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一十八節(jié) 富商和國王

張弼士安排的很周到,包了一列豪華專車,不止是舒適,最重要是安全,不會有英國警察上來騷擾,他們這樣身份的人,最不想麻煩,尤其是此行還是秘密活動,尤其不能張揚,不管是被法國發(fā)現,還是讓英國人提前知道了,都是麻煩事。

張弼士是廣東大埔縣西河鎮(zhèn)黃堂鄉(xiāng)車輪坪村人,小時家境貧寒,父親是鄉(xiāng)村塾師兼醫(yī)生,他得以識字。1858年,十八歲的時候,張弼士家鄉(xiāng)遭受災荒,不少人離鄉(xiāng)背井,外出謀生。迫於生計,張弼士也跟鄉(xiāng)人一起飄洋過海謀生,到南洋荷屬巴達維亞城。開始寄食於大埔會館,後經同鄉(xiāng)介紹,到同鄉(xiāng)開辦的溫氏米行當店員。老闆發(fā)現他勤懇麻利,精明過人,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兼且忠厚老實,可以信賴,即起用他爲帳房,並把自己的獨生女兒許配給他。幾年後,老闆病逝,張弼士夫婦繼承了他的資產。

之後張弼士繼續(xù)經營,不到十年,他就成爲當地首屈一指的富豪了。

張弼士不時跟拉瑪五世談幾句話,他是南洋富商,而且是鉅富,能成爲人上人,除了運氣極佳之外,跟他情商極高也有關係,如果不是能讓老闆喜歡,又如何能成爲老闆女婿,繼承家業(yè)呢。

在官場上,他也是八面玲瓏,歷史上,他擔任過清廷的領事,而且跟洋務派關係莫逆,但卻資助康有爲,資助孫中山,可以說,不論誰得了天下,他有買來了路子。

這種人物,又怎麼能錯失結好暹羅國王的機會呢,而暹羅國王去中國是求助的,因此也很願意從張弼士口中打聽到一些大明的消息。

暹羅跟大明的關係還不錯,因爲暹羅境內生活著大量華人,跟大明之間的貿易量很大,至少大明是暹羅大米的第一進口國和暹羅最大的貿易國。

最重要的是,暹羅對待華人的態(tài)度很好,當然不好的話,也沒那麼多華人去暹羅,暹羅的華人數量甚至遠高於越南。

後世評價東亞局勢,這裡只有三個獨立國,一箇中國,一個日本,一個泰國(暹羅),說中國是因爲太大,讓洋人無法下口,日本是因爲太強,明治維新成功,暹羅則是因爲太巧,善於周旋於英法之間。

暹羅的巧,可不止在本世紀,而是從古至今都很巧,他們長期以來一直都很積極發(fā)展跟中原王朝的友好關係,所以華人在暹羅發(fā)展始終很平穩(wěn)。

暹羅也願意給能爲暹羅帶來中國商品的華人一些優(yōu)待,讓華人享有“商業(yè)上合理的自由,歷代國王都友好相待”,一方面是因爲暹羅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貿易都是王室壟斷的,他們造船跟外界做貿易,獲取鉅額利潤,而王室不可能自己做生意,就需要找人幫忙,在亞洲商業(yè)知識最豐富的族羣,顯然就是華人,因此華人長期包攬了暹羅王室的外貿生意,甚至明清時期暹羅國王的貢船,事實上都是華人駕駛,暹羅的貢使其實是華人充任。

另外就是,受印度文化影響的地區(qū),往往管理比較粗放,稅收都是包買制,由一些富商包買下某一個地區(qū)的稅收,荷蘭殖民地也繼承了這些傳統。而華人在歷史上,就是這一地區(qū)最大的包稅商集團,在暹羅他們也從事這種生意。

尤其是18世紀後期,祖籍潮州的混血華人鄭信在緬甸滅亡大城王朝後,建立吞武裡王朝,成爲暹羅國王,大力招誘華人來暹羅,潮州一帶的華人大批南下投奔這個國王老鄉(xiāng),而潮州人從那時候起也在暹羅獲得了皇族華人的外號。

