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戰

水口碼頭上歡天喜地,老百姓載歌載舞,舞龍舞獅,但是一個個士兵,飢餓的孩童和婦孺則更關心那幾頭被捅了一刀子,掙扎嚎叫的肥豬,因爲他們早就記不得多久沒吃肉了,肉味好像還停留在上輩子,對於他們這些每天三頓稀粥的老弱來說,簡直就跟過年一樣期待,哪怕最後他們分不到肉,能分點豬血吃也不錯,已經有老婆婆在跟吵鬧的孫兒講述豬血攢著鹽巴的味道了。

朱敬倫下了船就看到這樣一副場景,不由的感慨:“嚯,還挺熱鬧。”

一羣鄉紳熱情洋溢的站在他面前,左右和身後,都是來迎接他的鶴山鄉紳,他們沒想到朱敬倫的兵真的幫他們打跑了客家人。

黑狗得意洋洋,因爲這仗是他打的,那些被本地鄉紳吹上了天的客家團練,他三拳兩腳就給打跑了,他怎能不得已。

事情是這樣的,朱敬倫回到新安,本來打算拆兩門要塞炮來轟水口的客家碉堡的,正巧兵工廠造出了兩門18磅的要塞炮,本來是打算安放在赤灣炮臺的,朱敬倫直接先調用了,正好試試炮的性能。

客家的碉堡確實很結實,清軍的土炮轟不開,洋人的步兵炮也無可奈何,在這種用來打軍艦的要塞炮面前,可就有些不夠看的了,炮擊了兩個小時,小碉堡自己就塌掉了,裡邊的客家團練瘋了一樣衝出來,十分的悍勇,但這悍勇在訓練有素的排槍面前就是送死,更何況新安火槍兵手裡拿的還是線膛槍,更何況他們身後還有步兵炮的支援。

最終打死了一百多號人,人數三百的水口客家團練就潰逃了。

“就沒抓住一個人?”

聽完黑狗的彙報,朱敬倫還很遺憾。

黑狗道:“他們跑的比狗還快,最後都跑山裡去了,咱沒追上。”

朱敬倫嘆道:“算了,就這樣吧。”

他本來是想打完一仗,然後拉著客家人一起定例公約,一起遵守,可是現在沒有客家人蔘與這公約還立不立了,不立約的話,他跑來就完全沒有意義,他對看著線膛槍屠殺冷兵器團練可沒有興趣。

“還是得有客家人蔘加啊,不然將來不好說話。”

朱敬倫琢磨著,他也不急於一時,土客械鬥了四五年,這仇恨已經化不開了,除非一方把血流乾,否則就要打下去,他三言兩語就能化解,那不現實。

“出告示,通知客家人來領屍體。”

死了的同伴屍首還是要要的,只要有機會相信客家人是願意來領的,到時候就有溝通的機會了。

至於出告示請他們的人來談判,怕是不可能,要同意的話,他們上次在新會就同意了,至於現在被打跑的水口客家人,他們現在想的絕不是跟廣府人和官府談判,恐怕正在聯絡各家,打算報復回來呢。

大戰還在後邊。

“稍微慶祝慶祝就行了,找人把這碉堡修好是正經,客家人還會打過來的。”

黑狗詫異:“他們還敢來?”

朱敬倫嘆道:“不撞個三四回南牆,他們是不會放棄的。”

一想到那些客家百姓會冒著密集的炮火衝向堅固的碉堡,朱敬倫心裡就不舒服,在他心裡人命是最高的,可現實是,在這個時代,在這個人多地少到了臨界點的時代,爲土地而流血是大家的常識。

又聽了些其他的情況,現在各處都已經向客家人發起了大反攻,在雲霧、在陽江,土家人集結了數以萬計的兵力,並且訓練了兩年多,已經兵強馬壯,各處都取得了不小的進展。

比如陽江的廣府人,他們主要是被從新寧寨門趕走的廣府鄉紳地主和百姓,他們幾年前就找到了陽江團防局,提出出資僱傭陽江局的團練幫他們奪回土地,他們承諾奪回土地後,分割一部分給陽江局。

這件事後來的發展是,陽江局幫他們收回了土地,可是官府將那些土地充公了,廣府地主不但沒有收回自家的土地,反而被迫支付了陽江局六千貫錢和田地四百六十六畝的傭金,可謂損失慘重。

