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五十四節 夜讀管子

客家人的小算盤打的很好,他們表示願意讓出來水口一帶的過去完全歸屬於廣府人的土地,但是有爭議的土地,都得歸客家人,同時要求朱敬倫保證,以後新安的鄉勇不準干涉客家人的事情。

有爭議的土地包括那些田地界限不明的,土人執紅契,客人執白契的,以及一些因爲歷史原因,土地所有權在土客雙方多次變動,已經說不出歸屬的土地,這些都歸客家人所有,讓出來的土地,則是過去廣府人持有,廣府人耕種,跟客家人沒有半毛錢關係的土地。

可以說客家人自認爲做出了一定的讓步,而且在他們心中很可能是巨大的讓步。

但顯然這些不可能讓廣府人滿意,光是一條這些僅限於水口一帶,而且還要朱敬倫保證撤走新安縣勇,雙方吵的很厲害。

朱敬倫則很欣慰,終於肯談判了,有的談就好,就怕都不談,亂打一起,那樣是不可能建立規矩的。

提供場所讓雙方吵架也好,打架也好,只要不出人命,就不干涉,看他們自己能談個什麼玩意出來,結果朝了三天後談崩了,各自叫囂著騎驢看唱本。

客家人大概是看到水口這一帶,他們實在是啃不下來了,才肯鬆一小口,本錢很小,卻想換一個大大的利益,顯然他們還沒有做好妥協的準備。

廣府人確實下本錢了,人越聚越多,當然不都是水口的,而是看到朱敬倫真的幫水口人收回了土地,其他地方的鄉勇也都來了,比如北邊鶴山雲鄉的,東邊開平倉城一帶的,還有南邊新寧四九、五十一帶的都來了。

水口這個地方好啊,四縣交界之處,北有鶴山,南有新寧,東有開平,西邊就是新會,而且有水路相通,從這裡就能輻射四縣,也就能匯聚四縣鄉勇,平息四縣械鬥。

因此朱敬倫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打算離開這裡了。

只是客家人因爲打不過,想要讓出水口一帶的土地,誠意遠遠不夠,但卻表露出能夠談判的意向,這是好事,誠意不夠,那是因爲壓力不夠,朱敬倫給他們的壓力太小了,只是守著一座碉堡,讓客家人來攻打,對對方沒有實質性威脅,必須主動出擊,主動攻打他們。

留下兩百人,十門炮守衛碉堡,責令黑狗手下兩千兵丁,瑞典軍官團,一百炮兵,全部出擊,先往北攻打雲鄉,幫雲鄉土人收回他們的土地。

朱敬倫就不打算去了,他留在這裡是等著主持簽訂鄉約呢,可不是有興趣看洋槍隊屠殺客勇。

這時代可沒什麼娛樂,他就看書。

他看書的速度很快,說一目十行那都是慢的,基本上一頁書他看一眼,就盡收眼底,刻到腦子裡了。體內的外星機械體就是一臺超級計算機,而且是跟人體融合度完美的計算機,那麼輔助大腦進行這麼點記憶功能小菜一碟。誇張的是,這翻一頁書,可不僅僅是記住,已經進行了周密的思考。也就是說,這一頁紙這麼一番,其中的內容朱敬倫是用自己的大腦加工過的,是以他的世界觀進行了解讀,然後存入腦子裡的帶有他個人理解的知識,而不僅僅記錄下來的死素菜和信息。

很誇張,朱敬倫最開始的時候,也覺得誇張,但後來發現也是有限制的,太快的話,他自己都受不了,有一次他飛快的翻書,記憶、思考同時進行,突然腦子一熱,眼睛一黑,險些暈倒,這纔想到大腦運轉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而他的心臟給大腦供氧不足。

朱敬倫覺得,自己現在就好像是空有一顆超級處理器,其他硬件卻跟不上的情形。

因此最後摸索到一個適中的速度,那就是一秒翻一頁書,這樣讓自己最爲舒服。

有科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大腦消耗的能量大概佔據人體總消耗的四分之一,有科學家解釋說,如果把人換成羊的話,意味著僅僅是維持大腦的運轉,就要一天二十四小時不斷的吃草,由此斷言人類能進化成智慧生物,跟開始食用肉類是不無關係的,因爲只有使用高能量食物,人才有機會坐下來慢慢思考。還有人據此推論,假如有外星人的話,人類最好不要對外星人抱有太高的期待,那可能意味著危險,因爲同樣的道理,外星人可能是吃肉的,而食肉動物的道德一般來說並不值得信任。

