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九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重新開工

加州的華人礦工很多,而且這些礦工,絕大多數都是脫離了大明勞務輸出公司的管理,也脫離了大明領事館的保護的一羣人。

勞務輸出公司在加州輸入了十萬移民,其中男女數量相當,因爲都是以家庭爲單位,組織移民過來的。

這些移民基本上都是以僑民的身份在加州工作,勞務輸出公司不鼓動他們加入美國籍,這些人也就沒有加入美國籍的意願。

來加州的中國人,可不僅僅只有這些移民,總會出現一些通過各種方式進入加州的勞工的。

因爲如此龐大的移民人口,如此廣袤的加利福尼亞,如此豐厚的利益,不可能擋得住想發財的人的貪婪的心。

大明大力打擊苦力貿易,可卻不能打擊基於個人意願的自由移民,因此多多少少會有一些人以個人身份來到美國。

比如有人聽說在加州淘金髮財,然後做著發財夢來這裡冒險的,西方有大批的冒險家,中國的賭徒也不少,在陷入絕境的時候,有的是人鋌而走險。

有一些是過去淘金熱時候就來美國的勞工,他們沒有在打擊苦力貿易的行動中回國,而是以自由勞工的身份留在了美國。

甚至有一些是從南方的墨西哥、古巴和秘魯等過來到美國的,這時代可沒有偷渡一說,國境線上也沒有圍牆。

還有一些是從加拿大來到美國的,有一些是從阿拉斯加來到美國的,大明向阿拉斯加流放了好幾萬罪犯,這些人到了廣袤的阿拉斯加,總有試圖逃走的,目的地無非是加拿大,或者美國。

但還有一些是從北方滿清統治區來美國的,天津、唐山現在都是華工出海的重要口岸,大批北方的窮苦百姓,或者是被人騙了,或者是投親靠友,搭乘美國船來到美國,這些人本就不在大明的控制之下,他們的行蹤很難控制,大明海軍不可能檢查每一艘駛往美國的船上是不是有苦力。

因此大量北方河北、山東一帶的華工,也來到了美國。

這些不再勞務輸出公司管理之下的華工,主要分佈在美國的礦產業,但之前大明政府是默認這種現狀的,大明政府希望推動正常的,合法的移民,將國內過剩的人口轉移出去,而且還能從加州賺取到豐厚的回報,可也沒必要去打擊這些自由勞工,沒必要阻止他們在美國賺錢,然後匯回國內。

可是隨著這些自由勞工大量進入美國,一大批美國礦業資本家也很喜歡僱傭這些人,第一是這些華工聽話,工作起來很賣力氣,更能忍受加班加點,還有一點,這些人即便死了,也沒人找他們麻煩,因爲這些人在中國的家人顯然不可能來美國找人,而這羣人又不在大明領事館的管轄範圍內,至於大清的領事館,在整個美國都沒有一座。

在這種情況下,大批美國資本家,甚至都不用給華工買保險,這些人死了,就地一埋,他們沒有任何損失。

但因爲加州礦業資本家越來越喜歡僱傭自由華工,導致美國工礦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華人礦工,以愛爾蘭人爲主組成的白人工人黨,對這些華工深惡痛絕,因爲在他們爭取工人利益的過程中,這些華工從來不肯配合,白人罷工的時候,這些華人會趁機搶走白人的工作,甚至在工會跟資本家談判的時候,資本家也會用僱傭華工相威脅,讓白人的工會很被動。

因此真正排斥華人的,主要是社會底層的工人,至於美國人精英階層,除了個別種族主義分子,大多數資本家,反而很喜歡不愛鬧事(擺工)的華工,爲了讓大明領事館找不到把柄,很多資本家選擇安排這些華工加入美國籍,這樣大明就管不到這些人了。

由於這些複雜的原因,加州自由華工數量極多,已經達到了5萬人以上,其中北方人和南方人各佔一半,留辮子的,和不留辮子的,各佔一半,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單身漢。

華人越多,跟白人下層工人的競爭越激烈,憎恨華人的白人就越多,衝突也就越多。這幾年針對華人的鬥爭時有發生。

1862年,加州尤巴縣八十八名華人遭殺害;1871年,洛杉磯市華埠(唐人街)華人遭屠殺,其他零散的刑事案件,就更是多不勝數。

大明因爲這種種族仇殺事件,多次跟美國政府交涉,但是美國聯邦政府想管管不了,加註政府則是不敢管,真正打官司,大明領事館其實也打不贏,因爲這些自由華工,基本上都是在美國僱主的忽悠下,加入了美國籍的勞工,他們的管轄權,其實是在美國政府手裡,因此他們最多當作刑事案進行相關程序,根本不需要給大明什麼交代。

