮村的洋務司主事蘇傑生說道。

朱敬倫點點頭:“讓太子跟德皇密談,一份針對俄國的中德同盟對我們是有利的,但記住必須保密。我們可以給德國保證,一旦俄國攻擊德國,中國將向俄國發起攻擊。”

“簽訂密約嗎?”

蘇傑生問道。

朱敬倫道:“先密談,誰知道能不能達成協議呢,誰知道德國人會不會提出什麼其他的要求。”

明明是合則兩利的事情,德國卻始終要讓中國以利益做保證,這說明德國人始終認爲自己佔優勢地位,跟中國的同盟是德國付出的多,收穫的少,所以要得到額外補償。鬼知道德國人現在是不是還這樣認爲。

那邊談的很順利,一個皇帝,一個皇太子,談判的效率出奇的高。

中國答應德國在遭遇俄國攻擊的時候,用全部海陸軍事力量進攻俄國,在德國遭到俄國威脅的時候,將陳兵邊境威懾俄國;德國承諾,在俄國攻擊中國的時候,將用全部海陸軍事力量進攻俄國,在俄國威脅中國的時候,將陳兵邊境威懾俄國。

德國還建議中國跟奧匈帝國也簽訂類似的針對俄國的條約,被中國皇太子禮貌的拒絕,認爲有德奧同盟的存在,中國不需要跟奧匈結盟。

三天內,這份純粹的外交密約就簽訂了,這時候中國政府才確信,德國是真的打算打擊法國了。

皇太子的行程立刻就發生改變,讓他回國期間,安排他順道訪問奧斯曼帝國。一旦跟俄國開戰,奧斯曼帝國這個苦主是一個很好的助力。被俄國打擊了十次之後,奧斯曼帝國垂垂老矣,可以說,如果沒有崛起的俄國的打擊,奧斯曼帝國現在的國際地位要高很多。

中國古人說,“我衰則彼盛,我盛則彼衰,盛則侵我郊圻,衰則服我聲教”,這種關係放在俄國和奧斯曼帝國身上真是太合適了,俄國的一步步強大,就是踩在奧斯曼帝國身上站起來的,當然還踩了波蘭,不過波蘭已經給踩死了,就不值得提了。

朱凝華訪問奧斯曼帝國,這纔是真的強弱協議,中國希望在跟俄國的戰爭中,得到奧斯曼帝國的支持。而俄國一旦攻擊奧斯曼帝國,中國也會施以援手,向奧斯曼帝國進行軍事保證,顯然中國是吃虧的,所以一些經濟補償是必須的。

奧斯曼帝國授予中國企業在奧斯曼開發礦產的特權。並給與了一些貿易優惠,大幅度降低了來自中國的茶葉、紡織品的關稅。後來因爲這些特權,中國開發了奧斯曼境內的石油,造就了一個石油帝國,那就是後話了。

皇太子還沒有跟奧斯曼帝國達成任何協議的時候,歐洲那邊就出事了。

德國宣佈退出馬德里會議,表示不承認馬德里會議做出的任何決議,此舉瞬間就引起了擔心政府丟人的德國民衆的歡呼,同時也得到了法國、俄國甚至一部分英國輿論的不滿。

德國表示,絕不承認法國任何干涉摩洛哥王國內政的行爲,摩洛哥必須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

德國此舉沒有得到任何國家的支持,包括最擔心法國在北非擴張的西班牙,法國跟西班牙剛剛達成了協議,保證了西班牙在摩洛哥北方的特權,瓜分了摩洛哥的利益,西班牙不想真的跟法國開戰。

可是西班牙向德國做過保證,一旦德法開戰,西班牙將用十萬人向法國發起進攻。

意大利因爲突尼斯問題,跟法國矛盾很大,但法國這些年的外交明顯比德國成功。

1896年,法、意就居住在突尼斯的意大利人的地位問題進行談判,並達成協議;意大利遂正式承認法國對突尼斯的保護權,從而消除了兩國久已存在的一個障礙。1898年,法、意簽訂商約,結束了兩國間已持續了7年的“關稅戰”,兩國關係進一步趨好。從1899年開始,法、意又對在地中海劃分勢力範圍問題進行磋商,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這幾年意大利經濟開始高速增長,嚴重依賴來自法國的資本,也不想跟法國開戰。