朱敬倫腦子打了個岔,大腦太活躍了就這點不好,往往從一件事能聯想到很多,他放下胡思亂想,接著開始讀書,現在讀的《管子》,已經讀了好幾遍了,可是每讀一遍,依然會引發他的深思。

他突然發現管仲這個傢伙太厲害了,或者說《管子》這本書太厲害了。

朱敬倫讀過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也讀過晦澀難懂連相當於超計算機的他都難以解讀的《易經》,讀過玄之又玄的《德道經》,讀過俊美飄逸的《莊子》,讀過《司馬法》,讀過《韓非子》、《法經》等諸多經典。

可以說能找到,沒有失傳的古代經典,他幾乎都讀過了,也感悟了很多,但是讀《管子》對的感觸最深,震驚最大。

管子這本書,他不是一本而是一整套,從經濟、政治、軍事、經濟等方方面面闡述了管仲的治國理念,他發現這大概是諸子百家之中,唯一一本如此全面的政治經典,不像孔子是從仁義道德爲核心出發,算是以德治國,法家玩的是權力,追求的是以制度治國,兵家講一些利益,但主要還是講勝敗和軍事問題,唯獨這一本管子,他包羅萬象,兼容包並。

值得注意的是,管仲本人比老子、孔子這些人所在的時代都早,也就是說,他早在諸子百家形成之前,就已經寫了這麼一本兼容包並的書。

朱敬倫從管子中看到了孔子的一些思想,比如尊王攘夷,這是孔子都很推崇管仲的原因之一。

管子說國有思維,曰禮義廉恥,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如果不是讀了管子,朱敬倫還以爲這是儒家思想呢。管子說,政之所行,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這好像又是孟子民貴君輕的思想。

管子還說,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說,以法治國,則舉措而已。說,法律政令者,吏民規矩繩墨也。夫矩不正,不可以求方。繩不信,不可以求直。看到這些又以爲管子是法家中人。事實上管仲也被推爲法家代表,不知道當初商鞅那些人是不是手持管子在立法。

最讓朱敬倫驚歎的是,《管子》中的富民理論。最有力的是“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這句名言,接著引出一段論述:民富則易治也。治國常富,亂國常貧。是以善爲國者,必先富民,然後治之。有秩序的國家容易富裕,混亂的國家肯定貧困,這種道理沒錯。

管子還說,“凡有地牧民者,務在四時,守在倉廩。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留處”,讓朱敬倫不由得想到後世無數窮國的人都腦門削尖往發達國家移民,不惜偷渡,同樣中國北上廣地區的學生絕對不會把戶口轉到外地,因爲地辟舉****留處啊。

朱敬倫又放下了書,以他的超強大腦,也需要好好消化一下,管子一書,當真是一字千金,每一字都需認真品讀。

真是感慨萬千,諸子百家都能從管子中找到影子,跟呂不韋編著的呂氏春秋雜而不精不同,管子雖然分門別類,可是思想卻很統一,各家各派中能理出一整條清晰的邏輯線來。

這意味著:

管子是一套系統的政治思想體系!

他可以從經濟的角度解釋社會,從法律的角度解釋社會,也能從道德,從教育的角度來解釋,更厲害的是他能把這些都竄連起來。

管子說,“明智禮足以教之,然後申之以憲令,勸之以慶賞,振之以刑罰,百姓皆說爲善,則暴亂之行無由生矣”,短短的一句話中,包含了教育(明智禮),立法(申憲令),經濟獎勵(慶賞),執法(振刑罰),民心(皆說善),做到這些就能“暴亂之行無由生矣”,也就是成爲發達國家了。

感慨歸感慨,當然朱敬倫也讀到了許多管子中落後於時代的內容,比如用很大的篇幅解釋農耕,警告統治者不要誤農時等等,當然也不能說落後,因爲在春秋戰國那個時代,誤一次農時弄不好就要亡了一個國家,就是到了明清這個封建末期,遇到災荒,不也產生****。

雖然管子強調,從君王到官員都必須守法,君王要:“置法以自治,立儀以自正也。”官員要:“奉主之法,行主之令。”“有法度之制,故羣臣皆出於方正之治而不敢爲奸”,“百官之事,案之以法,則奸不生;暴慢之人,誅之以刑,則禍不起”。“法立令行,故羣臣奉法守職,百官有常”。