19世紀初出使暹羅的英人柯羅福記載:“旅客是從中國到暹羅的最重要的輸入”,“一艘戎克船(中國帆船)一次送1200個華人到曼谷”,每年到曼谷的華人少說有7000人。據他估計,到了1821年,暹羅已有華人70萬。

華人數百年來平穩(wěn)的在暹羅經營發(fā)展,數量多少難以統計,但經濟上已經佔據了緬甸較高的位置,尤其是長期跟暹羅皇室合作,壟斷對外貿易,讓他們天然成爲大明跟暹羅之間的貿易紐帶。

所以大明跟暹羅的商業(yè)往來,很容易就建立起全面的貿易網絡,暹羅的大米、蘇木甚至各種熱帶水果的加工品都在大明市場上熱銷,是大明農產品最大的進口國之一,僅次於被法國開發(fā)出來的越南南圻。

因爲歷史的關係,暹羅國王還多跟華人之間通婚,說暹羅國王是華人有些牽強,但他們的血脈中肯定有華人血脈這卻是無疑的,不知是不是因爲這種關係,暹羅國王始終對華人相當友善,加上佛教文化和中國文化中,都沒有種族主義成分,華人在暹羅這種溫和的社會中游刃有餘,得到了各個階層的信任,如果暹羅人民族情緒強烈的話,鄭信就是再有能力,也不可能有足夠的號召力吸引那麼多人跟隨他,最後建立新的王朝。

拉瑪五世對華人這個平和勤勞的族羣也沒有任何排斥心態(tài),早就將其當成暹羅的一部分了,反正暹羅民族成分複雜,有三十多個民族,最大的泰族也不過佔了四成,老撾族佔了三成半,華人佔了一成,華人是第三大族羣,想排斥也不現實。歷史上,直到二戰(zhàn)時期,泰國纔在民族主義軍閥的帶領下掀起排華浪潮,但也沒有實際實行,戰(zhàn)後就廢除了那些政策。而且引導排華的那個將軍,自身都有華人血統,祖父都是從中國去的。排華在越南,沒有民族基礎。

所以拉瑪五世對中國相對信任,這次開放曼谷給大明海軍,就是希望藉助大明的力量,將法國驅逐出去,法國殖民了柬埔寨之後,對暹羅越來越不友好,不但迫使暹羅簽訂了各種不平等條約,還多次在邊境製造摩擦,吞併暹羅的野心昭然若揭,這次要不是他們先發(fā)兵越南,沒準就會找機會對暹羅下手,而他們一旦在越南站住腳跟,下一個目標必然還是暹羅,現在他們在越南失敗在即,可是卻在柬埔寨沒受影響,以後越南有大明保護,可想而知,法國今後會對誰動手了。

至於英國,雖然暹羅始終在英國和法國之間周旋,但英國人同樣不是什麼好鳥,在暹羅也霸佔了大量特權,而且爲了拉攏英國,暹羅政府從財政到外交都用的是英國顧問,並且將暹羅境內的採礦權幾乎都交給了英國人。

但即便是這樣,也未必能打消英國對暹羅的野心,緬甸還是英國的保護國呢,趁著明法在越南開戰(zhàn),英國不也滅了緬甸嗎。廢除了緬甸王室,將緬甸降爲印度的一個省。這種情況未必不會發(fā)生在暹羅身上,而且是很有可能發(fā)生在暹羅身上,甚至是必然要發(fā)生在暹羅身上的遭遇。這種認識,尤其是對英國廢除緬甸王感到深深的驚懼的拉瑪五世發(fā)現,除了中國人在對待番國比較可靠,從不干涉內政之外,英法都靠不住。

可是拉瑪五世雖然冒險與大明合作,在英國人的背後推動下,爲大明艦隊開放了曼谷,但卻始終不敢進軍柬埔寨,擔心遭到法國人的報復,結果錯失良機,沒有跟大明結成軍事同盟,共同對付法國,最後匆匆加入戰(zhàn)爭,卻還是無法改變柬埔寨的局勢,而且英國也不再支持暹羅,英國轉而開始扶持法國了,這讓拉瑪五世覺得,他已經沒有選擇的餘地。