德奧意三國同盟很可能只有德奧能夠一起行動,意大利很可能不會參戰,反而是意大利跟奧匈帝國的矛盾更大,奧匈帝國境內的意大利人聚居地剛好位於富庶的亞得里亞海港口地區,意大利對這裡始終有領土要求。

即便沒有得到任何國家的支持,但德國退出馬德里會議的舉動,還是讓歐洲的空氣變得緊張起來,因爲德國一國的分量就足夠引起歐洲的對立了。

法國在看到絕大多數國家都支持法國的情況下,將摩洛哥問題交給國際仲裁,已經是最大的讓步,法國不可能繼續讓步,而且法國的民族情緒始終要向德國復仇,一再的對德國讓步,會讓政府倒臺的。

法國不但不退讓,反而召回了之前罷免的外交部長德爾卡塞,德爾卡塞是強硬人物,而且外交政策一向就圍繞著包圍俄國而進行,法俄同盟就是他一手促成的,跟意大利的和解,也是他做到的,可以說俾斯麥之後,歐洲最有能力的外交家就是德爾卡塞。

召回德爾卡塞也向外釋放了法國不打算繼續妥協的態度。

朱敬倫尚在睡夢中被德國的這一消息打擾,蘇傑生拿著電報,敲開了皇宮的大門。

在他看來,這是有可能爆發戰爭的事件,必須第一時間讓皇帝知曉。

朱敬倫只沉默了片刻,馬上做出一系列決定。

“讓太子儘快跟奧斯曼帝國達成協議。派人,不,你親自去一趟日本。不,讓黃遵憲去,他在日本的人脈廣。跟日本協調對俄關係,一旦我們跟俄國爆發戰爭,希望日本能一起參戰,至少要爭取到日本的中立。”

之前日本是一個變數,不過通過跟英國的共同協定,中國可以拉住日本,至少在對俄問題上,可以以英國爲紐帶,大家步調一致。但現在一旦德國跟法國開戰,英國的地位就尷尬了,他們肯定是要支持法國的。可在對俄問題上,他們是要支持中國的。俄國同樣是支持法國,法對德國的,在這個問題上,英國和俄國又保持一致。

所以朱敬倫擔心,一旦德法開戰,英國也加入戰爭的話,他們必然要跟俄國合作,那樣就不可能在俄國問題上拉著日本跟中國站在一起了。

日本則對俄國是主要矛盾,但仇視中國。這時候中國需要直接拉住日本,在對俄時期保持一致。不然一旦中國跟俄國開戰,日本的力量雖然小,可日本海軍還是對中國有一定威脅的。另外美國也可能不安分,美國又是極力支持日本的。到時候日本給中國來個偷襲,這誰也受不了。

皇太子那邊收到了要求後,馬上跟奧斯曼帝國加快了談判進度。

奧斯曼帝國其實也想找一個靠山,這麼多年來,他們就是靠著歐洲國家的平衡,來防止俄國打擊他們的。所以一直都想找一些強大的國家來保護自己,德國崛起之前,一直跟英法友好。但英法藉此在奧斯曼帝國瓜分太多的特權,所以德國統一之後,很快奧斯曼帝國又跟德國友好。

給予了德國大量的特權,最重要的就是修建巴格達鐵路的權力,讓德國將鐵路一路從歐洲腹地修到了奧斯曼腹地。德國在奧斯曼的出口額也高達三千多萬英鎊,奧斯曼成了德國不能放棄的巨大市場。

但德國並沒有給奧斯曼任何軍事保障,僅僅是俾斯麥時代在國際會議上支持奧斯曼帝國而已。現在中國願意提供這個軍事保證,他們求之不得呢。歷史上,一戰前,奧斯曼帝國就是尋求跟英國結盟,被英國拒絕後,才下定了決心跟德國站在一起的。

