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客卿

作爲皇帝,竟然還需要跟臣子進行這種內鬥,朱敬倫感到自己很失敗。

他追溯歷史,想要得到一個答案。

他發現,在秦代之前的歷史上,從來還沒出現過君相之爭,朝堂上爭鬥最嚴重的,無非是將相之爭,從沒有發生哪個國家的內政混亂,是因爲皇帝跟丞相之間的衝突形成的。

那時候流行的是拜相、拜將,君主將內政全權委託給丞相,垂拱而治,也不擔心會發生什麼謀朝篡位的事情。燕國的丞相子之倒是想壞了規矩,誘導燕王噲禪讓君位給他,然後就爆發了子之之亂,最後齊國、中山國聯合干涉,攻破了燕國都城,將子之剁成了肉泥。

也有成功的例子,齊國田氏取代了姜氏,趙魏韓三家瓜分了晉國。但這些都還屬於是權貴之間的傾軋,純粹的文官集團尚未形成。相權往往把持在高等貴族的手裡。

直到商鞅變法,改變了權貴把持朝政的傳統,一大批底層士族,甚至平民,獲得了晉升的渠道,通過激發底層士族的士氣,秦國政權得到了爆炸性的力量,一統天下,同時也終結了一千五百多年的中國古典貴族統治。

打破了思想禁錮的老百姓,才能說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種雄音,又通過這種方式葬送了秦國,實現了拔劍者死於劍下的箴言。

秦漢時期還能勉強保住權貴政治,新的貴族依然在政治上有巨大的優勢,雖然屢屢有強勢君主破格提拔平民的事情,但壟斷文化傳承的貴族和大宗族天然控制了權位,到了曹操時代,爲了籠絡完全取代了先秦貴族集團的大宗族勢力,出臺了九品中正制制度,給天下宗族劃分等級,按照品級讓這些宗族勢力瓜分國家官職。

這段時期,政治傾軋變成了皇權跟大家族之間進行,司馬氏取代曹氏,東晉門閥政治,都是這種表現。

傳統意義上的君相之爭,以及君相之爭背後反應的官僚集團和皇權的權力鬥爭依然沒有形成。

唐朝奠定了科舉制度,從此底層文人開始取得規範性的上升渠道,可以通過科舉晉升,唐太宗盛讚這種制度,得意洋洋的表示,“天下英雄盡入吾轂中”。

科舉制度爆發的力量,徹底讓文官集團形成,武則天夫婦利益文官集團,徹底剪除了長孫無忌爲代表的關隴貴族集團,從此門閥政治徹底終結。

到了宋代,科舉制度完全成熟,從此政治徹底變成了皇權和官僚集團博弈的結果。

宋神宗時期,想要變法,與大臣議事,神宗說:“更張法制,於士大夫誠多不悅,然於百姓何所不便?”名臣文彥博回答:“爲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文官可以當著皇帝的面說皇帝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這代表著皇權與官僚集團政治平衡的形成。

但唐朝時候士大夫剛剛形成,宋代的時候,士大夫以初升之勢,壓過皇權一頭,都形成了某種平衡,到了明代,朱元璋不願意看到宋代君權衰弱的現象,廢除了兩千多年的宰相制度,結果沒有形成皇帝專權的現象,反而讓文官集團和皇權之間的平衡打破,皇權與官僚集團之間的權力鬥爭格外激烈,層出不窮的黨爭就是這種現象的體現。

到了清代,通過殺戮,從關外進來的滿清權貴集團,徹底撕碎了文人士大夫的榮譽感,失去了氣節的文人,從此以奴僕的姿態服務於皇權,在滿清的政治語境中,“皇帝聖裁獨斷”這樣的語言,竟然帶有了褒義味道,而在宋明時期,這代表著皇帝的昏庸,聽不進諫言。

不得不說,儘管清代的文人士大夫開始向奴僕化發展,但奠定了皇權至上的原則,事實上清代的政治,是比明代要穩定的,沒達到君權跟相權能夠鬥爭的程度。

大明的政治制度雖然是新建的,柔和了現代管理制度,但政治文化毫無疑問是從滿清承襲過來的。理論上講,是不可能發生君相之爭的,可卻因爲朱敬倫大膽的放權,導致文官集團獨立意識的恢復。這種獨立意識,慢慢促使他們開始否決皇帝的態度,在政治上開始形成自己的思路。