只要能保住暹羅,讓暹羅百姓安居,讓暹羅江山永續(xù),他願意按照傳統向中原王朝,也就是大明朝貢,自稱臣屬。

可是張弼士向拉瑪五世展現的態(tài)度,似乎比他想象的還要友好,張弼士告訴拉瑪五世,大明並不打算奪取南洋地區(qū)的領土,也不打算欺負南洋國家,大明只會向南洋國家展示自己禮儀之邦的傳統,在這一點上,大明是跟西洋國家有本質區(qū)別的。

不過大明在南洋的商業(yè)利益還是需要維護的,也只在南洋地區(qū)尋求商業(yè)利益。

雖然如拉瑪五世想的那樣,中原大邦往往不太看得上南洋小國,可也讓他擔憂,如果大明對這裡沒有興趣的話,那又憑什麼冒著得罪英法的風險保護暹羅呢。

此去成敗難料,拉瑪五世覺得,他需要在大明官場上找到助力,眼前這個大明南洋公使態(tài)度友好,對南洋的風土人情也是瞭如指掌,正是他最好的助力。

於是拉瑪五世跟張弼士開始談起了生意,在拉瑪五世的印象中,華人就是做生意的,只要讓他們賺錢,他們什麼都願意幹。

但他很快發(fā)現,這個張弼士似乎沒有那麼容易收買,至少收買的成本很高,暹羅可能收買不起。

因爲這個人太有錢了。

張弼士繼承岳父家業(yè)之後,開始顯示非凡的經營實業(yè)奇才。他抽出一部分資產,開設了一家經營各國酒類的商行,並承辦了當地的酒稅和新加坡的典當捐務,隨後又承包了荷屬東印度一些島嶼的鴉片煙稅,收入更是暴利。

1860年代,由於荷蘭殖民地印尼島嶼衆(zhòng)多,荷蘭殖民者對許多島嶼都鞭長莫及,眼睜睜看著利益拿不到手裡,所幸就放手讓華僑組織墾殖公司,他們好從中攫取稅收。

張弼士抓住這一時機,抽出大部分資產投入這一事業(yè),1866年,他在荷屬葛羅巴埠創(chuàng)辦了裕和墾殖公司,大規(guī)模地開墾荒地,專門種植椰子、咖啡、橡膠、胡椒、茶葉等熱帶經濟作物,並在墾殖區(qū)間種雜糧,獲取了極大經濟效益。1875年,他又在蘇門答臘的阿齊創(chuàng)辦了新的墾殖公司。年,他在荷屬怡釐創(chuàng)辦的裕業(yè)墾殖公司、爪哇日裡創(chuàng)辦的笠旺墾殖公司就有橡膠園八處,僱工近萬人。

在經營墾殖公司的同時,張弼士善於抓住其他商機。他在英屬馬來亞彭亨州文東埠開設東興公司開採錫礦,賺了一筆大錢;在日裡開設日裡銀行,專門辦理華僑儲兌和僑匯業(yè)務,成爲華僑銀行巨頭;又用金融資本,在棉蘭、檳榔嶼興建中西合璧住宅,發(fā)展房地產事業(yè);建立了一個聯繫海內外的藥材批發(fā)藥行,國內的名貴藥材多經張氏藥行批銷海外,海外名貴藥材及西藥,多經張氏藥行批銷回國,溝通了海內外藥材市場。

張弼士有多少錢沒人知道,他也不會輕易向別人透露自己的財產情況,可是拉瑪五世也是一個人精,他通過張弼士跟他講的生意規(guī)模判斷,此人身資鉅萬,可能比暹羅每年的國庫收入都高,這樣的人怎麼收買?

