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九十七節 他們還在觀望

上百門6磅拿破崙炮,被分拆成炮架,炮管和車輪,一個壯漢背一個車輪,兩個壯漢輪換著就能一路走下去,炮架和炮管,則分別由四個人擔著,他們將蘸水的粗麻繩困住炮身,麻繩兩端分別兩個人背在肩膀上,兩道麻繩、四個人就能擡起一門炮和炮架,只要道路能讓兩個人並排通過,他們就能過去。

至於重量問題,6磅拿破崙炮口徑爲93mm,身管長152米,含炮架重389公斤,其中最重的炮管大概有全重的一半,不到200公斤,合400斤,這些強壯的山民,揹負100斤重量還是能夠承受的,加上有人不斷的替換,並不覺得辛苦,反而一臉的笑意,因爲他們揹著的這些大炮,是幫他們打仗的。

有先進的武器裝備,有訓練相對有素的士兵,以及對搶回自己土地的無比渴望的願望,當他們出現在山下的時候,可想而知那些自以爲已經把客籍封死在山上,就等待他們一個個餓死的土人團勇們會有多麼吃驚了。

奮勇的客民在看到一座座山寨被炮火摧毀後,就瘋狂的衝殺上去,用火槍、用大刀長矛甚至竹槍,瘋狂的攻擊已經被炮火炸的暈頭轉向的土人團勇,一座座山寨被拔除,一個個山口也就被打開,土人困不住他們了。

但這時候,他們產生了分歧,客家練勇想要一鼓作氣殺向他們的家園,奪回他們的土地,黑狗則要他們立刻發兵廣州,幫朱敬倫擊敗耆齡,雙方爭執不下,險些動了刀子。

陳曲直這邊已經拉攏到了上百個小鄉紳,不侷限於沙井陳家,甚至不侷限於沙井一帶,包括九龍、龍崗等地他都跑遍了,但最後只有一萬人願意跟他去廣州,這一萬人都是有族中子弟在朱敬倫軍中效力的那些宗族,其中客家人就佔了一半。

讓陳曲直氣憤的是,本以爲九龍地區的宗族會一呼百應,可是他們也跟其他地方的宗族一樣,大多保持了沉默,朱敬倫多次幫助他們保家守土,可他們現在卻對朱敬倫棄之不顧,簡直就是背信棄義。

十天後當陳曲直疲累的帶著上萬人,乘坐在新安徵集到的商船趕到廣州的時候,朱敬倫給他們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再怎麼說,這也是援軍,對己方已經很高漲的士氣沒什麼影響,但對敵方的士氣絕對是一個打擊。

上萬人進城,讓朱敬倫手下的兵力達到了兩萬,防守廣州城的壓力頓時減小了很多,雖然讓這些鄉勇去攻城拔寨有些爲難他們,可讓他們在城裡看住那些八旗兵,卻綽綽有餘了。

朱敬倫就是這麼幹的,用最快的時間,給他們分配了一些軍官,將他們組織起來,進行簡單的訓練,接著就讓他們駐防在西城,負責盯著廣州城西南的滿營。廣州跟西安、北平和南京這些有駐防八旗的城市不一樣,這裡沒有嚴格意義的滿城,因爲這裡八旗的駐防地外沒有修建城牆。

所以不像其他地區的旗人跟當地民人隔離,至於爲什麼廣州沒有滿城,據說是因爲早年發生了一場大火燒了滿城,加上廣州畢竟是一座遠離統治中心的城市,經濟地位上重要,政治和軍事上其實對中央王朝影響相對較小,所以就沒有必要糜費錢糧修建城牆了。

還有一個原因是八旗駐地內有光孝寺、懷聖寺等寺廟,沒法完全阻擋百姓進香,因此也就封閉不起來。因此滿營最多也僅僅是設置路障、佈置崗哨來阻擋旗人和民人直接接觸,但這些東西根本就不可能擋得住。

所以廣州的旗人和民人是長期相互接觸,相互影響的,旗人的風俗習慣早就被當地民人同化了,至少如果不知底細的人,很難一眼就看出這些說著廣東話,長著廣東人模樣的傢伙是旗人身份。

清王朝大概也有意讓旗人中的漢八旗跟當地人融會,乾隆年間開始推行漢軍出旗政策,大量漢軍旗新生丁口被迫遷出八旗組織,只能融入當地社會,這導致在廣州城中這些旗人是親戚遍地的。

因爲這一系列原因,後來辛亥革命之後,廣州的漢八旗直接向革命軍倒戈,被編入新政府軍隊序列,而隔離相對較爲嚴密的福建琴江八旗漢軍水師則主動歸入滿族,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爲廣州漢軍士兵在身份認同上更傾向於漢人。