強調法律要公正:“有法不正,有度不直,則治闢。治闢則國亂。”

強調法律不能朝令夕改:“法立而還廢之,令出而後返之,枉法而從私,毀令而不全。“

還描述了法制社會的目標:“君臣上下貴賤皆從法,此謂爲大治。”

即人人守法。

可是朱敬倫還是看出,管子的思想還是多有不足之處,比如基本上認爲國君對於法律,只需要自治,需要自我約束,而不是法律能夠強行約束君權。

在比如立法程序方面,管子說“法律政令者,吏民規矩繩墨也。夫矩不正,不可以求方。繩不信,不可以求直。法令者,君臣之所共立也。”說的是法令是君臣共立,而不是全民共立,這一點跟現代法律思想還有差距。

但總之他在絕大多數方面,已經達到後世法治社會纔會出現的各種要素了,而這是中國古人在兩千七百多年前寫出的書。

朱敬倫覺得他手持《管子》可以讀的心緒共鳴,放下《管子》就能有強烈的以此治國的願望,朱敬倫真的對管仲這個人時隔兩千多年投去了深深的敬佩之心。

可有一點,《管子》真的是管仲寫的嗎?對此朱敬倫開始嚴重懷疑起來。

第三百零三節 一封信第六百零一節 攪屎棍子第一百一十七節 茶葉危機第四百零七節 真的洞房第六十一節 十萬百姓十萬兵第八百零七節 中德同盟談判第七百一十五節 屠殺藍衣軍事件第一百七十八節 投機第六百三十節 深化改革 1第六百三十四節 大明的以夷制夷第六百五十九節 工業革命的衝擊第五百四十五節 交貨的麻煩第三百四十九節 洪秀全死了第三百七十二節 美國要調停第一百九十六節 大調兵第四百零六節 進錯洞房 2第四百一十一節 大明的鐵甲艦第六百六十七節 鐵路扯動的政局第九十八節 虛張聲勢第一百八十四節 後臺倒了第三百五十五節 回廣東第六百三十九節 希望還是噩夢第七百四十節 北伐的地緣顧慮第六百三十六節 明法全面合作關係第五百七十五節 赫德的改變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七十二節 廣東是個好地方第一百四十四節 美麗的誤會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七百八十四節 日軍攻佔北亰城第七十三節 找幾個教官第四百零一節 遺留問題第一百二十七節 迷惑英國人第四百五十節 李鴻章的準備第六百八十三節 阜康財團第一百四十五節 名揚三縣第八百二十一節 加利福尼亞危機第四百四十三節 巨頭之間的戰爭第兩百零一節 主心骨第六百四十四節 把麻煩交給大明第七百八十九節 日德紛爭第七十七節 初訓第一百一十五節 紛至踏來第六百六十七節 鐵路扯動的政局第六百五十七節 政治和文化遺產第三百三十二節 科舉是一把鑰匙第六百一十節 曾國藩出擊第九十三節 僞軍守的碉堡更好打第五百四十九節 統一教育第三百六十節 浮出水面第六百二十七節 鐵路狂熱第一百四十五節 名揚三縣第三百零一節 借洋款第七百八十五節 唯有巧手來捏合第六百九十四節 百團大戰第六百零八節 大明軍國主義第九節 翻譯官第六百七十一節 環太平洋華人圈第七百八十六節 大明的傀儡政權第七百四十三節 華人爆發的力量第三百七十九節 變法第一百三十一節 給個甜棗第六百五十三節 等於愚蠢第六百八十三節 阜康財團第七百八十九節 日德紛爭第三百三十七節 肇慶會戰 1第三百七十六節 整肅軍紀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三百七十七節 定國旗第七百九十八節 東亞大陸協定第六百七十七節 經商別學胡雪巖第六百三十九節 希望還是噩夢第六百八十九節 外交準備第三百四十五節 楔形衝擊第四十七節 請纓第七百五十六節 悄然興起的教派第十四節 行動(2)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七百六十七節 尤卡坦海戰第四百一十八節 給日本人貸款第十三節 行動(1)第一百九十節 朱敬倫出山第六百五十二節 情況激化第七百一十一節 北極熊的衝擊第二百九十四節 收服八旗將軍第三百二十六節 美軍顧問第八百零六節 德國人的訛詐第六百七十節 私有墾殖地第四百四十九節 各方聯動第三百八十七節 婚姻介紹所第五百七十三節 打斷日本伸出的爪子第三百三十節 發行債券第二百九十八節 兵員基地第七十七節 初訓第二十五節 大紅包第八百一十四節 夾縫中的國家第二百零五節 八旗打八旗第六百八十三節 阜康財團第八百零五節 不可避免的戰爭第四百零二節 皇帝的鴨子