至於官府爲什麼要充公那些土地,有人說是當地官府見財起意,有人說是當地官府偏袒客籍,這都說不過去,如果偏袒客籍的話,就不會允許陽江局參戰了。

其實朱敬倫早就體會到官府的態度了,那就是中立的同時,支持廣府人收回土地,第一廣府人在官府中的影響力更大,第二客家人佔了人家的地畢竟說不過去,與其等將來太平了官府判不完的土地官司,不如讓土人自己搶回來的好。

陽江局之所以敢要新寧縣地主的土地,那是因爲陽江縣支持他們,陽江縣令甚至表態會給他們發地契。

但總體而言,官府的態度還是希望通過和稀泥,讓民間安定下來,客家人和廣府人廝殺不斷對誰都沒好處,要知道這幾年的械鬥,讓官府就收不上多少水,新會聶知縣都開始收葵扇這種手工產品中抽釐金了,而新會還是一個械鬥沒怎麼波及到的縣,偶爾有波及也是小規模的,都已經受到很大影響,可想而知恩平等縣的狀況了。

正因爲官府的默許,廣府人才開始大規模轉入進攻,在此之前,雙方的械鬥雖然都沒有斷過,但都是局部地區的小規模械鬥,總體上械鬥沉寂了兩年多,可突然又爆發,不僅僅是因爲被珠三角一帶的反割地運動所帶動,背地裡恐怕還是各縣地方官的態度使然。

地方官默許,廣府人也組織起了武裝力量,加上反割地運動鼓動了各處的鄉勇,趁此機會發動總攻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朱敬倫的到來可能只是讓這個大反攻提前了幾個月,沒有造成大勢的改變。

但是客家人不是那麼好打的,朱敬倫知道,雖然廣府人依靠更強大的經濟實力,武裝了更多人,但客家人的悍勇彌補了一定的差距,今後幾年雖然一直收縮,總體來說,他們依然霸佔著不少廣府人的土地。

真正讓客家人走向末日的,還是他們跟洪兵糾纏在了一起,明年就有一隻被廣西勞崇光打敗的客家起義軍潰逃到這一帶,然後客家人推舉洪兵首領爲他們的首領,希望這些起義軍能幫他們扭轉頹勢,結果反而給官府製造了直接介入的機會,官府直接調來了湘軍,這纔將客家人最後徹底的鎮壓。

湘西一帶的湖南人在悍勇上並不輸給客家山民,但是人家更有組織,武器也更好,指揮官更有水平,更是在跟太平軍的較量中掌握了豐富的作戰經驗,因此客家人根本不可能跟這種有戰鬥意志的正規軍作戰(湘軍雖然不是名義上的正規軍,但事實上比正規軍更正規)。

朱敬倫對比一下,認爲自己的火槍兵目前的水平,至少應該趕上湘軍了,也許在作戰意志、作戰經驗上還差點,但是紀律性更強,武器更先進,作戰方法更合理,綜合水平在一個檔次。

等打完這一仗後,朱敬倫有理由相信,自己這隻軍隊將超越湘軍這隻冠絕中國的軍隊,成爲中國第一強兵,那時候自己也就羽翼豐滿了。

客家人果然不能不管自己同胞的屍體,在不知道從什麼渠道得知官府告示他們可以領走自己人屍體後,客家人就派來了幾個年輕後生,小心翼翼的靠近了水口,秉明身份,要求帶走他們人的屍體。

朱敬倫讓他們如願了,壓制了一羣羣廣府團練氣勢洶洶要斬殺這些客家人的要求,朱敬倫不由有些鄙視,你們打仗時候也這麼勇敢,也不會被人給趕出來了。

朱敬倫讓客家人帶走屍體,不是展現什麼文明素養,而是再向客家人傳遞一種信息,那就是他朱敬倫說話是算數的,古代有商鞅城門立木取信於民,朱敬倫就還屍取信客家人,只有誠信,只有信用,纔是任何約定的基礎。

但這種誠信不是馬上就能建立的,不多留幾次血,不多死幾條人命,客家人是不會死心的,因爲他們佔據的那些土地意味著他們比廣府人擁有更多撫育後代的能力,這種生物最原始的繁殖本性驅使,不是理智所能決定的。

果然幾天之後,就有近千客家人從鶴山雲鄉和開平倉城兩個客家人大本營同時出發,趕赴水口,一場大戰不可避免了。

水口當地人在奪回田地的喜悅驅使下,爆發出來的工作熱情極高,他們很短時間就修復了客家碉堡,並且在客家人大部隊趕到之前,讓老弱都退回了新會,土人鄉勇和黑狗的火槍兵,以及陳曲直帶領的炮兵一起進入碉堡防守。

兩千火槍兵,一百個炮兵,加上一千個鄉勇,有碉堡防守,對上三千倉城和兩千客家團練,這仗就沒法看,完全就是來送死來的。

攻打了三次,丟下了兩百多具屍體後,客家人依然沒有退卻,他們在附近各處挖壕溝,竟然打算長圍了。

這不是開玩笑嗎,朱敬倫的士兵佔據著碼頭,水路一直暢通,他們能怎麼圍?

