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那邊的情況目前還不明確,因爲是戰區,大明商人也好,外交官也好都已經撤走了,中國人可沒什麼玩命的精神,這種事他們一般都是躲得遠遠的,要真正弄清楚情況,那得等仗打完了,至少也得是停戰之後。』天籟小說ww『w.⒉
反正李秀成是吃了一個大虧,怎麼吃的虧,那就不知道了。
朱敬倫覺得他似乎有點小看英國人了,他本來覺得李秀成對付一兩萬英國訓練的印度兵加上臨時招募的烏合之衆,應該是手到擒來,畢竟他們連法租界都攻了下來,沒道理打不下英國人。
這幾年大明對西方的瞭解比過去充足了很多,尤其是對西方軍事的理解更加的透徹,因爲向西方各國派去了大量的軍事留學生的原因,甚至現在那些學生還大都在各國軍隊之中服役,他們親眼所見各國軍隊的內情,應該是非常可靠的。
讓人驚歎的是,這些專業的軍官,回國內的消息都表明,大家一致認爲法國軍隊最強。當然普魯士軍隊中實習的軍官,也普遍認爲普魯士軍隊訓練非常好,紀律執行非常堅決,部隊的紀律性很強。
朱敬倫也認爲普魯士軍隊肯定是強國法國軍隊的,但是奈何大家都說法國軍隊強大,而大家一致認定,英國6軍根本沒什麼威懾力,根本就沒什麼好怕的。
不由得朱敬倫不信,因爲軍官們回來的消息十分詳細,證據鏈非常清楚。
他們認爲法國軍隊強,這點是西方公認的,而一羣留法軍官在法國軍隊之中實習,更是感染到那種強國軍隊官兵從內心深處散出來的自信,這個時代法國6軍幾乎打遍了歐洲,從跟英軍一起擊敗俄國人後,法國人就有一種認識,認爲他們回到了拿破崙時代的強大。
他們在意大利打敗了奧地利,在土耳其打敗了俄國,而普魯士只是一個小國。綜合實力向來無法跟奧地利和俄羅斯兩大帝國相比,因此歐洲各國普遍產生了一種錯覺,認爲法國軍隊已經實質上勝過了其他各國所有的軍隊。
在法軍之中耳濡目染他們的驕橫,加上外界輿論的誤導,很容易讓留法的軍官產生一種法軍強大無比的印象。
朱敬倫雖然不認爲普魯士軍隊比法軍弱,但在這一系列事實面前也得承認,法國軍隊依然是歐洲一流軍隊,不是其他軍隊能夠比擬的。
而英國6軍,則被普遍嘲笑。
大明軍官回來的消息稱,英軍軍官和士兵之間缺乏一種共甘苦的精神,軍官普遍不愛兵,士兵多是爲錢打仗,而且軍紀敗壞,簡直就是一羣烏合之衆。
這也不怪他們有這種印象,英國實行的是募兵制,6軍是一種職業,加上海軍的強大,有地位的人往往更願意在海軍中服役,這導致6軍中的軍官和士兵普遍素質低,尤其是士兵,爲錢參軍的大多不是亡命徒就是愛爾蘭的流民。
說他們軍紀敗壞也不是冤枉他們,軍隊中流行酗酒、滋事,完全就是一副流氓做派。
另外他們還吸食鴉片,這一點朱敬倫早就注意到了,十年前收復廣州後,他俘虜的那批英國軍官少有不吃鴉片酊的。
而英國軍隊的腐敗,朱敬倫之前卻不知道,他還以爲英國軍隊的管理很科學呢。但大明軍官回來的消息是,英軍內部賣官鬻爵、後勤**、將不知兵?
