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五十節 反入城到反割地

一連哄了三天竟然都沒轟開碼頭附近一座不算大的碉堡。

瑞典炮兵軍官解釋說,這種碉堡正面呈圓形,受力面積大大減小,而且有很好的反彈作用,很多炮彈都給彈開了,另外碉堡大量使用花崗巖建造,因此異常的堅固,如果沒有更大型的火炮,很難轟開。

瑞典人其實不知道,客家人擅長建造碉堡,但並不是完全用花崗巖建造,而是多層複合結構,內層使用夯土加上木材,只有外層使用花崗巖,第一是節省了材料,第二這種複合式結構,不但有抗擊作用,裡層土木結構還能起到緩衝作用。

當地人非常著急,已經到了自己的家鄉,看到了自己過去耕作的田地,行走的小路,但是卻打不開客家人的碉堡,有幾個心急的鄉紳立馬就請願,說讓官兵給他們壓陣,他們帶著鄉勇衝一衝。

朱敬倫拒絕了這種拿任命填坑的建議,告訴當地鄉紳等一等,既然需要更大的炮,那就把更大的炮拉來,了不起弄兩門要塞炮來。

第一仗就不順利,方山感覺到不對勁,算命先生總是相信自己有某種冥冥中的感覺,建議朱敬倫不要硬攻,得智取。

朱敬倫笑道:“就是要硬攻,只有硬攻才能最大程度的震懾住人。小炮不行,我們就用大炮?!?

方山嘆道:“我總覺得要出事?!?

朱敬倫擺擺手:“既然你覺得要出事,那我們就先回去吧,反正等大炮還要一段時間。其實我也覺得要出事?!?

朱敬倫說的要出事,跟方山的說的是不是一回事,他不知道,朱敬倫只知道英法聯軍那邊應該有動靜了,他至少要回去一趟。

於是留下侯進和瑞典顧問團在此,他隨著去接重炮的兵船回到新安。

果然不平靜。

1860年3月8日,英國公使普魯斯與法國公使布爾布隆根據政府訓令,向清廷發出了最後通牒。提出了四項要求:

第一,爲大沽口事件向英法道歉並歸還被清方擄獲的槍炮船隻。

第二,有禮貌地接待英法公使溯白河進京換約並充分履行條約。

第三,前已答應的英使不駐京作爲罷論,今後英使是否駐京由英法自己說了算。

第四,爲大沽口事件向英法賠償,數目的多寡就看清方對以上各款照辦的遲速。

朱敬倫回去的時候,都已經四月底了,因此這份通牒廣東也收到了,清廷的態度很不在乎,但是柏貴急的跟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清廷不知道英法的實力,柏貴在廣東待了幾十年,他對洋人的情況瞭解的更清楚,他知道這兩個國家,現在誰都惹不起。

朱敬倫又不在,他最擔心的是,洋人會不會再次圖謀廣州,朱敬倫建立的虎門要塞能不能擋住洋人的艦隊,這座要塞羣耗資百萬兩,這幾年新安釐局的銀子可都砸進去了,他柏貴可是一分錢都沒從朱敬倫手裡摳拿,圖的就是一個踏實,但是一想到當年林則徐沒有擋住,葉名琛也沒有擋住,他就對用炮臺對抗軍艦,沒有什麼信心了。

柏貴的態度通過富禮轉達給了朱敬倫,富禮在朱敬倫不在這段時間,就一直駐在新安,不是他想留在這裡,而是柏貴根本不放心。

朱敬倫讓富禮放心:“我敢立軍令狀,如果洋人踏過虎門一步,我願自戕!”

富禮道:“你有把握就好,沒人想你自戕。我這就告訴總督大人去。你說話可得算話,可別騙我?!?

富禮自己其實也很擔心。

朱敬倫嘆道:“其實我更擔心的是新安這裡,洋人對九龍虎視眈眈,赤灣炮臺雖說也安裝了新炮,但總不如虎門要塞那裡的炮多,最重要的是洋人可以走陸路,從九龍登岸,只要他們下定決心,真的不好守啊?!?

富禮嘆道:“如果新安守不住怎麼辦,洋人如果要割地,朝廷會答應嗎?”