他們的方法是在河上樹立木樁,打算阻斷水路,這倒也靠譜,說到底打了四五年,軍事經驗怎麼都有一些了,而且很可能他們中還有從廣西逃竄過來的太平軍起義軍之類的成員,聽說石達開最近就跑回廣西活動了,沒準就有幾個潰散的士兵流落到廣東來投靠客家親戚。

當然不能讓他們如願,碉堡裡的士兵出戰,在大炮掩護下,跟河對岸作業的客家團練展開了一場野戰,打退他們後,強行渡河追擊了十里,直到把他們趕進大山才罷休。

之後他們又努力了幾次,黑狗都出擊打退了他們,如此反覆之下,堅持了一個多月,客家人終於派人來願意談判了。

第一百八十七節 火星第一百九十九節 成親第八百零一節 赫德的圖謀第六十六節 單騎降夷第一百一十一節 更大的利益第二百零五節 八旗打八旗第五百八十節 議割臺灣第六百八十二節 拉胡雪巖一把第六十一節 十萬百姓十萬兵第七百五十七節 挺進聖安東尼奧第八十二節 雙槍隊第六百一十五節 大移民潮第七百三十八節 不是已經開戰了第四百四十九節 各方聯動第三百一十九節 新顧問第五百七十四節 美國人在背後第五百六十一節 軍事改革 1第七百六十三節 大會戰序幕第五十七節 該拼命時要拼命第三百七十八節 以登基爲契機第七百八十八節 吞併滿清的基礎第九十節 探訪新安第三百三十四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2第六百零六節 付出的代價第七百二十一節 明暹同盟條約第六百六十一節 路通八方通鬼神第七百五十七節 德克薩斯大會戰第五百八十七節 反攻第十八節 取信(2)第六百一十七節 德國推禍水第四百三十八節 曾國藩立道第三百六十六節 徐榮村的大買賣第四百零八節 宰相找事第一百七十五節 升官發財的黑狗第八百零五節 不可避免的戰爭第一百二十四節 招募炮兵第四百二十五節 傳統和現代第六百五十節 軍隊有思想了第六百零二節 蜜月期結束了第二百九十五節 控制財政第一百三十一節 給個甜棗第四百四十四節 大明的威勢第六十一節 十萬百姓十萬兵第一百九十九節 成親第三百三十九節 肇慶會戰 3第六十六節 單騎降夷第五百八十六節 爭奪雲南大鐵路第三百七十七節 定國旗第七百二十二節 瓜分南洋會議第五百四十八節 精神偶像的坍塌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一百七十四節 背信棄義第四百四十一節 轅門終於徙木第八百三十一節 日本人的小算盤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三百零八節 外交獨立第六百節 大明的措施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三百一十節 引入競爭第一百七十九節 推銷自由貿易第三百零五節 海關的情弊第四百三十八節 曾國藩立道第七百九十八節 東亞大陸協定第五百八十二節 啓蒙第三百五十七節 人頭滾滾第一百九十五節 橫掃千軍第一百二十二節 新安交易所第六十八節 援兵來了第七百九十七節 戰列艦時代到來第五百五十二節 太平軍北伐第三百二十二節 廣府銀行第八百三十一節 日本人的小算盤第一百一十八節 鉅額訂單第四百三十四節 兵工廠大掌櫃第七百四十三節 華人爆發的力量第七百八十一節 拒和遷都再戰第五百六十四節 教育改革 1第五十九節 收縮防守第三百三十二節 科舉是一把鑰匙第八百一十三節 瓜分西屬殖民地第一百八十七節 火星第一百九十七節 他們還在觀望第七百九十八節 東亞大陸協定第四百四十節 修鐵路要快第七百八十五節 唯有巧手來捏合第四百四十二節 另一條鐵路的命運第六百三十節 深化改革 1第四百三十九節 金融戰第五百八十八節 天國從此不太平第六百九十五節 王師南征第三百一十一節 教育體系第三百六十九節 全球解讀第三十二節 擒王(1)第六百五十三節 等於愚蠢第四百三十九節 金融戰第三節 千總之家第六百一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七百三十六節 浩瀚大洋是障礙第五百六十九節 商戰