拉瑪五世猜的沒錯,張弼士經營的企業(yè)風生水起,獲得了驚人的利潤,後世傳言,到了1869年,張弼士的財產已經達到了8000萬兩白銀,成爲華人首富,而這一年清政府的財政收入才7000萬兩,張弼士的財產比清政府的歲入都高,更何況一個暹羅呢。

但其實暹羅也不窮,他們的財政狀況極好。

經過他父親和他兩代國王的改革,暹羅的財政制度效率大幅度提升,加上暹羅處在熱帶豐富的物產資源,這讓拉瑪五世不但能不斷的進行改革,進行各種現代化建設,同時還不用借一毛錢債務。

歷史上,在拉瑪五世逝世前一年,暹羅財政收入相當於當時清朝的39%,人均是清朝人均收入的17.3倍,也相當於日本的好幾倍。而暹羅的稅率是不可能跟明治時代瘋狂搜刮百姓的日本相比的,所以單純從其他角度來考慮,暹羅的改革成績絲毫不輸給日本。

而在富裕程度上,遠超中日兩大帝國,所以這一時期,大量華僑涌入暹羅謀生。唯一的缺陷是,暹羅的改革沒有讓國家變得強大,但暹羅人口只有六百來萬人的基礎上,事實上也不具備成爲一個強國的條件。

一個重視財政的國王,一個精於牟利的富商,倆人很快就有了一些相同的觀念,比如張弼士就認爲,如果暹羅能夠加大稻米的墾殖的話,暹羅經濟一定大有可爲,國力大幅提升。

拉瑪五世深有同感,法國人在南圻進行大規(guī)模開發(fā)之前,暹羅一直都是中國最大的糧食供應國,可是暹羅的開發(fā)只限於湄南河下游三角洲地區(qū),中上游尚未得到開發(fā),最大的限制是交通問題。

鐵路!

