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七十八節 以登基爲契機

明朝之所以掛太陽旗,沒有任何文字記載,仇英的畫作中如實的記錄了這些場景,後來在明代的商船上也現了一些實物,但是明朝人爲什麼在船上掛出這種旗子,無人得知。

有人猜測,是當時的明朝商人跟西方人在貿易往來中,現西方人都用旗幟來區分各自不同的商船,因此纔給自己船上掛上了旗幟,爲什麼是太陽旗,大概是因爲他們覺得太陽代表光明,代表大明的意思。

但這種太陽旗朱敬倫不喜歡,因爲跟日本人的旗子一模一樣,日本人管這種旗子叫做日之丸旗,也是由日本皇室率先使用,最後推廣到海軍使用,日本在公元8世紀就開始使用,因此朱敬倫不打算用這個有歷史意義的旗幟。

可徐榮村那邊急著用。

跟俄國簽字之後,已經交付了筆購地款項,大概是三分之一,尾款將在完成國土交割之後,一次性支付給俄國政府。

國土移交也是一件麻煩事,牽扯到法律、經濟和政治方方面面,俄國人需要時間處理,他們本來提出在聖誕節之後交付,可是鑑於那時候西伯利亞太過寒冷,朱敬倫要求他們必須在夏季進行交割。

俄國人對賣地很有誠意,沙皇還等著用那幾百萬兩銀子呢,所以他們同意了,一方面立刻啓動對西伯利亞的清理工作,包括政府給予當地商人的賠償,對當地政府設施的處理,以及跟大明進行移交程序的商討。

俄國團隊在廣州已經停留了好幾個月,各種法律程序都進行的差不多了,就等著徐榮村派人去跟俄國進行移交,俄國在西伯利亞的25oo駐軍,將跟大明軍隊進行一個儀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降下俄國國旗,升起大明的國旗,大明沒有國旗,這就鬧笑話了。

跟陳芝廷等主要大臣商量了好幾次,大家比較中意的國旗方案有兩個,一個是“朱”字旗,一個則是“明”字旗,都是字旗,這倒是中國傳統,從古至今領兵出戰的將軍,無不是掛自己的姓作爲旗幟。

再三考慮之後,朱敬倫否定了“朱”字旗,家天下的時代該結束了,這個國家可不是他朱敬倫的,哪怕朱敬倫一力打造這個國家,他也不能接受這個國家成爲一家一姓之國家。

那麼就只有“明”字旗了,好在中國字本身就兼有圖畫的美感,以字爲旗,也有化熱愛的一種意義在裡面。

大概方案定下來了,其他還有規格樣式,有人說用三角旗,認爲洋人多用方旗,中國用的是三角旗,朱敬倫覺得三角旗或許是源自八旗的旗幟方案,因此他不願意接受,抹掉大明國民對滿清的記憶,這很重要。

最後的方案是朱敬倫提出來的,旗面依然使用方旗,長寬比例採用黃金分割比例,第一號旗幟長1ooo毫米,寬618毫米。旗面底色採用了天青色,“明”字顏色使用了紅色,找最好的工匠手工織出來的雲錦,正好有從南京移民過來的一些手藝人重新複製了雲錦工藝,到目前爲止,這依然是世界上最出彩的手工藝品。

對這個國旗還是有人不滿意,認爲太過單調的有,有人希望在旗子上加東西,而他們自己都達不成一致,有人希望加上幾條龍上去,有的希望加福字之類的跡象文字上去,也有說加雲紋的,也有表示應該加副旗,還有說加綬帶的。

朱敬倫沒時間等那麼久,第一面素面旗幟做好後,就讓徐榮村帶著去阿拉斯加了,吞下阿拉斯加纔是最有意義的事情。

相比花錢買下阿拉斯加,雖然大明的文臣武將也覺得很重要,但還談不上興奮,因爲中國從古代開始,其實從來沒重視過北方的土地,認爲那些都是蠻荒之地,連西伯利亞甚至蒙古他們都不在乎,更不用說更北,更遠的阿拉斯加的土地了,他們也都覺得算是錦上添花,畢竟也算是開疆拓土了,因此只覺得這有象徵意義,而不具備實際意義。

他們更關心的是朱敬倫該登基了!

這是他們最關心的事情,朱敬倫不是不關心,只是沒把這種程序性的事情,看成是什麼了不得的事情,一個開國大典遠比不上有實質意義的建立責任政府,但既然這時代的人就喜歡這種象徵意義的東西,將登基大典、祭天等儀式看作是合法性的源頭,那麼朱敬倫決定以此爲契機,逼迫這些大臣們接受一些改變,一些他們平時根本就不考慮的改變。

“剪辮子!”

這是讓這些文人士大夫很難接受的一件事。

他們說:

“身體膚受之父母,怎麼能剪?”