皇太子很快就跟奧斯曼帝國達成了協議。

日本那邊,黃遵憲的進展也比較順利。

顯然日本早就不能忍受俄國一步步在朝鮮擴張了,黃遵憲對日本在朝鮮的利益進行了保證,允許一旦日本跟中國一起擊敗俄國,中國將承認日本在朝鮮的特權,承認在保持朝鮮獨立的情況下,日本有權指導朝鮮改革。

шωш?ttκa n?C 〇

但是日本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要求,他們希望能夠邀請中國皇室成員訪日。

此時皇太子身在奧斯曼帝國,朱敬倫倒是有幾個孫子,可都還沒成年呢,長孫朱定國也才十歲。

現在歐洲的局勢已經很緊張,隨時都有爆發戰爭的可能,朱敬倫認爲訪日刻不容緩。

於是他決定,親自去一趟日本。

第三百七十一節 勞務輸出及移民公司第三百八十八節 明清和談第三百零七節 西方使團第四百三十四節 兵工廠大掌櫃第八十四節 撤退第三十四節 蛇無頭第六百九十四節 百團大戰第一百八十八節 兵變第一百八十五節 機會來了第一百八十二節 戰爭財纔開始第三百四十五節 楔形衝擊第二十節 取信(4)第六百一十四節 負擔和收益第三百六十二節 廣西還是福健第六百二十一節 兩路出兵第五百七十六節 決定未來的那些大事第六十五節 底線第八百節 擴大公局法案第五百六十節 富則變第三百一十三節 改革進行時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第七百三十二節 巨人的落幕第三百六十三節 常捷軍的末日第二百九十七節 控制廣東 2第八百二十七節 馬德里陰雲第八百一十五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1第二百九十四節 收服八旗將軍第六十節 中間人第八百一十七節 士大夫的救民策第三百七十八節 以登基爲契機第一百零三節 千年宗族第七百六十一節 打斷美國社會的支柱第三百八十九節 登基第七百二十四節 這有德國什麼事第六百二十六節 上海懸案第十四節 行動(2)第四百二十一節 大魚上鉤第七百五十七節 挺進聖安東尼奧第一百三十一節 給個甜棗第七百三十節 商業內戰第八百零一節 赫德的圖謀第二百九十六節 控制廣東 1第七百九十七節 戰列艦時代到來第五百五十一節 李秀成的上海第三百八十五節 進京城第九十九節 土地和祖宗都不能放棄第四百一十八節 給日本人貸款第一客卿第七百一十五節 屠殺藍衣軍事件第七百四十二節 洪天王借屍還魂第三百六十一節 軍事競賽第六百九十二節 赫德需要這場戰爭第三百零六節 廣東姓朱了第五百四十九節 統一教育楔子第五百四十六節 爭議性的人選第八十七節 咸豐閱信第七百五十節 美國人的反攻第一百五十節 反入城到反割地第六百七十二節 環太平洋利益鏈第三十節 願與你結拜第五百四十四節 小看了英國人第六百二十節 湘軍下江南第一百六十九節 思維定勢第七百九十九節 新都城和新國名第三百一十七節 司法改革第三百七十節 基於道義的談話第三百四十三節 檄文第三百四十三節 檄文第六百七十三節 移民談判第七百六十五節 皇命第五百四十五節 交貨的麻煩第七百一十三節 湄公河三角洲之謀第四百三十七節 等香餌的金鰲第五十二節 回城第五十九節 收縮防守第六百四十節 天王必須死第八百一十一節 國際局勢複雜化第六百四十六節 借師復國第五十五節 圍三闕一第一百一十五節 紛至踏來第一百九十九節 成親第六百零一節 攪屎棍子第三百三十九節 肇慶會戰 3第九十六節 騙來的城池第四百一十九節 打造工業鄉紳第六百一十四節 負擔和收益第三百零四節 鬧市掛印第四十九節 勝利第八百零五節 不可避免的戰爭第三百三十一節 徙木立信第八百二十四節 關於加州的戰和第八百二十六節 挑撥失敗第三百四十五節 楔形衝擊第一百九十六節 大調兵第七百三十三節 大明的應對第三百五十三節 信仰崩塌第七十一節 敵國外患者第39節 嫌疑人