由於歐洲歷史上一直是一個貴族統治的政治體制,19世紀上半期英軍還在合法的施行“恩賜制”,由國王任命的官吏多由貴族子弟充任,軍隊中就更是如此。最離譜的是,這些貴族子弟當官,完全不當回事,他們將花天酒地當作正事,當官的事情嗎,花點錢僱人幫他們處理公務都行。
比如1786年,英國海軍部財務處和6軍部主計處的處長,每年分別花費5百英鎊和1千英鎊僱人代理職務,官俸的剩餘部分拿來自己用。內務部席書記員查理·布理耶茲克本來有81英鎊13先令的工資,一方面僱人幹本職工作,另一方面又替**官廳高級文官代職,每年拿到227英鎊3先令的薪水。
這種情況,一直到1854年2月,英國政府提出《關於建立常任英國文官制度的報告》,通過考試選拔文官的制度纔開始被提上日程,這就是著名的英國公務員改革,經過長時間的爭吵,在1855年5月21日,英國樞密院簽了《關於錄用王國政府文官的樞密院命令》,英國纔開始改變。
但每一項制度,不是說變就能變的,事實上這項制度完全推廣是需要時間的,公務員制度推出後的十四年間,從年錄用的9826名文官中,竟然有7o33人未經任何競爭性選拔直接任命,完全經過公開競爭考試的只有28人,平均1年2人。
美國開國元老富蘭克林曾經考察過英國,評價說“絕對的腐敗在這個古老國家的所有等級的人們中流行,從頭到腳都完全墮落和腐敗了!”
文官尚且如此,軍官只能尤甚,因爲古今中外,軍隊的權力都是更集中的,所謂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這條定律不止針對中國,對英國同樣適用。
軍隊的腐敗令人指,文官雖然實行任命制,但大都得到任命的都是貴族,貴族起碼有基本的教育,可是軍隊中流行一種賣官制度,軍銜是可以買賣的,這在整個歐洲還是獨一份,而賣官在中國歷史上的名聲並不好,真正敢明目張膽的賣官的,也就是很早的漢代,和滿清王朝兩個朝代,其他朝代即便做,也是特例,絕對沒有形成制度。
英國人光是賣官這種行爲,就足夠讓大明的軍官看不上他們了。
相比歐洲大陸國家,比如法國,哪怕是在大革命之前的貴族時代,任何想成爲軍官的人都需經過宮廷家譜學家審定,具備1/16的貴族血統,因此法軍的所有上校以上軍官幾乎全部出自大貴族或擁有幾百年家族史因而能被引見給國王的貴族,拿破崙能當上軍官,也是因爲他的家族畢竟是小貴族,而且當時皇帝要籠絡科西嘉島的土著,才破格讓他去上軍校。
英國人雖然也重視貴族血統,但隨著新貴族階層的壯大,那些通過資本擴張家致富的資本家沒有顯赫的背景,又希望通過參軍爲國王服務換取一個體面的身份,所以他們的聲音慢慢就形成了買賣軍官的制度,這制度本身就是爲富裕階層開闢的新路,在金錢面前,什麼資歷、才幹都靠邊站。
在鴉片戰爭之前,英國對賣軍銜制度所做的的唯一一次限制,是在176o年,禁止爲幼兒買官、固定交易價格,第一條算是給自己臉上貼上遮羞布,不像清廷,孃胎裡的孩子都可以捐官,固定交易則是把商業社會的傳統揚光大了。
直到現在,朱敬倫收到的消息,英國軍官的升遷,還是用錢說了算,除了固定價格的委任狀之外,還需要自費購買自己的軍服、裝備,確實只有有錢人玩得起。
這種制度,讓英國人在面對拿破崙時代的法軍時,總是勝少敗多,不是軍隊數量不夠,不是英軍裝備不行,事實上當時就數英軍待遇高,整個犯法連接的武器裝備都是英國援助。
可就是軍官不行,有的買官的貴族,在行軍中,甚至會命令士兵揹他們過河,打敗拿破崙的威靈頓公爵就曾命令士兵把這些嬌貴的貴族軍官扔在河裡。
軍官素質普遍低下不說,關鍵是軍官完全對軍務沒有興趣,他們也跟貴族文官一樣,熱衷於酒會、交際舞和文藝沙龍,很少跟士兵溝通,跟那些來自底層的士兵,完全是兩個不同的圈子。
不止是普通英**官看不起士兵,連威靈頓這樣的名將都對於完全從底層貧民中招募,乃至於強拉來的士兵,認爲他們根本“非人”,是“招募來的地球上的渣滓,只知道喝酒。”