從大方向上看,這是一種進步,是開明的君主與強幹的文官相結合,可問題是,朱敬倫能做到開明,官僚卻未必強幹。

從奴僕化士大夫走來的文官,骨子裡帶著陰柔,卻擁有了至少是宋明時期的獨立意識,於是又造成了另一種政治失衡。

這才迫使朱敬倫導演了這次政變。

政變的結果是陳芝廷辭官。

後繼者是九月多回國的。

正是出行歐洲長達半年之久的赫德。

赫德受寵若驚,卻早有預謀,或者說圖謀許久。

國際上震動,一個外國人,做了另一個國家的首相,這種現象,從腓特烈大帝之後,歐洲政治中就很少發生了,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自詡開明,當政期間,任用了大量的法國人,尤其是財政領域,幾乎被法國人把持。

之後隨著民族國家觀念的形成,尤其是拿破崙戰爭之後,歐洲政治徹底送別了客卿政治時代。

現在大明這個東方國家,竟然任命了一個英國人,立刻就讓整個西方社會轟動了。

雖然赫德出訪歐洲的時候,爲了自擡身價,向西方人介紹自己的時候,都表示自己的地位相當於首相,歐洲人感到驚奇,但僅此而已,他們理解的首相,還是主持政府事務的陳芝廷,甚至在英語中,尚書令的翻譯就是首相。

現在赫德成了尚書令,這可是貨真價實的丞相了,不由得歐洲人不震驚。

但總體來說,西方人是持讚許態度的,主要是因爲高人一等的心態,讓他們從中國人選擇白人作爲首相一事上,感到了心理上的滿足,好似證明了西方人確實高人一等一樣。

可朱敬倫選擇赫德,難道只是爲了向西方人諂媚嗎?

顯然不是,選擇赫德,當然有更深層次的理由。

首先赫德無疑是一個上進心很強的人,而他的平民身份,在歐洲這種帶有濃烈貴族政治遺風的地區,不可能讓他在政治上有所作爲,甚至受到貴族文化影響,赫德來東方發展的最大目的,就是重新恢復祖先的貴族身份。

赫德的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用丞相之位激發這種人內心的力量,一定能夠讓他爆發出超常的力量來。

但朱敬倫也不可能是爲了一個洋人的上進心就給他這樣的重要職務。

選擇赫德的第二個原因,則是相對目前這種開明君主加文弱官僚的政治形態進行變革,任用赫德來清洗政府中殘存的舊官僚,徹底讓大明政府職員職業化、專業化,是最合適的,因爲赫德說到底不可能擁有複雜的人情網絡,即便他娶了一箇中國人,即便他努力融入士大夫階層,培養了自己吟詩作對的雅趣,他也不可能徹底變成一箇中國人,因爲他身上有一種白皮。

沒有太多的政治牽絆,會讓赫德在改組政府機構中,更能不受干擾。同時用他來進行政治革新,一旦出現失衡狀態,也更容易收尾。他一個洋人,沒有複雜的政治背景的情況下,只能依靠皇帝,皇帝免了他,他就毫無權勢,他的情況,類似明朝時期的閹黨,只要皇帝不再支持,哪怕是魏忠賢那樣強勢的宦官,也會頃刻間倒臺。所以用赫德,是因爲拋棄他的時候不至於尾大不掉。也類似於先秦時期的客卿,戰國時期的秦國,就是任用客卿的典範,秦始皇的祖先對客卿,都是用完即棄,從來沒有發生過因爲免除那個客卿而導致政治崩潰。

但如果只是因爲赫德的能夠隨時拋棄而沒有隱患,朱敬倫就大膽任用他,也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因爲這種拿過來用用然後扔掉的一次性用品,其實備選答案多的是,找幾個沒什麼背景的官僚,捧他們上位,將他們當作傀儡擺佈,朱敬倫還是有這種能力的。

所以任用赫德還有第三個原因,因爲他是一個洋人,最重要的是他是一個英國人。

英國是一個政治極爲成熟的現代國家,他有自己的政治原則,不可能因爲大明用了一個英國人做首相就對大明另眼相看。

可是政治是一個敏感的領域,在任何國家都是爾虞我詐,在國際政治中,更是沒有任何誠信可言,唯利益是圖。

那麼現在大明任用了一個英國人當首相,英國或許不會給大明額外的好處,可別的西方國家會怎麼看?他們看到一個英國人在當著大明的首相,除非大明跟英國開戰,否則很難讓他們相信大明跟英國之間是完全清白的。