“祖宗體制怎麼能動?”

滿清幾百年的統治,讓人們已經忘記了傳統的飾,說他們當奴隸當出優越感,這太感情化,事實上他們確實以爲留辮子就是傳統,但不意味著他們不知道留辮子是清朝纔有的事情,剃令貫徹整個清朝,老百姓或許不知道,他們這些文人不可能不知道。

朱敬倫笑道:“身體膚受之父母,那怎麼要剃半個頭啊,那一半頭不是父母給的?”

朱敬倫的話讓一個個文人很難受,這是理說不通,但留辮子已經成了習慣,但朱敬倫不能接受這種習慣,他其實無所謂別人留什麼頭,可辮子太有象徵意義了,對滿清來說,這是象徵漢人臣服的標誌,朱敬倫是反清的,那當然要從頭入手,他纔不管門口的乞丐留什麼頭乞討,但他必須管他手下的官員留不留辮子。

陳芝廷、龍元喜等一個個書讀詩書的大臣都不表態,其他人更是沉默。

朱敬倫嘆了口氣:“既然你們認爲是祖宗的東西,那好吧!請孔聖人!”

朱敬倫話音一落,立馬就有幾個衛兵拿進來一幅畫,站在梯子上展開,是一副孔子的畫像,全身像。

所有人看到孔夫子都驚了,沒見過這樣的孔夫子,因爲孔夫子留了一條長長的辮子。

朱敬倫說道:“既然大家覺得是祖宗的東西,我看孔聖人竟然沒有留辮子,孔聖人可不能不尊祖宗,今後大明境內,所有孔廟、文廟、祠堂,聖人畫像、金身都必須留辮子,大家覺得可好?”

所有人都呆了,沒想到朱敬倫用出這招來,剛纔朱敬倫提出剪的時候,他們心中沒少打定主意,大不了不當官了。

這其實就是一個習慣的問題,所有人都遵旨剃了,都把辮子當成了傳統,讓他們改變是很難的。可是誰也沒看到過孔聖人留辮子,這又是一種傳統,他們說這是祖宗的東西,因爲他們這種觀念,導致老百姓都這麼認爲。

文化話語權是在文人士大夫,是在官僚集團手中掌控的,他們不剪辮子,老百姓肯定也不會跟著剪,爲了剪一根豬尾巴,要是弄得人頭滾滾,朱敬倫覺得那就是扯淡。所以他乾脆搬出了另一種文化傳統來打壓這一種文化傳統,看看這些文人心中,到底是聖人不能褻瀆,還是頭不能剪。

朱敬倫笑道:“陳大人你覺得呢?”

陳芝廷一直沉默,但看到留辮子的孔夫子他也著實難受,一想到全國的聖人畫像都變成留辮子的孔聖人,他就覺得完全不能接受。但是一想到自己剪辮子,他也覺得不妥,他爹是留辮子的,他爺爺是留辮子的,他爺爺的爺爺也是留辮子的,他祖宗祠堂裡的先人都是留辮子的,一想到他要剪辮子,他就覺得自己很不孝。

可是他不剪辮子,聖人就得留辮子,他又覺得這不能接受。

有人說過一句話,你如果想在房子裡開一扇窗子,肯定有人反對,那麼如果你說把整面牆都推到的話,別人反而會勸你說開一扇窗子吧。

現在這種情況就是這樣,在他們剪辮子跟孔子留辮子之間,這些飽讀詩書的讀書人嘆了口氣。

“辮子乃是清軍入關之後剃易服所有,孔聖人乃先秦聖賢,自然不會留辮。”

陳芝廷嘆道。

朱敬倫反問:“可是我剛纔聽你們說,這辮子可是祖宗留下的東西啊?難不成孔夫子是一外國人,不是咱祖宗一國的人?”

陳芝廷道:“新朝當有新氣象,若皇上下旨剪辮,臣等怎敢不從。何必請出聖人畫像,如此褻瀆聖人,豈不讓天下讀書人寒心。”

陳芝廷態度明確,你下旨讓我們剪辮子,他們遵旨,沒必要拿孔子出來侮辱讀書人。

朱敬倫聽出滿腹怨言,心中嘆息,果然這些讀書人的觀念最爲死板,難怪歷朝的改革多以失敗告終,這種思想守舊的人,是不願意輕易改變的,哪怕不變就是死,他們也願意爲舊時代殉葬。

他突然覺得,也許他一直做了一件錯事,那就是希望能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慢慢扭轉傳統士大夫的觀念,帶他們走進新時代,也許新時代真的只有新人才能建立,舊人只能隨著舊時代一起慢慢腐朽。

現在即便強迫他們剪了辮子,他們心裡也會有一根刺,他們的心依然是舊時代的。

頭上的辮子好剪,但心裡的辮子難剪,如果不是這樣,朱敬倫也不用跟他們商量了。

朱敬倫不由嘆道:“難道你們覺得我跟你們商量,而不是給你們下旨,是侮辱了你們,難道你們不覺得我是尊重你們?”