第三百零三節 一封信第六百零一節 攪屎棍子第一百一十七節 茶葉危機第四百零七節 真的洞房第六十一節 十萬百姓十萬兵第八百零七節 中德同盟談判第七百一十五節 屠殺藍衣軍事件第一百七十八節 投機第六百三十節 深化改革 1第六百三十四節 大明的以夷制夷第六百五十九節 工業革命的衝擊第五百四十五節 交貨的麻煩第三百四十九節 洪秀全死了第三百七十二節 美國要調停第一百九十六節 大調兵第四百零六節 進錯洞房 2第四百一十一節 大明的鐵甲艦第六百六十七節 鐵路扯動的政局第九十八節 虛張聲勢第一百八十四節 後臺倒了第三百五十五節 回廣東第六百三十九節 希望還是噩夢第七百四十節 北伐的地緣顧慮第六百三十六節 明法全面合作關係第五百七十五節 赫德的改變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七十二節 廣東是個好地方第一百四十四節 美麗的誤會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七百八十四節 日軍攻佔北亰城第七十三節 找幾個教官第四百零一節 遺留問題第一百二十七節 迷惑英國人第四百五十節 李鴻章的準備第六百八十三節 阜康財團第一百四十五節 名揚三縣第八百二十一節 加利福尼亞危機第四百四十三節 巨頭之間的戰爭第兩百零一節 主心骨第六百四十四節 把麻煩交給大明第七百八十九節 日德紛爭第七十七節 初訓第一百一十五節 紛至踏來第六百六十七節 鐵路扯動的政局第六百五十七節 政治和文化遺產第三百三十二節 科舉是一把鑰匙第六百一十節 曾國藩出擊第九十三節 僞軍守的碉堡更好打第五百四十九節 統一教育第三百六十節 浮出水面第六百二十七節 鐵路狂熱第一百四十五節 名揚三縣第三百零一節 借洋款第七百八十五節 唯有巧手來捏合第六百九十四節 百團大戰第六百零八節 大明軍國主義第九節 翻譯官第六百七十一節 環太平洋華人圈第七百八十六節 大明的傀儡政權第七百四十三節 華人爆發的力量第三百七十九節 變法第一百三十一節 給個甜棗第六百五十三節 等於愚蠢第六百八十三節 阜康財團第七百八十九節 日德紛爭第三百三十七節 肇慶會戰 1第三百七十六節 整肅軍紀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三百七十七節 定國旗第七百九十八節 東亞大陸協定第六百七十七節 經商別學胡雪巖第六百三十九節 希望還是噩夢第六百八十九節 外交準備第三百四十五節 楔形衝擊第四十七節 請纓第七百五十六節 悄然興起的教派第十四節 行動(2)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七百六十七節 尤卡坦海戰第四百一十八節 給日本人貸款第十三節 行動(1)第一百九十節 朱敬倫出山第六百五十二節 情況激化第七百一十一節 北極熊的衝擊第二百九十四節 收服八旗將軍第三百二十六節 美軍顧問第八百零六節 德國人的訛詐第六百七十節 私有墾殖地第四百四十九節 各方聯動第三百八十七節 婚姻介紹所第五百七十三節 打斷日本伸出的爪子第三百三十節 發行債券第二百九十八節 兵員基地第七十七節 初訓第二十五節 大紅包第八百一十四節 夾縫中的國家第二百零五節 八旗打八旗第六百八十三節 阜康財團第八百零五節 不可避免的戰爭第四百零二節 皇帝的鴨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合奇县| 新和县| 长丰县| 舒兰市| 白河县| 阿拉善左旗| 兴海县| 繁昌县| 嘉荫县| 沁阳市| 湄潭县| 武山县| 石城县| 上犹县| 龙岩市| 内黄县| 枞阳县| 黄山市| 上思县| 克拉玛依市| 牙克石市| 漠河县| 吉木乃县| 铜川市| 巫溪县| 拜泉县| 同仁县| 通榆县| 民勤县| 周宁县| 波密县| 临沂市| 凉山| 黄浦区| 中卫市| 增城市| 合作市| 金湖县| 宜良县| 南开区| 浦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