法國人肯定會對英國充滿戒心,哪怕英國抱著真誠的態度在明法之間調停,法國人天然的也會以爲英國是偏向大明的。

所以任用赫德這個英國人做首相,最大的意義在於國際政治上,會在法國和英國之間,橫阻上一道互不信任的鴻溝。

有這樣的利益,在面對不可避免的明法戰爭局面前,朱敬倫認爲是十分劃算的。

最大的困難是,如何讓赫德這個洋人,成爲大明首相之後,不會引起大明文官集團的全面抵制。西方人很難接受外國人在本國做高官,中國人其實更難接受,中國人結束客卿政治時代,可比西方要早的多的多。

任用赫德是爲了給明法戰爭贏得國際外交方面的優勢,那就不能在明法戰爭期間,讓大明內部權力失衡,否則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委任赫德之後,朱敬倫當夜就跟赫德進行了一番長談,對他的執政提出一些建議,或者也可以理解爲是皇命,文弱的陳芝廷可以對抗皇權,強幹的赫德卻絕對不敢違拗,不是他比陳芝廷圓滑,而是他的地位遠沒有陳芝廷穩固,他需要皇權的支持,才能執政下去。

第七百五十六節 悄然興起的教派第九十節 探訪新安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1第一百一十一節 更大的利益第三百五十三節 信仰崩塌第三百八十四節 工業革命種子 2第一百零三節 千年宗族第六百九十二節 赫德需要這場戰爭第七百零五節 俄軍入塞第六百九十三節 越南流亡政府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2第一百一十七節 茶葉危機第四十八節 捨身第一百三十一節 給個甜棗第三百八十五節 進京城第七百五十節 美國人的反攻第一線第八十六節 英軍也喜歡鴉爿第七百九十二節 中國統一的過程第六百六十節 大明財閥第七百四十節 北伐的地緣顧慮第六百六十八節 唐郝合作第六十二節 炮聲就是信號第四百四十九節 各方聯動第一百三十一節 給個甜棗第七百九十三節 工業巨頭的春天第三百四十九節 洪秀全死了第一百四十三節 初識諾貝爾第四百四十九節 各方聯動第一百四十節 反割地運動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六百六十二節 兵工廠私有化第四百二十五節 傳統和現代第一百二十一節 美國人的野望第一節 廣州陷落第六百八十九節 外交準備第七百一十一節 北極熊的衝擊第三百九十三節 最後的罪惡之城第七百一十五節 屠殺藍衣軍事件第四百三十一節 牌坊第四百四十一節 轅門終於徙木第一百二十七節 迷惑英國人第五百七十九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2第一百八十節 先斬後奏第四百三十七節 等香餌的金鰲第七百一十一節 北極熊的衝擊第六百七十九節 越南亂局第七百三十四節 排華談判第五百七十八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1第七十八節 登陸第三百二十節 發美國人的戰爭財第四百一十二節 曾國藩南下事件第六百六十六節 官僚集團與皇權第六十九節 對你很失望第七百七十八節 一樣的甲午第六百五十六節 戰爭財第三百二十八節 大造軍艦第五十四節 買斷煙土第三百六十二節 廣西還是福健第五百九十七節 我是有原則的第五百八十五節 金融市場的想象力第四百四十七節 戰爭衝擊第九十八節 虛張聲勢第四百五十節 李鴻章的準備第一百九十二節 拉攏穆克德訥第一百三十五節 交代後事第七十九節 短兵相接第八十六節 英軍也喜歡鴉爿第三百一十三節 改革進行時第一戰第三百六十二節 廣西還是福健第五十八節 內鬥之勢第三百一十五節 站在哪一邊第六百六十一節 路通八方通鬼神第八十節 練兵第三百九十八節 場外遊說 2第五十二節 回城第六百六十節 大明財閥第五百九十九節 丁戌奇荒第五百八十八節 天國從此不太平第一百一十五節 紛至踏來第三百八十八節 明清和談第六百零八節 大明軍國主義第七百零八節 順化會戰 3第八十一節 參戰第一百零二節 方山借款第八百二十四節 關於加州的戰和第一百四十八節 以新會爲大本營第一百零八節 軍事大欺詐第一百零一節 金融操作第38節 救人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七百一十一節 北極熊的衝擊第三百七十三節 湘軍撤圍第七百三十七節 戰前的外交準備 1第六十一節 十萬百姓十萬兵第五百五十五節 絕望之中的燈火第三百七十節 基於道義的談話第八十八節 新安失陷第九十三節 僞軍守的碉堡更好打