倆人很快就認識到問題的關鍵是鐵路。

第一百一十七節(jié) 茶葉危機第六百八十二節(jié) 拉胡雪巖一把第五百四十四節(jié) 小看了英國人第四百零二節(jié) 皇帝的鴨子第九十節(jié) 探訪新安第七百二十八節(jié) 赫德的財政政策楔子第一百六十二節(jié) 回報友誼的方式第五百五十六節(jié) 不要讓人絕望第三百四十九節(jié) 洪秀全死了第二百九十九節(jié) 珠江之王第一百五十四節(jié) 夜讀管子第五百七十一節(jié) 法國人生事第七百七十四節(jié) 休斯敦大會戰(zhàn) 4第八百二十九節(jié) 籠罩歐洲的恐怖第四節(jié) 如何處置第二百零二節(jié) 超人第四百二十三節(jié) 北歐之行第六十六節(jié) 單騎降夷第三百四十六節(jié) 告捷第一百三十五節(jié) 交代後事第八百零六節(jié) 德國人的訛詐第三百八十四節(jié) 工業(yè)革命種子 2第四百一十六節(jié) 克虜伯大炮第六百八十三節(jié) 阜康財團第七百二十五節(jié) 大明犯了拖延癥第一百一十一節(jié) 更大的利益第六百三十二節(jié) 肥皂是新產業(yè)第五節(jié) 離開第四百五十三節(jié) 問問繳獲賣不賣第八百零七節(jié) 中德同盟談判第六百八十節(jié) 能戰(zhàn)方能談第六百四十節(jié) 天王必須死第七百八十八節(jié) 吞併滿清的基礎第七百九十七節(jié) 戰(zhàn)列艦時代到來第二百九十八節(jié) 兵員基地第七百四十四節(jié) 得意時要知進退第八百一十一節(jié) 國際局勢複雜化第三百二十節(jié) 發(fā)美國人的戰(zhàn)爭財第五百九十一節(jié) 東清鐵路第七百八十七節(jié) 赫德威脅英國人第六百七十節(jié) 私有墾殖地第三百六十八節(jié) 林肯遇刺第五百六十二節(jié) 軍事改革 2第十七節(jié) 取信(1)第七百四十九節(jié) 新生派力量第三百零七節(jié) 西方使團第一百六十四節(jié) 我叫何士文第六百六十二節(jié) 兵工廠私有化第六百八十八節(jié) 軍事準備第六百二十三節(jié) 太平天國有奸商第三百一十九節(jié) 新顧問第六百四十一節(jié) 琉球滅亡第一百六十一節(jié) 派遣使團第四百二十六節(jié) 建設特色商業(yè)社會第四百二十四節(jié) 股份制的遐想第五百八十一節(jié) 臺灣問題後續(xù)第五百六十三節(jié) 軍事改革 3第五百八十一節(jié) 臺灣問題後續(xù)第五百八十三節(jié) 改革的實質第七百一十五節(jié) 屠殺藍衣軍事件第一百七十九節(jié) 推銷自由貿易第三百二十節(jié) 發(fā)美國人的戰(zhàn)爭財第三百二十八節(jié) 大造軍艦第五百八十八節(jié) 天國從此不太平第八百一十六節(jié)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五百七十六節(jié) 決定未來的那些大事第一百八十四節(jié) 後臺倒了第一百五十六節(jié) 英法援軍第一百一十二節(jié) 商業(yè)大轉移第六百八十七節(jié) 組建戰(zhàn)時內閣第七百四十九節(jié) 新生派力量第一百八十一節(jié) 倫敦宣言第三百一十節(jié) 引入競爭第一百二十一節(jié) 美國人的野望第六百零一節(jié) 攪屎棍子第一百六十三 爲了中國茶的未來第一百五十九節(jié) 城下之盟第三百四十九節(jié) 洪秀全死了第七百七十二節(jié) 休斯敦大會戰(zhàn) 2第一百九十二節(jié) 拉攏穆克德訥第七百零九節(jié) 新加坡談判第七百八十節(jié) 迷局第六百七十八節(jié) 法越戰(zhàn)爭第一百一十二節(jié) 商業(yè)大轉移第七百五十九節(jié) 阿拉斯加的總督第三百四十七節(jié) 好一個天王第五百九十九節(jié) 丁戌奇荒第七百八十四節(jié) 日軍攻佔北亰城第七十八節(jié) 登陸第四百二十八節(jié) 錦綸堂第一百二十三節(jié) 瑞典顧問團第七百二十五節(jié) 大明犯了拖延癥第四十九節(jié) 勝利第四百四十三節(jié) 巨頭之間的戰(zhàn)爭第十節(jié) 門第一百三十一節(jié) 給個甜棗第六百六十八節(jié) 唐郝合作第六百一十三節(jié) 反鐵路運動第七百四十二節(jié) 洪天王借屍還魂