所有人都沉默了,他們私下裡不是沒議論過,他們也覺得朱敬倫做事情,喜歡聽取衆人的意見這很好,都說這有唐太宗的風度,可他們習慣了乾綱獨斷的清朝統治,因此如果是下旨讓他們剪,他們或許更容易接受一些。

朱敬倫嘆道:“隨你們了。多爾袞當年要剃易服,爲此殺的人頭滾滾,有骨氣的人大多都殺光了。今天我只是想恢復本來面目,可你們卻要保留清朝強加給你們的頭。我不想強迫你們,願意剪就剪,不願意剪就別剪。相比頭上的頭,我更希望你們能把心裡那股滿清帶入關內的野蠻奴才習氣剪掉。這國家不是我一個人的國家,是所有人的國家,而你們作爲管理國家的官員,我不想看到你們心裡始終拖著一條帶著奴才氣的辮子。”

朱敬倫說完,擺擺手:“都回去吧。我願意跟士大夫共治天下,但我不想給一羣奴才當主子!”

把所有人都攆走,朱敬倫回到屋內,讓張柔將剪子拿過來。

“剪了!”

“啊!”

張柔一愣。

作爲女人,他受傳統束縛更深,更覺得剪辮子是大逆不道。

“剪!”

朱敬倫怒喝一聲,她才哆嗦著來剪朱敬倫的辮子。

一頭亂披散開來,張柔剪的還是少,只從中間剪開,留下了大半,隨時都能重新編起來,但這是一個意義,他先跟舊時代決裂了,就看那些官員了,話他已經說的很明白,他不會給一羣奴才當主子,他們不剪辮子,朱敬倫就不登基,相信那些精明的傢伙肯定明白。8