第三百七十一節 勞務輸出及移民公司第三百八十八節 明清和談第三百零七節 西方使團第四百三十四節 兵工廠大掌櫃第八十四節 撤退第三十四節 蛇無頭第六百九十四節 百團大戰第一百八十八節 兵變第一百八十五節 機會來了第一百八十二節 戰爭財纔開始第三百四十五節 楔形衝擊第二十節 取信(4)第六百一十四節 負擔和收益第三百六十二節 廣西還是福健第六百二十一節 兩路出兵第五百七十六節 決定未來的那些大事第六十五節 底線第八百節 擴大公局法案第五百六十節 富則變第三百一十三節 改革進行時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第七百三十二節 巨人的落幕第三百六十三節 常捷軍的末日第二百九十七節 控制廣東 2第八百二十七節 馬德里陰雲第八百一十五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1第二百九十四節 收服八旗將軍第六十節 中間人第八百一十七節 士大夫的救民策第三百七十八節 以登基爲契機第一百零三節 千年宗族第七百六十一節 打斷美國社會的支柱第三百八十九節 登基第七百二十四節 這有德國什麼事第六百二十六節 上海懸案第十四節 行動(2)第四百二十一節 大魚上鉤第七百五十七節 挺進聖安東尼奧第一百三十一節 給個甜棗第七百三十節 商業內戰第八百零一節 赫德的圖謀第二百九十六節 控制廣東 1第七百九十七節 戰列艦時代到來第五百五十一節 李秀成的上海第三百八十五節 進京城第九十九節 土地和祖宗都不能放棄第四百一十八節 給日本人貸款第一客卿第七百一十五節 屠殺藍衣軍事件第七百四十二節 洪天王借屍還魂第三百六十一節 軍事競賽第六百九十二節 赫德需要這場戰爭第三百零六節 廣東姓朱了第五百四十九節 統一教育楔子第五百四十六節 爭議性的人選第八十七節 咸豐閱信第七百五十節 美國人的反攻第一百五十節 反入城到反割地第六百七十二節 環太平洋利益鏈第三十節 願與你結拜第五百四十四節 小看了英國人第六百二十節 湘軍下江南第一百六十九節 思維定勢第七百九十九節 新都城和新國名第三百一十七節 司法改革第三百七十節 基於道義的談話第三百四十三節 檄文第三百四十三節 檄文第六百七十三節 移民談判第七百六十五節 皇命第五百四十五節 交貨的麻煩第七百一十三節 湄公河三角洲之謀第四百三十七節 等香餌的金鰲第五十二節 回城第五十九節 收縮防守第六百四十節 天王必須死第八百一十一節 國際局勢複雜化第六百四十六節 借師復國第五十五節 圍三闕一第一百一十五節 紛至踏來第一百九十九節 成親第六百零一節 攪屎棍子第三百三十九節 肇慶會戰 3第九十六節 騙來的城池第四百一十九節 打造工業鄉紳第六百一十四節 負擔和收益第三百零四節 鬧市掛印第四十九節 勝利第八百零五節 不可避免的戰爭第三百三十一節 徙木立信第八百二十四節 關於加州的戰和第八百二十六節 挑撥失敗第三百四十五節 楔形衝擊第一百九十六節 大調兵第七百三十三節 大明的應對第三百五十三節 信仰崩塌第七十一節 敵國外患者第39節 嫌疑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谢通门县| 吉木乃县| 新泰市| 始兴县| 雷山县| 渭南市| 开鲁县| 延吉市| 讷河市| 秀山| 海丰县| 团风县| 富蕴县| 永修县| 南部县| 阿合奇县| 台安县| 清苑县| 沂水县| 瑞金市| 天祝| 宣威市| 卫辉市| 巴林左旗| 泗阳县| 融水| 股票| 民权县| 涿鹿县| 桂林市| 古交市| 贵德县| 分宜县| 曲松县| 阳朔县| 安多县| 集安市| 方山县| 高安市| 九江县| 南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