朝廷會不會答應這還用說,北jing城一旦陷落,咸豐什麼都會答應的。

那麼到時候如何保住九龍呢。

撇開感情問題,九龍割不割給英國人,對這個國家的大勢沒什麼影響,因爲香港島都已經割讓了,多割讓一個九龍司也不算什麼,更何況英國人只要一部分,並不是割讓九龍半島全部。

朱敬倫也知道,英國人要割讓九龍司,也不是出於領土問題考慮,主要是他們的洋行需要一塊土地建立倉庫。

但這同樣是朱敬倫最關心的問題,他在赤灣開港貿易,最重要的就是出於經濟目的,就是爲了收每年一百多萬兩的關稅,如果能夠遏制香港的發展,朱敬倫相信,赤灣這裡的貿易額會更大,稅收會更多。

在以他外交官的長遠目光來看,香港島遲早是要收回來的,如果香港島發展不起來,到時候英國人更願意放棄,畢竟如果一直投入的話,對於一個以利益爲目標的國家來說,是不劃算的,英國人的尿性可是不重視海外領土的。

所以朱敬倫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來保住九龍。

但是打是不可能打得過的,就算法國人不參與英國人奪取九龍的行動,光是英軍,那可就是一萬多人,跟一萬多英國現代軍隊野戰,目前的朱敬倫還做不到。

硬碰硬不行,那就只能採取其他的手段,讓朝廷頂住壓力也不可能,咸豐那幫子人眼裡根本就不在乎,他們東北老家哪裡的國土說割讓就割讓,更何況南方偏遠地區的小小半島,恐怕九龍司在他們眼中的分量,還不如割給俄國人黑龍江流域那些荒地呢。

跟侯進商量了一下軍事問題,侯進表示派出去的一百人已經開始對上萬鄉勇進行訓練,目前都很聽話,沒有出現問題。

就是九龍司哪裡也很順利,就是當地的鄉勇很緊張,他們阻斷各地交通,目前九龍司的走私都完全杜絕了,不管是以華人還是洋人想走私,都會北揍死。

據說因爲走私鴉爿,就連九龍副將楊以德手下兵丁都被打了,當地鄉勇還帶人堵了九龍城半個月,是侯進派人去勸說才放開了九龍城。

侯進說民心可用。

是啊,民心可用。

朱敬倫腦子一動,有些不情願,但也只能用民心了。

翻開史書大家會發現,清王朝在跟洋人的外交文件中,動輒就以百姓來威脅洋人,這可不是他們一直就有的習慣。

從什麼時候開始,老百姓成了清廷用來威脅洋人的工具呢,大概是鴉爿戰爭之後,倒不是三元里這種小勝利讓清廷覺得洋人怕百姓,而是廣州爆發的反入城運動開始的。

第一次鴉爿戰爭後,洋人取得了入城居住權,但是老百姓不樂意,此時的中國老百姓,眼裡對非漢人的民族充滿了歧視,連本土的非漢人都歧視,更何況洋人了,所以廣府人跟客家人相互說對方不是漢種就是一種很嚴重的侮辱,雙方都想方設法的強調自己是從中原來的純正漢人。

因此廣州老百姓一聽洋人要進城跟他們住在一起,這還了得,誰願意自己家附近住一羣不知禮義廉恥的夷人啊,那會帶壞小朋友的,聽說夷人還吃人,喝人血等等。

人們總是習慣把一些恐怖的事情加在自己不瞭解的事務上,西方人也一樣,直到21世紀還有一些西方人認定中國人吃小孩呢。

於是廣州的民間力量,從鄉紳到商人,再到普通的市民,紛紛請願,要求官府拒絕洋人入城,官府夾在兩面爲難。此時英國人一靠近城市就北市民扔石頭,深入鄉村還可能被殺,因爲反入城而死的英國人,比打鴉爿戰爭死的還多。

這個運動,讓英國人在第二次鴉爿戰爭之前,都沒辦法進入廣州城。此舉被舉國上下所歌頌。林則徐在福州也推行過反入城,福州人也抵抗了,但是成效沒有廣州這麼大,林則徐還感慨福建人柔弱,不似人廣州民風剛硬。