越來越多的自由華工遭受傷害,大明領事館不可能不管,但又管不著。經過分析,主要的對華工的攻擊行爲,都發生在採礦業上,礦山屬於荒郊野外,沒有嚴密的司法制度保護,礦主和工頭本就是無法無天的西部拓荒者,知道的有那麼多,不知道的還不知道多少華工受害呢。

根治的辦法,其實就是讓華工不要去礦山上工作,哪怕掙少一點,在農業區,尤其是華人聚居的農業區工作,在華人社區中工作,安全係數要大的多。

所以這幾年領事館一直在努力做這項工作,希望將這些自由華工,固定在勞務輸出公司能夠控制的地方,可是他們的努力始終不順利,因爲採礦業的工資太高了,一個強壯的工人,一天就能掙到兩美元,而在土地上工作的華工,一天連一美元都掙不到,只能得到七十到八十美分的樣子,摺合白銀大概在半兩左右。

在這種情況下,加州如果立法禁止華工進入危險和收入都很高的採礦業,等於是在幫助勞務輸出公司保護這些勞工。

已經在勞務輸出公司裡工作了三年的克勞克很清楚僱主的心態,因此他認爲,斯坦福推動這樣一條能讓白人礦工滿意的法案,其實是在變相的幫助中國人。

但斯坦福也看的明白,現在就看他如何選擇了,如果他真的以跟中國人做對爲理想,那麼他自然不會推動這樣一條法案,如果他只是爲自己個人撈威望,撈政績,那麼禁止華工進入採礦業,就能達到他所有的要求。

克勞克很快就得到了答案,因爲他收到了消息,斯坦福最近開始鼓動禁止華工進入採礦業這個加州最大的行業,以免他們和白人礦工搶工作機會,斯坦福這種態度和觀點,非常迎合白人利益集團的口味,各種白人團體,種族主義的,工人性質的,都大力支持斯坦福的觀點,於是一個新的法案,很快就在1866年2月通過了。

與此同時,斯坦福也完成了跟勞務輸出公司的談判,雙方達成了合作協議。斯坦福將收購太平洋鐵路21%的股份,這樣就能跟勞務輸出公司持有的股份加在一起,控股鐵路公司。

不過收購鐵路公司的股份,需要龐大的資本,斯坦福雖然是鉅富,但也拿不出這麼多錢來,他的那些礦山、土地加起來超過百萬美元,但他不可能全部壓上,而且收購這些股票,需要的可不止一兩百萬,而是近千萬美元。

斯坦福提出合作的一個要求就是,大明勞務輸出公司借給他這筆錢。勞務輸出公司願意出借,但是在還款的方式上,雙方產生了爭議。勞務公司希望在鐵路完工的三年內,斯坦福能夠償還這筆借款。斯坦福則希望能夠用他在鐵路公司的分紅,分三十年進行償還。他顯然不想擔任何風險。

最後雙方達成了一個折衷的方案,斯坦福提議將在鐵路完工三年內,以鐵路沿線土地的形式,償還這筆借款。儘管鐵路沿線的土地,將來是屬於鐵路公司,而鐵路的完工,會讓這批土地變得極有價值。但敢提出這個方案,用中國人最喜歡的土地,來代替斯坦福最看重的現金,顯然斯坦福有能力將這些土地以低廉的價格從鐵路公司的資產,變成他個人的資產,然後在高價轉售給勞務公司。至於斯坦福會怎麼操作,只要他能成爲鐵路公司總裁,他有一百種辦法完成這種偷樑換柱的把戲。

在股東大會上,跟斯坦福以個人大股東身份出現不同,勞務公司並不是以公司名義出面的,而是由一個個代理人出面,這些代理人大多都是來自紐約的銀行家,通過他們的手完成了對太平洋鐵路的收購,同時也讓他們代理那些股份的權力,英國人就是這麼玩的。

跟英國人不一樣的是,英國人是因爲這樣做放心,他們被鐵路投機搞怕了,只肯相信那些有名譽的貴族銀行家能夠維護他們的利益,比如摩根這樣信譽卓著的銀行家,他們讓這些銀行家作爲他們的代理人,進入他們持有大量股份的鐵路公司,然後纔敢放心的投資這些公司。

勞務公司這麼做,只是擔心因爲由一家中國公司出面收購一條對美國意義重大的鐵路,引起美國國內的種族主義情緒,已經被排華搞的精疲力盡的勞務公司,現在在美國的行爲開始小心謹慎起來。