軍隊管理也十分混亂,威靈頓帶領來自蘇格蘭、愛爾蘭等地的士兵去打拿破崙的時候,英軍中甚至有允許士兵家屬隨軍的傳統,士兵一邊行軍,旁邊跟著一大幫子婦女兒童,這大概跟海盜時代的文化遺留有關。
軍官職位可以買賣之後,幾乎可以肯定,一定會生腐敗問題,英國人也吃空餉。
英軍是募兵制,組建軍隊的方式往往是,一個軍官買到了軍銜之後,政府下委任狀,然後授權他組建他的軍團,政府會提供足額的薪金和武器裝備,軍官則負責士兵的招募、管理和訓練。
由於對軍官缺乏見慣,導致英軍廣泛存在的缺額問題,跟明清時期的中國軍隊一樣。
但奇怪的是,英國軍隊中這麼多問題,似乎英軍的戰績也不差。朱敬倫百思不得其解,他的軍官是不會說謊話的,他琢磨出一個道理,那就是歐洲長期存在的戰爭,拯救了英軍。
在歷史上,歐洲人隔幾年就要打一次大仗,這不但大大鍛鍊了軍隊,關鍵是形成了歐洲國家普遍尚武的文化,所以大航海時代,歐洲冒險家在其他地方顯得更愛玩命,他們將其稱作勇敢精神,認爲是一種品質,還不如說是一種對頻繁的酷烈戰爭的一種文化上的應激反應,等到21世紀,西方人普遍生活安定之後,那時候就不是西方人表現出他們所謂的“勇敢”精神,而是中東戴頭巾的民族去西方展現“勇敢”精神,而那時候西方人說這是不文明行爲。
另一種原因則是,歷史上歐洲流行傭兵制度,所以只要拿錢就能僱傭大量專業的瑞士僱傭兵,這也就遮掩了英國本國軍隊羸弱的事實。
真正讓英國軍隊露怯的,則是跟俄國在克里米亞打仗的時候,各種腐敗問題都被現,被正興盛展的報紙紛紛披露,這種輿論的監督,對英國軍隊也是有幫助的。不過現在情況還沒有扭轉,不過從英國來的消息表明,英國人這幾年一直在反思這種情況,大有起改革的意圖。
因爲這幾年持續收到英國軍隊的負面消息,所以朱敬倫真的認爲英國6軍就是渣渣,當年能答應鴉片戰爭只是因爲他們的對手更渣,大明軍官甚至認爲,大明6軍都可以完全碾壓英國6軍。
可是爲什麼李秀成明明擊敗了法國軍隊,卻就是拿英國軍隊沒辦法呢?難道僅僅是因爲英國軍隊比法國軍隊數量更多?
朱敬倫認爲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消息,讓前方想辦法儘快查明,瞭解這些消息,有助於朱敬倫時刻做出合適的決策,沒錯他並不願意看到太平天國跟英國的戰爭持續下去,真的陷入僵持,只會讓滿清找到機會,不管是湘淮集團趁機做大還是清廷借勢整合,都會打破目前中國地區的勢力平衡,讓大明失去寶貴的展時間。
此前朱敬倫覺得李秀成能輕鬆搞定英國軍隊,所以表態說保持中立,告訴李秀成不能再賣武器給他了,李秀成是一個驕傲的人,明明告訴他不賣給他了,他還張口要賣,那就真的是被打急了。
之前覺得李秀成能輕鬆搞定英國軍隊,不需要自己的幫忙,只需要在合適的時機介入,對雙方進行調停,現在看來李秀成搞不定英國人,那麼就真的需要幫他一把。
哪怕不從政治角度,而從感性角度出,李秀成進攻上海,那也是在爲中國民族收復丟失的權力。當年老蔣願意放大陸的海軍通過臺灣海峽去跟越南人爭奪南沙,朱敬倫當然也能助太平軍一臂之力讓他們搞定英國軍隊。
至於英國人的戰爭威脅,朱敬倫覺得那就是一個笑話,等幾個月之後,普魯士暴揍法蘭西帝國,德國以出人意料的姿態高調統一,新的歐洲政治局勢,會讓英國人頭痛一陣子呢,甚至很可能英國人之所以之前出強硬的威脅,就是指望法國早點解決了普魯士,然後跟他們組成聯軍在來東方作戰呢。
法蘭西突然倒了,英國肯定會把主要精力放在歐洲這個大後方,平衡歐洲戰略將是他們未來幾年的目標,絕對不會向其他地方輻射力量。
這就是地緣對於政治的意義,任何地緣力量的變化,都會引起一連串連鎖反應。
所以朱敬倫在這場戰爭之前,就覺得李秀成真的是太會挑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