第一百一十七節(jié) 茶葉危機第六百八十二節(jié) 拉胡雪巖一把第五百四十四節(jié) 小看了英國人第四百零二節(jié) 皇帝的鴨子第九十節(jié) 探訪新安第七百二十八節(jié) 赫德的財政政策楔子第一百六十二節(jié) 回報友誼的方式第五百五十六節(jié) 不要讓人絕望第三百四十九節(jié) 洪秀全死了第二百九十九節(jié) 珠江之王第一百五十四節(jié) 夜讀管子第五百七十一節(jié) 法國人生事第七百七十四節(jié) 休斯敦大會戰(zhàn) 4第八百二十九節(jié) 籠罩歐洲的恐怖第四節(jié) 如何處置第二百零二節(jié) 超人第四百二十三節(jié) 北歐之行第六十六節(jié) 單騎降夷第三百四十六節(jié) 告捷第一百三十五節(jié) 交代後事第八百零六節(jié) 德國人的訛詐第三百八十四節(jié) 工業(yè)革命種子 2第四百一十六節(jié) 克虜伯大炮第六百八十三節(jié) 阜康財團第七百二十五節(jié) 大明犯了拖延癥第一百一十一節(jié) 更大的利益第六百三十二節(jié) 肥皂是新產業(yè)第五節(jié) 離開第四百五十三節(jié) 問問繳獲賣不賣第八百零七節(jié) 中德同盟談判第六百八十節(jié) 能戰(zhàn)方能談第六百四十節(jié) 天王必須死第七百八十八節(jié) 吞併滿清的基礎第七百九十七節(jié) 戰(zhàn)列艦時代到來第二百九十八節(jié) 兵員基地第七百四十四節(jié) 得意時要知進退第八百一十一節(jié) 國際局勢複雜化第三百二十節(jié) 發(fā)美國人的戰(zhàn)爭財第五百九十一節(jié) 東清鐵路第七百八十七節(jié) 赫德威脅英國人第六百七十節(jié) 私有墾殖地第三百六十八節(jié) 林肯遇刺第五百六十二節(jié) 軍事改革 2第十七節(jié) 取信(1)第七百四十九節(jié) 新生派力量第三百零七節(jié) 西方使團第一百六十四節(jié) 我叫何士文第六百六十二節(jié) 兵工廠私有化第六百八十八節(jié) 軍事準備第六百二十三節(jié) 太平天國有奸商第三百一十九節(jié) 新顧問第六百四十一節(jié) 琉球滅亡第一百六十一節(jié) 派遣使團第四百二十六節(jié) 建設特色商業(yè)社會第四百二十四節(jié) 股份制的遐想第五百八十一節(jié) 臺灣問題後續(xù)第五百六十三節(jié) 軍事改革 3第五百八十一節(jié) 臺灣問題後續(xù)第五百八十三節(jié) 改革的實質第七百一十五節(jié) 屠殺藍衣軍事件第一百七十九節(jié) 推銷自由貿易第三百二十節(jié) 發(fā)美國人的戰(zhàn)爭財第三百二十八節(jié) 大造軍艦第五百八十八節(jié) 天國從此不太平第八百一十六節(jié)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五百七十六節(jié) 決定未來的那些大事第一百八十四節(jié) 後臺倒了第一百五十六節(jié) 英法援軍第一百一十二節(jié) 商業(yè)大轉移第六百八十七節(jié) 組建戰(zhàn)時內閣第七百四十九節(jié) 新生派力量第一百八十一節(jié) 倫敦宣言第三百一十節(jié) 引入競爭第一百二十一節(jié) 美國人的野望第六百零一節(jié) 攪屎棍子第一百六十三 爲了中國茶的未來第一百五十九節(jié) 城下之盟第三百四十九節(jié) 洪秀全死了第七百七十二節(jié) 休斯敦大會戰(zhàn) 2第一百九十二節(jié) 拉攏穆克德訥第七百零九節(jié) 新加坡談判第七百八十節(jié) 迷局第六百七十八節(jié) 法越戰(zhàn)爭第一百一十二節(jié) 商業(yè)大轉移第七百五十九節(jié) 阿拉斯加的總督第三百四十七節(jié) 好一個天王第五百九十九節(jié) 丁戌奇荒第七百八十四節(jié) 日軍攻佔北亰城第七十八節(jié) 登陸第四百二十八節(jié) 錦綸堂第一百二十三節(jié) 瑞典顧問團第七百二十五節(jié) 大明犯了拖延癥第四十九節(jié) 勝利第四百四十三節(jié) 巨頭之間的戰(zhàn)爭第十節(jié) 門第一百三十一節(jié) 給個甜棗第六百六十八節(jié) 唐郝合作第六百一十三節(jié) 反鐵路運動第七百四十二節(jié) 洪天王借屍還魂
主站蜘蛛池模板: 社旗县| 永安市| 临泽县| 唐山市| 慈利县| 尼勒克县| 南京市| 长岭县| 宜良县| 嵊泗县| 宕昌县| 噶尔县| 班戈县| 虞城县| 五河县| 宁乡县| 庄浪县| 屏边| 枣强县| 柳林县| 威宁| 靖西县| 林甸县| 眉山市| 松潘县| 卓资县| 西吉县| 怀柔区| 博客| 天津市| 汉阴县| 芜湖县| 库车县| 太谷县| 明水县| 色达县| 象山县| 信丰县| 永丰县| 新邵县| 安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