廣州駐防八旗中,絕大多數又都是漢軍旗,所以朱敬倫自始至終都覺得這是一股只得拉攏的力量,如果有一隻八旗部隊,都能夠加入朱敬倫的軍隊,這在政治上是非常有意義的,對舊統治階級的心理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但要拉攏到他們,爲時尚早。

朱敬倫看到就連新安這個他最早經營的基地都只有一萬人支持他,大部分的鄉紳宗族都出於觀望之中,更何況這些八旗,哪怕他們是漢軍,也是絕對不可能拉攏到的。

觀望不怕,至少是一種中立的態度,怕的是洋人佔領廣州期間,鄉紳普遍站在清政府一邊,組織團練武裝跟洋人對抗,如果朱敬倫遇到遍地是這種對抗的情況下,他基本上是不可能短期內取得廣東的。

哪怕依靠軍事力量,最後強行取得了廣東,不說那種對社會經濟的破壞,單單是一個時間上的機會成本,他就不想付出,因爲晚一年,他的改革就晚一年展開,而帶來的效應是巨大的,如果平定廣東之戰讓他打上十年,日本人都開始明治維新了,到時候他在革新的話,就將處於一個不利的局面,如果能先日本幾年進行改革,朱敬倫有信心一直把日本人踩在腳下,東亞這一塊,只容得下一個霸主。

因此他不怕鄉紳觀望,因爲觀望就意味著他們已經開始考慮朱敬倫,而不是一味的排斥,這意味著只要朱敬倫能展現出足夠的勢力,他們是願意將忠心從清王朝那邊,倒向朱敬倫這邊的。

所以朱敬倫要的,是儘快取得突破,讓大家看到自己的前途,而不是跟耆齡在廣州這裡僵持。

新安一萬援軍到來之後,朱敬倫立刻命令參謀制定作戰計劃,他這次打算先拿習慣的八旗綠營加土勇的雜牌軍開刀,一舉將其擊潰,但是朱敬倫有一個顧慮,這一次他不敢保證張千山依然會觀望,方山哪裡已經沒有任何消息傳出來了,甚至朱敬倫都不知道他是生是死。