第一百八十七節 火星第一百九十九節 成親第八百零一節 赫德的圖謀第六十六節 單騎降夷第一百一十一節 更大的利益第二百零五節 八旗打八旗第五百八十節 議割臺灣第六百八十二節 拉胡雪巖一把第六十一節 十萬百姓十萬兵第七百五十七節 挺進聖安東尼奧第八十二節 雙槍隊第六百一十五節 大移民潮第七百三十八節 不是已經開戰了第四百四十九節 各方聯動第三百一十九節 新顧問第五百七十四節 美國人在背後第五百六十一節 軍事改革 1第七百六十三節 大會戰序幕第五十七節 該拼命時要拼命第三百七十八節 以登基爲契機第七百八十八節 吞併滿清的基礎第九十節 探訪新安第三百三十四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2第六百零六節 付出的代價第七百二十一節 明暹同盟條約第六百六十一節 路通八方通鬼神第七百五十七節 德克薩斯大會戰第五百八十七節 反攻第十八節 取信(2)第六百一十七節 德國推禍水第四百三十八節 曾國藩立道第三百六十六節 徐榮村的大買賣第四百零八節 宰相找事第一百七十五節 升官發財的黑狗第八百零五節 不可避免的戰爭第一百二十四節 招募炮兵第四百二十五節 傳統和現代第六百五十節 軍隊有思想了第六百零二節 蜜月期結束了第二百九十五節 控制財政第一百三十一節 給個甜棗第四百四十四節 大明的威勢第六十一節 十萬百姓十萬兵第一百九十九節 成親第三百三十九節 肇慶會戰 3第六十六節 單騎降夷第五百八十六節 爭奪雲南大鐵路第三百七十七節 定國旗第七百二十二節 瓜分南洋會議第五百四十八節 精神偶像的坍塌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一百七十四節 背信棄義第四百四十一節 轅門終於徙木第八百三十一節 日本人的小算盤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三百零八節 外交獨立第六百節 大明的措施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三百一十節 引入競爭第一百七十九節 推銷自由貿易第三百零五節 海關的情弊第四百三十八節 曾國藩立道第七百九十八節 東亞大陸協定第五百八十二節 啓蒙第三百五十七節 人頭滾滾第一百九十五節 橫掃千軍第一百二十二節 新安交易所第六十八節 援兵來了第七百九十七節 戰列艦時代到來第五百五十二節 太平軍北伐第三百二十二節 廣府銀行第八百三十一節 日本人的小算盤第一百一十八節 鉅額訂單第四百三十四節 兵工廠大掌櫃第七百四十三節 華人爆發的力量第七百八十一節 拒和遷都再戰第五百六十四節 教育改革 1第五十九節 收縮防守第三百三十二節 科舉是一把鑰匙第八百一十三節 瓜分西屬殖民地第一百八十七節 火星第一百九十七節 他們還在觀望第七百九十八節 東亞大陸協定第四百四十節 修鐵路要快第七百八十五節 唯有巧手來捏合第四百四十二節 另一條鐵路的命運第六百三十節 深化改革 1第四百三十九節 金融戰第五百八十八節 天國從此不太平第六百九十五節 王師南征第三百一十一節 教育體系第三百六十九節 全球解讀第三十二節 擒王(1)第六百五十三節 等於愚蠢第四百三十九節 金融戰第三節 千總之家第六百一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七百三十六節 浩瀚大洋是障礙第五百六十九節 商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忻州市| 静安区| 阳城县| 南丹县| 长海县| 泰安市| 廉江市| 独山县| 鲜城| 南召县| 甘洛县| 平罗县| 陕西省| 武陟县| 新津县| 防城港市| 雷山县| 栾川县| 明光市| 湟中县| 永宁县| 湛江市| 临江市| 沁水县| 体育| 防城港市| 衡水市| 柳州市| 磴口县| 邛崃市| 开鲁县| 金沙县| 霍邱县| 天全县| 阜康市| 宁明县| 玛沁县| 来安县| 双峰县| 澎湖县| 惠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