這些勞務公司的代理人,當然支持斯坦福成爲公司的總裁,加上斯坦福本身的股份,他們就能取得話語權。

於是在3月份的股東大會上,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管理層經歷了一場政變,來自加州的大亨,過去的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總裁,在大量銀行家的支持下完成了復辟,成爲鐵路公司新的總裁。

之後他撤換了大部分鐵路公司貪婪的管理層人員,換上了他過去在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時代的舊部,同時將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更名,重新換成了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至此才完成了他對太平洋鐵路的復辟。

之後斯坦福在一個月內,完成了招工工作,成功僱傭了兩萬名剛剛從礦山上失業的中國勞工。

4月底,斯坦福以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的名義宣佈,重啓已經停滯了三年的鐵路建設,並幾乎在兩年內打通隧道,完成對接。

可即便如此重大的消息,也沒能讓太平洋鐵路公司的股票有所反彈,因爲大家實在厭煩了這種大公司爆出來的虛假消息,在這個蕭條時代,有多少鐵路公司是修修停停,最後不都是毫無進展嗎。

與此同時,在中國境內,也有兩條鐵路,突然宣佈開工。

而這兩條鐵路,被宣傳爲救命路,因爲中國北方地區,突然在這個春季爆發了饑荒,饑荒波及了北方大部分地區,從山東、河北一直延伸到陝西、甘肅,最嚴重的是山西和河南,而這兩條鐵路,正是從饑荒地區的河北和山東,分別修到饑荒最嚴重的山西和河南,不但能給無數饑民提供一個餬口的機會,而且將會給災區帶去救命的糧食。