這時候黑狗也回來了,他向朱敬倫轉達了一個客家人的要求,李亞男等鄉紳說,高三臨死的時候,告訴他們,要把自己妹子送給朱敬倫當小妾。

第三百八十節 蓄髮易服第五百九十九節 丁戌奇荒第五百七十四節 美國人在背後第四百一十六節 克虜伯大炮第四百三十節 認罪第六百八十四節 赫德的活動第十九節 取信(3)第四百三十五節 兵工廠的大生意第五百七十八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1第七百五十八節 皇權威信的下降第十七節 取信(1)第一百七十一節 建議第五十七節 該拼命時要拼命第四百零二節 皇帝的鴨子第六百七十五節 成熟的官僚政治第五百八十七節 反攻第七百一十八節 富商和國王第二百九十四節 收服八旗將軍第四百三十二節 敕建絲廠第三百二十七節 抓住這個人才第七百五十七節 挺進聖安東尼奧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第六十節 中間人第八百零六節 德國人的訛詐第八百一十二節 列強分贓會議第八百二十一節 加利福尼亞危機第六百九十五節 王師南征第一百三十九節 謠言升級了第五十一節 封港第40節 真假巴夏禮第十一節 謀城第五百九十一節 東清鐵路第五百八十節 議割臺灣第一百九十七節 他們還在觀望第四百零二節 皇帝的鴨子第一百一十四節 與清廷劃清界限第六十六節 單騎降夷第三百八十三節 工業革命種子 1第一百四十四節 美麗的誤會第七百一十三節 湄公河三角洲之謀第一百二十二節 新安交易所第一戰第八百一十八節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第一百四十五節 名揚三縣第六百八十九節 外交準備第四百三十八節 曾國藩立道第三百零五節 海關的情弊第七百四十四節 得意時要知進退第七百七十一節 休斯敦大會戰 1第三百四十六節 告捷第六百一十六節 沙俄在南下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四百三十三節 官辦企業改革第七百五十七節 德克薩斯大會戰第二次新加坡和談第二百九十九節 珠江之王第一百零七節 經濟大收穫第七百八十六節 大明的傀儡政權第五百五十七節 柔情宰相俾斯麥第八百一十二節 列強分贓會議第五百四十八節 精神偶像的坍塌第一百八十九節 鬧餉還是造反第一百四十三節 初識諾貝爾第七百八十二節 李鴻章的後路第37節 不得不扯進來第二百零二節 超人第六百六十二節 兵工廠私有化第八百二十九節 籠罩歐洲的恐怖第四百二十三節 北歐之行第六百八十節 能戰方能談第七百三十九節 此時打成本最低第四百四十四節 大明的威勢第一百五十九節 城下之盟第七百八十六節 大明的傀儡政權第一百九十節 朱敬倫出山第六百四十一節 琉球滅亡第三百二十五節 太平軍來人第四百五十三節 問問繳獲賣不賣第六十一節 十萬百姓十萬兵第七百零六節 峴港會戰 1第七百五十四節 史上最大殲滅戰第四百二十八節 錦綸堂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六百八十八節 軍事準備第一百八十三節 拿破崙的想法第六百四十五節 琉球流亡政府第三百二十八節 大造軍艦第七百四十四節 得意時要知進退第五十節 被挖出來了第四百四十節 修鐵路要快第六百五十三節 等於愚蠢第四百二十七節 搗毀機器運動第二十七節 侯進第二十六節 方山第一百八十一節 倫敦宣言第六百二十八節 終於可以大張旗鼓了第七百五十節 美國人的反攻第四百五十三節 問問繳獲賣不賣第三百四十八節 挖天國的牆角第六百二十六節 上海懸案
第三百八十節 蓄髮易服第五百九十九節 丁戌奇荒第五百七十四節 美國人在背後第四百一十六節 克虜伯大炮第四百三十節 認罪第六百八十四節 赫德的活動第十九節 取信(3)第四百三十五節 兵工廠的大生意第五百七十八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1第七百五十八節 皇權威信的下降第十七節 取信(1)第一百七十一節 建議第五十七節 該拼命時要拼命第四百零二節 皇帝的鴨子第六百七十五節 成熟的官僚政治第五百八十七節 反攻第七百一十八節 富商和國王第二百九十四節 收服八旗將軍第四百三十二節 敕建絲廠第三百二十七節 抓住這個人才第七百五十七節 挺進聖安東尼奧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第六十節 中間人第八百零六節 德國人的訛詐第八百一十二節 列強分贓會議第八百二十一節 加利福尼亞危機第六百九十五節 王師南征第一百三十九節 謠言升級了第五十一節 封港第40節 真假巴夏禮第十一節 謀城第五百九十一節 東清鐵路第五百八十節 議割臺灣第一百九十七節 他們還在觀望第四百零二節 皇帝的鴨子第一百一十四節 與清廷劃清界限第六十六節 單騎降夷第三百八十三節 工業革命種子 1第一百四十四節 美麗的誤會第七百一十三節 湄公河三角洲之謀第一百二十二節 新安交易所第一戰第八百一十八節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第一百四十五節 名揚三縣第六百八十九節 外交準備第四百三十八節 曾國藩立道第三百零五節 海關的情弊第七百四十四節 得意時要知進退第七百七十一節 休斯敦大會戰 1第三百四十六節 告捷第六百一十六節 沙俄在南下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四百三十三節 官辦企業改革第七百五十七節 德克薩斯大會戰第二次新加坡和談第二百九十九節 珠江之王第一百零七節 經濟大收穫第七百八十六節 大明的傀儡政權第五百五十七節 柔情宰相俾斯麥第八百一十二節 列強分贓會議第五百四十八節 精神偶像的坍塌第一百八十九節 鬧餉還是造反第一百四十三節 初識諾貝爾第七百八十二節 李鴻章的後路第37節 不得不扯進來第二百零二節 超人第六百六十二節 兵工廠私有化第八百二十九節 籠罩歐洲的恐怖第四百二十三節 北歐之行第六百八十節 能戰方能談第七百三十九節 此時打成本最低第四百四十四節 大明的威勢第一百五十九節 城下之盟第七百八十六節 大明的傀儡政權第一百九十節 朱敬倫出山第六百四十一節 琉球滅亡第三百二十五節 太平軍來人第四百五十三節 問問繳獲賣不賣第六十一節 十萬百姓十萬兵第七百零六節 峴港會戰 1第七百五十四節 史上最大殲滅戰第四百二十八節 錦綸堂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六百八十八節 軍事準備第一百八十三節 拿破崙的想法第六百四十五節 琉球流亡政府第三百二十八節 大造軍艦第七百四十四節 得意時要知進退第五十節 被挖出來了第四百四十節 修鐵路要快第六百五十三節 等於愚蠢第四百二十七節 搗毀機器運動第二十七節 侯進第二十六節 方山第一百八十一節 倫敦宣言第六百二十八節 終於可以大張旗鼓了第七百五十節 美國人的反攻第四百五十三節 問問繳獲賣不賣第三百四十八節 挖天國的牆角第六百二十六節 上海懸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陵县| 顺昌县| 乌兰县| 青田县| 盘锦市| 成安县| 宁强县| 莎车县| 汉中市| 龙州县| 汝阳县| 浮梁县| 盱眙县| 正镶白旗| 鄂托克旗| 宜宾县| 铁岭市| 县级市| 平果县| 莲花县| 伊吾县| 秦皇岛市| 永福县| 泗洪县| 区。| 武穴市| 西藏| 沅陵县| 莆田市| 墨脱县| 寿阳县| 清新县| 甘德县| 承德市| 亳州市| 兴仁县| 井研县| 兴海县| 静宁县| 东城区| 安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