由於發現民間運動可以達到官方達不到的目的,洋人好似很懼怕扔石頭的鄉民,而不怕拿刀子的官兵,之後清政府就開始濫用老百姓這個藉口了。

以朱敬倫的性格,他是不喜歡採用這種方式的,保家衛國本是政府的職責,算是政府提供的一項公共服務,既然收了老百姓的稅,那麼就要爲納稅人提供最基本的服務,安全與教育本是應該享有的兩項最基本權力,可**,反倒要用老百姓爲藉口保護自己,這種事做出來真夠丟臉的。

可現實是,採用任何正規的外交手段,都達不到保護九龍的目的,朱敬倫也只好打一打老百姓這桿大旗了。

但朱敬倫即便是打這桿不太光彩的大旗,也絕對不會像清廷官員那樣濫用,那樣動輒百姓如何如何掛到嘴邊,早就沒有任何力度了。

朱敬倫要讓洋人,也要讓清廷切實的看到廣東老百姓的心聲,而且讓他們感受到老百姓保家守土的強烈決心。

朱敬倫決定,讓所有鄉紳聯名,寫血書!

第二百九十三節 發兵肇慶第四百三十一節 牌坊第七百八十六節 大明的傀儡政權第三百四十三節 檄文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五十六節 惹一身騷第兩百零一節 主心骨第五百七十四節 美國人在背後第三百八十六節 搬遷工作第四十九節 勝利第三百九十六節 輿論戰起效第十七節 取信(1)第七十六節 英軍襲來第四百三十七節 等香餌的金鰲第41節 大計劃(一)第六百九十三節 越南流亡政府第一百七十七節 使團第十一節 謀城第七百七十節 越來越像政客第六百七十三節 移民談判第一百七十七節 使團第七百五十三節 佩科斯戰役第六百八十一節 整頓上海經濟第七百八十六節 大明的傀儡政權第四百三十七節 等香餌的金鰲第一百三十七節 丁憂制度第三百六十四節 楚軍撤退第七百七十三節 休斯敦大會戰 3第一百二十一節 美國人的野望第六百三十九節 希望還是噩夢第一百七十八節 投機第八百一十三節 瓜分西屬殖民地第三百七十七節 定國旗第六百二十一節 兩路出兵第七百四十五節 已無退路之人與已無退路之局第一百七十五節 升官發財的黑狗第一百四十四節 美麗的誤會第五百四十八節 精神偶像的坍塌第七百五十七節 挺進聖安東尼奧第六百五十八節 東亞霸權第六百四十七節 開始撤僑第六百四十六節 借師復國第七百九十七節 海軍軍備競賽第四百四十四節 大明的威勢第37節 不得不扯進來第六百五十二節 情況激化第三百零五節 海關的情弊第四百二十三節 北歐之行第四百四十八節 趁亂髮財第七百五十節 美國人的反攻第八百三十節 參觀日本繅絲廠第七百二十五節 大明犯了拖延癥第七百八十八節 吞併滿清的基礎第三十一節 攻城第八百二十七節 馬德里陰雲第四百四十三節 巨頭之間的戰爭第一百五十八節 神經病一樣第三百五十七節 人頭滾滾第三百八十二節 既得利益者第一百二十節 瑞典人的意外收穫第二十五節 大紅包第一百九十六節 大調兵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十九節 取信(3)第八百一十三節 瓜分西屬殖民地第五百四十五節 交貨的麻煩第五百四十七節 登高必跌重第六百零一節 攪屎棍子第六百二十四節 雲南他們守不住第六百二十二節 柏貴懷舊第一百七十六節 只要活不下去的那些人第七百五十三節 佩科斯戰役第一百九十九節 成親第五百九十六節 流氓合夥人第五百四十八節 精神偶像的坍塌第八百一十節 中英太平洋協定第二十七節 侯進第六百九十七節 明越兄弟同盟條約第六百一十節 曾國藩出擊第一百五十一節 萬民書和打官司第六百七十三節 移民談判第七百七十五節 休斯敦大會戰 5第五百五十六節 不要讓人絕望第二十七節 侯進第四百二十節 收穫來了第二十九節 想分一杯羹第五百九十二節 重工業的春天第一百二十四節 招募炮兵第六百七十七節 經商別學胡雪巖第六百九十八節 海防戰役 1第七百二十四節 這有德國什麼事請假幾天第七百九十五節 璀璨的手工藝品第三百三十六節 柏貴離粵第五百五十三節 軍火買賣第四十七節 請纓第36節 巡撫拉攏第七百七十節 越來越像政客第五十四節 買斷煙土第三百八十七節 婚姻介紹所