這兩條鐵路,正是大明早在十年前就取得的秦皇島到大同鐵路,和青島到鄭州的鐵路。

第二十八節 意外第二百九十六節 控制廣東 1第四百節 貿易談判 2第五百八十節 議割臺灣第七百四十四節 得意時要知進退第六百七十三節 移民談判第七百二十九節 新一波工業擴張第六百七十八節 法越戰爭第三百八十七節 婚姻介紹所第一百八十二節 戰爭財纔開始第八百二十節 提前的新農村建設第三百一十二節 諾貝爾的事業心第一百零二節 方山借款第八百零七節 中德同盟談判第三百六十五節 長江戰役第六百三十六節 明法全面合作關係第八十七節 咸豐閱信第六百一十九節 新的土地第八百一十三節 瓜分西屬殖民地第七百八十一節 拒和遷都再戰第一百三十四節 赫德要權第二百零四節 招募八旗軍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第一百七十八節 投機第三百五十五節 回廣東第四百五十一節 克虜伯大炮與鐵甲艦第三百零三節 一封信第42節 大計劃(二)第七百九十節 給滿遺找個去處第六百九十五節 王師南征第六百六十六節 官僚集團與皇權第一百七十五節 升官發財的黑狗第三百零八節 外交獨立第六百一十三節 反鐵路運動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回失去的就是正義第八百一十節 中英太平洋協定第一百九十七節 他們還在觀望第六百四十八節 整裝待發第一百一十三節 釐局弊病第八百一十二節 列強分贓會議第三百零八節 外交獨立第七百一十五節 屠殺藍衣軍事件第二節 意識上傳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三百九十一節 中國種族的悲哀第三百六十節 浮出水面第六百五十一節 留給日本的時間不多了第六百零九節 制衡第六百一十四節 負擔和收益第一百六十三 爲了中國茶的未來第三百三十節 發行債券第三百九十七節 場外遊說 1第五百八十三節 改革的實質第五百四十七節 登高必跌重第六百二十八節 終於可以大張旗鼓了第八百二十五節 大戰一觸即發第四百一十一節 大明的鐵甲艦第三百一十二節 諾貝爾的事業心第一百八十七節 火星第四百二十五節 傳統和現代第八十二節 雙槍隊第八百一十八節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第三百六十節 浮出水面第五百六十七節 規範鄉村自治 2第一百六十三 爲了中國茶的未來第四百二十二節 訪英第三百零四節 鬧市掛印第六百四十三節 琉球人的態度第四百四十九節 各方聯動第一百七十四節 背信棄義第五百八十二節 啓蒙第四百一十五節 巴黎世博會第一百五十八節 神經病一樣第四百二十八節 錦綸堂第四百二十節 收穫來了第三百六十八節 林肯遇刺第四百三十二節 敕建絲廠第八百一十三節 瓜分西屬殖民地第三百七十五節 控制大局第四百零五節 進錯洞房 1第三百六十三節 常捷軍的末日第八十四節 撤退第三百零二節 奕欣的應對第八百零六節 德國人的訛詐第一百二十三節 瑞典顧問團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七百八十九節 日德紛爭第五百八十四節 大不列顛之橋第二節 意識上傳第二百零五節 八旗打八旗第一百零六節 與東印度公司對賭第六十九節 對你很失望第八百二十五節 大戰一觸即發第三百零八節 外交獨立第七百六十八節 海軍上刺刀第一百二十二節 新安交易所第五百五十八節 三大鐵路第六百九十節 曾左之死第八十八節 新安失陷第一百八十九節 鬧餉還是造反
第二十八節 意外第二百九十六節 控制廣東 1第四百節 貿易談判 2第五百八十節 議割臺灣第七百四十四節 得意時要知進退第六百七十三節 移民談判第七百二十九節 新一波工業擴張第六百七十八節 法越戰爭第三百八十七節 婚姻介紹所第一百八十二節 戰爭財纔開始第八百二十節 提前的新農村建設第三百一十二節 諾貝爾的事業心第一百零二節 方山借款第八百零七節 中德同盟談判第三百六十五節 長江戰役第六百三十六節 明法全面合作關係第八十七節 咸豐閱信第六百一十九節 新的土地第八百一十三節 瓜分西屬殖民地第七百八十一節 拒和遷都再戰第一百三十四節 赫德要權第二百零四節 招募八旗軍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第一百七十八節 投機第三百五十五節 回廣東第四百五十一節 克虜伯大炮與鐵甲艦第三百零三節 一封信第42節 大計劃(二)第七百九十節 給滿遺找個去處第六百九十五節 王師南征第六百六十六節 官僚集團與皇權第一百七十五節 升官發財的黑狗第三百零八節 外交獨立第六百一十三節 反鐵路運動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回失去的就是正義第八百一十節 中英太平洋協定第一百九十七節 他們還在觀望第六百四十八節 整裝待發第一百一十三節 釐局弊病第八百一十二節 列強分贓會議第三百零八節 外交獨立第七百一十五節 屠殺藍衣軍事件第二節 意識上傳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三百九十一節 中國種族的悲哀第三百六十節 浮出水面第六百五十一節 留給日本的時間不多了第六百零九節 制衡第六百一十四節 負擔和收益第一百六十三 爲了中國茶的未來第三百三十節 發行債券第三百九十七節 場外遊說 1第五百八十三節 改革的實質第五百四十七節 登高必跌重第六百二十八節 終於可以大張旗鼓了第八百二十五節 大戰一觸即發第四百一十一節 大明的鐵甲艦第三百一十二節 諾貝爾的事業心第一百八十七節 火星第四百二十五節 傳統和現代第八十二節 雙槍隊第八百一十八節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第三百六十節 浮出水面第五百六十七節 規範鄉村自治 2第一百六十三 爲了中國茶的未來第四百二十二節 訪英第三百零四節 鬧市掛印第六百四十三節 琉球人的態度第四百四十九節 各方聯動第一百七十四節 背信棄義第五百八十二節 啓蒙第四百一十五節 巴黎世博會第一百五十八節 神經病一樣第四百二十八節 錦綸堂第四百二十節 收穫來了第三百六十八節 林肯遇刺第四百三十二節 敕建絲廠第八百一十三節 瓜分西屬殖民地第三百七十五節 控制大局第四百零五節 進錯洞房 1第三百六十三節 常捷軍的末日第八十四節 撤退第三百零二節 奕欣的應對第八百零六節 德國人的訛詐第一百二十三節 瑞典顧問團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七百八十九節 日德紛爭第五百八十四節 大不列顛之橋第二節 意識上傳第二百零五節 八旗打八旗第一百零六節 與東印度公司對賭第六十九節 對你很失望第八百二十五節 大戰一觸即發第三百零八節 外交獨立第七百六十八節 海軍上刺刀第一百二十二節 新安交易所第五百五十八節 三大鐵路第六百九十節 曾左之死第八十八節 新安失陷第一百八十九節 鬧餉還是造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千阳县| 松原市| 兴义市| 九龙县| 乌拉特前旗| 囊谦县| 奉化市| 郸城县| 平罗县| 甘德县| 乃东县| 五峰| 马公市| 治县。| 岑溪市| 株洲市| 夏津县| 奉新县| 阿坝| 沭阳县| 西盟| 贺州市| 四川省| 卢氏县| 原平市| 临潭县| 花垣县| 满洲里市| 南汇区| 阿图什市| 巴林左旗| 锡林浩特市| 桂平市| 柏乡县| 莒南县| 秦安县| 五华县| 台中市| 昌乐县| 玉田县| 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