第七百五十六節 悄然興起的教派第九十節 探訪新安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1第一百一十一節 更大的利益第三百五十三節 信仰崩塌第三百八十四節 工業革命種子 2第一百零三節 千年宗族第六百九十二節 赫德需要這場戰爭第七百零五節 俄軍入塞第六百九十三節 越南流亡政府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2第一百一十七節 茶葉危機第四十八節 捨身第一百三十一節 給個甜棗第三百八十五節 進京城第七百五十節 美國人的反攻第一線第八十六節 英軍也喜歡鴉爿第七百九十二節 中國統一的過程第六百六十節 大明財閥第七百四十節 北伐的地緣顧慮第六百六十八節 唐郝合作第六十二節 炮聲就是信號第四百四十九節 各方聯動第一百三十一節 給個甜棗第七百九十三節 工業巨頭的春天第三百四十九節 洪秀全死了第一百四十三節 初識諾貝爾第四百四十九節 各方聯動第一百四十節 反割地運動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六百六十二節 兵工廠私有化第四百二十五節 傳統和現代第一百二十一節 美國人的野望第一節 廣州陷落第六百八十九節 外交準備第七百一十一節 北極熊的衝擊第三百九十三節 最後的罪惡之城第七百一十五節 屠殺藍衣軍事件第四百三十一節 牌坊第四百四十一節 轅門終於徙木第一百二十七節 迷惑英國人第五百七十九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2第一百八十節 先斬後奏第四百三十七節 等香餌的金鰲第七百一十一節 北極熊的衝擊第六百七十九節 越南亂局第七百三十四節 排華談判第五百七十八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1第七十八節 登陸第三百二十節 發美國人的戰爭財第四百一十二節 曾國藩南下事件第六百六十六節 官僚集團與皇權第六十九節 對你很失望第七百七十八節 一樣的甲午第六百五十六節 戰爭財第三百二十八節 大造軍艦第五十四節 買斷煙土第三百六十二節 廣西還是福健第五百九十七節 我是有原則的第五百八十五節 金融市場的想象力第四百四十七節 戰爭衝擊第九十八節 虛張聲勢第四百五十節 李鴻章的準備第一百九十二節 拉攏穆克德訥第一百三十五節 交代後事第七十九節 短兵相接第八十六節 英軍也喜歡鴉爿第三百一十三節 改革進行時第一戰第三百六十二節 廣西還是福健第五十八節 內鬥之勢第三百一十五節 站在哪一邊第六百六十一節 路通八方通鬼神第八十節 練兵第三百九十八節 場外遊說 2第五十二節 回城第六百六十節 大明財閥第五百九十九節 丁戌奇荒第五百八十八節 天國從此不太平第一百一十五節 紛至踏來第三百八十八節 明清和談第六百零八節 大明軍國主義第七百零八節 順化會戰 3第八十一節 參戰第一百零二節 方山借款第八百二十四節 關於加州的戰和第一百四十八節 以新會爲大本營第一百零八節 軍事大欺詐第一百零一節 金融操作第38節 救人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七百一十一節 北極熊的衝擊第三百七十三節 湘軍撤圍第七百三十七節 戰前的外交準備 1第六十一節 十萬百姓十萬兵第五百五十五節 絕望之中的燈火第三百七十節 基於道義的談話第八十八節 新安失陷第九十三節 僞軍守的碉堡更好打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鹰潭市| 和林格尔县| 科尔| 泸溪县| 仁怀市| 大渡口区| 宁明县| 定远县| 阿合奇县| 宁晋县| 马关县| 碌曲县| 富平县| 保康县| 锡林郭勒盟| 禄丰县| 确山县| 和顺县| 滦南县| 达拉特旗| 奇台县| 伊宁县| 湘潭县| 康乐县| 河西区| 西盟| 鲜城| 怀来县| 子长县| 黎城县| 西青区| 西华县| 湘潭县| 沈丘县| 丹巴县| 肥乡县| 衡水市| 交城县| 海宁市| 永川市| 新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