第二百九十三節 發兵肇慶第四百三十一節 牌坊第七百八十六節 大明的傀儡政權第三百四十三節 檄文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五十六節 惹一身騷第兩百零一節 主心骨第五百七十四節 美國人在背後第三百八十六節 搬遷工作第四十九節 勝利第三百九十六節 輿論戰起效第十七節 取信(1)第七十六節 英軍襲來第四百三十七節 等香餌的金鰲第41節 大計劃(一)第六百九十三節 越南流亡政府第一百七十七節 使團第十一節 謀城第七百七十節 越來越像政客第六百七十三節 移民談判第一百七十七節 使團第七百五十三節 佩科斯戰役第六百八十一節 整頓上海經濟第七百八十六節 大明的傀儡政權第四百三十七節 等香餌的金鰲第一百三十七節 丁憂制度第三百六十四節 楚軍撤退第七百七十三節 休斯敦大會戰 3第一百二十一節 美國人的野望第六百三十九節 希望還是噩夢第一百七十八節 投機第八百一十三節 瓜分西屬殖民地第三百七十七節 定國旗第六百二十一節 兩路出兵第七百四十五節 已無退路之人與已無退路之局第一百七十五節 升官發財的黑狗第一百四十四節 美麗的誤會第五百四十八節 精神偶像的坍塌第七百五十七節 挺進聖安東尼奧第六百五十八節 東亞霸權第六百四十七節 開始撤僑第六百四十六節 借師復國第七百九十七節 海軍軍備競賽第四百四十四節 大明的威勢第37節 不得不扯進來第六百五十二節 情況激化第三百零五節 海關的情弊第四百二十三節 北歐之行第四百四十八節 趁亂髮財第七百五十節 美國人的反攻第八百三十節 參觀日本繅絲廠第七百二十五節 大明犯了拖延癥第七百八十八節 吞併滿清的基礎第三十一節 攻城第八百二十七節 馬德里陰雲第四百四十三節 巨頭之間的戰爭第一百五十八節 神經病一樣第三百五十七節 人頭滾滾第三百八十二節 既得利益者第一百二十節 瑞典人的意外收穫第二十五節 大紅包第一百九十六節 大調兵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十九節 取信(3)第八百一十三節 瓜分西屬殖民地第五百四十五節 交貨的麻煩第五百四十七節 登高必跌重第六百零一節 攪屎棍子第六百二十四節 雲南他們守不住第六百二十二節 柏貴懷舊第一百七十六節 只要活不下去的那些人第七百五十三節 佩科斯戰役第一百九十九節 成親第五百九十六節 流氓合夥人第五百四十八節 精神偶像的坍塌第八百一十節 中英太平洋協定第二十七節 侯進第六百九十七節 明越兄弟同盟條約第六百一十節 曾國藩出擊第一百五十一節 萬民書和打官司第六百七十三節 移民談判第七百七十五節 休斯敦大會戰 5第五百五十六節 不要讓人絕望第二十七節 侯進第四百二十節 收穫來了第二十九節 想分一杯羹第五百九十二節 重工業的春天第一百二十四節 招募炮兵第六百七十七節 經商別學胡雪巖第六百九十八節 海防戰役 1第七百二十四節 這有德國什麼事請假幾天第七百九十五節 璀璨的手工藝品第三百三十六節 柏貴離粵第五百五十三節 軍火買賣第四十七節 請纓第36節 巡撫拉攏第七百七十節 越來越像政客第五十四節 買斷煙土第三百八十七節 婚姻介紹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堂县| 和平区| 荣成市| 松阳县| 会同县| 陵水| 邻水| 佳木斯市| 涟源市| 阿鲁科尔沁旗| 昌图县| 冷水江市| 南漳县| 石城县| 上林县| 获嘉县| 英德市| 林州市| 三都| 扬中市| 宜川县| 蓬莱市| 昌平区| 台州市| 娱乐| 北海市| 丽江市| 五台县| 扎鲁特旗| 冷水江市| 襄城县| 平凉市| 新河县| 余江县| 双鸭山市| 承德县| 桐城市| 鹤山市| 建平县| 富锦市| 岳阳县|