第一百二十四節 招募炮兵第六十七節 發大財了第六百四十三節 琉球人的態度第四百五十一節 克虜伯大炮與鐵甲艦第七百一十一節 北極熊的衝擊第六百二十節 湘軍下江南第七百六十六節 煎熬第五百五十九節 普法戰爭紅利第三百六十一節 軍事競賽第一百六十八節 昭常一樣的忠臣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三百三十二節 科舉是一把鑰匙第六百五十七節 政治和文化遺產第五百五十二節 太平軍北伐第十四節 行動(2)第五十節 被挖出來了第七百三十七節 戰前的外交準備 1第一百零一節 金融操作第五百五十九節 普法戰爭紅利第七百一十三節 湄公河三角洲之謀第六百八十節 能戰方能談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一百零四節 朱敬倫的千金馬骨第七百九十九節 新都城和新國名第五百七十八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1第三百八十七節 婚姻介紹所第六百一十一節 揚州大會戰第八百零七節 中德同盟談判第四百四十六節 送上門的擴張第四百三十二節 敕建絲廠第六百六十三節 唐大買辦第七百八十九節 日德紛爭第六百一十六節 沙俄在南下第六百三十四節 大明的以夷制夷第一百一十六節 求才若渴第三百一十一節 教育體系第三百零九節 一個標桿第六百七十六節 新明英商約第七百一十節 戰火擴大第三百四十六節 告捷第三百三十七節 肇慶會戰 1第六百三十一節 深化改革 2第六百八十五節 大明政變第一百四十六節 誰不服我打誰第六百二十五節 窮途末路第三十二節 擒王(1)第三百一十四 矛盾大爆發第七百二十四節 這有德國什麼事第六百四十四節 把麻煩交給大明第三百五十七節 人頭滾滾第三百六十四節 楚軍撤退第三十二節 擒王(1)第五百八十八節 天國從此不太平第六百五十一節 留給日本的時間不多了第六百六十七節 鐵路扯動的政局第二百九十三節 發兵肇慶第四百一十四節 航程第五百五十二節 太平軍北伐第五百九十九節 丁戌奇荒第一百八十七節 火星第七十二節 廣東是個好地方第三百零一節 借洋款第四百五十二節 李秀成三打上海第五百八十一節 臺灣問題後續第四百一十七節 引入種子第三百九十節 新的時代第五百五十六節 兩個新國家第六節 還得進城第六十二節 炮聲就是信號第三百七十節 基於道義的談話第一百一十節 談判中止第三百七十八節 以登基爲契機第六百九十九節 海防戰役 2第七百一十一節 北極熊的衝擊第三百零五節 海關的情弊第三百三十六節 柏貴離粵第八百零七節 中德同盟談判第七十二節 廣東是個好地方第七百二十六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 1第八百零六節 德國人的訛詐第五百五十四節 闖入農田的野豬第四百一十九節 打造工業鄉紳第一百四十五節 名揚三縣第八百一十節 中英太平洋協定第四百三十四節 兵工廠大掌櫃第六百四十節 天王必須死第七百八十七節 慈禧的算計第一百九十三節 大兵壓境第七百五十節 美國人的反攻第一百八十七節 火星第一百二十六節 施工天分第四百四十一節 轅門終於徙木第三百四十節 肇慶會戰 4第41節 大計劃(一)第六十二節 炮聲就是信號第五十三節 必有重賞第四百四十七節 戰爭衝擊更新通告第六百八十二節 拉胡雪巖一把第二百九十六節 控制廣東 1
第一百二十四節 招募炮兵第六十七節 發大財了第六百四十三節 琉球人的態度第四百五十一節 克虜伯大炮與鐵甲艦第七百一十一節 北極熊的衝擊第六百二十節 湘軍下江南第七百六十六節 煎熬第五百五十九節 普法戰爭紅利第三百六十一節 軍事競賽第一百六十八節 昭常一樣的忠臣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三百三十二節 科舉是一把鑰匙第六百五十七節 政治和文化遺產第五百五十二節 太平軍北伐第十四節 行動(2)第五十節 被挖出來了第七百三十七節 戰前的外交準備 1第一百零一節 金融操作第五百五十九節 普法戰爭紅利第七百一十三節 湄公河三角洲之謀第六百八十節 能戰方能談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一百零四節 朱敬倫的千金馬骨第七百九十九節 新都城和新國名第五百七十八節 大事件之臺灣問題 1第三百八十七節 婚姻介紹所第六百一十一節 揚州大會戰第八百零七節 中德同盟談判第四百四十六節 送上門的擴張第四百三十二節 敕建絲廠第六百六十三節 唐大買辦第七百八十九節 日德紛爭第六百一十六節 沙俄在南下第六百三十四節 大明的以夷制夷第一百一十六節 求才若渴第三百一十一節 教育體系第三百零九節 一個標桿第六百七十六節 新明英商約第七百一十節 戰火擴大第三百四十六節 告捷第三百三十七節 肇慶會戰 1第六百三十一節 深化改革 2第六百八十五節 大明政變第一百四十六節 誰不服我打誰第六百二十五節 窮途末路第三十二節 擒王(1)第三百一十四 矛盾大爆發第七百二十四節 這有德國什麼事第六百四十四節 把麻煩交給大明第三百五十七節 人頭滾滾第三百六十四節 楚軍撤退第三十二節 擒王(1)第五百八十八節 天國從此不太平第六百五十一節 留給日本的時間不多了第六百六十七節 鐵路扯動的政局第二百九十三節 發兵肇慶第四百一十四節 航程第五百五十二節 太平軍北伐第五百九十九節 丁戌奇荒第一百八十七節 火星第七十二節 廣東是個好地方第三百零一節 借洋款第四百五十二節 李秀成三打上海第五百八十一節 臺灣問題後續第四百一十七節 引入種子第三百九十節 新的時代第五百五十六節 兩個新國家第六節 還得進城第六十二節 炮聲就是信號第三百七十節 基於道義的談話第一百一十節 談判中止第三百七十八節 以登基爲契機第六百九十九節 海防戰役 2第七百一十一節 北極熊的衝擊第三百零五節 海關的情弊第三百三十六節 柏貴離粵第八百零七節 中德同盟談判第七十二節 廣東是個好地方第七百二十六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 1第八百零六節 德國人的訛詐第五百五十四節 闖入農田的野豬第四百一十九節 打造工業鄉紳第一百四十五節 名揚三縣第八百一十節 中英太平洋協定第四百三十四節 兵工廠大掌櫃第六百四十節 天王必須死第七百八十七節 慈禧的算計第一百九十三節 大兵壓境第七百五十節 美國人的反攻第一百八十七節 火星第一百二十六節 施工天分第四百四十一節 轅門終於徙木第三百四十節 肇慶會戰 4第41節 大計劃(一)第六十二節 炮聲就是信號第五十三節 必有重賞第四百四十七節 戰爭衝擊更新通告第六百八十二節 拉胡雪巖一把第二百九十六節 控制廣東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山区| 固阳县| 蒙山县| 五莲县| 万宁市| 永福县| 江安县| 大理市| 台东县| 杂多县| 屯门区| 吴忠市| 保山市| 玉树县| 西华县| 莒南县| 龙游县| 鄯善县| 天柱县| 汶上县| 西峡县| 根河市| 兴仁县| 高密市| 红桥区| 井冈山市| 新巴尔虎左旗| 安吉县| 洱源县| 逊克县| 宣武区| 准格尔旗| 镇平县| 岑溪市| 略阳县| 渝北区| 永登县| 关岭| 东明县| 玉树县| 古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